底框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一、一般规定1、根据《抗规》7、1、2表中所述底框结构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 6,7度 22m 7层;8度19m 6层;9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

2、底框层高不得大于4、5m。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上部得砌体抗震墙与底部得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得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得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

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得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得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得附加轴力与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得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得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2、0 ,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框架与抗震墙得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三、二、一级采用。

5、底框层砼等级不得低于C30。

二、计算方法及要点1、计算方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2点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1)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得大小在1、2~1、5范围内选用。

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与第二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侧向刚度比在1、2~1、5范围内选用。

3)底层或底部两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得抗震墙承担,并按各抗震墙侧向刚度比例分配。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一、分析建筑条件,准备初步工作:1.底框部分:(1)根据建筑条件图布置框架柱轴网,由抗震概念设计,尽量不要出现单根柱而不能形成一榀框架的情况,柱距一般为6米;(2)柱截面初步设计;单层商铺部分的框架柱截面设为350X350,底框部分的框架柱设为400X400;(3)根据柱轴网确定剪力墙的分布(长度和距离);(4)剪力墙一般分布在楼梯间处,与电信专业协调,预留电表箱位置;(5)剪力墙往往矮而长,变形能力差,多为剪切破坏,宜开竖缝保证高宽比大于1.5;(6)根据底层店面部分的墙厚确定框架梁、柱偏心;(7)根据框架柱的设置和柱距,确定框架梁的高度和宽度(一般上面有出承重墙的框架梁宽度不小于350,其它墙梁宽度不小于300,高度不小于净跨的1/5);(框架结构梁截面尺寸控制办法:计算时用TAT,看计算结果配筋图内的配筋率图;要求全截面配筋率1.5-1.7之间)(8)其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度可分别按三、二级采用;2.砖混部分:(1)根据纵横墙的布置及可能会有的屋面构架,确定构造柱的位置和种类,(最外围的构造柱直接升到女儿墙,门窗洞口处的构造柱尺寸最好与门洞处的短墙吻合)(2)根据户型布置设置梁,包括其宽度和高度(其位置应把楼板分成规则的矩形,在阳台较大窗洞处或门窗连续设置处应设置过梁,且其高度加上门窗的高度应等于楼层高度);(3)根据户型布置确定板厚,一般取短向跨度的1/35,但是最好不要小于100,客厅不小于120,否则影响使用;阳台、厨卫一般为90,屋面板厚120,楼梯梯板厚度为板跨的1/28,且平台梁高度与其下的窗高之和要等于建筑标高;(4)根据墙体外立面的腰线做法,确定外围圈梁的高度和做法;(5)根据总体要求,设置不同的结构标准层与荷载标准层;(6)阳台处的挑梁高度为挑出长度的1/3-1/6;二、输入计算模型,进行程序计算:1.底框部分:(1)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考虑风荷载。

底框结构

底框结构

底框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 前言对于地震区需要抗震设防的多层商住建筑,底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大空间商店,上部为小开间砖房或砌块建筑。

结构设计中有的未作纵横两方面的抗震验算(包括承载力和变形),有的仅作了横向底层框架的验算,而纵向却按一般连续梁计算。

在构造上,有些设计忽视了在底层纵横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或只有横向抗震墙,使整幢建筑上刚下柔,或横刚纵柔;地震作用下即容易产生较大的弹塑性变形。

如果框架柱箍筋间距太大,特别是在柱上、下端箍筋没有按规范要求进行加密时,其破坏就更加严重。

此类建筑即使是全框架结构,从震害的调查来看,也有许多同样的破坏情况。

抗震结构在总体布置上有两大忌:一是上部刚度大,底层仅有柱的鸡腿式建筑;二是平面刚度不均匀,产生大扭转的建筑。

两者在设计上全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有足够剪力墙或有核心筒的建筑,对维持整体稳定有利,并很大程度上减弱框架的受力;对一般建筑尽可能做框剪结构,避免做纯框架结构,以节约建筑材料。

2 常见问题1)抗震设防不当商住多层建筑近年来在中、小城市中很常见,即将一层作商场,然后在其上建造住宅或写字楼等建筑。

此种结构形式实际计算属下柔上刚,对抗震极为不利,如果不加抗震墙,做成底层纯框架而上部砖混的结构,在地震区将存在一些问题。

除底层不设抗震墙外,此类建筑还有超高和超层问题。

如某农贸市场设层高3.2m的“半地下室”1层(南面开敞,在地面以上,北面埋入土内),市场部分层高为6.5m,并在周边设置夹层(实际应算作两层,而其中间部分为1层,结构上按复式框架考虑),其上为6层2.8m高的住宅,因此总高度达26.5m,总层数为8~9层,超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01)》(以下简称《抗规》)中此类建筑在七度地震区总高度≤22m和总层数≤7层的规定。

而且由于商场在使用上的要求,框架梁的跨度及荷载都较大,使得梁的截面尺寸较大,而中间柱高度相对较高,从而使得梁的刚度较大,而按《抗规》要求,抗震结构体系中的混凝土构件,应避免剪切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的压溃先于钢筋屈服,钢筋锚固粘结先于构件破坏,因此违背了“强剪弱弯、强柱弱梁和强节点”的设计准则。

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特点和设计注意问题

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特点和设计注意问题

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特点和设计注意问题部为四五层的砌体结构,这些建筑的底层因商业用房使用功能要求有较大的空间,采用框架抗震墙结构,上部为办公、住宅小开间隔墙较多,采用较经济的砖砌体结构,这就形成了底层框架抗震墙承重,上部砖墙承重的结构体系,简称为底框砖混结构。

这类结构形式能较好地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又具有一定的工程造价较低的优势,因此在城市和乡镇的临街建筑被广泛采用。

该结构形式的主要特点:一、从材料上来看,此种结构底层为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上部为砖砌体结构,属上下两种不同材料不同性质的混合式结构。

从质量分布上来看属上重下轻的结构,从刚度来看,属上刚下柔结构。

二、底层由于商业店铺开间尺寸不大,横墙相对较多,普遍存在横墙抗侧刚度大,纵墙抗侧刚度相对较小的现象,同时由于商铺临街面几乎无纵墙,内纵墙也较少,只有背街处纵墙较完整地存在,造成纵向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的较大偏移,结构扭转效应增大。

三、上部砖墙抗侧刚度较大,但其抗剪能力过低,延性差,为脆性破坏。

二层(或三层)作为两种材料和两种结构体系的过渡层,受力复杂,为相对薄弱层。

针对上述特点,设计底框结构时,应注意如下几点:一、上下层刚度比的控制为避免薄弱层的出现,应控制底框砖混结构的上下刚度比,调整过大的刚度比,使竖向刚度尽量均匀,上下刚度比、抗剪抗压承载能力比值,决定了震害是发生在底层的钢筋砼部分还是发生在上部的砖墙部分。

相对均匀的刚度、强度比值可使震害分散,破坏程度降低。

所以《抗震规范》7.1.8-3、4款规定:底部一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0、70时应2.5,80时应2.0,且均应1.0,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0、70时应2.0,80时应1.5,且均应1.0。

建议过渡层与底部转换层的侧移刚度比值均应控制在1.5左右合理。

二、底层剪力墙的合理布置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布置时应力求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接近,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应减少偏心。

底框设计总结

底框设计总结

底框结构剪力墙设计中的若干问题底框结构是我国现阶段经济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结构,从抗震上讲它是一种不合理的结构形式,但限于我国当今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还无法取消,因此在我国内地及广大中西部地区临街建筑中仍普遍采用。

其具有头重脚轻、上刚下柔的特点,为保证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用不倒”的抗震原则,《建筑设计抗震规范》(GB50011-2001)对底框结构底部框架层与上层刚度比做出了明确规定,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底部框架中布置一定数量的的抗震墙。

结构设计中抗震墙如何设置,有时需要反复计算,多次与建筑专业协调。

作者在总结多年底框架结构工程设计的基础上,对剪力墙布置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办法。

1 剪力墙布置原则底框架结构中的剪力墙既是承担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更是承担水平力的主要构件,在地震中起第一道 防线作用,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底部剪力墙承100%的水平地震作用,而框架只承担小部分的地震力作为安全储备。

震害观测表明,底框砖房在地震时底层将发生变形集中,会出现过大的侧移而严重破坏甚至倒塌。

有鉴于此,新规范在近十几年各地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底框架结构剪力墙的布置做出了更科学的调整。

首先抗震墙间距要满足最大横墙间距限制,6、7、8度设防区最大横墙间距分别为21m 、18m 、和1 5m 。

其次,剪力墙应沿2个主轴方向都有布置,使之形成直角以更好地发挥抗震作用。

有些设计人员认为既然底框结构底层薄弱就多布置一点剪力墙越强越好,实际上是走向另一个极端。

剪力墙的设置应与上部砌体结构相协调,抗震设计的原则是沿楼层间侧移刚度应均匀变化,而不允许各层间发生突变。

2 剪力墙使用材料规范中规定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5层的底框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砌体抗震墙适用于总层数少、柱距较小、平面规整的建筑,它造价低,施工方便。

但无疑是在使用上或抗震上,还是采用混凝土墙好。

底框结构抗震墙布置五大重点!

底框结构抗震墙布置五大重点!

底框结构抗震墙布置五大重点!1.剪力墙布置原则底框架结构中的剪力墙既是承担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更是应该承担水平稳定度力的主要构件,在地震中起第一道防线作用,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底部剪力墙承担100%的水平地震作用,而框架只承担小极少部份的地震力作为安全储备。

震害观测表明,底框砖房在地震时底层将发生变形集中,会出现过大的侧移而严重破坏甚至倒塌。

有鉴于此,新规范在近十几年各地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底框架结构剪力墙的布置做出了极科学的单索面调整。

首先抗震栏杆间距要满足最大横墙间距限制,6、7、8阔度高度设防区最大横墙间距分别为21m、18m、和15m。

其次,剪力墙应沿2个主轴方向都有布置,使之形成直角以更好地发挥抗震积极作用。

另外要面对矫枉过正的偏见偏见,有些设计人员认为既然底框结构底层薄弱就多布置一点越不越强剪力墙好,实际上是走向另一个令人不安。

剪力墙的设置与上部砌体结构相协调,抗震设计的原则是沿楼层间侧移刚度应均匀变化,而不允许各层间发生突变。

2.剪力墙使用材料规范中规定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5层的底框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砌体抗震墙适用于总层数少、柱距较小、平面规整的建筑,它造价低,施工方便。

但无率是在使用上或抗震上,还是引入混凝土墙好。

计算其在相同高度和截面尺寸下的刚底之比,先假设它们同为整个市场墙(开小洞口),由整体墙截面的等效抗弯刚底公式:EIeq=EIw/1+9ulw/Awh)式中,E为剪力墙弹性模量;I前为考虑出水口影响后的水平截面惯性矩;U为截面上剪应力不均匀系数,矩形截面取1.2;Aw为考虑洞口影响后的水平截面折算面积;H为剪力墙计算。

因IwAwH仅与墙的几何尺寸相关,由假设可知剪力墙混凝土与砖剪力墙的上述参数等同过样它们的刚度比就成为材料弹性模量之比。

由《混凝土的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C30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c=3×10Mpa.由《砌体结构中设计规范》(GB50003-2002)Mu10砖、M10砂浆砌体的抗辰强度f=1.89Mpa.所以同一位置几何相同条件的混凝土剪力墙与砖剪力墙的刚度之比i=EC/Em=3×10/3024=9.92.经验算这一结果对于几何条件相同的小开口墙和连肢墙适用总而言之适用。

底框结构

底框结构

临街的多层商业住宅类建筑,多在底层设置商业用房,上部为四五层的砌体结构,这些建筑的底层因商业用房使用功能要求有较大的空间,采用框架—抗震墙结构,上部为办公、住宅小开间隔墙较多,采用较经济的砖砌体结构,这就形成了底层框架—抗震墙承重,上部砖墙承重的结构体系,简称为底框砖混结构。

这类结构形式能较好地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又具有一定的工程造价较低的优势,因此在城市和乡镇的临街建筑被广泛采用。

该结构形式的主要特点:一、从材料上来看,此种结构底层为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上部为砖砌体结构,属上下两种不同材料不同性质的混合式结构。

从质量分布上来看属上重下轻的结构,从刚度来看,属上刚下柔结构。

二、底层由于商业店铺开间尺寸不大,横墙相对较多,普遍存在横墙抗侧刚度大,纵墙抗侧刚度相对较小的现象,同时由于商铺临街面几乎无纵墙,内纵墙也较少,只有背街处纵墙较完整地存在,造成纵向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的较大偏移,结构扭转效应增大。

三、上部砖墙抗侧刚度较大,但其抗剪能力过低,延性差,为脆性破坏。

二层(或三层)作为两种材料和两种结构体系的过渡层,受力复杂,为相对薄弱层。

针对上述特点,设计底框结构时,应注意如下几点:一、上下层刚度比的控制为避免薄弱层的出现,应控制底框砖混结构的上下刚度比,调整过大的刚度比,使竖向刚度尽量均匀,上下刚度比、抗剪抗压承载能力比值,决定了震害是发生在底层的钢筋砼部分还是发生在上部的砖墙部分。

相对均匀的刚度、强度比值可使震害分散,破坏程度降低。

所以《抗震规范》7.1.8-3、4款规定:“底部一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0、70时应≤2.5,80时应≤2.0,且均应≥1.0”,“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0、70时应≤2.0,80时应≤1.5,且均应≥1.0”。

建议过渡层与底部转换层的侧移刚度比值均应控制在1.5左右合理。

框架结构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框架结构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框架构造设计中留意的问题框架构造是由梁和柱这两种建筑材料以刚接或是铰接相连组成框架来抵抗适用过程里消灭水平荷载或是竖向荷载状况的承重体系构造。

这种构造有形式简洁、布置灵敏等优点,因此在现代工业建筑中被广泛应用。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框架构造概念不明确、施工条件限制、构造设计不完善等问题,阻碍了工程的顺当完成。

本文结合工程中的实际状况,对框架构造设计中产生的问题开放逐一分析。

标签:框架构造设计;建筑构造;问题框架构造设计由两局部组成,根底设计和上部构造设计。

其中,根底设计包括确定建筑埋深和持力层、设计根底选型和构造。

上部构造设计包括布置框架构造;计算荷载、内力和位移以及梁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设计;选用计算模型等。

一、框架构造设计中的梁柱问题〔一〕根底梁、根底连梁和地下框架梁之间的区分在框架构造设计中,根底梁、根底连梁和地下框架梁这三个概念常常简洁被人混淆。

在这里我们首先区分一下它们的概念及作用。

根底连梁是指框架独立柱下根底设计中,在接近根底顶面的位置设置双向地下梁来使得根底整体性的提高,用于调整上部构造中的不均匀沉降现象和支撑框架底层墙体。

当根底埋深较小时,根底拉梁的顶标高于一般的标准和根底连梁高度相当,计算模型不是支撑在连续梁上而是在根底上简支梁。

当根底梁底架空时,可以使得根底拉梁的实际受力到达计算模型标准。

消灭根底埋深较大时,根底拉梁的顶面标高会高于一般位于地坪下500,这样使得能使计算模型将其当成由软件计算完成的单层框架,有利于根底拉梁墙体的节约。

此时的根底拉梁属于地下框架梁。

它的截面尺寸和配筋要求与楼面框架梁一样。

根底梁是起根底作用的,它用来承受地基反力。

例如筏板根底梁,承受地基反力是由根底梁和根底底板共同承受的。

它的计算模型选择“倒梁楼盖法”,其根底梁受力筋的位置与楼面框架梁的设置位置相反。

〔二〕框架梁、柱截面尺寸和配筋率的选择框架构造设计的前提是对梁柱截面尺寸的选择,截面尺寸的选择不仅应符合工程要求的取值范围还应当尽量使得柱线刚度和梁线刚度的比值大于1。

底框结构设计注意事项解读

底框结构设计注意事项解读

底框结构设计注意事项解读底框结构设计注意事项底框结构▲ 底框结构上部砖混荷载?● 底框结构里程序自动会把上部砖混荷载传至底框 , 不用自己再加● 用 STAWE 算底框是 , 砌体方面有一个选项 :1. 按 PM 主菜单 8算法 ;2.有限元整体算法 .此处应该选 1 有限元整体算法对底框不太准 , 只供参考 (PKPM 技术人员说的▲ sat-8计算底框时,结构体系选什么?● 引用《 pkpm 新天地》 2004年第 5期咨询台的信息:计算砖混底框时, satwe 第一项中的结构体系参数已经失效。

所以在计算底框时, satwe 第一项中的结构体系参数无论选框架还是框剪结构都是无用的。

▲ 底框建模问题:(1建模时在底层砼抗震墙处我同时输入砼抗震墙和框架梁是否正确?有开洞的墙处我将洞口直接开到框架梁底,这样对吗?● 可以同时输入抗震墙和框架梁, 框架梁作为边框梁。

若是底部二层框架时, 中间一层可以不用输入抗震墙。

洞口可以直接开到框梁底。

(2在 PM 楼层组装里面的设计参数里,总信息里结构主材应填什么?材料信息里主要墙体材料又该怎样填?● 在 PM 地设计参数应当填“ 底框” ,结构主材可以填混凝土。

在SATWE-8中的材料信息中应当填砌体。

(3 SATWE-8算完后,发现连梁超筋,而在墙洞上方有框梁,这是怎么回事?● 底框主梁直接可按规范要求计算,应考虑荷载直接作用在梁上,超筋就调整梁断面尺寸。

(4平法绘图时,应该将框架柱旁的墙肢与柱一起画配筋吗?● 既然柱与墙肢接在一起,那柱是构造边缘构件,应当查计算结果中抗震墙中的计算结果,按边缘构件配筋并画在一起。

▲ 新规范中第 7.1.8条 1款要求底部框架 -抗震墙房屋结构布置中,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对齐或基本对齐,在定量上如何把握?● 底框房屋是一种不利于抗震的结构类型。

为提高其抗震能力,《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 7.1.8条 1款要求,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的轴线对齐或基本对齐, 即大部分砌体抗震墙由下部的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支承, 每单元砌体抗震墙最多有二道不落在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而是由次梁支托上部抗震墙。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一、一般规定1、根据《抗规》7、1、2 表中所述底框结构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6, 7度22m 7层;8度19m 6层;9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

2 、底框层高不得大于4、5m。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上部得砌体抗震墙与底部得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得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得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

6、7 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得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得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得附加轴力与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得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2、5,8 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得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2、0,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框架与抗震墙得抗震等级,6、7、8 度可分别按三、二、一级采用。

5、底框层砼等级不得低于C30。

二、计算方法及要点1、计算方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 2 点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1)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得大小在1、2〜1、5范围内选用。

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与第二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侧向刚度比在1、2〜1、5范围内选用。

3)底层或底部两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得抗震墙承担,并按各抗震墙侧向刚度比例分配。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

做底框血一样的教训!希望对做底框新人的一点建议!为什么会有底部框架这种结构!强烈建议取消这种抗震及其不利的混合结构形式!路还的走!工程还得做!下面我希望通过我的亲身体验与一点小小的经验希望给那些做底框的新人一些忠告!如果您已经有十年的结构经验,那么请您离开!1、底框计算到底用那一种程序,怎么计算!PKPM有三个模块可以做!是什么顺序怎么做,论坛上很多,不知道可以搜一搜!我的答案是PK,用SATWE复核,复核内容主要是吊筋和附加箍筋,论坛有一贴漏掉吊筋的,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很多人说PK偏大,的确是这样的,我感觉SATWE偏小。

2、SATWE看起来比较简单适合新手用,属于傻瓜型,PK不是很直观,需要一些技术含量!底框是需要靠电脑,但是手算是必不可少的!有人说PK麻烦要一榀一榀的抽,不要怕麻烦,其实没有几根梁,如果截面尺寸不是反复的调整,不是很慢!因为SATWE的结果很多需要你自己去判断它的准确性!这是新手最缺乏的!我们不是想刻意做大,因为我们这些新手还没有做小的能力!3、怎么使用PK来做底框,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1)PM建模,这个是基础,活载输入没什么好说,按照规范走,我的老师告诉我楼梯按照疏散消防楼梯3.5走,我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恒载:大家可以问一下自己院里老人儿是怎么输的,空心板+双面粉刷+楼面做法,我大概输3~3.5,现浇板100mm我输3.5~4。

(2)抗震验算通过,侧向刚度比要满足规范。

(3)我要提醒大家重要的东西来了:开始选项有几个重要参数大家需要重视1、墙体材料自重:一般按照实心粘土砖为22,这个是加双面粉的,没有特殊要求不要动他。

如果确实要动,多孔砖密度较小KP1型资料显示为16.63KN/M3加双面粉,19~20左右。

2、按照经验考虑墙梁作用上部荷载折减:这个选项一般不选。

原因无经验即不选。

3、按照规范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一般不按照墙梁计算,不选。

4、剪力墙侧移刚度考虑边框柱作用:与剪力墙多少有关,不选偏安全。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一、分析建筑条件,准备初步工作:1.底框部分:(1)根据建筑条件图布置框架柱轴网,由抗震概念设计,尽量不要出现单根柱而不能形成一榀框架的情况,柱距一般为6米;(2)柱截面初步设计;单层商铺部分的框架柱截面设为350X350,底框部分的框架柱设为400X400;(3)根据柱轴网确定剪力墙的分布(长度和距离);(4)剪力墙一般分布在楼梯间处,与电信专业协调,预留电表箱位置;(5)剪力墙往往矮而长,变形能力差,多为剪切破坏,宜开竖缝保证高宽比大于1.5;(6)根据底层店面部分的墙厚确定框架梁、柱偏心;(7)根据框架柱的设置和柱距,确定框架梁的高度和宽度(一般上面有出承重墙的框架梁宽度不小于350,其它墙梁宽度不小于300,高度不小于净跨的1/5);(框架结构梁截面尺寸控制办法:计算时用TAT,看计算结果配筋图内的配筋率图;要求全截面配筋率1.5-1.7之间)(8)其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度可分别按三、二级采用;2.砖混部分:(1)根据纵横墙的布置及可能会有的屋面构架,确定构造柱的位置和种类,(最外围的构造柱直接升到女儿墙,门窗洞口处的构造柱尺寸最好与门洞处的短墙吻合)(2)根据户型布置设置梁,包括其宽度和高度(其位置应把楼板分成规则的矩形,在阳台较大窗洞处或门窗连续设置处应设置过梁,且其高度加上门窗的高度应等于楼层高度);(3)根据户型布置确定板厚,一般取短向跨度的1/35,但是最好不要小于100,客厅不小于120,否则影响使用;阳台、厨卫一般为90,屋面板厚120,楼梯梯板厚度为板跨的1/28,且平台梁高度与其下的窗高之和要等于建筑标高;(4)根据墙体外立面的腰线做法,确定外围圈梁的高度和做法;(5)根据总体要求,设置不同的结构标准层与荷载标准层;(6)阳台处的挑梁高度为挑出长度的1/3-1/6;二、输入计算模型,进行程序计算:1.底框部分:(1)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考虑风荷载。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底框结构设计规范一.一般规定1.根据《抗规》7.1.2表中所述底框结构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 6,7度 22m 7层;8度 19m 6层;9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

2.底框层高不得大于4.5m。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

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2.0 ,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三、二、一级采用。

5.底框层砼等级不得低于C30。

二.计算方法及要点1.计算方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2点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 1)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的大小在1.2~1.5范围内选用。

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和第二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侧向刚度比在1.2~1.5范围内选用。

3)底层或底部两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的抗震墙承担,并按各抗震墙侧向刚度比例分配。

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

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

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底框砖混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它将砖和混凝土相结合,充分利用两种材料的优势,既能满足建筑的力学要求,又能提供良好的建筑美学效果。

在底框砖混结构的设计中,需要考虑结构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等多个方面因素。

本文将对底框砖混结构设计进行总结和分析。

首先,在底框砖混结构设计中,强度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砖的抗压强度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决定了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

为了提高结构的强度,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适当的砖种和混凝土配比。

此外,还需要正确设置梁、柱等构件的尺寸和截面形状,以增加结构的荷载承受能力。

其次,在底框砖混结构的设计中,稳定性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稳定性的设计主要涉及结构的抗倾覆能力和刚度。

在选择墙体的位置和尺寸时,需要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在设置适当的结构梁柱后,能提高结构整体的刚性,从而增加结构的抗倾覆能力。

此外,还需要根据结构的位置和大小选择相应的荷载,并根据结构的荷载要求进行计算和分析,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第三,耐久性是底框砖混结构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的一个因素。

耐久性设计主要包括结构对温度、湿度、酸碱等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

为了提高结构的耐久性,需要选用高质量的砖和混凝土,通过合理的施工和养护,增加结构的抵抗能力。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结构的防水、防潮、抗震、防火等要求,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提高结构的耐用性和安全性。

第四,美观度也是底框砖混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底框砖混结构具有很好的建筑美学效果,砖的颜色和纹理可以增加建筑的艺术感。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的整体外观和内部空间的布局,同时还要考虑到结构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实现结构与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提供舒适的建筑环境。

综上所述,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涉及到结构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和美观度等多个方面因素。

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要求和限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实现结构的安全、舒适和美观。

探讨底框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探讨底框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仍然极其 广泛 , 不论在城 市还是农村都 占有绝对优 势。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最早是从砌体结构 中的局部框架和 内框架发 展起 来的, 这类建筑在 乡镇和 中小城 市的临街建筑和商品房小 区广泛采用 , 将 一层架空作为商场 , 几乎将建筑 用地全部 占 满, 从 而形成大底盘 , 而后在其上建造空间规整 、 不露柱子、 造价低 廉的砖 混住 宅。其优 势是节地、 施工方便 , 造价低 。但是 从抗震的角度 来讲 , 它采用 了两种结构形式和两种结构材料形成的一种混合结构 , 从 抗震概 念设 计评 述 , 它肯定不会是一
急剧变化使得在结构刚柔交接处, 应力高度集中, 在柱端产生塑
性铰 , 并使 得 房 屋 的变 形 集 中 发 生在 相 对 薄 弱 的 底 层 。 这种 比较
薄弱 的底层或者 中间层 , 称之 为“ 薄弱层” , 在抗震设计 中必 须对 “ 薄弱层 ” 引起 足够 重视 的问题 。 那么如何避 免薄弱层呢 ?《 抗规》 第7 . 1 . 8 条 即明确规定 了控制底框 结构不 出现l ‘ ‘ 薄弱层 ” 的定量指 标 。底部框架一 抗震墙砌体房屋 的纵横两个方 向,第二层计入构 造柱影 响的侧 向刚度与底层侧 向刚度 的比值 , 6 、 7度 时不应 大于 2 . 5 , 8 度 是不应大于 2 . 0 , 且均不小于 1 . 0 。 因为在地震作用下底层 框架抗震墙砖房的弹性层 问位移反应均匀, 减少在强烈地震作用 下的弹塑性变形集中, 能够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 。通过在底 部的纵横 向设置一定数量 的抗震墙 , 控制控制第二层与底层 的侧
震墙在底框 结构中 占有 举足 轻重的地位,底部抗震墙 的布置 自
设计人应该严格遵守 《 抗 规》 的相 关 要 求 进 行 设 计 。首 先 设 搞 清 楚 底 框 结 构 在地 震 时 的常 见破 然 是 底 框 结 构 设计 时 重 要 的 一 环 。本 文 从 分 析 底 框 结 构 设 计 中 计 人 要仔 细理 解 规 范 的要 求 , 由于开间小、 横墙多 , 不仅 重 常见 的一些问题出发,探讨底框 结构中需要采取 的抗 震设计 以 坏形式。认识 到上面几层砌体结构, 及 这 些 问题 的解 决 对 策 。

框架结构设计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框架结构设计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框架结构设计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结构理论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实现建筑使用功能的灵魂。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梁和柱所组成,是一种抗震、抗风较好的结构体系,这种体系的侧向刚度小,平面布置灵活,易于满足建筑物设置大房间的要求,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被广泛应用。

1.框架结构设计原则1.1刚柔并济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应该是刚柔相济的。

结构太刚则变形能力差,强大的破坏力瞬间袭来时,需要承受的力很大,容易造成局部受损最后全部毁坏;而太柔的结构虽然可以很好的消减外力,但容易造成变形过大而无法使用甚至全体倾覆。

柔多一点虽然造价便宜但是必然产生变形以适应外力,太柔的结果必然是太大的变形,甚至会导致立足不稳而失去根本。

1.2多道防线安全的结构体系是层层设防的,灾难来临,所有抵抗外力的结构都在通力合作,前仆后继。

这时候,如果把“生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某个单一的构件上,是非常非常危险的。

如土建结构中多肢墙比单片墙好,框架剪力墙比纯框架好等等,就是体现了多道防线的设计思路。

1.3抓大放小在框架结构结构体系中具有“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的说法也是钢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绝对安全的结构是没有的。

简单地说,虽然整个结构体系是由各种构件协调组成一体,但各个构件担任的角色不尽相同,按照其重要性也就有轻重之分。

一旦不可意料的破坏力量突然袭来,各个构件协作抵抗的目的,就是为了保住最重要的构件免遭摧毁或者至少是最后才遭摧毁,这时候牺牲在所难免,让谁牺牲呢?明智之举是要让次要构件先去承担灾难。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如果平均用力,可能会“玉石俱粉”,损失则更大矣!1.4打通关节理想的结构体系当然是浑然一体的—也就是没有任何关节的,这样的结构体系使任何外力都能迅速传递和消减。

基于这个思路,设计者要做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结构中各种各样的关节“打通”,使力量在关节处畅通无阻。

打通关节保持平衡的目的其实就是使其永远处于原始的静态,当力量不能畅通时,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的组成元素与元素之间的静态平衡一旦被破坏,结构变成机动,“动”即是死,即为终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