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考试整理
农学概论试题
农学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基因起源中心有(A)个。
A 12B 13C 14D 152.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比是( B )。
A种子净度B种子纯度 C发芽势 D发芽率3.禾谷类作物单位面积穗数是由株数和单株成穗数决定,播种密度和播种质量决定株数,( A )是成穗数的决定阶段。
A分蘖期 B拔节期 C孕穗期 D开花期4.农学的研究对象是(A)。
A大田作物 B.农业 C种植业 D园艺作物5.农学是于(C)世纪后期正式成为一门科学的。
A 17B 18C 19D 206.迄今为止,已经过确认的作物必需的元素有( C )种。
A 12B 14C 16D 187.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为(D)。
A叶面积指数 B收获指数 C叶龄指数D复种指数8.土壤有效水的下限是(A)。
A萎蔫系数 B田间持水量 C毛细管悬着水消失 D蒸腾系数9.下列作物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B)。
A大豆B玉米C茄子 D马铃薯10.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B)。
A大豆B油菜C黄麻 D烟草11.下列作物中,属于喜凉作物的是(C)。
A花生 B水稻 C青稞D烟草12.下列作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 D )。
A油菜B大豆C棉花D玉米13.小麦属于( A )。
A长日照作物B短日照作物 C中日照作物 D定日照作物14.小麦需水临界期在(B)。
A拔节期B孕穗至抽穗期 C灌浆期 D成熟期15.选配优良组合最需注意的是(A)。
A双亲一般合力要高B双亲产量都要高C双亲长期要接近 D以上全不对16.要取得引种成功必须(C)。
A.同纬度间 B同海拔高度C同纬度、同海拔高度D无纬度和海拔高度限制17.一复料标识为20─10─10,则其意指(B)。
A N2 0%、P 10%、K 10%B N2 0%、P2O5 10%、K2O 10%C C 20%、H 10%、O2 10%D CO2 20%、H2O 10%、O2 10%18.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在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叫(D)。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第一节:选择题1.农学的定义是什么?A)农学是研究针对农业相关问题的科学。
B)农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和发展过程的科学。
C)农学是研究土壤种植问题的科学。
D)农学是研究动物饲养和畜牧业的科学。
答案:A2.下列哪个不是农学研究的内容?A)农作物栽培学。
B)果树病虫害防治。
C)农业机械与设备使用。
D)农田水利与灌溉管理。
答案:C3.农学中的“耕作”是指什么?A)植物根系的生长。
B)土壤的翻耕与改良。
C)农作物的施肥与浇水。
D)种子的播种与收获。
答案:B4.以下哪个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A)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B)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C)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D)促进农民的增收与脱贫。
答案:D5.农业科技的发展对农业有哪些影响?A)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B)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C)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D)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
答案:A、B、C、D第二节:填空题6.农作物的主要有机元素是氮、磷和______。
答案:钾7.全球农业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
答案:小麦8.我国农业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区。
答案:东部9.农田水利中常用的水源是______。
答案:江河湖泊10.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______。
答案:节约、保护、合理利用第三节:简答题11.请简要介绍一下农业科学的发展历程。
答案:农业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科学的研究内容也日益丰富和专业化。
最初的农业科学研究主要聚焦于土壤、植物和动物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农业科学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到农产品加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
现代农业科学通过跨学科合作和综合技术的应用,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提升农民收入。
12.请简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答案: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同时,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并能够持续满足人类对食品和生物资源的需求。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
出缘生长。
居间生长1.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
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
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性变化。
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
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2. 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
3. 种子的概念与区别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根茎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
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
总而言之。
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农学概论考研试题及答案
农学概论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是:A. 有机质含量B. 土壤酸碱度C. 土壤温度D. 土壤湿度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元素?A. 氮B. 磷C. 钾D. 铁答案:D3. 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A. 单向流动B. 可逆流动C. 双向流动D. 循环流动答案:A4. 农业机械化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劳动效率B. 降低生产成本C. 增加农产品产量D. 改善劳动条件5. 以下哪种作物不是禾本科作物?A. 小麦B. 玉米C. 马铃薯D. 水稻答案:C6.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A. 经济效益B. 生态效益C. 社会效益D.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答案:D7. 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不包括:A. 基因工程B. 细胞工程C. 酶工程D. 土壤改良答案:D8. 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A. 农业机械化B. 农业信息化C. 农业产业化D. 农业规模化答案:B9.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成部分?B. 动物C. 微生物D. 无机物答案:D10. 农业气象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A. 农作物B. 农业气候C. 农业环境D. 农业灾害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信息传递D. 价值增值答案:ABC2. 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在于:A. 维持生态平衡B. 提高农业生产力C. 保护遗传资源D.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答案:ABCD3. 农业科技发展的趋势包括:A. 信息化B. 智能化D. 机械化答案:ABC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A. 经济性原则B. 社会性原则C. 持续性原则D. 生态性原则答案:ABCD5. 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内容包括:A. 耕作机械化B. 播种机械化C. 收获机械化D. 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农学概论考试整理
一、名词解释农学:是指研究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
(广义)资源:泛指人类从事社会活动所需要的全部物质和能量的基础。
种植业资源:是指人类从事作物生产所需的全部物质要素和信息。
(二选一)光补偿点: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渐渐增加,等达到某一速率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达到平衡,净光合速率等于零,此时的光照强度即为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随着光照强度的进一步增加,光合速率逐渐上升,当达到一定值后,光合速率便不再因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此时的光照强度即为光饱和点。
(二选一)积温:指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高于一定温度以上的昼夜温度的总和。
无霜期:指某地春季最后一次霜冻到秋季最早的一次霜冻出现时其间的一段时间。
冷害:又称寒害,是指作物遇到零度以上的低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的一种现象。
冻害:是指作物遇到低于零度的低温,组织体内发生冰冻而引起伤害的现象。
霜害:主要有黑霜和白霜两种,当温度下降到零度或者零度以下时,如果空气干燥,温度降低未形成霜,而使作物受害的称为黑霜,如果在降温过程中形成了霜,则称为白霜。
(四选一)土壤干旱:指土壤中缺乏作物可利用的有效水儿造成的干旱,其对作物的危害极大。
生物产量:指作物一生中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
经济产量:指作物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收获量。
(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二选一)作物产品品质:指人类所需要的作物的目标产品的品质,即产品达到某种用途的需求的适宜程度。
生长: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作物植株或器官从小到大、由轻到重的不可逆的数量增长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发育:指作物一生中其形态、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少耕法:指减少不必要的耕作次数或耕作面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的一种耕作方法。
农学概论的期末考试题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增产效能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作物对某种养分的需要量和吸收量都是最多的,这时期也是作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吸收养分能力特别强。
光补偿点:白天,随着光照度的增加,作物的光合速率逐渐增加,当达到某一光照度时,叶片的实际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表观光合速率等于零,此时的光照度即为光补偿点。
温光反应特性: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向为生殖生长的特性。
报酬递减率:在低产情况下,产量会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但当施肥量超过一定量后,单位施肥量的报酬会逐步下降。
间混套作: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包括木本)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实际上立体种植是间、混、套作的总称。
间作: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季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作: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春化作用:有些花卉需要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这一过程叫做春化阶段,而使花卉通过春化阶段的这种低温刺激和处理过程则叫做春化作用。
当日有效温度:日平均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差数成为当日有效温度。
1、简述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1)有机质有助于提高土温和增强土壤保水性能。
(2)有机质常与土壤矿物质发生各种反应,可促进土壤团聚体和结构的形成,增强土壤的渗透性。
(3)土壤有机质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助于增强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
(4)有机物质矿化后释放CO2、NH4、NO3、H2PO4和SO4等为作物提供大量有效养分。
(5)土壤有机质中若干低分子脂肪酸、腐殖酸等对作物生长或起促进作用或起抑制作用。
(6)有机质还可与进入土壤中的化学农药结合,影响农药的生物活性,持续性、生物降解性、挥发性和淋溶状况等。
2、土壤耕作包括哪些措施?主要作用?(1)基本耕作措施(翻耕(作用翻土、松土、碎土)、深松耕(接纳雨水,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透水性及改良盐碱土有良好效果,防止风蚀)、旋耕(消灭杂草,创造疏松表土层,破除板结))(2)表土耕作措施(耙地、耱地、镇压、中耕、起垄培土)目的是配合翻耕等基本耕作,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播种出苗和生长条件(3)少耕及免耕:作用减少水蚀、风蚀和水分蒸发,保蓄土壤水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同时节省能耗。
农学概论考试复习指南
农学概论考试复习指南1农学与作物生产1.1农学的概念、地位和特点1.1.1农学的概念和范畴农学是农业科学的一个分支,具有悠久的知识积累历史,作为一门学科也有近200年的历史。
农学是研究大田作物生产的理论、提高大田作物生产效率的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包括作物品种、植物营养、农田生态、植物保护和市场营销等众多学科领域。
1.1.2农学的地位与作用农学的地位与作用依赖于农业的地位与作用。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因为:1)农业是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2)农业是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3)农产品是出口换汇的重要物资。
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加工业和渔业,即常说的农、林、牧、副、渔五业,也称大农业。
大农业内各业的组成及其比例称为农业生产结构。
我国的种植业比例最大,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国家统计中一般将种植业分为粮、棉、油、糖、麻、烟等大田作物和茶、桑、果、菜、药等园艺作物2大类,其中大田作物是种植业的主体。
农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大田作物,因此农学的进步对于种植业、农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1.3农学的性质和特点农学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由种植业的性质所决定。
包括:1)农学是为发展种植业服务的一门综合学科;2)农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因为农业生产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
3)农学是必须兼顾作物生产和环境安全的一门生态学科。
农业既有保护环境的一面,也有破坏环境的另一面,所以农业生产必须兼顾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环境的安全。
农学的特点包括:1)生物性。
农学的研究对象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它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将环境中的无机物变成有机物、太阳能变成化学能。
2)复杂性。
作物生产是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复杂系统,受多种因子的影响和制约,农学必须研究如何处理和协调各种因子的相关性。
3)实用性。
1.2人口增长的历史与趋势1.2.1人口再生产类型人类在100多万年的发展历史中,人口再生产出现了“高、高、低”、“高、低、高”和“低、低、低”3种不同类型。
农学概论考试重点
农学概论第一章绪论(一)农业的概念:指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产品的生产部门。
(三)农业发展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农业生产的实质:人类通过社会劳动,利用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供给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的特性和规律1.生物性和社会性2.地域性和季节性3.生产的连续性4.资源的分散性5.经营的综合性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作物(二)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1、粮食作物:①禾谷作物②豆类作物③薯类作物2、经济作物:①纤维作物②油类作物③糖类作物④嗜好类作物3、饲料及绿肥作物4、药用作物三.作物生态特性分类1.根据温度要求①喜凉作物:温度三积点0-5摄氏度;12-18摄氏度;26-30摄氏度——喜凉耐寒:黑麦、冬小麦(秋播)、冬大麦、青稞——喜凉耐霜:油菜、豌豆、大麻、向日葵(中耕)、胡萝卜、芥菜、菠菜、大白菜、春小麦、春大麦以及饲料绿肥(箭舌豌豆、毛苕子、草木樨)②喜温作物:温度三积点10摄氏度;20-25摄氏度;30-35摄氏度——喜凉:大豆、谷子、甜菜、红麻、亚麻、马铃薯、荞麦——温暖:适宜暖度25-30摄氏度,水稻(密植),玉米,棉花(密植干燥)、甘薯、芝麻、蓖麻——耐热(>35摄氏度)高粱、花生、烟草、苜蓿、瓜类2.根据光照要求①长日照作物(>12)小麦、大麦、燕麦、黑麦、苜蓿、三叶草、油菜、萝卜、白菜、甜菜②短日照(<12):大豆、棉花、玉米、高粱、谷子、水稻、甘薯③中日照:荞麦、豌豆、番茄、黄瓜、菜豆、四季豆3.根据作物对水分的要求①喜水耐劳:水稻②喜湿润:陆稻、燕麦、黄麻、烟草、黄瓜、油菜、白菜、马铃薯、甘蔗、茶、柑桔、毛竹③中间水分:小麦、玉米、棉花、大豆④耐旱怕涝:甘薯、糜、苜蓿、芝麻、花生、向日葵、黑豆、蓖麻⑤耐旱耐涝:高粱、草木樨、田青、绿豆、黑豆4.根据播种期——春作物、夏播作物、秋播作物5.根据播种密度:密植作物、中耕作物6.根据光照强度:喜光作物、耐阴作物第三章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一、作物的生长发育(一)生长与发育的概念生长: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他是通过细胞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它既包括营养器官的生长,也包括生殖器官的生长。
农学概论复习题
考《农学概论》复习重点1、根据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可将作物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或称工业原料)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药用)作物。
2、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可将作物分为(C3作物)、(C4作物)和(CAM景天酸代谢)作物。
3、按植物科、属、种分类,一般用(双名法)对植物进行命名,称为学名;学名中第一字为(属名),第二个字为(种名)。
4、禾谷类的生育时期大致可分为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七个时期。
5、作物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氧气)。
6、作物品质的主要类型有(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工艺品质)、(加工品质)。
7、对大多数粮食作物来说,除产品的外观品质外,判断其品质优劣的主要指标是(理化指标),具体体现在(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两个方面。
8、对大多数经济作物而言,评价品质优劣的标准通常不(工艺品质)和(加工品质)。
9、影响作物的品质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栽培技术)。
10、常异花授粉作物的异交率在(5-40)%之间。
11、光合作用强度一般可用(光合速率)表示。
12、植物主要是利用(400-700nm)的可见光进行光合作用,其中(红光和橙光)利用最多,其次是蓝紫光。
13、低温对作物的危害,可分为(霜冻害)和(冷害)两种。
14、作物布局的原则有(作物生态适应性)(社会需求)(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15、农业资源大体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即()和()。
16、种子质量包括(品种质量)和(播种质量)两个方面。
17、要我国,一般将种子生产程序划分为(半致死剂量)(半致矮剂量))和(临界剂量))三个阶段。
18、在辐射诱变育种应用中,一般认为合适的剂量范围是()剂量和()剂量。
19、作物育种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育种)(杂交育种)和(杂交优势育种)(诱变育种)(生物技术育种)20、在种子检验各项指标中,其中(纯度)(净度)(发芽率)和(水分)为必检指标。
山东理工大学农学概论复习题完整整理版
农学基础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狭义农学: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即研究农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生产理论和生产要求。
(p1)2、冻害:是指作物在0度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
3、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p77)4、品种: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有个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在特征特性上不同于同一作物的其它群体;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地条件下种植,在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等方面能符合生产发展和消费者的需要。
(p165)5、作物病害:作物病害是指当作物受到致命因素(生物或非生物)的干扰时,干扰强度或持续时间超过了其正常生理和生化功能忍耐的范围,使正常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生理、组织和形态病变,引起植株局部或整体生长发育出现异常,甚至死亡的现象。
(p199)6、复种: 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种植或收获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p142)7、复种指数:复种指数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全年作物收获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p143)8、良种繁育:良种繁殖是指在保持品种种性的前提下,有计划、迅速的、大量地繁殖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或苗木的技术。
(p176)9、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能量的总过程。
10、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p11)11、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流、物流、信息流的传递,达到相互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为生态平衡。
(p14)12、农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是农田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形成的统一体,具体讲就是以作物为中心的农田中,生物群落与其它生态环境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及其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农学概论复习题完全版)
绪论一、名词解释农业:是指人类通过农业技术措施,充分利用自然和经济条件,调整农业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人类生活所需产品的生产活动以及附属于这种生产的各个部门的统称。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即是指人类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间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并在人为和自然共同支配下进行农副产品生产的综合体。
农学:广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类科学,包括农业基本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科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
狭义的农学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类科学,它涉及到作物学、园艺学、土壤学、植物学和植物保护学等学科。
二、问答题1、农学概论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农业的组成农业是由农业生物、农业生物赖以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发生遗传变异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劳动三部分组成。
3、农业生产的实质是什么?•农业生产的实质是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传递的过程,包括初级生产(第一性生产)和次级生产(第二性生产)。
•初级生产的实质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这是一个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及生物化学反应。
(光合反应)•次级生产是通过动物生产实现物质的转化,植物性蛋白到动物性蛋白。
4、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农业生产受生物学规律支配。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与季节性。
•农业生产具要连续性。
•农业生产是综合性生产。
5、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是被人类驯化了的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它既保留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一般特点,又具备很多人类改造、控制、调节、干扰甚至破坏所带来的新特点。
主要表现在:1.系统受人类的调控;2.系统自身稳定性差;3.系统净生产力较高;4.系统的开放性更强;5.系统受双规律支配。
6、农业的发展农业作为古老的产业,有上万年的发展历史。
从历史的角度,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把农业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发展形态。
7、农学的特点1. 系统的复杂性2. 技术的实用性3. 生产的连续性4. 作物生长的规律性5. 明显的季节性6. 严格的地域性第一章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与人为肥力潜在肥力与有效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质地(土壤的颗粒组成)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土壤质地分类(土壤颗粒组成分类)原生矿物:直接由熔岩凝结核结晶而形成的原始矿物,是岩石组成中原来含有的矿物。
考研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考研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生态性B. 地域性C. 季节性D. 工业性2.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部门?A. 种植业B. 林业C. 牧业D. 制造业3.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A. 经济效益B. 社会效益C. 生态效益D. 政治效益4. 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单元是:A. 生物群落B. 种群C. 生态位D. 生态系统5. 农业生物技术的主要应用不包括:A. 转基因技术B. 组织培养技术C. 食品加工技术D. 克隆技术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6. 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包括:A. 机械化B. 信息化C. 化学化D. 生物化7. 农业资源主要包括:A. 土地资源B. 水资源C. 人力资源D. 气候资源8. 下列属于农业生物技术的优点的是:A. 提高作物产量B. 减少农药使用C. 增加作物种类D. 降低生产成本9.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包括:A. 退耕还林B. 减少化肥使用C. 推广节水灌溉D. 增加农药使用10. 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包括:A. 提高生产效率B.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C. 降低农产品质量D. 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农业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12. 阐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农业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可能带来的问题。
14. 论述如何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考研农学概论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D2. D3. C4. B5. C二、多项选择题6. A, B, C7. A, B, C8. A, B, D9. A, B, C10. A, B, D三、简答题11. 农业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
农学概论-考试复习题
一、选择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团粒结构)是各种土壤结构中最为理想的一种。
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基因起源中心有(A.12)个。
按照肥料来源可以把肥料分为(A.农家肥)和(B.商品肥)肥。
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比是(B.种子纯度)。
关于作物品质受光周期的影响,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大豆开花后延长光照,可使蛋白质含量下降,脂肪含量上升C纬度较高、日照较长、光照充足、温度适中的地区是高脂肪的大豆区D纬度较低、日照较短的地区大豆蛋白质含量则较高
(2)相互补偿: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之间有自动调节能力。作物种类不同,其补偿能力也不同。禾谷类作物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补偿能力最具代表性。
①穗数。穗数是禾谷类作物产量构成中补偿能力最大的因素。在一定群体范围内,通过补偿作用的调节,可达到一定的产量水平。当因播种量不足等原因造成密度不够时,就可以通过大量发生分蘖形成较多的穗数来补偿;但是,当单位面积上的株数(穗数)的增加不能弥补单株产量减少的损失时,就会出现减产。
土壤有效水的下限是萎蔫系数。
土壤中各粒级土粒配合的比例,或各粒级土粒在土壤重量中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土壤质地。
小麦需水临界期在孕穗至抽穗期。
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生态因素、栽培措施。
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主要是气象条件。大气干燥、气温高;风速大,蒸腾作用强,作物需水量多,反之需水量少。
有机肥料的主要特点是来源广、成本低,养分含量全,且分解释放缓慢,肥效长。
双子叶作物棉花、大豆等的根系苗期生长较慢,现蕾后逐渐加快,至开花期根量达最大值,以后又变慢。
(4)引种试验:所引进品种材料的实际利用价值,要根据在本地区种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进行评定。以当地具有代表性的良种为对照,进行系统的比较观察鉴定,包括生育期、产量性状、产品品质及抗性等。试验的一般程序为观察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栽培试验。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农业经济B. 农业科学C. 农业技术D. 农业政策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农业的基本要素?A. 土地B. 劳动力C. 资本D. 市场答案:D3. 农业生态系统中,以下哪项不是生物组成部分?A. 植物B. 动物C. 微生物D. 土壤答案:D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什么?A. 经济效益B. 生态效益C. 社会效益D.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答案:D5. 以下哪种农业模式不属于现代农业?A. 精准农业B. 有机农业C. 生物农业D. 传统农业答案:D6. 农业机械化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劳动生产率B. 减少农业成本C. 改善农民生活水平D. 以上都是答案:D7. 农业生物技术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农业生物的遗传变异B. 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C. 农业生物的生理生态D. 农业生物的病虫害防治答案:A8. 以下哪种作物不是粮食作物?A. 小麦B. 玉米C. 大豆D. 棉花答案:D9. 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什么?A. 农业机械化B. 农业信息化C. 农业产业化D. 以上都是答案:D10. 以下哪种肥料属于有机肥料?A. 尿素B. 硫酸钾C. 农家肥D. 磷肥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农业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哪些?A. 食物生产B. 环境美化C. 经济发展D. 文化传承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A. 保护生物多样性B. 减少化肥使用C. 推广节水灌溉D. 增加农药使用答案:ABC3. 现代农业技术包括以下哪些?A. 转基因技术B. 遥感技术C. 智能农业D. 传统耕作答案:ABC4. 农业机械化可以带来哪些好处?A. 提高作业效率B. 减少劳动强度C. 降低生产成本D. 增加农产品产量答案:ABCD5.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气候变化B. 土地利用方式C. 外来物种入侵D. 农业政策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得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与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得过程。
(填空)叶得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得过程为:顶端生长。
出缘生长。
居间生长1.简述作物得生长发育?生长:就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与细胞,在体积、重量与数量上得增加。
特点就是一个不可逆得数量化过程。
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得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与多少来表示。
发育:就是指作物细胞、组织与器官得分化形成过程;也就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与功能上得本质性变化。
特点就是分化过程就是一个可逆得质变过程。
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2.作物得得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得生长生殖生长就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得生长营养生长期就是生殖生长得基础营养生长就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得必要准备。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就是并进得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得关系。
3.种子得概念与区别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得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得种子,如豆类子房发育形成得果实如水果根茎雷作物用于繁殖得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4.简述根得种类初生根:种子内胚根发育而来即种子根次生根:生与主根上得侧根或基部茎节上得节根不定根:由茎,叶等处随时发生没有固定位置得根5.* 简述叶得形态子叶:胚得组成部分,着生于胚轴上第四章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1、光对作物得重要性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得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得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与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得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直接作用就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
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
总而言之。
光对作物生产得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得改变与作物产量与品质改变上。
光与速率:CO2mg/dm2/h 每小时每平方分米得叶片面积吸收CO2得毫克数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得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得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得光照强度(光与速率=0)、、光饱与点:在一定得光强范围内,植物得光合强度随光照度得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得光照度值。
农学概论考试整理
农学(广义):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学科。
(中义):仅指农业生产科学。
(狭义):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学科。
农学性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农学特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用性,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的规律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作物定义:广义的作物定义指凡对人类有应用价值,为人类所栽培的植物,也就是栽培植物。
狭义的作物定义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
又称大田作物,农作物等等。
作物生产的特点:(1)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3)作物生产具有有序性(4)作物生产具有连续性,(5)作物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
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的重要物质,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作物生产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途径:目标:可持续,两高一优,低耗。
途径:建设高产农田,改革种植制度,普及优良品种,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种子:在植物学上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在作物生产上,可直接用来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称为种子。
种直制度;种植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布局与种植方式的综合作物布局;指农作物在一定的地区内及不同地区间的地域分布,也包括一个生产单位(如农场)种植作物的种类、面积与田块配置。
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个群体它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相对一致性在特征特性上不同与于同一作物的其它群体;单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纯种、清种、净种。
经济系数:指经济产量和生物学产量的比值。
(生物学产量,作物在整个生育期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的总量;经济产量: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复种:同一块土地上在一年内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又称多次作间作: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的种植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农学:是指研究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
(广义)
资源:泛指人类从事社会活动所需要的全部物质和能量的基础。
种植业资源:是指人类从事作物生产所需的全部物质要素和信息。
(二选一)
光补偿点: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渐渐增加,等达到某一速率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达到平衡,净光合速率等于零,此时的光照强度即为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随着光照强度的进一步增加,光合速率逐渐上升,当达到一定值后,光合速率便不再因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此时的光照强度即为光饱和点。
(二选一)
积温:指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高于一定温度以上的昼夜温度的总和。
无霜期:指某地春季最后一次霜冻到秋季最早的一次霜冻出现时其间的一段时间。
冷害:又称寒害,是指作物遇到零度以上的低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的一种现象。
冻害:是指作物遇到低于零度的低温,组织体内发生冰冻而引起伤害的现象。
霜害:主要有黑霜和白霜两种,当温度下降到零度或者零度以下时,如果空气干燥,温度降低未形成霜,而使作物受害的称为黑霜,如果在降温过程中形成了霜,则称为白霜。
(四选一)
土壤干旱:指土壤中缺乏作物可利用的有效水儿造成的干旱,其对作物的危害极大。
生物产量:指作物一生中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
经济产量:指作物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收获量。
(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二选一)
作物产品品质:指人类所需要的作物的目标产品的品质,即产品达到某种用途的需求的适宜程度。
生长: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作物植株或器官从小到大、由轻到重的不可逆的数量增长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发育:指作物一生中其形态、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少耕法:指减少不必要的耕作次数或耕作面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的一种耕作方法。
免耕法:又称零耕、直接耕种,指作物播种前不进行土壤耕作,直接在土地上播种,在播种后和作物生育期间也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一种耕作方法。
(备选)
农业:指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所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二、填空、选择与判断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过程
种植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
衡量光资源的三个指标:光质、光强、日长
衡量一个地区热量资源的指标主要有:≥0℃积温、≥10℃积温、无霜期长短和特值温度(如年平均温度、最热月平均温度等)
大部分植物种子只有在温度高于0℃时才能萌发,只有温度高于10℃时作物才能生长,只有温度高于20℃时才能正常进行生长发育。
土地坡度大于20度时就认为是坡岗地,很难被耕作利用。
光对作物生长发育的生态作用是由光照强度、日照长度、光谱成分三方面因素构成
光照强度与作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表示
积温主要可分为: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两种
限制作物生长的第一因素是水,第二因素是氮
种子主要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种子萌发过程的三个阶段:吸水膨胀阶段、萌动阶段、发芽阶段
作物根的作用主要有:吸收、输导、支持、合成、储藏等
根生长的趋向性主要有:向水性、趋肥性、向氧性
作物叶片的作用:光合、蒸腾、吸收、繁殖
单子叶作物叶的组成:叶片、叶耳、叶鞘、叶舌
双子叶作物叶的组成:叶片、叶柄、托叶
作物的产量通常可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经济系数= 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生化指标: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
物理指标:形状、大小、色泽、滋味、香气、种皮厚度、整齐度、纤维长度、纤维强度等作物品质类型: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工艺品质、加工品质、商业品质
中国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松碎土壤、混拌土肥、平整地面、压紧土壤
基本耕作方式:翻耕、深松耕、旋耕
表土耕作方式:耙地、镇压、耢地、起垄
免耕的基本原理:第一是用生物措施、第二是用化学措施
作物基本灌水方法:地面灌溉(畦灌、沟灌、淹灌)、地下灌溉、喷灌、滴灌等
作物对肥料获取方式:截获、滞留、迁移
作物施肥原则:用养结合的原则、需要的原则、经济的原则
作物施肥的一般方法:基肥、种肥、追肥
农业信息分类:自然信息、社会信息
农业信息化而表现:管理、运输、销售
农业现代化内容:生产技术现代化、生产手段现代化、农业劳动者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内容:种植机械化、收割机械化、加工机械化
三、简答题
1、请简要谈谈农学的特点
答:农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系统的复杂性
(2)、土地的特殊重要性
(3)、严格的区域性
(4)、强烈的季节性
(5)、生产的连续性
(6)、作物生长的规律性
(7)、技术的使用性
(8)、生产的社会性
2、请简要谈谈土壤培肥的基本措施
答:土壤培肥的基本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种
(1)、生物养地
生物养地主要是通过利用生物及其遗体培养地力或改良土壤,可使土壤肥力持续稳定,起到作物持续增产的作用,其基本措施主要有:
○1深耕增施有机肥,积极培肥地力
○2秸秆还田
○3种植豆科绿肥
○4合理轮作
(2)化学养地
化学养地即是使用化学肥料培肥地力,其基本措施主要是采用无机肥与有机肥的合理配合,通过无机肥促进有机肥,氮、磷、钾肥与微肥的合理配合施用,可实现土壤快速培肥!
3、请简要概括一下提高作物产品品质的途径
答:提高作物产品品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选用优质品种
在育种过程中,选择培育高质高产品种,并根据当地土壤的具体肥力特征选择适合种植的作物,以达到高质高产的效果
(2)、改进栽培技术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即根据土壤情况,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进行轮作,以改善土壤状况,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种种植方式
○2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即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和不同的作物种类,选择合理的栽种密度,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种种植方式
○3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即根据土壤状况和种植的作物种类,选择相应的肥料和施肥时期,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适时灌溉与排水
○5适时收获
(3)、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技术
即通过加工的方法降低或者消除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或者提高农作产品中有效物质的效用
四、论述题
1、说道地膜我们都不会陌生,地膜的使用对提高作物的效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地膜在农业生产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使用,结合本课程的学习和你生活中的经验回答以下问题(1)简要谈谈地膜覆盖技术
(2)简要谈谈地膜的使用对作物以及土壤有什么影响?(优缺点)
地膜覆盖技术优点:○1增加膜土壤温度○2保墒提墒,便于田间管理○3促进土壤养分转化提高肥料利用率○4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5促使植株发育提高作物产量缩短作物的生育期○6一定程度上防止杂草生长与地表盐分的聚集
地膜覆盖技术缺点:○1耗时多,前期土地处理相比其他不覆膜的需要更多时间○2费工,覆膜对土地的平整度要求比较高,需要更多的劳力○3成本高,使用地膜覆盖的成本相对于其他不覆膜的要高很多○4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对农民来说需要一定的技术才会去使用○5后期处理困难,地膜比较难降解,使用之后很难处理。
(3)简要谈谈你对地膜使用的看法
2、随着国家对农业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近年来有关测土配方施肥的田间试验也越来越多,这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请结合本课程和相关生活经验回答以下问题
(1)简述一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背景以及主要流程
答:测土配方施肥是指以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以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施用方法。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背景:由于我国农民文化水平大部分比较低,对于农业技术知识了解盛少,在栽种施肥过程中根据经验随意或者错误的施肥习惯对土壤肥力的破坏比较严重,以致我国农业整体水平低下,为了解决诸多问题,国家对此进行深入了解后,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实施了相关的支农惠农政策,真正实惠到农民,所以“测土配方施肥”这一解决土壤肥力问题的技术应运而生。
主要流程:○1调查和确定试验区○2采集土样○3土样分析化验○4施肥配方设计○5准备相应肥料○6田间试验实施○7配方试验成果分析与审核○8宣传分发到农户实施
(2)谈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3)简要谈谈你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看法
3、谈谈你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看法(不少于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