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畸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色体畸变
Chromosome Aberration
教学要求

1、掌握染色体畸变的概念、类型及产生机制;异 常核型的描述方法。

2、熟悉异常染色体携带者的概念;嵌合体的概念;
倒位;重复。

3、了解表型正常个体的染色体变异多态性。
染色体畸变的概念
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是指 染色体在数目上和结构上的异常改变,包括染 色体数目畸变和结构畸变两大类。 由于染色体畸变往往导致基因群的增减和位 置的转移,扰乱遗传物质或基因间的平衡, 故染色体畸变是染色体病产生的基础。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可诱发染色 体畸变的发生。
易位的形成
相互易位
(reciprocal translocation,rcp )

46,XY,t (2;5) (q21;q31)

46,XY,t (2;5) (2pter→ 2q21 ∷5q31→ 5qter; 5pter→ 5q31∷2q21 → 2qter)
转位和整臂易位
转位(transposition)也称为单方易位,是 指两条染色体各发生一处断裂,其中只有一 条染色体的断片重接到另一条染色体的断端, 另一片段丢失。 整臂易位(whole-arm translocation)是指 两条非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在近着丝粒处发生 断裂,相互交换长臂和短臂后重接形成的易 位。
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基础



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可以引起染色体断裂。 染色体也能自发断裂,断裂端被认为具有“粘性”, 即易与其它断端接合或重连。一次断裂产生的两个 粘性末端通常重连而修复如初。但有时出现非正常 的重连,结果导致多种染色体结构异常。 染色体断裂和变位重接是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基 础。 染色体结构畸变可分为两大类型:即染色体型和单 体型。 染色体结构畸变又可分为稳定型和非稳定型两大类。
双雄受精(diandry)

两个精子同时进入同 一个卵子,形成三倍 体合子。在其含有的 三组染色体中,两组 来自父方精子,一组 来自母方的卵子。 双雄受精是三倍体产 生的可能原因之一。

双雌受精(digyny)

在卵子发生中,卵母细胞减 数分裂时未形成极体,原来 应分配给极体的一组染色体 仍留在卵内,形成含两组染 色体的二倍体卵子,其与精 子结合后形成三倍体合子。
相互易位
(reciprocal translocation,rcp )


两条染色体发生断裂后相互交换无着丝粒断片形成 两条新的衍生染色体为相互易位。 相互易位是在各号染色体间都可发生,新生儿的发 生频率约1~2/1000。 相互易位仅有位置的改变,没有可见的染色体片段 的增减时称为平衡易位。它通常没有明显的遗传效 应。 平衡易位的携带者与正常人婚后生育的子女中,有 可能得到一条衍生异常染色体,导致某一易位节段 的增多(部分三体性)或减少(部分单体性),并 产生相应的效应。
1863例染色体异常的 自发流产儿中各种异常的频率
染色体异常类型 三体性 45,X 三倍性 四倍性 其它(主要是易位) 频率(%) 52 18 17 6 7
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机理

整倍体异常发生的机理
§双雄受精 §双雌受精 §核内复制

非整倍体异常发生的机理
§染色体不分离 §染色体丢失

嵌合体及其形成机理
非整倍性异常
体细胞在二倍体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一条或 数条染色体而不是成倍的增减即导致非整倍 性异常。 比二倍体少一条或数条者为亚二倍体(hypodiploid)。比二倍体多一条或数条者为超 二倍体(hyperdiploid) 主要包括单体型、三体型和多体型等。

非整倍性异常



单体型(monosomy):为缺少一条染色体的亚二 倍体(2n-1)。常染色体的单体性严重破坏基因平 衡,因而是致死的。X染色体单体的女性还可见于 儿童或成人。 三体型(trisomy):细胞中某号染色体多出一条 (2n+1)的个体。除21、13、18、和22三体性外, 其它三体性多导致流产(嵌合状态者除外)。性染 色体三体性常见一些。 多体型(polysomy):指某号染色体具有4条或4 条以上其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达48或更多。临床上可 见性染色体的多体型个体。
减数分裂染色体不分离
减数分裂染色体不分离
染色体不分离
(chromosome non-disjunction)

合子细胞最初是正常的,但在以后的某次有 丝分裂时发生不分离,这也能导致染色数目 异常。这种异常细胞如能存活和继续分裂, 将构成异常的细胞系,并与正常细胞系并存。
有丝分裂染色体不分离
次级不分离
罗氏易位
(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

45,XX,t(13;14) (p11;q11) 45,XX,t(13;14) (13qter→13p11 ∷14q11→14qter)

插入(insertion,ins)


Fra Baidu bibliotek


某一染色体的臂内发生两处断裂所形成的某中间节 段转移到另一条染色体的断裂处重接称为插入。 只有发生了三次断裂时插入才有可能 。 如果插入节段区带的顺序在插入新位置后与染色体 区带编号的方向一致,称为正位插入(direct insertion)。插入的节段如果区带顺序颠倒,称为 倒位插入(inverted insertion)。 插入如发生在同源染色体间,则导致一条染色体中 发生重复,而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中发生同一节段的 缺失。

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在二倍体的基础上成倍地增加 或减少即导致整倍性异常。 理论上可能的整倍性异常包括单倍体(n)、三倍 体(3n)和四倍体(4n)及以上的多倍体。 除了精子和卵子为单倍体外,未发现单倍体胎儿。 在人类,全身三倍性是致死的,因而极为罕见,但 三倍性在流产胎儿中较常见,是流产的重要原因之 一。四倍体及多倍体在临床上更为罕见。

在细胞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时,如果某一同 源染色体或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分裂后期不 能正常地分开而同时进入某一子细胞,则必 然导致某子细胞增多一条染色体而另一子细 胞缺少一条染色体,这称为染色体不分离。
染色体不分离
(chromosome non-disjunction)

不分离如发生在减数分裂,所形成的异常配 子与正常配子结合后,就会出现合子细胞中 某一染色体的三体性或单体性。不分离可以 发生在第一次减数分裂, 也可以发生在第二 次减数分开。不分离产生的异常配子在受精 后导致合子染色体异常,由异常合子分裂得 来的全身细胞都具有该种异常。

染色体畸变的类型
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类型
正常人的体细胞具有46条染色体(2n),配 子细胞(精子和卵)具有23条染色 (n),前 者称为二倍体,后者称为单倍体。 染色偏离正常数目称为染色体数目异常或数 目畸变。 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类型包括:整倍性异常和 非整倍性异常两大类。

整倍性异常


()
; / t ter →
括号内为结构异常的染色体
重排中用于分开染色体 嵌合体中用于分开不同的细胞系 易位 末端 从....到
染色体结构畸变的表示方法
ISCN规定,染色体结构畸变可用简式(简化 体系)和详式(详细体系)描述。 简式描述内容:1.染色体总数,2.性染色体 组成,3.畸变的类型符号(4.受累染色体的 序号)(5.断裂点的区带号) 详式描述内容: 1.染色体总数,2.性染色体 组成,3.畸变的类型符号(4.受累染色体的 序号)(5.畸变染色体带的组成)
重复(duplication,dup)

46,XX,inv dup
(2)(pter→p23
∷p14→p23
∷p23→qter)
重复的细胞学特征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e d
重复杂合体及其联会
易位(translocation,t)



某个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形成的断片转移到另一个染 色体上或染色体片段位置的改变称为易位。它伴有 基因位置的改变。 易位发生在一条染色体内时称为移位(shift)或染 色体内易位(intra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 易位发生在两条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时称为染 色体间易位(inter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 其可分为相互易位(reciprocal translocation, rcp )和转位(transposition) 。
缺失(deletion,del)

染色体某处发生断裂后其断片 丢失所形成的染色体结构畸变 称缺失(deletion,del)。包 括末端缺失(terminal deletion)和中间缺失(intercalary deletion)两种类型。
缺失的形成
末端缺失

简式描述: 46,XX,del (1) (q21) 详式描述:

常见的染色体结构畸变



缺失(deletion,del) 倒位(inversion,inv) 重复(duplication,dup) 易位(translocation,t) 插入(insertion,ins)
双着丝粒染色体(dicentric chromosome,dic) 环状染色体(ring chromosome,r) 等臂染色体(isochromosome,i)
人类染色体及其畸变的命名符号
符号 ace cen del der dic dup 含义 无着丝粒片段 着丝粒 缺失 衍生染色体 双着丝粒染色体 重复 符号 r rcp rea rob : ∷ 含义 环状染色体 相互易位 重排 罗氏易位 断裂 断裂后重接
h
i ins inv p q
次缢痕
等臂染色体 插入 倒位 短臂 长臂

46,XX,del (1) (pter→ q21∶)
中间缺失

46,XX,del (1) (q21q23) 46,XX,del (1) (pter →q21∷q31→ qter )

倒位(inversion, inv)

染色体发生两次断裂后形成的片 段倒转180度重新接合形成的结 构畸变,称为倒位。如果倒位发 生在同一臂内,称为臂内倒位 (paracentric inversion);如 果两次断裂分别发生在长臂和短 臂,则称为臂间倒位(pericentric inversion)。
三体型的患者在产生精子和卵子过程中,由 于某号染色体有3条,在减数分裂时,将有1 条进入一个子细胞,另两条往往不分离同时 进入另一子细胞。会形成染色体数为n的正常 配子和n+1的异常配子。 三体型的父亲或母亲在形成配子时的减数分 裂过程中所发生的不分离称为次级不分离。

染色体丢失(chromosome loss)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由于纺锤 丝或着丝粒功能障碍或染色 体行动迟缓,使得某一染色 体在分裂的后期和末期不能 随其他染色体一起进入子细 胞核而滞留在细胞质中直至 分解消失,结果某一子细胞 缺少一条染色体。
嵌合体及其形成机理

具有染色体组 成不同的两种 或两种以上细 胞系的个体称 为嵌合体 (mosaic)。

罗氏易位
(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

是相互易位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两条近端着 丝粒染色体(D/D,D/G,G/G)在着丝 粒处或其附近断裂后通过着丝粒融合形成两 条衍生染色体。一条由两者的长臂构成,几 乎具有全部遗传物质;而另一条由两者的短 臂构成,由两个短臂构成的小染色体。由于 缺乏着丝粒或因几乎全由异染色质组成,故 常丢失。它的存在与否不引起表型异常。
臂间倒位

46,XY,inv(2) (p21q31)

46,XY,inv(2) (pter→ p21∷q31→ p21∷q31→ qter )
重复(duplication,dup)

染色体上个别区段多出一份的畸 变类型,称为重复。它是同源染 色体之间的节段不等交换、单方 易位或插入的结果。某染色体中 重复的节段与原节段方向一致称 为正位重复(direct duplication)。重复的节段与原节段方 向相反的称为倒位重复(inverted duplication)。
核内复制(endoreduplication)
细胞有丝分裂之前,染色体复制了两次,结 果每条染色体包含四条染色单体。整个细胞 变成了四倍体。这种现象称为核内复制。 发生了核内复制的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 均为四倍体。 核内复制是三倍体和四倍体形成的可能原因 之一。

染色体不分离
(chromosome non-disjunc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