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科学(地理)知识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科学(地理)知识梳理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主题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1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3)时差、作息规律
(4)南北半球自转偏向力引起的各种运动(北半球偏右)
5.昼夜现象:产生原因: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现象:内因:地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外因:地球不停地自转。
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3)晨昏线只有春秋分才会与经线重合,一年重合两次(因为春秋分昼夜平分)。
主题二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一、太阳系与星际航行
(一)太阳和月球:
1)太阳的基本概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2)太阳活动与人类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太阳表面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基本标志。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少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一周,1998年开始为第23周。
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耀斑爆发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是最剧烈的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风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干扰地磁场产生磁暴。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产生过强的紫外线损伤皮肤。
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实际看到的主要是光球层。
光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黑子,在色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太阳风主要在日冕层。
3)月球的基本概况: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太阳的直径约为月球的400倍。
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月球上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
月球没有大气,造成月球上昼夜温差大,昼夜温度差达300℃。不能传声,无天气变化和四季变化.
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比地球弱,造成物体在月球上很轻.(跳高跳远)
月球的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月坑),是由于陨石撞击或火山喷发形成的。
4)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人类对月球与行星的探测
万户是中国明代的一名能工巧匠,他是世界上利用火箭升空的第一人。14世纪末,他设计制造了一种“飞龙”火箭。1959年,科学家们用他的名字命名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纪念这位人类飞行的先驱者。
1959年9月,苏联“月球”2号探测器首次月面硬着陆成功。
1961年5月,美国宣布实施“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
1968年12月14日,美国“阿波罗”8号载人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绕月飞
行。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人类首次
登上月球成功。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
娥一号”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宇航月翟志刚实现我国首次太空行走。
(二)四季的星空
1)月相
1、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称为月相。
它的一个变化周期称为朔望月,平均为29.53天。
2、月相变化的原因:
(1)月球本身不发光,是反射太阳光。
(2)月球绕地球运动,使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
3、月相与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和农历的对应:
(1)三者成一直线时:地球——月亮——太阳(新月农历初一朔)
月亮——地球——太阳(满月十五十六望)
(2)三者成垂直时:(如右上图)
月亮地球——太阳
(上弦月初七初八)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地球——太阳月亮
4、月相变化的规律:上上上西西(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半边的天空,月亮西侧半边明亮),
下下下东东(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半边的天空,月亮东侧半边明亮)。
5、月相的形成变化图:上半月为正“D”形,下半月为反“D”形。
6、月相变化规律和农历的关系:
月相名称从左向右依次为新月(朔)、上弦月、满月(望)、下弦月,出现日期依次为农历初一、初七(或初八)、十五(或十六)、二十二(或二十三)。
完整月相图:
农历节日与月相:春节(正月初一:新月)元宵节(正月十五:满月)端午(五月初五:近上弦月)
中秋(八月十五:满月)重阳(九月初九上弦月)腊八节(腊月初八:上弦月)
相应的月相与日期:新月(朔):初一峨眉月:初三初四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十一十二满月(望):十五十六凸月:十九二十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峨眉月:(二十六、二七)7、日食和月食:
(1)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它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就产生日食现象。日食类型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日食发生在新月。
(2)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月面变暗现象叫月食,月食发生在满月
农历中的阴历是根据月相变化的周期来决定的。
2)太阳系
太阳系的总体构成: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包括围绕它转动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按照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而构成的天体系统。在木星和土星之间存在一个小行星带;彗星由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组成,彗星是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冰晶组成的“大冰球“,著名的哈雷慧星公转周期是76年。
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