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合集下载

第5代中国地震动参数

第5代中国地震动参数

第5代中国地震动参数摘要:1.概述中国地震区划图的编制历史2.介绍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特点和编制背景3.讨论第五代区划图相较于前代的改进和创新4.分析第五代区划图对地震防范和应对的意义5.总结正文:一、概述中国地震区划图的编制历史地震区划图是地震工程的重要基础资料,它对于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灾害预测、防震减灾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建国以来,我国地震区划图经历过5 次编制修订。

第一代地震区划图:在第一个五年经济计划期间,为了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特别是前苏联援建的156 个项目需要当地的烈度数据。

以李善邦先生为首的地震学家编制了全国的第一个烈度区划图,图中烈度是指这一地区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

由于当时的抗震技术和国家财力限制,未被建设部门采纳。

二、介绍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特点和编制背景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在前四代区划图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充分考虑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危害性,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运用现代地震科学理论和技术编制而成的。

其主要特点有:1.采用地震动峰值地面加速度作为主要参数,更能反映地震对建筑物的影2.考虑了地震的频度和地震强度的空间分布,提高了区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3.引入了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对不同地区的地震灾害风险进行了量化评价。

三、第五代区划图相较于前代的改进和创新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相较于前代有以下改进和创新:1.采用了新的地震动峰值地面加速度计算方法,提高了区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2.考虑了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危害性的时空变化特征,使得区划更具有针对性;3.利用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对不同地区的地震灾害风险进行了量化评价,为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更为科学和实用的依据。

四、第五代区划图对地震防范和应对的意义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编制,为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更为科学和实用的依据,对于提高我国地震防范和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有助于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科学的防震减灾政策和措施;2.为建设工程提供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依据,降低地震灾害风险;3.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GB 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 图(有图)

GB 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    图(有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章第十七条、第十八条有关规定及工程建设对编制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需求制定的。

本标准吸收了我国近10年来新增加的、大量的地震区划基础资料及其综合研究的最新成果,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编图方法。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减轻和防御地震灾害提供抗震设防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包括: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b)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c)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D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聿贤、高孟潭、徐宗和、薄景山、张培震、陈国星、谢富仁、李大华、冯义钧、许晏萍。

1 范围本标准给出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及其技术要素和使用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地震动参数区划 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zonation 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指标,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的区域。

2.2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

2.3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seismic response spectrum 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开始下降点的周期。

2.4超越概率 probability of exceedance某场地可能遭遇大于或等于给定的地震动参数值的概率。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版简介精品PPT课件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版简介精品PPT课件

附录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 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天津市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大部分为“第二组”,局部 为“第三组”
附录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 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天津市城镇区划界线图:
附录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 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表C.2 天津市城镇峰值加速 度和特征周期列表:
GB18306-2015 主要特点:
与GB18306-2001版相比,新修订的全国地震动峰值 加速度整体上有适当提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3.城市抗震设防水平有所增加。全国县级以上城市中 设防水平变化较大的约占12.5%,其中6.9%的城市 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从0.05g提高至0.1g或 0.15g,4.6%的城市从0.1g或0.15g提高至0.2g, 1%的城市从0.2g提高至0.3g。
GB18306-2015 主要特点:
与GB18306-2001版相比,新修订的全国地震动加速 度反应谱特征周期整体上有适当提高,主要体现 在2个方面: 2.城市抗震设防水平有所提高。全国县级以上城市中 有14.8%城市的特征周期分区值有提高,只有1.8% 的城市略有降低,其余83.406-2001版相比,新修订的全国地震动加速 度反应谱特征周期整体上有适当提高,主要体现 在2个方面: 1.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0.40s及以上地 区面积有所增加,从55%上升到59%。其中,0.40s 地区的面积从24%增加到27%,0.45s地区面积从 31%增加到32%;
天津市行政分区情况
天津市内外共计16个区县
1. 市内6区:和平区、河西区、南开区、河东区、河北区 、红桥区; 2. 市外7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 、宝坻区、滨海新区; 3. 外围3县:宁河县、静海县、蓟县。

一张地图看懂中国所有城市地震风险:快看看你城市的抗震设防等级

一张地图看懂中国所有城市地震风险:快看看你城市的抗震设防等级

一张地图看懂中国所有城市地震风险:快看看你城市的抗震设防等级文章来源:ENITHON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2015版. 这是中国所有地区建筑设防的基本规范, 所有的正规小区办公楼等必须在计算机软件通过严格计算, 达到图中的抗震设防分区等级才能修建的.1.简单解释一下, 图中的0.05g, 0.10g, 0.15g, 0.20g, 0.30g, 0.40g 是地震波的峰值加速度, 单位是g(即重力加速度).2.指 50 年期限内,一般场地土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 10%的烈度值,即达到和超过图上烈度.3.峰值加速度与地震破坏烈度的关系(破坏烈度是直观衡量地震对于某地破坏力的参数, 而震级只是地震能量的一个衡量单位, 因此一个9级的深海地震, 对于城市的破坏烈度可能只有9度, 而8级地震的陆地破坏烈度却能达到11度.).0.05g对应地震破坏烈度6度,0.10g对应地震破坏烈度7度,0.15g对应地震破坏烈度7.5度,0.20g对应地震破坏烈度8度,0.30g对应地震破坏烈度8.5度,0.40g对应地震破坏烈度9度以及以上.1.京津冀以及附近地区北京: 8度区天津: 8度区三河大厂局部: 8.5度区石家庄: 7度区太原: 8度区天津:8度区, 局地7.5度区济南:6度区青岛:7度区2.西三角地区(512大地震后的热点区域)可能这里和很多人认知的不太一样, 看数据就好了. 成都市:7度区重庆市:6度区西安市:8度区绵阳市:7度区德阳市:7度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绵竹市:7.5度区江油市:7.5度区都江堰: 8度区雅安市:7~7.5度区汶川县:8度区北川县: 老县城8度区(地震后因为山体不稳定加上废墟规模过于庞大已经被永久废弃保护起来了), 新县城7.5度区(从安县划给北川新建的新北川县城)西昌市:9度区(全国最高设防烈度)康定市:9度区(全国最高设防烈度)3. 西南地区昆明市: 大部为8度区; 呈贡东部, 东川为8.5~9度区.贵阳市: 6度区.西昌市:9度区(全国最高设防烈度)康定市:9度区(全国最高设防烈度)攀枝花市:7.5度区丽江市:8.5度区大理市:8度区遵义市:6度区4. 华东上海市:7度区南京市:7度区杭州市:7~6度区宁波市:7度区苏州市:7度区无锡市:7~6度区合肥市:7度区宿迁市:8度区徐州市:7度区扬州市:7.5度区镇江市:7.5度区绍兴市:6度区湖州市:6度区嘉兴市:7度区5.华南地区珠三角全部地级市都是7度区... 湛江7度区阳江:7.5度区三亚:6度区潮州:8~7.5度区汕头:8度区海口:8.5度区6. 东南地区:台州, 温州, 衢州, 丽水, 南平, 宁德, 三明, 龙岩全部是6度区福州,梅州是7度区.泉州漳州厦门都是7.5度区台湾大部分是8.5度区...苗栗-台南这一圈都是9度区...高雄独善其身是8度区7.东北地区深大哈长四大金刚:7度区鞍山赤峰:7~7.5度区铁岭抚顺:7度区齐齐哈尔:6~7度区松原:8度区。

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委托,我和大家一起对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以求在今后的
工作中,有所裨益。
2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1.1 2015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颁布
2015年5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中国地震动参数 区划图》等357项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15年第15号)。 新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将替代《中国地震动参数 区划图》(GB 18306-2001),于2016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其适用范围有如下说明: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以及社 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土利用规划、防灾减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 一般建设工程:除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以外 的建设工程。
11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第二章:防震减灾规划 第十二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国家防震减 灾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会同同级有关部门, 根据上一级防震减灾规划和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防震 减灾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 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备案。 第十三条: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应当遵循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全 面预防的原则,以震情和震害预测结果为依据,并充分考虑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及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需要。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编制防震减灾规划的需要,及时提 供有关资料。 第十四条:防震减灾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震情形势和防震减灾总体目标,地 震监测台网建设布局,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地震应急救援措施,以及防震减灾技 术、信息、资金、物资等保障措施。 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应当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地震监测台网建设、震情跟 踪、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地震应急准备、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等作出具体安排。

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软件实现

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软件实现
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软件实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科技pkpm设计软件事业部2015年5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等357项国家标准新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将替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于2016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及软件实现 黄吉锋
II II amax amax *
(0.33,1.0,1.9, 2.7)
II a 3)根据 max 及场地类别,查表E.1,得到调整系数Fa , II 那么峰值加速度 amax amax * Fa ;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max amax * / g 2.5amax / g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查阅方法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软件实现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软件实现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建研科技 PKPM 设计软件事业部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 2015年5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等357项国家标准 • 新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将替 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于 2016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II类场地、基本地震动 Amax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II类场地、基本地震动 Tg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 新的区划图规定了4个地面运动水准:多遇;基本;罕遇; 极罕遇; • II类场地下的加速度峰值关系为:常遇为基本的1/3,罕遇 为基本的1.6-2.3(推荐系数1.9),极罕遇为基本的2.7-3.2 (推荐系数2.9); • 新的区划图采用了动力放大系数2.5;不同于抗规的2.25;
Tg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关于贯彻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的通知(闽建设〔2002〕37号)关于贯彻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的通知(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地震局,2002 年4 月30 日,闽建设〔2002〕37 号)各设区的市建设局、地震局(办):《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以下简称《区划图》)已于2001 年2 月 2 日发布,自2001 年8 月 1 日起实施。

鉴于《区划图》较原《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有较大变化,为了便于操作,根据《区划图》,省建设厅和省地震局联合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省现有建制乡(镇、办事处)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进行划定,并制定《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详见附件1)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详见附件2)。

为使《区划图》得到全面贯彻执行,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验收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均要按本标准执行。

二、根据《区划图》使用规定,下列工程或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本标准,需做专门研究:1、抗震设防要求高于本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抗震设防要求的重大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核电站和其他特殊要求的核设施建设工程;2、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程以及新建开发区等。

三、建筑工程使用《区划图》时,按相关设计规范执行。

附件: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2.《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附件 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附件 2《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关于贯彻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通知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地震局,2002年4月30日,闽建设〔2002〕37号)各设区的市建设局、地震局(办):《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以下简称《区划图》)已于2001年2月2日发布,自2001年8月1日起实施。

鉴于《区划图》较原《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有较大变化,为了便于操作,根据《区划图》,省建设厅和省地震局联合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省现有建制乡(镇、办事处)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进行划定,并制定《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详见附件1)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详见附件2)。

为使《区划图》得到全面贯彻执行,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验收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均要按本标准执行。

二、根据《区划图》使用规定,下列工程或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本标准,需做专门研究:1、抗震设防要求高于本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抗震设防要求的重大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核电站和其他特殊要求的核设施建设工程;2、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程以及新建开发区等。

三、建筑工程使用《区划图》时,按相关设计规范执行。

附件: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2.《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附件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6度7度8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 0.05g 0.1g 0.15g 0.2g福州市鼓楼全部台江全部仓山全部晋安日溪、寿山、宦溪、岭头、鼓岭其余马尾琅岐其余闽侯洋里、小箬、廷坪、大湖、白沙、甘蔗、鸿尾、竹岐、荆溪上街、南屿、南通、祥谦、尚干、青口、闽江长乐潭头、梅花、猴屿、文岭其余福清其余东翰连江全部永泰其余葛岭、塘前平潭其余南海罗源全部闽清全部泉州市鲤城江南其余丰泽全部洛江全部泉港全部晋江磁灶青阳、安海、陈埭、东石、池店、罗山、内坑、龙湖、永和、英林、紫帽、西滨金井、深沪石狮其余祥芝、永宁南安其余水头、石井安溪桃舟、剑斗、感德、湖头、福田、祥华、长坑、蓝田、芦田、尚卿其余德化全部惠安其余净峰、小岞、山霞、崇武、百崎、张坂、东岭、东园、涂寨、东桥永春全部金门全部漳芗城全部龙文全部龙海其余隆教漳浦南浦、石榴、盘陀其余云霄其余峛屿、陈岱、常山东山全部诏安秀篆、官陂、太平、霞葛、其余州市红星南靖和溪、奎洋、梅林、书洋其余平和芦溪其余华安马坑、湖林其余长泰陈巷、坂里、枋洋、岩溪其余莆田市城厢全部涵江全部莆田其余平海、埭头、山亭、湄洲、南日、东埔仙游其余赖店、盖尾、郊尾、枫亭、圆庄三明市区全部永安全部沙县全部尤溪全部大田全部建宁全部清流全部宁化全部泰宁全部明溪全部将乐万安、高唐、安仁其余市厦门鼓浪屿全部思明全部开元全部湖里全部集美全部杏林全部同安其余马巷、新店、内厝、大嶝南平市市区峡阳其余建阳其余水吉、漳墩、迴龙建瓯吉阳、徐墩、房道、小松其余武夷山全部邵武全部浦城其余水北街、濠村顺昌全部光泽全部松溪全部政和全部龙岩市市区全部漳平全部永定全部上杭全部武平全部连城全部长汀全部宁德市市区全部福安全部福鼎全部柘荣全部寿宁全部霞浦全部古田全部屏南全部周宁全部备注1、本区划图的设防水准为场地条件平坦、稳定的一般(中硬)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章第十七条、第十八条有关规定及工程建设对编制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需求制定的。

本标准吸收了我国近10年来新增加的、大量的地震区划基础资料及其综合研究的最新成果,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编图方法。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减轻和防御地震灾害提供抗震设防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包括: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b)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c)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D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聿贤、高孟潭、徐宗和、薄景山、张培震、陈国星、谢富仁、李大华、冯义钧、许晏萍。

1 范围本标准给出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及其技术要素和使用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地震动参数区划 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zonation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指标,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的区域。

2.2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

2.3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seismic response spectrum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开始下降点的周期。

2.4超越概率 probability of exceedance某场地可能遭遇大于或等于给定的地震动参数值的概率。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附录 A
(标准的附录)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见图A1)
附录 B
(标准的附录)
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见图B1)
附录 C
地震定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见表C1)
附录 D
(提示的附录)
关于地震基本烈度向地震动参数过渡的说明
本标准直接采用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不再采用地震基本烈度。

现行有关技术标准中涉及地震基本烈度概念的,应逐步修正。

在技术标准等尚未修订(包括局部修订)之前,可以参照下述方法确定:
A)抗震设计验算直接采用本标准提供的地震动参数;
B)当涉及地基处理、构造措施或其他防震减灾措施时,地震基本烈度数值可由本标准查取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并按表D1确定,也可根据需要做更细致的划分。

表D1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文本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文本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 — 2001 )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章第十七条、第十八条有关规定及工程建设对编制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需求制定的。

本标准吸收了我国近 10 年来新增加的、大量的地震区划基础资料及其综合研究的最新成果,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编图方法。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减轻和防御地震灾害提供抗震设防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包括:a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b )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c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

本标准的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 D 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聿贤、高孟潭、徐宗和、薄景山、张培震、陈国星、谢富仁、李大华、冯义钧、许晏萍。

1 范围本标准给出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及其技术要素和使用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 .1 地震动参数区划 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zonation 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指标,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的区域。

2.2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

2.3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 seismic response spectrum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开始下降点的周期。

2.4 超越概率 probability of exceedance某场地可能遭遇大于或等于给定的地震动参数值的概率。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文本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文本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 — 2001 )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章第十七条、第十八条有关规定及工程建设对编制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需求制定的。

本标准吸收了我国近 10 年来新增加的、大量的地震区划基础资料及其综合研究的最新成果,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编图方法。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减轻和防御地震灾害提供抗震设防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包括:a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b )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c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

本标准的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 D 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聿贤、高孟潭、徐宗和、薄景山、张培震、陈国星、谢富仁、李大华、冯义钧、许晏萍。

1 范围本标准给出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及其技术要素和使用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 .1 地震动参数区划 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zonation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指标,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的区域。

2.2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

2.3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 seismic response spectrum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开始下降点的周期。

2.4 超越概率 probability of exceedance某场地可能遭遇大于或等于给定的地震动参数值的概率。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关于贯彻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的通知
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地震局,2002年4月30日,闽建设〔2002〕37号)
各设区的市建设局、地震局(办):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以下简称《区划图》)已于2001年2月2日发布,自2001年8月1日起实施。

鉴于《区划图》较原《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有较大变化,为了便于操作,根据《区划图》,省建设厅和省地震局联合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省现有建制乡(镇、办事处)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进行划定,并制定《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详见附件1)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详见附件2)。

为使《区划图》得到全面贯彻执行,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验收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均要按本标准执行。

二、根据《区划图》使用规定,下列工程或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本标准,需做专门研究:
1、抗震设防要求高于本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抗震设防要求的重大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核电站和其他特殊要求的核设施建设工程;
2、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程以及新建开发区等。

三、建筑工程使用《区划图》时,按相关设计规范执行。

附件: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2.《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附件1: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附件2:
《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河北省地震局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贯彻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通知各市地震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省直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由中国地震局制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自2001年8月1日开始执行。

现就我省贯彻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各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该区划图给出了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其技术要素和使用规定,包括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及关于地震基本烈度向地震动参数过渡的说明等。

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相比,该区划图给出的建设场地抗震设防要求包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可直接给出工程设计所需要的反应谱主要参数。

它的发布实施使我国进入了具有先进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国家的行列。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为全文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作为新建、扩建、改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和国土规划的重要依据,是抗震设防管理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法规。

它的发布实施标志着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纳入了标准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也是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

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标准,依据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施工,以达到抗御地震、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目的。

新发布的区划图中,我省县级城镇(除康保外)全部为需要进行抗震设防的城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于和大于0.10g(相当于原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的市(地)级城市有10个(比原来增加了两个),县级城镇有96个(增加了29个)。

因此,要求我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共同加强我省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各有关单位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共同做好我省的防震减灾工作。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2、位于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的建设工程。
7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1.2 新规范实施对湘潭地区的影响
在第五代地震动区划图中,关 于湘潭地区划分为:30街道、53乡 镇。 其中 雨湖区:12街道、6乡镇 岳塘区:14街道、3乡镇 湘潭县:19乡镇 湘乡市:4街道、18乡镇 韶山市:7乡镇
图1.1 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局部
(比例尺:1:400万)
8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新区划图 的修订,消除了不设防区域,我市全范围内的一般建设工程在 抗震设防参数上有了整体的提高,特别是湘潭市城区(含九华、昭山)和湘 潭县均划为六度设防区。从6月1日起, 一般建设工程均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和 施工验收,以提升建设工程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新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究竟对我市的城乡建设有哪些影响 呢?我们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城市总体规划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充分考虑抗震防灾的需要,并逐步 解决由非抗震设防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 2.对建筑设计、市政设计、和房地产开发等行业提出了更高安全标准的 要求.
11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第二章:防震减灾规划 第十二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国家防震减 灾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会同同级有关部门, 根据上一级防震减灾规划和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防震 减灾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 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备案。 第十三条: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应当遵循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全 面预防的原则,以震情和震害预测结果为依据,并充分考虑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及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需要。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编制防震减灾规划的需要,及时提 供有关资料。 第十四条:防震减灾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震情形势和防震减灾总体目标,地 震监测台网建设布局,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地震应急救援措施,以及防震减灾技 术、信息、资金、物资等保障措施。 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应当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地震监测台网建设、震情跟 踪、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地震应急准备、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等作出具体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2015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对我市城乡建设的影响
肖曙曦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2016.04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一、引言
2015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颁布与正式实施, 使得我市主城区和湘潭县所辖范围,由原来的非抗震设防区
变成了六度抗震设防区。建设行业的各位同行十分关注由此
带来的城乡建设方面的诸多问题。受市地震局和市住建局的
3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以《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 标准》及其他相关规范规程来确定抗震设防相关参数的取值。 特殊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应进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根据安评报告 确定抗震设防参数。
4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相关文件节选】
国务院第323号国务院令《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2002年1月1日起实施)
月1日起实施) 第三条、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业规划。在抗震设防区的城市,编制 城市总体规划时必须包括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规划范围应当与城市 总体规划相一致,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 第九条: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地震的危害程度估计,城市抗震 防灾现状、易损性分析和防灾能力评价,不同强度地震下的震害预测等(二)城市抗震 防灾规划目标、抗震设防标准(三)建设用地评价与要求(四)抗震防灾措施 。。。。。。
图1.1 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局部
(比例尺:1:400万)
8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新区划图 的修订,消除了不设防区域,我市全范围内的一般建设工程在 抗震设防参数上有了整体的提高,特别是湘潭市城区(含九华、昭山)和湘 潭县均划为六度设防区。从6月1日起, 一般建设工程均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和 施工验收,以提升建设工程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新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究竟对我市的城乡建设有哪些影响 呢?我们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城市总体规划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充分考虑抗震防灾的需要,并逐步 解决由非抗震设防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 2.对建筑设计、市政设计、和房地产开发等行业提出了更高安全标准的 要求.
5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相关文件节选】
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34号《湖南省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建 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2004年4月1日起实施)
1、重大建设工程 (1)省以上的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塔建筑;国际电信楼、国际卫星地球站、省中心长途邮电通信枢纽; (2)研究、中试生产和存放剧毒生物制品和天然人工细菌与病毒(如鼠疫、霍乱、伤寒等)的建筑; 三级特等医院的住院部、医技楼,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医疗中心; (3)公路、铁路干线上的特大桥梁、300米以上的隧道及立交桥工程,铁路特大型站的候车楼,国 际、国内主要干线中的航空站楼;
3.应对既有房屋建筑的改造执行更加强有力的管制措施和严格的设计要求.
4. 应加强施工监管和施工人员的培训,以提高施工的抗震整体水平。
9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二、对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影响
10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2.1 政策法规
【相关文件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 第117号《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 (2003年11
其中要求对下列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1、国家重大建设工程; 2、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露或者其他严重次生灾
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
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3、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 4、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工程。
3、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省地震与省计划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规定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其他建 设工程。
6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相关文件节选】
中国地震局令第7号《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2002年1月28日起实施)
其中下列区域内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结果,必须进行地震动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复核: 1、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峰值加速度分区界线两侧各4公里区域的建设工程;
2、位于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的建设工程。
7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1.2 新规范实施对湘潭地区的影响
在第五代地震动区划图中,关 于湘潭地区划分为:30街道、53乡 镇。 其中 雨湖区:12街道、6乡镇 岳塘区:14街道、3乡镇 湘潭县:19乡镇 湘乡市:4街道、18乡镇 韶山市:7乡镇
委托,我和大家一起对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以求在今后的
工作中,有所裨益。
2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1.1 2015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颁布
2015年5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中国地震动参数 区划图》等357项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15年第15号)。 新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将替代《中国地震动参数 区划图》(GB 18306-2001),于2016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其适用范围有如下说明: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以及社 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土利用规划、防灾减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 一般建设工程:除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以外 的建设工程。
(4)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电力调度中心,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或者规划容量100万千瓦以上的火
力发电厂、75万千瓦以上的水电厂、50万伏以上的变电所和50万伏以上大跨越塔; (5)坚硬、中硬场地上80米以上或者中软、软弱场地上60米以上高层建筑工程;百万人口以上城市 的各类救灾应急指挥机构用房。
2、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11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第二章:防震减灾规划 第十二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国家防震减 灾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会同同级有关部门, 根据上一级防震减灾规划和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防震 减灾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 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备案。 第十三条: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应当遵循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全 面预防的原则,以震情和震害预测结果为依据,并充分考虑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及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需要。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编制防震减灾规划的需要,及时提 供有关资料。 第十四条:防震减灾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震情形势和防震减灾总体目标,地 震监测台网建设布局,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地震应急救援措施,以及防震减灾技 术、信息、资金、物资等保障措施。 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应当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地震监测台网建设、震情跟 踪、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地震应急准备、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等作出具体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