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区重要景观详细规划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区重要景观详细规划

休闲花园
大屯路向北在中轴线的西侧布置的树阵宽度没有固定的变化规律,但总趋势是由窄变宽, 树阵间的间距也由大变小,植物种植形式由规整向自然散点式配置过渡,呼应了“通向 自然的轴线”的主题。结合树阵布置的八个小庭院,从南向北分别围绕戏、酒、茶、雪、 风、石、云、林八个主题,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与园林在当代的演绎,反映出传统与现代 对话,从人文到自然的过度,再次呼应了“通向自然的轴线”的主题。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区重要景观详细设计 / 2005 年 5 月 / 第 5 页
园林学习网 〓 〓
三、 景观节点设计 奥运广场
中区现有的设施有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和国家体育馆奥运广场位于北四环路和中 一路之间,国家体育场和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位于其两边,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和 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比赛将在此进行,届时这里将有超过 10 万人经过这里,因 此它是奥运会期间观众聚会的主要场所。 规划的奥运广场是包含多元文化和元素,旨在营造出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场所,让来自不 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此聚会、感受节日气氛,张扬激情,享受奥运精神带来的欢乐。 中轴西侧的树阵在此被打散,零星的三五棵国槐成一排,间距不等,其余大面积是渗水 砖铺装,深灰与浅灰变化的横条纹理与中轴线相一致,既满足大量观众停留的需要,又 使人通过观察地面而不迷失方向感,从国家体育场延伸过来的斜线上布置玻璃围合的雕 塑墙,夜晚被灯光照射而发光,上面记载世界各地人们同中国在体育乃至各方面友好交 往的经历,铺装纹理在此产生活跃的变化;树下有小片的草地和条形的坐凳,在盛夏时 就好像沙漠中的绿洲,不仅为广场增加活跃的元素,还为人们提供休息的场所。国槐是 北京的市树,种植时选用大规格苗木,弱修剪枝条,就能使它们在奥运期间发挥遮荫蔽 日的作用。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区重要景观详细设计 / 2005 年 5 月 / 第 9 页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和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规划设计方案展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和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规划设计方案展

建筑创作 2002/08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篮球馆方案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模型比例:1∶300 摄 影:傅 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和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规划设计方案 万众瞩目的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设计方案竞赛终于落下了帷幕。

从3月31日开始方案征集,至7月2日止,共有89个应征方案送交北京奥组委。

在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中国内方案22个,国外方案23个,中外联合设计方案10个。

在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规划设计方案中,国内方案17个,国外方案12个,中外联合设计方案5个。

经确认87个方案符合标准并进入评委程序。

其中包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方案54个,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方案33个。

境外方案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瑞士、希腊、俄罗斯、英国、意大利,还包括我国的台湾和香港。

方案评审时间为7月3日至14日。

评审委员会共由13名委员组成,其中国外7人,国内6人。

他们是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代表楼大鹏、平永泉,国际奥委会推荐的澳大利亚专家吉姆·斯洛曼、熟悉奥运会组织运行的澳大利亚专家克里斯·约翰逊、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新加坡著名规划设计师刘太格、法国著名建筑师格扎维埃·默尼、德国著名建筑评论家克里斯汀·费里斯、美籍华裔规划设计师卢伟民、原首都建筑艺术委员会主任宣祥鎏、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东南大学教授齐康以及来自深圳的城市规划专家王富海。

7月16日~29日,所有奥运规划设计方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进行了公开展示。

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征集设一等奖1名,奖金25万美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15万美元;优秀奖5名,奖金各6万美元。

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规划设计方案征集设一等奖1名,奖金8万美元;二等奖1名,奖金5万美元;优秀奖3名,奖金各3万美元。

将集中50%以上奥运会设施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市区北部、城市中轴线北延长线的顶端,将建设8万坐席的国家体育场、1.8万坐席的国家体育馆、1.5万坐席的国家游泳中心及奥运村运动员公寓。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解读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解读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解读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到2007年3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荣获第五届意大利托萨罗伦佐国际风景园林奖(TorsanlorenzuoInternationalPrize)城市绿色空间类奖项的一等奖。

该奖是由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认可的国际风景园林奖,这是我国作品第一次获此殊荣。

12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荣获北京市第十三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而后的2008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再次荣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风景园林规划类的总统奖(一等奖)。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认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21世纪世界显著成就之一,是在大都市中完全人工建造的大型城市公园,其大胆的、富有挑战性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成为耀眼的亮点。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距离北京市民最近的森林公园,占地面积680公顷,有10个北海公园那么大。

位于北京南北中轴线的北端,奥林匹克公园的北区,是目前北京市最大的城市公园,被称作第29届奥运会的后花园。

一、生态战略下的人文成果“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灵魂。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磅礴大气的自然生态系统延伸了北京古城中轴线,使这条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水园林之中,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的自然景观诠释着“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秉承了中华文明优秀而深厚的传统,以中国传统山水格局为特色,以地域文化和场地特色为根基,形成开阔豁朗的景观控制体系,重点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传统造园境界;山水错落、负阴抱阳的山水空间具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人文意境;绵延山水,跌宕起伏,凸显“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气魄,表达人与自然相生共荣的和谐;“龙形水系”,取“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文化含义,将中国龙图腾传向世界。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芒,使“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不仅仅体现在空间概念上,更具有历史人文意义,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浓缩而精确的总结。

奥体公园整体设计理念及空间结构

奥体公园整体设计理念及空间结构

奥体公园整体设计理念及空间结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Beijing Olympic Park,2008年)设计:[美] SASAKI设计公司空间结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市区北部朝阳区,城市中轴线的北端。

公园南起北土城东路,北至清河,东至安立路和北辰东路,西至林萃路和北辰西路,跨越北四环和北五环,总占地面积11.59平方公里,分三个区域,北端是680公顷的森林公园;中心区291公顷,是主要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区;南端114公顷是已建成场馆区和预留地,中华民族园也纳入奥林匹克公园范围内。

中心区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部,科荟路以南,北四环中路以北。

其西北角设有奥运村,南部设有各个主场馆,包括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赛时为击剑馆、国际广播中心)等。

此外,奥林匹克多功能演播塔(玲珑塔)、数字北京大厦、主新闻中心也在这一区域。

已建成和预留区原为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位于北四环中路以南、北辰路以东的地区,所有场馆均为1990年亚运会的比赛场馆——包括奥体中心体育场、奥体中心体育馆和英东游泳馆。

其南部的预留地将被开发为文化商务区。

奥林匹克公园容纳了44%的奥运会比赛场馆和为奥运会服务的绝大多数设施,这些场馆和设施包括:比赛场馆:共有14个,可进行15个项目的比赛。

其中有4个比赛场馆设在展览馆内。

奥运村:占地80公顷,建筑面积约47万平方米(公寓36万平方米,其他11万平方米),可供16000名运动员、教练员及其随行人员居住,邻近主要比赛场馆。

奥运村分为居住区和国际区,环境优美,舒适方便,安静安全。

记者村:占地30公顷、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记者到达公园内的比赛场馆,时间不超过6分钟。

奥林匹克公园也是北京中轴线向北延长的工程,在公园设计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中轴线由城市引出,最终消失在森林公园的山水之间。

赛时,奥林匹克公园设有包括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在内的10个比赛场馆,奥运村,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而赛后利用的规划中,奥林匹克公园将成为包含体育赛事、会展中心、科教文化、休闲购物等多种功能在内的综合性市民公共活动中心。

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优秀奖)—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奥林匹克公园设计组

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优秀奖)—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奥林匹克公园设计组
体育、文化、展览、休闲、娱乐为 一体的新生活
一个“ 充满活力的市民喜爱的” 多功能 “ 城 对场所文脉深入的观察与解读 , 思考设计对现有 模式,
。 城市空间的影0 , 向 塑造新与 旧的冲突, 钢和玻璃 市公共活动中心”
与红墙绿瓦 , 激发城市的活力 , 场所脉络之间的
差异形成了城市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豫 1 lf
_ 稠 l l l |


4 D
l I
门o
【‘ I

I _
_ _





■一 …
_
J日 ■一



: :

霸! 】


’ /

, ,

● 秘o ‘

: f f 8
毳 稿
首想象, 从而实现肉体与灵魂、力量与精神的统

(城市定位 1 ) 作 为 北 京现 代 标 志 的三 大 重 点建 设区 域 (B C D北京中央商务 区、中关卡高科技园区、奥 寸

描绘出另一个 崭新的世界。
场所与文脉: 设计的思考在于认识时间与空 林 匹克公园) 之一的奥林匹克公园 , 将成为 “ 新北 间连续性的概念。 从过去到现在 , 从现在到未来 , 京 、 新奥运”的代表 , 并将加速北京国际化大都
以林荫道和厂场序列展开 , 使北京的中轴在此与
格网布局 :规整 的棋盘式道路网和街巷胡 宇宙相连 。 此外 , 主体育场和会展中心等建筑的 同, 在有效 地疏导交通的 同8 , 形成了北京城特 形态和分布均以该中轴线为对称轴 。
有的平缓开 阔的城市空间格局 。

北京中轴线上的奥林匹克公园

北京中轴线上的奥林匹克公园

线的序列感 , 功能分区明确。水体、建筑、 绿化
这条水龙与北京古城区内中轴线的水龙—— 和道路之间处理灵活 , 尺度适中 , 可以创造宜人
线的两侧 ,大面积的森林 公园建造在轴线最 北 什刹海 、中南海遥相呼应 , 形成对称式布局。这 的环境。 赛时各种功 能相对集中 , 有利于赛事组 从森林公 园北部松林密布的丘陵起, 溪流蜿 样 , 78m延 伸至2k 由 .k 6 m长 的北京城市中轴线 织 。 赛后有利于分期实施 , 并为单体建筑设, 南北23 m长的 成为了一个人文与山水相融的整体 。 .k 一条由亚运 供 了余地。中轴线的处理刚柔并济 , 富有创意 。 “ 千年步道 ” 徐徐沉八湖泊 。 步道上有 6 个主题公 会场馆 、 国家体育场、 体育英雄公园组成的斜轴,
园, 分别代表五帝时代 、 、 、 周 唐 宋和明 、 , 清 体 又与 ‘ ‘ 千年步道”相交于一巨形厂场,并延伸至
合是该规划设计的优势 。
北京大学城 市规划设计 中心 ( 国) 北京 中 /
大学景观规划 设计中心 ( 中国) 专家评语 : 功能布局 能够解决赛时和赛后的 不同需求。 在四个街区的范 围内灵活布置 了体育
优 秀 奖 法国 A E 公司 ( RP 法国) 专家评语 : 方案分 区明确,结构清晰 。 用地
维普资讯
北京 中 线 上 的奥林 匹克公 园 轴
人类 文明成就 的轴线
— —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一等奖方案( 美国S S K 公司 /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AA I
设计人语: 城市中轴线向北延伸成为公园轴 龙 。 线。 被绿色包围的比赛场馆对称地建造在这条轴
AU T Py有限公 司( S r 澳大利亚 )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生态分析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生态分析

2 D 区—平地+自然+中地 区; E 区—平地+半自然+中 地区; F 区—平地+ 人工+ 中地 区;
3 G 区—平地+自然+湿地 区; H 区—平地+半自然+湿 地区; I 区—平地+人工+湿地 区;
4 J 区—低地+自然+湿地区; K 区—低地+半自然+湿地 区。
4.主要生态环境区域植物群落构成
群落设计生态思想: 运用适当的乡土植 物, 模拟自然植被群 落层次结构 , 创造出 近乎天然, 与“通往 自然的轴线”理念 相吻合的公园植物 景观。
植物群落结构
乔木、灌木、 草本地被 3 层 复层混交式。
生态作用
生态系统
光能利用率 土壤不同层次的水分和 养分 抗病虫害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和稳 定性。
1)提供社交场所。 2)提供商业谈判场所。 3)提供康复疗养场所。 4)实施环境教育。 5)倡导生态与体育结合。
人与生态
以人为本:将体育健身 与生态主题公园结合起来, 可以使人们在公园式的环境 中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提 高了体育运动时所处的环境 的生态条件,也在现代人的 游园休憩中加入一些体育运 动的组分,将人们引导向运 动健身。
划分为自然、
将相对高度大于
根据其高度
半自然和人
工区
5m 的地上部分归
为高地 , 0~5m 高度归为平地 , 其余为低地 ;
对水分状况
划分为旱地 区、中生地 区、湿地区。
依据种植方式、高度、土壤水分状况 3 个因子,划分为 3 个梯度 , 并采用分层叠加的方式 ,获得不同的生态区域。
1 A 区—高地+自然+干地 区; B 区—高地+自然+中地 区; C 区—高地+半自然+中 地区;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景观规划与设计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景观规划与设计

北京园林/第25卷,总第89期/2009(3)作者简介:朱小地/男/1964年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张果/男/1970年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的举办对中国及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

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单纯的体育竞技的一次盛会,而逐渐演变成全世界人民的一次狂欢,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就为这狂欢提供了场所。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是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展示,同时公园的建设也是区域环境改善和城市发展的契机。

1项目概况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选址位于北京市区北部,城市中轴线的北端,分为三个区域:北端是680hm 2的森林公园;中心区315hm 2,是主要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区;南端114hm 2是已建成场馆区和预留地。

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将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和市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使之成为一个集体育竞赛、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和休闲购物于一体,空间开敞、绿地环绕、环境优美,能够提供多功能服务的市民公共活动中心。

奥林匹克公园是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心脏,容纳了44%的奥运会比赛场馆和为奥运会服务的绝大多数设施。

其中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是整个公园的核心部分,在中心区内布置有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及国家会议中心等赛时比赛场馆,20余万m 2的地下商业建筑面积,以及庆典广场、下沉花园、龙形水系等景观设施。

2总体设计奥林匹克公园座落在老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与北京古城遥相呼应,也成为了现代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城的起源在于城市中轴线,北京城的发展也系于城市中轴线。

700多年前,忽必烈营建元大都时,即在什刹海东侧画一南北中轴线与其相切,由此确定了城市位置。

明灭元后,中轴线向南延伸,及至16世纪修筑北京外城,终于形成了7.8km 长的北京城市中轴线。

现在的北京市区即以明清的北京城为基础,向外扩展而形成的。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位于明清北京的中心———故宫的正北方向,明清的北京以故宫为中心,中轴线是旧城的重要特色,奥林匹克公园正是其中轴线向北的高潮区,这条通向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轴线延续了北京的中轴线,也延续了北京的人文与历史。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绿轴树阵
树阵景观带宽100米,长2.4 千米,南起四环路北侧,北至 科荟路,中间在国家游泳中心 和国家体育馆东侧断开以形成 广场。树阵中的树木间隔为6 米,矩阵排列,树种以北京本 地物种为主,考虑到成本没有 全部使用银杏,而是以油松、 毛白杨、国槐、栾树等树种为 方阵主体,两侧以银杏阵列贯 穿。树下则从南部的硬质透水 砖,变成中部的规则绿篱,最 终变为北部的自由绿化,逐渐 融入森林之中。
湖边西路景观
湖边西路景观
18
中轴景观大道 高潮——庆典广场
庆典广场是奥运会赛时主要庆典活动及人流集 散中心,主要以提供开阔的室外广场环境为主。目 的是为人群提供一个庆典的场所,适应大量人流的 穿行。在庆典广场的南北两侧, 设计了两个全地下 旱喷泉池,为庆典广场增加了趣味,并可改善空气 的湿润度。
旱喷泉池
奥林匹克龙形水系 奥林匹克龙形水系
后海 西海 北海 前海
后海 北海
中海
13
龙形水系 The Dragon Shaped Water
水系——荷花
水系——喷泉
水系——植物
14
中心轴线 Central Axis
自然公园
余韵:绿色公园
风景园林
结束:主山天境 园林城市
舒适尺度
高潮:庆典广场 正常尺度 序曲:中轴绿带
3
城市设计总述 City design
奥林匹克发展史中,己建成和正在营建 的奥林匹克公园有12个,包括柏林奥林匹克 区、赫尔辛基奥林匹克公园、墨尔本奥林 匹克公园、明治奥林匹克公园、慕尼黑奥 林匹克公园、梅宗纳夫奥林匹克公园(蒙特 利尔)、汉城奥林匹克公园、蒙丢克奥林匹 克公园(西班才)、亚特兰大百年奥林匹克 公园、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北京奥林匹克 公园和伦敦奥林匹克公园。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种植规划设计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种植规划设计

规划时参考了北京《2004年苗木出圃计划》,根据三大苗圃的现有苗木及数量,尽量选用有足够苗源的种类;同时由于主景区的挖湖堆山,造成部分现有树木移植,因此在规划时将此类苗木应用于邻近的其他景区,在近距离内带冠移植,最大限度地利用现状树,节约造价的同时也保证了景观效果。
现场包括洼里公园与碧玉公园两个已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园植物体系。两个公园中的大部分植物已经长成,本身的生态系统也基本建立。密林、疏林、孤植景观树已具有相当的景观效果,部分生物已经在区域里自然生存、发展。为了尽快形成环境优美、植被繁茂的森林景观,结合部分地段的现有保留树种及部分现存古树,尽量选用大苗,以期与原有景观顺接,发挥森林公园改善生态环境、强化景观的功能(图2)。
在南区大的植物群落分区构架下,根据不同景观点的具体地理位置和功能作用,我们对南侧主入口区、主湖景区、主山景区、湿地景区、生态康体活动区、垂钓区、森林艺术展区7大区域分别进行了详细的植物景观设计(图5)。
南侧主入口区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与南侧奥林匹克中心区连接的主要出入口。南侧主入口区主要营造一片开阔的视野,形成一条直达主山的视线走廊,给人以震慑心灵、豁然开朗的视觉感受。配合中央大草坪的展开,两侧保留部分原有大树的同时,点缀疏林树丛——油松、银杏等,均采用大苗带冠移植,形成缓坡碧草、树影婆娑的优美景色。
疏林草地是提供人们进行森林浴、日光浴的场所,同时可进行招鸟工程。植物可侧重选用能产生特有的芬多精(它们有杀菌作用和药理作用。如柏树有对人体有利的挥发油;菊花的芳香利于儿童发挥智力,并有助于消除一天的疲劳;松树、丁香等对感冒、结核有辅助治疗作用)的品种,以利于人们祛病强身,同时对美容也大有裨益,并可为鸟类提供食物。
东侧生态康体活动区位于北辰东路东侧,也是现状树木保留较为完好的一个片区。规划时在园内环路的两侧配置各色花灌木及常绿树,打破原有片林造林时单调呆板的林相景观,形成丰富变化的四季景观。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田”方案)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田”方案)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田”方案)项目地点:北京项目类别:城市中心与街区专业内容:景观设计项目规模:931公顷设计时间:2003年委托单位: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所获奖项:获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竞赛优秀方案(国际竞赛)设计说明为什么我的眼常含满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田”——撷拾起昨日智慧的果实,播撒下明天希望的种子。

当城市化和可持续挑战中国大地,奥运会成为未来北京的主题时,奥林匹克公园的设计应采撷五千年的造田、种田、灌田的技术、艺术,和精神,并将其与现代最新生物和能源科技相结合,实现一个科技的、人文的、绿色的奥运景观典范。

一个未来中国和世界的可持续景观典范。

在这样的设计理念下,形成了本方案的以下几大特点:1.田+等高线:结构与象征性肌理。

显现场地原有的等高线,也是场地历史的记忆,延续北京西北山势,将其与源于场地和区域的田块肌理相结合,构成整个公园的结构和象征性元素,并将这种肌理几何化后,一直延伸到中央景区。

2.梯级湖群+梯田湿地:最少工程量的场地设计途径。

利用场地由西而东的10米的地势高差,与湿地净化系统相结合形成层层叠叠的梯田湿地和多个梯级湖群;大大减少挖湖的工程量,同时避免由于挖穿粘土层带来的湖底渗漏;增加水体流动性,形成多级跌水,丰富水体景观,并提供充分机会给湖水加氧;提高亲水性和可达性,能更好处理水面与南侧城市道路标高,提供穿越的湖面的机会;从北、东、南三个角度往西看,形成更佳的观赏面。

使湿地借助重力过水净化。

3.可持续的水系统:渡水槽和水体净化、循环和再用。

建立与温室相结合的湿地系统,利用温室的反季节高效净化系统,强化生物净化功能;建立引水渡槽,将森林公园湖水提升到中心湖区,构成更具经济和环境教育意义的水循环系统,同时只需用一个提水泵便可解决沿途水景观的形成;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和再生系统;恢复清河故道,建立与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相结合的沼泽净化和滞水系统。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解读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解读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解读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到2007年3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荣获第五届意大利托萨罗伦佐国际风景园林奖(TorsanlorenzuoInternationalPrize)城市绿色空间类奖项的一等奖。

该奖是由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认可的国际风景园林奖,这是我国作品第一次获此殊荣。

12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荣获北京市第十三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而后的2008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再次荣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风景园林规划类的总统奖(一等奖)。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认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21世纪世界显著成就之一,是在大都市中完全人工建造的大型城市公园,其大胆的、富有挑战性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成为耀眼的亮点。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距离北京市民最近的森林公园,占地面积680公顷,有10个北海公园那么大。

位于北京南北中轴线的北端,奥林匹克公园的北区,是目前北京市最大的城市公园,被称作第29届奥运会的后花园。

一、生态战略下的人文成果“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灵魂。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磅礴大气的自然生态系统延伸了北京古城中轴线,使这条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水园林之中,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的自然景观诠释着“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秉承了中华文明优秀而深厚的传统,以中国传统山水格局为特色,以地域文化和场地特色为根基,形成开阔豁朗的景观控制体系,重点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传统造园境界;山水错落、负阴抱阳的山水空间具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人文意境;绵延山水,跌宕起伏,凸显“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气魄,表达人与自然相生共荣的和谐;“龙形水系”,取“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文化含义,将中国龙图腾传向世界。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芒,使“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不仅仅体现在空间概念上,更具有历史人文意义,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浓缩而精确的总结。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景观设计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景观设计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景观设计当人们谈及北京,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座永恒的建筑——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隐藏在这些地标性建筑背后的景观设计。

这篇文章将带大家深入了解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景观设计的魅力。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景观设计充满了现代气息,却又借鉴了传统元素,呈现出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美学风貌。

设计师以“人、自然、和谐”的理念为基础,力求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实现景观与建筑的和谐共生。

这里的景观设计不仅增加了公园的绿化面积,还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休闲环境。

在众多的景观设计中,有几个景点格外引人注目。

首先是鸟巢和水立方之间的广场。

这个广场不仅是一个集散地,更是游客们拍摄地标建筑的绝佳地点。

其次是公园内的下沉花园,它巧妙地将几个重要景点连接在一起,使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公园的层次感和韵律感。

景观设计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又一大亮点。

下沉花园中的“奥运五环”雕塑,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与友谊。

公园内的中国折纸艺术雕塑和“同一个梦想”花坛则进一步体现了景观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这些元素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景观的视觉效果,还为游客提供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景观设计是一种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美学呈现,富含文化内涵。

它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和独特的视觉享受,更成为了一个展示中国文化魅力和奥运精神的平台。

无疑,这里的景观设计是一种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为人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在欣赏这些美景的我们不禁为祖国的强大和文化的繁荣感到自豪。

中国传统元素景观设计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庭院的应用与创新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庭院作为一处独特的景观设计,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传统元素景观设计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庭院的应用与创新。

中国传统元素景观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巧妙地结合了自然、人文、历史和艺术等多个方面,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灵感。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本规划获得“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征集”第一名简报内容• 规划背景 • 空间规划设计说明 • 交通规划 • 市政设施规划 • 规划项目一览表规划背景• 规划背景 • 规划范围 • 规划内容和要求 • 现状条件分析规划背景2001年,北京申办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 运动会的承办权取得成功,奥运成为中国 向世界展示自我的一个大好机会,而奥运 会主会场的设计,就成为展现自身的平 台,其规划设计成为举足轻重的一个环 节。

为充分体现中国文化同奥运文化的融合, 体现时代精神,并积极配合奥运使用的要 求,在延续申奥时期奥运主会场的选址基 础上,北京市奥委会委托首都规划委员 会,于2002年进行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规划设计方案征集” ,对北京第29届奥 运会的主会场进行进一步的方案探讨。

在这次国际方案征集中,由我公司——天 津华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同美国Sasaki公 司合作完成的设计——“人类文明成就轴 线”从50多个方案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一 名,并成为进一步深化设计的蓝本。

规划范围奥林匹克公园总规划用地约1135 公顷,其中森林公园680公顷,奥 运中心区用地405公顷,中华民族 园及部分北中轴路用地50公顷。

规划内容包括景观规划、功能布 局规划、交通规划、市政概念规 划、地下空间规划等,这些规划 内容要适应奥运会赛时和城市长 远发展的要求。

规划内容和要求奥林匹克公园是北京四个主要奥运赛场中 的主体赛场,规划设计内容包括中轴线、 森林公园、元大都遗址公园、奥运中心 区。

其中奥运中心区北区包括会展博览设 施、文化设施、商业服务设施、运动员 村、地下停车设施、集中公共绿地和广场 以及体育设施:8万人国家体育场,1.8万 人国家体育馆,1.5万人国家游泳中心, 奥林匹克公园射箭场等,奥运中心区南区 包括原有亚运会体育设施、新建网球中心 和曲棍球场。

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要考虑奥运会的建 设和城市长远发展相结合;延续和发展城 市中轴线,体现文化内涵;体现“绿色奥 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宗旨。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系规划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系规划
北区水系引自西北部的清河导流渠, 以萦回曲折 的溪流和小尺度湖面为主, 蜿蜒于山丘之间, 最终注 入北侧的清河。该水系一方面能够收集雨水, 防洪减 灾; 另一方面则通过湿地、山溪等景观的营造, 烘托北 区朴野自然的山林气氛。根据现状地形, 水位分两段 变 化 , 其 中 , 北 辰 西 路 西 侧 水 位 为 37.15m , 北 辰 西 路 东侧水位为 36m(图 3)。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系规划
Wa ter System Pla n of Beijing Olympic Forest Pa rk
胡 洁 吴宜夏 吕璐珊
HU Jie, WU Yi- xia, LV Lu- shan
摘 要:根据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的整体景观意象, 结合场地西南高东北 低的地形条件, 充 分 利 用 现 状 洼 里 公
模式。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水系统设计就是结合现 场 的 地 形 水 系 条 件 , 因 地 制 宜 地 做 出 的“ 龙 湖 ”— —— 龙形水系。
“ 龙 ”是 中 华 民 族 的 象 征 , 它 不 仅 是 变 幻 莫 测 的 神物, 更是炎黄子孙的祖先。没有一种图案可以如同 龙纹一般代表着中国这个古老神秘的国家。在中国 的 传 统 文 化、排 云 布 雨, 龙 与 水 相互 依 存 。 唐 代 陶 渊 明 曾 云 :“ 山 不 在 高 , 有 仙则 名 , 水 不在 深 , 有 龙 则 灵 。 ”除 了 龙 , 没 有 一 种 神物能与水如此的相容。此次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 设 计方 案 被 命名 为“ 通 往 自 然 的 轴 线 ”, 在 这 里 , 北 京 城的城市中轴线将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在利用中 国传统园林手法构建的自然山林前, 龙形的蜿蜒水 系, 沿着城市的轴线向北盘卧。银色的波光如同银龙 的鳞甲在绿色的山林间熠熠生辉。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龙”方案)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龙”方案)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龙”方案)项目地点:北京项目类别:城市中心与街区专业内容:规划设计项目规模:1135公顷设计时间:2002年委托单位: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设计说明本方案有九大特点:1 尊重场地精神:过程、格局与故事洼里--荷田--龙王:湿地与“龙之谷”构思之源;遵从斜向肌理,保留林带与水系;连接邻里的人流与视觉走廊。

2 龙之谷意象:奥运内涵、民族之魂与场地精神的和谐举凡盛事圣人,中国人便以龙尊之,奥运会和奥运公园无愧于龙的称谓: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象征,龙是中华民族之魂,龙来源于场地精神,龙是北京中轴的象征。

3 区域战略,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与蓝色“龙脉”,文化遗产与康体休闲廊道绿色与文化“龙脉”:将元大都遗址公园、中轴路绿带、仰山沟绿带、奥运中心区(B区)绿地和广场、森林公园以及清河绿地走廊统一考虑,形成连续的景观生态基础设施。

奥运公园中的龙之谷和湿地系统形成蓝色“龙脉”:结合南水北调工程,重建地表水系。

4 从红墙禁宫走入森林童话:中轴线,一朵绽开的百合花,一条时代进步的轨迹,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惊叹号中轴线的处理,由南往北如一朵百合花逐渐展开,最终溶解于森林公园,过去的市井将成为森林中的童话;寓意从农业时代的封建皇权,经工业时代的功用与机器至上,最后回到后工业时代的生态与人文精神的宏扬。

5 银龙盘轴,飞龙在天与可移动式体育场:核心区设施布局与轴线处理相结合,意味深长三个主赛场作为一个整体,布置在中轴西侧,其中国家体育场居中轴线之上,与中轴呈巨龙缠柱之势,含胸收腹,与东侧之展览中心(赛时的部分场馆和IBC、MPC)合掌呼应,如双龙戏珠,形成中部以荷花莲池为特色的内广场——龙之谷。

6 潜龙在渊,莲池栈桥:设计人性场所,营造生态景观中心区现有大片荷田,有隔水层,可以形成湖泊、湿地,广植荷花芦苇之属,人行栈桥穿行其中,在规整的广场肌理中,充分展示自然之美。

场地内分布多条用于雨水收集的卵石溪流,降雨时可见水流蜿蜒,平时则如山涧的石滩。

C15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C15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生态廊道鸟瞰图
公园规划范围
• 北至清河南侧河上口线和洼里三街,南至辛店村 路,东至安立路,西至白庙村路。东西向穿过的 北五环将其划分成南北两个区域。 • 园内现状主要有林地(405公顷)、湖泊(12公 顷)、碧玉公园别墅区(7.83公顷)以及河道 (渠)、农田、村庄、仓库、工厂、历史遗存等。 用地内的村庄、仓库和工厂做拆迁预备,碧玉公 园别墅区少量林公园内共有文物古迹14处,其中包括石 刻2块、龙王庙1座。规划将这些文物全部保留。
南区湿地系统总平面图
植物
• 植物配置从山体的混交风景林向草甸、滨 水水生植物逐渐过渡,形成自然的植物群 落。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全园植物利用分析图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的人文意义
• 精神层面的要求,是创造符合中国文化气质的景观格局,使该公园成 为具有文化与历史代表性的人文景观、生态景观、自然景观。秉承中 华文明优秀而深厚的传统,以山水格局为特色,根基于相地,形成开 阔豁朗的宏观控制体系,兼具中国传统人文审美和现代公园活力,与 中华传统人文精神紧密结合,与世界先进文化发展遥相呼应,臻至形 神兼备、意境深远、清新自由的精神境界。 • 规划中对中轴线重要景观、山形、水系、平陆、湿地、各出入口、重 要景观建筑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了广泛的研讨。 • 物质层面的要求,是“以人为本”,并且在追求物质与精神文明进步 的同时,还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森林公园不仅服务于奥运,还要 服务于市民,它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市民喜爱的,集体育、文化、 艺术、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公共活动区域,为城市居民提供内 容丰富的休闲场所。 • 重点对景观建筑、景观桥梁、综合交通、服务设施、休闲园地、体育 设施、城市家具、标识导视、照明系统、智能化管理系统、声环境系 统、应急避险系统等与人的活动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规划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本规划获得“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征集”第一名


简报内容
• 规划背景 • 空间规划设计说明 • 交通规划 • 市政设施规划 • 规划项目一览表


规划背景
• 规划背景 • 规划范围 • 规划内容和要求 • 现状条件分析


规划背景
2001年,北京申办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 运动会的承办权取得成功,奥运成为中国 向世界展示自我的一个大好机会,而奥运 会主会场的设计,就成为展现自身的平 台,其规划设计成为举足轻重的一个环 节。


为充分体现中国文化同奥运文化的融合, 体现时代精神,并积极配合奥运使用的要 求,在延续申奥时期奥运主会场的选址基 础上,北京市奥委会委托首都规划委员 会,于2002年进行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规划设计方案征集” ,对北京第29届奥 运会的主会场进行进一步的方案探讨。


在这次国际方案征集中,由我公司——天 津华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同美国Sasaki公 司合作完成的设计——“人类文明成就轴 线”从50多个方案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一 名,并成为进一步深化设计的蓝本。




规划范围
奥林匹克公园总规划用地约1135 公顷,其中森林公园680公顷,奥 运中心区用地405公顷,中华民族 园及部分北中轴路用地50公顷。

规划内容包括景观规划、功能布 局规划、交通规划、市政概念规 划、地下空间规划等,这些规划 内容要适应奥运会赛时和城市长 远发展的要求。




规划内容和要求
奥林匹克公园是北京四个主要奥运赛场中 的主体赛场,规划设计内容包括中轴线、 森林公园、元大都遗址公园、奥运中心 区。

其中奥运中心区北区包括会展博览设 施、文化设施、商业服务设施、运动员 村、地下停车设施、集中公共绿地和广场 以及体育设施:8万人国家体育场,1.8万 人国家体育馆,1.5万人国家游泳中心, 奥林匹克公园射箭场等,奥运中心区南区 包括原有亚运会体育设施、新建网球中心 和曲棍球场。


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要考虑奥运会的建 设和城市长远发展相结合;延续和发展城 市中轴线,体现文化内涵;体现“绿色奥 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宗旨。




规划现状条件分析 ——用地
奥林匹克公园用地现状南侧为已 建成的亚运村、中华民族园和保 护元大都遗址等,北部为北京总 体规划中的环城绿地。


用地周边有部分居住用地、市政 设施用地等,公共设施用地主要 为亚运村碑侧的北京国际会议中 心用地。

居住用地已经形成北京 北侧重要的高尚住宅区。

北侧基 地周边的用地为北京总体规划中 的环城绿地,对城市生态有重要 意义。




规划现状条件分析 ——轴线
奥林匹克公园选址位于北京城市中轴线的北端。

将成 为中轴线北端重要的节点。


z北京旧城中轴线初步形成于元大都时期,经明清两 代的发展建设并确定其沿革: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 楼,长约7.8公里,以紫禁城为中心,以景山为制高 点。


z民国由于首都南迁,城市发展较为缓慢,但南苑因 为军事需要变化较大。


z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轴线的中段天安门城楼以南 改造建成了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 念堂,两侧建设了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公 共建筑。


z1953年的城市总体规划,将传统中轴线向北延伸至 北郊。


z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亚运工程的建设,北中轴线 四环路以内的部分基本形成。

1993年的《北京城市总 体规划》中,明确将中轴线向南延伸至南五环,向北 延伸至北四环以外,全长约25公里。




规划现状条件分析 ——基础设施
道路:现状道路有北京四环、五环从 基地北部和南部穿过,并与八达岭高 速、京承高速可与北京北部地区快速 联系。

地块处则有辛店村路、大屯 路、城府路等东西向道路与周边地块 联系。


轨道交通:地铁8号线奥运支线由南 向北穿过地块,地铁10号线经过地块 南部亚运村,另外有地铁4号线和地 铁5号线经过基地周边地区。


市政设施:基地周边现有市政基础设 施并不完善,规划兴建220kv变电站 一座,110kv变电站3座,电信局一 处。




空间规划设计说明
• 规划指导思想 • 设计理念 • 规划轴线说明 • 规划功能布局说明 • 规划意象 • 规划景观分析 • 分期建设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