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赏析-----元代
元朝时期王蒙二十六幅绘画赏析
元朝时期王蒙二十六幅绘画赏析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元四家的画风虽各有特点,但都是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画中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元四家指赵孟俯、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
这里介绍王蒙精品绘画。
元代早期高克恭,元代中后期,王蒙、吴镇、倪瓒这四人绘画赏析。
王蒙像元代画家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元代著名画家。
王蒙的山水画受到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后来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综合出新风格。
王蒙能诗文,工书法。
尤擅画山水,得外祖赵孟頫法,以董源、巨然为宗而自成面目。
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点,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
山水之外,兼能人物。
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
王蒙传世的代表作上海《青卞隐居图》、北京《夏山高隐图》、上海《春山读书图》、北京《葛稚川移居图》、北京《夏日山居图》、《层峦萧寺图》、台北《具区林屋图》、苏州《竹石图》、台北《花溪渔隐图》、《霜柯竹石图》、台北《谷口春耕图》、美国大都会《空林草亭图》、《太白山图卷》、台北《秋山草堂图》、《溪山风雨图》、台北《深林叠嶂轴》、《黄鹤山樵坦斋图》、《东山草堂图轴》、《辋川图》、《西郊草堂图》《煮茶图》、《鸡西高逸图轴》、《素庵图轴》、《松林写作图卷》、《丹崖翠谷图》、《铜官山图》等。
诗文、史学亦精。
今存诗集《草堂雅集》。
元朝时期王蒙《青卞隐居图》赏析王蒙,青卞隐居图纸本水墨1366年作纵140.6厘米横42.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图画作者家乡浙江的卞山。
论元代山水画的美学特征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元代山水画所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当代山水画所追求 的目标之一,这种和谐的理念对于当代社会也有着积极的意 义。
04
元代山水画的艺术价值
历史价值
01
记录元代社会风貌
文化价值
1 2 3
传承中华文化
元代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后人研究中 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体现儒家思想
元代山水画在表现自然美的同时,也体现了儒 家思想中的道德观念、人文精神等,具有一定 的哲学意义。
展示文人情怀
元代山水画多为文人所作,画作中体现了文人 的审美情趣、人生追求等,是展示文人情怀的 重要载体。
论元代山水画的美学特征
2023-11-07
目录
• 元代山水画概述 • 元代山水画的美学特征 • 元代山水画的艺术成就 • 元代山水画的艺术价值 • 元代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
01
元代山水画概述
元代山水画的形成背景
元代的历史背景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具有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这一时 期,汉族文化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而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了一定的融合和发展。 这种社会背景为元代山水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独特的环境。
03
Hale Waihona Puke 02抒情写意简约清逸
元代山水画在构图和表现手法上注 重简约和清逸。这种简约不仅体现 在画面的构图上,也体现在色彩的 运用上。清逸则表现在画家的笔墨 运用上,以及所表现的自然景象的 精神气质上。
元代山水画注重抒情写意,强调 画家的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象的融 合。这种抒情写意的风格,使得 元代山水画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 力和审美价值。
元代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和意义
元代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和意义元代山水画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这个时代的山水画跳出了以往的固有形式,添加了很多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在其时的历史背景下,元代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和意义是值得研究的。
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中国王朝,这个时期的山水画受到了蒙古族族群的影响,加上了少数民族的元素,其中尤其是蒙古人给予了山水画更加丰富的创作元素。
此外,元代艺术的特点还在于融合了南北方的艺术风格,比如元代山水画往往有着北方简朴而有力的笔画气息,但也带有南方艺术的雕饰性。
这样结合起来的特色和风格,本身就是元代山水画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代山水画家的创作中,有两种风格的特点可以突现出来。
一种是线条流畅秀美、造型完美的“工笔画”风格,它可以很细致地表现山林水流的纹理和质感。
一种则是典雅细腻、意境悠远、意内韵外、意象深奥的“写意画”风格,追求极度的意境和以彰显作者绘画境界。
这些风格是各具千秋,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能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境界。
而这种感性的传达,就是元代山水画艺术表现的精髓。
从意义上看,元代山水画不仅在艺术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社会和文化中也同样具有巨大的意义。
在当时的文化氛围和政治背景下,元代山水画成为了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表现。
此外,元代山水画也是大众文化繁荣的体现,它吸引了大量的平民艺人和收藏家参与其中,不仅加强了文化的传承,也随着文化的流传而在社会上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
元代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和意义,既来自于这个时期的思想文化基础,也来自于艺术家们的才华和努力。
元代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呈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多元化,是传统文化向前推进的重要体现。
因此,通过研究和探究,我们可以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更好地接纳和发展我们的文化遗产。
元代雪景山水画的“逸境”
元代雪景山水画在当代也备受推崇, 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瑰宝之一,具 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元代雪景山水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明清时期的许多画家都受到元 代雪景山水画的启发和影响,创作出 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02
元代雪景山水画的“逸境”表 现
“逸境”的内涵与特点
“逸境”是一种超脱世俗、自由自在 的艺术境界,强调表现自然之美和内 在精神。
借鉴文人画元素
01
元代雪景山水画受到文人画的影响,借鉴文人画的构图、笔墨
和意境,丰富画面内涵。
融合其他艺术形式
02
元代画家注重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优点,如书法、诗歌等,将
其融入雪景山水画中,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创新构图与笔墨运用
03
元代画家在构图和笔墨运用上勇于创新,打破传统束缚,追求
个性化的艺术表达。
笔墨运用
元代雪景山水画在笔墨运用上追 求简练、率意,以干枯的笔触和 简练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形态和 质感,表现出雪景的静谧和纯净 。
元代雪景山水画中“逸境”的表现形式
寒江独钓
以寒江独钓为主题的画面,通过描绘寂静的江面和孤独的钓者, 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境界。
寒林飞雪
以寒林飞雪为主题的画面,通过描绘稀疏的林木和飘洒的雪花,表 现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自然之美。
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方向,使艺术家能够在简约中寻求深意,创造出具有
深刻内涵的艺术作品。
04
元代雪景山水画的创作背景与 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的探讨
01
元代社会环境
元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 画家多追求隐逸生活,寄情于山 水画创作。
02
民族融合的影响
03
禅宗思想的影响
浅谈元代山水画的风格特点及发展
浅谈元代山水画的风格特点及发展元代山水画发展趋势是在重视对古代传承的基础上创新立意。
元代绘画中以山水画成就最高,尤其是水墨山水画方面有了空前的大发展,后人评价元代的山水画曰:“潇洒简远,妙在笔墨之外”,元代山水画在注重皴、擦、点、染等技法,讲求法度的宋代绘画基础之上又有了重大发展。
画史所谓的“尚气重韵”,是说“淡泊清逸”的元代文人画新格局。
元代山水画风格特点发展及影响1 元代名人画的风格特点元四家———指元代的四位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他们的创作集中体现了元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
四家既有各自的鲜明个性特点,又都具有元代山水画的时代风貌。
他们强调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状物寄情,属于典型的文人画,对明、清绘画影响巨大。
元代绘画以山水画为最盛,其创作思想、艺术追求、风格面貌均反映了画坛的主要倾向,影响后世也最深远。
元初山水画家以钱选、赵孟頫、高克恭为代表,他们均对传统山水画进行了认真探索,并托复古以寻求新路。
钱选善画青绿山水,师法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和南宋赵伯驹,并融进文人画的笔意和气韵,具有一种生拙之趣。
高克恭变化出入于米芾、董源、李成之间,形成了浑穆秀润的独特风格。
元代中后期,崛起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这四大家。
元四家以他们各自的创新风格和简练超脱的艺术手法,把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代表了这一时期山水画发展的主流。
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多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
任仁发人物鞍马师法唐人,笔法工细流畅,笔调明快清丽,保留了较多的唐人传统,但亦有自己风貌,在元初与赵孟頫齐名。
张渥以画白描人物见长,师法李公麟,用笔流畅飘逸,形象真实,栩栩如生,被誉为“妙绝当世”。
王绎善画肖像,笔法细劲,造型准确,神态生动,在元代肖像画家中成就最为突出。
颜辉在宗教人物画方面,负有盛誉,他用笔粗润豪放,略近南宋梁楷泼墨法,于水墨晕染中现出凹凸效果。
代山水风格总的发展趋势是在重视对古代传承的继承上,创新立意。
解析▏元代山水画艺术特点及对后世影响
解析▏元代山水画艺术特点及对后世影响在我国画坛上,元代绘画以山水画为最盛,其创作思想、艺术追求、风格面貌均反映了画坛的主要倾向,对明清乃至现代的山水画创作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在二十世纪中后期还形成了以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等为代表的历史高峰。
那么,元代山水画为何形成一个高峰,它有哪些艺术特点?赵孟頫《枯枝竹石图》逃避现实,画家大多移情寄兴山水大家知道,元代人物画远不如山水兴盛。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朝代更跌,尖锐、复杂的民族、阶级、社会矛盾,大多数画家消极避世,漠视人生。
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画家,主要借山川、枯木、竹石,寄情抒志,疏于表现人事。
因此,元初以来,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物画极少。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急剧变化随之带来审美趣味的显著变化。
在创作理论上进一步发展了苏轼、米芾、文同等文人画家的绘画传统,把形似放在次要地位,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上,重视绘画创作中主观意兴的抒发,即把自然景物当作抒发画家主观思想情趣的一种手段,因此,作为移情寄兴手段的山水画,在元代画家手中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画家的人格与个性,在笔墨技巧的探索上也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高峰。
元四家,在创新中发展终为山水画主流元初山水画家以钱选、赵孟頫、高克恭为代表,他们均对传统山水画进行了认真探索,并托复古以寻求新路。
钱选诸法俱善,作品多描绘古代高人隐士或故乡山水,用笔质朴稚拙而意境脱俗,善画青绿山水,师法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和南宋赵伯驹,并融进文人画的笔意和气韵,具有一种生拙之趣,"无求于世,不以赞毁挠怀"的人生态度也使得他的画清逸眷秀,不随时趣,特立独行。
高克恭变化出入于米芾、董源、李成之间,形成了浑穆秀润的独特风格,而其造诣精绝,笔法雄厚,富有生意,善作山水,墨竹.在元初与赵孟頫、钱选并驱。
而尤以善画鞍马,人物,山水,花鸟,竹石,工笔青绿,写意兼施的赵孟頫最是全面,实乃不可多得的艺术大师与多面手,他在绘画上尚古,倡导向唐宋学习,常以"不愧唐人""粗有古意"自许,对后世许多的画家影响很深.元代中后期,崛起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这四大家。
论元代文人山水画
元代文人山水画以水墨为主,注重运用墨 色的深浅、浓淡和干湿等变化来表现山水 的层次和质感。
风格
简约淡雅 元代文人山水画追求简约淡雅的 画风,注重画面整体的和谐与统 一,避免过多的细节和装饰。
个性表现 元代文人山水画鼓励艺术家发挥 个性,通过自己的独特视角和创 新手法来表现山水,形成了多种 风格和流派。
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和绘画语言更加丰富和深刻。
02
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融合
元代文人山水画注重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将自然景物作为情感表达
的载体,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融合。
03
对后世绘画产生深远影响
元代文人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对后世
的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绘画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
论元代文人山水画
2023-11-09
目录
• 元代文人山水画的起源与背景 • 元代文人山水画的特点与风格 • 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影响与传承 • 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创新与突破 • 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 元代文人山水画的未来展望与发展趋势
01
元代文人山水画的起源与 背景
起源
元代文人山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元朝时期。元朝是 蒙古人建立的王朝,由于蒙古人重武轻文,许多文人雅士在 政治上不得志,转而投身于艺术创作。在这个时期,文人山 水画逐渐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艺术形式。
元代文人山水画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师承和学府的方式进行的。画家们通过师徒相传的方式 将绘画技艺传承下来,同时学府也是传承绘画技艺的重要场所。
04
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创新与 突破
创新
主题与风格
笔墨技法
构图布局
元代文人山水画在主题和风格 上进行了创新,与宋代以追求 形似为主的山水画不同,元代 文人山水画更注重表达画家的 内心情感和思想,以及自然与 人的和谐关系。
元代山水画的特点
元代山水画的特点元代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继承宋代山水画的基础上,又有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元代山水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气势恢宏元代山水画的画风气势恢宏,画面宏大壮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种气势恢宏的表现主要体现在画面的构图和笔墨的运用上。
元代山水画的构图多采用“高远”、“深邃”的手法,通过远近的对比和空间的变化来表现出山水的广阔和壮美。
同时,元代山水画的笔墨运用也非常讲究,墨色浓重,笔势刚健有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二、注重意境深远元代山水画的意境深远,画面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这种意境深远的表现主要体现在画面的主题和画家的笔墨技巧上。
元代山水画的主题多以“山水”、“人物”、“动物”等为主,通过这些主题来表现出画家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同时,元代山水画的笔墨技巧也非常讲究,画家常常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注重写意元代山水画的写意程度非常高,画家常常通过简洁的笔墨来表现出山水的神韵和气息。
这种写意的表现主要体现在画家的笔墨技巧和画面的构图上。
元代山水画的笔墨技巧非常独特,画家常常通过“点、线、面”等手法来表现出山水的神韵和气息。
同时,元代山水画的构图也非常讲究,画家常常通过构图的变化来表现出山水的变幻和神秘。
四、注重色彩运用元代山水画的色彩运用非常丰富多彩,画家常常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出山水的变幻和神秘。
这种色彩运用的表现主要体现在画家的笔墨技巧和画面的构图上。
元代山水画的笔墨技巧非常独特,画家常常通过“点、线、面”等手法来表现出山水的神韵和气息。
同时,元代山水画的构图也非常讲究,画家常常通过构图的变化来表现出山水的变幻和神秘。
元代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继承宋代山水画的基础上,又有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元代山水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注重气势恢宏、注重意境深远、注重写意和注重色彩运用等方面。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元代山水画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1.《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王希孟所作,其画面宏伟壮阔,以秀美的江山为主题,充满了山川河流的美妙景色。
2.《红岩》:这是中国现代画家李可染的代表作,其以华丽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手法描绘了岩石的质感和山水的壮美。
3.《清明上河图》:这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张择端所作,由于其画面十分细致入微,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因此被誉为中国古代城市景观画的代表之一。
4.《富春山居图》:这是元朝著名画家黄公望所作,其画面通过对山水、人物、建筑等元素的巧妙组合,形成了一幅别具匠心的山水人物画。
5.《春山图》:这是明朝画家唐寅的代表作,其画面以一片春天的山野为主题,通过流畅的线条和浓郁的色彩,呈现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6.《游春图》:这是清朝著名画家郎世宁所作,其画面通过对春天的山水、花鸟等元素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7.《潇湘图》:这是明朝画家文征明的代表作,其画面以潇湘江的景色为主题,通过描绘江水、山岳、人物等元素,呈现出了一幅富有诗意的山水图。
8.《山水十二屏》:这是元朝著名画家王冕所作,共分为十二幅画,每幅画呈现出不同的山水景色,构成了一幅宏伟壮观的山水长卷。
9.《溪山行旅图》:这是唐朝画家王维的代表作,其画面以溪山
的景色为主题,通过描绘山水和人物的互动,刻画出了山水间的和谐之美。
10.《断桥残雪图》:这是明朝著名画家文征明所作,其画面通过对断桥和残雪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冷峻、凄美的山水美感。
元代山水画“留白”的艺术表现研究
02
元代山水画的“留白”表现手法
“留白”的定义与分类
“留白”是指画面中不作任何描绘,以空白或虚化处理的部分 。
根据功能和表现效果,留白可以分为功能性留白和装饰性留白 。
功能性留白用于表现空间感、延伸感、透视感等,强调画面内 容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装饰性留白则用于平衡画面结构、增强 视觉效果、突出主题等,注重画面的形式美和艺术感。
对近现代山水画的影响
借鉴与融合
近现代山水画在探索中不断借鉴元代“留白”的艺术表现,同时将其与现代绘画技法相融合,寻求创新与发展 。
意境追求
近现代山水画在追求画面意境的表现上,借鉴了元代“留白”所传达的深远与内敛,使画面更加含蓄和富有诗 意。
对当代山水画的影响
传承与拓展
当代山水画在传承元代“留白”艺术表现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其表现形式和内涵,与现代艺术观念 相融合。
启示现代绘画创作应追求 意境表现
通过对元代山水画“留白”的研究,我们可 以发现意境表现的重要性。因此,现代绘画 创作应追求意境的表现,使作品更具深度和
内涵。
THANKS。
留白可以营造出一种意境,使画面更加富有诗意和韵味。
突出主题
在山水画中,留白可以突出画面的主题,使画面更加简洁而有 力。
04
“留白”对后世山水画的影响
对明清山水画的影响
传承和发展
明清山水画在元代山水画的影响下,继续发扬了“留白”的表现手法,进一步深化了表现的同时,也融入了自身的风格和特点,如更加注重笔墨情趣 的表现和画面的装饰性。
02
03
深远影响
元代山水画的“留白”表现手法对后 世山水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推 动中国画发展的重要力量。
研究“留白”对现代绘画创作的启示意义
浅析元代山水
《幽居图》局部
黄公望
《 丹 崖 玉 树 图 》
元四家之一,原名陆坚,又名静坚, 因过继浙江永嘉黄氏,遂改姓名,字子 久,号一峰、一峰道人、大痴道人、井 西老人和净墅等。关于他名与字的来历, 颇有趣味。因黄公望父亲得子后,友人 来贺,说:“黄公望子久矣!”,因而 黄父为其取名作“公望”,字子久。工 书法,善诗词、散曲,颇有成就,50岁后 始画山水,师法赵孟頫、董源、巨然、 荆浩、关仝、李成等,晚年大变其法, 自成一家。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 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 地的自然胜景。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 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 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
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山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 李成,加以发展,画法疏简 ,格调天真幽淡。作品多画太湖 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 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 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
倪 瓒 《 秋 郊 饮 马 图 》
倪 瓒 《 绣 石 疏 林 图
山水画作者多为士人,这和南宋相反。南宋国势阽危, 犹如累卵,面临危险,多数士人为国家奔走呼号,很难有 闲情逸致专作画。 南宋的山水画主要在画院在,而且绝不是闲情逸致的 笔调,元代统治者对中国绘画知之甚少,不设画院,不存 在院画问题。同时元代取消了科举取士,一代士人失去了 晋身之阶,找不到出路,故元代士人是清闲的,几乎无事 可做,他们或混迹于勾栏瓦舍之中,从事杂剧创作;或游 荡于山村水乡之间,恣情于山水画的写意。后者更是雅事。 所以元代大文人鲜有不会作画者,、赵孟頫 、王冕、倪云林 等既是元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又是第一流的大画家;诗 文家杨维桢、张雨、虞集、柳贯等亦皆善画。元代几乎所 有的画家都有诗文集存世;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有题画、议 画的诗文存世,没有一个时代像元代这样,诗人和画家关 系那样亲密。所以,画上题诗,题文在元代空前高涨,有 的自画自题,有的互题,有的自题之后又请别人复题,有 的一题再题。这都和元代山水画家多出于士人有关。
元代山水散曲色彩意象
2023-11-08•元代山水散曲概述•元代山水散曲中的色彩表现•元代山水散曲中意象的色彩表现•元代山水散曲中色彩与意象的关系•元代山水散曲的色彩意象对后世的影响目录01元代山水散曲概述元代山水散曲的起源与发展元代是散曲发展的高峰期,山水散曲作为其中的一种,起源于元代中后期,经历了初创、成熟和繁荣三个阶段。
成熟阶段,山水散曲的创作风格逐渐形成,作品质量有所提高,代表人物有张养浩、白朴等。
初创阶段,山水散曲的体裁形式逐渐形成,作品数量较少,艺术技巧尚不成熟。
繁荣阶段,山水散曲的创作数量众多,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代表人物有王和卿、关汉卿等。
元代山水散曲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使语言更加优美、生动。
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形式灵活元代山水散曲注重表现自然景色的美妙和意境的深远,通过自然景色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元代山水散曲没有固定的格式和韵律要求,形式较为灵活,可以根据表达需要自由运用。
03元代山水散曲的艺术特色0201元代政治黑暗元代政治黑暗、社会动荡,文人处境艰难,这种社会背景对山水散曲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影响元代儒家思想重新占据主导地位,对文学艺术产生了影响,也影响了山水散曲的创作。
元代山水散曲的历史背景02元代山水散曲中的色彩表现元代山水散曲中,冷色调如蓝、绿、灰等常被用来表现孤独、凄凉的情感,如“青山绿水,独自凄凉。
”(关汉卿《大德歌·秋》)冷色调表现孤独凄凉相反,暖色调如红、黄、橙等则被用来表现热烈、奔放的情感,如“落日孤城,微霜铺径,江岸寒灯。
”(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暖色调表现热烈奔放色彩与元代山水散曲的情感表达自然色彩元代山水散曲中常出现各种自然色彩,如青山、绿水、黄叶、红花等,这些色彩构成了大自然的美景,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
人文色彩除了自然色彩,元代山水散曲中还表现出了丰富的人文色彩,如古堡、寺庙、桥梁等人文景观,这些色彩与自然色彩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211019621_浅析元代山水画的表现特点
艺苑杂谈[摘 要]山水画在五代、两宋时期发展迅速且成就颇丰,至元代又达到了新的高峰。
元代山水所展现的艺术风貌明显区别于宋代画风中的气势磅礴,开创了新的画风。
时代的变化对这种现象的产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使无法施展才能的文人寄情于山水之间,表现出归隐之志、隐逸之情。
除此之外,他们还追求绘画中的“古意”,因此这是一个既学习前代大家又有主动创新的时期,在审美意境和审美观念上有了新的突破。
分析了元代山水所蕴含的内容以及与作者的联系,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时代山水画所呈现出的特点。
[关键词]元代山水画;禅宗思想;意境分析[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4-0079-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吕晓莹.浅析元代山水画的表现特点[J].天工,2023(4):79-81.吕晓莹 山东大学浅析元代山水画的表现特点作者简介:吕晓莹(1996—),女,汉族,山东滨州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画。
一、元代山水画的产生 (一)创作思想的产生了解一个时代的绘画,必不可少地要与这个时代的背景联系起来讨论。
元代,一部分汉族士大夫虽身居朝堂,却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心中的无奈与苦闷也无从表达。
在一部分由宋入元的遗民画家作品中,可以发现他们对于当时社会的不满。
如“画兰不画土”的郑思肖,他的《墨兰图》上自题“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
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借没有根的墨兰形象自喻不入世俗的理想信念。
尽管作品并未描绘出山水景象,但是单从花鸟画的转变上就可以感受到当时文人士大夫的作画情感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
元代在建国之初就废除了画院制度,这与重视院画的两宋形成了完全相反的局面。
元朝统治者对汉文化并不感兴趣,没有专业的画院也使宫廷画家急剧减少,相比于宋代繁荣的院画作品,元代几乎是一片萧条。
政策上的不公平待遇与生活的压迫使人们心中的不满达到顶点,而宋代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绘画理念给失意文人提供了新的艺术形式,将无法言说的情感寄予画作之中,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就是这类画家的代表——看破世俗之后无欲无求,只专心于画作,凭借自身的丰富文化学识与出色的画技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元代山水画所折射出的隐逸思想
元代山水画的背景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政治动荡,社会不稳 定,这使得许多文人选择了隐逸生活。他们远离世俗的纷 扰,寄情于山水之间,这种生活方式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 艺术创作。
元代的文化政策也促进了山水画的发展。元代统治者重视 文化,鼓励文人从事艺术创作,这为山水画的发展提供了 良好的环境。
风格
简洁质朴
元代山水画风格以简洁、质朴 为主要特点,注重用笔简练, 不过多着色,强调画面的意境
和气韵。
注重意境
元代山水画家追求画面的意境和 气韵,注重通过画面表达内心的 感受和情感,强调画面的诗意和 神韵。
尚意尚趣
元代山水画尚意尚趣,注重画家的 个性和情感表达,强调画面的趣味 性和生动性。
特点
散点透视
对现代山水画的影响
启发创新
01
现代山水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元代山水画的影响,启发其进
行创新和探索。
强调个性
02
现代山水画更加注重表现画家的个性和情感,这与元代山水画
强调表现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有所不同。
融合中西
03
现代山水画在探索中融合了中西绘画元素,形成了更加丰富多
彩的艺术风格。
对世界美术的影响
艺术传承
元代山水画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山水画的传统,为后世的山水画发 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文化交流
元代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文化 交流价值,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载体。
03
元代山水画中的隐逸思想
隐逸思想在元代山水画中的体现
1 2 3
描绘自然风光
元四家王蒙绘画作品赏析
元四家王蒙绘画作品赏析王蒙(1301-1385)一作(1298-1385)元朝画家。
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元代著名画家。
王蒙的山水画受到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后来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综合出新风格。
王蒙能诗文,工书法。
尤擅画山水,得外祖赵孟頫法,以董源、巨然为宗而自成面目。
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点,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
山水之外,兼能人物。
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
对明清及近代山水画影响甚大。
王蒙创造的“水晕墨章”,丰富了民族绘画的表现技法。
他的独特风格,表现在“元气磅礴”、用笔熟练、“纵横离奇,莫辨端倪”。
传世的代表作《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上海博物馆藏;《葛稚川移居图》《夏日山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秋山草堂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代表作品还有《湘江烟雨图》《深林叠嶂图》等。
诗文、史学亦精。
今存诗集《草堂雅集》。
层峦萧寺立轴纸本水墨(132万元,2005年12月上海嘉泰)款识:层峦萧寺。
黄鹤山中樵者王蒙画。
钤印:王蒙印(白文)、黄鹤樵者(朱文)御题:峦叠枯荷叶,寺栖老衲寮。
烟霞为世界,松竹伴昏朝。
户迹绝双足,钟声披七条。
林关客且止,未许易相招。
辛卯(1771年)夏日,御题。
钤印:乾隆(连珠朱文)鉴藏玺印:乾隆御览之宝(朱文)、乾隆鉴赏(白文)、三希堂精鉴玺(朱文)、宜子孙(白文)、石渠宝笈(朱文)、苕东耕隐(朱文)、贞元(明王世贞藏章)(朱文半印)、臣诰恭藏(朱文)、富春董氏考藏书画记(朱文)、贻砚庐珍藏经籍书画金石记(朱文)《层峦萧寺图》为清宫旧藏。
王蒙在此轴中用“高远”结合“深远”法。
图写层峦茂树,溪流幽谷的江南山景,在组织结构上将其画面茂林山寺处理在中景状态,把松林作近景布置,布局屈伸变换,穿插映带,蜿蜒曲折,虽繁复而见单纯,予人以深邃意境的郁茂气势,可谓匠心独运。
高清国画,元代画家王蒙的山水画《秋山草堂图》欣赏
高清国画,元代画家王蒙的山水画《秋山草堂图》欣赏▲元王蒙《秋山草堂图》《元王蒙秋山草堂图》是元代画家王蒙创作的一幅纸本设色画,纵:123.3厘米,横:54.8厘米,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此图中,画上自题小篆书“秋山草堂”四字,下行楷书又识云:“黄鹤山中樵者王子蒙为画于淞峰书舍”。
“王叔明画,从赵文敏风韵中来。
……泛滥唐宋诸名家,而从董源、王维为宗,故其纵逸多姿,往往出文敏规格之外”。
王蒙的画法,善变而多巧妙,喜画重山复岭之繁景,常用解索皴和焦墨点苔。
所写山林树木,苍郁茂密而具有浑远的空间感。
《秋山草堂图》画高山崇岭,茂树清淡,山脚草堂临水,水际荻花萧瑟堂内隐者怡然自得。
表现出江南自然山川的湿润,创造出蓊郁深秀、浑厚华兹的境界。
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赵孟頫外孙。
曾作过元朝小官,元末弃官归隐黄鹤山(今浙江余杭县临平镇)。
入明,曾任泰安知州,后因胡惟庸案牵连被捕,死于狱中。
工诗文书法,善画山水,为“元四大家”之一。
《明史》卷二八五有传。
王蒙作为元四家之一,其作品量丰富,画风影响深远。
他的《秋山草堂图》是一幅描绘江南山水风光的作品。
与《青卞隐居图》的磅礴略有不同,《秋山草堂图》虽未标明创作年代,却体现出王蒙早期明净的画风。
画面从近景丛生的树木过渡到中景村舍,再由中景群峰推至远景群山,再现了郭熙笔下“平远、深远”的意境。
此时,由于远山远水的淡雅笔墨,使得画面开阔广袤,一望无尽,与黄公望提出的“阔远”气势较为类似,且颇有元代赵孟頫古厚的风范。
清时王翚评价王蒙《秋山草堂图》:“师法右丞,其设色只用浅绛皴染点缀,与流俗所见不同,为董宗伯所鉴赏者。
吴中杜东原、文五峰诸公专以此幅为师。
”宋人喜春山,而元人多描秋景。
为了表现秋趣有别于常,黄公望首创浅绛山水,其后王蒙也应用此画法,在《葛稚川移居图》《东山草堂图》中均有表现,使得作品自有一番平淡天真之意。
“平淡天真”一词,首次出现在北宋米芾《画史》中,是对五代董源画作的描述,米芾解释为“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
元代山水画赏析(一)
元代山水画赏析(一)元代绘画中以山水画为最盛,成就也最高。
水墨山水,在元代画坛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元代早期的山水画以赵孟頫为中心,重要画家还有高克恭、商琦等。
赵孟頫在文学、音乐方面均有较好修养,而重要成就是在书画方面。
他绘画功底深厚,在山水、人物、花鸟等方面均有卓越贡献。
赵孟頫从文人审美情趣出发,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
他又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将书法用笔进一步引进绘画之中,加强艺术表现力。
元代中、晚期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画家当属被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倪云林)和王蒙,深受赵孟頫“古意为尚”审美理论的影响,皆以董源、巨然起家成名,或以“简劲浑朴”,或以“苍茫繁密”,或以“恬淡疏寂”,或以“浑厚华滋”而独行天下。
黄公望曾得到赵孟頫指点,专工山水,多表现常熟虞山、浙江富春山一带风景。
吴镇山水题材多描写渔夫和隐逸生活,每作画均题诗文其上,文、书、画结合紧密,相得益彰,时人称为诗书画“三绝”。
倪瓒作画绝少设色,笔墨松秀简淡,所画山水主要表现太湖风光,意境清幽而荒寒萧索,带有孤独寂寞的感情色彩。
王蒙画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但运笔和写景富有层次变化,构图饱满,景色秀丽。
“元四家”的艺术观念和绘画风格对明代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元代还有一批山水画家,各有师承,自具特色,在画史上也享誉颇高。
其中受赵孟頫影响,兼宗李成、郭熙画法的画家有盛懋、商琦、曹知白、朱德润、唐棣等人;受黄公望和王蒙影响,兼师董源、巨然的有陆广、马琬、陈汝言、方从义、赵原等人。
元代山水画艺术,尤其是水墨山水画方面有了空前的大发展,后人评价元代的山水画曰:“潇洒简远,妙在笔墨之外”。
元代山水画在注重皴、擦、点、染等技法、讲求法度的宋代绘画基础之上,又有了重大发展。
彼从宋人的重造化、重理性,转而重心源、重意象,一变院体画法森严、严紧工整的风格,而为重韵致、求天趣、尚逸品的审美追求。
画史所谓的“尚气重韵”,是说“淡泊清逸”的元代文人画新格局。
元四家山水画艺术风格分析
元四家山水画艺术风格分析厉文霞曲車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摘要: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之一,在中国传统绘画史上,山水画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中。
隋唐五代时期,逐渐独立,经过南北宋不同绘画风格的发展,到元代山水画达到顶 峰时期,隐逸性占据主导地位,绘画风格趋于写意,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新风气。
清代的山水画在元代绘画 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讲究个性新颖独到,注重意境的表达。
元代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重要转折时期,在中国绘 画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对元代画坛最具影响力的是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把中国山水画推向了前 所未有的历史高度,本文主要分析元四家山水画的艺术风格,进一步了解其成就。
关键词:元四家隐逸意境艺术风格中图分类号J 205 文献标识码:A 元代是由少数民族统一全国建立政权,实行了一些 不同于汉人统治的措施,在政治上民族歧视,把国民分为 四个四等,相对来说,汉人处于较低地位,这种政策也阻 碍了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一些有志之士没有认同感,政 府也没有提供给他们入仕之道,迫于无奈无力反抗选择 隐居山林,以出世之道处事。
元代在经济上比较繁荣,元 四家过着基本上衣食自足的生活,都致力于书画研究创 作舒缓内心的不满、愤恨与苦闷。
而元代统治者采取的相 对比较宽容的文化政策和宗教政策,使文人们可以到文 学、宗教、山水中去,让心灵相对自由而不至于精神窒息, 元四家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政治背景下创造了中国古代 山水画的高峰。
倪攒和吴镇选择隐退做了真正的隐者,彻 底地放弃了社会仕途,过着书画酬答、作画自娱自乐的世 外桃源生活,而对世俗社会有所留恋期望仕途的黄公望 和王蒙在认清世事之后也选择了和倪攒、吴镇隐退的生 活。
就这样,他们在作为一位“隐者”找到一个他们所喜欢 的生活方式,既可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也创作了 大量的优秀山水画作品,对中国绘画史上做出贡献。
元四 家由追求世俗生活转向追求内心精神世界的表达,更注 重意境营造,在用笔上把诗、书、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吸 收前人的中国山水画的优秀传统,师法董源巨然,受李成 范宽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美术鉴赏 元代绘画欣赏
快雪时晴图赏析
《快雪时晴图》画面除 一轮寒冬红日外,该画 全以墨色画成,描绘雪 霁后的山中之景。通幅 用笔柔润如羽,令人称 奇的是黄公望竟能运用 这种极其柔润的线条建 构如此宏大的山石结构, 并且使之稳固清晰。
天 池 石 壁 图 轴
黄 公 望
《九峰雪霁图》
《九峰雪霁图》画面带来 的是一股股的深切寒意。黄公 望在这幅画中,依靠对于色彩 的高超把握,将整幅画面都笼 罩在凉凉的冰雪之中。传达出 了真切的阵阵浸人寒意。依靠 处理得当的颜色,传达出的依 依寒意,观之不由得你不会发 冷。甚至我们可以依稀感受到, 天晴后融化的浅浅雪水的流淌。 这样高妙的手法,显示了一股 令人畏惧的寒意。
云 横 秀 岭 图 高 克 恭
是高克恭山水画代表作, 画云山烟树,溪桥亭屋, 气韵流润,山顶作青绿 横点;坡脚勾皴染赭色, 用笔凝重苍浑,墨色淋 漓酣畅。 图绘山峦耸秀,白云缭 绕于山间,山脚坡边林 木茂盛,溪水萦回。画 家以乾笔皴山体,色墨 混染,用浓墨沿山的轮 廓作横点,山脚坡石用 笔勾皴,山体厚重且十 分见笔,画风苍秀。
秋郊饮马图
元
赵孟頫
红衣罗汉图 元
赵孟頫
赵孟頫的人物画大多出于想像,此《红衣罗汉图》堪称代表 作之一。 图中身着红色袈裟的罗汉盘腿坐于大树下面的青石之上,左 手前伸,神态安详坚毅,似在说法。 图中罗汉取梵相,人物的造型及表现手段取法唐代阎立本, 以铁线描勾勒,用笔凝重;设色浓丽,以赭石、土黄、石绿 与大红袈裟形成鲜明对比; 构图采用由左向右的开合形式,引人联想。历代许多画家将 罗汉的形像描绘为深目、隆准、浓髯、厚唇、体多汗毛的西 域人形象,赵孟頫的“红衣罗汉图”中的罗汉正是如此,
“元四家”的山水画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山水画赏析-----元代元代的山水画作,出现了不同以往的一些特点:一、士人是绘画创作的主体,画上题诗、题文在元代空前高涨,有的自题,有的互题,但都和元代山水画的作者多出于士人有关。
二、元画以高逸为尚,这是元代士人闲逸、苦闷、悲凉、委屈的精神状态所致,因元代知识分子的地位普遍十分低下,所以这些人渐渐放弃了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心,而崇尚隐逸,追求清高。
倪瓒的“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最能代表元代绘画的精神。
元代初期以钱选、赵孟頫、高克恭为代表,他们继承并发展了唐以来的山水画。
元代中后期,则出现了号称“元四家”的黄公望、王蒙、吴镇和倪瓒。
作为移情寄兴手段的山水画,在元代画家手中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画家的人格与个性,在笔墨技巧的探索上也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高峰。
天池石壁图天池石壁图元黄公望绢本浅绛纵139.3 X 横57.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画以浅绛法为之,即勾皴之后施以浅淡赭石和花青,这种效果反映出文人画清逸之意,又切合江南山水明丽秀润的特点。
这一创造不仅为画界所推崇,而且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在《写山水诀》一书中,黄公望(1269-1354)从“三远”的角度讲述了视角的构建:平远、宽远、高远。
这幅《天池石壁图》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种结构,它将众多细节集于一体,自身也不再只是刻画真实的苏州天池山,而是变为一篇关于山的各种面貌和表现的图画式论文。
陡峭攀升的山谷一分为二,虽然左侧的山谷很快掩映在迷雾之中,右侧的山谷中充满了精心描绘的岩石、树林、瀑布和房屋。
在山顶处,一座统御群领的险峰将两条沟壑联系起来。
黄公望直到50岁才拿起画笔,然而在很多评论家眼中,这位不怎么惹人注意的公众人物,虽然后来转而成为道教全真教的一员,仍被视为元朝(1279-1368)最具代表性的画家。
黄公望受到五代(906-960)和北宋大师们的启发,特别受益于董源,他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表达对某些地点和众山的钟爱,并传递出它们的本质——气。
水阁清幽图水阁清幽图元黄公望纸本水墨纵104.5 X横67.3厘米南京博物院藏黄公望〈1269-1354),平江常熟(今属江苏)人。
精山水画,晚年的水墨画运以草籀笔法,苍茫简远,气势雄秀,有“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
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其传世作品还有《天池石壁图》等。
此图写深山隐居之景,远处峰峦跌宕,林木虚濛,近处溪水绕过山房,蜿蜒前行,溪水边杂木丛生,野趣盎然。
作者在构图及用笔上,旨在描绘淡然、清幽的意境。
汉苑图汉苑图元李容瑾绢本水墨纵156.6 X横108.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李容瑾,生卒年不详,界画,山水师王振鹏。
《汉苑图》画华丽的亭台楼阁,以天空、树木、远山为衬景。
画家以精细的手笔,描绘出结构复杂的建筑物,布局有致,层次分明。
松荫会琴图松荫会琴图元赵孟頫绢本设色纵136.5 X 横61厘米(美)私人藏此图风格承北宋青绿山水画风。
石边水畔,古松虬曲。
高士抚琴,知音聆听,悠然神会。
侍童侧立,神态专注。
远山渐入烟霭。
图以青绿设色,坡脚敷以赭石。
洞庭东山图洞庭东山图元赵孟頫绢本设色纵61.9 X横27.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洞庭东山图》画太湖洞庭湖东山之景。
东山山势极高,圆浑平缓,山径曲折,山居云雾迷蒙,岗峦隐约。
湖面波光掠影,一叶轻舟,由左方驶向对岸,岸上一人待渡。
近处坡石,杂草从生,境界寂静。
鹊华秋色图鹊华秋色图元赵孟頫纸本设色纵28.4 X横93.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1254-1322),元代书画家,文学家。
湖州(今属浙江)人。
他通音律,擅鉴定古物,于书法绘画成就最高。
并力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遥追五代、北宋法度,开创了元代新画风。
赵孟頫在山水画领域不失为开一代先河的重要人物,他以师古风抵制南宋纤弱之气,极力反对当时“人人马远,个个夏圭”的相互抄袭之风。
此图画济南郊外鹊山、华不注两山的秋天景色,初看甚是平淡,实为追求一种朴拙、淡泊的意趣,极富笔墨趣味。
明董其昌评此画说“兼右丞、北苑二家画法”;元人赞其“一洗工气”。
这都表现了作者师古而能自成体系的胆识和精湛技艺。
双勾竹石图双勾竹石图元李桁横102.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画竹,前后左右交错,枝叶繁茂。
竹叶以墨色细加渲染,表现出阴阳向背。
湖石团浓淡墨晕出,玲珑多姿。
构图匀称,笔法圆劲精整,设色淡雅。
画家通过碎石、枯枝等周围景物的描写,更加烘托出竹子“清高拔俗”的品格。
枯木竹石图枯木竹石图元李桁绢本水墨纵160.1 X横85.8厘米(美)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藏李衍(1245-1320),蓟丘(今北京)人。
擅画墨竹,亦写古木松石,初学王庭筠,后师法文同。
李衍传世作品有《双羞勾竹石图》、《修篁树石图》等。
图中画枯树三株,近处一株高大伟岸、粗干繁技、虬曲多姿。
另外两抹较为矮分立左右,相互穿插。
坡石平缓,杂草丛生,什影依稀。
对岸一抹浅滩,使画面空间开阔深远。
全图笔墨沉雄,布局匀整,意境萧疏淡远。
为张雨伯画仙山图为张雨伯画仙山图元黄公望绢本墨笔纵74.9 X横27.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元代画家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理想和情趣。
此图为黄公望的水墨山水,萧散苍秀,笔墨洒脱,境界高逸,又不失细润温和。
富春大岭图富春大岭图元黄公望纸本墨笔纵74.2 X横36厘米南京博物院藏黄公望的《富春大岭图》与他的《富春山居图》的细润与温和不同,显示出一种萧瑟、荒寂。
图中山石不施繁皴而只具勾勒,给人的印象是几近于透明的“澄澈”效果。
画树也力求空疏而不再繁枝茂叶,到处给人以空灵、缥缈的韵味。
松亭图松亭图元曹知白纸本水墨纵48 X横36.4厘米(法)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藏曹知白(1272-1355),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与倪瓒、顾瑛同为太湖一带著名文人。
擅画山水,笔墨疏秀清润,后期作品情味变为简淡。
此图写长松数株,用笔沉着老练,极具功力,构图以奇制胜、平远幽深,应为其晚年作品。
溪山泛艇图溪山泛艇图元曹知白纸本水墨纵86.3 X横51.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曹知白擅画山水,其作画多用柔细之笔,极少渲染,早年笔墨秀润,晚年趋于苍秀简逸。
此图是其变体后的隹作,上有倪瓒题诗“云气四时多似雨,涛声八月大如雷”,足以说明此画的意境。
秋江渔隐图秋江渔隐图元吴镇纵189.1 X横88.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吴镇(1280-1354),嘉兴(今浙江杭州)人。
以教书、卖卜为生,一生清贫。
他擅画水墨山水,师法巨然,兼学马远、夏圭,擅用湿墨表现山川林木郁茂的景色,笔力雄劲,墨气沉厚。
为“元四家”之一,传世作品有《双桧平远图》、《渔义图》等。
吴镇的山水画,题材多为渔夫和隐逸生活。
以景抒怀,其作少用简率荒疏的干笔皴点,而是充分发挥水墨丰润, 浑然一体的特色,在元代绘画中自成一派。
《秋江渔隐图》笔墨湿润雄秀,境界深远。
洞庭渔隐图洞庭渔隐图元吴镇纸本墨笔纵146.4 X横58.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画松树坡石,平溪远岫,渔翁垂钓。
构图采取一河两岸的形式,疏密、远近相间,静中求动,是吴镇山水画中的优秀之作。
渔父图渔父图元吴镇绢本水墨纵84.7 X横29.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吴镇喜作《渔父图》以抒其怀,平生所作《渔父图》甚多,今存世《渔父图》四幅,其中景物基本相似。
此幅作远山丛树,流泉曲水,平坡老树。
坡旁水泽,小舟闲泊,一渔父坐船垂钓。
笔法圆润,境界迷濛幽深。
松泉图松泉图元吴镇纸本水墨纵105.3 X横31.7厘米南京博物院藏吴镇的画以“笔墨沉郁、气格古朴”著称,他重视笔墨,但又不惟求笔墨,而是将用笔之道,运墨之法落实在形与神的刻画和情与景的构成上。
此图以草书笔法入画,用秃笔勾勒树石,干墨皴擦,笔墨洒脱,可以看出画家特有的风格。
中山图中山图元吴镇绢本水墨尺寸不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上所绘古松苍山气势非凡,藏巧于拙。
古松枝丫遒劲,松针密集,非常古雅清逸,苍山突兀醒目,巍峨挺秀,岩石尖峭如削,山上绿意葱茏,在构图上的确鬼斧神工,技高一筹。
山水图山水图元李士行绢本墨笔纵106.2 X横52.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李士行(1282-1328),蓟丘(今北京)人,李衍子,擅诗书画,曾从学赵孟頫、鲜于枢诸前辈。
擅画竹石及山水,竹石多承家学,山水师董、巨,具平淡之趣。
此山水图取境开阔,整个画面布局平稳,境界平淡天然。
画中用笔温和秀润,多用披麻皴,墨色变化丰富,水色淋漓。
其浓淡相间,以淡墨皴染,浓墨画近树和点苔,层次分明。
澄江寒月图澄江寒月图元赵雍绢本设色纵25.5 X横24.8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赵雍(1289-约1360),湖州(今属浙江)人。
赵孟频次子。
书画继承家学,擅山水,尤精人物鞍马,亦作界画。
抟世作品有《兰竹图》、《溪山渔隐》等。
此图描绘的是冬夜江上寒月当空的景色。
前景的巨石、古木、小舟以浓墨重写,为画面平添精神,与浩渺的江水和远山形成虚实对比,为画面刨造了清寒旷远的意境。
松溪钓艇图松溪钓艇图元赵雍纸本墨笔纵30 X横5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卷近处画苍松两株,参天而立,枯疏的荆棘和阔叶的杂树穿插其间。
对岸环山起伏连绵,远接天际。
一渔父舟中垂钓,意境清幽;旷远。
图中笔墨清润厚重,得家传韵致,为赵雍山水画杰作。
松下鸣琴图松下鸣琴图元朱德润绢本设色纵120.8 X横5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朱德润(1294-1365),原籍睢阳(今河南商丘),居昆山(今属江苏)。
擅山水,初学许道宁,后法郭熙,多作溪山平远,林木清森之景。
此图绘天旷气清,树叶尽落,群雁低徊的景色。
三位高士坐于长松下,一人抚琴,二人谈论正浓,表现了文人的逸兴。
在技法上虽借鉴宋人,用笔却概括了许多。
松溪钓艇图松溪钓艇图元朱德润纸本墨笔纵31.5 X横52.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绘坡石间一株古松傍岸,老干盘曲势若虬龙。
松旁杂树、小草相衬。
松前湖面空旷浩渺,远山一抹,遥接天际。
一叶轻舟载三人缓行于湖中,打破了画面的沉寂。
图中松树用笔尖劲爽利,坡石皴法婉和温润,浓淡有致。
人物用白描法,笔简神完。
画风学李成和郭熙又有己意。
霜浦归渔图霜浦归渔图元唐棣绢本设色纵144 X横89.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唐棣(1296-1364),湖州(今属浙江)人。
工山水画,得赵孟頫指授,并师法李成、郭熙,善于布置景物,点缀人物尤隹。
《霜浦归渔图》为其传世代表作品之一。
图中描绘林边小路上渔人负渔具而归,人物线描准确,形神俱得,足见作者具备相当的写实功力。
幽涧寒松图幽涧寒松图元倪瓒纸本墨笔纵59 X横50.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倪瓒(约1306-1374),字元镇,号云林子、幻霞子等。
元末书画家、诗人,无锡人。
擅画水墨山水。
其“简中寓繁”的风格对明清文人水墨山水画影响颇深。
传世作品有《杜陵诗意图》、《渔庄秋霁图》等。
此图给人一种章法上的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