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角下货币政策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货币政策理论
货币政策理论,和通货膨胀理论的立足点一样,把一个系统的互相联系的方面变成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于是在实践中首先会看出这样的表现:
要么是货币政策由于宽松,造成大量的投资增加,同时伴随着大量投机增加,这样市场呈现出危机前的一片虚假的繁荣。
其次是这个虚假的繁荣由于这些宽松货币造成的无序投资以及投机的增加,使得经济的结构性(这里的结构性和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模糊的结构性是不一样的,这里的社会经济结构完全是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即《资本论》的分析,尤其是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的再生产章节的理论为依据)失去平衡,经济波动不可避免,经济危机也从潜在逐渐变成现实。
这时按照资产阶级经济学观点,会使得货币政策继续引向两个方向,一个是全然不顾这种无序投资所造成的经济失衡,妄想用继续增加货币投放量,从而靠这种继续增加的货币投放来促进投资的增加,以避免经济的衰退。但这不过是用后来的投资来为以前的投资所造成的浪费进行买单,而且,矛盾不单不能解除,反而会使这种不断增加的货币投放量暂时把前一期的混乱所造成的大量浪费暂时捂住。但这是捂不住的。如果这种形而上学的货币政策不管现实经济本身,只知道在一种错误的建立在形而上学基础上的虚假的理论的指导下不断的进行货币扩张政策,那么,这样的失衡的基础会积累得更厚实,那么,危机或者由危机所造成的衰退时间会更长。
或者货币政策会走向反面,还在由前期货币投放过多造成的投资的无序增加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了这种投资所造成的社会经济的“过热”,即这种虚假繁荣的难以为继已经从各个局部表现了出来。同样以那些形而上学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在选择货币政策的时候,可能会倾向于保守,而且这种保守还会再现许多争吵。但是保守的政策只不过是同样的形而上学的匆忙选择。因为前期的大量无序投资,加剧了无序竞争,同样也加剧了生产的相对过剩。这时候,一些企业由于无序竞争所产生的生产经营困难才刚刚显示出来;是宏观的货币紧缩政策随之而来,这就造成大片的企业需要资金的时候,需要真正的货币宽松的时候,却突然断了资金的门路。这样,倒闭就不是局部的小范围的,而是大范围的普遍的现象了.
上面的货币政策和现实经济就这样在形而上学的因果循环里经常混乱,这种混乱除了深刻的社会经济的内部矛盾,还会由于能够实施货币政策的机构和政府的随意性或者错误的判断而加速和深化。
在这样的理论和由这样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必然会产生上述的恶性循环。但是虚假的毕竟是虚假的,事实本身会用自己的身体说话,会提出自己的要求。于是,在这样的形而上学的理论之外,还有现实的强迫,所以,货币政策微调论也出台了,针对微小企业的货币政策也出台了。这些措施终于是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偏执中被迫听取了事实本身的要求,被迫对事实做出了让步。
但是又何必提出一个什么稳健的货币政策来为自己辩护呢?我们看到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也不行,那么,这种稳健的货币政策就一定能够起到效果吗?
但无论提出什么样货币政策,是宽松,是紧缩还是稳健,这样的提法都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脱离了联系的提法,在暂时缓解现实矛盾的一个方面之后,必然会使另一个方面暴露出来。所以,脱离了现实生产的整体,以为通过这个整体的某一个方面的特殊政策,就能够改变这个整体,并保持整体的平稳,那是一种想象。
货币政策根本不可能独立,也不是用宽松、紧缩和稳健就能解释得了。现实生产本身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关键的是要有辩证的眼光,关键是要理解现实本身需要什么和这些互相矛盾的需要之间的方向,也即是必然的大趋势是什么。
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通过发展社会分工和协作,最终达到社会分工的消灭。在这样的大趋势要求下,目前社会阶段的总体要求,不是保持局部的那些小企业或者某一些生产条件的不变,而是要创造条件促进这些不符合社会大分工的小企业或生产条件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是通过各个经济条件本身的互相作用,在现实的生产中是通过资本之间的竞争造成的。我们应该自觉意识到这个必然,自觉把握这个过程,而不是去用什么宽松和紧缩或者稳健的货币政策去促进或者保持本来倒闭的那些小企业和小生产条件的生存,不是使这些落后的生产条件保持和生存下去,而是通过市场本身造成的这些条件恶劣来促进社会化大生产的扩大。
因此,现实中的货币政策应该是尽量避免波动。那种主动的调控行为是用抽象的普遍来对具体的统一,怎么会不出现问题呢?所以,现实的货币政策的调整,是要与阶段性的现实经济发展相联系的。因此,理解货币政策的形而上学性的理论错误,我们还是要理解现实本
身。为什么企业会经营困难呢?这当然不单纯是因为货币的不足,因为企业之所以缺少货币,大部分原因是周转遇到了困难,最根本的是因为商品的出售遇到了困难,而企业的商品出售遇到了困难,这不是证明生产这类商品的企业过多了吗?这怎么能够说是货币政策所造成的呢?现行的货币理论和政策不是从这个互相对立的运动本身去考虑问题,而只会用这种简单的形而上学的因为企业经营困难,所以要投入资金这样一个形而上学的因果关系,从而把真正的社会现实条件本身都忽略掉了。于是提出什么宽松货币政策等等。我们常常说,要促进企业的发展,尤其是要促进个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增加,这并不是说要始终保持或者增加这样的生产方式的存在,而是要通过这些现在的个体工商户或者小企业,通过他们的竞争,或者增加具有开拓新的社会分工的资本,发展社会分工的基础,同时为分工的融合,即为大的企业的产生创造条件。如果人为的通过货币政策来保持这些本来由于生产过剩即将倒闭的企业,那么,这无疑是不自觉的拖社会发展进步的后腿。
这样的理论看来是十分激进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是针对某一个方面,而是从全体的联系中来看问题的。所以,简单的形而上学的货币政策更应该让位于更加符合现实的经济运行的整体。具体的货币政策应该反映现实的经济条件本身的要求。我们要从银行的本质出发,而不是做为现实生产条件的救世主出发,这样的救世主做得多,自身也会成了被救助的人。
所以,银行应该回归到本质,回归到做为资本运动的三个统一的环节中的货币资本上去,回到货币只是生产资本的三个环节的统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