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角下货币政策理论

合集下载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货币原理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货币原理

姓名:赵志刚学号:20122133621 班级:会计一班论述: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

1.货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作为交换价值的最后形式,是商品以及交换价值本身不断发展的结果。

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货币的起源中,商品的价值形式大概经历了4个阶段。

⑴.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它是人类社会最初的产品交换形式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之间偶然进行的剩余产品的交换。

当时人们的生产目的不是为了交换而只是把偶然多余的物品拿出去,调剂余缺所以说是偶然的。

而这种交换形式只是一种产品与另一种产品的交换所以说又是简单的。

这种形式可以表现为一个式子:1只绵羊=2把斧子。

由式子看等式左边是相对价值形式,处于主动地位,具有价值,是抽象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结果。

等式右边是等价形式,处于被动地位,具有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结果。

⑵.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它是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体现一种商品与一系列商品相交换的形式。

⑶.一般价值形式。

它的出现时为了解决扩大的物物交换的缺点如交换过程变得复杂,有时交换不能实现而产生的。

从形式上看也可以说是扩大的价值形式颠倒的形式也就是多种商品可以交换同一种商品。

此时这可以用多种商品交换的同一种商品也就充当一般等价物,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货币的作用。

⑷.货币的形式。

货币的形式是一般价值形式的进一步发展,是价值形式的完成形态。

所谓货币就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起初,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不固定的。

但由于金银本身具有价值,便于携带质地均匀,便于分割久藏不坏的优点最终使一般等价物固定在它们身上,货币也就产生了。

3.货币的职能。

⑴.价值尺度,是指货币作为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也具有价值,因而能以自身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他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

⑵.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货币与金融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货币与金融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货币与金融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深刻影响了当今世界的经济思想和实践。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货币与金融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货币的本质、货币的作用、金融机构的角色以及货币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等诸多问题。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货币与金融理论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货币的本质给出了独特的解释。

在马克思看来,货币不仅仅是一种交换工具,更是一种社会关系的体现。

货币作为一种商品,具有价值和价格,但其价值不是由商品本身所固有的劳动价值决定的,而是由社会上所有商品的交换关系所决定的。

因此,货币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是商品经济中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表现。

其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了货币的作用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货币不仅仅是一种交换媒介,更是资本积累和扩张的手段。

通过货币,资本家可以实现资本的增值和积累,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转。

然而,正是由于货币的存在,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周期性危机和金融风险的加剧。

此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金融机构的角色也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金融机构作为货币和资本的中介,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提供了资金的融通和分配,还参与了资本的流动和再生产过程。

然而,由于金融机构的存在,也导致了金融资本的垄断和金融化的加剧,加剧了经济的不平等和不稳定。

最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货币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货币作为资本的象征,既是资本积累的手段,又是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源头。

货币的流通和积累不仅加剧了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还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危机和金融风险。

因此,要解决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矛盾和危机,必须深入理解货币与金融的作用和本质,推动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改革。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货币与金融理论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货币的本质、作用、金融机构的角色以及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等诸多问题。

谈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的货币哲学思想研究

谈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的货币哲学思想研究

谈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的货币哲学思想研究从哲学的历史画卷中拣选比较重要的哲学家对货币问题的思考来探寻货币哲学思想史,所以下面就来谈谈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的货币哲学思想研究。

一、货币哲学研究的可能性(一)什么是货币货币出现在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早期。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私有财产。

不同的家族拥有的私有财产也许不同,袭击别的家族是获取其私有财产的一种方式,但同时自己也会随时遭受其他家族的袭击。

后来一些聪明的人发现与其他人进行私有财产的交换,比袭击他们对自己更有利、也更安全。

于是货币就在交换中就慢慢推广和发展起来了。

货币与语言类似,都是为了适应人类社会交往的需要产生的,都是人类彼此之间密切联系的符号。

[1](二)什么是货币哲学货币作为一种经济现象。

一般属于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何以能成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从哲学的维度对货币进行研究何以可能,又有何意义?要回答“什么是货币哲学”,我们首先要把握哲学的本质,没有正确的哲学观,就没有合理的货币哲学理念。

正确的货币哲学观念,对于我们理解货币哲学具有指示性的意义。

哲学是人类理性思考的结晶,是以理性为基础的事业,在社会各个领域具有巨大的普遍性特征。

货币哲学可以表现为一种自觉地哲学理论形态,但是货币哲学又不是一个界域明确的、具有独立的研究领域的哲学学科,它存在于众多哲学流派和学说之中。

货币哲学研究成为可能,是因为经济学价值判断内含着哲学的分析。

[2]二、货币哲学思想史的梳理研究货币哲学不能忘记对哲学思想史的梳理,从哲学的历史画卷中拣选比较重要的哲学家对货币问题的思考来探寻货币哲学思想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把握货币的前世今生。

(一)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充分注意到货币与经济活动以及与生活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了许多货币问题,从人类生活实践中研究为什么需要货币这种交换形式,以及货币从一开始出现就与人性的存在和发展相关联的特征。

(二)休谟休谟在他的著作《论货币》、《论利息》、《论贸易平衡》中提出了著名的货币数量论。

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结构变化与货币政策决定——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

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结构变化与货币政策决定——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

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结构变化与货币政策决定——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王娜;张晨【摘要】不同流派的货币政策理论主要强调货币政策的实施与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为中央银行宏观经济调控服务,所不同的就是对于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存在分歧,但本质都是为了使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更加精确,从而使货币政策的效果更加稳定有效.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具有阶级性,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关系、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以及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这四个方面共同决定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而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转向正是体现了阶级内部力量的对比.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央银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机构,得以摆脱狭隘的为资产阶级服务的阶级属性,从而可以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在生产社会化的基础上对社会信用关系进行社会化、有计划地调节,在保证币值和物价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为社会生产、流通提供充足信用,利用信用规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不断完善金融调控,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国家金融安全,成为实现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期刊名称】《江汉论坛》【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7页(P38-44)【关键词】政治经济学;金融危机;货币政策;资本结构【作者】王娜;张晨【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38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推出非常态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后果。

金融危机十年过去了,美国虽然在2014年退出量化宽松、2015年开启加息周期,但面临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美联储一直都是小幅度加息,且加息速度缓慢,货币政策至今尚未实现正常化,而欧洲、日本则至今未完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货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货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货币)✳✳✳第一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一、货币(G)的起源和本质起源:货币是随着商品价值形态的变化而逐渐产生。

由简单的,个别的价值形式到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通过货币形式表现出来。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态即简单偶然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价值形态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这时商品交换的商品范围和交换者范围扩大了。

局限性:有些商品换不到想要的东西一般的价值形态绵羊由左边变到右边,变成一般等价物,是质的变化,充当了交换的桥梁可以理解为,出现了一个商品,这个商品是任何人都承认的,它可以换任何商品,也可以用货币形态(一开始是贱金属,后来交易规模变大,需要贵金属。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起源于商品。

金块和银块一开始不太好称量,还需要鉴定成色,随着频率越来越高,每一次交易都需要这样就变得非常麻烦➡规定了重量和成色之后变成铸币。

最早发行铸币的是私人银行家,使用信用来证明。

但是远距离就不会相信他➡国家发行铸币来保证货币重量和成色的可信度,促进了国家范围内的商品流通➡一开始是足值的,后来会磨损,但是现在人们不再关注这个问题了,现在人们只关心它是否能发挥媒介的作用➡纸币更方便携带,易于保存,代替了铸币,是一种价值符号。

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为限。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二、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是观念上的货币,需要货币本身就有价值)2.流通手段: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是现实的货币,存在诱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数量不足导致商品供过于求)商品交换:W—W商品流通:W—G—W(如果G投入到市场的数量不足,就会导致供过于求,经济危机)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人类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是因为货币的一般等价物性质,需要币值稳定,通常来讲由于存款利息率低于通货膨胀率,钞票会贬值,不适宜贮藏)4.支付手段: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支付赋税、工资、利息等的职能(存在诱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资金链断裂导致连锁债务)5.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货币政策理论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货币政策理论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货币政策理论货币政策理论,和通货膨胀理论的立足点一样,把一个系统的互相联系的方面变成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于是在实践中首先会看出这样的表现:要么是货币政策由于宽松,造成大量的投资增加,同时伴随着大量投机增加,这样市场呈现出危机前的一片虚假的繁荣。

其次是这个虚假的繁荣由于这些宽松货币造成的无序投资以及投机的增加,使得经济的结构性(这里的结构性和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模糊的结构性是不一样的,这里的社会经济结构完全是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即《资本论》的分析,尤其是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的再生产章节的理论为依据)失去平衡,经济波动不可避免,经济危机也从潜在逐渐变成现实。

这时按照资产阶级经济学观点,会使得货币政策继续引向两个方向,一个是全然不顾这种无序投资所造成的经济失衡,妄想用继续增加货币投放量,从而靠这种继续增加的货币投放来促进投资的增加,以避免经济的衰退。

但这不过是用后来的投资来为以前的投资所造成的浪费进行买单,而且,矛盾不单不能解除,反而会使这种不断增加的货币投放量暂时把前一期的混乱所造成的大量浪费暂时捂住。

但这是捂不住的。

如果这种形而上学的货币政策不管现实经济本身,只知道在一种错误的建立在形而上学基础上的虚假的理论的指导下不断的进行货币扩张政策,那么,这样的失衡的基础会积累得更厚实,那么,危机或者由危机所造成的衰退时间会更长。

或者货币政策会走向反面,还在由前期货币投放过多造成的投资的无序增加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了这种投资所造成的社会经济的“过热”,即这种虚假繁荣的难以为继已经从各个局部表现了出来。

同样以那些形而上学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在选择货币政策的时候,可能会倾向于保守,而且这种保守还会再现许多争吵。

但是保守的政策只不过是同样的形而上学的匆忙选择。

因为前期的大量无序投资,加剧了无序竞争,同样也加剧了生产的相对过剩。

这时候,一些企业由于无序竞争所产生的生产经营困难才刚刚显示出来;是宏观的货币紧缩政策随之而来,这就造成大片的企业需要资金的时候,需要真正的货币宽松的时候,却突然断了资金的门路。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一、引言所谓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引起实体经济的某些变化,并最终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实体经济是宏观经济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近些年的文献主要运用主流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从理论到实证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产生了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对于货币政策影响实体经济的作用机制,这些理论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而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中隐含的货币政策传导思想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本文将依据马克思的有关理论提出马克思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制定货币政策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本文安排如下:在第二部分,介绍西方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在第三部分,结合马克思《资本论》中蕴涵的宏观经济思想,表述马克思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第四部分,从理论上评价马克思主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联系和差别;在第五部分,通过对我国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验证马克思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并将其与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政策效果相对比。

二、理论回顾当前,经济学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解释大致可总结为三种,由于这些解释都脱胎于西方主流经济学,因此我们把它统称为西方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渠道。

这是货币政策传导的基本渠道,也是凯恩斯主义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解释。

其基本观点是:当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M↓),会引起实际利率的上升(i↑),这会增加资本的成本,进而导致投资的下降(I↓),从而使得总需求和总产出下降(Y↓),因此,传导基本图示可表述为:M↓→i↑→I↓→Y↓。

此外,还有货币政策传导的汇率渠道,这实际是对利率渠道的一种补充,基本观点是:当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M↓),会引起国内实际利率的上升(i↑),这会吸引外币的流入,引起本币升值(E↑),进而使得净出口下降(NE↓)和总产出的下降(Y↓),因此,传导的基本图示可表述为:M↓→i↑→E↑→NE↓→Y↓。

马克思主义的货币资本理论及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货币资本理论及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货币资本理论及意义马克思的货币资本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市场经济体制科学而又独特的认识,具有深刻的内涵。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全面建立,金融日渐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构成要素,可以说,金融业发展是否顺畅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而货币资本与金融业的发展向来紧密相联,它是影响金融业发展稳定的最关键因素。

因此,我们必须要正视货币资本,发挥好货币资本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一、马克思货币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1、马克思关于货币的论述关于货币的起源,马克思认为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的过程中。

主要表现为随着商品交换矛盾的日益扩大,价值形式也开始不断扩大,并最终演进为货币的形式。

关于货币的本质,马克思指出货币就是一种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职能主要具有以下5种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以及世界货币。

最后,伴随着现代信用和金融制度的形成,以银行券、商业票据为代表的银行券产生。

2、货币转化为资本马克思说: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货币是商品交换的最后产物,而每一轮新资本重新出现在市场上的过程就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

马克思认为,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有六个区别,即:第一、流通形式不同;第二、流通顺序不同;第三、流通中的货币具有不同的特点;第四、流通的目的不同;第五、流通的形式不同;第六、流通的限度不同。

资本的总公式是G-W-G,这个公式也表现出来资本运动的基本特征。

商品和货币的流通并不能刺激资本的形成,资本形成的首要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货币转化为资本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而是商品经济中必然存在的一种现象。

3、虚拟资本虚拟资本的形成被称为资本化。

因为虚拟资本是指企业生产中已经投入或将要投入的资本价值,而现实资本是指企业股票的资本价值,所以虚拟资本的价值并不等同于现实资本的价值,它们是相互独立的。

作为一种纸质副本,虚拟资本价值的变动与现实资本价值的变动毫无关系,也就是说虚拟资本同货币资金的运动并无关联。

马克思对货币银行理论的创新-精品文档

马克思对货币银行理论的创新-精品文档

马克思对货币银行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于1851年2月3日在致恩格斯的信中谈到批判古典学派的货币数量说的意义时就说:“你知道,这个问题是重要的。

第一,这样一来,从根本上推翻了整个的流通理论。

”[1]过了150多年的今天,有些重要期刊发表的文章居然说,近年来我国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很高,而通货膨胀率很低,有些年份还是负的,依据货币数量说,我国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有的文章甚至认为我国已几乎陷入了流动性陷阱。

为了纠正这些错误的观点,我们有必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在对货币数量说批判中所创新的货币银行理论。

一、古典学派的货币数量说货币数量说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决定物价的变动。

一国物价的一般水平是由货币供给量决定的,货币供给量增加,物价上涨;货币供给量减少,物价下跌。

这一思想主要渊源于古典学派的休谟和李嘉图的货币理论。

休谟认为。

“一切东西的价格取决于商品与货币之间比例,商品增加,价格下降,货币增加,商品涨价”。

[2]“假设英国全部货币(金银)的五分之四在一夜之间消失了,就货币量的情况来看,就同倒退到哈里王朝和爱德华王朝时期一样,那么结果又会怎么样呢?一切劳动和商品的价格不见得不会相应下降吧?”[3]李嘉图认为,研究货币问题就是研究货币数量问题。

他说:“关于通货问题的著述已经非常之多,除开怀有成见的人以外,凡属注意过这一问题的人都能理解其正确原理。

所以,我将只概略论述某些支配通货数量和价值的一般原则。

”[4]20世纪初。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把古典学派的货币数量说用他的著名的MV=PQ交易方程表示出来。

费雪认为V 和Q是不变的,或是不易变的,所以物价水平是由一年内的货币流通量决定的。

从那以后。

货币数量说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二、马克思对货币数量说的否定在经济思想史上,货币数量说是否成立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

敢于向古典学派的货币数量论挑战,又能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的就是马克思。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中指出:“在17世纪,特别是在18世纪,有人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以为商品价格的上涨是因为有更多的金银充当了流通手段。

货币政策中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与现实应用

货币政策中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与现实应用

货币政策中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与现实应用货币政策是现代社会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管理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的经济政策。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货币政策有着自己的理解,而这些理解也在当前现实的货币政策中有着一定的应用。

一、货币的本质货币作为商品交换中的一种中介,其最基础的本质便是价值尺度和价值储藏器。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他认为货币的本质就是价值的体现形式。

所以,在货币政策中,必须要注重货币的本质特征,如保证货币的稳定,维持货币的信用和流通等。

现实中,央行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来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以维护货币价值的稳定,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出现。

二、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货币政策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在经济周期中,经济的涨落始终伴随着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周期性变化。

针对不同阶段的经济周期,央行需要对货币政策进行不同的调控。

例如在经济繁荣期,央行需要通过紧缩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而在经济衰退时,央行则需要出台宽松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复苏。

三、货币政策对社会阶层分化的影响在货币政策的执行过程中,社会阶层分化是一个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货币政策的实施会对社会的阶层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

例如,在大部分情况下,货币政策实施会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剧,因为富人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本和投资机会,更容易受益于货币政策的宽松。

所以,在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

四、货币政策与全球化经济的挑战在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面临着新的挑战。

随着国际交流和贸易的不断加深,货币政策的实施将面临更多的国际压力和影响。

例如,一个国家货币政策的实施会间接影响到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实施,这就需要各国央行相互协调,通过国际货币政策合作来解决各类经济问题。

而在实施国内货币政策时,各国央行需要具有较强的政策协调和灵活性,以应对国际化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个马克思主义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个马克思主义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杨天宇!刘国鹏内容提要!本文在整理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基础上!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给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与现代西方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信贷渠道相比!马克思科学地区分了货币在经济正常增长时期和经济衰退时期不同作用的区别!而且指出经济衰退期的主要问题不是新投资需求的不足!而是存货投资如何实现的问题!所以货币扩张的主要作用不是促进新增投资!而是实现存货投资的市场价值#最后论文通过对中国宏观调控实践的实证分析!证明马克思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西方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作!者!杨天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刘国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一!引言所谓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引起实体经济的某些变化#并最终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实体经济是宏观经济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近些年的文献主要运用主流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从理论到实证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产生了几种代表性的观点’对于货币政策影响实体经济的作用机制#这些理论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而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中隐含的货币政策传导思想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将依据马克思的有关理论提出马克思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制定货币政策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本文安排如下!在第二部分#介绍西方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在第三部分#结合马克思+资本论,中蕴涵的宏观经济思想#表述马克思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第四部分#从理论上评价马克思主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联系和差别-最后在第五部分#通过对我国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验证马克思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并将其与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政策效果相对比’二!理论回顾当前#经济学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解释大致可总结为三种#由于这些解释都脱胎于西方主流经济学#因此我们把它统称为西方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一(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渠道’这是货币政策传导的基本渠道#也是凯恩斯主义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解释’其基本观点是!当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T$&#会引起实际利率的上升%C%&#这会增加资本的成本#进而导致投资的下降%’$&#从而使得总需求和总产出下降%K$&#因此#传导基本图示可表述为!T$&C%&’$&K$’此外#还有货币政策传导的汇率渠道#这实际是对利率渠道的一种补充#基本观点是!当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T$&#会引起国内实际利率的上升%C%&#这会吸引外币的流入#引起本币升值%B%&#进而使得净出口下降%*B$&和总产出的下降%K$&#因此#传导的基本图示可表述为!T$&C%&B%&*B$&K$’二(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价格渠道’这主要体现为货币主义的观点#该学派的研究集中在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相对资产价格和实际财富上’有两种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得到货币学派的格外强调!X理论和消费的财富效应#而两种渠道实际上都是通过股票价值来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在X理论中#X定义为企业的市值除以资本的重置成本#基本观点是!货币供给下降时%T$&#公众因缺少货币而减少支出#从而减少对股票需求#引起股票价格下跌%3?$&#进而是X的下降%X$&#根据X的含义#这会引起投资支出%’$&下降#最终使总产出下降%K$&#因此#传导的基本图示可表述为!T$& 3?$&X$&’$&K$’消费的财富效应是指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取决于他一生的财富#其中包括人力资本(实际资本和金融财富#而股票是金融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当股价下降时%3?$#&#会使得消费者财富减少#进而导致消费的下降%2$&和总产出的下降%K$&#因此传导的基本图示可表述为!T$&3?$&财富$&2$&K$’三(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由于认识到金融市场上存在着因信息不对称和执行合同的成本导致的代理问题#一些经济学家试图寻找货币政策的微观基础#他们特别关注信贷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由此产生了两种信贷渠道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银行贷款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银行贷款渠道理论主要针对中小企业而言#由于中小企业不能像大企业那样直接通过股票和债券市场获得资金#当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T$&#银行的贷款会随之减少#这会使企业的投资下降%’$&#最终使总产出下降%K$&#因此#传导#3?此处不仅仅指是股票价格#它可以是任何一种可以影响消费者一生财富的其他资产价格#比如房地产价格等’%$!的基本图示可表述为!T$&银行贷款$&’$&K$’)?:>G>d?和)H G>Y?:%%+$$&( V?:6H?:和V C H95:C A6%%++4&()?:>G>d?和V?:6H?:%%++1&的研究均表明!考虑到市场中企业规模大小以及不同企业融资选择途径的差别#信贷渠道在解释经济活动的变动方面是重要的#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而资产负债表渠道是通过企业净值来发挥作用的#当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T$&#股票价格下跌%3?$&#这将降低企业的资产净值#即意味着企业抵押较少#这增加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企业从银行得到贷款的机会会减少#进而投资%’$#&和总产出%K$&会下降#因此#传导的基本图示可表述为!T$& 3?$$&净值$&贷款$&’$&K$’R G A5E G和(6?C>%%++&#"###&(O<;J G>C和L;A5 %%++1&等的研究表明!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对规模比较小(流动性比较差的银行的借贷行为有着特殊的影响’总结以上货币传导机制的三种主要观点#可以看到它们存在以下不足!%!尽管这些观点对于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作用机制存在分歧#但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缺陷#比如#几种观点都隐含地假定#经济正常增长时期和经济衰退时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没有区别#只是在同一个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变量的变动方向不一致#而事实未必如此-"!这些基本观点主要关注发达国家的经济现实#其分析基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对完善的金融市场(多样化的金融资产(多样化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而这些对于发展中国家是不现实的#因而不能简单地把在发达国家得出的结论套用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传导分析当中’事实上#马克思的著作中有丰富的宏观经济思想#其中也包含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思想#但长期以来#这些思想并没有得到理论界的足够重视’本文下面将介绍马克思主义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个理论解释’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解释马克思并没有直接论述货币政策传导的相关机制#他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思想实际上隐含在他的宏观经济思想当中’要了解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有必要首先介绍马克思的宏观经济思想’他的宏观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再生产理论#二是经济危机理论’为了更好地表达马克思关于货币传导机制的相关论述#我们试图以这样的方式对其进行总结和阐述!首先将马克思的主要宏观经济思想分别从社会再生产角度和经济危机角度以两个主要命题的形式提出-然后表述信用的二重性质在马克思宏观框架中的作# $资产负债渠道对投资的分析同样可以用于对消费的分析#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股票价格下跌#此时消费者的金融资产减少#消费者会减少对耐用消费品和住房的支出%2$&#进而总产出下降%K$&’基本图示可表示为!T$&3?$&金融资产$&2$&K$’3?此处也可以用利率分析#当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T$&#利率上升%C%&#反映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是企业现金流的减少#这如同低的企业净值一样会使得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增加#进而我们可以得到类似的图示!T$&C%&现金流$&贷款$&’$&K$#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信贷渠道中的资产负债渠道可以看作是对利率渠道的一种发展’%%!用-最后在此基础上引申出马克思主义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相关观点’具体来说#本文首先将马克思的宏观经济思想总结为下面两个主要命题’命题一!社会再生产的经常性失衡’根据+资本论,第"卷中马克思对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到关于两大部类的两个均衡条件!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均衡条件是’%#b0&f’’*-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均衡条件是!#b+#b0%&S f"%*b+*&’但马克思理论框架中的均衡并不具有新古典理论框架中稳态的特征#恰恰相反#稳定是偶然的(暂时的#失衡是必然的(经常性的#社会再生产的均衡条件经常不能满足#因而存在社会再生产的经常性失衡#进而经济危机是必然会产生的#对此#马克思指出!)危机永远只是现有矛盾的暂时的暴力的解决#永远只是使已经破坏的平衡得到瞬间恢复的暴力的爆发’*#命题二!经济危机源于消费需求不足与投资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和因果关系’在马克思的宏观理论框架中#一方面#由于再生产的经常性失衡#表现为两大部类比例的经常性失调#这意味着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之间时常存在着矛盾冲突-另一方面#在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中#两大部类各自的非均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这又意味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就投资需求而言#马克思认为!)生产的扩大或缩小#不是取决于生产和社会需要即社会地发展了的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而是取决于无酬劳动的占有以及这个无酬劳动和物化劳动之比#或者按照资本主义的说法#取决于利润以及这个利润和所使用的资本之比#即一定水平的利润率’$$资本主义生产不是在需要的满足要求停顿时停顿#而是在利润的生产和实现要求停顿时停顿’*$这样#在利润的刺激下企业的投资必然会不断增长-就消费需求而言#马克思认为!)社会消费力既不是取决于绝对的生产力#也不是取决于绝对的消费力#而是取决于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这样#在既有的分配关系下社会消费的增长往往是有限的-由于不断扩大的投资没有考虑到消费的有限性#逐渐地#消费需求的增长不能跟上生产扩大的步伐#两者会存在矛盾#因此出现了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力越发展#它就越和消费关系的狭隘基础发生冲突*(的问题’同时#在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两者存在着因果关系#消费需求不足会通过上下产业链之间的关系引发投资需求不足#进而导致社会出现生产过剩)#达到一定程度#即表现为经济危机的发生’这样#在上面两个基本命题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马克思对信用的论述’信用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资本论,第三卷第",章对此有专门的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而言#信用的二重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从静态角度来看#信用因素的存在导致了市场中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 $’( )马克思!+资本论,#第&卷#",$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同上书#"$$页’同上书#","",&页’同上书#",&页’具体参见杨天宇!+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学!一个现代阐释,#载+教学与研究,#"##.%%&’%& !称#进而信用创造的虚假需求在一定时期内掩盖再生产条件遭到破坏的信息#使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冲突引起的生产过剩不会立即在经济生活中表现出来#相反#此时现实经济表现出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和)虚假*旺盛的投资需求#对此马克思指出!)诱人的高额利润#使人们远远超出拥有的流动资金所许可的范围来进行过度的扩充活动’不过#信用可加以利用#它容易得到#而且便宜*##这样只要信用不发生破裂#只要没有信用的收缩#企业就会依据虚假市场信号不断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从动态角度看#在信用关系创造的虚假市场信号条件下#企业必然进一步增加投资#结果是市场上更多的商品过剩#这必然加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从而加速经济危机的到来#对此马克思指出!)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对立性质基础上的资本增殖#只容许现实的自由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限度#因而#它事实上为生产造成了一种内在的但不断被信用制度打破的束缚和限制’$$信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暴力的爆发#即危机*$’因此#信用的二重性质体现在!一方面它掩盖了市场供求失衡的信息#表现为促进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它又加速了这种市场失衡#表现为促进危机的发生’了解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两个主要命题以及信用的二重性质后#我们就可以较容易地论述马克思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同时#前面对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介绍有利于后面我们将马克思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观点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分经济正常情况和经济衰退两种情况来分别阐述马克思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经济正常情况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经济正常条件下#信用关系正常发挥作用#此时货币对生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马克思认为货币是经济的第一推动力#货币资本)表现为发动整个过程的第一推动力*’#因为只有通过货币资本的预先支付才可以实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而且货币资本%尤其是流动资本&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不仅仅表现为第一推动力#而且这种推动力表现为一种持续动力#对此#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无论是社会地考察还是个别地考察#///要求货币形式的资本或货币资本作为每一个新开办的企业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的动力’特别是流动资本#要求货币资本作为动力经过一段短时间不断地反复出现’*(与此同时#如果企业存在可供利用的闲置设备(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即存在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银行信用的扩张(货币供给的增加%T%&&#可以带来新投资的增加%’>?8%&#进而是促进宏观经济的增长%K%&#这正如马克思所论述的!)一方面的货币就能引起另一方面的扩大再生产*)’因此在正常经济条件下#我们可以把这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图示表示为!T%&银行贷款%&’>?8%&K%’对于该传导机制#仍然有两点需要特别指出!第一点#是否货币供给的增加或银行信用的扩张必然带来新投资的增加或生产规模的扩大.第二点#如果货币供给的增加和银行# $’)马克思!+资本论,#第&卷#41+页’同上书#4++页’(!马克思!+资本论,#第&卷#&+&页(&+&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同上书#11"页’%’!信用的扩张能够带来新投资的增加#这种增加和促进作用是否存在一个界限呢.对于第一点#马克思认为!尽管货币是经济的第一推动力#但不能想当然地得出货币与经济两者之间的必然关系#对此#他明确指出!)由此决不能得出结论说#资本执行职能的范围#生产的规模///即使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就其绝对的界限来说#是由执行职能的货币资本的大小决定的’并入资本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扩大#在一定的界限之内#不是取决于预付货币资本的量’*#对此#马克思分析了种种不用追加货币但投资依然增加的情况#比如投资增长可以通过加强对土地(海洋(矿山(森林等自然物质的利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来实现#因此#扩张的货币政策和增加的银行信用#虽然可以使得企业的货币资本增加#但这种资本的增加所带来的企业投资的增加却不是由货币资本的数额界限来规定的#而是可以伸缩变化的’对于我们关心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而言#这意味着要研究货币政策对投资和经济增长的扩张或紧缩作用#需要考虑其他的干扰因素’因此它深化了我们对货币政策如何传导到宏观经济的认识#是对上面论述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个有益补充’关于第二个问题#它实际上是货币扩张可以达到多大程度的问题’上面我们谈到#新投资增加的前提条件是存在闲置的设备(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如果社会中的生产要素得到了充分利用#扩张的货币政策带来的必然结果是信用膨胀或通货膨胀#对此#马克思指出!信用的最大限度#等于产业资本的最充分利用#也就是等于产业资本的再生产能力不顾消费界限的极度紧张#因此#马克思向我们揭示了货币扩张的临界点!社会中的生产要素是否得到最充分利用’很明显#如果货币扩张超过该临界点#结果会导致通货膨胀#应该停止这种货币扩张-如果还没有达到该临界点#货币可以继续扩张#从而促进投资的增加和宏观经济的增长’这样#我们可以把正常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表示为!T6%C F!’O6(O786f通货膨胀6b%&T6b%$银行贷款%&’>?8%&K6%78%#其中#O6代表在6时刻产业资本得到最充分利用’二(经济衰退时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根据前面马克思关于宏观经济的观点以及信用二重性质的观点#我们看到如果在再生产过程中信用收缩#信用所创造的虚假需求就会消失#信用掩盖下的有限消费和扩大的生产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经济衰退的到来’这个时候的基本经济情况是!一方面#消费需求存在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有大量存货积压和固定资产闲置#因而企业必然没有动力去考虑增加新的投资#存在投资需求不足#此时企业将更加关注如何去实现存货的市场价值’那么#在经济衰退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企业没有动力增加新的投资#这是否意味着正常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效呢.事实上#从马克思的宏观经济体系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在经济衰退条件下的另外一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是对正常条件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补充’首先#在经济衰退时期#信用会随着再生产过程的破坏而急剧收缩#企业存在对货币和信用的潜在需求#对此马克思论述道!)只要再生产过程的这种扩大受到破坏#或者哪怕是再生产过程的正常紧张状态受到破坏#信用就会减少’通过信用来获得商品就比较困#马克思!+资本论,#第"卷#&+&&+4页’%(!难’要求现金支付#对赊售小心谨慎#是产业周期中紧接着崩溃之后的那个阶段所特有的现象*#-因此#扩张的货币政策%T%&可以满足企业对货币和信用的需求#这将有利于企业出清存货(偿清债务%’C>N"M?P6$&#因为)在危机期间#接受贷款是为了支付#而不是为了购买#是为了结束旧的交易#而不是为了开始新的交易*$-逐渐地#随着企业存货投资价值的实现#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会增加(破产的可能性下降-经过一段时期的恢复#企业资金和投资能力增强#这时企业才有可能考虑新的投资%’>?8%&#进而正常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开始发挥作用’经济衰退时期的货币传导机制可以用图示表示为!!!T%&银行贷款%&’C>N-M?P6$&流动性%-破产$&’>?8%&K%显然#这种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解释与西方主流的理论不同#是很有特色的’四!马克思主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比较我们认为#从理论上把马克思主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西方经济学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观点进行对话是必要的和有益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下面将分别作出比较和评价#并尝试得出他们的区别和联系’就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而言#我们看到#在经济正常时期#它和马克思主义的货币传导机制都可以起到通过刺激新增投资来实现宏观经济的增长的目的’然而#在经济衰退时期#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过刺激新的投资来实现经济复苏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在经济衰退时期已经存在着严重的过剩投资#若投资者还要继续投资#则资本过剩和商品过剩势必更加严重’即使在利率下降的条件下#许多投资者也将遭到新的亏损#因此不会有投资的积极性#投资对利率的弹性将会相当低’对此#马克思指出!)有大量的商品资本#但找不到销路’有大量的固定资本#但由于再生产停滞#大部分闲置不用*’#)因此#如果认为这种情况是由于生产资本的缺乏造成的#那就大错特错了’正好在这个时候#生产资本是过剩了*(’就货币学派的资产价格渠道来看#无论是X理论还是消费的财富效应#都是要通过个人货币需求的投机动机发挥作用的#资产价格的变化是关键因素’其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存在一个能有效评估企业价值的股票市场#存在一个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而在马克思的那个时代#这个条件即使在西方也还不充分#因此马克思在论述货币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时并未考虑资产价格因素’从广义的货币形式理解#金融资产相当于马克思所说# $’(马克思!+资本论,#第&卷#14,页’同上书#1"#页’同上书#14.页’同上书#14,页’%)!。

论马克思货币理论与我国货币政策

论马克思货币理论与我国货币政策

论马克思货币理论与我国货币政策张然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摘要】根据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代表了一定的社会关系,是将商品生产者联系起来的纽带。

货币问题又是当今经济社会众多问题的根源,所以在运用货币政策时要以马克思货币理论为基础,同时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货币政策。

【关键词】货币本质货币流通价值通货膨胀资本论的经济学理论有很强的实践性,尤其是关于货币本质、货币流通、货币职能等一系列货币理论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为了刺激国内经济保持GD。

的增长速度,国家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由于没有考虑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需求,2010年开始C。

I指数连创新高,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

如果当初在制定经济政策时能从商品和货币流通规律出发,结合中国国情,我想当初的次贷危机现在也转危为机了,同时经济结构也会实现实质性的转变。

一、中国货币政策现状1.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应对经济问题的有力政策,2007年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出口产业严重受挫,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开始持续低迷。

为了刺激国民经济走出低谷,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其中政策力度最大的就是宽松银根增加流通量,银行利率连续下调,同时在公开市场发力发行国债,一系列的货币政策使货币M2规模连年上升,下图一为M2变化趋势,可见M2从2007年开始由最初的3万多亿人民币增长到2011年的8万多亿人民币,这样的增长率显然大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

的增长率。

图一2007-2011年中国M2(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在2010年到2011年期间我国C。

I指数一直居高不下,下图二是2010年我国月度C。

I指数走势图。

根据图一和图二,我们可以看出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实际经济产出落后,造成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马克思内生货币思想与我国货币政策选择

马克思内生货币思想与我国货币政策选择
币本质决 定了马克 思的货 币理 论是 内生货 币。 因为货 币不仅
巨大的限制, 这种情况决定了资本主义货币供给一定要转 换到以信用为基础的货币供给上来。 关于信用货币, 马克思 指出它不是直接产生于商品交换过程, 而是作为信用工具出 现的, 是直接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 与金属 货币流通为基础的内生货币一样, 信用货币也是内生f的, 生
整选择不可避免。 为此, 本文从马克思有关内生货币的理论
思想 出发, 图给出其对 我国货 币政 策选 择 的启示 。 力

显然, 马克思这里的货币是内生性的, 货币的需求完全 由与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相一致的商品流通量所决定。 因 为一旦货币的供给量超过社会的正常需要量, 该超 过量就 会转化为货币贮藏或被输往国外; 而一旦货币的供给量不
能满 足社 会 的正常 需要量 , 会 通 过货 币价格 的上 升 而以 就 各种 方 式增 加货 币的 供 给。 克思 这种 货 币内生 陛是建 立 马 在 金 属货 币流 通 基础 上 的, 并对 资本主 义 扩大再 生 产是 个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础是劳动价值沦。 关于货币起源,
马克思首先从商品分析开始, 并始终围绕着商品内在矛盾及
其外 化 来展 开, 这一 矛盾 的运 动最 终 导 致一般 等价 物 的产 生, 而一 般 等 价物 经 过人 类 长期 探 索, 终固定 在 金 银 这 最

特殊商品上, 于是货币便产生 即货币本质是固定地充
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而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
币流通取决于商品流通。 关于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马克思指 出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的必要量取决于流通商品的价格总
额和货 币流通 的平均速 度。 马克思 还 以英 格兰银行 为例, 指 出 “ 银行 券 的流 通 既不以英 格兰银 行 的意志为转 移, 也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商品与货币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商品与货币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商品与货币理论19世纪,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为世界经济带来了重大改变。

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商品与货币理论成为该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基石。

本文将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商品与货币理论,并阐述其对当代经济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影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品与货币理论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我们将探索商品与货币的内在联系,并分析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

其次,将详细讨论商品价值论和商品交换的理论体系。

最后,我们将探讨货币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货币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密切联系。

商品与货币之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代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和交换的核心关系。

商品作为社会生产的产物,既是使用价值也是价值的载体。

马克思着重强调了商品价值的双重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通过分析商品的双重属性,马克思揭示了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内在矛盾,为后续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入分析奠定了基础。

随后,我们来探讨商品交换所体现的价值关系。

在马克思看来,商品交换背后蕴含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即劳动价值在交换中的体现。

通过分析商品交换背后的生产关系,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们的社会关系模式,从而揭露了透过经济现象看到的社会矛盾。

紧接着,我们将探讨货币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将货币看作商品交换的中介和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

同时,货币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可或缺的一环。

马克思以多方面的视角阐述了货币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深刻揭示了货币作为商品流通的重要作用和它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多重功能。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商品与货币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当代经济理论和实践。

从商品的双重属性到价值的实现,再到货币的角色和功能,这一理论体系丰富了我们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运行规律的认识。

正是基于对商品和货币的深刻理论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当前世界各国认识并改造社会经济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在数字货币时代的解读

马克思主义在数字货币时代的解读

马克思主义在数字货币时代的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种重要思想体系,不仅对过去历史的发展和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也适应了数字货币时代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在数字货币时代的解读,旨在阐述数字货币背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意义。

一、数字货币背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数字货币代表了信息技术与金融产业的深度融合,正是符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中物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数字货币的出现使得传统货币的物质载体从实物逐渐转变为数字化的符号系统,这一变革使得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交换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中,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相互关系,而生产力是指人们通过劳动与自然界相互作用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

数字货币的出现为生产关系提供了新的载体,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换更加便捷高效。

此外,数字货币的普及与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

二、数字货币对社会经济的意义数字货币的出现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密切相关。

首先,数字货币的去中心化特点使得货币发行权不再被集中在国家或金融机构手中,而是由全体参与者共同监督,形成了一种民主的分权机制。

这符合了马克思主义中关于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追求,使得货币与社会财富的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其次,数字货币的普及进一步缩小了贫富差距。

数字货币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金融服务向更多人群开放,特别是传统金融系统无法覆盖的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

在数字货币时代,人们通过电子钱包等方式可直接参与金融活动,这为贫困地区的居民提供了更多脱贫致富的机会。

同时,数字货币的推广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与一体化。

数字货币的普及使得跨境交易更加便捷,减少了中间环节的费用与风险,有利于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中,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货币正是推动这一趋势的重要力量之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货币与金融的探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货币与金融的探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货币与金融的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世界。

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和金融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受到了深入的探讨。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货币和金融的看法,分析其独特的观点,以及对当代经济现实的启示。

货币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被视为商品交换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它具有一般等价物的特性,可以简化交换过程,降低交易成本。

同时,货币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它使商品不仅仅是满足需求的产品,更是价值的载体和资本的形式。

货币与商品的关系不仅是一种物质关系,更是一种社会关系,正是这种社会关系使货币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核心环节。

在金融领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金融资本的本质作了深刻的阐述。

金融资本作为生产资本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金融市场的运作,加剧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指出,金融资本的垄断性质使之成为剥削和掠夺的工具,加剧了社会财富的不平等。

金融资本的垄断和金融寡头的形成,导致了金融领域的膨胀和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这在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强调了货币和金融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矛盾性。

货币作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既加速了生产和交换的速度,也引发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金融作为资本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财富集中和社会分化。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和金融体系的运行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更是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重要表现形式。

总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货币和金融的探讨,深刻影响了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

货币和金融不仅是经济运行的工具,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体现。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货币和金融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矛盾,从而更好地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挑战。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金融与货币政策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金融与货币政策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金融与货币政策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金融与货币政策是极为重要的议题。

这些议题涉及社会主义国家金融体制的构建,以及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金融与货币政策的内涵、特点以及对当代经济的启示。

金融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地位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金融被理解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种经济形式。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金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其根本功能是资本的融通和再生产。

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是资本再生产的重要支撑,金融资本通过信贷、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运作,加速了资本的聚集和再投资,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扩张。

马克思主义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被赋予了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者将货币视为商品交换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劳动价值的表现。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货币成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工具,货币政策直接影响着生产、投资和就业。

货币的发行、流通和价值稳定直接影响着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和再生产,对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金融与货币政策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金融与货币政策的分析对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金融体系,在国家和社会的控制下,发挥金融对国民经济的服务和支持作用,避免金融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化。

其次,货币政策应当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障人民币的稳定和流通,通过货币政策调控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金融与货币政策的分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启示。

金融与货币政策不仅是经济领域的重要议题,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

只有在遵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原理与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金融与货币政策的作用,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社会的长期繁荣。

马克思经济理论对扩张性货币政策的 -经济危机论文-经济学论文

马克思经济理论对扩张性货币政策的 -经济危机论文-经济学论文

马克思经济理论对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经济危机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世界主流经济学教科书把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为重心的货币政策当作公认的原理加以介绍,以美国为代表的政府和央行,在应对经济衰退时,往往把扩张性或宽松的货币政策当作制定政策的基本范式。

我国学术界对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信任比西方学术界更普遍,货币政策还被理论界纳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少数学者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货币金融理论包含着关于宏观调控的一些最基本规定和科学的方法。

然而,扩张性货币政策真的有效、可用,真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吗? 事实上国际学术界对于货币政策是否有用,有多大作用,以及应当如何运用历来分歧巨大。

有学者认为,货币政策在短期对实际经济活动具有重要而持续的影响,而货币政策的长期效果体现在物价水平的变动上;也有学者认为货币政策不分长短期都起作用,或长短期都不起作用; 更有学者认为无论长短期货币政策均无作用,即使有作用也难以合理利用。

扩张性货币政策在实践中影响巨大,我们必须通过系统分析,澄清其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事实。

一、马克思经济危机原理与扩张性货币政策主张不相容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经济危机的发生机理从根本上表明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无效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或增值资本价值,而要想达到资本价值最大限度增值的目的,企业在社会无计划的情况下必然要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要对劳动者实行最大限度的剥削,从而造成社会消费能力小于生产规模,这使生产过剩不可避免; 生产过剩和市场竞争造成利润率下降,最终必然造成投资减少,爆发危机。

经济危机既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就绝不是货币政策所能克服的。

在销售困难的环境中,不管发行多少货币,把利率降到多低,企业扩大生产的预期也只能是亏损,因而不会扩大投资。

由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即使扩张性货币政策配合财政政策真的能够刺激生产扩大,其作用也只能是火上浇油。

产能过剩与货币流通速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产能过剩与货币流通速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产能过剩与货币流通速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摘要:货币的流通速度受到多重方面的影响,比如,居民的收入和消费能力、三次产业的比重、经济单位数量和市场发展情况以及产能。

其中,产能过剩是降低货币流通速度的主要因素。

经济市场的繁荣,导致生产出现盲目性,居民的消费能力低于生产力,导致产能过剩,商品流通中出现积压,供大于求,使得商品转换成货币的速度下降。

同时产能过剩导致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将剩余的资金投入到基础性产业中,这些产业投资的比例大,获得的收益慢,货币流通次数减少,速度降低。

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产能过剩带来的资本周转困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避免产能过剩造成货币流通不畅。

关键词:产能过剩;商品流通;资本周转;货币;流通速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宏观调控主要是利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生产,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会导致货币供给数量远远大于社会所需的数量,出现信用膨胀等问题,造成经济损失。

因此,针对货币流通速度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十分重要。

一、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方面最大的成就,马克思通过研究古典货币数量论,结合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成了马克思货币理论[1]。

(一)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详细的介绍了货币是如何起源的、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的职能和流通规律[2],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马克思认为商品交换必然会产生货币;第二,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第三,货币本质是货币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第四是货币的流通规律。

(二)现代货币流通规律现代货币的流通规律主要包含以下三点:(1)金属货币流通下的货币流通规律,商品流通下的价格总额和货币交换次数,决定了货币流通的速度;(2)纸币流通状态下的货币流通规律,主要是以金属货币规律为基础,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的价值主要表现在本身的数值和国家经济发展决定的。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再审视——基于马克思货币理论的视角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再审视——基于马克思货币理论的视角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再审视——基于马克思货币理论的视角谢超峰;范从来【期刊名称】《南开经济研究》【年(卷),期】2024()3【摘要】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宏观经济政策精准发力。

本文基于马克思货币理论的视角,从质和量的角度讨论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内涵。

马克思深刻指出货币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关系,是商品内在矛盾的外在表现,相对价格体系是货币抽象本质的具体表现。

因此,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内涵是货币冲击可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动,从量的角度则表现为货币冲击引起相对价格体系的变动。

分配结构、产业结构及一般利润率是影响交换价值量的重要因素。

货币政策冲击不仅会引起货币价值量的变动,即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同时也会引起相对价格体系构成因素的变动,所以货币政策的结构效应是货币政策有效的应有之义。

本文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若要发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需要注重生产关系的调整,关注相对价格体系变动,而非单一盯住价格总水平变化。

【总页数】17页(P3-19)【作者】谢超峰;范从来【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2【相关文献】1.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与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基于利率中介目标的视角2.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存在性"问题的再检验——基于代理理论和银行非风险中立的视角3.我国人口老龄化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基于货币政策传导途径视角4.货币政策透明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基于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和有效性系数回归分析的研究5.中国货币政策进入了“流动性陷阱”吗——基于预期与货币政策有效性视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货币政策理论
货币政策理论,和通货膨胀理论的立足点一样,把一个系统的互相联系的方面变成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于是在实践中首先会看出这样的表现:
要么是货币政策由于宽松,造成大量的投资增加,同时伴随着大量投机增加,这样市场呈现出危机前的一片虚假的繁荣。

其次是这个虚假的繁荣由于这些宽松货币造成的无序投资以及投机的增加,使得经济的结构性(这里的结构性和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模糊的结构性是不一样的,这里的社会经济结构完全是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即《资本论》的分析,尤其是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的再生产章节的理论为依据)失去平衡,经济波动不可避免,经济危机也从潜在逐渐变成现实。

这时按照资产阶级经济学观点,会使得货币政策继续引向两个方向,一个是全然不顾这种无序投资所造成的经济失衡,妄想用继续增加货币投放量,从而靠这种继续增加的货币投放来促进投资的增加,以避免经济的衰退。

但这不过是用后来的投资来为以前的投资所造成的浪费进行买单,而且,矛盾不单不能解除,反而会使这种不断增加的货币投放量暂时把前一期的混乱所造成的大量浪费暂时捂住。

但这是捂不住的。

如果这种形而上学的货币政策不管现实经济本身,只知道在一种错误的建立在形而上学基础上的虚假的理论的指导下不断的进行货币扩张政策,那么,这样的失衡的基础会积累得更厚实,那么,危机或者由危机所造成的衰退时间会更长。

或者货币政策会走向反面,还在由前期货币投放过多造成的投资的无序增加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了这种投资所造成的社会经济的“过热”,即这种虚假繁荣的难以为继已经从各个局部表现了出来。

同样以那些形而上学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在选择货币政策的时候,可能会倾向于保守,而且这种保守还会再现许多争吵。

但是保守的政策只不过是同样的形而上学的匆忙选择。

因为前期的大量无序投资,加剧了无序竞争,同样也加剧了生产的相对过剩。

这时候,一些企业由于无序竞争所产生的生产经营困难才刚刚显示出来;是宏观的货币紧缩政策随之而来,这就造成大片的企业需要资金的时候,需要真正的货币宽松的时候,却突然断了资金的门路。

这样,倒闭就不是局部的小范围的,而是大范围的普遍的现象了.
上面的货币政策和现实经济就这样在形而上学的因果循环里经常混乱,这种混乱除了深刻的社会经济的内部矛盾,还会由于能够实施货币政策的机构和政府的随意性或者错误的判断而加速和深化。

在这样的理论和由这样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必然会产生上述的恶性循环。

但是虚假的毕竟是虚假的,事实本身会用自己的身体说话,会提出自己的要求。

于是,在这样的形而上学的理论之外,还有现实的强迫,所以,货币政策微调论也出台了,针对微小企业的货币政策也出台了。

这些措施终于是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偏执中被迫听取了事实本身的要求,被迫对事实做出了让步。

但是又何必提出一个什么稳健的货币政策来为自己辩护呢?我们看到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也不行,那么,这种稳健的货币政策就一定能够起到效果吗?
但无论提出什么样货币政策,是宽松,是紧缩还是稳健,这样的提法都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脱离了联系的提法,在暂时缓解现实矛盾的一个方面之后,必然会使另一个方面暴露出来。

所以,脱离了现实生产的整体,以为通过这个整体的某一个方面的特殊政策,就能够改变这个整体,并保持整体的平稳,那是一种想象。

货币政策根本不可能独立,也不是用宽松、紧缩和稳健就能解释得了。

现实生产本身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关键的是要有辩证的眼光,关键是要理解现实本身需要什么和这些互相矛盾的需要之间的方向,也即是必然的大趋势是什么。

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通过发展社会分工和协作,最终达到社会分工的消灭。

在这样的大趋势要求下,目前社会阶段的总体要求,不是保持局部的那些小企业或者某一些生产条件的不变,而是要创造条件促进这些不符合社会大分工的小企业或生产条件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是通过各个经济条件本身的互相作用,在现实的生产中是通过资本之间的竞争造成的。

我们应该自觉意识到这个必然,自觉把握这个过程,而不是去用什么宽松和紧缩或者稳健的货币政策去促进或者保持本来倒闭的那些小企业和小生产条件的生存,不是使这些落后的生产条件保持和生存下去,而是通过市场本身造成的这些条件恶劣来促进社会化大生产的扩大。

因此,现实中的货币政策应该是尽量避免波动。

那种主动的调控行为是用抽象的普遍来对具体的统一,怎么会不出现问题呢?所以,现实的货币政策的调整,是要与阶段性的现实经济发展相联系的。

因此,理解货币政策的形而上学性的理论错误,我们还是要理解现实本
身。

为什么企业会经营困难呢?这当然不单纯是因为货币的不足,因为企业之所以缺少货币,大部分原因是周转遇到了困难,最根本的是因为商品的出售遇到了困难,而企业的商品出售遇到了困难,这不是证明生产这类商品的企业过多了吗?这怎么能够说是货币政策所造成的呢?现行的货币理论和政策不是从这个互相对立的运动本身去考虑问题,而只会用这种简单的形而上学的因为企业经营困难,所以要投入资金这样一个形而上学的因果关系,从而把真正的社会现实条件本身都忽略掉了。

于是提出什么宽松货币政策等等。

我们常常说,要促进企业的发展,尤其是要促进个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增加,这并不是说要始终保持或者增加这样的生产方式的存在,而是要通过这些现在的个体工商户或者小企业,通过他们的竞争,或者增加具有开拓新的社会分工的资本,发展社会分工的基础,同时为分工的融合,即为大的企业的产生创造条件。

如果人为的通过货币政策来保持这些本来由于生产过剩即将倒闭的企业,那么,这无疑是不自觉的拖社会发展进步的后腿。

这样的理论看来是十分激进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是针对某一个方面,而是从全体的联系中来看问题的。

所以,简单的形而上学的货币政策更应该让位于更加符合现实的经济运行的整体。

具体的货币政策应该反映现实的经济条件本身的要求。

我们要从银行的本质出发,而不是做为现实生产条件的救世主出发,这样的救世主做得多,自身也会成了被救助的人。

所以,银行应该回归到本质,回归到做为资本运动的三个统一的环节中的货币资本上去,回到货币只是生产资本的三个环节的统一中
去。

金融部门应该回归到金融的本性。

因为由于生产过程所造成的危机,货币政策是不能解决的。

如果自以为通过货币政策可以解决,那么,这只不过是使得较小的危机或衰退在将来通过较大的危机或衰退来解决罢了,这只不过是把急性的病症,变成慢性病的长期不振而已。

这样的解决在现实中仍然只能由市场的自发和政府的自觉来解决。

因为现实生产过剩所造成的危机,产生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而这些方面本来就是这些现实经济条件本身的矛盾表现而已。

在资本的繁荣时期,这些矛盾是潜在的,在危机时期,这些矛盾从潜在变成了现实。

我们所有的政策都应该是从这些潜在的危机里看到前进的动力,我们所有的政策不是要延缓这些潜在的危机的暴发,我们所有的政策都应该是从这些潜在的危机里所包含的社会前进的必然性做准备,我们所有的政策都应该主动的通过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使得现实的生产条件向社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我们的所有政策都是既要促进社会分工发展,也要促进合作的发展,我们所有的政策都是通过集体的力量来使得无序变得有序。

因此,货币政策就要做到既主动,又被动;既要定向的宽松,又要适当的紧缩。

这样的主动不是那种抽象的普遍的主动,而是针对具体的现实经济生活的主动。

这种主动的货币政策实施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对现实生产及现实的经济发展方向有一个必然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够在货币政策中体现中,哪些需要促进,哪些需要紧缩,哪些需要暂时的维护和保持。

货币政策要为现实的生产服务,要为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服务;货币政策不需要维护那些本来就已经是落后的生产方式,不需要维护
那些由于市场竞争所造成的重复投资的资本的保存。

反而,货币政策应该促进那些落后生产方式的退出,货币政策应该不是保存而是减少重复投资的浪费。

当然,这样子的政策会由于一些落后生产方式的企业倒闭,从而会产生失业现象,对于不有明白自身的历史任务和现实条件的必然性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这是他们所害怕的,因为这会导致工人运动,会危及他们的统治基础。

但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怎么能抱有这么狭隘的资产阶级观点呢?只要我们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本质,只要我们坚持我们的经济基础的向前发展的本性,只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眼光看待现实的现象,那么,我们就不会害怕这些倒闭的企业会造成失业。

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是为了这些落后生产方式的,也不是为了这些小资本的,而是为了无产阶级的长远利益的。

所以,这些落后生产方式的小资本的破产,恰好为大生产扫除了障碍,恰好为资本和劳动的对立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深厚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本质,能够和应该为这些暂时失业的人提供坚实的保障。

只要记住,没有永恒的资本,也没有永恒的工人。

工人失业,在资本主义国家应该是工人的不幸,但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却应该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同时,也应该享受到共同的成果。

这就要求社会主义国家,不仅要有生产决定的分配,还要有共同利益要求的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事业的发达。

人类自身的解放不是直接的,只能通过现实的矛盾运动过程,只能通过这种中介的方式。

在这个中介的过程,也即社会主义阶段,承
认由于社会分工所造成的差别,同时也要承认团结的阶级利益的统一;既要体现社会主义阶段的个人的社会差别,也要有这种差别的否定的一面即发达的公共事业。

这样的辩证过程,通过差别的运动,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的同一。

这就是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