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看不见的光》示范课教案

合集下载

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人眼看不见的光的性质和应用。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强调重点知识。
3.教师提出课后思考题,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探究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奥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二)讲授新知
1.紫外线的性质与应用
-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紫外线的性质,如波长短、能量大等。
-介绍紫外线在杀菌、荧光效应等方面的应用,如紫外线消毒灯、验钞机等。
2.红外线的性质与应用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红外线的性质,如波长长、热效应等。
-介绍红外线在遥控、夜视设备等方面的应用,如电视遥控器、红外线摄像头等。
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在此阶段对实验操作充满好奇,但操作技能尚不熟练。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学生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提高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人眼看不见的光的性质和应用。
3.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中应重视对紫外线、红外线等光线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讲解,以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第三章 二、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二、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频率的光,包括可见光和不可见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理解不可见光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不同频率的光以及它们的作用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以及不可见光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视频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材,如手电筒、三棱镜等。

3. 准备教材和参考书籍,以供学生查阅。

4. 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紫外线、红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人眼看不见的光的特点。

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引入新课:首先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眼看不见的光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设计举例:展示红外线加热器、紫外线杀菌器等产品,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工作原理。

2. 讲解紫外线:通过图片、动画等方式介绍紫外线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了解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紫外线灭菌灯、紫外线诱虫灯等。

3. 讲解红外线:介绍红外线的特点和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红外线遥控器、红外线摄像头等。

同时,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红外线的存在,如红外线感应灯、红外线加热器等。

4. 探究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存在和特点。

例如,让学生使用紫外线手电筒照射一张纸,观察纸的变化。

5. 课堂互动: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6. 知识拓展:介绍紫外线、红外线在医学、科研等领域的应用,以及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其他特点,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7. 作业布置: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收集有关紫外线、红外线的应用案例,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b.观察紫外线的消毒效果,如用紫外线消毒灯照射细菌培养皿,记录消毒前后细菌数量的变化。
6.拓展阅读题:推荐学生阅读与光的性质和应用相关的科普文章、书籍,如《光的世界》、《光的秘密》等,拓宽知识视野。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证作业质量;
2.教师应及时检查、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利用图表、数据、实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的波长、频率等抽象概念,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a.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如使用光谱仪、紫外线探测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光的性质和实验操作技能;
b.鼓励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知识拓展,提升思维品质:
a.介绍不可见光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如红外线夜视仪、紫外线消毒灯等,拓宽学生视野;
b.引导学生探讨光的波长、频率与光速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章节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形象生动的事例、实验和互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不可见光的性质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包括光的波长与频率的关系、不可见光的实际应用等。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增强学习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2节——人眼看不见的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红外线的产生、红外线的应用、紫外线的产生、紫外线的应用以及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以及它们的应用,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通过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红外线的应用、紫外线的应用难点: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册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应用实例,如电视遥控器、紫外线消毒灯等,引发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红外线的应用(如电视遥控器、夜视仪等)、紫外线的应用(如紫外线消毒灯、荧光灯等)以及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实验演示:进行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性,如红外线的的热效应、紫外线的荧光效应等。

4.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和紫外线1. 红外线的产生2. 红外线的应用3. 紫外线的产生4. 紫外线的应用5. 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

2. 请列举红外线和紫外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请谈谈你对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的看法。

答案:1. 红外线是物体由于温度而发出的热辐射,紫外线是物体受到光照后产生的辐射。

2. 红外线的应用实例:电视遥控器、夜视仪等;紫外线的应用实例:紫外线消毒灯、荧光灯等。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案教案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案教案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眼看不见的光的概念和特征;2.认识人眼看不见的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掌握利用实验方法验证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存在。

教学重点:1.人眼看不见的光的特征;2.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应用。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存在。

教学准备:1.投影仪或电视机;2.黑色介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眼能见到哪些光线?它们是怎样产生的?2.通过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对于人眼能否看见所有光线的认识。

3.引入新知,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一种光线是我们的眼睛看不见的。

二、呈现与探究(20分钟)1.教师使用投影仪或电视机,将黑色介质放在电视机面前,调整屏幕为黑屏状态。

2.请学生观察黑色介质上是否有光线。

3.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与同桌交流。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黑色介质上看不见光线?三、学习与实践(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实验内容为在黑暗环境下观察火柴燃烧的光线。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1支火柴和一个黑暗环境(例如在抽屉里面或是书桌下面)。

3.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注意观察火柴燃烧的现象及其光线的特点。

4.学生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实验结果以及结论,即人眼能看到的光并不包括所有光线。

5.教师进行实验现象的演示和解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四、拓展与应用(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人眼看不见的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例如红外线遥控器、激光雷达等。

2.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各自找到的应用案例,交流讨论并总结。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光线对于我们的眼睛不可见,但可以被仪器或设备探测到。

五、归纳与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人眼看不见的光与可见光的特点及区别。

2.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总结,展示自己对于人眼看不见光的认识和应用。

六、反思与评价(10分钟)1.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

2.学生进行评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对于人眼看不见的光的理解、实验的过程等。

初中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

初中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

初中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眼看不见的光的类型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光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眼看不见的光的类型: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等。

2. 各种光的产生、传播和作用。

3. 生活中的光现象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眼看不见的光的类型、特点和作用。

2. 教学难点:光的传播和作用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各种光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引发学生对看不见的光的好奇心。

2. 探究活动一:了解红外线1. 提问:什么是红外线?红外线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享经验,了解红外线的相关知识。

3. 探究活动二:探索紫外线的秘密1. 提问:紫外线有什么特点?紫外线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2. 学生通过实验、讨论,了解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

4. 探究活动三:无线电波的应用1. 提问:无线电波是什么?它在现代通信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通过资料查询,了解无线电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看不见的光的应用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人眼看不见的光的类型、特点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鼓励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各种光的图片、视频和动画,以直观展示光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 实验器材:如紫外线灯、红外线热像仪等,用于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光的特性。

3. 资料库:提供相关科普文章、研究报告等,供学生查阅和引用。

初中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

初中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

初中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眼能看到的可见光范围,以及存在于我们周围但人眼看不见的其他光。

2. 掌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基本特性,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对光的探索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性,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关于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 实验器材:手电筒、红外线热像仪、紫外线检测仪等。

3. 练习题:有关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的选择题和填空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白天和一张夜晚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在白天看到物体,而在夜晚看不到?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眼看不见的光。

2. 新课导入:介绍可见光范围,以及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展示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实例,如红外线热像仪在夜视仪和电视遥控器中的应用,紫外线在消毒灯和验钞机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5. 课堂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性,如用红外线热像仪观察手的温度分布,用紫外线检测仪检测紫外线辐射等。

6. 知识巩固: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光的现象。

8. 课后作业:(1)查阅资料,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2)进行一次家庭小实验,探究红外线和紫外线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他们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练习题、实验报告和家庭作业。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人眼看不见的光”。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红外线的产生、作用以及应用实例。

2. 紫外线的产生、作用以及应用实例。

3. 可见光与不可见光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作用以及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作用以及应用。

难点:红外线和紫外线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可见光以外的光。

2. 理论讲解:介绍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作用以及应用,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实例。

3. 实验演示:进行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现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例,思考红外线和紫外线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红外线和紫外线在各自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板书设计:板书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作用以及应用。

7. 作业设计:(1)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应用实例。

(2)请简述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答案:(1)生活中常见的红外线应用实例有:电视遥控器、红外线热像仪等。

紫外线应用实例有:紫外线消毒、紫外线验钞机等。

(2)红外线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用于探测地球表面温度分布、观测恒星等。

紫外线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用于研究化学物质的结构、生物学实验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作用以及应用。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盼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协助!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知道红外线、紫外线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

(2)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视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

(2)通过收集、沟通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初步相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开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2)初步建立可持续开展意识,有爱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相识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教学难点: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防止紫外线过量照耀给人们带来灾难。

教具:三棱镜、红外线笔、紫外线笔等。

预习要求:1、什么叫可见光?什么叫不行见光?2、人眼看不见的光有哪些?3、什么叫红外线?什么叫紫外线?4、红外线有哪些应用?5、紫外线有哪些应用?教学过程:探究活动一:1、探测红光外侧的热效应做法:让太阳光透过三棱镜重做色散试验,把温度计玻璃泡分别放在红光以外、可见光区、紫光以外各不同位置,视察温度计的示数改变状况。

猜一猜:哪种色光的发热本事大?1.你用什么方法判定哪种色光的发热本事大呢?2.如何让温度计更加灵敏?试验记录:试验总结:你视察到不同区域温度计示数有什么改变状况有什么不同?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概念:人眼能感觉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即人眼能看到的光,称为可见光人眼无法望见的光称为不行见光光谱中红光外侧的不行见光叫做红外线,紫光外侧的不行见光叫做紫外线介绍光谱:红外线的特点: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能使被照耀的物体发热太阳的热主要就是通过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不同温度的物体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强度不同红外线的应用:举例。

想一想:红外线还有哪些应用?它们的共同原理是: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强。

这些装置上有红外线感应器探究活动二2、探究紫外线的特点做法:将涂有荧光物质的纸条放在紫光外侧,视察看到的现象总结::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道理?紫外线的特点与应用:1、紫外线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2、紫外线能杀菌紫外线与人类生活:紫外线与人类生活、安康亲密相关。

《第三章二、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二、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具体包括:1. 使学生认识红外线、紫外线等不可见光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与可见光的区别与联系。

2. 让学生了解不可见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红外线夜视仪、紫外线消毒等。

3.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不可见光特性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如下:重点:掌握红外线、紫外线的定义及其特性,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让学生真正理解不可见光的存在和作用,并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时的教学顺利进行,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包括不可见光的定义、特性和应用案例。

2. 准备实验器材,如红外线检测仪、紫外线灯等,用于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

3. 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不可见光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参考书籍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分享预习的心得,激发他们对课堂知识的渴望。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初步了解到不可见光的相关知识,如红外线、紫外线等的基本特性和作用,还能锻炼他们独立学习和主动探索的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不可见光有更深入的理解。

这包括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来探究不可见光的性质和特点。

我们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实验活动,如使用红外线检测仪来观察物体的红外线辐射情况,或者使用紫外线灯来观察荧光物质的反应等。

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不可见光的存在和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这将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时,教师首先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引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幅美丽的星空图片,让学生们感受夜晚的神秘与深邃。

初中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

初中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

初中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眼看不见的光的种类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光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眼看不见的光的种类1.1 红外线1.2 紫外线2. 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2.1 光的传播方式2.2 光的相互作用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现象的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人眼看不见的光的特点和应用。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增强学生对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现象的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兴趣。

2. 探究红外线:介绍红外线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红外线的应用。

3. 探究紫外线:介绍紫外线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紫外线的应用。

4.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光的传播规律。

5. 光的相互作用:讲解光的相互作用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光的相互作用。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拓展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现象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展示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图片、原理图等。

2. 实验器材:红外线和紫外线实验装置,以及其他相关实验材料。

3. 课外阅读材料: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案例。

八、教学课时本节课计划教学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九、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兴趣。

2. 探究红外线:介绍红外线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红外线的应用。

3. 探究紫外线:介绍紫外线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紫外线的应用。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及反思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及反思

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及反思教学项数详细内容一、教材分析《人眼看不见的光》是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以及透镜等知识后,本节课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对光的认识范畴。

它主要介绍了红外线和紫外线这两种人眼看不见的光,包括它们的发现历程、特性和广泛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展示了这些不可见光在现代科技、医疗、生活等领域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了解到物理知识不仅局限于常见的光学现象,更深入到人类感知之外的领域,同时也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光学技术和其他物理知识奠定了基础,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广泛应用的认知。

二、核心素养目标1. 物理观念:- 建立对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不可见光的物理观念,理解它们是光的组成部分,具有特定的性质和能量。

- 认识到不可见光与可见光一样,在物质相互作用和能量传递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形成完整的光的概念体系。

2. 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发现实验、应用实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 引导学生根据不可见光的特性对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进行科学预测和解释,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 科学探究:- 了解科学家发现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辛,培养探究精神。

- 鼓励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探究红外线或紫外线的某些特性,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4. 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在学习不可见光知识过程中尊重科学事实和实验数据。

- 使学生了解不可见光在科技发展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应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性,包括它们的热效应、化学效应、荧光效应等。

- 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科技、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及其原理。

2. 教学难点:- 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性与应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根据特性开发出相应的应用。

-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和应用中抽象出不可见光的原理,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5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5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 项目导向学习:设置小组项目,让学生设计一个利用红外线或紫外线的实际应用方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科学家,探索光的电磁波谱,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实验,如红外线感应实验、紫外线荧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特性。
- 游戏:设计知识问答、抢答等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 观看视频:播放与红外线和紫外线相关的科普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的抽象概念。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 PPT:制作生动的PPT课件,展示光的电磁波谱、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性、应用等,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 视频: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科普视频,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 使用彩色的粉笔或标记笔,突出重点知识点的关键词和词句,使板书更加醒目和易于记忆。
③ 光的电磁波谱: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
3. 艺术性和趣味性设计:
① 使用图示或简笔画展示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场景,如红外线遥控器的操作图、紫外线消毒灯的示意图等,使板书更具直观性和趣味性。
② 在板书中加入与红外线和紫外线相关的趣味性小故事或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介绍红外线在军事侦察中的应用,紫外线在防晒霜中的作用等。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红外线和紫外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合集5篇)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合集5篇)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合集5篇)第一篇:《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红外线、紫外线的性质及作用。

(2)了解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感受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存在。

(2)组织学生尝试运用转换的方法去感觉看不见的物质,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学生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

(2)通过介绍红外线及紫外线的应用,增强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红外线与紫外线的性质及作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红外线与紫外线是真实存在的。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师: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光可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可见光,那么太阳光中是否存在我们看不见的光呢?导语二师:许多太阳伞商家、化妆品商家都宣传它的产品可预防紫外线。

那么,什么是紫外线呢?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认识红外线【猜一猜】太阳光能使物体发热。

在光的色散实验中,我们知道太阳光可分解为各种色光,大家猜一猜哪种色光发热本领大呢?【议一议】师: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点拨】师:同学们能不能用温度计测一测?(为了使温度计更加灵敏,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

【做一做】教师要求学生在不同的色光区域用温度计测一测,比较一下。

【提示】让学生将温度计放在红光的外侧,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

【想一想】温度计放在红色的外侧,温度计的示数会明显上升,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点拨】师:人眼能感觉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如:红、绿、蓝等到色光,这些光称为可见光,还有一些光,人眼无法觉察,这些光称为不可见光。

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

红外线的特点是:(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

初中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

初中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

初中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眼能感知的光谱范围,认识到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存在。

2. 掌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作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具体作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人眼看不见的光。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如红外线灯、紫外线灯、荧光物质等。

2. 准备PPT课件,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图片、视频等。

3. 准备小组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能否看到这两种光?”进而引出本课主题。

2. 探究人眼看不见的光:讲解人眼能感知的光谱范围,介绍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基本概念、特点。

3. 实验演示:展示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两种光的特性。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红外线的热效应、紫外线的消毒作用等。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红外线和紫外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观察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6. 教学内容:红外线的发现和应用紫外线的发现和应用可见光与不可见光的关系6.1 教学活动设计:利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展示不同物体的热辐射,让学生观察红外线的应用。

通过实验展示紫外线的荧光效应,让学生了解紫外线的特性。

分析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七、教学评估与反馈:7.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概念的理解。

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我设计的这节幼儿园科学活动课《人眼看不见的光》,旨在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人类眼睛无法直接感知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以及科学探索精神。

一、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是人类眼睛无法看见的光;2.通过观察、实验等环节,让孩子们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和特点;3.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是人类眼睛无法看见的光,以及它们的作用和特点;2.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等环节,让孩子们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和特点。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红外线热像仪、紫外线灯、荧光棒、透明塑料袋、水杯等;2.学具:每人一份实验记录表,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两个部分。

四、活动过程1.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红外线在夜视仪中的应用,让孩子们了解到人类眼睛无法看见的光的存在;2.讲解:简单介绍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作用和特点;3.观察:用红外线热像仪展示一些物体的热辐射,让孩子们观察并思考红外线的作用;4.实验:让孩子们用紫外线灯照射荧光棒,观察荧光棒发光的现象,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5.讨论: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结果,引导他们思考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和特点;7.拓展:引导孩子们想象,还有哪些人类眼睛无法看见的事物,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五、活动重难点1.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和特点;2.难点:让孩子们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是人类眼睛无法看见的光。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红外线和紫外线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孩子对荧光棒的发光现象解释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2.拓展延伸:可以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中其他人类眼睛无法看见的事物,比如微生物等,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通过这节活动课,我希望孩子们能从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初中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

初中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

初中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眼能看到的可见光范围以及看不见的光的分类。

2. 掌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兴趣。

二、教学重点1. 可见光与看不见的光的分类及特点。

2. 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 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具体作用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可见光与看不见的光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具体作用和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看不见的光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光的分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可见光与看不见的光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3. 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具体作用和应用。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看不见的光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红外线和紫外线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光的未知领域。

六、教学内容1. 探索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了解光的折射和衍射。

2. 探讨光的干涉和全息现象,理解光的波动性。

七、教学重点1. 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光的折射和衍射。

2. 光的干涉和全息现象,光的波动性。

八、教学难点1. 光的折射和衍射现象的数学描述。

2. 光的干涉和全息现象的物理原理。

九、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展示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

2. 使用数学工具解释光的折射和衍射的数学描述。

3. 通过实验和多媒体展示,讲解光的干涉和全息现象。

4.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理解光的波动性。

十、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2. 讲解: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并进行实验演示。

3. 解释:使用数学工具解释光的折射和衍射的数学描述。

初中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

初中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

初中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眼能感知的光谱范围,认识到存在人眼看不见的光。

2. 掌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分类2. 红外线的性质与应用3. 紫外线的性质与应用4. 光的传播与感知5. 实验探究:发现看不见的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性质、应用。

2. 教学难点: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光的传播与感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3. 开展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看不见的光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分类,重点讲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性质、应用。

3. 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两种光线。

4.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看不见的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看不见的光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光的传播速度和光年概念。

2. 探讨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差异。

3. 分析光在传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和现象,如折射、反射、衍射等。

七、光的感知1. 讲解人眼感知光的原理,包括视网膜、视神经等。

2. 介绍不同波长的光对应的颜色,以及颜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探讨光污染的现状和危害,以及如何减少光污染。

八、光的应用1. 分析光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各种应用,如照明、通信、医疗等。

2. 探讨光技术的发展,如激光、光纤等。

3. 引导学生关注光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潜在应用。

九、红外线的应用1. 深入了解红外线的特性,如波长、频率等。

2. 探讨红外线在军事、安防、遥感等领域的应用。

八上《人眼看不见的光》 教案 (公开课专用)2022年苏科版教案 (6)

八上《人眼看不见的光》 教案 (公开课专用)2022年苏科版教案 (6)

课题二、人眼看不见的光自主空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了解它们的性质;了解红外线、紫外线及相关科学知识在现代技术、社会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对不可见的红外线、紫外线,能通过它们可见的效应进行研究;能经历探究或验证红外线、紫外线存在的过程;学会查询资料,懂得收集获取信息、处理组织信息。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阅读和讨论它们在生活、高科技领域的应用,体会科技的力量;树立关注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识和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重点:探究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的过程;难点: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实验准备三棱镜、光源、温度计〔将玻璃泡涂黑〕、纸币教学流程[课前复习]光源及举例;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光能及转化。

[新课引入]上节课所讲的色光都是肉眼可以看见的,称可见光,除此之外,还存在人眼看不见的光。

思考:既然不可见,怎么去研究呢?例:电线中是否有电——看电扇是否转动或电灯是否发亮。

说明只要有物质存在必然会出现相应的效应。

方法:对不可见物体可以通过观察其可见的效应来研究。

[新课学习]一、红外线现象:太阳光能使物体发热,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太阳光可分解为各种色光。

猜一猜:哪种色光发热本领大?做一做:探测红光外侧的热效应想一想: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分析:红光外侧温度计示数上升,说明红光外侧有物体存在,它可以使其他物体温度升高。

结论1: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2: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介绍:太阳的热主要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光能转化为内能〕阅读教材P59 “生活物理社会〞红外线的应用师生小结3、应用:红外探测器、红外照相机〔诊断疾病、探测材料损伤、侦察敌情〕、响尾蛇导弹、红外夜视仪;感应水龙头、酒店用的干、自动冲水器、通过红外线上网、手提电脑的无线上网的红外线接口、电视机遥控器等。

二、紫外线提出问题:红光外侧存在红外线,紫光外侧是否也存在某种不可见的光呢?[这种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是提出问题、引发猜想常用的一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人眼看不见的光
南通市小海初中仇沈平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确认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了解他们的性质。

2、初步尝试对不可见事物通过其可见的效应来对该事物进行研究的方法。

了解红外线和紫
外线在生活、高科技领域的应用,体会科技的力量。

3、通过阅读、讨论,客观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善待自然、
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
难点: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防止紫外线过量照射给人们带来灾害。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课件展示“光的色散”图片,并将七种色光以7个幻灯片的形式分别展示给学生看。

2、以“螺旋”动画方式在屏幕上出现“猫头鹰”图像。

“猫头鹰”对同学们说:“我在夜间有很好的视力,您知道原因吗?”
3、导语:同学们,除了七种色光外,还有没有其他色光存在呢?
二、学习新课
(一)红外线
1、猜想:除了七种色光以外,还可能有其他色光存在。

2、红外线的发现
⑴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红外线的发现。

⑵红光外侧有我们看不见的光。

3、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显示几个概念:
⑴可见光:人眼能感觉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叫可见光。

⑵不可见光:人眼无法觉察到的光叫不可见光。

⑶红外线: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

4、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红外线的热效应。

⑴课件演示“白光点火实验”
⑵课件演示“红外点火实验”
①现象:用滤色片将可见光滤去,火柴照旧被点燃。

②分析:是红外线透过滤色片并通过透镜后会聚在火柴头上。

③结论: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

⑶思考: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什么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
[小结归纳]
红外线的特点:
①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②太阳的热主要就是通过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的;③物体能吸收红外线,也能向外辐射红外线;④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不同温度的物体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强度不同。

5、红外线的应用:
⑴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红外成像”
①播放“小兔红外图像.mpg”
问:用红外摄像机对着小兔拍摄,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答:可以看到兔子的耳朵、鼻子呈红色,表明这些部位的温度比较高。

②播放“小狗红外图像.mpg”
问:用红外摄像机对着小狗拍摄,又能看到什么现象?你看到的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答:狗的眼睛和鼻子呈红色,表明它身体这些部位的温度较高;狗的舌头呈粉红色,表明它正通过颤抖的舌头不停地向外散发热量;狗的外皮呈黑色,表明小狗体表的温度比较低。

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①红外夜视仪在军事上的应用②用红外技术研究吸烟对健康的影响③红外遥感技术的应用④红外线探测器⑤美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⑥医用红外线热像仪
⑦非接触式手提红外线人体温度探测仪⑧电视遥控器⑨油汀取暖器⑶利用多媒体课件,屏幕上再次出现“猫头鹰”图像。

猫头鹰说:现在到了我考考小海初中初二学生的时候了!我在夜间有很好的视力,原因是()
A、不需光线也能看到目标
B、自身眼睛发光,照亮搜索目标
C、可对红外线产生视觉
D、可对同学们马上要学习的紫外线产生视觉
(二)紫外线
1、猜一猜:在红光的外侧存在红外线,在紫光的外侧是否存在紫外线?
2、介绍紫外线的发
现过程
3、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紫外线。

4、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5、紫外线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①紫外线验钞器②紫外线灭菌灯③防紫外线伞④消毒碗柜⑤防紫外线面罩⑥防紫外线眼镜6、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益,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它能引发白内障,导致皮肤过早衰老,甚至发生癌变,电焊工人在焊接时戴上防紫外线的面罩以防紫外线伤害。

7、播放“紫外线与臭氧层.mpg ”,让同学们知道“臭氧层好像是地球的保护伞,它能吸收
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大量紫外线的直接照射。


三、巩固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屏幕上出现“典型例题”
例1:下列各例中,不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是()
A、验钞机可通过验证钞票上的荧光标记,来检验钞票的真伪。

B、某种导弹可以跟踪敌方飞机高温的尾部,达到攻击的目的。

C、某种夜视仪可根据人体、岩石、坦克的温度不同,达到夜晚观察目标的目的。

D、现代遥感卫星上携带红外探测器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大森林火场的位置及范围。

[答案:A] 例2:有一生产注射器的私营企业,为了省电,而又必须对工作房间灭菌,就让工人在灭菌灯下工作。

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

因为灭菌灯是紫外线灯,工人长期在紫外线下工作,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屏幕上出现“课堂练习”
⑴除了人眼能够看见的光以外,还有一些光是不可见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就是两种不可见光;而______________具有使荧光物质发光的本领,太阳的热主要是以______________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

⑵电视遥控器发出的是_____________;适当的_____________照射可以促进人体骨骼生长。

⑶在澳大利亚常有人喜欢在海滩上晒太阳——日光浴。

日光浴前要在皮肤上涂防晒霜,这
主要是防止日光中过量的______________照射对人体皮肤造成伤害。

⑷关于紫外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B、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在医院的手术室和病房里可以用紫外线来灭菌。

C、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这可以用在防伪技术上。

D、紫外线照射总是对人体有益的。

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炽热的物体才能发出红外线
B、日光灯发出的光中也含有紫外线
C、红外线是红色的光线
D、因为紫外线能杀死细菌,所以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会使人更健康
⑹小明家的紫外线灯发出的光是淡蓝色的,所以他告诉同学们:“紫外线是淡蓝色的。

”他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红外线紫外线紫外线红外线
(2)红外线紫外线
(3)紫外线
(4)D
(5)B
(6)答:这种说法不对。

紫外线是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

四、总结
1、红外线及应用
2、紫外线及应用
说明:总结完成后,小海初中多媒体教室屏幕上第三次出现“猫头鹰”图像,猫头鹰说:我是刚才那只猫头鹰,祝贺同学们又知道了红外线和紫外线!
五、作业
1、课后阅读课本第61页“生活物理社会”——红外线的应用。

2、课后阅读课本第64页“生活物理社会”——紫外线与臭氧层。

3、《物理补充习题》基础题(必做)
4、《自主练习与检测》第114页的课外作业(选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