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兴趣探索:中小学生涯教育的起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兴趣探索:中小学生涯教育的起点

职业兴趣探索是中小学生涯教育的起点,中小学生涯教育从职业兴趣探索开始具有可行性与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中小学生存在着对自己的兴趣认识模糊不清,兴趣的发展水平低等问题。为此,生涯教育首先应帮助学生提高对兴趣的认识,明确定位自己的兴趣。教师应依据学生兴趣发展特点,确立兴趣探索目标;应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探索职业兴趣;应引导学生运用职业理想树等方法,探索兴趣与理想职业、行为习惯的关系,引导学生社会实践,强化明晰职业兴趣。

生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中小学开展生涯教育已是大势所趋。但我国中小学生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对落后,一线教师不知从何开始实施生涯教育才能稳扎稳打,取得实效。对此,我们认为中小学生涯教育应从引导学生的职业兴趣探索开始,以职业兴趣探索作为中小学生涯教育的起点。

一、职业兴趣探索作为中小学生涯教育起点的理论依据与可行性

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家都把学生的兴趣放在求知的首要位置来认识,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见职业兴趣探索作为中小学生涯教育起点的可行性与理论依据。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现代教育家威廉・H・克伯屈认为:“教育是兴趣―实践―兴趣的系列”,“教育是一系列的兴趣、新的实践、新的兴趣、更深入的实践、更深入的兴趣,等等,无限下去”。著名的课程理论家泰勒指出:“我们必须确定儿童的兴趣,以便使这些兴趣能够成为教育上注意的焦点”,而“当这些兴趣是理想的兴趣时,它

们就成了有效教学的起点。”从生涯教育的角度看,兴趣是职业教育的起点,并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舒伯从人的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生涯发展形态”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他把个体职业生涯发展按不同的年龄分为连续的五个阶段:成长阶段(出生~14岁)、探索阶段(15~24岁)、建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5岁)和衰退阶段(65岁以后)。每个阶段又划分为不同的时期,其中成长阶段分为幻想期(4~10岁)、兴趣期(11~12岁)和能力期(13~14岁)。从现有学制看,小学五六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职业兴趣探索期。

有研究指出,职业探索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兴趣探索,探索喜欢做的;二是能力探索,探索擅长做的;三是性格探索,探索适合做的;四是价值观探索,探索需要做的。显而易见,兴趣探索处于职业探索的首位。

综合上述观点可知,职业兴趣是一个连续不断、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是职业发展的起点。小学高年级与初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职业兴趣的生长期,对职业常识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在这一时期,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生涯启蒙教育,教师应在尊重生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兴趣教育,引导他们学会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潜质与优势,帮助他们把兴趣及所学的知识与理想职业建立联系,初步定位自己的职业兴趣与价值观念,为规划未来职业与人生发展方向奠定基础。

二、兴趣探索作为中小学生涯教育起点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接近人的本性的心理特征之一,是求知动力之一,是激励和推进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职业探索首先从了解兴趣做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一,兴趣探索能为学生未来择业奠基。小学阶段是兴趣、认知等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职业兴趣的激发与教育,可以引导小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且适合的专业奠定基础。只有在探索兴趣的基础上,生涯教育才有了根基,根深才能叶茂,才能果实累累。在兴趣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领域与职业,才能确立适合自己的生涯目标,才能促进学业发展,取得事业成就。

其二,兴趣探索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只有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或活动领域,才会积极地感知、观察兴趣对象,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积极、大胆地进行思考探索活动,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学习的热情,才会积极主动地为实现人生目标而奋斗,从而发掘释放潜能,增强能力,建立自信,做到不盲从、不迷茫。

其三,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探索自己未来的理想职业,可以促进学生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获得幸福、快乐、满足等积极的情感体验。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Mlihaly Csikszentmihalyi对“是什么东西让人们感到幸福和满足”进行了长时间的、大量的访谈与研究。他发现,人们通常的幸福与快乐,不是在人们很放松、什么事都不做的时候,而是当人们全身心投入地、积极地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的时候。

三、忽视兴趣:当前中小学生涯教育的困境

小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认知自我兴趣的能力,但往往认知不足,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的认识不清楚,不充分,缺乏明确性。我曾以初中一年级与小学六年级学生为对象,作了一项调查,当问及“你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吗?”了解的学生只占43.8%,了解一些或不了解的学生占56.2 %。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学生对自己的兴趣关注少,对自己在某一领域的喜好和倾向模糊不清;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实践的缺乏,没能激发自己的兴趣爱好,兴趣还处于隐性状态;没有形成稳定的兴趣,兴趣正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对某一活动或领域的兴趣持续时间不长,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时常表现出从众心理;兴趣的发展水平低,对某一事物、活动、领域的兴趣多凭个人感觉,对兴趣对象没有足够的认识与了解;无法将兴趣与未来理想职业建立联系,无法将自己的兴趣与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起来,面对职业抉择时往往比较迷茫;常常表现出兴趣爱好与职业理想的不一致性,平时也没有依据兴趣培养相关的行为习惯;学校、家庭在引导学生选择职业时,多以就业难易为标准,不关心孩子的兴趣爱好、潜质、优势与职业的匹配,缺乏甚至没有引导学生找寻自己的职业兴趣,没有引导学生发现个人的潜质和优势。

四、引导中小学生探索职业兴趣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职业兴趣为起点进行生涯辅导的策略。下面以小学六年级“理想工作我做主”主题探索活动为例,加以

具体阐述。

(一)依据学生兴趣发展特点,确立兴趣探索目标

小学高年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理想职业有了一些憧憬,但还不知道职业憧憬必须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之上,没有明确的职业兴趣与目标,更不知道职业兴趣与当下行为的关系,需要通过职业理想的启蒙教育与主题探索活动,引导他们发现职业理想与兴趣爱好的关系,思考兴趣爱好与工作理想的关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初步建立对未来理想工作的规划意识,为成功人生奠基。

小W阶段是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根据舒伯理论,小学六年级学生正处于职业兴趣期,是引导学生探索职业兴趣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把小学六年级职业生涯教育主题活动“理想工作我做主”的目标确立为:

(1)初步探索发现个人的兴趣爱好,探究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理想工作的关系,初步认识到个人兴趣与工作理想必须相符合。

(2)初步学习规划自己未来的理想工作,初步建立对未来理想工作的规划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的兴趣探索目标,符合小学生兴趣发展的心理特点,也符合生涯发展的特征,教育实践证明是恰当的。

(二)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兴趣探索

兴趣探索的方法有多种,定量的方法有霍兰德自我探索量表、斯特朗职业兴趣量表、库德职业兴趣量表等;定性的方法有兴趣岛活动、朋友分析法、直觉认定法、卡片分类法、兴趣万花筒、白日梦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