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二、梳理知识点
1.实数的分类:
2.实数的相关概念:
相反数:
绝对值:
倒数:
3.实数的大小比较:
4.科学计数法:
5.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6.实数的运算:
三、重难点突破
本节多以选择,填空为主,相对来说较简单
四、中考导航
实数是中学数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中考中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单的计算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另外,命题者也会利用分析归纳、总结规律等题型考查考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提要
1.理解有理数、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倒数与绝对值.
3.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
4.理解科学记数法、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能
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能正确识别一个数的有效数字的个数,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
四、甘肃7年真题子母题讲解:
五、随堂练习:
六、作业布置
板
书
设
计
教学
反思
九年级数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九年级
科目
数学
课时
共4课时
第1课时
课题
1.1实数的复习
主备人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包级领导
签字
教学
பைடு நூலகம்目标
1.了解实数的分类、实数的相关概念等.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教案【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教案】教案主题:碰碰运动(转化题)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碰碰运动、弹力、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 理解碰碰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碰撞时的弹性和非弹性特点;2. 学习利用动量守恒法则分析碰碰运动问题;3. 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区别;2. 如何利用动量守恒法则解决碰碰运动问题。
教学准备:1. 板书工具;2. 标有红、蓝两种颜色的球;3. 实验器材(如弹簧、小车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前述的动量守恒定律;2. 提问:碰撞是什么意思?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例子?二、概念解释与实验(10分钟)1. 通过实验展示有关碰撞的基本概念。
2. 实验一:弹力碰撞(实验步骤如下)a. 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形轨道,并将一个标有红色的小球置于轨道的一端;b. 先让小球自由滚动一段距离,观察它碰到轨道的另一端后的反弹情况;c. 再将另一个标有蓝色的小球放置于轨道的一端,观察它与红色小球碰撞时的表现;d. 通过实验结果,引出弹性碰撞的概念。
3. 实验二:非弹力碰撞(实验步骤如下)a. 用实验器材搭建一个斜面和一个小车;b. 设置一定高度的斜面,并将小车从斜面上方释放;c. 观察小车摔到地面时的情况;d. 通过实验结果,引出非弹性碰撞的概念。
三、总结弹性和非弹性碰撞特点(10分钟)1. 学生们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的特点,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和点拨;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澄清,确保学生对弹性和非弹性碰撞的概念准确理解。
四、动量守恒定律(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2. 提问:碰撞前后的动量守恒定律应该满足什么条件?五、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0分钟)1. 在板书上,教师给出几个碰撞问题,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2. 学生们跟随教师一起解答这些问题,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解题过程中;3. 提示学生需要注意哪些信息并如何选择计算方法。
初中九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24.2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24.2.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学习目标:理解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教学重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1分钟)课题:24.2.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学习指导(2分钟)1、阅读课本P90---92内容。
2、归纳出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3、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如何判断?三、学生自学(17分钟)1、认真阅读课本P90---92内容,找出点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及判断方法。
2、说明什么是外接圆、外心?四、自学检测(15分钟)1、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AB=6 ,腰长为5 ,且AB是O的直径,请说明ABC的顶点C与O的位置关系。
2、完成课本P93练习题。
五、更正、交流(6分钟)师生共同评析练习题,相互指正,互相帮助。
六、课堂作业画出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4分钟)七、课堂小结学生自我总结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学习目标:理解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教学重点: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教学难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2分钟)课题: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学习目标: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对应直线的名称.二、学习指导.(3分钟)1、阅读教材P93---94内容,找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找出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名称(直线).3、如何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三、学生自学(10分钟)1、认真阅读课本P93---94内容,教师巡视、监督.2、归纳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找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4、分析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直线名称.四、自学检测(10分钟)练习、课本P94练习第1、2题.五、更正、交流.(5分钟)师生共同评析,学生相互交流,相互纠正.六、课堂作业(15分钟)课本P101习题24.2第2题.。
初中九年级数学集体备课6篇
问题1:如何设未知数?如何找出表达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
问题2:你如何解这个方程的?方程的解都符合题意吗?
3.例题教学:
课本没有安排例题,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可以补充1~2个例题。并注意解题格式,在写解答的过程中,应先设未知数,再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解这个方程,并写出答案,在高未知数时如果有单位,必须写在字母的后面,以下问题供教师教学时选用己知两个数的和等于12,积等于32,求这两个数(答案:这两个数是4和8)
4、继续做好“一帮一”活动,以学生帮学生,以学生促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活动主题
新学期备课计划
活动目的
讨论新课后计划及设计。
主持人
参与及听讲人
全体九年级数学组成员
时 间
地 点
九年二办公室
活 动 过 程 内 容 记 录
活动记录:
主持人:结束假期,我们即将开始新学期,这次备课组活动主要讨论本学期备课计划。
7.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装有n个小球,它们只有颜色上的区别,其中有2个红球,每次摸球前先将盒中的球摇匀,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再放回盒中,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于0.2,那么可以推算出n大约是__10__.
8.一只不透明的口袋中放有若干只红球和白球,这两种球除了颜色以外没有任何其他区别,将袋中的球摇均匀.每次从口袋中取出一只球记录颜色后放回再摇均匀,经过大量的试验,得到取出红球的频率是 ,求:
4.绿豆在相同条件下的发芽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每批
粒数n
100
300
400
600
1000
2000
3000
发芽的
粒数m
96
2024年九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复习教案
2024年九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数学教材第十五章《解析几何》,具体内容为第1节“坐标系”和第2节“直线方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坐标系的基本概念,能够熟练运用直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坐标系的概念,能够准确地绘制坐标系,并在坐标系中表示点、线等几何图形。
2. 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直线方程,并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坐标系的概念,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运用直线方程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直尺,圆规等。
2. 学具:直尺,圆规,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坐标系实例,如地图、平面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坐标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坐标系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3)例题讲解:在坐标系中表示直线,求解直线方程。
3.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第十五章第1、2节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运用直线方程解决。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坐标系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3. 例题解答过程;4. 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一个坐标系,并在其中表示点、线;(3)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坐标系,求解直线方程。
2. 答案:(1)见学生绘制结果;(2)具体解答过程见教材;(3)见学生解答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坐标系和直线方程的理解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进一步研究坐标系和直线方程在几何、物理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初三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
一、会议背景为了提高初三数学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我校初三数学教研组于2022年10月10日举行了集体备课活动。
本次备课活动旨在共同研讨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会议内容1. 教材分析本次备课活动首先对教材进行了全面分析。
教研组成员共同回顾了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结构和内容,重点关注了初三阶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分析,我们明确了以下要点:(1)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强化解题策略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2. 教学方法探讨在教学方法方面,教研组成员针对不同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入探讨。
以下是一些主要观点:(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2)注重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强化练习环节,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3. 教学策略研究针对初三阶段的教学特点,教研组成员共同探讨了以下教学策略:(1)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进度与质量。
(2)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师应注重课堂纪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注重学生心理辅导。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强化家校合作。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三、会议总结本次初三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本次备课,我们明确了教材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为提高初三数学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以下是本次备课活动的主要收获:1. 提高了教研组成员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初三数学教学备课教案大全(7篇)
初三数学教学备课教案大全(7篇)初三数学教学备课教案篇1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2)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弦切角定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在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线段成比例等问题时,有重要的作用;它与圆心角和圆周角以及直线形角的性质构成了完美的角的体系,属于工具知识之一.难点:弦切角定理的证明.因为在证明过程中包含了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虽然在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中应用过,但对学生来说是生疏的,因此它是教学中的难点.2、教学建议(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设置学习情境,组织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归纳结论,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并获得新知识;(2)学习时应注意:(Ⅰ)弦切角的识别由三要素构成:①顶点为切点,②一边为切线,③一边为过切点的弦;(Ⅱ)在使用弦切角定理时,首先要根据图形准确找到弦切角和它们所夹弧上的圆周角;(Ⅲ)要注意弦切角定理的证明,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证明思路.教学目标:1、理解弦切角的概念;2、掌握弦切角定理及推论,并会运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3、进一步理解化归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完全归纳的证明方法.教学重点:弦切角定理及其应用是重点.教学难点:弦切角定理的证明是难点.教学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以旧探新1、复习:什么样的角是圆周角?2、弦切角的概念:电脑显示:圆周角CAB,让射线AC绕点A旋转,产生无数个圆周角,当AC绕点A 旋转至与圆相切时,得BAE.引导学生共同观察、分析BAE的特点:(1)顶点在圆周上; (2)一边与圆相交; (3)一边与圆相切.弦切角的定义:顶点在圆上,一边和圆相交,另一边和圆相切的角叫做弦切角。
3、用反例图形剖析定义,揭示概念本质属性:(二)观察、猜想1、观察:(电脑动画,使C点变动)观察P与BAC的关系.2、猜想:BAC(三)类比联想、论证1、首先让学生回忆联想:(1)圆周角定理的证明采用了什么方法?(2)既然弦切角可由圆周角演变而来,那么上述猜想是否可用类似的方法来证明呢?2、分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当固定切线,让过切点的弦运动,可发现一个圆的弦切角有无数个.如图.由此发现,弦切角可分为三类:(1)圆心在角的外部;(2)圆心在角的一边上;(3)圆心在角的内部.3、迁移圆周角定理的证明方法先证明了特殊情况,在考虑圆心在弦切角的外部和内部两种情况.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将一般情况的证明转化为特殊情况.圆心O在CAB外,作⊙O的直径AQ,连结PQ,则BAC=BAQ-APQ-APC.圆心O在CAB内,作⊙O的直径AQ.连结PQ,则BAC=QAB十QPA十APC,(在此基础上,给出证明,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回顾证明方法:将情形图都化归至情形图1,利用角的.合成、对三种情况进行完全归纳、从而证明了上述猜想是正确的,得: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4.深化结论.练习1 直线AB和圆相切于点P,PC,PD为弦,指出图中所有的弦切角以及它们所夹的弧.练习2 DE切⊙O于A,AB,AC是⊙O 的弦,若=,那么DAB和EAC是否相等?为什么?分析:由于和分别是两个弦切角OAB和EAC所夹的弧.而 = .连结B,C,易证B=C.于是得到DAB=EAC.由此得出:推论:若两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则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四)应用例1已知AB是⊙O的直径,AC是弦,直线CE和⊙O 切于点C,ADCE,垂足为D求证:AC平分BAD.思路一:要证BAC=CAD,可证这两角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相似,于是连结BC,得Rt△ACB,只需证ACD=B.证明:(学生板书)组织学生积极思考.可否用前边学过的知识证明此题?由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思路二,连结OC,由切线性质,可得OC∥AD,于是有3,又由于2,可证得结论。
九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复习优质教案
九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复习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九年级数学教材第十二章“圆”的部分,详细内容包括圆的基本概念、圆的方程、圆的性质以及圆与直线的关系。
具体涉及章节为12.1节“圆的定义和性质”,12.3节“圆的方程”,以及12.4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和方程表示方法。
2. 能够运用圆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的方程的理解与应用,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判断。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性质,圆的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圆规、直尺。
学具:练习本、圆规、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车轮、硬币等,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
2. 知识回顾(10分钟)学生回顾圆的定义、性质以及圆的方程表示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例题1: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和周长。
讲解例题2:已知圆上三点,求圆的方程。
4. 随堂练习(15分钟)1)已知圆的直径,求圆的面积和周长。
2)已知圆上两点和半径,求圆的方程。
5. 知识点拓展(5分钟)介绍圆的切线、割线以及圆的内接四边形。
6. 小组讨论(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圆的定义、性质。
2. 圆的方程。
3.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和周长。
2)已知圆上三点,求圆的方程。
a) 直线 y = 2x + 3 与圆(x 1)² + (y 2)² = 4b) 直线 x y = 1 与圆(x 2)² + (y + 3)² = 92. 答案:1)圆的面积:πr²,周长:2πr。
2)圆的方程:(具体答案根据学生解答)3)a) 相离;b) 相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圆的方程掌握程度如何,是否需要加强练习。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平方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2. 培养学生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方根的概念:一个正数的平方根,即为乘以自身得到这个正数的那个正数;负有平方根,即为乘以自身得到这个正数的那个负数。
2. 平方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平方根的概念,平方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2. 难点:平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数学故事引入平方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平方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平方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方根的知识解决问题。
6.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方根的知识解决。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记忆。
8. 作业布置:设计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利用数学故事引入平方根的概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方根。
2.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练习巩固:设计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平方根的知识。
5. 激励评价:及时给予学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平方根的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堂小结环节,要让学生充分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七、集体备课时间安排:1. 第一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
九年级上册数学组集体备课安排方案
九年级上册数学组集体备课安排方案九年级上册数学组集体备课安排方案一、备课时间和地点1. 备课时间:每周三下午4 点至6 点。
2. 备课地点:数学组办公室。
二、备课内容1. 讨论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确定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
2.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制定每周的教学计划。
3. 讨论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讨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4. 编写教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编写详细的教案。
5. 制作教学课件:根据教案,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
6. 讨论作业布置: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讨论如何布置作业。
7. 制定评价方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案。
三、备课流程1. 主持人宣布备课开始,介绍本次备课的主要内容和议程。
2. 每位教师依次发言,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思路。
3. 集体讨论,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审议和修改。
4. 确定最佳的教学设计方案,并由主备人进行整理和记录。
5. 主持人对本次备课进行总结,并布置下一次备课的任务。
四、备课要求1. 每位教师必须认真准备,积极参与讨论。
2. 备课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3. 备课记录要详细、准确,包括备课内容、讨论过程和结论等。
4. 主备人要根据备课记录,编写详细的教案和教学课件。
5. 备课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
五、注意事项1. 备课要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进行,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3. 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 要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数学组集体备课安排方案的基本内容,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希望通过集体备课,能够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学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3篇)
第1篇一、备课背景为了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我校数学教研组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本次集体备课旨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共同研讨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二、备课内容1.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上册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九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九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2)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备课步骤1. 集体讨论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2. 分组讨论,针对每个章节进行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3. 教师代表进行教学设计汇报,其他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
4. 整合意见,完善教学设计。
5. 制作课件,准备教具。
6. 进行试讲,相互观摩,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四、教学设计1. 教学环节:(1)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新课讲解: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3)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5)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共同提高;(3)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意识;(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手段:(1)实物教具:展示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直观理解;(2)多媒体课件:运用图片、动画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视野。
九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
九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会议议程】
一、会前准备
1.确认出席人员名单并做好签到;
2.准备好会议材料,包括课本、教案、试卷等
二、课程标准分析
1.对数学九年级上册课程标准进行分析;
2.明确本次备课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措施。
三、教学内容分析
1.将各章节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确定教学重点及难点;
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
四、教学方法探讨
1.分享各自的授课方法和经验;
2.探讨如何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3.推广教育技术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五、试卷编写
1.根据本次备课内容制定试卷;
2.确定试卷难度、数量、分值和题型等。
六、学情分析
1.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进行分析;
2.结合现实情况,探讨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
七、其它
1.讨论其他涉及到数学教学的问题;
2.确认下一次备课时间和议程。
以上就是本次数学九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的议程安排,希望全体教师认真准备,积极参与,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初三数学备课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三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提高初三数学教学质量,加强备课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初三数学备课组于2021年10月20日开展了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经验分享等形式,提升备课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明确教学目标:本次集体备课以《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圆”为例,要求备课组教师共同研讨本章节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优化教学设计:备课组教师针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从导入、新课讲解、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力求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
(3)资源共享:备课组教师将优秀的教学设计、课件、练习题等资源共享,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2. 教学研讨(1)教学方法探讨:备课组教师针对本章节的教学方法进行研讨,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共同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教学手段创新:备课组教师探讨如何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课堂管理策略:备课组教师交流课堂管理经验,探讨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经验分享(1)优秀教师经验分享: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分享他们的教学心得,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2)优秀教学案例展示:展示备课组教师的教学案例,分析案例中的亮点和不足,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3)教学反思与改进:备课组教师针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改进方向。
三、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几点收获:1. 提高了备课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初三数学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 加强了备课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共同成长。
3. 优化了教学设计,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 培养了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改进方向。
九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复习教案
九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九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材为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第23章《锐角三角函数》、第24章《相似三角形》和第25章《解直角三角形》。
复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求法;2.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 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 教学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求法,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三角板、直尺;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和解直角三角形的思考;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教材相关章节内容,巩固基础知识;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和讲解;6. 课后作业:布置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求法;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 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及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2)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3)解一道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 答案:(1)锐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分别为sinα、cosα和tanα;(2)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AA相似定理、SAS相似定理、SSS相似定理;(3)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更多应用,提高解题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求法、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及应用。
初中数学初三备课教案
初中数学初三备课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巩固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梳理知识体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巩固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复习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等模块,整理出自己的学习笔记。
2. 合作交流(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笔记,互相补充,共同完善知识体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总结归纳(10分钟):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初中数学的知识点,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教师点评并给予肯定,指出不足之处。
4. 课堂练习(15分钟):针对本节课复习的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布置一些综合性的数学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引导启发:教师通过提问、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4. 激励评价:及时给予学生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
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合作交流、课堂练习等方面的评价。
初三数学教案(精选3篇)
初三数学教案(精选3篇)初三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
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关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3、结合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通过等腰三角形性质证明,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关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特别是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时辅助线做法)。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
四、教学过程:复习:1、什么是等腰三角形?2、你会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吗?并把你画的等腰三角形栽剪下来。
3、试用折纸的办法回忆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新课讲解:在《证明(一)》一章中,我们已经证明了有关平行线的一些结论,运用下面的公理和已经证明的定理,我们还可以证明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结论。
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回忆上学期学过的公理本套教材选用如下命题作为公理: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3.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4.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由公理5、3、4、6可容易证明下面的推论:推论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证明过程:已知:∠A=∠D,∠B=∠E,BC=EF求证:∠ABC∠∠DEF证明:∠∠A+∠B+∠C=180°,∠D+∠E+∠F=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C=180°-(∠A+∠B)∠F=180°-(∠D+∠E)又∠∠A=∠D,∠B=∠E(已知)∠∠C=∠F又∠BC=EF(已知)∠∠ABC∠∠DEF(ASA)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这一定理可以简单叙述为:等边对等角。
九年级数学北师大版集体备课计划
集体备课计划是教师们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共同商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一种教研活动。
以下是一份九年级数学北师大版的集体备课计划:一、目标和任务1. 确定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包括知识点、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 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教材分析1. 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2. 分析教材的结构和组织方式,明确每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3. 研究教材的教学资源,如习题、实验、案例等,为教学提供支持。
三、教学设计1. 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制定每个单元的教学计划。
2. 设计教学活动,包括引入新知识、讲解、练习、巩固和拓展等环节。
3. 确定教学资源和教具的使用,如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计算器等。
4. 设计课堂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包括作业、小测验、考试等。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1. 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问题,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利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和问题解决等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评价1. 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步情况,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改进学习方法。
3.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合作意识。
六、教学研究和反思1. 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
2. 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教学研究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3. 参加学校和区级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初中数学教研集体备课(3篇)
第1篇一、备课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初中数学教研组决定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本次备课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研讨,共同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备课目标1. 通过集体备课,使教师对教材有更深入的理解,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
2.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4. 培养教师反思意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备课内容1. 教材分析(1)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材编排意图。
(2)梳理教材知识结构,提炼核心概念。
(3)分析教材中的教学案例,为教学提供参考。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公式、定理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公式、定理等。
(2)难点:对核心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4.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情境教学: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趣味故事、实际问题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运用多媒体、实物等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讲解核心概念、公式、定理。
(3)课堂练习:设计分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 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过程,查找教学中的不足。
(2)分析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3)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四、备课实施1. 教研组长组织备课活动,明确备课时间、地点、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教学目标:知识要点: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同类项;幂的运算性质;乘法公式;整式的除法。
◆考点归纳:
1、单项式及多项式的辨析。
2、单项式次数、系数。
3、代数式表示的意义。
4、列代数式。
5、同类项幂的运算性质的逆用。
《课时练习》
3
★教学目标:知识要点: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课时
课堂活动
作业
1
★教学目标:知识要点:实数的分类;有理数;无理数;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负指数幂、零指数幂;科学记数法;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数的乘方。
◆考点归纳:
1、有理数、无理数有实数概念的理解。
2、实数的大小比较。
3、近似数、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
4、相反数、绝对值、倒数和数轴。
5、实数的运算。
◆考点归纳:
1、因式分解的意义。
2、利用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
3、分解因式的几种常见的类型。
4、考查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课时练习》
4
★教学目标:知识要点: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式的运算。
◆考点归纳:
1、分式的识别
2、分式有意义的求法、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3、分式的基本性质
《课时练习》
5
★教学目标:知识要点: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分式方程的应用
◆考点归纳:
1、判断分式方程的解
2、分式方程的恒等变形
3、分式方程的增根问题
4、列分式方程
《课时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