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如何合理选择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如何合理选择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e1e9f0d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6f.png)
如何合理选择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明确学习者应该达到的结果,而教学内容则是教师为实现这些目标所准备的内容。
如何合理选择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于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目标设定和内容选择三个方面解析如何合理选择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一、需求分析在选择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教师应该了解学习者的背景、兴趣、能力、学习需求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观察和调查,教师可以了解学习者的现状和需求,进而确定教学的方向和目标。
需求分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例如教师观察、学生讨论、问卷调查等。
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的掌握情况,他们对于课程内容的兴趣和需求,以及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偏好。
在分析需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收集全面的信息,以便更好地制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
二、目标设定基于需求分析的结果,教师可以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衡量和可达到。
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学习者知道他们应该达到什么结果,从而具有明确的学习方向。
具体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实现目标。
可衡量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教师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可达到的教学目标能够符合学习者的能力水平和需求。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知识结构和学习者的认知特点进行分解。
短期目标可以设定为学习某个知识点或技能,长期目标可以设定为掌握一门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方法。
目标设定需要根据学习者的年龄、能力、兴趣等因素进行调整和适应,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内容选择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符合教学目标,具有逻辑完整性和系统性。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求选择相关的内容,结合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可以包括教科书知识、实践经验、案例分析、讨论和互动等形式。
通过多样化的内容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如何选择教学内容
![如何选择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354dfcc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4.png)
如何选择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来确定。
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教学目标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
教学目标是教师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的目的。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教师能够更好地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
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那么教学内容应该注重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如果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那么教学内容应该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学对象也是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考虑因素。
不同年龄、不同程度和不同个体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不同的。
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
同时,还需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适应性。
对于初学者来说,教学内容应该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知识体系和技能链条;对于高级学习者来说,教学内容应该更加复杂和深入,以满足他们进一步提高的需求。
最后,教学环境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网络等。
不同的教学环境提供了不同的资源和条件,从而影响教学内容的选择。
例如,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内容;在图书馆和网络中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文献、资料和网上资源来提供。
总之,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进行综合考虑。
教学内容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符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并适合教学环境的条件和资源。
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更加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选准教学内容 提高课堂效率
![选准教学内容 提高课堂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de8a185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66.png)
选准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教学内容的选准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
正确的选择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所以,选准教学内容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方法和实践三个方面探讨如何选准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1.符合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内容应当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帮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2.符合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学内容的依据和指南,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指导,使教学内容不脱离课程的整体结构和发展规律。
3.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4.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学生的学习特点不同,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灵活多样,区分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学习水平,提供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差异化发展。
5.注重跨学科融合。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注重跨学科融合,促进不同学科内容的整合和交叉,激发学生的综合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1.分析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从教材中展开,分析、评价教材中的内容,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做到科学有效地选准教学内容。
2.调研实践。
调研实践是教学内容选择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当关注教学内容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及时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3.借鉴经验。
借鉴经验是教学内容选择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从其他学校或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中学习,了解不同学校和老师的教学内容选择原则和方法,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内容选择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教师如何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教师如何合理安排课程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8a378c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2.png)
教师如何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吸收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目标明确、内容整合、重点突出三个方面,探讨教师如何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一、目标明确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的第一步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确立合适的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导向。
在明确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既要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学科要求,合理制定课程目标,确保目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内容整合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的第二步是整合教材和其他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灵活运用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将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和调整。
教科书内容通常较为繁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留下关键知识点,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其他教学资源来丰富课程内容。
如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教学工具,配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组织学生参观实地,进行实践探究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课程内容安排,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互动性。
三、重点突出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的第三步是突出重点。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要求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选择和安排重点内容,确保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在突出重点内容时,教师可以采取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应该对重点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框架。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分析、讲解案例、解决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重点知识。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作业、练习等形式,巩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复习资料、设计合理的考试内容等方式,重点关注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如何合理安排课程和教学内容
![如何合理安排课程和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6d6b00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75.png)
如何合理安排课程和教学内容现代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确保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全面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合理安排课程和教学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组织和安排课程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1. 了解学生需求在安排课程和教学内容之前,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
这可以通过第一堂课的调查问卷、个人谈话或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了解学生的兴趣、学习风格和学习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
2.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安排课程和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该具体、清晰,并与教育标准和学校课程目标保持一致。
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并让学生知道他们将要学习什么。
3. 制定详细的课程计划一份详细的课程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
教师应该根据学习目标,将课程分解为不同的单元和主题,并确定每个单元的时间分配。
在制定课程计划时,教师还要考虑到课程的连贯性和递进性,以便学生能够逐步建立知识体系。
4. 多元化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和学习目标,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讲授、讨论、小组活动、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来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技能。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 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利用在安排课程和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选择和利用适当的教学资源。
这包括教科书、参考书、多媒体教材、互联网资源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6. 教学评估和反馈合理安排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
因此,教师应该进行教学评估和提供及时的反馈。
教学评估可以包括课堂测验、作业、项目报告等形式,用于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同时,教师还应该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1015e3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9.png)
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而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和学科特点等因素进行选择。
首先,教学内容应有针对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要求。
例如,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教学内容,如基础的数学运算、字母认读等,而在高年级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较为复杂的知识点,如代数方程、历史事件等。
其次,教学内容还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作品,或者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适合的作品,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教学方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设计和调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讲授法中,教师可以清晰地解析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在讨论法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在实验法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教师还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展示教学资源,或者引导学生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和教育技术设备等。
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
![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7ef6696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0.png)
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编写教案时需要仔细思考如何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优秀的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过程更加富有趣味和创造性。
本文将重点讨论教案中的教学内容选择的几个重要因素。
一、学科标准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始终以学科标准和教学目标为依据。
学科标准规定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它们是教师教学的基准。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细化学科标准,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并选择能够实现这些目标的教学内容。
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内容选择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
例如,对于对某个话题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与该话题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教材和课程资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如多媒体资料、互联网资源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与教学方法和策略相匹配。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
例如,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可以采用讲授和讨论的方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可以采用实验和实践活动的方法。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使用何种教学方法,以及如何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五、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应考虑现实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
教学资源是指可以支持教学的各种物质和人力资源,教学环境是指学生学习所处的具体环境。
教师应根据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教学内容应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以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2. 教学内容应具有针对性,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3. 教学内容应具有前瞻性,能够满足学生未来学习的需要;4. 教学内容应具有时代性,能够与时俱进,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教学设计 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ed140b5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2.png)
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要围绕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有效拓展,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
学生在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合作交流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等能力都能得到相应发展,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教学内容在教学系统中具有基础性、主导性的地位,是决定教学优劣成败的重要因素,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学目标总是以具体教学内容为支撑的。
2.教学内容是教与学双方行为的基础规范
教师的“教”必须达到教学内容所示意的教学目的,学生的“学”则要遵循教学内容的方向去努力和拓展,教学活动始终是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展开的。
无论教师或学生的行为都不能脱离教学内容规定的范围,否则教学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3.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的主要信息源
在教学中,教师把知识信息转化为教学方案,再转化为口头语言、文字、符号、图示等形式,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向学生输出,并尽可能促进学生转换、加工和接受。
教学双方交换的信息都是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而展开的,教学状态信息和教学环境信息脱离了教学内容就会成为干扰正常教学的噪音。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5294ab383c4bb4cf6ecd10d.png)
第二、变单调无味为丰富快乐,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在每一节课的开始就能让学生“洗耳恭听”并不容易。
教师可在大纲规定的选用教材范围内,选择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进行教学,运用新颖而奇特的材料辅助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进行启发和引导,还可适当简化教材中竞技成分过高的内容,补充学生喜欢的教材。
乡镇中学的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极易产生厌烦情绪,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遵循“不离纲”的原则下,进行大胆选择教材内容,增强教材的趣味性,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是,这里应该明确,教师选择教材,其目的是为了增强课堂趣味性,让学生从“苦学”变为“乐学”,从“死学”变为“活学”,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技术、技能,培养能力,发展良好的品质,达到预期的目标。
教师不能迁就学生的个人需要,以玩为主。
教师灵活选择教材,只不过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一笑、活跃课堂气氛而已。
更需明确,这些快乐是蕴含在体育教育之中,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
![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95af244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2.png)
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案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而教学内容的选择则是教案编写的核心环节。
合适的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那么,如何在众多的知识体系中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呢?首先,要依据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明确了学生在完成学习后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某个数学定理的推导和应用,那么教学内容就应该侧重于定理的证明过程、相关例题的讲解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教学内容可以是经典的文学作品赏析、口语交际练习等。
其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的年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都会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产生影响。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应该简单、直观、生动,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基本认知能力;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适当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再者,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要准确无误,符合学科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对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审核,确保传递给学生的是正确的信息。
系统性则要求教学内容之间要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从力学、热学、电磁学到光学、近代物理等,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应该相互衔接、逐步深入,让学生能够构建起清晰的物理知识框架。
同时,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实际。
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食品添加剂、环境保护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当地的气候、地形、资源等,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案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教案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https://img.taocdn.com/s3/m/380c911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3.png)
教案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案则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编写教案时,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的相关问题,并提供一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和建议。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与教学目标相匹配。
教学目标是明确指导教学的目标,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确保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这些目标。
2. 学生需求:教学应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听取学生意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3. 教材选择:如果教学内容与教材相关,那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所使用的教材。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难度,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
4. 知识结构:教学内容应该遵循一定的知识结构。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层次划分,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内容的安排涉及到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应该考虑以下几点:1. 递进性: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有递进性,即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组织内容。
通过递进式安排,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知识结构,并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 知识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注重重点和难点的处理。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强对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和巩固,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3. 合理分配时间: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内容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教学和学习时间。
为了节约时间,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课堂时间,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的活动。
4. 多种教学手段: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示范、实践、小组讨论等。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交替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教案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教案中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案中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1f4329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b.png)
教案中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教案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于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的确定、知识点的组织、教学步骤的设计以及评价反思等方面,探讨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一、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案编写的基础,它指导着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
教学目标应具备可观察性和可度量性,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
二、组织知识点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的知识点,并在教案中结构清晰地呈现出来。
可以采用分类、层次等方式组织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并建立知识的联系。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前后顺序,确保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
三、设计教学步骤教学步骤的设计是教学内容安排的具体化和细化。
在设计教学步骤时,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具体的授课方法和学习活动,并合理安排时间。
可以采用导引引入、示范演示、探究讨论、实践操练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四、评价反思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安排后,教师需要设计评价活动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的质量。
评价反思可以分为形ative评价和sumative评价两个层面。
形ative评价主要用于教学过程中的调整和改进,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sumative评价则用于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采用考试、作业、项目展示等方式进行。
综上所述,教案中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需要从教学目标、知识点组织、教学步骤设计和评价反思等方面进行考虑。
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只有充分准备和灵活应对,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https://img.taocdn.com/s3/m/c343af0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9.png)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一个合理、科学、系统的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
因此,教师在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时需要结合教育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涉及到教育目标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教学内容应该紧密围绕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展开,确保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
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2. 学科知识和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应该覆盖学科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要求。
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选择符合学科要求的教学内容,并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3. 现实生活和实践应用: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实践应用相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提高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指将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架构进行组织和安排。
教学内容编排的重点在于合理组织教学进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1. 分析知识结构和难易程度:教师应该对所教学科的知识结构和难易程度进行分析,将知识按照易于理解和学习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避免知识的跳跃和断层。
2. 设计教学活动和方法:教学内容应该与教学活动和方法相结合,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运用案例分析、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选择与编排的注意事项在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前后衔接性,呈现递进式的发展。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着力点”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着力点”](https://img.taocdn.com/s3/m/6a8b9d9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5.png)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着力点”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教师们在教学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基本问题。
那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应该关注哪些“基本点”和“着力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1. 教学内容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根本指导。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选择符合目标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性目标、能力性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
选择教学内容要围绕这些目标进行,确保所选择的内容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实际水平是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考量因素。
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方面。
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避免过难或过简单的内容,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3. 教学内容要贯穿课程整体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与课程整体结构密切相关。
要从整个课程的设计和安排出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保证顺畅的教学过程。
同时也要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和联系,避免内容的重复或割裂,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4. 教学内容要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尽量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多样化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必须符合社会需求,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选择的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确保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社会适应性,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选择教学内容的“着力点”1. 注重学科核心知识学科核心知识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和着力点。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重学科核心知识,确保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打好学科基础,为学生的学业发展奠定基础。
2. 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选择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
![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90454f2b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1.png)
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在编写教案时,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有效性。
那么,在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呢?下面是一些相关的建议和指导。
1. 确定教学目标在选择教学内容之前,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以保证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还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3. 关注教材的质量教材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参考依据。
教师应该选择质量优良、内容全面、结构合理的教材。
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应该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还应该注意教材的时效性和适应性,以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和有效性。
4. 教学内容的适度安排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教师还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适度安排。
适度安排教学内容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目标来确定。
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合理、有序,并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
5. 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还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相关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6. 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7. 及时反馈和评估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后,还应该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和评估。
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e6eb6c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9.png)
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一、引言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以期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符合以下原则:2.1 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要求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有层次、有序。
教师应当按照学科的知识结构、主题的发展脉络等,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使其有机地相互关联、互为要素,形成完整、有机的整体。
通过有系统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升对学科的整体把握能力。
2.2 学科知识的前后置关联学科知识的前后置关联是指教学内容的安排不仅要有系统性,还要有循序渐进的逻辑顺序。
教学内容应当以易于理解的、基础性的知识为基础,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扩展知识。
教师应当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出发,有选择地引入新知识,保证学生在掌握新知识时能够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知识的连贯性。
2.3 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要求教学内容与学科的最新进展紧密结合,能够反映学科的前沿动态,引导学生关注学科的最新研究、发展方向和应用成果。
教师应当关注学科的科学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追求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
2.4 学科知识的实用性学科知识的实用性是指教学内容要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未来就业需求相结合。
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
同时,教学内容还应该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三、教学内容选择的方法为了符合上述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3.1 根据教材和课标要求教材和课标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和指导,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课标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35cea09f5335a8102d220e6.png)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切实实现有效教学我们老师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有人问:“这堂课你教了什么?”数学老师的回答很干脆,比如教《圆的认识》,他会很肯定地告诉你,这堂课教的是圆心、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与圆相关的数学知识,绝对不会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而我们语文教师却很尴尬:所教的就是这一篇课文啊,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似乎什么都教了,好像又什么都没有着力地教。
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小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的语文教师心中常常并不清楚要教些什么,更不清楚要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教合适。
只是就一篇篇的课文,这里教一点,那里教一点;就同—个语文知识,今天教一点,明天教一点,每次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一个比喻句子,教了六年;就是同一篇课文,不同老师教的内容也大相径庭,有些甚至已经不是语文学科应该教的内容,变成了科学课、音乐课等等别的什么课。
即使教的是语文学科的内容,是否正确合理,也没有经过科学的学理考察。
于是,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顽症。
因此,专家们认为,语文教学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教什么都还没弄明白的情况下,试图通过研究怎么教来提高教学效益或者效率,必然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
确立正确、精当、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问题、当务之急,切实解决这一问题,语文教学才能柳暗花明,才能云开雾散。
一、什么是“语文教学内容”?什么是“语文教学内容”?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指出:“语文教学内容是教学层面的概念,是实现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工作中介、活动对象和教学凭借。
从教的方面说,主要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
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
《语文课程标准》、教科书以及相关的教学参考书,这三类文本都隐含着教学内容,但都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就会造成所谓的“教教材”。
教案中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案中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f4471f8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1.png)
教案中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案的编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一个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一、分析学科特点在编写教案之前,首先需要对所教学科的特点进行分析。
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性质和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需要充分了解学科的基本知识、重点和难点。
只有深入了解学科本身,才能根据学科的特点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一节课或一段教学过程中想要使学生达到的预期效果。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与学科特点相结合,具体明确。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科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科发展的要求来设定教学目标。
合理设定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之符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遵循教学顺序在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时,遵循教学顺序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有机链接,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形成知识体系。
通常情况下,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从基础知识到深入理解,从简单到复杂,从整体到细节,逐渐推进。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稳固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果。
四、设置适当的学习环节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设置适当的学习环节,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环节,如讲解、示范、练习、讨论、实验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充实教学资源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充实教学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实物、图片等,来辅助教学。
这样能够更加生动有趣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巩固和拓展知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巩固和拓展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教师应该设置一些巩固性和拓展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基础教育教案中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基础教育教案中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6c55c3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5.png)
基础教育教案中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案题目:基础教育教案中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是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探讨如何合理安排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
一、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案编写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在安排教学内容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以确保教学内容与目标保持一致。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能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
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可能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
二、选择教学内容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我们需要仔细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当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遵循教材的要求,并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按照教材的章节、模块来安排,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灵活调整和组织。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还需要考虑教学方法的选择。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
对于某些抽象和复杂的内容,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让学生在观察、实践、体验中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巩固和评价教学成果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及时巩固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可以适时设计一些练习或任务,让学生进行巩固和应用。
同时,我们还需要利用各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包括考试、作业、小组活动、课堂表现等。
评价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基础教育教案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不仅仅是简单的“安排内容”,它需要从教学目标、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切实实现有效教学我们老师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有人问:“这堂课你教了什么?”数学老师的回答很干脆,比如教《圆的认识》,他会很肯定地告诉你,这堂课教的是圆心、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与圆相关的数学知识,绝对不会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而我们语文教师却很尴尬:所教的就是这一篇课文啊,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似乎什么都教了,好像又什么都没有着力地教。
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小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的语文教师心中常常并不清楚要教些什么,更不清楚要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教合适。
只是就一篇篇的课文,这里教一点,那里教一点;就同—个语文知识,今天教一点,明天教一点,每次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一个比喻句子,教了六年;就是同一篇课文,不同老师教的内容也大相径庭,有些甚至已经不是语文学科应该教的内容,变成了科学课、音乐课等等别的什么课。
即使教的是语文学科的内容,是否正确合理,也没有经过科学的学理考察。
于是,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顽症。
因此,专家们认为,语文教学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教什么都还没弄明白的情况下,试图通过研究怎么教来提高教学效益或者效率,必然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
确立正确、精当、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问题、当务之急,切实解决这一问题,语文教学才能柳暗花明,才能云开雾散。
一、什么是“语文教学内容”?什么是“语文教学内容”?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指出:“语文教学内容是教学层面的概念,是实现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工作中介、活动对象和教学凭借。
从教的方面说,主要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
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
《语文课程标准》、教科书以及相关的教学参考书,这三类文本都隐含着教学内容,但都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就会造成所谓的“教教材”。
我们要解决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因此我们深入地研究与判别,甄选出适合学生的语文教学内容。
二、目前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定位的“虚化”。
不知以何去选择教学内容,为什么选择此内容而不是彼内容等。
●教学内容选择的“泛化”。
不知什么是该教的、什么是不该教的。
与发展学生无益的教学内容充斥课堂。
也就是“语文”少了,而“关于语文”的多了。
●教学内容组织的“浮化”。
随意性较大,任意增删教学内容。
课前预设内容与课堂生成处理不当造成教学过程空泛、肤浅,不求精细,不求精深。
●教学内容延伸的“表面化”(形式化)。
表现在“舍本求末”,一味延伸,或是可不可延伸总去延伸,也不知是哪一方面的延伸,形式主义太重。
例1: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有一篇课文《寓言两则》,选了两个寓言,一个是《揠苗助长》,另一个是《守株待兔》。
有位老师教《揠苗助长》时,他选了一个教学内容是那个农夫怎么到田里去拔禾苗,把禾苗一根一根往上拔。
让孩子反复读这几句话,然后想象,这么热的天,顶着太阳,他要到田里边把禾苗一根一根拔起来,这个农夫拔苗的辛苦。
在这里展开想象,对体会《揠苗助长》的这个故事的寓意有多大的意义呢?其实意义不大。
因为《揠苗助长》这个故事,重要的不是花了很大的力气去拔苗,而最重要的是虽然做了这么多事因为他做错了,最后这些禾苗都死了,这才是寓意的所在。
让孩子花大量的时间去想象,这个农夫是怎么拔苗的,意思就不大。
所以这个教学内容就选得不是太好。
例2:教学古诗,我们一般都要介绍时代背景,但有的古诗教学时安排背景介绍这个教学内容就没有必要。
王安石的《泊船瓜州》,有两个非常有名的句子,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有位老师介绍王安石的一个背景,讲了这样一段话:这首诗是王安石第二次出任宰相的时候,从离开南京的家北上,到江苏镇江的时候写的。
王安石第一次做宰相,他推行变法失败了,最后被罢了官,现在第二次又要去做宰相,他的前途会怎样呢?有可能改革成功,所以王安石此去踌躇满志;也有可能推行变法,再次失败,前途未卜,所以王安石此去忧心忡忡。
老师要求学生先用踌躇满志的心情读这两句,再用前途未卜的心情来读这两句,弄小学生一头雾水,不知道究竟该怎么读。
王安石第二次做宰相的介绍,对这首诗来说是不必要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了一种人类千古不变的思乡之情,完全不需要涉及王安石的政治生涯。
从这个案例当中可以看出,究竟要不要引用课外资源这个教学内容,我们需要慎重考虑,并非多多益善。
三、如何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于永正老师: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教学艺术来自于每个方面,也很难说哪一方面更重要。
我个人认为,一个老师首先要熟悉所教的教材,即教学内容,教学艺术来自于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因为没有一节充满艺术魅力的课不是首先来自执教者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上的。
这法儿那法儿,不钻研好教材就没有法儿。
任何一篇课文,只读一两遍是很难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找到教的方法的。
但当我们读了若干遍之后,读出味来了,就会有豁然开朗之感,教学内容能准确把握了,方法也常常随之有了。
鲁迅先生写的《在仙台》,文中记叙了滕野检查鲁迅听课笔记的事。
这件事的开头讲了鲁迅先生在星期六交的笔记,三天便还。
鲁迅打开一看,改得非常仔细,连文法甚至标点都一一订正了。
为什么鲁迅先生在故事的开头要交代“星期六”?“第二三天便还我”?第二天是星期几?第三天,又是星期几?那么滕野先生最迟是什么时间改的?他都是在该休息的时间改的!而且改得那么认真!滕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还要多说吗?都在字里行间!我的“发现”,使我很兴奋。
在课堂上,当我引导学生也这样“发现”后,学生变得也很兴奋。
我对学生说:作者这样写,叫“前后照应”,我们这样读,叫“前后联系”。
学生恍然大悟的同时,听课的老师也恍然大悟了。
在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作者描写车夫外貌时,使用了一个很传神的词——“饱经风霜”。
教学时,老师给它下个定义,说一说,当然不是不可以,但于老师没这样做。
他说:我每次读到这句话时,脑海里便出现了车夫的形象,出现了他那一张令人同情的脸。
我相信学生也会这样想,于是我请他们展开想象,并写出他们想象中、理解中的车夫的“饱经风霜的脸”。
学生们沉思起来,动情了,动笔了。
学生描写出来的脸,虽然语句不同,但都表达了一个意思——饱经风霜。
听课的老师为学生的精彩描写鼓掌,也为我这个教学内容鼓掌。
他一再强调,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首先要把力气花在钻研教材上的。
教学内容把握不好,就不会有得心应手的方法,行之有效的方法,没有好的方法,也就谈不上艺术。
教材把握不好,甚至于把握偏了,方法越高明,越会南辕北辙。
错了,偏了,还有什么艺术可言呢?●薛法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备课的时候,老师们往往关注怎么教、怎么学,具有强烈的教学意识,却很少思考教什么、学什么,缺乏鲜明的课程意识。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作为一般性的阅读文章,本身就具有阅读价值——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信息,接受情感感染和人文熏陶。
但这仅仅是文章未成为语文教材的原本价值。
而一旦这些文章被选用到语文书里来,就具有了另一种价值——教学价值。
语文课文的教学价值就是使学生获得言语的智慧——简单地说就是获得表达的方法与艺术。
言语的智慧并不是直露的,而是隐含在语文课文之中的。
是需要教师在课文中发掘出来并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获得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与恰当运用现有的语文教材,对每一篇课文作深入的研读,以发现每篇课文独有的语文教学价值,从而提炼出合宜、精当的教学内容。
(一)、挖掘课文本身的阅读价值。
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透露着人生哲理、态度价值、人文信息等等,让每一个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教益与启迪,这就是课文原生的价值,这种价值是需要靠读者的阅读才能实现的。
每一个不同的读者,从同一篇课文中获得的精神营养是不尽相同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千个哈姆雷特”,多元解读才使课文的阅读价值得以增值、生成。
从这个意义上说,浯文教材中的课文赋予学生精神成长的养分,奠定学生最基本的文学、文化素养。
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真切体验课文的情感态度,是构成语文文教学内容的方面之一。
从课文的阅读价值出发,我们自然就能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即那些值得学生理解和感受的语言文字,尤其是那些含义丰富而含蓄的词句、段落,更值得揣摩、推敲与品味,以期获得个中的独特滋味。
实际上,我们的阅读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这一个方面。
尽管如此,现状还是不容乐观,对文本思想内容的解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有的甚至是误读。
比如《草船借箭》,有的语文教师围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翻来覆去地讲,识天文、知地理、懂人心,似乎课文只有一个诸葛亮:而文本中人物、故事背后隐含着的“要善于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生活哲理却被忽略了。
试想:文本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一个“借”,同样是十万支箭,周瑜、鲁肃等只想到的是“造”,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
“造”的路走不通,便改变路径,改为“借”,于是,一切便豁然开朗!学生从文本故事中看到的就应该是这样事关人生、生活的大价值,而不仅仅停留在人物形象。
如此,课文文本的阅读价值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内容才能达到正确、合宜。
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特别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内容,才是合适的、恰当的!(二)、挖掘课文蕴含的教学价值。
当一篇文章被选作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就自然生发了语文教学价值,这种教学价值就是事关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语文知识,即“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表现为语识和语感两种状态。
越是重要的教学价值,越隐藏在课文文本的深处,也就越难发现,我们还是采用笨办法,那就是自己朗读、思辨,在朗读中发现文本中感到陌生的语言材料,有“陌生感”的地方往往隐藏着富有教学价值的教学内容,比如《爱如莱莉》一文,当我读到“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
一切显得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涧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这段的时候,那个“探”字就在我眼前跳跃,既熟悉又陌生,这是“借物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啊!于是,教学内容就凸显出来了。
当我读到“哦,爱如莱莉,爱如莱莉”这个结尾的时候,不禁感慨万分,既自然平实又余味无穷,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越是细思最,越是文味浓,顿悟,感叹,赞美,向往,强调……这样的结语,含蓄委婉,言近旨远。
于是,又一个教学内容在自己的朗读、品味中发现、生成。
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标准,课前设计的关键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语文教学内容”的课堂呈现决定了教学目标是否能够有效达成。
因此,建立以教学内容为抓手的教学分析和研究框架,能促使教师自觉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反思中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