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91.1 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

191.1 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

“用好课堂40分钟最重要。我的经验是,哪怕 是再简单的内容,仔细听和不上心,效果肯 定是不一样的。对于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 有的同学觉得很简单,听讲就不会很认真, 但老师讲解往往是由浅入深的,开始不认真, 后来就很难听懂了;即使能听懂,中间也可 能出现一些知识盲区。高考试题考的大多是 基础知识,正就是很多同学眼里很简单的内 容。”常方舟告诉记者,其实自己对竞赛试 题类偏难的题目并不擅长,高考出色的原因 正在于试题多为基础题,对上了自己的“口 味”。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19.1 函数
19.1.1 变量与函数 第2课时
活动一:创设情境
问 题 探 究
问题1:在上一节课“活动二”的问题(1)~(4)中,是否都 存在两个变量?请你用所学知识写出能表示同一个问题中的两 个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式子. 问题(1)~(4)中都存在两个变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 系式分别为: (1)s=60t;(2)y=10x;(3)S=πr² ;(4)y=5-x. 问题2:在上面的4个问题中,是哪一个量随哪一个量的变化而 变化?当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的值是唯一确定 的吗?
活动四:辨析概念
问 题 探 究
O
问题4:下列曲线中,表示y不是x的函数是( ), 怎样改动这条曲线,才能使y是x的函数?
y y y y
x
O
x
O
x
O
x
A
B
C
D
选B. 将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的曲线去掉等,只要满足“对 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都 能使y是x的函数.
活动五:运用概念
解:(1)当0<x≤3时,y=8; 当x>3时,y=8+1.8(x-3)=1.8x+2.6. 当x=2时,y=8;x=6时,y=1.8×6+2.6=13.4. (2)当0<x≤3和x>3时,y都是x的函数,因为对于 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

14.1.1《变量与函数》执笔:林俊伟(民航子弟学校),青青(石化中学)一.容和容解析【教学容】《14.1变量与函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单元,教参建议本单元容5个课时完成.我们把第1、2、3小节整合为两个课时,第1课时介绍变量与函数的概念,第2课时探索量与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用合适的函数表示方法进行描述,第3课时认识函数图象(“看图说话”),第4、5课时画函数图象.本设计是第1课时,是典型的概念课,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常量、变量与函数等概念,其中函数的概念是本节核心容.【教材分析】函数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刻画了现实世界中一类数量关系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方程、不等式、函数是初中数学的核心概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一类数量关系.本节课是函数入门课,首先必须准确认识变量与常量的特征,初步感受到现实世界各种变量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同时感受到数学研究方法的化繁就简,在初中阶段主要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课本的引例较为丰富,但有些容学生较为陌生,本设计只选取了其中较为简单的例子.考虑到初中列函数的解析式是一个难点,其本质是用含x的f x表示y,本节课中涉及的列函数解析式不是新的教学容(将来学的待定系数法才式子()是新的教学容),也不是本节课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把设计的重点放在认识“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变量;唯一确定的含义.”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接触到函数图象,函数图象较为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因此把函数图象中的部分容提前到第1课时.【学情分析】变量与函数的概念把学生由常量数学的学习引入变量数学学习中.“变量与函数”较为抽象,学生初次接触函数的概念,难以理解定义中“唯一确定”的准确含义.另一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函数图象、两个变量的关系等生活实例.在本节教学中,试图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现实情景入手,引领学生认识变量和函数的存在和意义,体会变量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借助生活实例,认识“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个变量?唯一确定的含义是什么?”,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二.目标和目标解析【知识目标】(1)基于生活经验,学生初步感知用常量与变量来刻画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指出具体问题中的常量、变量.(2)借助简单实例,初步理解变量与函数的关系,知道存在一类变量可以用函数方式来刻画.能举出涉及两个变量的实例,并指出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个变量,这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函数关系.(3)借助简单实例,初步理解对应的思想,体会函数概念的核心是两个变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能判断两个变量间是否具有函数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简单实例,引领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从生活实例抽象出数学知识的方法,感知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联系的复杂性,数学研究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化繁为简.【情感与态度目标】(1)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引入课题,学生初步感知实际生活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感知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学科.(2) 借助简单实例,引领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发现、创造”数学知识的乐趣.【目标解析】函数的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学生知道代数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方程中的未知数求出来后也是一个“已知数”,从“静态”的角度理解字母所表示的数.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已具备一些朴素的函数关系的实例.学生初次接触两个变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感知变量和函数的存在和意义,认识常量与变量,理解具体实例中两个变量的特殊对应关系,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变量与函数概念的核心】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1)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个变量;(2)唯一对应关系.【教学重点】借助简单实例,从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抽象出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怎样理解“唯一对应”.【教学关键】借助实例,明确由哪一个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量的变化,进而指出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个变量;“唯一对应”是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包括“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不是函数关系.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学生已学习了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与开方的运算,学习了列代数式及求代数式的值,会列一次方程(组)及解方程组,知道字母可以表示数,方程中的未知数求出来后也是一个“已知数”,从“静态”的角度理解字母所表示的数.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具有一些朴素的函数实例,依托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抽象的函数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习的困难】学生对“唯一对应关系”的理解是一个难点,特别是没有实例背景的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应借助学生熟悉的简单实例明确研究函数的目的,理解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函数关系的本质,是变量与变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单值对应).如果直接研究某个量y有一定困难,我们可以去研究另一个与之有关的量x,而x相对于y 来说,比较容易研究,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这也是一种化繁为简的转化思想.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学生的学法应以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为主.通过小组合作,认识“唯一确定”的准确含义.教法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函数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借助几何画板形象演示几何图形中量与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领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常量、变量与函数的过程,初步理解抽象的函数概念. 五、教学过程 导言:1.《名侦探柯南》中有这样一个情景:柯南根据案发现场的脚印,锁定疑犯的身高.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理由:2.我们班中同学A 与职业相扑运动员,谁的饭量大?你能说明理由吗?理由:上述两个问题中都涉及两个量的关系,这一节课我们研究两个量的关系,研究怎样由一个量来确定另一个量.板书课题:两个__量的关系:说明: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开门见山,在极短的时间(一两分钟)指明本节课的学习容.空格中将来填上变量的“变”字.现实世界中各种量之间的联系纷繁复杂,应向学生说明我们数学的研究方法是化繁就简,本节课只关系注一类简单的问题. (一)概念的引入1.票房收入问题:每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1)若一场售出150电影票,则该场的票房收入是 元; (2)若一场售出205电影票,则该场的票房收入是 元; (3)若一场售出310电影票,则该场的票房收入是 元;(4)若一场售出x 电影票,则该场的票房收入y 元,则 y .思考:(1)票房收入随售出的电影票变化而变化,即y 随 的变化而变化;(2)当售出票数x 取定一个确定的值时,对应的票房收入y 的取值是否唯一确定? (例如,当x =150时,y 的取值是唯一、还是有多个值?)答:________________.1.一个__量 另一个__量体重 饭量脚印 身高2.如图,是某班同学一次数学测试中的成绩登记表:这一数学测试中,(1)13号的成绩为______;(2)17号的成绩为______;(3)18号的成绩为______;(4)23号的成绩为______.思考:(1)测试成绩随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2)任意确定一个学号x,对应的成绩f的取值是否唯一确定?(例如,当学号x=13时,所得成绩f的取值是唯一、还是有多个值?)答:________________.3.温度变化问题:如图一,是春季某一天的气温T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看图回答:(1)这天的8时的气温是℃,14时的气温是℃,22时的气温是℃;(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最低气温是℃;(3)这一天中,在4时~12时,气温(),在12时~14时气温(),在16时~24时,气温().A.持续升高B.持续降低C.持续不变思考:(1)天气温度随的变化而变化,即T随的变化而变化;(2)当时间t取定一个确定的值时,对应的温度T的取值是否唯一确定?(例如,当t=12时,所得温度T的取值是唯一、还是有多个值?)答: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这三个问题中都含有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通过研究这些问题引出常量、变量、函数等概念,通过这种从实际问题出发开始讨论的方式,使学生体验从具体到抽象地认识过程.问题的形式有填空、列表、求值、写解析式、读图等,隐含着在函数关系中表示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二)概念的定义图一1.上述四个问题中,分别涉及哪些量的关系?通过哪一个量可以确定另一个量? 答:票房收入问题中,涉及票价(10元)、售出票数x 、票房收入y ,票数x 的变化会引起票房收入y 的变化,如图所示:类似的,有:在上面的四个问题中,其中一个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量的变化(按照某种规律变化),变化的量叫做变量;有些量的值始终不变(例如电影票的单价10元……).并且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随之确定一个值.以气温问题为例,时间的变化引起温度的变化, (1) 当t=0点时,T=2;当t=2点时,T=0; (2) 当t=12点时,T=8; 当t=12点1分时,T=8; 当t=12点2分时,T=8; … 当t=14点时,T=8; 情况(1)(2)中,时间取定一个值时,所得T 的对应值只有一个(可能是“一对一”,也可能是“多对一”),即通过时间t,能把温度T “唯一确定”.反之,当T=8时,所得t 的值为12~14点之间的任一时刻(“多对一”),通过温度T ,不能把时间t “唯一确定”.在这个问题中,我们把温度T 称为时间t 的函数.(但时间t 不是温度T 的函数,因为通过温度T ,不能把时间t “唯一确定”.)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1)发生变化的量叫做 ; (2)不变的量叫做 ;(3)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y ,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 的值与之对应,称x 是 ,y 是x 的 ;(4)如果当a x =时,b y =,b 叫做当a x =时的函数值.说明:如何把具体的实例进行抽象,形式化为数学知识是本课的关键.这里提出的问题“上述四个问题中,分别涉及哪些量的关系?通过哪一个量可以确定另一个量?”是一个关键的“脚手架”,通过“脚手架”引领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认识为什么要引进变量、常量、函数的概念,逐步了解如何给数学概念下定义.学号x 成绩f时间气温售出票数 票房收入问题回顾指出前面三个问题中的涉及到的量,并指出其中的变量、常量、自变量与函数. 1.“票房收入问题”中,(1)涉及到的量有 ______________,其中的变量是 ________,常量是____; (2)________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2.“成绩问题”中,(1)涉及到的量有 ______________,其中的变量是 ________,常量是____; (2)____________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3.“气温变化问题”,(1)涉及到的量有 ______________,其中的变量是 ________,常量是____; (2)____________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注意:常量与变量必须依存于一个变化过程中,判断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关键看它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巩固常量、变量、自变量、函数的概念,例1 一个三角形的底边为5,这一边上的高h 可以任意伸缩,三角形的面积s 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解:(1)面积s 随h 变化的关系式=s __ ,其中常量是 ,变量是 ,是自变量, 是 的函数; (2)当=h 3时,面积=s ______; (3)当=h 10时,面积=s ______;(4)当高由1变化到5时,面积从____ _变化到_____.例2 如果用r 表示圆的半径,半径r 的变化会引起圆中哪些量发生变化?这些变量是半径r 的函数吗? 分析:并有2S r π=,S 是r 的函数; 并有2C r π=,C 是r 的函数; 并有2d r =,d 是r 的函数.说明:此两例引导学生体会几何问题中两个变量在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依存关系,顺便说明字母“π”是常量,但这并不是本节课的核心念.半径圆直径d半径 圆周长C 半径 圆面积 图二(三)概念巩固1. 购买一些签字笔,单价3元,总价为元,签字笔为x 支,根据题意填表:(1)y 随x 变化的关系式=y , 是自变量, 是 的函数; (2)当购买8支签字笔时,总价为 元. 2.周末,小8时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到野外郊游,16时回到家里.他离开家后的距离s (千米)与时间t (时)的关系如图所示.(1)当12=t 时,____=s ;当14=t 时,____=s ;(2)小从______时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时间为____小时,此时离家______千米.图三(3)距离是时间t 的函数吗?(4)***时间是距离的函数吗?设计意图:1.例题和巩固练习,巩固变量与函数等概念,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许多问题中的变量关系都存在着函数关系,隐含着在函数关系中表示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2. 练习二2(4)涉及反函数的知识,不少教师认为超纲不应涉及,本人的实践证明,提出这样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函数的“单值对应关系”,有利于学生明确“由哪一个量能唯一确定另一个量”,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逆向思维的习惯.当然,不宜在反函数的概念上作过多的拓展.(四)概念辨析1.两个变量x 、y 满足关系式y x =,填表并回答问题:2.下列各图中,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可以多选).理解函数概念把握两点:①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个变量;②唯一对应关系.设计意图:理解函数概念的核心是“①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个变量;②唯一对应关系”,给定自变量x的任意一个值就有唯一确定的y的值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可以是“一个自变量对应一个因变量”(简称“一对一”),也可以是“几个自变量对应一个因变量”(简称“多对一”),但不可以是“一个自变量对应多个因变量”(简称“一对多”).3.你能举出涉及两个变量的例子吗?它们具有函数关系吗?(五)小结自变量(确定)函数(值_ 确定)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抓住理解函数概念的实质.(六)作业1. 行程问题:汽车以60千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t(时) 1 2 3 4 5 (10)s(千米)(1)行驶路程随的变化而变化,即s随的变化而变化;(2)当行驶时间t取定一个确定的值时,行驶路程s的取值是否唯一确定?(例如,当t=3时,s的取值是唯一、还是有多个值?)答: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其中的自变量、函数:(1)正方形的面积s与边长x关系式;10m2,这个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随这个村人数n的变化而(2)秀水村的耕地面积是6变化.解:(1)函数解析式:,是自变量,是的函数;(2)函数解析式:,是自变量,是的函数.3. 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是4%,本金x(元)100 200 500 1000一年到期后所得的利息y(元)(2)本金x元与一年到期后所得的利息y元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3)常量是,变量是,其中是自变量,是的函数.4. 小明、爸爸和爷爷同时从家中出发到同一目的地又立即返回.小明去时骑自行车,返回时步行;爷爷去时步行,返回时骑自行车;爸爸往返都步行. 三人的步行速度不等,小明与爷爷骑自行车的速度相等. 下面表示各人行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中,表示小明的是图( ), 表示爷爷的是图( ), 表示爸爸的是图( )... . …5.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开始3小时以50千米/ 时的速度前进,但因为汽车出现故障,进行维修花去了2小时,接着以75千米/ 时的速度前进,经过2小时到达乙地.(1)请用图象表示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t 1 2 3 4 5 6 7s(2)路程S和时间t具有函数关系吗?如果具有函数关系,请指出其中的自变量与函数.图四设计理念:变量与函数的概念把学生由常量数学引入变量数学,是学生数学认识上的一天飞跃.因此,设计本课时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创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情境,使学生从中感知到变量函数的存在和意义,体会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遵循从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渐进认识规律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后归纳,然后提出注意问题,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抽象等的能力.同时在引导学生探索变量之间的规律,抽象出函数概念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过程经历和体验,让学生领悟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多姿多彩的数学问题,并能从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要培养一种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探索、研究和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word. …。

八年级数学下册 17.1 变量与函数 第2课时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与函数值课件

八年级数学下册 17.1 变量与函数 第2课时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与函数值课件

7
9
1
9
A.2 B.4 C.2 D.2
7.(2 分)已知函数 y=3x-2,当 x=1 时,函数 y 的值是____1____.
8.(2 分)函数 y=x2+1,当 x=4 时,函数值 y=___1_7____;若函数值为 10,自变量 x 的
值为___±__3___.
第三页,共十一页。
列函数关系式
x(m) 0.6 1.2 1.5 3 3.6 6 y(m) 0.4 0.8 1 2 2.4 4
第八页,共十一页。
三、解答题(共 32 分) 22.(10 分)某小汽车的油箱可装汽油 30 升,原装有汽油 10 升,现在再加汽油 x 升,如 果每升汽油 7.2 元,求油箱内的汽油的总价 y(元)与 x(升)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9.(3 分)据调查,北京苹果园地铁自行车存车处在星期日的存车量为 4 000 辆,其中变
速车存车费是每辆一次 0.30 元,普通车存车费是每辆一次 0.20 元,若普通车存车数为 x 辆,
存车费总收入为 y 元,则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D )
A.y=0.10x+800(0≤x≤4 000)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代数式 x2+3x+2 是 x 的函数
B.在 2x+3y=1 中,y 是 x 的函数
C.在 y2=x(x≥0)中,y 是 x 的函数
D.在 y= x(x≥0)中,y 是 x 的函数
15.油箱中有油 40 升,油从管道中匀速流出,200 秒可流完,则油箱中剩油量 Q(升)与
数值. (1)当x=1时,y=-5;当x=2时,y=-3;当x=t时,y=2t-7 (2)由题意得2x-7=4x+1,x=-4,当x=-4时,函数y=2x-7与函数y=4x

八年级下数学教案-变量与函数(2)

八年级下数学教案-变量与函数(2)

八年级下数学教案-变量与函数(2)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达到以下的学习目标:1.掌握变量用字母表示的方法;2.熟练掌握变量在代数式中的应用;3.熟练掌握常量与变量的区别;4.掌握函数的概念以及函数表达式的表示方法;5.掌握函数与变量的关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变量表示方法;2.变量在代数式中的应用;3.函数定义与函数表达式。

难点1.理解函数的概念;2.理解函数与变量的关系;3.掌握函数表达式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1.引入变量概念并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变量;2.让学生举一些例子来解释变量;3.引入常量的概念并让学生解释常量和变量的区别;4.引入函数概念并解释函数的定义。

2. 理解变量在代数式中的应用1.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式子中的变量;2.让学生举例出一个代数式然后带入数值计算。

3. 函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1.解释函数的定义;2.引入函数表达式的表示方法。

4. 函数与变量的关系1.让学生理解函数和变量的关系;2.解释函数表达式中的变量;3.让学生用变量来表示函数表达式。

5. 练习1.带入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学生练习;3.互动式教学。

五、学习评估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在课堂上让学生表现所学知识;3.监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六、教学资源1.课件PPT;2.试卷模板;3.教学实例。

以上是本节课程的完整教案,希望能够给各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提供一些参考。

加强教育良好的教学教案,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受益。

19.1.1 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课件

19.1.1 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课件

(1)汽车以60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的时 间为 t(单位:h),行驶的路程为 s(单位:km);
(2)多边形的边数为 n,内角和的度数为 y.
问题(1)中,t 取-2 有实际意义吗? 问题(2)中,n 取2 有意义吗?
根据刚才问题的思考,你认为函数的自变量可 以取任意值吗?
在实际问题中,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往往是 有限制的,在限制的范围内,函数才有实际意义; 超出这个范围,函数没有实际意义,我们把这种自 变量可以取的数值范围叫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例3: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1)y 3x 1
(2)y 1 x2
x取全体实数
x 2x0-2
使函数解析式有意 义的自变量的全体.
(3)y x 5
x 5x05
(4) y x 2 x 1
x 2且x 1
x 1 0
x20
即 xx
1 2
... -2 -1 0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求法
3.油箱中有油30L,油从管道中匀速流出,1h流完,则
油箱中剩余油量Q(L)与流出时间t(min)之间的
函数关系式是
Q
30
1 2
t
,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是 0 t 60 .
4.某市乘坐出租车收费标准如下:乘坐里程不超 过3千米,收费8元;超过3千米时,超过3千米的 部分,每千米加收1.8元.设乘坐出租车的里程为x(公 里)(x为整数),相对应的收费为y(元). (1)请分别写出当0<x ≤3和x>3时,表示y与x 的关系式,并直接写出当x=2和x=6时对应的y值;
解:当0<x ≤3时,y=8; 当x>3时,y=8+1.8(x-3)=1.8x+2.6. 当x=2时,y=8;x=6时,y=1.8×6+2.6=13.4.

14.1(2)变量与函数(共2课时)

14.1(2)变量与函数(共2课时)

14.1.1(2)变量与函数学习目标:1、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来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2、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3、结合实例,理解函数的概念以及自变量的意义;在理解掌握函数概念的基础上,确定函数关系式;4、会根据函数解析式和实际意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学习重点: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理解函数概念和自变量的意义;确定函数关系式。

学习难点:函数概念的理解;函数关系式的确定学习过程:一、自学解决问题问题一: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3.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__s=_________________t的取值范围是这个问题反映了匀速行驶的汽车所行驶的路程____随行驶时间___的变化过程.二、深入探究,得出结论(一)问题探究:问题二: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午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票x张,票房收入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3.试用含x的式子表示y.__y=_________________x的取值范围是这个问题反映了票房收入_________随售票张数_________的变化过程.问题三: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设重物质量为mkg,受力后的弹簧长度为L cm,怎样用含m的式子表示L?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3.试用含m的式子表示L.__L=_________________m的取值范围是这个问题反映了_________随_________的变化过程.问题四: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0cm2呢?30 cm2呢?怎样用含有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半径r?关系式:________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3.试用含s的式子表示r.__r=_________________s的取值范围是这个问题反映了___ _ 随_ __的变化过程.问题五:用10m长的绳子围成矩形,试改变矩形的长度,观察矩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矩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矩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

19-1-1第二课时变量与函数-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

19-1-1第二课时变量与函数-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

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
值与之对应.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 y是x的函数.如
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为a时的函
数值.
课堂总结
判断函数
x 取一个确定的值, y 有唯一确定的值和
它对应.
课堂总结
解析式
像y=50-0.1x这样,用关于自变量的数
学式子表示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的变化而变化.
自变量 x,y是 x 的函数,y=0.1x
课堂练习
6.下列问题中哪些量是自变量,哪些量是自变量的函数?试写出函数的解析
式.
(3)秀水村的耕地面积是106 m3,这个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单位:m2)随这个
村人数n的变化而变化.
自变量 n,y 是 n
106
的函数,y=

(4)水池中有水10L,此后每小时漏水0.05L,水池中的水量V(单位:L)随时
−1
x 为任意实数
x≠-1
x≥-3
x≥-4且x≠1
课堂练习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5cm,它的各边边长减少xcm后,得到
的新正方形的周长为ycm,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A
A.Y=20-4x
B.Y=4x-20
C.Y=20-x D.以上都不对
2.在圆周长计算公式C=2πr中,对半径不同的圆,变量(
A.C,r
当x=200时,y=50-0.1×200=30
归纳小结
像y=50-0.1x这样,用关于自变量的数
学式子表示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是描述函数的常用方法.这种式子叫做函
数的解析式.
巩固练习
1.某中学的校办工厂现在年产值是15万元,计划今后每年增加

2014年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8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

2014年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8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

14.1.1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函数的概念,弄清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关系.2.经历探索函数概念的过程,感受函数的模型思想.3.培养观察、交流、分析的思想意识,体会函数的实际应用价值.学习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认识函数的概念.2.难点:对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3.关键:从实际出发,由具体到抽象,建立函数的模型.学习过程:一、回顾交流,聚焦问题1.回顾上课(P71)中的4个问题.同学们通过学习“变量”这一节内容,对常量和变量有了一定的认识,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变化的实例,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踊跃发言.(先归纳出4个思考题的关系式,•再举例)2.在地球某地,温度T (℃)与高度d (m )的关系可以挖地用T=10-150d 来表示(如图),请你根据这个关系式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这个关系式中的变量和常量.(2)填写下表. (3)观察两个变量之间的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______.3.课本P72-73“思考”.【学生活动】四人小组互动交流,踊跃发言二、讨论交流,形成概念【函数定义】一般地,在一个__________中,如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对于_____•的每一个确定的值,______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____是自变量,_____是______的函数.【跟踪训练】课本P74练习第1、2题结合学生练习情况,强调上述活动中的关系式是函数关系式.提问学生,两个变量中哪个是自变量呢?哪个是这个自变量的函数?高度d/m 0 200 400 600 800 1000 温度T/℃三、继续探究,感知轻重【学生活动】1、求下列函数的函数值(1)25y x =+ (2)22y x =解:当1x =时,y = , 解:当1x =时,y = ,当3x =时,y = , 当1x =-时,y = ,当3x =-时,y = , 当3x =时,y = ,当10x =时,y = 。

变量与函数2教学设计(精选3篇)

变量与函数2教学设计(精选3篇)

变量与函数2教学设计变量与函数2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变量与函数2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变量与函数2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

3、使学生掌握关于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并会求其函数值。

4、通过求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函数自变量取值的求法。

难点:函灵敏处变量取值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函数概念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2、什么叫分式?当x取什么数时,分式x+2/2x+3有意义?(答:分母里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分式,分母≠0,即x≠3/2。

)3、什么叫二次根式?使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答:根指数是2的根式叫二次根式,使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是被开方数≥0。

)4、举出一个函数的实例,并指出式中的变量与常量、自变量与函数。

新课1、结合同学举出的实例说明解析法的意义:用教学式子表示函数方法叫解析法。

并指出,函数表示法除了解析法外,还有图象法和列表法。

2、结合同学举出的实例,说明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有时要受到限制这就可以引出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意义,并说明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是:(1)自变量取值范围是使函数解析式(即是函数表达式)有意义。

(2)自变量取值范围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3、讲解P93中例2。

并指出例2四个小题代表三类题型:(1),(2)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整式;(3)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分式;(4)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二次根式。

推广与联想:请同学按上述三类题型自编3个题,并写出解答,同桌互对答案,老师评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9章 一次函数-19.1.1 变量与函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9章 一次函数-19.1.1   变量与函数

19.1函数19.1.1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常量与变量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变量、常量.2.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思考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1.认识变量、常量.2.用式子表示变量间关系.【教学难点】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71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2.判断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需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它是否在一个变化过程中;二是看它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取值是否发生变化.3.每张电影票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票x张,票房收入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解:早场电影票房收入:150×10=1500(元),日场电影票房收入:205×10=2050(元),晚场电影票房收入:310×10=3100(元), 关系式:y =10x .4.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 cm ,每1 kg 重物使弹簧伸长0.5 cm ,怎样用含有重物质量m 的式子表示受力后的弹簧长度?解:挂1 kg 重物时弹簧长度:1×0.5+10=10.5(cm), 挂2 kg 重物时弹簧长度:2×0.5+10=11(cm), 挂3 kg 重物时弹簧长度:3×0.5+10=11.5(cm), 关系式:L =0.5m +10.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分析并指出下列关系中的变量与常量: (1)球的表面积S 与球的半径R 的关系式是S =4πR 2;(2)以固定的速度v 0米/秒向上抛一个小球,小球的高度h 米与小球运动的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式是h =v 0t -4.9t 2;(3)一物体自高处自由落下,这个物体运动的距离h (m)与它下落的时间t (s)的关系式是h =12gt 2(其中g 取9.8 m/s 2); (4)已知橙子每千克的售价是1.8元,则购买数量x 千克与所付款W 元之间的关系式是W =1.8x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常量和变量怎样区分? 【解答】(1)S =4πR 2,常量是4,π,变量是S ,R . (2)h =v 0t -4.9t 2,常量是v 0,4.9,变量是h ,t .(3)h =12gt 2(其中g 取9.8 m/s 2),常量是12,g ,变量是h ,t .(4)W =1.8x ,常量是1.8,变量是x ,W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常量与变量必须存在于同一个变化过程中,判断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需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它是否在一个变化过程中;二是看它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取值情况是否发生变化.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小军用50元钱去买单价是8元的笔记本,则他剩余的钱Q (元)与他买这种笔记本的本数x 之间的关系是( C )A .Q =8xB .Q =8x -50C .Q =50-8xD .Q =8x +502.甲、乙两地相距s 千米,某人行完全程所用的时间t (时)与他的速度v (千米/时)满足v t =s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A .s 是变量B .t 是变量C .v 是变量D .s 是常量3.某种报纸的价格是每份0.4元,买x 份报纸的总价为y 元,先填写下表,再用含x 的式子表示y .份数/份 1 2 3 4 5 6 7 100 价钱/元0.40.81.21.62.02.42.840x 与y 之间的关系是y =0.4x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常量是报纸的单价,变量是报纸的份数.4.先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然后指出其中的变量和常量: (1)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α与另一个锐角β之间的关系;(2)一个铜球在0 ℃的体积为1000 cm 3,加热后温度每增加1 ℃,体积增加0.051 cm 3,t ℃时球的体积为V cm 3;(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x 度,试用x 表示底角y 的度数. 解:(1)α=90°-β.90°是常量,α、β是变量.(2)V =1000+0.051t .其中1000,0.051是常量,t 、V 是变量.(3)y =180-x 2 =90-x 2(0<x <180°).其中90,12 是常量,x 、y 是变量.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边长与正方形MNPQ 的边长均为10 cm ,AC 与MN 在同一直线上,开始时A 点与M 点重合,让△ABC 向右运动,最后A 点与N 点重合.试写出重叠部分的面积y cm 2与MA 的长度x cm 之间的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互动探索】根据图形及题意所述可得出重叠部分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根据MA 的长度可得出y 与x 的关系,再根据变量和常量的定义得出常量与变量.【解答】由题意知,开始时A 点与M 点重合,让△ABC 向右运动,两图形重合的长度为AM =x cm.∵∠BAC =45°,∴S 阴影=12·AM ·h =12AM 2=12x 2,则y =12x 2,0≤x ≤10.其中的常量为12,变量为重叠部分的面积y cm 2与MA 的长度x cm.【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通过分析题干中的信息得到等量关系并用字母表示是解题的关键,区分其中常量与变量可根据其定义判别.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常量与变量⎩⎪⎨⎪⎧定义判断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第2课时 函 数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变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 2.进一步掌握确定函数关系式的方法. 3.会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过程与方法】1.经历回顾思考过程,提高归纳总结概括能力.2.通过从图或表格中寻找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提高识图及读表能力,体会函数的不同表达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并形成合作交流意识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1.进一步掌握确定函数关系的方法. 2.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难点】认识函数、领会函数的意义.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72~P74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2.用关于自变量的数学式子表示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式子叫做函数的解析式. 3.对函数的理解,要抓住三点:(1)两个变量;(2)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另一个变量数值的变化而发生变化;(3)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都有唯一的一个值与其对应.4.使得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条件:(1)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2)使函数所代表的实际问题有意义.5.对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的一个确定的值,如当x =a 时,y =b ,函数有唯一的值b 与之对应,则这个对应值b 叫做x =a 时的函数值.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下列变量间的关系不是函数关系的是( ) A .长方形的宽一定,其长与面积 B .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 C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与面积 D .圆的周长与半径【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是函数关系?【分析】长方形的宽一定,它是常量,而面积=长×宽,长与面积是两个变量,若长改变,则面积也改变,故A 选项是函数关系;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周长)216,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是两个变量,16是常量,故B 选项是函数关系;等腰三角形的面积=12×高×底,底边长与面积虽然是两个变量,但面积公式中还有底边上的高,而这里高也是变量,有三个变量,故C 选项不是函数关系;圆的周长=2π×半径,圆的周长与其半径是函数关系,故D 选项是函数关系.【答案】C【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是函数关系,就看是否存在两个变量,并且在这两个变量中,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函数,然后再看看这两个变量是否是一一对应关系.【例2】根据如图所示程序计算函数值,若输入x 的值为52,则输出的函数值y 为( )A .32B .25C .425D .254【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已知函数解析式,怎样求函数值?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不同,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不同,又怎样求函数值呢?【分析】∵2<52<4,∴将x =52代入函数y =1x ,得y =25.【答案】B【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根据所给的自变量的值结合各个函数关系式所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其对应的函数关系式,再代入计算.【例3】写出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1)y =2x -3; (2)y =31-x ; (3)y =4-x ; (4)y =x -1x -2.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怎样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解答】(1)全体实数. (2)分母1-x ≠0,即x ≠1. (3)被开方数4-x ≥0,即x ≤4.(4)由题意,得⎩⎪⎨⎪⎧x -1≥0,x -2≠0, 解得x ≥1且x ≠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分母的要满足分母不能为0,有根号的要满足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的是( C ) A .水稻的产量与用肥量 B .小明的身高与饮食 C .球的半径与体积 D .家庭收入与支出2.如图,△ABC 底边BC 上的高是6 cm ,当三角形的顶点C 沿底边所在直线向点B 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变化.(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BC ,因变量是 △ABC 的面积; (2)如果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 (cm),三角形的面积y (cm 2)可以表示为y =3x ; (3)当底边长从12 cm 变到3 cm 时,三角形的面积从36cm 2变到9cm 2; (4)当点C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三角形的面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 解:当点C 运动到中点时,三角形的面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3.下列问题中哪些量是自变量?哪些量是自变量的函数?试写出用自变量表示函数的式子.(1)一个弹簧秤最大能称不超过10 kg 的物体,它的原长为10 cm ,挂上重物后弹簧的长度y (cm)随所挂重物的质量x (kg)的变化而变化,每挂1 kg 物体,弹簧伸长0.5 cm ;(2)设一长方体盒子高为30 cm ,底面是正方形,底面边长a (cm)改变时,这个长方体的体积V (cm 3)也随之改变.解:(1)y =10+12x (0<x ≤10),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自变量的函数.(2)V =30a 2(a >0),其中a 是自变量,V 是自变量的函数.4.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从静止到启动10秒后的速度经测量如下表: 时间 (秒) 012345678910速度 (米/秒)0.31.32.84.97.611.014.118.424.228.9(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如果用t 表示时间,v 表示速度,那么随着t 的变化,v 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3)当t 每增加1秒时,v 的变化情况相同吗?在哪1秒时,v 的增加量最大? (4)若高速公路上小汽车行驶速度的上限为120千米/时,试估计大约还需几秒这辆小汽车速度就将达到这个上限?解:(1)上表反映了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时间是自变量,速度是因变量.(2)如果用t 表示时间,v 表示速度,那么随着t 的变化,v 的变化趋势是v 随着t 的增大而增大.(3)当t 每增加1秒,v 的变化情况不相同,在第9秒时,v 的增加量最大. (4)120×10003600=1003≈33.3(米/秒),由33.3-28.9=4.4,且28.9-24.2=4.7>4.4,所以估计大约还需1秒.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4】水箱内原有水200升,7:30打开水龙头,以2升/分的速度放水,设经t 分钟时,水箱内存水y 升.(1)求y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7:55时,水箱内还有多少水? (3)何时水箱内的水恰好放完?【互动探索】(1)根据水箱内存有的水等于原有水减去放掉的水列式整理即可,再根据剩余水量不小于0列不等式求出t 的取值范围;(2)当7:55时,t =55-30=25,将t =25代入(1)中的关系式即可;(3)令y =0,求出t 的值即可.【解答】(1)∵水箱内存有的水=原有水-放掉的水, ∴y =200-2t .∵y ≥0,∴200-2t ≥0, 解得t ≤100, ∴0≤t ≤100,∴y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为y =200-2t (0≤t ≤100). (2)∵7:55-7:30=25(分钟),∴当t =25时,y =200-2t =200-50=150(升), ∴7:55时,水箱内还有水150升. (3)令y =0,即200-2t =0,解得t =100. 100分=1时40分,7时30分+1时40分=9时10分, 故9:10水箱内的水恰好放完.【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已知函数解析式求函数值,就是将自变量x 的值带入解析式,求代数式的值;(2)已知函数解析式并给出函数值,求相应的自变量x 的值,实际上就是解方程.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函数⎩⎪⎨⎪⎧概念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值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

初中数学人教版《变量与函数》优质公开课1

初中数学人教版《变量与函数》优质公开课1

(1)请写出弹簧的总长y(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k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所挂物体的质量是10 kg时,弹簧的总长是多少? 解:(1)y=x+12 (2)当x=10时,y=17,故弹簧的总长是17 cm
17.某学校组织学生到离校6 km的光明科技馆去参观,学生小明因事没能
乘上学校的包车,于是准备在学校门口改乘出租车去光明科技馆,出租车的
17.某学校组织学生到离校6 km的光明科技馆去参观,学生小明因事没能乘上学校的包车,于是准备在学校门口改乘出租车去光明科技馆,出租车的收费标准如下表:
A.s=120-30t(0≤t≤4)
13.小亮利用计算机设计了计算程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下:
那么当输入的数据是 8 时,输出的数据是( C )
A.681
18.木材加工厂堆放木料的方式按如图所示堆放,随着层数的增加,物体
总数也会变化. (1)根据变化规律填写下表: (2)求出y与n的函数关系式;
层数n 物体总数y
1234… …
(3)当物体堆放的层数为10时,物体总数为多少?
解:(1)1,3,6,10 (2)y=n(n2+1) (3)55
合作探究
新知 函数的概念
1.函数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 x 与 y,并且对于 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 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判断一个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的方法
①看是否在一个变化过程中;
②看是否存在两个变量;
③看每当变量确定一个值时,另外一个变量是否都有唯一
B.683
C.685
D.687
输入 1
2
3
4
5

输出

18.1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

18.1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

1、用适当的函数表达式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2、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例1 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分别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某市民用电费标准为每度0.50元,求电费y (元)关于用电度数x 的函数关系式;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20cm ,设它的底边长为x (cm ),求底边上的高y (cm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在一个半径为10 cm 的圆形纸片中剪去一个半径为r (cm )的同心圆,得到一个圆环.设圆环的面积为S (cm ),求S 关于r 的函数关系式. 3.一架雪橇沿一斜坡滑下,它在时间
t (秒)滑下的距离s (米)由下式给出:s=10t+2t. 假如滑到坡底的时间为8秒,试问坡长为多少?
2
)4(11)3(3)2(32)1(2-=-=-=+=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2)4(12)3(3)2(52)1(2。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5篇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5篇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5篇变量与函数说课稿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变量与函数说课稿,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本节课主要对函数单调性的`学习;(2)它是在学习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又为基本初等函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他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可以看看这一课题的前后章节来写)(3)它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具体的课题改变就行了,如果不是热点难点问题就删掉)2、教材重、难点重点:函数单调性的定义难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重难点突破: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思考,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办法来实现重难点突破。

(这个必须要有)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2)函数单调性的证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以及了解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意识(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更注重教学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三、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

新课程标准之处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放式探究法、启发式引导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反馈式评价法2、学法分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只是。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题,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

在学法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

(前三部分用时控制在三分钟以内,可适当删减)四、教学过程1、以旧引新,导入新知通过课前小研究让学生自行绘制出一次函数f(x)=x和二次函数f(x)=x^2的图像,并观察函数图象的特点,总结归纳。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

14.1.1《变量与函数》一.内容和内容解析【教学内容】《14.1变量与函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单元,教参建议本单元内容5个课时完成.我们把第1、2、3小节整合为两个课时,第1课时介绍变量与函数的概念,第2课时探索量与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用合适的函数表示方法进行描述,第3课时认识函数图象(“看图说话”),第4、5课时画函数图象.本设计是第1课时,是典型的概念课,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常量、变量与函数等概念,其中函数的概念是本节核心内容.【教材分析】函数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刻画了现实世界中一类数量关系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方程、不等式、函数是初中数学的核心概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一类数量关系.本节课是函数入门课,首先必须准确认识变量与常量的特征,初步感受到现实世界各种变量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同时感受到数学研究方法的化繁就简,在初中阶段主要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课本的引例较为丰富,但有些内容学生较为陌生,本设计只选取了其中较为简单的例子.考虑到初中列函数的解析式是一个难点,其本质是用f x表示y,本节课中涉及的列函数解析式不是新的教学内容(将来学的待含x的式子()定系数法才是新的教学内容),也不是本节课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把设计的重点放在认识“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变量;唯一确定的含义.”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接触到函数图象,函数图象较为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因此把函数图象中的部分内容提前到第1课时.【学情分析】变量与函数的概念把学生由常量数学的学习引入变量数学学习中.“变量与函数”较为抽象,学生初次接触函数的概念,难以理解定义中“唯一确定”的准确含义.另一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函数图象、两个变量的关系等生活实例.在本节教学中,试图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现实情景入手,引领学生认识变量和函数的存在和意义,体会变量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借助生活实例,认识“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个变量?唯一确定的含义是什么?”,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二.目标和目标解析【知识目标】(1)基于生活经验,学生初步感知用常量与变量来刻画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指出具体问题中的常量、变量.(2)借助简单实例,初步理解变量与函数的关系,知道存在一类变量可以用函数方式来刻画.能举出涉及两个变量的实例,并指出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个变量,这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函数关系.(3)借助简单实例,初步理解对应的思想,体会函数概念的核心是两个变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能判断两个变量间是否具有函数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简单实例,引领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从生活实例抽象出数学知识的方法,感知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联系的复杂性,数学研究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化繁为简.【情感与态度目标】(1)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引入课题,学生初步感知实际生活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感知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学科.(2) 借助简单实例,引领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发现、创造”数学知识的乐趣.【目标解析】函数的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学生知道代数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方程中的未知数求出来后也是一个“已知数”,从“静态”的角度理解字母所表示的数.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已具备一些朴素的函数关系的实例.学生初次接触两个变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感知变量和函数的存在和意义,认识常量与变量,理解具体实例中两个变量的特殊对应关系,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变量与函数概念的核心】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1)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个变量;(2)唯一对应关系.【教学重点】借助简单实例,从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抽象出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怎样理解“唯一对应”.【教学关键】借助实例,明确由哪一个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量的变化,进而指出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个变量;“唯一对应”是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包括“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不是函数关系.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学生已学习了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与开方的运算,学习了列代数式及求代数式的值,会列一次方程(组)及解方程组,知道字母可以表示数,方程中的未知数求出来后也是一个“已知数”,从“静态”的角度理解字母所表示的数.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具有一些朴素的函数实例,依托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抽象的函数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习的困难】学生对“唯一对应关系”的理解是一个难点,特别是没有实例背景的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应借助学生熟悉的简单实例明确研究函数的目的,理解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函数关系的本质,是变量与变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单值对应).如果直接研究某个量y有一定困难,我们可以去研究另一个与之有关的量x,而x相对于y 来说,比较容易研究,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这也是一种化繁为简的转化思想.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学生的学法应以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为主.通过小组合作,认识“唯一确定”的准确含义.教法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函数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借助几何画板形象演示几何图形中量与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领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常量、变量与函数的过程,初步理解抽象的函数概念.五、教学过程导言:1.《名侦探柯南》中有这样一个情景:柯南根据案发现场的脚印,锁定疑犯的身高.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理由:2.我们班中同学A 与职业相扑运动员,谁的饭量大?你能说明理由吗?理由:上述两个问题中都涉及两个量的关系,这一节课我们研究两个量的关系,研究怎样由一个量来确定另一个量.板书课题:两个__量的关系:说明: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开门见山,在极短的时间(一两分钟)内指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空格中将来填上变量的“变”字.现实世界中各种量之间的联系纷繁复杂,应向学生说明我们数学的研究方法是化繁就简,本节课只关系注一类简单的问题.(一)概念的引入1.票房收入问题: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1)若一场售出150张电影票,则该场的票房收入是 元;(2)若一场售出205张电影票,则该场的票房收入是 元;(3)若一场售出310张电影票,则该场的票房收入是 元;(4)若一场售出x 张电影票,则该场的票房收入y 元,则 y .思考:(1)票房收入随售出的电影票变化而变化,即y 随 的变化而变化;1.一个__量 另一个__量 体重 饭量 脚印 身高(2)当售出票数x 取定一个确定的值时,对应的票房收入y 的取值是否唯一确定?(例如,当x =150时,y 的取值是唯一、还是有多个值?)答:________________.2.如图,是某班同学一次数学测试中的成绩登记表:这一数学测试中,(1)13号的成绩为______;(2)17号的成绩为______;(3)18号的成绩为______;(4)23号的成绩为______.思考:(1)测试成绩随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2)任意确定一个学号x ,对应的成绩f 的取值是否唯一确定?(例如,当学号x =13时,所得成绩f 的取值是唯一、还是有多个值?)答:________________.3.温度变化问题:如图一,是抚顺春季某一天的气温T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看图回答:(1)这天的8时的气温是℃,14时的气温是 ℃,22时的气温是 ℃;(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 ℃,最低气温是 ℃;(3)这一天中,在4时~12时,气温( ),在12时~14时气温( ),在16时~24时,气温( ).A.持续升高B.持续降低C.持续不变思考:(1)天气温度随 的变化而变化,即T 随 的变化而变化;(2)当时间t 取定一个确定的值时,对应的温度T 的取值是否唯一确定?(例如,当t =12时,所得温度T 的取值是唯一、还是有多个值?)答: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这三个问题中都含有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通过研究这些问题引出常图一量、变量、函数等概念,通过这种从实际问题出发开始讨论的方式,使学生体验从具体到抽象地认识过程.问题的形式有填空、列表、求值、写解析式、读图等,隐含着在函数关系中表示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二)概念的定义1.上述四个问题中,分别涉及哪些量的关系?通过哪一个量可以确定另一个量?答:票房收入问题中,涉及票价(10元)、售出票数x、票房收入y,票数x的变化会引起票房收入y的变化,如图所示:售出票数票房收入类似的,有:学号x成绩f时间气温在上面的四个问题中,其中一个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量的变化(按照某种规律变化),变化的量叫做变量;有些量的值始终不变(例如电影票的单价10元……).并且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随之确定一个值.以气温问题为例,时间的变化引起温度的变化,(1) 当t=0点时,T=2;当t=2点时,T=0;(2) 当t=12点时,T=8;当t=12点1分时,T=8;当t=12点2分时,T=8;…当t=14点时,T=8;情况(1)(2)中,时间取定一个值时,所得T的对应值只有一个(可能是“一对一”,也可能是“多对一”),即通过时间t,能把温度T“唯一确定”.反之,当T=8时,所得t的值为12~14点之间的任一时刻(“多对一”),通过温度T,不能把时间t “唯一确定”.在这个问题中,我们把温度T称为时间t的函数.(但时间t不是温度T的函数,因为通过温度T,不能把时间t “唯一确定”.)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1)发生变化的量叫做;(2)不变的量叫做;(3)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的值与之对应,称x是,y是x的;(4)如果当a x =时,b y =,b 叫做当a x =时的函数值.说明:如何把具体的实例进行抽象,形式化为数学知识是本课的关键.这里提出的问题“上述四个问题中,分别涉及哪些量的关系?通过哪一个量可以确定另一个量?”是一个关键的“脚手架”,通过“脚手架”引领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认识为什么要引进变量、常量、函数的概念,逐步了解如何给数学概念下定义.问题回顾指出前面三个问题中的涉及到的量,并指出其中的变量、常量、自变量与函数.1.“票房收入问题”中,(1)涉及到的量有 ______________,其中的变量是 ________,常量是____;(2)________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2.“成绩问题”中,(1)涉及到的量有 ______________,其中的变量是 ________,常量是____;(2)____________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3.“气温变化问题”,(1)涉及到的量有 ______________,其中的变量是 ________,常量是____;(2)____________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注意:常量与变量必须依存于一个变化过程中,判断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关键看它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巩固常量、变量、自变量、函数的概念,例1 一个三角形的底边为5,这一边上的高h 可以任意伸缩,三角形的面积s 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解:(1)面积s 随h 变化的关系式=s __ ,其中常量是 ,变量是 ,是自变量, 是 的函数;(2)当=h 3时,面积=s ______;(3)当=h 10时,面积=s ______;(4)当高由1变化到5时,面积从____ _变化到_____.例2 如果用r 表示圆的半径,半径r 的变化会引起圆中哪些量发生变化?这些变量是半径r 的函数吗?分析:图二并有2S r π=,S 是r 的函数; 并有2C r π=,C 是r 的函数; 并有2d r =,d 是r 的函数.说明:此两例引导学生体会几何问题中两个变量在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依存关系,顺便说明字母“π”是常量,但这并不是本节课的核心念.(三)概念巩固1. 购买一些签字笔,单价3元,总价为y 元,签字笔为x 支,根据题意填表:(1)y 随x 变化的关系式=y , 是自变量, 是 的函数;(2)当购买8支签字笔时,总价为 元.2.周末,小李8时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到野外郊游,16时回到家里.他离开家后的距离s (千米)与时间t (时)的关系如图所示.(1)当12=t 时,____=s ;当14=t 时,____=s ;(2)小李从______时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时间为____小时,此时离家______千米.图三(3)距离是时间t 的函数吗?(4)***时间是距离的函数吗?设计意图:1.例题和巩固练习,巩固变量与函数等概念,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许多问题中的变量关系都存在着函数关系,隐含着在函数关系中表示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有解析半径 圆直径d 半径圆周长C 半径圆面积法、列表法、图象法.2. 练习二2(4)涉及反函数的知识,不少教师认为超纲不应涉及,本人的实践证明,提出这样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函数的“单值对应关系”,有利于学生明确“由哪一个量能唯一确定另一个量”,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逆向思维的习惯.当然,不宜在反函数的概念上作过多的拓展.(四)概念辨析1.两个变量x、y满足关系式y x,填表并回答问题:x14916y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2.下列各图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可以多选).理解函数概念把握两点:①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个变量;②唯一对应关系.设计意图:理解函数概念的核心是“①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个变量;②唯一对应关系”,给定自变量x的任意一个值就有唯一确定的y的值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可以是“一个自变量对应一个因变量”(简称“一对一”),也可以是“几个自变量对应一个因变量”(简称“多对一”),但不可以是“一个自变量对应多个因变量”(简称“一对多”).3.你能举出涉及两个变量的例子吗?它们具有函数关系吗?(五)小结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抓住理解函数概念的实质.自变量(确定)函数(值_ 确定)(六)作业1. 行程问题:汽车以60千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t(时)12345 (10)s(千米)(1)行驶路程随的变化而变化,即s随的变化而变化;(2)当行驶时间t取定一个确定的值时,行驶路程s的取值是否唯一确定?(例如,当t=3时,s的取值是唯一、还是有多个值?)答: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其中的自变量、函数:(1)正方形的面积s与边长x关系式;(2)秀水村的耕地面积是610m2,这个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随这个村人数n的变化而变化.解:(1)函数解析式:,是自变量,是的函数;(2)函数解析式:,是自变量,是的函数.3. 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是4%,本金x(元)1002005001000一年到期后所得的利息y(元)(2)本金x元与一年到期后所得的利息y元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3)常量是,变量是,其中是自变量,是的函数.4. 小明、爸爸和爷爷同时从家中出发到同一目的地又立即返回.小明去时骑自行车,返回时步行;爷爷去时步行,返回时骑自行车;爸爸往返都步行. 三人的步行速度不等,小明与爷爷骑自行车的速度相等. 下面表示各人行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中,表示小明的是图( ), 表示爷爷的是图( ), 表示爸爸的是图( ).可编辑5.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开始3小时内以50千米/ 时的速度前进,但因为汽车出现故障,进行维修花去了2小时,接着以75千米/ 时的速度前进,经过2小时到达乙地.(1)请用图象表示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t1234567s(2)路程S和时间t具有函数关系吗?如果具有函数关系,请指出其中的自变量与函数.图四设计理念:变量与函数的概念把学生由常量数学引入变量数学,是学生数学认识上的一天飞跃.因此,设计本课时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创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情境,使学生从中感知到变量函数的存在和意义,体会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遵循从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渐进认识规律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后归纳,然后提出注意问题,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抽象等的能力.同时在引导学生探索变量之间的规律,抽象出函数概念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过程经历和体验,让学生领悟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多姿多彩的数学问题,并能从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要培养一种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探索、研究和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精品文档。

变量与函数教案(一初中赵萍萍)

变量与函数教案(一初中赵萍萍)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赵萍萍教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领悟函数概念的意义,能列举函数的实例,并能写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

(2)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探索,学会用函数思想去描述、研究其变化规律,初步理解对应的思想,逐步学会运用函数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强化数学的应用与建模意识。

(2)引导学生体会函数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1)学生经历对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探索,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会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良好的自信。

(2)进一步加深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重点: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难点:对函数概念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节的教学,以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为主。

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通过实验,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静态的方式动态化,从而突破本节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言: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中,图中有着许多我们熟悉的变化着的事物。

再来欣赏这张图,近处是平静的湖面和绿洲,远处是雪山。

当我们向平静的湖面扔一块石子,湖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以石子落入点为圆心向四周荡漾开去);登山运动员登山,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怎样变化?(降低)那么,我们如何来看待这些变化的事物?这些运动变化的事物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呢?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从生活实际出发,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研究各种变化着的量之间的关系.--变量与函数(二)概念的引入带着两个思考完成下述三个问题:(1)下列三个问题中,分别涉及到了哪些量?(2)这些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问题1、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1)若一场售出150张电影票,则该场的票房收入是元;若售出205张、310张呢?(2)若一场售出x张电影票,则该场的票房收入y元,则y= .问题2、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重物。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变量与函数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变量与函数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变量与函数教案2023年4月第十九章一次函数19.1 函数19.1.1 变量与函数课时1 变量与常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简单实例,学生初步感知用常量与变量来刻画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指出具体问题中的常量、变量.初步理解存在一类变量可以用函数方式来刻画,能举出涉及两个变量的实例,并指出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个变量,这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函数关系。

初步理解对应的思想,体会函数概念的核心是两个变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能判断两个变量间是否具有函数关系。

【过程与方法】借助简单实例,引领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从生活实例抽象出数学知识的方法,感知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联系的复杂性,数学研究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化繁为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引入课题,引领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发现、创造”数学知识的乐趣。

学生初步感知实际生活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感知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学科。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教学难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及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中,周围的事物都是运动的。

例如,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这一问题,此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是生活中的常识,学生都很容易理解。

再例如,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年龄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

这几个问题中都涉及两个量的关系,地球的位置与时间,温度与高度,年龄与时间。

教学过程: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气温问题:下图是北京春季某一天的气温T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看图回答:(1)这天的8时的气温是℃,14时的气温是℃,最高气温是℃,最低气温是℃;(2)这一天中,在4时~12时,气温(),在16时~24时,气温()。

A.持续升高B.持续降低C.持续不变思考:(1)气温随的变化而变化,即T随的变化而变化;(2)当时间t取定一个确定的值时,对应的温度T的取值是否唯一确定?2、当正方形的边长x分别取1、2、3、4、5、6、7,……时,正方形的面积S分别是多少?3、某城市居民用的天然气,1m3收费2.88元,使用xm3天然气应缴纳费用y=2.88x ,当x=10时,缴纳的费用为多少?思考:上述三个问题,分别涉及哪些量的关系?哪些量是变化的?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个量的变化导致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一个问题中,当一个量取了确定的值之后,另一个量对应的能取几个值?在上面的三个问题中,其中一个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量的变化(按照某种规律变化),变化的量叫作变量;有些量的值始终不变(如正方形的面积……).并且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随之确定,且它的对应值只有一个。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1、知识技能:运用丰富的实例,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领悟函数概念的意义,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变化与对应”的数学思想3、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重点: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难点: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课时:一课时教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使学生从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认知。

学法: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注重过程的经历和体验。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联系实际设计说明:挖掘和利用生活中与变量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关系的过程,直接获得探索变量关系的体验。

问题1: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先填写下面的表,再试着用含t的式子表示。

问题2:已知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那么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为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出x张票,票房收入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问题3:要画一个面积为10平方厘米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画面积为20平方厘米的圆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 的式子表示半径r?让学生思考后充分发表意见,然后教师进行点评。

教学说明:新课标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在这环节的教学中,借助三个时间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自己体验并在交流中也感知一下别人的体验,这样安排是务实和科学的。

这三个问题一脉相承但各有侧重,为函数概念的出现作铺垫。

二、动手实验,加深体验设计说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深刻体会了变量间的关系。

问题4: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重物,原长10cm,每1千克的重物是弹簧伸长0.5cm,设重物质量为m千克,受力后的弹簧长度为lcm,怎样用含m的式子表示l?问题5:用10cm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设长方形的长为xcm,面积为s平方厘米,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分组进行试验活动,然后各组选派代表汇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
第2课时
进一步研究运动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观察具体问题中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函数的概念.
1.进一步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变化;
2.从典型实例中抽象概括出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概念.
概括并理解函数概念中的对应关系.
多媒体:PPT课件、电子白板.
一、观察思考,分析变化
问题1 下面变化过程中,是否包含两个变量?同一问题中的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
(1)汽车以60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的时间为t h,行驶的路程为s km;
(2)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 元,设某场电影售出 x张票,票房收入为y 元;
(3)圆形水波慢慢地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圆的半径为 r ,面积为 S ;
(4)用10 m 长的绳子围一个矩形,当矩形的一边长为 x,它的邻边长为 y.
[活动说明与建议]说明:本问题主要是给出具体事例让学生认识并抽象得到函数的概◆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念,函数概念的抽象应循序渐进,首先让学生知道这些事例是一个变换的过程,其次这些变换过程中都含有两个变量,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最后由教师引导通过具体的数据,发现当给定一个变量的值时,有唯一的另一个变量的值与之对应,这种对应关系每个问题都不同.
建议: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的让学生通过实例感知函数,感知这种对应关系.
【归纳】上面每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相互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
二、观察思考,再次概括
问题2:一些用图或表格表达的问题中,也能看到两个变量之间存在上面那样的关系.
(1)下面是中国代表团在第23 届至30 届夏季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统计表,届数和金牌数可以分别记作 x 和 y,对于表中每一个确定的届数 x,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金牌数y 吗?
(2)如图是北京某天的气温变化图,你能根据图象说出某一时刻的气温吗?
问题3:综合以上这些现象,你能再次归纳出上面所有事例的变量之间关系的共同特点吗?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 x 是自变量,y 是 x 的函数.如果当 x =a 时,对应的 y =b,那么 b 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 a 时的函数值.
三、初步应用,巩固知识:
练习1 下列问题中,一个变量是否是另一个变量的函数?请说明理由.(1)向一水池每分钟注水0.1 m3,注水量 y(单位:m3)随注水时间 x(单位:min)的变化而变化;
(2)改变正方形的边长 x,正方形的面积 S 随之变化;
(3)秀水村的耕地面积是106m2,这个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 y (单位:m2)随这个村人数 n 的变化而变化;
(4)P是数轴上的一个动点,它到原点的距离记为 x,它的坐标记为 y,y 随 x 的变化而变化.
练习2 下面的我国人口数统计表中,人口数y 是年份x 的函数吗?为什么?
练习3 下图是一只蚂蚁在竖直的墙面上的爬行图,请问:蚂蚁离地高度 h 是离起点的水平距离 t 的函数吗?为什么?
【追问】蚂蚁离起点的水平距离 t 是离地高度 h 的函数吗?为什么?
练习4 你能举出一个函数的实例吗?
四、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