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 精品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9e56f5e8bb68a98270fefa88.png)
推进新课 “东方魔稻”
袁隆平
推进新课
袁隆平其人:
自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
主 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
学 习
稻研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 它激发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发愤图强的豪情壮志,并使之成为中国 各族人民在现代化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推进新课
➢ 它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科技工作者队伍,为 后来我国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储备了人才,积蓄了后劲;
自 ➢ 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使我国赢得了与自己的幅员 主 大国相适应的政治、军事地位,加重了世界上爱好和平一方砝 学 码的分量; 习 ➢ 它奠定了中国人民开发利用核工业和空间技术的技术与人才基
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其中的“两弹”应该是指( A )
A.原子弹、氢弹 B.原子弹、导弹 C.氢弹、导弹 D.原子能、原子弹
当堂检测
2.一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一位“感动中国” 当选人物,人们形容他“一个人干了两亿人的活”。这是因 为他( C ) A.研制原子弹成功 B.对我国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C.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D.推动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
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推进新课
袁隆平杂交稻对人类的主要贡献:
➢ 袁隆平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
自 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主 ➢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后的第五大发明,被 学 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习
历史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
![历史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e37c5a01f69e3142329415.png)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二)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73 年 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培育成功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983 年 1997 年
2003 年
“银河– 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算 一亿 次的计算机。 每秒运算 130 亿次的计算机, 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机研制技 术取得新的突破。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成功 2012年6月16日 2011年11月3日凌晨天宫一号实现与神州八号飞船对接。按照计划, 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
新中国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第一个:两弹一星 第二个:载人航天工程 第三个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造粮食,还 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 造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6 1970.4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方红— 1 号”发射成功
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 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技术发展迅速(三年多一点, 美国七年,苏联四年)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 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了解最新发展概况
2009年 2005年 2007年 2008年 2011年11月1日 2011年9月29日 2011年11月3日 “天河一号”每秒千万亿次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八号飞船发射成功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 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7d8f245af5335a8102d220d9.png)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
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 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 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 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
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
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 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 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分享个人学习心得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 精神”,国务院常务会新闻通稿中首次使用“品质革命” 这一提法。
1、成就
①1983年,银河——Ⅰ②1997年,银河——Ⅲ
2、意义
使中国在这个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 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银河计算机在国防
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矗立 着一个红黄两色相间的大 机柜。这就是1983年我 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 台每秒运算速度达亿次的 巨型计算机“银河—I”。 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 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 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 机的国家
材料一:邓小平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
原子弹、氢弹,提没高有国发射际卫地星,位中国就不叫有
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中二华:人原民子共反弹和对爆国核炸政成府威功声胁的明当》,天,打,明新确破华指社出播:发中 国发展核核武器垄,断是为,了维防护御,和为平了保卫中国人
材料二:1959年夏天,形势已经很清楚,苏联讲不向中国
提供制造原子弹的全面技术。周恩来说,我们自己造,从
零开始,用八年时间造出来。但是由于大跃进和政治运动,
中国的原子弹计划严重受阻。
思考:处于何种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开 始研制原子弹?
7课__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7课__新中国的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72dcf6252f60ddccda38a091.png)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重大作用引入: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1)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2)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3)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也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1、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如:(1)“两弹一星”的开发研制取得巨大成功。
(2)“银河”系列计算机(3)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
(4)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2、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A、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B、是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C、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E、经济实力的增强F、吸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3.新中国科技战略的发展历程:(1)、1949年中国科学院的成立,制定和实施的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3)、1978年.3月科学大会,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论断;(4)、1985年.3 月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制定和“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5)、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及成就知识的补充: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1)新中国成立到“文革”以前是第一个阶段,新中国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①建立科研机构,建立科学研究体系。
②制定科技发展规划,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奠定基础。
2)第二个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严重破坏,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一阶段所取得的科技成就有:第一颗导弹和氢弹爆炸成功,南京长江大桥落成,“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杂交水稻育成等。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bde1303afad6195f312ba638.png)
《第27课新中国的突出科技成就》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列举掌握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大型计算机、“神州号飞船”2、通过对新中国科技成就的掌握,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视频和图片资料,再现情景,感受历史;引导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归纳总结、整合知识。
2、主要教学方法有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情境渲染法(课前和课后的歌曲选择)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学习增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激发起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2、通过科学家的事迹使学生树立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教学难点: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设计:第27课(课前播放歌曲“飞得更高”)导入新课:教师:20世纪中后期,世界上发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是一次以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虽然面临极端困难的环境,但是新中国依然紧追世界潮流,相继在国防、农业、计算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科技成就,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27课新中国科技成就的突出代表》(板书)授课过程:(一)两弹一星教师:首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看看建国后我们首先取得了怎样的科技成就?【视频:钱学森及两弹一星】学生:回答星(板书)请大家在教材第一子目下快速找到相关科技的成功时间学生:回答教师:也就是说集中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板书)教师:我想同学们一定对原子弹、导弹等核武器的杀伤性有所了解,在这里给大家展示几张图片,这些悲惨的画面让我们触目惊心,那么素来爱好和平的中国人为什么在建国初期还要研究原子能呢?这是否违背了我们爱好和平的初衷呢?请同学们再次浏览第一子目,来解决一下这个疑问。
学生:回答教师:研制核武器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必需的,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ae33850eb52acfc788ebc907.png)
喝一碗酱油汤或糖水应坚 持工作一小时以上;吃一 粒蜜枣,应坚持工作一个 半小时以上。 算盘——参与两弹研究的科 学家们最初使用的计算工具
——三年困难时期科学家 的互相鼓励
美国千方百计阻止海外 爱国科学家回国; 苏联单方面撕毁合作协 议。
——新中国面临的形势
一穷二白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第三篇 我们的思考
材料2 新中国的建立,激发了大批海外学子的殷殷报国心 „„ 到1957年,归国的海外学人已经有3000多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在 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一半以上。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纷纷回到祖国, 大多数人成为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人或开拓者。在中国科学 院选定的第一批233名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中,近2/3是这批归国 的海外学人。
思考:为什么旧中国科技长期落后,新中国成立后科技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两弹一星
新中国科技成就
“东方魔稻” “银河”系列计算 机 “神舟”号飞船
国家的独立(保障)
影响 增 强 了 综 合 国 力 提 高 了 国 际 地 位
取得成就的原因
党和政府的重视 经济实力的增强 科学家的努力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银河—I
1983年12月诞生 每秒运算一亿次以上
银河—Ⅱ
1992年诞生 运算速度为每秒十亿次
银河—Ⅲ
1997年通过国家鉴定, 运算速度为每秒百亿次
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研制
中国培育出的克隆牛
1999年9月中国加入人类 基因组计划,也是其中唯 一的发展中国家。 探月工程——中国科技发展的第三个新的里程碑
每秒运算一亿次以上 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洋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27-28课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成就
![27-28课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bfb9ddf8f705cc175527096a.png)
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两弹一星” 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
时整,中国自行研制的第
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
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终于 掌握了核技术。进行了首 次核试验,成为继美国、苏 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
个制造出原子弹的国家。
1967年6月,我国成功地爆 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次试验是 中国在核武器发展方面的又一 次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 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猜一猜
他是谁? ________
邓稼先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两弹一星
(一)两弹
(二)人造地球卫星 (三)“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 • 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 展示实力,增强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 • 创造了建设的安定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平
• 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 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 作用。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两弹一星
(一)两弹(原子弹、导弹) 1、研制两弹的原因
(1)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 水平和综合国力,并影响其国际地位;
(2)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 展。
中国煤矿工人在速成中学学 习(1952年) 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 习(1952年)
龙泉县建兴乡安和村的 青年共产党员李招娣在一间农 具仓库里给乡亲们上识字课 (1957年)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48a8795f77232f60ddcca1d5.png)
神州6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 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 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 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 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
宇航员翟志刚 在太空行走
景海鹏 翟志刚 刘伯明
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意义深远 具有六大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 技术成就(一)
时间 1964.6 重大成就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 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 合的战略核导弹。 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三年多一 点时间,而同样技术发展速度, 美国用了七年,苏联用了四年。 作用和意义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2009年10月29日,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的 峰值性能为每秒1206万亿次的“天河一号”超级 计算机在湖南长沙亮相。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 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 机学院宽敞明亮的机 房里,矗立着一个红 黄两色相间的大机柜。 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 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 运算速度达亿次的巨 型计算机———“银 河—I”。它的诞生, 使我国成为继美国、 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 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 算机的国家。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6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PPT教学课件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81d546ec3a87c24128c455.png)
1.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重视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目的是 ()
A.与美国进行军事对抗 B.与苏联进行军事对抗 C.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加强国防 D.在现代战争中赢得主动权 答案:C
2.(2010 年 1 月山东学业水平)下列科技成就中,在世界范 围内中国最先取得成功的是( )
A.原子弹爆炸 B.氢弹爆炸 C.人造卫星发射 D.杂交水稻培育 答案:D
(1)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D.内蒙古大草原
(2)下图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
考纲考点解读 知识网络体系 三年高考经典 考点知识扫描 重点难点突破
A.①
B.②
C.③
D.④
【点拨】 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景观照片等信息的获取能力及对相 关中国地理知识的掌握。
(2)从考查方向看,通常以我国某局部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我国的 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或以等值线图为背景,考查相关的自然和人文
(3)从题型上看,以综合题为主,选择题也有一定比重。
考纲考点解读 知识网络体系 三年高考经典 考点知识扫描 重点难点突破
2 (1)重视以下考点内容:我国自然地理特征、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 第(1)题,材料提示小明的考察时间为8~10月,为我国夏季, 所带物品有墨镜、遮阳帽、防晒霜,说明日照强烈,羽绒服说明气温低、 温差大,防水服说明有较强烈的雨雪天气。第(2)题,①四川大熊猫自然保 护区,②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③内蒙古大草原,④新疆塔克拉玛干 沙漠。
【答案】 (1)A (2)B
B.徐光启
C.钱学森
D.袁隆平
解析:1973 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 优 2 号”。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1(48张PPT)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1(4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4b8cbed1a37f111f0855b2c.png)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
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 作用。
思考: 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1)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 的文化,世界领先;(举例)
(2)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 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原因?)
资产阶级学西方先进科技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但由于资产阶 级的局限性,他们没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仍然处于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
1983年 12月22日 ,中国第一 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 算机——“银河”在长沙研制成 功。
1992年 11月19日 ,“银河— 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在长沙通 过国家鉴定。当时有关当局还夸 说全部机器的焊接完全用人手操 作,但仍然准確无误。
1997年 6月19日 ,“银河— Ⅲ”并行巨型计算机在北京通过 国家鉴定。该机采用分布式共享 存储结构,面向大型科学与工程 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基本字 长64位,峰值性能为130亿次。
他是谁? _袁__隆__平___
猜一猜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 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 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 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 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 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 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 好的梦想。
1990年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1993年转基 1999年中国加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
因食品在美国正式投放市场
划
1997年“克隆羊”出现
1999年中国第一只克隆羊
21C完成对人类基因组的框架图和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ppt课件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ec5e5028ea81c758f578eb.png)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我在美国呆了二十 年,前三四年是学习, 后十年是工作,所有 这一切都在作准备, 为了回到祖国能为人民 做点事。”
2.遨游太空
飞船之路VS航天飞机
1961年4月12日,世界上
2012.6. 16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 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2013.6.11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成功,标志 着中国已经基本掌握了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 2016.10.17神舟十一号也是中国第六艘载人飞船,与天 宫二号进行交会对接,进行宇航员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 驻留时间将首次长达30天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 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 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 ——核弹、导弹、人造卫星
➢1964.10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6.10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6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4“东方红-1号”卫星进入太空轨道 ➢1975.11返回式遥感卫星成功发射并返回
“龙芯”
2006年3月18日,龙芯2号增强型处理器 CZ70流片成功。 “龙芯1号”、 “龙芯 2号” ,打破了中国无“芯”的历史。对我国 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产业有重要的 推动作用,对中国的CPU核心技术、国家安全、 经济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5.“科技大国”
1978年之前,中国基本上是世界科技革命
(2)杂交水稻在世界上的推广
积极帮助其他国家 发展超、国家 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 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右)、吴文俊合影。
历史必修3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历史必修3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51a6f942192e45361066f5e7.png)
(1)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材料二: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
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
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
志。
————邓小平
(2)国防现代化程度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 响它的国际地位。
2016年11月14日,TOP500组织在美国盐湖城发布了最新一期(第48届)的全球超级计算机排名。
三、超级计算机
中国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有何重要影响? ①中国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在政治 、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②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四、航天工程
飞天梦想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一个美好愿望,这一愿 望终于在21世纪之初得以实现。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 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一、“两弹一星”
2、代表人物:
“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 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 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 做点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被誉为 “中国导弹之父”。
他是谁? 钱__学__森____
一、“两弹一星”
3、重大意义:
①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 问题 ②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 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③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 “东方魔稻”、“第二次 绿色革命”
二、“东方魔稻”与青蒿素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 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 唐·帕尔伯格
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获 得第一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A.1965年 B.1970年
C.1973年 D.1975年
高中历史备课参考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高中历史备课参考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bb23152e76c66137ee0619f4.png)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两弹一星(1)发展两弹一星的原因:①增强国际现代化的力量,提高国际地位。
20世纪中期,高新科学技术成果往往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
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
②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新中国成立后,“冷战,,加剧,美苏争霸,面对险恶的国际环境,中共中央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在一些尖端科学技术上取得突破的战略决策。
(2)历程(中国在尖端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64年6月,中国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1”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又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3)意义:打破了核垄断,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东方魔稻”(1)中国的农业现状:中国有占世界20%以上的人口,却只有占世界7%的耕地。
(2)袁隆平及杂交水稻: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技术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他突破“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的经典遗传理论禁区,大大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中国已累计种植杂交水稻30多亿亩,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
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推广杂交水稻,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并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
西方媒体因此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1)“银河—I”型机诞生的背景及过程:在信息时代,一个国家的计算机技术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18、下列各项属于原子能的和 平开发利用的是 ( )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D 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相继建成投产
19、被称为“两弹元勋”的 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袁隆平 C、杨利伟 D、邓稼先 20、促进中国现代科学技术 发展的国际因素是 A、美苏两极格局的结束 B、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D、国际贸易的发展
B
11.标志着我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 术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是: A.1978年巨型计算机研制工作开始起步 B.1983年“银河-1”巨型计算机诞生 C.1993年“银河-11巨型计算机研制成 D. 1997年“银河-111巨型计算机研制成 功 12.2008年9月27日,宇航员翟志刚进行 了太空行走,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进 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表明中国航天 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在欧洲和日本前面 的标志性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神舟5号”发射成功
14、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 根本保障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C、全国人民的支持 D、科技工作者队伍的不断壮大 1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够 取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的最主 要原因是 A、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努力 B、国际上的基础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有较好的科研基础
增强了综合国力;振奋了民族精神,提高了国 际地位。
课堂小结
两弹一星
作用
影响 增 强 了 综 合 国 力 振 奋 了 民 族 精 神
新中国科技成 就
“东方魔稻” “银河”系列计算机 “神舟”号飞船
国家的独立(保障) 党和政府的重视
取得成就的原因
经济实力的增强 科学家的努力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巩固练习:
材料一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 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 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文选》第3卷 国防现代化程度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 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 原子弹爆炸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 展核武器,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 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 首先使用核武器。
材料一: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都主张学 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结果是促进了我国近 代科技的发展,但仍处于落后地位。
1.国家的独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 1949 年 11 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 科学院。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 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 精辟论断。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C
15.“嫦娥一号”奔月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 千年梦想,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 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绕月探测飞行取得圆 满成功。关于我国航天事业的下列表述不 正确的是 A.现在的“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 和人造地球卫星 B.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1970年,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标 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D.2003年神州5号发射成功,杨利伟成 为中国航天第一人
2001年2月19日,袁隆 平获得第一届国家最高 科技奖。
袁(隆平)正引导我 们走向一个丰衣足 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 家唐·帕尔伯格
(三)信息: “银河”系列计算机
1、成果:
“银河”-Ⅰ巨型计算机(1983年) “银河”-Ⅲ巨型计算机(1997年)
2、影响:
1)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一Ⅲ”巨型计 算机研制成功,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取得 新的突破,中国在这个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材料一 [美]经济学家 唐· 帕尔伯格: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 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材料二 美国、欧洲的一些航天专家纷纷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 射发表评论。“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 强大参与者。”“中国已成为第三个将航天员送上天的国家,这令 世界出现太空新秩序。它向世界宣示,中国有技术和财力将航天员 送上天。”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 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 西班牙《世界报》评论说:“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 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2.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正确决策
材料三:毛泽东从1952年一无所有,到逝世时 仅24年: 国库里却留下了500多亿公斤粮, 500多万吨棉,200多亿美元,20多吨黄金等, 支援国外200多亿美元。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国内生产总 值平均年增长9.9%,其中1991—1995年年均增 长率高达11.8%远远超过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也超过同期亚洲新兴工业国家的年均增长 率。
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
弹试爆成功的时间分别是 (
A 1964年、1967年 B 1964年、1966年 C 1964年、1970年 D 1967年、1970年 2、中国第一颗被送入太 空的人造卫星是 (
A
)
A “东方一号”
B “东方红—1”号 C “长征—1”号
B
)
3、下列各项属于原子能的和平开发利用的是 (
C
)
7、“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现实意
义是 ( 优越性 )
A 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 B 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 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
D 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8、新中国下列科技成就取得
的顺序是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
发射成功 算机诞生
稻 A ①②③④ C ③②①④
②第一颗氢弹爆 ④培育出杂交水
D
16.建国以后我国科学技术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是 ①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②广大科技工作 者的艰苦奋斗③正确的发展科技的规划④一些 海外的优秀科学家回国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 (邓 小平、袁隆平)。”这句话说明 A.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B.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 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 D.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
13.不同历史时期,形 成不同历史话语。在 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 中,先后出现了下列 科技词语,按时间顺 序排列为①电子计算 机 ②经典物理学的 危机③人造地球卫星 ④杂交水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C
14.“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史上又一个光辉里程碑的成就是 A.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B.青藏铁路通车 C.“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D.银河系列研制成功
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 航员送入太空国家(苏、美)
神州五号飞船发射
(四)航天:“神州”号飞船
1、成果: 2003年-神五
2005年-神六 2008年-神七
神州五号飞船发射
中国首位载人航天飞行 航天员杨利伟踏上征程
杨利伟在宇宙飞船上与地 面进行了实时天地对话
二、新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新中国科技成就取 得的原因有哪些?
2、推广: 中国、世界
自70年代中期至 2001年,中国已累计种 世界上有 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推广杂交水稻, 植杂交水稻30多亿亩,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 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 济效益4000多亿元。 术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方魔稻”、 “第二次绿色革命”。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 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 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 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 6000多万人。2004年,袁 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 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 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 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 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 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二)生物:“东方魔稻”
1、成果:“南优2号”1973年 “超级杂交水稻”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B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D 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相继建成投产 4、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 家的先后顺序是 (
苏联、中国、美国
美国、苏联、中国
CB
C
)A
苏联、美国、中国
中国、苏联、美国
D
5、中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 最重要的影响是 ( A 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 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 碑 B 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 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C 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 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 D 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
(一)军事:两弹一星
2、进程:
①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4、10
②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67、6
试 爆 成 功
中 国 第 一 颗 原 子 弹
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一)军事:两弹一星
2、进程:
③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成功: 1964、6
④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6、10
⑤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4 ⑥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1975、11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进行核威胁,为 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一)军事:两弹一星
思考:当时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 1、背景:
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 发展水平;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进行核威胁; 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目的);
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两弹元勋”邓稼先 (1924—1986)
4.科学家的努力和奉献
“中国导弹之父”钱 学森(1911——)
二、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1.国家独立,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制 度确立; 2.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正确决策; 3.科技工作者的探索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