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和小脑解剖结构功能
小脑解剖生理
小脑的解剖生理功能
3.小脑的功能: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 协调随意运动。
小脑中最主要的至红核的传出纤维在传导过 程中经过两次交叉,因此小脑对躯体的活 动发挥同侧协同作用,并有躯体各部位代 表区,如小脑半球为四肢的代表区,其上 半部分代表上肢,下半部分代表下肢,蚓 部则是躯干代表区。
损害表现及定位
小脑损害主要症状是:共济失调、平衡障碍、 及构音障碍。
损害表现及定位
1.小脑蚓部损害:主要管理躯干平衡功能, 损害时出现躯干共济失调,即平衡障碍,表
现站立不稳,步幅增宽,左右摇摆,步态 蹒跚,故称醉汉步态,但肢体共济失调及 眼震不明显,见于蚓部肿瘤等。
损害表现及定位
2.小脑半球损害:以新小脑为主,新小脑的 功能主要是确定运动的力量、方向、范围, 当一侧小脑半球病变时表现同侧肢体共济 失调,即指鼻实验,跟膝胫实验不稳准。 同时伴有肌张力减退或消失,有时出现钟 摆样腱反射,小脑半球病变常出现水平眼 震及小脑性语言,(构音不清或爆发性语 言等)。见于肿瘤、脑血管病,遗传变性 疾病。
小脑的解剖生理损害定位
宝泉岭中心医院 高世伟
小脑的解剖生理功能
• 小脑位于颅后窝,在小脑幕下方,脑桥延 髓背侧,借助3对小脑脚即下脚(绳状体) 中脚(桥臂)上脚(结合臂)分别与延髓、 脑桥、及中脑相连。
小脑的解剖生理功能
1.小脑的结构:小脑的中央为小脑蚓部,两 侧为小脑半球,小脑表面为灰质(小脑皮 质)由分子层、普肯野细胞层和颗粒层三 层组成,皮质下为白质,在两侧小脑半球 白质内各有4个小脑核,由内向外依次为顶 核、球状核、栓状核、齿状核,顶核在发 生学上是最古老的,齿状核是4个核中最大 的,小脑分3个叶,绒球小结叶、前叶、后 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中至关重要的组织系统之一,它负责传递神经信号、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感觉,并协调人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本文将介绍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包括它的结构、功能以及与其他身体系统的关联。
一、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控制中心,由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和丘脑等组成。
脑干负责调节呼吸、循环和消化等基本功能;小脑控制肌肉协调和平衡;大脑半球是思维、记忆和感觉的中心;丘脑参与调节体温和内分泌功能。
脊髓贯穿于脊柱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负责传递大脑发出的神经信号和控制身体的运动。
二、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由脑脊液(脑脊髓液)、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脑脊液充当着护理和支持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角色,它环绕在脑脊髓空腔中,提供机械支撑和保护。
脑神经直接从大脑和脑干发出,并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其功能范围广泛,包括呼吸、咀嚼、听力、视觉和平衡等。
脊神经则是从脊髓发出,负责传递身体各部分的感觉和运动信号。
三、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也被称为神经细胞。
每个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核心,其中包含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树突是短小的突起,负责接受其它神经细胞传来的信号;轴突是较长的突起,负责将神经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细胞;而突触则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用于信号传递。
四、神经传递和神经调节神经传递是指神经信号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过程。
当神经信号经过神经元的树突传入神经元细胞体时,细胞体受到刺激,产生电化学信号。
信号随后通过轴突传出,并通过突触将信号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这种传递过程依赖于神经递质,它是一种化学物质,通过突触传递信号到另一个神经元。
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对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进行调控的过程。
通过神经传递,中枢神经系统可以调节和协调身体的运动、感觉、内分泌、循环和消化功能等。
这种调控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神经递质的作用来实现。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及功能
• 端脑 • 间脑 • 脑干 • 小脑
脑的组成
端脑 (telencephalon)
端脑又称大脑 (cerebrum) 被大 脑纵裂分为2个大脑半球 (cerebral hemisphere),以胼胝体相连。在大 脑与小脑之间有大脑横裂隔开。每 个半球表面有一层灰质叫大脑皮层, 皮层下为白质,称为髓质。髓质中 埋藏一些灰质核团叫基底神经节。 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 仁核。
豆状核
豆状核:是由壳核和苍白球组合而成 的,因其外形近似板栗板,故称豆状核。 苍白球在豆状核的内侧部,借外髓板与 豆状核外侧的壳核分开,而其自身又被 内髓板分为外侧与内侧部。其宽阔的底 凸向外侧,尖指向内侧。
豆状核的外侧借薄薄的一层外囊纤维 与屏状核相隔。
豆状的内侧邻接内囊,其尖部构成内 囊膝部的外界。内囊后肢分隔着豆状核 与丘脑,内囊前肢介于壳核与尾状核头 部之间。故豆状核的前缘、上缘和后缘 都与放射冠(进出大脑皮质的重要传导 束所在处)相邻。
• 视觉性语言中枢:角回(39区),靠近 视区。此区受损时,视觉正常,但不能 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称失读症,也属 于感觉性失语症。
二 端脑的内部结构
(一) 侧脑室 (二) 基底节 (三) 大脑半球的髓质 (四) 边缘系统
(一)侧脑室 (lateral ventricle)
大脑半球内左右对称的 裂隙,内含脑脊液,以室 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分4 部:
丘脑前核具有与内脏活动有关的 功能;丘脑内侧核可能是躯体和内 脏感觉冲动的整合中枢;丘脑外侧 核是躯体感觉通路的最后一级中继 站,它把皮肤感觉、本体感觉冲动 传向大脑皮质中央后回。
三、后丘脑
后丘脑包括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 状体。
联络纤维解剖图与DTI图对照
脑解剖学大脑和脑部结构的解剖
脑解剖学大脑和脑部结构的解剖脑解剖学:大脑和脑部结构的解剖人类的大脑是复杂而神奇的器官,它负责控制着我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了解大脑和脑部结构的解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1. 脑部结构的概述人类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每个半球都由若干个叶状回组成。
大脑由脑皮层、基底节、脑干和小脑组成。
1.1 脑皮层脑皮层是大脑的最外层,呈灰色,具有很多褶皱。
脑皮层包含了大量的神经元,它们是神经信号的主要处理和分析站点。
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区域。
1.2 基底节基底节位于大脑深处,主要由纹状体和苍白球组成。
它们在运动和情绪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1.3 脑干脑干连接了大脑和脊髓,包括中脑、桥脑和延髓。
脑干调控了重要生命功能,如呼吸、心跳和消化。
1.4 小脑小脑位于大脑的下方,主要调控平衡和协调运动。
它在运动学习和运动记忆方面也扮演重要角色。
2. 大脑半球的解剖大脑半球由多个叶状回组成,它们之间通过沟回分开。
每个半球分为四个叶,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不同叶状回具有不同的功能。
2.1 额叶额叶位于前部,包括纹状回、额下回和扣带回。
额叶与决策制定、人格、情绪和运动规划有关。
2.2 顶叶顶叶位于大脑的顶部,包括中央沟和颞顶叶沟。
顶叶参与感觉信息的处理、空间认知和语言理解。
2.3 颞叶颞叶位于颞部,包括海马回、听觉皮层和颞下回。
颞叶参与听觉处理、储存记忆和情绪控制。
2.4 枕叶枕叶位于大脑后部,包括外侧枕回、内侧枕回和楔前回。
枕叶与视觉处理和空间构建有关。
3. 大脑的分区和功能大脑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下面列出了大脑主要分区以及它们的功能。
3.1 运动皮层运动皮层位于额叶和顶叶之间,控制肌肉的运动。
它通过运动神经元向体肌传递信号,使我们能够进行各种动作。
3.2 感觉皮层感觉皮层位于中央沟下方,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身体各个部位的感觉信息。
脑干、小脑形态解剖学
3. 中脑
中脑腹面上界为间脑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 腹侧面一对粗大的纵行隆起,称为大脑脚底,由大量大脑皮质发出的下行纤维构成。大脑 脚底之间的凹陷为脚间窝,窝底称后穿质,有许多血管出入的小孔。大脑脚底的内侧有动 眼神经根出脑。 中脑背面上、下各有两个圆形隆起,分别为一对上丘和一对下丘。连接上丘与间脑外侧膝 状体及连接下丘与间脑内侧膝状体之间的条状隆起,分别称上丘臂和下丘臂。胚胎时期的 神经管腔在中脑成为大脑水管。
5. 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的顶朝向小脑,顶的前部由 小脑上脚及上髓帆构成。后者为二上 脚间的薄层白质板,向后下与小脑白 质相连,其下部的背面被小脑蚓的小 舌覆盖。滑车神经根穿行于其上部, 并在其内交叉后出脑。 顶的后部由下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 织构成。下髓帆亦为白质薄片,在小 脑扁桃体下方延伸,介于小脑蚓的小 结与绒球之间。下髓帆的室腔面衬以 一屋上皮性室管膜,外面覆以软膜。
小脑的机能区、分叶 (临床解剖学)
1. 绒球小结叶或古小脑
绒球小结叶位于小脑下面的 最前部,包括属于两侧半球的绒 球处下蚓的蚓小结,以及连接绒 球与蚓小结之间的绒球脚。绒球 小结叶主要按受前庭神经核和前 庭神经的纤维。 它在进化过程中已见于没有 四肢只有躯干的水栖动物。由于 这类动物没有四肢运动,仅需维 持躯干的平衡,所以绒球小结叶 的主要功能是维持平衡。又由于 绒球小结叶是小脑在进化过程中 最早的部分,因而又把它称为古 小脑。
延髓
在背面则以菱形窝中部横 行的 髓纹为界。 在延髓背面,上部构成菱形窝 的下半。在下部,脊髓的薄、 楔束向上延伸,分别扩展为膨 隆的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其 深面有薄束核和楔束核,它们 是薄、楔束终止的核团。在楔 束结节的外上方有隆起的小脑 下脚。
脑的解剖与功能
脑的解剖与功能脑的解剖与功能脑位于颅腔内,表面凹凸不平,由端脑、间脑、小脑和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四部分组成。
脑的形态结构比较复杂,不同解剖部位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部位发生病变也会引起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了解和掌握这些解剖关系及其脑的血液循环对确定病变部位、病变程度、病因病理,以及指导临床和康复治疗有很大帮助。
一、脑干(一)概述脑干是位于脊髓和间脑之间的较小部分,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组成。
脑于位于颅后寓前部,其中延髓和脑桥的腹侧邻接颅后窝前部的斜坡,背面与小脑相邻。
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围成的腔隙为第四脑室,其向下续于延髓和脊髓的中央管,向上接中脑的中脑水管(图1-1)。
图1-1脑的正中矢状切面图1-2 脑干外形(腹侧面)图1-3脑干外形(背侧面)和脊髓一样,脑干的内部结构主要由灰质和白质构成,但较脊髓更为复杂,同时还出现了大面积的网状结构。
和脊髓相比较,脑干的内部结构出现了如下的变化特征:1.延髓下部的结构类似脊髓,中央管依然保留,但逐渐移向背侧。
至延髓上部及脑桥,中央管由背侧向两侧展开成菱形窝,和小脑共同围成第四脑室。
因而原先围绕在中央管周围的灰质也相应向两侧展开,分布于菱形窝表面而变成第四脑室的室底灰质;同时,脊髓灰质内由前角至后角依次为躯体运动核、内脏运动核和感觉性核团的腹、背排列关系.在脑干的室底灰质内则变成了由中线向两侧的内、外侧排列关系。
脊髓内围绕在灰质周围的白质结构至脑干中部则被推挤到脑干的腹外侧部。
这样,脊髓内灰质和白质的内、外排列关系在脑干的大部分区域则变成了背、腹排列关系。
2.脑于内的灰质不再像脊髓内的灰质那样相互连续成纵贯脑干全长的灰质柱,而是聚合成彼此相互独立的各种神经核。
3.脊髓灰质的神经核团基本上都与脊神经相联系;而脑干灰质的神经核团除包含与脑神经直接联系的脑神经核外,由于经过脑干的上行或下行的长纤维束以及脑干与小脑联系的纤维,有的终止于脑干,有的则在脑干内中继,因此又出现了许多与纤维束中继有关的神经核团一中继核。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大脑后部的第三级区几乎全被归结为对来自各个分析器的兴奋的整合。
这些区的神经元的绝大局部有着多模式的性质,它们 对环境中的综合标志〔例如,对空间位置的标志、要 素的数量〕起反响,而皮质的第一、二级区的神经元 对于这些标志是不起反响的。
保证和调节皮质紧张度的部位在脑干和皮质下部位。 这些部位既增强皮质的紧张度,又接受皮质的调节。
脑干内上行网状系统在激活和调节皮质的紧张度中起 决定性作用,是脑的“第一功能区〞的重要局部,它 是非特异性系统。
第二功能区
大脑的第一功能联合区器官,在调节皮质的积极状态 和觉醒状态水平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功能联合区器官,则保证运动和行动服从于相应 的意图,建立完成运动动作的程序,保证对运动的进 行予以调节和控制,借此保持运动进行的有组织、有 理性的性质。
No Image
3、脑干
脑干由延脑、桥脑、中脑和间脑组成,是脊髓 向上的延伸局部。
脑干含有的核和神经回路控制了机体的重要功 能如呼吸、心血管功能和胃肠功能,也含有与 特殊感觉有关的颅神经的核。
这一联合区的器官具有分层次的结构,同时可 区分为接受信息并把它们分解为最小的组成局 部的“第一级〞区〔投射区〕、保证将这些组 成局部编码〔综合〕和使躯干的投射转变为机 能组织的“第二级〞区〔投射-联络区〕、以 及保证各个分析器协同工作和作为认识活动复 合形式的超模式〔象征性的〕图式的“第三级 〞区〔或重叠区〕。
第三区破坏引起凌驾于任何单个模式之上的障碍,因 此可认为有超模式的特征。
鲁利亚的中央皮质后区〔或额后皮质〕的概念是有等 级性的,它从有高度模式特异性的部位转到超模式的。
人类脑部解剖结构
人类脑部解剖结构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学科。
脑部解剖结构可以被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不同的功能。
本文将介绍大脑、小脑和脑干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1. 大脑大脑是人类最为复杂的部分之一,被分为两个半球。
大脑中央深处有一个称作丘脑的区域,丘脑和亚丘脑组成了大脑的中央灰质,这些区域控制着心理过程,比如注意力、情绪等。
大脑半球表面有很多褶皱和沟壑,这些褶皱和沟壑形成了更多的表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大脑的功能。
大脑半球被分为几个叶状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功能。
第一叶负责视觉信息处理,第二叶负责听觉、味觉、嗅觉信息的处理,第三叶负责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第四叶控制身体的感觉和运动控制。
最复杂和最高级别的认知功能,比如言语、推理和决策,都由第五叶和第六叶处理。
2. 小脑小脑位于脑干的下方,控制着平衡、姿势和运动。
它通过监控身体的控制和反馈来协调肌肉的运动。
小脑的表面被称为小脑齿状体,长有许多细小的“分叉”结构,这些结构被认为是小脑所处理的信息源。
小脑齿状体有三个主要的区域: 前叶、后叶和中叶。
前叶主要控制身体的运动和姿势,后叶主要控制平衡和姿势,中叶则控制平滑地协调运动。
小脑和大脑之间有很多连接,它们实现了在运动控制中大脑和小脑之间的信息交流,协调复杂的运动。
3. 脑干脑干是连接大脑和小脑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桥梁,是控制自主神经系统以及呼吸、心跳等基本功能的一部分。
脑干中有三个主要的区域: 中脑、桥脑和延髓。
中脑控制视觉和听觉功能,桥脑控制呼吸和昏迷反应,延髓控制心跳和血压。
脑干与大脑、小脑之间拥有相互联系的纤维束,不仅把来自大脑和小脑的指令传递到身体各部位,也把来自身体的外部刺激传递回大脑和小脑进行协调和作出控制反应。
总结本文介绍了研究的三个主要部分: 大脑、小脑和脑干,以及它们各自的功能。
大脑是思维、注意力等高级生理功能所在,小脑则负责协调运动,通过连接将其与大脑功能进行融合。
脑干、小脑间脑和端脑
小脑由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又分为三个叶:绒球叶、小结 叶和蚓叶。
02
小脑的主要神经元是浦肯野细胞,它们位于小脑皮层的表面,
并与其他神经元形成复杂的连接网络。
小脑与脑干、脊髓和其他脑区之间有丰富的神经纤维连接,以
03
实现信息的传递和整合。
小脑与运动控制和平衡的关系
01
小脑通过接收来自肌肉、关节和前庭器官的信号,来控制和 协调身体的运动。
程需要大脑的不同区域协同工作。
02 03
情感
虽然情感反应主要与边缘系统相关,但端脑也是情感调节的重要区域。 例如,杏仁核是处理情绪反应的关键区域之一,而前额叶则负责调节情 绪反应。
意识
端脑是意识的主要区域。意识是指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包 括感知、记忆、思考等过程。
THANKS.
下丘脑在视觉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影响我们的视觉感知和注意力。
听觉
间脑对听觉信息进行加工,帮助我们理解声音的来源和意义。
端脑
04
端脑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
端脑是大脑半球中最重要的部分,负责接收、处理和解释来自身体和环境的信息,并控制身体的运动 。
功能
端脑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感知、记忆、语言、思维、意识等。
端脑的解剖结构
02
小脑对运动的控制涉及到对肌肉收缩的精确调节,以确保运 动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03
小脑还参与前庭系统的功能,调节身体姿势和平衡,以维持 身体的稳定和平衡。
间脑
03
间脑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
间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位于 大脑的中间区域,连接着脑干和端脑。
功能
间脑参与了多种重要的生理和行为过 程,包括体温调节、睡眠-觉醒周期、 情绪和动机等。
人体解剖学-脑干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1)位置: 位置: (2)分部: 分部: 前部:由小脑上脚、 前部:由小脑上脚、上髓帆构成 后部:由下髓帆、第四脑室脉络丛构成 后部:由下髓帆、 (3)沟通: 沟通: 向上 向下
中脑水管
第三脑室 通延髓中央管
下页 正中孔 外侧孔
蛛网膜下隙
系统解剖:脑干( stem)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图片 (2)上泌涎核: 上泌涎核: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小脑位置
居脑桥下部的网状结构中。发出的纤维入面神经经副交感神 居脑桥下部的网状结构中。 经节换元后,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及泪腺。 经节换元后,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及泪腺。 (3)下泌涎核: 下泌涎核: 图片 居延髓上部的网状结构中。 居延髓上部的网状结构中。发出纤维入舌咽神经经副交感神 经节换元后,支配腮腺。 经节换元后,支配腮腺。 (4)迷走神经背核: 迷走神经背核: 图片 居迷走神经三角深面、舌下神经外侧。发出纤维入迷走神经, 居迷走神经三角深面、舌下神经外侧。发出纤维入迷走神经, 控制颈部、 腹腔大部分器官的活动。 控制颈部、胸、腹腔大部分器官的活动。
脑干外形
外
形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返回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stem) 系统解剖:脑干(
脑干外形
外
形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下图
返回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stem) 系统解剖:脑干(
脑干外形
外
形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上图
返回
系统解剖:脑干( stem)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下页
小脑知识点总结
小脑是大脑的一部分,位于颅后窝下方,主要负责协调运动、平衡和姿势控制。
以下是关于小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1. 解剖结构:
- 位于颅后窝下方,由两个半球组成,中间由蚓部连接。
- 表面有许多褶皱和沟回,这些结构增加了其表面积,有利于神经元的密集分布。
2. 功能:
- 运动协调:小脑通过调节肌肉张力、协调运动和控制精细动作,使身体运动更为流畅和协调。
- 平衡和姿势控制:小脑参与维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帮助人们保持站立和行走时的姿势稳定。
- 运动学习:在学习新的运动技能和动作模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损伤和疾病:
- 小脑失调:小脑损伤或疾病可能导致运动不协调、姿势不稳、眼球震颤等症状。
- 小脑萎缩:一些疾病(如酒精性脑萎缩、脑干小脑变性)会导致小脑萎缩,影响运动协调和平衡。
4. 神经元和神经递质:
- 小脑含有许多神经元,这些神经元通过神经递质(如谷氨酸)进行信息传递。
- 小脑与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等其他部分进行广泛连接,以协调和调节运动。
5. 临床意义:
- 研究小脑有助于了解运动障碍、神经系统疾病和平衡障碍等病理生理学问题,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理解小脑的基本功能和重要性。
人体解剖学:14脑干小脑
薄束核 薄束
内侧丘系
楔束核 楔束
内侧丘系
下橄榄核 大脑,脊髓 小脑
gracile n. cuneate n.
脑干的非脑N核
名 称 传入纤维自 传出纤维至
薄束核 薄束
内侧丘系
楔束核 楔束
内侧丘系
下橄榄核 大脑,脊髓 小脑
上橄榄核 蜗N核 外侧丘系
脑干的非脑N核
名 称 传入纤维自 传出纤维至
薄束核 薄束
locus ceruleus
面N丘
facial colliculus
听结节
舌下N三角 迷走N三角 最后区
脑干与第四脑室
脑干与第四脑室
脑干外形
中脑 脑桥 延髓
腹面 大脑脚 脚间窝 基底沟 小脑中脚 延髓脑桥沟 锥体 锥体交叉 橄榄
背 面 脑神经根
上丘
III
下丘
IV
小脑上脚 V 、 VI 、
菱形窝上半 VII 、VIII
菱形窝下半 IX
小脑下脚
X
薄束结节 XI
楔束结节 XII
脑干内部结构的分区
室管: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中央管
灰质 :脑N核 非脑N核
白质:四系两束 网状结构
脑干内部 结构分部
• 顶部 • 室腔部 • 被盖部 • 基底部
脑干的脑N核
• 位于被盖中 • 六条核柱 • 由内向外排列 • 核柱不连续
提问 Answer questions
外侧丘系
lateral l.
终止 丘脑
脑干的纤维束
lemniscus or tract
名称 起始 终止
内侧丘系 薄束核 丘脑
medial l.
脊髓丘系
楔束核 脊髓 丘脑
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结构
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结构神经系统是人体内控制和协调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系统之一。
它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作为人体的信息传递和处理中枢。
本文将深入探讨人体解剖学中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
一、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核心,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1.大脑结构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分为脑干、小脑和大脑半球。
脑干负责控制基本的生理功能,如呼吸、心跳和血压调节。
小脑主要负责协调和调节肌肉的运动。
大脑半球是大脑最大的部分,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它们负责感知、思维、学习和记忆等高级功能。
2.脊髓结构脊髓位于脊柱内,是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之间的连接器。
脊髓通过传递神经信号实现大脑与周围各个部位的交流。
它也负责一些简单的反射动作,如腿部的踢蹬。
二、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是将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位连接在一起的桥梁,它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两部分。
1.脑神经脑神经是从大脑和脑干发出的一组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部和颈部。
它们负责控制头部和颈部的感觉和运动,如面部表情、咀嚼和眼球运动等。
2.脊神经脊神经是从脊髓发出的一组神经,分布在全身。
脊神经共有31对,每对都与脊髓的一个节段相连。
它们负责传递身体各部位的感觉和运动信号。
其中,8对颈神经连接到颈部和上肢,12对胸神经连接到胸部,5对腰神经连接到腰部和下肢,5对骶神经连接到骨盆和下肢,还有1对尾神经连接到骶骨上。
三、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具有感受、传导和传递神经信号的功能。
它们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
1.细胞体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要部分,包含核和细胞器。
它负责合成和储存大量神经递质,以传递信号。
2.树突树突是细胞体的突出部分,用来接收其他神经元传递过来的信号。
3.轴突轴突是神经元的延伸部分,负责将信号传递到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如肌肉)。
4.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它们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重新吸收来传递信号。
神经纤维是一组轴突的集合,根据直径和髓鞘的有无可分为不同类型。
小脑的解剖及功能
小脑的解剖及功能小脑位于大脑半球后方,覆盖在脑桥及延髓之上,横跨在中脑和延髓之间。
它由胚胎早期的菱脑分化而来,是脑六个组成部分中仅次于大脑的第二大结构。
一、外部形态:中部狭窄称小脑蚓vermis,两侧膨大部称小脑半球,小脑下面靠小脑蚓两侧小脑半球突起称小脑扁桃体tonsil of cerebellum。
二、内部结构:1、皮质2、髓质(髓体):顶核、中间核(拴状核、球状核)、齿状核。
三、解剖1、蚓部:从外观上看,小脑中间有一条纵贯上下的狭窄部分,卷曲如虫,称为蚓部。
2、小脑半球:蚓部两侧有两个膨隆团块称为小脑半球。
3、小脑的分叶:(1)按形态结构和进化可分为:绒球小结叶flocculonodular lobe(原小脑或古小脑),小脑前叶anterior lobe(旧小脑主要功能与头部和身体的本体感受和外感受的传入信息有关,有调节肌紧张的作用;),小脑后叶posterior lobe(新小脑)。
(2)按机能可分为:前庭小脑(原小脑或古小脑archicerebellum,主要接受来自前庭核和前庭神经的传入纤维,调节躯干肌肉的活动,在维持肌紧张、身体平衡和姿势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脊髓小脑(旧小脑paleocerebellum),大脑小脑(新小脑neocerebellum,它在人类最为发达,主要接受经脑桥接转的来自大脑皮质的纤维,参与由大脑皮层发起的随意运动的调节。
在位相性的活动和肌肉的协调运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4、小脑皮层:小脑的表面被覆着一层灰质,叫做小脑皮层。
小脑皮层分为3层,从表及里分别为分子层、浦肯野氏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皮层里含有星状细胞、篮状细胞、浦肯野氏细胞、高尔基氏细胞和颗粒细胞等5种神经元。
5、小脑延髓:皮层的下方是小脑髓质,由出入小脑的神经纤维和4对小脑深部核团组成。
6、神经核团:在小脑左、右半球深部的髓质中,每侧各埋藏着4个由神经细胞群构成的神经核团,由内侧向外侧分别为顶核、栓状核、球状核和齿状核,其中栓状核和球状核常合称为间位核。
人脑的结构及其功能
脑的功能与结构(一)⒈总体分为三个层次:最深层称为脑干,主要与自主过程,例如心率、呼吸、吞咽和消化功能有关。
外包在这个结构的是边缘系统,他与动机、情感和记忆有关。
包括在这两层之外的是大脑,是人类全部心理活动产生的地方。
大脑及其表层即大脑皮层整合感觉信息,协调你的运动,促成抽象思维和推理。
⒉脑干、丘脑和小脑⑴.脑干(brain stem)是含有综合调节体制内部状态的脑结构。
延髓(medulla)位于脊髓的最上端。
是呼吸、血压和心搏调节中枢。
从身体所发出的自上神经和自脑发出的下行神经在延脑发生交叉,这就意味着身体的左侧和右脑相连,右侧和左脑相连。
⑵.紧贴在延脑之上的是桥脑(pons),它提供传入纤维到其他脑干结构和小脑之中。
⑶.延脑和桥脑之中有一种网状结构(reticular formation),它唤醒大脑皮层去注意新的刺激,甚至在睡眠中也保持脑的警觉性。
这个区域受损会导致昏迷。
⑷.网状结构有经丘脑(thaiamus)的长纤维束,传入的感觉信息可通过丘脑到达大脑的适当区⑸.小脑(cerebellum)在头骨的基底在脑干之上,协调着身体的运动,控制姿势并维持平衡,在平滑性运动的协调方面和运动技能学习方面小脑有着重要作用。
⒊边缘系统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与动机、情绪状态和记忆有关。
有三个结构组成:海马体、杏仁核和下丘脑海马体(hippocampus)在外显记忆中具有重要作用。
外显记忆是一类提取自己感觉到的已知晓记忆的过程。
但是海马体受损不妨碍意识觉知外的内隐记忆。
如果你的海马体受损你能学到一些新的任务,但却不能记住它,也不记得发生了什么事。
杏仁核(amygdale),杏仁核受损可能对特别活跃的的个体产生镇定作用(情绪控制),但一些地区受损也会伤害到面孔表情的识别能力(情绪记忆能力)下丘脑(hypothalamus),它调节动机行为包括摄食、饮水、体温调节和性唤醒。
维持身体内部平衡(内稳态)。
脑桥小脑三角的名词解释
脑桥小脑三角的名词解释
脑桥小脑三角是指位于脑干脑桥和小脑之间的一个解剖结构,也称为脑桥小脑层。
它是由脑干中的四叠体(四叠体包括上、下、外、中四叠体)与小脑之间的纤维束组成的。
脑桥小脑三角在解剖学上被认为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通路之一。
四叠体是脑干中的核团,负责调节运动、姿势和平衡等功能。
而小脑则是负责协调和调节肌肉运动的重要脑部结构。
脑桥小脑三角的存在使得上述两个区域之间能够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传递。
脑桥小脑三角内的纤维束主要包括三角束(也称为上束)、橄榄小脑束(也称为中束)和三角小脑束(也称为下束)。
这些纤维束承载着从四叠体到小脑的神经传递,其中,上束主要传递来自大脑皮层的信息,中束主要传递来自脊髓的信息,下束则主要传递来自脑桥的信息。
通过脑桥小脑三角,大脑皮层的运动指令可以经过脑桥传递到小脑,然后小脑协调这些指令并调节肌肉的活动,使得身体能够做出精确而协调的运动。
同时,脑桥小脑三角也承载着大量的感觉信息,帮助小脑对身体的位置、速度和方向等进行感知和调节。
总之,脑桥小脑三角是连接脑干脑桥和小脑的重要通路,负责信息的传递和调节,对于运动、姿势和平衡等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关键作用。
对这一解剖结构的深入
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与运动障碍、协调障碍等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脑桥(腹侧面)
脑桥位于中脑和延髓之间,
腹侧膨隆,由大量横行纤维和
脑
部分纵行纤维组成。脑桥向两
干
侧逐渐缩窄成为小脑中脚,该
腹
处有第5对脑神经根。小脑中 脚是由脑桥行向小脑的纤维组
侧
成。在脑桥与延髓分界的横沟
面
里,自内向外有第6、7、8对
观
脑神经根。
脑神经(Cranial nerves):12对
视前区
室
视前核
旁
视上区
核
视上核 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前核 室旁核 催产素 视上核
脑干的网状结构
脑干网状结构位于脑干中央,下起自脊髓,上 可延至间脑,是指除去脑神经核和其他边界明 确的核团(如薄束核、楔束核等)以外的灰白质 交织区域,该区域内神经纤维纵横交织成网, 其间散布着大小不等的神经元。
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
1) 发出下行的网状脊髓束,止于脊髓前角的α和γ神经元,可兴奋或抑制骨 骼肌的运动。
红核red nuc1eus在中脑上丘水平,位于被盖部的中央, 因富有血管,在新鲜脑干切面上显红色而得名。 红核主要接受小脑的纤维,这些纤维主要构成小脑上脚。 红核的传出纤维主要有红核脊髓束,交叉后下行, 终于前角运动神经元。
黑质substantia nigra是紧靠大脑脚底的灰质带,是含黑色素的 细胞团,细胞内富含多巴胺。黑质与纹状体之间有往返的纤维联系, 黑质细胞合成的多巴胺,通过轴突输送到纹状体;黑质的多巴胺 缺乏可导致运动减少,肌张力过高,震颤等症状, 是引起震颤麻痹(帕金森病)的主要病因。
间脑
位于中脑之上、大脑两半球之间, 大部分被两侧大脑半球掩盖着, 中央有一矢状腔隙即第3脑室。间 脑可分为背侧丘脑(即丘脑)、上 丘脑,后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 其中上丘脑位于第3脑室顶部,连 有松果体;底丘脑与中脑相接壤, 只能从切面上见到。下面只着重 叙述丘脑、后丘脑和下丘脑。
背侧丘脑
间脑的最大部分,是一对卵圆形灰质团块, 左右各一。几乎所有的传入(感觉)纤维在到达大 脑皮质前,都要在这里交换神经元,它不仅是一 个简单的中继站,而且能进行复杂的分析与综合 (称整合作用),所以它是重要的皮质下感觉中枢。
2) 在延髓中上部的网状结构里,存在许多与生命活动有关的中枢,如心跳中 枢、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故延髓有“生命中枢”之称。网状结构 通过自主神经和内分泌活动,调节呼吸、血管运动及内部感受器的活动。
3) 网状结构可以把各种感觉冲动广泛地传到大脑皮质各区去,它不但引起皮 质特定区域对痛、温、触、压觉的特异感觉,而且保持大脑皮质处于清醒 或警觉状态。若网状结构受损,动物或人可长期处于睡眠状态。此外,有 人提出它与意识活动和条件反射的形成有关。
脑干内部也由灰质和 白质组成,但脑干的灰 质不连贯成柱,而是分 散的灰质团块,称神经 核,主要分布在背侧; 白质主要分布在腹侧; 中央部是由灰白质交错 形成的网状结构所占据。
脑神经核
灰质
非脑神经核
脑
干
内侧丘系
内 部 结
上行纤维束
脊髓丘脑束 外侧丘系
白质
三叉丘系
构
下行纤维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网状结构
外侧膝状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侧膝状体
(三)上丘脑
间脑背侧部与中脑顶盖前区移行部
松果体 缰三角 缰连合 丘脑髓纹 后连合
(四)底丘脑
间脑与中脑过渡区 位于间脑和中脑 被盖的过渡地区
松 果 体
下丘脑
位于背侧丘脑 前下方,组成第 三脑室侧壁下半 和底壁
主要结构
视交叉 终板 灰结节 漏斗 垂体 乳头体
分区和核团
背侧丘脑
背侧丘脑核团
1.非特异性投射核团 古丘脑 中线核、板内核网、网状核
2.特异性中继核团 旧丘脑 腹前核、腹中间核、腹后核 腹后内侧核(三叉丘系、孤束核味觉纤维) 腹后外侧核(内侧丘系、脊髓丘系)
腹前核、腹中间核 小脑齿状核、苍白球、黑质
3.联络性核团 新丘脑 前核、内侧核、外侧核背侧组
它的腹侧面的上界是视束,
脑
下界是脑桥上缘。腹侧面主
干 腹
要是由粗大纵行纤维构成的
侧
两侧大脑脚,两脚间有深窝
面 观
称脚间窝,内有第3对脑神
经根。
中脑(背侧面)
中脑的背面有4 个小丘,称四叠体 (又称顶盖),上方 一对小丘称上丘, 下一对小丘称下丘。 下丘下方有第4对脑 神经根。
脑干的内部结构
中枢神经系统——脑
脑干
中脑 脑桥 延髓
脑干外形
1.延髓(腹侧面)
延髓呈倒置锥体形,下界在平齐枕
脑
骨大孔处续于脊髓,外形与脊髓相似,
干 腹
表面沟裂为脊髓沟裂的延续:延髓上
侧
界以腹侧面的横沟与脑桥相隔。在前
面
正中裂两侧各有一纵行隆起,称锥体,
观
由皮质脊髓束组成,其在锥体下方大
多数纤维左右交叉,称锥体交叉。锥
磁敏感成像——SWI
脑干的功能
(1)传导机能:自脑干通过的上行和下行传导束、中继核 群的网状结构,把大脑、小脑和脊髓的活动联系起来。
(2)反射机能:脑干不但是重要的皮质下感觉中枢,既 有一般感觉,又有特殊感觉(视觉、听觉、平衡觉)和 本体感觉,还有内脏感觉的皮质下中枢。而且还是重 要的皮质下躯体运动中枢和自主神经中枢,调节身体 姿势、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十迷一副舌下全
脑桥(背侧面)
脑桥的背面构成 菱形窝的上半部, 窝的边缘为小脑上 脚,由连结小脑与 中脑的纤维束组成。
(
听 神 经
第
8 对 )
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
中脑水管
上髓帆 脉络丛
下髓帆
3.中脑(腹侧面)
中脑位于脑桥和间脑之间,
体外侧有第12对脑神经根,它的外侧
是橄榄体,橄榄体后外侧的纵沟里有
第9、10、11对脑神经根。
延髓(背侧面)
延髓背侧的上半部,构 成菱形窝的下半部,延髓背侧 的下半部,在后正中沟两侧, 各有一对隆起,内侧为薄束结 节,是薄束向上的延续;外侧 为楔束结节,是楔束向上的延 续,楔束结节外上方为构成菱 形窝下缘的小脑下脚,由自延 髓进小脑的粗大纤维束组成。
正中核
枕
内 侧 膝 状 体
外 侧 膝 状 体
板内核 后外侧核 背内侧核 丘脑前核
丘脑网状核
背 外 侧 核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后丘脑
位置 位于背侧丘脑后 端的下方
在丘脑后端,包括丘脑枕、 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是听觉皮质 下中枢; 外侧膝状体是视觉皮质 下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