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四问》教案
1入门四问PPT课件人教版
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8-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首 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子部: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春秋战国之际,学者
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
农学十分发达。每家著书一种,后人因为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
-12-
第一单元
时
入门四问
期 文化背景
唐代
宋代
明代
唐代社会空前繁荣,
而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
贞观时期又是历史上著
名的“盛世”,号称“贞观之
治”。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
会的一个转型期,从文化
上看,中唐以后禅宗的盛
行、古文运动的开展和理
学的兴起,形成了文化的
新动向。
商品经济的发展,孕
育出中国的早期启蒙思
想。
首 页
同。”“天下一致
中对“和”的提倡,可以成为促进全球
而百虑,同归而
化背景下不同文明和谐共存局面形
殊途。”
成的思想资源。
-17-
第一单元
要
入门四问
点 相关论述
对自然
“斧斤以时入山
的
林,材木不可胜
亲和态
用也。”
度
其他
首 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现代意义
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认为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
还要阅读经 梦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现
典
溪
相关
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观照古代文化经
基本乐理知识入门教案大全及答案
基本乐理知识入门教案大全及答案教案标题:基本乐理知识入门教案大全及答案教案大纲:教案一:音乐基本概念和音符目标:通过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和音符,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音符的基本符号。
教学步骤:1. 引入音乐基本概念,如音高、音调、节奏等,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
2. 介绍音符的基本符号,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并解释其时值和演奏方法。
3. 给学生展示不同音符的符号,并让学生模仿演奏。
4. 练习音符的组合,让学生根据给定的音符编写简单的乐谱。
5.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案二:音程和节拍目标:通过学习音程和节拍,使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中不同音符之间的距离和节奏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回顾音符的基本符号和时值,并与学生进行复习。
2. 介绍音程的概念和分类,如纯一度、纯五度等,并让学生进行听辨和演奏。
3. 引入节拍的概念和符号,如四分音符拍、八分音符拍等,并进行示范和练习。
4. 练习不同音程的演奏和组合,让学生感受不同音程的音响效果。
5.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案三:调性和音阶目标:通过学习调性和音阶,使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中不同调式和音阶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步骤:1. 复习音程和节拍的知识,与学生进行互动和回顾。
2. 介绍调性的概念和分类,如大调、小调等,并让学生进行听辨和演奏。
3. 引入音阶的概念和符号,如C大调音阶、A小调音阶等,并进行示范和练习。
4. 练习不同调性和音阶的演奏和组合,让学生感受不同调性和音阶的音响效果。
5.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案四:节奏和节拍的组合目标:通过学习节奏和节拍的组合,使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中节奏和节拍的相互作用和表现方式。
教学步骤:1. 复习调性和音阶的知识,与学生进行互动和回顾。
2. 介绍节奏和节拍的组合方式,如二拍子、三拍子等,并进行示范和练习。
3. 引入不同节奏和节拍组合的乐曲,让学生进行演奏和感受。
《入门四问》教学思路
《入门四问》教学思路教学参考0830 1237《入门四问》教学思路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法,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观照古代文化经典。
3.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思路与学习方法。
单元介绍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
设计了四个问题:一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三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四是本书的结构与编排思路以及学习本书的方法。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汗牛充栋,内容丰富,要在限定篇幅之内系统展示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全貌,必须借助目录学的成果。
所以教材在处理第一个问题时,运用了经、史、子、集的四部法,对中国古代的文化经典做了宏观的梳理。
这实际上也体现了古人治学一个很重要的入门途径:从目录入手。
清代学者王鸣盛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
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
”又说:“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
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
”(《十七史商榷》)现代著名史学家陈垣也说:“目录学就好像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
古人都有什么研究成果,要先摸摸底,到深入钻研时才能有门径,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也就可以较容易地找到了。
”(《谈谈我的一些读书经验》)第二个问题讲的是“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有什么特点”。
如果说第一部分是横向,那么这一部分则是纵向展开,按历史发展的顺序所做的梳理。
实际上这也体现了古人“治学要先治史”的观点。
对这一部分的内容及其与教材的对应情况,我们可以用图表的形式作一总结。
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代表作品对应单元专题春秋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变革时代。
西周以来建立的礼乐制度《老子》《论语》《孟子》《庄子》第二单元哲学一战国开始瓦解,群雄争霸,征战频繁。
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大批人才脱颖而出,各种主张和学说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形成了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目标学生群体: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学会在遇到问题时主动提问,并学会利用不同方式获得问题的解答。
2. 学生将了解到主动追问和问题探究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一些简单的问题卡片,上面印有不同类型的问题。
2. 大白纸和彩色笔,用于记录学生的问题和探究过程。
3. 一些简单的实验工具,如计时器、天平等。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是否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过问题,让学生分享一些他们曾经遇到的问题。
2. 引入问题解决的重要性,告诉学生主动提问和追问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步骤二:示范1. 教师从卡片上随机选择一个问题,例如“为什么天上会下雨?”,然后模仿学生的提问方式,表达出好奇和想要了解的态度。
2. 教师运用不同的资源,如图书、学习资料、互联网等,寻找问题的解答,并与学生分享解答过程。
步骤三:讨论和互动1. 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张大白纸和彩色笔。
2. 学生们被鼓励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在纸上记录下来。
教师可以给予引导和示范,鼓励他们提出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树叶会变色?”、“为什么太阳会升起和落下?”等。
3. 当学生们提出问题后,教师引导他们一起讨论、探究和寻找问题的解答。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更具深度的问题和猜测,并在讨论中给予肯定和鼓励。
步骤四:实践与探究1. 教师组织一些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能亲自尝试并解答他们的问题。
例如,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观察水的沸腾温度,以解答“为什么水会沸腾?”的问题。
2. 学生们被鼓励记录和比较实验过程中的结果,思考并总结问题的答案。
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观察和提问更多的问题。
步骤五:总结与归纳1. 教师引导学生们回顾整个探究过程,并与他们一起总结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如阅读书籍、向专家请教、实验探究等。
2. 教师鼓励学生将这些方法记录下来,并提醒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主动提问和追问问题。
《HSK标准教程》第一册第一课《你好》教案PDF.pdf
《HSK标准教程》第⼀册第⼀课《你好》教案PDF.pdf 第⼀课你好⼀、课型: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材料:《HSK标准教程》第⼀册三、教学对象:汉语⼊门者四、教学内容与⽬标:学⽣能够了解并掌握:重点句型:(1)你好!您好!你们好!(2)对不起!没关系!学⽣能够:(1)熟练朗读本课的14个声母,18个韵母语⾳:(2)熟悉并正确朗读汉语的四个声调(3)了解汉语⾳节的声韵调拼合关系(4)熟悉并正确朗读两个三声⾳节的连续变调学⽣能够:汉字:(1)熟练认读本课⽣词(2)掌握“—、|、⼃、、、乀”五种笔画的正确写法(3)独⽴书写独体字“⼀、⼆、三、⼗、⼋、六”学⽣能够:功能:(1)打招呼、问候(2)致歉(3)表达原谅五、教学重点:(1)了解并掌握⽇常交际语(2)熟练并正确朗读各声母、韵母和声调(3)掌握“—、|、⼃、、、乀”五种笔画的正确写法六、教学难点:(1)熟练并正确朗读各声母、韵母和声调(2)了解汉语⾳节的声韵调拼合关系(3)熟悉并正确朗读两个三声⾳节的连续变调七、教学⽤具:图⽚、卡⽚、多媒体、flash⼯具⼋、教学⽅法:语义归纳法、交际操练法、情景设置法。
九、教学时间:全课共三课时,分为三讲,每讲⼀课时,约45分钟完成。
⼗、教学步骤:第⼀课时 45分钟1、导⼊(5分钟):简单的问候语和图⽚,展⽰拼⾳卡⽚。
2、讲解(15分钟):语⾳(1)声母⼀个汉语⾳节通常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组成。
我们把⼀个⾳节开头的辅⾳叫作“声母”。
例如han这个⾳节,声母是⾳节开头部分的“h”。
汉语中⼀共有21个声b p m fd t n lg k hj q x教学⽤具:拼⾳卡⽚或挂图声母,如:韵母,如:(2)、韵母⼀个汉语⾳节声母后⾯的部分叫作“韵母”,例如“hàn”这个⾳节,声母是开头部分i u ǜ era ia uao uoeai uaiei uei(ui)ao iao(3)汉语的声调声调是汉语语⾳⾮常突出的特点,也是汉语⾳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蓝色的树叶》教案
小学语文《蓝色的树叶》教案小学语文《蓝色的树叶》教案1教材简说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
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
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
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教学目标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弄明白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教学流程一、启发导入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
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同桌合作,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
2、汇报交流:⑴指名读喜欢的段落,检查自学效果。
⑵课件演示摘苹果游戏,识记生字: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⑶课件演示青蛙过河游戏,读词语:皱眉、借铅笔、趴在、削铅笔、不由得、吞吞吐吐、盒子、惹人喜爱、脸红三、细读课文1、课件出示李丽没画完的画,问:“这幅图还缺什么呢?”(树还没有涂上颜色)从这幅图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李丽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原因)齐读第1自然段。
2、读讲第2、3、4自然段:⑴用笔划出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
⑵指导读对话部分,理解词语:3、读讲第5段:课件出示课文段落,指名读后,提出思考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使学生理解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
她因为羞愧而脸红。
理解“用心”、“不由得”等词语。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教案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教案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教案1【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5、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教学方法】1、诵读法。
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
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延伸阅读法。
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研读《咏雪》。
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板书文题)设计二: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
(教案Word)语文7上 8 《世说新语》二则
8《世说新语》二则一内容解读《咏雪》1.交代背景,营造气氛文章第1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内集”营造了一种融洽和睦的气氛。
“讲论文义”说明谢太傅家是一个诗书之家,这为下文写谢道韫的才气做了铺垫。
(第1句)2.雪景顿起,引起下文接下来,文章没有紧承上文写谢太傅一家“讲论文义”,而是交代了雪突然下得大了,在这里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俄而”说明雪势变化之快,“骤”表现了雪景的非凡气势。
正因为如此,才激起了谢太傅的雅兴,从而有了谢道韫的才气的展现。
(第2句) 3.烘托陪衬,补充暗示随后文章写了谢朗和谢道韫对雪的比喻。
谢朗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这个比喻比较平实。
而谢道韫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雪无声飘落的优美形象。
这里以谢朗的敦厚衬托出谢道韫的聪颖,以谢朗的出语滞重反衬出谢道韫的才气出众。
最后谢太傅“大笑乐”,虽未对二人的比喻进行评价,但已经在笑声中包含了他的态度。
结尾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了作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
(第3—6句)《陈太丘与友期行》1.交代原因,引出下文文章开篇交代了事件的起因,即陈太丘和友人约定中午时见面,一同外出。
过了约定的时间,友人没来,陈太丘便自己走了。
他走后友人才来,可见失信的是友人,而不是陈太丘,这就为下文元方驳斥友人做了铺垫。
(第1、2句)2.对话描写,针锋相对“门外”交代了对话的地点,元方与友人的对话由此开始。
“待君久不至,已去”,可见元方在回答友人问话时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友人得知陈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诘责太丘,而且语言粗野,不堪入耳。
陈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失约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义正词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第3—7句)3.入门不顾,率真方正文章结尾友人由“怒”转“惭”,说明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因此惭愧不已,下车想拉住元方致歉,结果元方“入门不顾”。
文章在结尾处通过元方的动作写出了元方对不讲诚信和没有礼节的人的鄙视,表现出元方率真、方正的个性特点。
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教案
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教案第一章:汉语语音概述1.1 汉语语音的基本特点介绍汉语语音的四个声调、声母、韵母和声韵组合的基本特点。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熟悉汉语语音的基本概念和发音方法。
1.2 汉语语音的分类和区别讲解汉语语音的分类,包括清音、浊音、元音、辅音等。
分析不同语音之间的区别,如前后鼻音、翘舌音和平舌音等。
第二章:常用汉语词汇学习2.1 生活常用词汇介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如数字、颜色、家庭成员、职业等。
通过图片和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词汇。
2.2 常用动词和形容词学习常用动词和形容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通过例句和练习,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动词和形容词表达自己的意思。
第三章:基本句型和语法结构3.1 疑问句和回答学习常用的疑问句结构,如“什么”、“哪里”、“谁”等。
练习问答,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基本沟通的能力。
3.2 祈使句和表达请求学习祈使句的结构和用法,如“请”、“谢谢”等。
通过情境模拟和练习,让学生能够用汉语表达请求和感谢。
第四章:日常对话交流4.1 自我介绍和问候学习自我介绍的常用表达方式和问候语。
练习与陌生人交流,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自我介绍和问候的能力。
4.2 购物和点餐学习购物和点餐的常用表达方式和句子结构。
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场合中进行购物和点餐的交流。
第五章:文化常识和礼仪5.1 中国的传统节日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讲解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
5.2 中国的礼仪习惯讲解中国的礼仪习惯,如礼貌用语、拜访礼仪等。
通过情境模拟和练习,让学生能够遵守中国的礼仪习惯,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第六章:常用表达和日常沟通6.1 时间和日期的表达学习表达时间、日期的方式和常用词汇。
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用汉语询问和回答时间、日期相关的问题。
6.2 天气和气候的描述学习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通过实际观察和练习,让学生能够用汉语描述天气和气候。
高中语文入门四问教案
高中语文入门四问教案
一、导入新课:
我们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的好奇心。
例如:“你们认为古诗与现代诗有何不同?”“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同时复习相关的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解:
教师将详细讲解新课的核心知识点。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如唐诗宋词、经典散文等,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作品的语言风格、文化背景、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解读,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本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三、互动探究: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们进行讨论。
例如:“如果让你来改写这首诗,你会怎么做?”“这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
四、总结归纳: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这一步骤是为了帮助学生整合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学习的要点,如诗歌的韵律特点、文章的结构安排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和递进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点的回顾,也要有深入探讨的空间。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见,营造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
3. 注意课堂节奏的把握,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探讨。
4. 结合实际例子,使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入门四问》精品课件
现代意义 这个“和”包括和谐、 和善 、合作等多方面的意义。古人 认为,只有和衷共济、同心同 德,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进。这 样的思想与当今世界文化多元 开放趋势也是一致的。中国文 化经典中对“和”的提倡,可 以成为促进全球化背景下不同 文明和谐共存局面形成的思想 资源。
要点
相关论述 “斧斤以 时入山林 ,材木不 可胜用也 。”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 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 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 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 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 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经典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 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 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表 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 最完美的作品。
集部:泛指诗词文 赋专集等著作。
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 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
2、“四书”包括那些著作?最初是由 谁编辑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发挥? 明确:“四书”包括《大学》、 《中庸》、《论语》和《孟子》。 它是南宋的朱熹编定的。
3、《白氏长庆集》是属于“别集”还 是“总集”?其命名依据是什么? 明确:别集。 以年代(皇帝年号)命名。长庆是 中唐唐肃宗的年号。
4、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那部书? 明确: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的 《文选》(也叫《昭明文选》)是我 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5、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 生与传播有什么特点?
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特点
时期
文化背景
中国历史上一个重 大的变革时代。西周以 来建立的礼乐制度开始 瓦解,群雄争霸,征战 频繁。在这样一个动荡 的时代,大批人才脱颖 而出,各种主张和学说 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形成了所谓“百家争鸣 ”的局面。
完整围棋入门教案
围棋入门教案第一课棋盘与棋子教学内容棋盘与棋子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棋盘形状、颜色及各线的名称。
2、了解棋子的颜色、形状及正确的下子位置。
教学重点1、掌握正确的下子位置。
2、棋盘各线的名称.准备部分1、布置讲盘:稳固、安全2、安排桌椅:学生面对教师,保持一定距离3、道具准备:大灰狼与小绵羊的图片、丹朱画像、装饰棋盘的图片若干、奖励学生的小贴纸若干正课部分一、自我介绍二、出示丹朱画像,讲述丹朱的故事三、导入新课(一)认识棋子:将大灰狼图片贴到黑棋上,将小绵羊图片贴到白棋上来引导学生认识棋子。
(二)布置棋盘,了解棋盘1、将棋盘比作大灰狼与小绵羊生活的大地,棋盘上小黑点比作天上的星星,让学生认识棋盘的边、角。
2、认识天元。
3、了解棋盘各线的名称(死亡线、失败线、实地线、势力线、落空线),并作逐一解释.(三)掌握下子位置1、引导学生认识交叉点:横线和竖线交叉的地方有很多小点点,我们把它叫做交叉点。
2、以大水塘和大鲨鱼形象比喻来引导学生准确找出下子位置(即交叉点上).3、及时鼓励、引导学生上台操作摆棋,把棋子放到正确的位置.四、口诀:小小棋盘四四方横竖都是19行九颗星星天上挂天元就在正中央五、教学比赛1、分男孩女孩两小队进行围棋棋盘与棋子知识抢答比赛,以激起学生学习围棋的兴趣。
六、总结收拾讲盘、棋盘、桌椅,一切东西归原位.课堂记录。
导师评价.第二课气教学内容气教学目标1、通过运用数气游戏融合知识要素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围棋的兴趣及信心,并学会对气的理解及数气方法,对围棋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1、理解气的概念,并熟练进行正确、快速的数气.准备部分1、布置讲盘:稳固、安全。
2、安排桌椅:学生面对教师,保持一定距离3、道具准备:警察与小偷的头像、奖励用的贴纸若干正课部分一、整顿纪律,复习上节课内容。
师:小小手。
生:放腿上。
师:小嘴巴。
生:不说话。
师:小眼睛.生:看老师.给几个表现最好的学生发小贴纸。
教学设计简案
教学设计简案教学设计简案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能有理有据地评价人物。
3、情感与态度: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活动一:疏通文意(一)读课文1、默读。
不懂的音、节奏,做上句号。
2、听范读。
读准字音,揣摩人物语气。
3、齐读。
4、品读,提疑问,写评注。
要求:○1读书声音要洪亮。
○2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
重点词语下画着重号,疑难句子下画线,疑难问题写上评注。
(二)自读检测: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1、与友期(约定)行门外戏(玩耍)2、太丘舍(放弃)去相委(丢下、舍弃)而去3、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在不(通“否”)?待君(对对方的尊称)久不至君与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4、下车引(拉)之入门不顾(回头看)5、则是无信(信用)则是无礼(礼貌)6、相(偏指客人一方)委而去去后乃(才)至(三)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我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四)无标点读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活动二:合作探究问题质疑要求:以小组形式,质疑、讨论、解疑,做好讨论笔记,以备发言。
与学生讨论的问题有(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你欣赏元方吗?欣赏他哪些方面呢?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3、有人说,这篇古文的题目没取好,“陈太丘与友期”只是事情的起因,应改为“元方……”,你说说看,改什么好呢?(《元方答客》、《元方争辩》等)活动三:角色扮演用现代文(大概意思符合即可)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入门四问”ppt1 人教课标版
百家讲坛中“易中天品三国”,“于丹(‹ 论语›心德,‹庄子›心德)”之热。这又说明 中国人多么渴望来自传统文化的滋补。
•
百家讲坛中“易中天品三国”,“于丹 (‹论语›心德,‹庄子›心德)”之热。这又 说明中国人多么渴望来自传统文化的滋补。
阅读经 典,弄清 两个问 题
一、应当丈量出今天的世界 和传统世界之间的距离,以 便有效地给传统文化或经典 阅读一个恰当的消化空间;
• •
•
•
• •
1、学习会使你获得许多你成长所必需的“能源”,学习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希望,学习会让你拥有更多的“资本”。但同时,学习也使你付出许多,其中包括你的努力、你的钻研、你的时光、 你的心血和汗水等。 2、习是每个一个学生的职责,而学习的动力是靠自己的梦想,也可以这样说没有自己的梦想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责任的表现,也就和人失走肉没啥两样,只是改变命运,同时知识也不是也 不是随意的摘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要把我自己生命的钥匙。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4、有智慧的人未必先天就很聪明,反而更多的是通过后天毕生的努力。现在,我们这 些正在求学的学生,当中,有很多人是认为自己先天不足,没办法学好,因此悲观泄气,无心向学。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只要勤奋努希望就在面前。5、学习是一架保持平衡的天平,一 边是付出,一边是收获,少付出少收获,多付出多收获,不劳必定无获!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勤奋至关重要!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就美好人生!勤奋出天才,这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它永远激励我们不断追求、不断探索。有书好好读,有书赶快读,读书的时间不多。只要我们刻苦拼搏、一心向上,就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6、学习是件苦恼的事,每天两点一线, 从学校到家里,日子过得平淡无奇,每天面临着大量的习题和作业,日久天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使我对学习产生了苦恼的感觉,但转念一想,我做为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古 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付出了努力,才会有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成功等于一份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这样想来,我又埋头作学了起来。 7、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成功所需的其他条件8、学习,是每个学生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学生们从学习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但是, 如果问起他们为什么要学习?为谁而学习?估计大多数学生都不知怎么回答,当你问一个高材生为什么让读书时,他也许会说为了不让别人看不起;当你问起一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他 也许会说为了不被父母责骂,也有可能会说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当你问起一个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有可能会说考得好可以得到父母的奖励……9、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顺 心的事,但古人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多了一次失败,就多了一次教训;多了一次挫折,就多了一次经验。没有失败和挫折的人,是永远不会成功的。10、今天不想走,明天就要跑 了。11、我无所事事的度过了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们所期望的明天。12、学习就是一种会使你更快乐、生活质量更好、更有自尊、对社会贡献更大的一种素质提高过程。13、一个人若想 拥有聪明才智,便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华罗庚有句名言:“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出于勤奋。”这是有道理的。就像古代大学者凌曙,小时候他家里穷,无钱上学。后来,他勤俭节约, 省下了一笔钱买了很多书回来学习,终于成为一个大学者。还有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义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个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 才能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14、学习也是快乐的,因为你学习了许多知识,当你学到了他 人不知道的知识,当你考试取得了优异成绩的时候……你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因为这些都是通过你的努力所取得的。15、学习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学习都征服不了,那你还能做什么?16、 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1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8、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只有好学者,才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才学,只有真正勤奋 的人才能克服困难,持之以恒,不断开拓知识的领域,武装自己的头脑,成为自己的主宰,让我们勤奋学习,持之以恒,成就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青春写满无悔!19、学习犹如登山,有 的人则注重最终目标,有的人则注重前进的过程,不论哪种,都有其各自丰富的内涵,无孰优劣孰之分,只要你觉得适合即可。20、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21、“学习”二字出自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学而时习之”这句话。“学”就是效仿,即从别人或书本、环境、媒体等处获得知识、增长智慧等;“习”的原义是小鸟频频起飞, 这里指从自身实践经验中获得知识技能等,如幼儿在挨烫后才知道热火炉不能摸,这是他习得的知识,而如果他从大人口中得知热火炉不能摸,这是学得的知识。上面是孔子所认为的学习, 你心目中的学习是什么呢?22、此刻睡觉的口水将变成明天流下的泪水。23、学习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手段。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而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自然人是婚姻 的产物,社会人则是学习的产物。在学校里学习学科知识,你所获得的不单是学科知识,你还会获得做人的原则、知识运用的技巧、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等。24、书本把语文丰 富的知识都挥散出来,那些美丽的修辞方法,标点,符号,把语言的魅力,都挥放出来,让文章变得更加生动,豪迈。读《三国》体验到了诸葛亮的机智,智慧,刘,关,张的友谊,亲情。 阅《��
《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优秀4篇《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篇一《期行》《乘船》两则短文都以“诚信”为主旨,告诉人们要重诺守信。
七年级学生初接触文言文,在教学时,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疑难词句,体会短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为辅,要求学生阅读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法学法]运用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即认读、品读、创读进行教学。
首先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特别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再在指导学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三步是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审美评价,鼓励学生多角度审美,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第二篇短文《乘船》以学生自学为主,用竞赛方式检测学习效果。
[教学流程]第1课时(一)导人新课1#8226;导语。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2#8226;简介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403一-牡u,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
为人简素,爱好文学。
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
《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
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
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二)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l#8226;引语:你们觉得文言文要怎样学?2#8226;学生交流,归纳。
3#8226;文言文三步习读法。
幼儿园大班《学用礼貌用语》教案(九篇)
幼儿园大班《学用礼貌用语》教案(九篇)幼儿园大班《学用礼貌用语》教案 1活动目标:1.乐意做个有礼貌的宝宝,与老师同伴礼貌交往。
2.会使用“老师好”“老师再见”“谢谢”等礼貌用语。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1.请大班幼儿与师进行情境表演。
2.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1.看情景表演(一)。
幼儿从搭的门内走出来,走到老师面前鞠躬问早,又向家人说“再见”。
(1)__:早晨小朋友来到幼儿园,看见老师说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对家人说了什么?(2)师小结。
(3)幼儿实践操作。
2.看情景表演(二)。
幼儿从搭的门内走出来,走到老师面前鞠躬说“再见”。
__:下午家人来接宝宝了,小朋友对老师说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3.看情景表演(三)__:小朋友拿不到玩具怎么办,他说了什么?,老师帮他拿到玩具后,小朋友有说了什么?4.阅读幼儿画册。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将礼仪要求展现给幼儿,符合小班孩子的认知特点,还让幼儿进行现场的实际练习,相信老师在以后的生活中再多加提醒和引导,孩子们一定能够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幼儿园大班《学用礼貌用语》教案 2一、学情分析父母是孩子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角色,每天为孩子做许多事。
但是现代家庭的孩子并不缺乏父母长辈的关爱,很多孩子都不了解__的传统文化。
很少有孩子会思考该什么是传统文化,如何热爱自己的祖国。
因此本课程从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__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入手,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本课的学习目标是:1、通过文明礼仪班会课,使学生对文明礼仪有更明确的认识,体会到文明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
3、人人争做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学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__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难点: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学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选编了一组表现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文章,包括两篇散文、两首散文诗和两篇文言文,从不同角度,通过不同方式,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秋天的怀念》既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对母爱的赞美,也表达了作者的悔恨与愧疚,还蕴含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散步》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使得散步这样一件小事蕴含了丰富多元的主题。
《散文诗二首》中的两首散文诗都采用了象征手法来表现母爱,其中《金色花》模仿儿童的口吻和心理,通过虚拟之境,以儿童的奇思妙想和纯真的口吻表现孩童对母亲的爱;《荷叶·母亲》则以眼前之景、现实之事,直接表现少女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
《<世说新语>二则》是初中阶段首次出现文言文,两篇文言文篇幅短小,讲述了古代少年的聪慧故事,引领学生体会魏晋世族家庭的高雅情趣和文化修养,初步领略“魏晋风度”。
三、单元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能够在朗读过程中基本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文意,并初步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但由于年龄的局限性,此阶段的学生在朗读技巧上还有所欠缺,不能准确把握重音和停连,且在朗读时情感表达不够充沛,在分析文本时无法深刻理解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另外,学生首次开始学习文言文,教师要及时点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翻译原则,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
第一单元入门四问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了解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的特点;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能够识记文化经典各部分、各门类的代表作;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与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文化经典;以发展的目光,有辨别地批判性地去学习文化经典,古为今用;强调自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文化经典,学会与先哲对话;学习与老师、同学、朋友等进行对话与交流;此外,“尽信书,不如无书。
”在我们还要学会与自己对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学会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主要探讨有关文化经典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目的是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个单元设计了四个问题: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概况,按照四部类法,即“经、史、子、集”四大部分,介绍了我国古典典籍的发展情况,并且介绍了各部的代表作品;
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这一部分,以时间为序,纵向展开,介绍了我国从先秦到晚清中国文化经典不同的时代特点和思想风貌;
三是论述中国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中国文化经典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鲜明的包容性,也表现了对自然的亲和态度等等。
我们只有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涵,才可能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四是介绍本书的结构、编排思路以及学习本书的方法。
在相关读物这个栏目里,编者选择了两篇文章:刘梦溪的《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朱光潜先生的《读<经典常谈>》,都是名家的随笔,可以说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引领我们走进古典文化,我们对这两篇文主要学生自读为主.
“思考·讨论·练习”设计了三个题目,前两个侧重梳理已有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后一个则侧重方法的指导。
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交流讨论,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链接”栏目,介绍了“古代典籍”、“《四库全书》”“常用文史工具书”三个知识,提供给学生积累;“常用文史工具书”的介绍,启示学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学会好好利用工具书,培养自我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这个单元的学习,建议以学生的自学为主, 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机组织讨论,以深化认识。
因时间关系,整个单元的教学,安排一个课时。
一、导入
问题导入:
探讨问题1:在学校举办的读书节活动中,你参与了哪些活动?新的世纪,我们的“阅读渴望”是什么?
教师引导:讨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易中天品三国”和于丹热,让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教师明确:
在“国学热、读经热”的当下,看看“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的大卖,就会发现:现代中国人多么渴望来自传统文化的滋补!
今天,我们需要继续阅读经典,阅读传统!中华文明孕育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值得学习和继承之物,在“西化”严峻挑战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弘扬传统文化,重振“国学”精华。
探讨问题2:联系现实,思考:网络时代,我们还要不要阅读经典著作?
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说出他们的思考。
教师明确: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一句话,现在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经常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还需要读书吗?还需要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
实际情况是,现在在我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理由”也可以举出很多。
可是老师想要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
而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更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
为什么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首先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
如果我们不想完全抛弃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就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
其次,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养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如果有很多人都发生气质性的变化,那么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所以,阅读我们民族的文化经典,就一个人而言,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变风气,与当今倡导的和谐社会是一致的。
当然,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
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
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
现在仍有很多人把现代化和“西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是一种过时的看法,我认为不应当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
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也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营造全民族的阅读风气,而首当其冲的,是营造阅读我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二、学生自学:“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
主要思考题:“经、史、子、集”各是指的什么?
明确:
经部:指儒家的经典。
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了“十三经”,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
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即有历史的记录。
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都属于这一类。
司马迁的《史记》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
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
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
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十分发达。
每家著书一种,后人因为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称为子书。
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
集部: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凡历代作家的散文、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
属于一人专有的称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
检查自学情况:
1、四书包括那些著作?最初是由谁编辑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发挥?
明确: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南宋朱熹。
2、何谓“前四史”?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编写体例有哪些?“三通”指的是哪三部历史著作?
明确:
“前四史”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编写体例有“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等。
“三通”指的是中国古代专门叙述典章制度沿革的历史著作《通典》(唐代杜佑)、《通志》(宋代郑樵)《文献通考》(元代马端临)。
3、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
明确:
“三教”:儒家、道教、释(佛教)。
“九流”:指的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九家学术流派:儒家、道家、兵家、农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法家。
4、《白氏长庆集》是属于“别集”还是“总集”?其命名依据是什么?我国先存最最早的诗文总集是那部书?
明确:
别集,以年代(皇帝年号)命名。
长庆是中唐唐肃宗的年号。
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文选》(也叫《昭明文选》)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问题设计说明:以上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自学内容,并做适当的延伸)
三、学生自学“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有什么特点”,然后完成下例表格,按历史发展的顺序,纵向梳理我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发展,也基本把握全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可在表格中适当留空,让学生自学成才教材后进行归纳,完成表格。
)
四、学生自学:“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有什么意义?”
1、以学生自学本部分内容为主,然后完成下列表格,掌握本部分主要内容:
五、学生自学“怎样学习本书”。
1、要点:让学生把握本书的编辑思路、结构框架,明确学习本书的一些方法。
2、结合前面必修一到必修五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让学生自由讨论: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各自的学习方法是什么?面临着那些困惑?
明确:
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让学生归纳学习经典的可行方法。
可以列举的经典阅读方法:A、咬文嚼字。
(结合朱光潜先生的散文《咬文嚼字》);B、观其大略,不求甚解。
(陶渊明之读书法)
四、课后作业:
1、准备文化经典学习的主要工具书:《汉语大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
2、梳理初高中所学习的文化经典,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列出你自己的阅读书目。
3、课后阅读相关读物之《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可以用做眉批或标注的形式,写
下你的思考与感悟。
4、课外自学叶圣陶先生的《读〈经典常谈〉》,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找到《经典常谈》原著来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