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散文中的对封建思想的批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中最后一段,作者在封建社会的习俗上呼唤自己的父亲,反而令父亲不能走好。者也成为了鲁迅先生认为对父亲最大的错处。这一段也批判那些所谓的封建孝道的不认同。
鲁迅先生的这些散文,创作的背景大部分是在封建思想影响下的地区的人或者事情。自己亲身经历或者听闻的。有批判封建的孝道的,也有批判封建的贞烈思想的。这些带有浓烈的进步的时代色彩的文章在那个年代如同洪钟一般,警醒着世人。
《二十四孝图》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页,便急速地翻过去了。”[8]11“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了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这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8]12
参考文献:
1搜狗百科.鲁迅[Z].
2鲁迅.且介亭杂文: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3鲁迅.华盖集:马上支日记[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
4鲁迅.坟:春末闲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1年
5鲁迅.坟:灯下漫笔[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1年
6鲁迅.热风:随感录五十七现在的屠杀者[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从现在来看,儒家思想对于现在社会上的一些问题,都能够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这个角度看,儒家思想在现在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的。即便在新文化运动中,儒家思想被当作是推翻的对象,但也无法否认其所具有的优点。但是,在鲁迅先生那个时代,儒家思想作为受到攻讦的对象,也是具有其必然性的,而现在我们探讨的就是在鲁迅先生的散文创作中,是如何对这些思想进行批判的。
鲁迅,出生于1881年八月初三。鲁迅的祖父周福清(1838~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由翰林改官,曾任江西金溪县知县,后在北京任内阁中书,对鲁迅教育十分开通。而,鲁迅的母亲,也是绍兴当地举人鲁希德曾孙女。思想也颇为开通。[1]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鲁迅的思想却没有受到封建思想全面影响,反而极为开明,不得不说,和长辈思想的开通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鲁迅,散文,时代色彩,儒家思想、批判。
20世纪初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外部有肆意猖獗的列强,而内部,则是统治了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思想。在清政府的灭亡和民国的建立以及延续的这个过程中,虽然,统治了中国漫长岁月的帝制消失了,但是,那些扎根在民众心里的传统思想依旧根深蒂固。在这个时候,一场名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浪潮迸发了,这一场运动正如数千年前儒家思想崛起的那一次运动一般,只是儒家思想已经从当初的取代者,成为了如今的被取代者。但是,在儒家思想漫长的发展中,想要被完全取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她依然深深地影响着那个时代。
7鲁迅.:我之节烈观[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1年
8鲁迅.鲁迅散文精选:二十四孝图、我之节烈观、我的父亲[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
9许慎、徐铉.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
10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二
日本女作家与谢野晶子在她所作的《贞操论》,译文刊登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一九一八年五月)。文中列举了在贞操问题上的种种相互矛盾的观点与态度,同时指出了男女在这方面的不平等现象,认为贞操不应该作为一种道德标准。
而鲁迅也在的这篇文章中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何以救世的责任,全在女子?照着旧派说来……倘依新说,则男女平等,义务略同……其余的一半男子,都该各尽义务……不能专靠惩劝女子,便算尽了天职。”[8]111
鲁迅散文中对封建思想的批判
摘要:鲁迅的散文中记录了他的儿时的一些记忆,借以来怀念童年、同情弱者,或者批判军阀手下的文人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无常》。也有怀念朋友,学生,老师的文章,如《藤野先生》、《纪念刘和珍君》、《阿金》等。在这些作品中,不仅仅是描写了幼时的记忆,也不仅仅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这些散文里,有对封建思想的批判,有对回忆的反思,也有对国家的呐喊。而除了这些,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把反封建礼教的革命内容与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被誉为是文学革命的主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这篇文章探讨的便是在鲁迅的散文中,在刻画了当时的时代特性的同时,是如何对这些思想进行批判的。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8]
但,在鲁迅先生早年的私塾学习中,肯定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并且这个影响,在日后,也不可避免的体现在了他的作品中。鲁迅先生又是如何对这些思想进行批判的?我们探讨这个,只是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去看创作对思想的影响,并不是比较哪一种思想更具有先进性。从一定的角度来说,每一种思想都有其进步性,只是,哪一种更适合时代的发展。
由于散文的数量之多,在这里只会引用其中源自文库部分散文来讨论这个问题。
鲁迅在他的文章里曾明确指出:“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所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和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鲁迅的“打倒孔家店”,正是着眼于孔夫子“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2],着眼于“孔教徒怎样使‘圣道’变得和自己的无所不为相宜”[3],着眼于历代封建帝王赖以维护其统治的儒家的传统——精神“麻痹术”[4]。诸如,称儒家传统代表的“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宴”[5];称顽固坚持儒家传统的国粹派为“现在的屠杀者”[6];对“业儒”的男尊女卑,“表彰节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7]的说教的揭露;对“圣人之徒”鼓吹“伦常”、恩养、“孝”、“烈”的批判;等等。对于孔子学说中,类似这些直接为维护封建专制主义服务的东西,也就是为历代封建统治者吹捧、崇尚的东西,鲁迅是深恶痛绝的。
鲁迅先生,作为新文化的主将之一,从揭露封建吃人思想的《狂人日记》到批判腐朽儒生的《孔乙己》、《白光》。这些文章对时代的呐喊,冲击着每个人的心灵,除却这些小说,鲁迅先生的另一部分重要的作品,如《野草》、《朝花夕拾》等等,在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色的同时,也给人以思考,发人深省。
这些文章,与鲁迅先生自己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从这些文字里,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这些所谓的“孝”的行为是不赞同的,如此的愚孝,只是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加深思想而进行的思想教化。真正意义上的孝不应该是这种极端的行为。
鲁迅在《我之节烈观》中,对于那些封建时代对女子的思想迫害深恶痛绝,他在文中说到:“总而言之:女子死了丈夫,便守着,或者死掉;遇到强暴,便死掉;将这一类任务,称赞一通,世道人心便好了,中国便得救了。大意只是如此。[8]110”
《说文解字》里对妇字的解释:“妇者,服也。”[9]可见,贞烈思想影响至深。
破除那些封建的思想,所谓的贞烈观,真正的实现男女的平等,才是时代的进步。无论是以前的红颜祸水,还是后来的贞洁烈女,其实说起来,都是时代的悲哀,真正的强大,不是依靠这些贞烈去实现,而是所有的民众团结起来,方能实现。宋朝理学兴盛,对于妇女贞洁更是要求甚严,“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10]即便如此,宋朝还是被元朝所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