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韵特征看英德附城话的归属-载《文化遗产》09-2

合集下载

浅谈英德语言接触历史

浅谈英德语言接触历史
¨ 。

2 0 1 5 年 第 , 锄( 总 第 6 8 4 期 ) 夫放资 料
凹圆凹睑 嘲










梁 惠容
( 广 东外语外 贸大学南 国商学 院 , 广东 广州 5 1 0 5 4 5 ) 摘 要 : 起 源于印 欧语 系 日耳 曼语 族的英语 和德语 . 不管是在 历 史上 还是在 现代社会 中, 两种语 言之 间接 触频繁 、 影 响 深远 。尤其 自二 战结束后 。 在全球化 的发展趋 势下 , 美 国的政 治经济 文化等各 个领 域对全世界 的影 响 日益 深入到世 界各 个角
和相互作用 。 3 . 英 德 语 言 接 触 历 史
尤为典 型。
五十年代 . 才 建立起语 言接 触研 究 的理论框 架 , 代表 作 品是
尤 里埃尔 ・ 瓦恩里 希 ( U r i e l We i n r e i c h )的 《 接触 中的语 言》
( L a n g u a g e i n K o n t a k t , 1 9 5 3 ) 和艾 因纳豪 根 ( E i n a r Ha u g e n ) 的
在 过 去 的 几 十 年 中 ,关 于 语 言 接 触 的 文 献 资 料 呈 现 多 样 化 的趋 势 。一 方 面 , 它 反映 了语言 学的新 理论 和新方 法 ,
越 来越 多的英语 外来 词和构 词法 , 还 体现在 句法 层面 . 包 括 德语 句子 的简化 和破框 , 在 此基 础上 , 德语 呈现 出渐趋 简单
落, 而 英 语 作 为 国 际通 用 语 在 全 世 界 强 势 扩 张 , 英 语 对 各 国语 言 的 影 响 成 为 众 多语 言 学 家的 研 究 对 象 。 A n g l i z i s mu s  ̄ 0 是 英 语

广东省英德市地名分析

广东省英德市地名分析

论文题目:英德市村名与当地文化间的关系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生:张晶1摘要地名是人类认识和借以识别其居住、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符号和标志,有其特定的功能属性,但地名不仅仅是一种地理实体,地名还是地域文化的代言人,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承载着先民的生活足迹,反映了当地居民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历史文化习惯。

在展现当地居民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同时,也折射出当地文化独特的特色。

因此探讨一个区域地名的由来和含义可以为追溯地域历史和文化提供重要的指导;此外,研究它,对于考证已湮废的古迹遗址,透视早期英德市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俗、地理等方方面面,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英德市位于广东省中北部,北江中游。

东邻翁源、新丰、南连佛冈、清新,西与阳山交界,北同乳源、曲江接壤;英德市历史悠久,是岭南文明古邑,古称英州,以盛产英石得名。

而岭南是北方移民和土著居民共同开发的,移民到达新居地与当地的语言发生一系列渗透、交融、取代、影响等过程,地名就是其结果的反映。

本文主要以英德市的村名为研究对象,从小尺度上研究来反映英德市地名长期以来所代表的岭南文化内涵。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YingDe city village and the local cultur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Urban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College)Zhang JingAbstract:Place names to be considered as a kind of symbol and logo, that is used to understand and identify the living, the life of the natur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has its specific functional attributes. Place is also the spokesman of the regional culture, not only a geographic entity, and it contains a rich soci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bears the ancients life footprint. Place names reflect the local residents for a long time by the formation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abits. Place names show the local people and the nature's interaction each other ,meanwhile reflect the local cultur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 So explore an area of the origin and meaning of place names can be regard as an provide guidance for tracing regional history and culture .In addition to, the research of this is good for researching for waste monuments sites and reflecting the early perspective, social economy, politics, military, culture, folk custom, geography, etc aspects .These information for the study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The city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middle reaches of BeiJiang. The east of YingDe city is WengYuan and XinFeng, the south is FoGangand QingXin,the west is YangShan, the north is RuYuan and QuJiang . The city has a long history, is an ancient civilization, once known as the “Ying S tate”. And it is named for its special local product-“yingshi”. Lingnan is from the north of the immigration and aboriginal common development. The immigration absorbs in local culture and mix together with themselves culture. Place names is the reflection of the results . This paper is mainly research on a small scale .YingDe city villa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research its LingNan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a long time .2 关键词:村名岭南文化历史英德市Key words: village Lingnan culture history City of YingDe3 国内外研究动态3.1 国内研究动态有关我国地名的记述,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清远英德

清远英德

宝晶宫是一个经历了两亿多年地壳变化而成的大溶洞。 宝晶宫溶洞面积三万多平方米,以其独有的“雄奇”、 “壮丽”被誉为“岭南第一洞天”。洞内有百多个石 景形态逼真、惟妙惟肖,令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宝晶宫溶洞不仅有奇异的自然景观,更有极高的地质、 考古价值
仙桥地下河由两段暗河和中 间一段明河联成,全长约13 公里,自西向东流,河面平 静,游客乘舟览胜,游程约 1.5小时,是一处非常神秘的 自然奇观,其间的景物,自 然构成一首绝妙的诗,一幅 美丽的画,一个梦幻的传说, 一场虚惊的刺激。
英石是石灰岩经自然力长期作用而形成的 玲珑剔透,雄奇突兀,千姿百态的奇石, 英石具有“瘦、皱、漏、透”等特点,具 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对陶冶人们的 性情和美化家居、庭院、公园、城市具有 不可多得的作用。 早在宋朝,英石就列 为贡品,到了清代, 英石与大湖石、灵壁 石、黄蜡石齐名,被 定为全国四大园林名 石。
英石,让英德走向世界
《中 寻央 宝电 》 视 台
竹 筒 烧 鸡
抗菌:研究显示,英德红茶中儿茶素对引起人体致病的 部分细菌有抑制效果,同时又不致伤害肠内有益菌的 繁衍,因此英德红茶具备整肠的功能。 降血脂:科学家家做的动物实验表明,茶中的儿茶素 能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之量,同时可以增加高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对人体的实验表明有抑制血小板凝集、 降低动脉硬化发生率的功效。英德红茶含有黄酮醇类, 有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块及血小板成团,降 低心血管疾病。
境内语言主要有客家话和广 州话两大类。 客家话分布于英东片广州话主 要分布于英城街道及英中片、 英西片的部分镇。 浛洸镇的华坝、花管滩、鱼咀 坝3个自然村的人口原籍潮汕, 现内部仍使用潮州话。 全市瑶族5000多人,使用瑶族 语言。 英红、英华、黄陂3个华侨(越 南华人华侨聚居)茶场使用普 通话

关中方言音韵结构共性与历史行政区划

关中方言音韵结构共性与历史行政区划

① 因为道是监察区域, 不是正式一级行政建置, 故称虚三级。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万方数据46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宋金以前的政区建置对关中方言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山西临汾和运城两地区以及陕北南部5县在宋金时代跟关中不属于同一行政区域之内但由于上述历史的原因它们跟河南三门峡市辖地甘肃省平凉地区西部庆阳地区和天水市辖地宁夏南部固原地区一样不时被拖人关中方言片而成为关中方言与周边方言的过渡带
二 关中方言内部的一致性不是偶然的, 它与历史行政区划有着密切关系, 关中方言地理与历 史行政地理的第一、二级区划在许多地方事实上是重合的。① 关中历史上行政区是以自然地理和人文政治形势而划分的, 四关相夹的关中盆地曾是唐 代以前政治、经济、文化的发达地区, 华夏文明的几个鼎盛时代——秦代、西汉、唐代都在长安 或咸阳建都。 这种地理和政治优势就使得这一带成为历代行政地理上的一个整体。 除了南北 朝时期行政区划混乱外, 在其他各重要朝代中, 关中一带一直是独立的政区。 在郡——县两级 体制中, 郡一级政区与关中方言地理大体相重; 在道 (路) ——州——县或省—— (路) 府——县 三级体制中, 道 (路) 或省一级, 或者分割关中方言地理, 或者包容关中方言地理。秦代将全国分 成 46 郡, 京畿地区由内史管理, 其辖地约为今关中平原和陕南商洛地区,《史记》记载内史辖 42 县, 治所设在咸阳。 从今方言地理看, 北部宜川、富县、长武不在辖区, 但东部所辖胡县正在 今河南省灵宝和卢氏两县境内。武帝元封五年 (公元前 106 年) 为加强汉王朝的中央集权, 将全
第2卷
张维佳 关中方言音韵结构共性与历史行政区划

英德市概况

英德市概况

英德市发布时间:2010-01-14 来源:清远市电子年鉴【概况】英德市位于清远市东北部,地处广东省中北部、珠江三大支流之一——北江中游。

跨北纬23°53′37″~24°33′11″,东经112°45′11″~113°55′36″,东与翁源县、新丰县接壤,南与佛冈县、清新县毗邻,西南界清新县,西北临阳山县,北连韶关市曲江区、乳源瑶族自治县。

英德历史悠久。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95年间,汉高祖在英德之地设置浈阳(今英德市英中、英东地区及翁源县和新丰、佛冈县部分地区)、含洭(今英德市英西地区)2县。

先后设州、郡、府、路。

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升英州为英德府,自始得英德之名。

1994年1月,撤县设市(县级)。

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

英德位踞五岭山脉南端,主要是由中、低山地围绕的构造盆地,大部分是石灰岩地质。

北部与曲江区交界的船底顶,海拔1586米,为全市最高峰。

地势北高南低,从东到西由泥山向石山层过渡,主要包括英德盆地区和南部丘陵低山区两大地质区。

处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多年平均气温21.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1.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9℃。

多年平均无霜日312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837.2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1663.5毫米,多年平均日照1631.7小时。

灾害性气候种类多,出现频繁,主要有:低温阴雨、倒春寒、高温、寒露风、霜冻、雷暴、大风、飑线、冰雹等。

英德是广东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划,东西广120公里,南北袤83公里,面积5671平方公里(850.65万亩)。

2007年末,下辖23个镇1个街道,4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56个村民委员会,市政府驻英城街道,户籍人口108.7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1.58万,占户籍人口的19.8%。

境内人口以汉族为主,有少量瑶族等少数民族。

境内多讲客家话,但东、中、西部客家话口音有区别。

从音韵特征看英德附城话的归属-载《文化遗产》09-2

从音韵特征看英德附城话的归属-载《文化遗产》09-2

从音韵特征看英德附城话的归属*严修鸿摘要:英德附城话是一种兼有粤语、客家话特点的混合方言,分布在英德市的市区周围。

本文列出这种方言的各项音韵特征,并透过方言比较,确定其方言归属。

本文认为附城话的粤语特征是其固有的,而客家话的特征则是后起的。

研究附城话的这些特征,对了解粤语的历史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英德;附城话;粤语;客家话;音韵特征一、英德市的方言概况1.1 英德概况及方言分布英德市位于广东省中北部,北江中上游,是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结合部,南距广州138公里;北距韶关90公里,全市总面积5671平方公里,人口108万,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

英德有两千多年的建制史,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浈阳、浛匡县,南汉乾享四年(920年)设英州,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为英德府,历史上还设立过郡、路、县等行政区建制。

1949年后沿袭县制,隶属韶关市;1988年划归清远市管辖,1994年撤县设市(县级市)。

英德东邻翁源、新丰,正北与乳源、曲江接壤,这两片是纯客家话区。

南接佛冈,西南连清远,西北与阳山毗邻,这三面都是客粤方言混合分布带。

全市居民大多数讲客家话,其次讲粤方言。

根据庄初升先生提供的调查资料,英德市的方言分布大致如下:横石水、青塘、黄陂、桥头、白沙、鱼湾、沙口、云岭、下石太、大镇等是纯客乡镇,横石镇和石牯塘镇除瑶胞讲瑶话外,以及石灰铺镇除保安村委下属的井唇村罗氏讲“黎话”(归属未明)外,均讲客家话。

张陂、附城、大湾、波罗、沙坝、望埠、连江口等乡镇以客家话为主,少数村落讲粤方言,望埠镇还有少数村落讲“附城话”(详见下文),连江口镇的山村一带讲“麻声”(当地的土话,应属客家话或客、粤混合的方言,下同),初溪村姓张、谢、赖的讲龙南话(属闽南话)。

水边镇和大洞镇绝大部分讲“麻声”,少数村落讲粤方言。

西牛镇除沙坝、冲面、石角坑、金峰、黎沙、楼子角讲“麻声”,高道村委会的吉水村张氏讲闽南话,其他均讲客家话。

英德县志

英德县志

英德县志第一节民族全县有汉族、瑶族、壮族、维吾尔族、满族、苗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藏族、黎族、侗族、京族、土族、畲族、佤族、白族、傣族、布依族、彝族、塔塔尔族、傈僳族、土家族23个民族。

汉族据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县内汉族有89008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9.66%,遍布全县各乡镇和厂矿场。

县内汉族,源始于中原炎黄,流始于秦人入粤,大量流入在唐代、宋代、明代和清代。

英德县境,古为百越诸族聚居之地,秦始皇平定百越之后,发遣大批中原“谪徙民”入岭南,这是第一批入粤的炎黄后裔,称为汉人。

此后,自东汉末年到南宋末,经过多次汉人从中原和江南迁入广东的浪潮,到英德定居的不少。

《宋史·地理志》载,英州有主户6690、客户1329。

明初人口骤降,《英德县志》(乾隆本)称“地无居人”,成化年间大量汉族人从闽之上杭和赣迁入。

直至清代和民国,北人南迁一直没有停止过。

中原汉族开发较早,文化水平较高,生产技术比较先进,他们南迁后勤劳俭朴,富有创造精神,与百越族逐步融合,成为岭南的主要居民。

原有土著逐步汉化,现在居住英德境内的客家人,大多是宋以后中原汉族移民的后裔。

下面收集到的一些族谱资料,虽虚妄不实之处甚多,但也可看出县内汉族源流的大概(族谱随收随录,不分先后,未认真考证)。

李姓明洪武初年李公政从福建上杭迁英德县竹径都头村定居。

李公政生4子:贵聪、贵明、贵胜、贵会。

贵胜任直隶省常州府武进县知县,生7子。

第七子文任广西庆州府荔波县知县。

文六世孙泽迁黎洞三坑车定居。

贵聪生6子,长子文海迁居洋高乡白沙村,其余在头附近散居。

青塘、鱼湾李姓也不少。

谢姓谢枋得之后裔景圣、景贤、景智三兄弟明初从福建宁化石壁村入粤。

老大定居本县大镇,至今未有分支居它地。

老二定居横石塘围子下,后分支散居马口、连江口、黎溪、白沙及清远县源潭等地。

老三定居于连平县。

丘姓明初,丘氏第六十八世孙丘颗棱从福建汀州府上杭县迁来英德西牛桥头村落户,生子6人,散居西牛、九龙、张陂、石灰铺、浛洸等地,以及阳山、清远、新丰、花县几个县份。

英德概况

英德概况

英德概况英德市位于广东省中北部,北江中上游,是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结合部,。

东邻翁源县、新丰县、南连佛冈县、清新县,西与阳山县接壤,北与乳源、曲江县相连。

I南距广州138公里,到广州白云机场 89公里;北距韶关 90公里。

全市总面积5671平方公里,是广东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

东西宽120公里,南北长83公里。

现辖24个镇,人口108万,市政府驻英城镇,城区面积19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15.3万人。

英德市历史悠久,是岭南文明古邑,其境内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已同时设立了浈阳、含匡两县,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始名“英德。

历史上还设立过郡、路、县等行政区建制。

1949年建国后沿袭县制,隶属韶关市;1988年划归清远市管辖,1994年撤县设市(县级市)。

1996年被广东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1、英德交通便利,水路、公路、铁路齐全,通信、信息网络发达。

公路方面,南北走向畅通珠海及港澳地区的主干线,东部有京珠高速公路、106国道;中部(市区)有京广铁路、英佛一级公路接京珠高速公路、银英公路接广清高速公路;西部有九龙到“51”路口的一级公路接107国道。

东西走向的主干线有省道347线和348线。

而正在规划建设的昆汕高速公路将经过英德市区北部。

铁路方面,京广铁路经过市区东岸贯穿中部;正在建设的武广客运铁路专线经过市区西部并设出入口,武广客运线建成后,京广铁路将成为货运专线,届时,英德的交通将更加发达。

水运方面,翁江、北江、连江三江交汇,呈树枝状分面。

北江已是一条黄金水道:上游有白石窑水利枢纽、下游有飞来峡水利枢纽,货轮可直达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通航能力正常保持运载500吨级。

2、农业形成了优质米、油料、甘蔗、蚕桑、茶叶、蔬菜、水果、笋竹等商品生产基地,其中笋竹种植面积达 2135公顷。

英德是国家茶叶、优质米、甘蔗生产基地,并被农业部定为全国农业产业化试点市(县)之一。

3、英德市水力资源蕴藏量达45万千瓦,目前已建成的水电站装机容量达24万千瓦。

每个英德人都应该知道的本地历史

每个英德人都应该知道的本地历史

每个英德人都应该知道的本地历史1.英城街道★南山风景区★位于市区南郊北江西岸。

山上一年四季森木参天,野花竞放,林深洞幽,汉代就设有供人游赏的亭台建筑,到唐宋时期亭台寺阁50多座。

南山摩崖石刻为广东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内摩崖石刻最丰富的地方,现存107方,广东三大石刻之一。

★南山摩崖石刻★位于市区南郊南山。

广东三大石刻之一,省内摩崖石刻最丰富的地方,现存摩崖石刻107方,从唐代元和六年(811年)第一方起,至民国14年(1925年)最后一方止,历经6个朝代,时间跨度1114年。

1978年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碧落洞摩崖石刻★位于距宝晶宫溶洞1.2公里的碧落洞。

碧落洞蕴含着深厚的道教文化。

现存摩崖石刻99方,从唐代长庆二年(822年)第一方起,至民国36年(1947年)最后一方止,历经6个朝代,时间跨度1125年。

1989年被列为广东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岩摩崖石刻★位于市区北郊约7公里。

现存摩崖石刻71方,最早的为宋代马伦的《摸鱼儿》,大部分是清代作品。

2002年被列为广东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宝晶宫风景名胜区★广东省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市郊西南7.2公里的燕子岩山脉,占地3.8平方公里,由宝晶宫溶洞、碧落洞摩崖石刻、碧落湖、狮子山、英石园、奇石书画馆、摩崖石刻诗廊、水上高尔夫8大景点组成,构成一幅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众景能兼有,南方可独尊”的风景画卷。

宝晶宫溶洞为广东省规模最大、溶洞系统最复杂、最有科研价值的喀斯特洞穴之一,广东最美、国内一流的溶洞,也是重要的自然遗产。

拥有全国最大的倒影溶洞;首届2006广东最受欢迎自驾游十佳景区;中山大学地质地貌与旅游综合实习基地;清远八景之一;英德旅游首选。

素有“岭南第一洞天”美誉。

★帽子峰汉墓★位于帽子峰南坡。

为东汉初期墓,长方形砖室墓。

出土随葬品有四方形石黛砚1件,双耳陶罐、小陶斧各3件,三脚陶盅、陶鼎、陶薰炉、陶壶、陶灶、陶奁、陶井、陶屋、小陶甑各1件(以上遗物均收藏在省博物馆)。

侯精《中国音韵学研究》与当代晋方言音韵纪念瑞典著名语言.

侯精《中国音韵学研究》与当代晋方言音韵纪念瑞典著名语言.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在学术上的贡献
■把印欧比较语言学的构拟古形式的方法介绍到中国来。 高本汉最大的贡献是,使汉语音韵学除分类外,在拟音上有一套合适 的方法和方便的工具。20世纪30年代以后音韵学著作,不论申述他的 意见还是改正他的意见,都离不开他的影响。(俞敏) ■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来调查晋方言的第一人。直至本世纪初才开始有人 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来调查山西方言。 第一个这样做的,是瑞典著名汉 学家。(温端政、侯精一1993)高本汉是现代语言学史上调查晋方言 的第一人。(乔全生2008 ) ■ 高本汉是用历史比较的方法用西文字母做记音工具大面积的调查研究 境内外汉语方言的第一人。19世纪中叶英国人威妥玛的语言自迩集》 时间早于高书,但它只是“第一部以当时北京话口语为对象的描写语 言学巨著”(张卫东 2002)》。陆基的《苏州同音常用字彚》是民 国二十四年写定的。比高书晚,而且是用苏州方言注音符号标音。
■太原今已读送气清音声母[tʰ] (甜脐潛樵)从中清楚看 出100年太原方言的语音变化。
―闽语倾向”------存古现象
■高本汉的“闽语倾向”还有书中指出的以下几个例子: 高本汉讨论匣母(共173字)今读,在 “例外” 指出 “匣”读[k]有以下几个字。(晋方言区) 撼(怀庆) 憾(兴县 ) 悍(文水、太谷、太原) 褐(太原) 駭 (文水) 核(文水、太谷、兴县)
存古现象的深入调查研究 ————————————————
■在当今晋方言也有几例。
“合喉核蛤护限”(乔全生 2008)我在《平遥方言民俗语汇》记录的“合”(“合 葬” “合穴” 冥婚合葬:未婚青年男女合葬合锅锅饭)、“浑” 浑家老少、“喉”~咙(音[kuʌʔ],舒读入)。 表面看是 如此,做定论还须深入论证。 高本汉所谓的山西方言几种方言的 “闽语倾向” ,在晋 方言是一种很有意义的的存古现象。有的,量很少很少, 分布面可能不很小,不止几个方言点。有调查研究空间!

西充方言韵母“文白差异”的历史语音层次及特点

西充方言韵母“文白差异”的历史语音层次及特点

西充方言韵母“文白差异”的历史语音层次及特点鲁杰;杜玄图【摘要】The literal and colloquial differences of pronunciation is an overlapping phenomenon caused by the contact of different dialectsas Such phenomenon exists in various languages and dialects.In essence,it reflects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pho-netic levels.Such differences in the vowels of Xichong dialect have shown the permeation of Chengdu and Nanchong dialectsas well as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levels of the relevant speech sounds.And it has offered a clue to the phonetic change.Through comparison between the literal and colloquial languages,and between dialectal accents,we can find not only the literal and col-loquial differences of Xichong dialect,but the value for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studying phonology of the dialect.%读音的文白差异是方言接触导致的一种语音叠置现象,存在于各种语言(方言)中,实质上体现的是不同的历史语音层次。

英德概况

英德概况

英德概况(1998版)朋友,当你乘火车沿着京广铁路从广州往北,或者沿着银英公路坐汽车,你将看到沿途绿水青山,一条河流象玉带一样在青山间流淌,这就是美丽的北江,是中国四大河流珠江的三大干流之一。

在北江河畔,有一颗璀灿的明珠,那就是有岭南明珠之称的英德市。

英德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杰地灵,幅员辽阔,物产、自然资源丰富。

光临过英德的领导和游客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英德真是个好地方!英德市历史悠久,是岭南文明古邑,古称英州,以盛产英石得名。

其境内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已同时设立了浈阳、含匡两县,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始名“英德”。

历史上曾设立过州、郡、府、路等行政建制。

1949年建国后沿袭县制,隶属韶关市;1988年划归清远市管辖,1994年撤县建市,辖30个镇,一个文化旅游区。

现有人口101万,国土面积5671平方公里,是广东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

英德市地处广东中部,北江中游,位于珠江三角洲和粤北地区的结合部,地理条件优越,南距广州138公里;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穿境而过;公路网络四通八达:银英、英坑一级公路南通广州,北达韶关。

在建中的英佛公路东接京珠高速公路(在建)、106国道,距广州新机场仅89公里,西联107国道;境内北江、连江航运发达,随着英德市区北江上游的白石窑水利枢纽、下游的飞来峡水利枢纽的建成,北江将是一条黄金水道,500吨级船只可由香港、澳门、广州直抵英德。

英德自然资源丰富。

境内有北江、连江、翁江三大水系和16条支流,年平均流量376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极其丰富,目前已探明有39种,其中硫、铁、金、银、铜、锌、煤、石灰石、花岗石、英石等储量较大,适宜发展冶炼、建材、化工等工业项目。

英德的石灰石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名,储量大,品质好。

英德是广东省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水泥工业极其发达,水泥产品质优、量大,久负盛名,远销华南各地和港澳。

早在宋代,全国四大著名观赏石之一的“英石”,便是因英州的“英”字而得名,如今每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前来定购,用以制作山水盆景或作园林装饰。

英德名片

英德名片

【中国英石之乡】英石,又称英德石,是经自然力长期作用而形成的石灰石,“瘦、皱、漏、透”的自然特性使它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宋代开发利用,元代被列入“文房四玩”,清代被定为全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

1997年11月,英石主产地的望埠镇被评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英石艺术)之乡,2005年11月,英德市被中国收藏家协会授予“中国英石之乡”称号。

2006年3月,英石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同年5月,“英石假山盆景技艺”被列入广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1,“英石假山盆景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石主产地英山位于英德市中部的望埠镇望埠镇(清代一段时间称为英石乡)地理坐标:东经113°24′—113°35′,北纬24°11′—24° 23′之间,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205.1平方公里。

望埠镇属半山区半丘陵地区。

英山位于望埠镇区东部10公里,主峰在同心村东面,海拔561米,方圆140公里。

英山是望埠镇和东华镇2镇的分水岭,其余脉向北延伸至沙口镇清溪村,向南延伸至连江口镇的浈阳峡。

英山是石灰石山,所产英石是英石当中的正宗资源,它由无数松散的板块构成,受暴冷暴热的气候和风雨影响,风化、腐蚀、发育得极其典型,“瘦、皱、漏、透”的特点俱全。

整座山峰峦耸拔,雄奇峻削,嶙峋怪险。

山上、山沟均能采集到上乘的英石。

望埠镇的民间艺人,加工、制作的英石工艺品别具一格,颇受市场欢迎,远销海内外。

此外,英德市的东华、石灰铺、九龙、横石塘、沙口等17个镇也有英石分布,全市英石储量丰富,据探测有80万亩优质石灰石山,储量在625亿吨以上。

英石开发、研究、赏玩历史悠久,至今已有近千年英石开发利用历史可追溯至宋朝。

古代有关英石研究的著作大致有:北宋杜绾的《云林石谱》(中国第一部论石专著)介绍英石出产于英州的浛洸、真阳2县,颜色有微青、灰黑、绿和白色几种,并介绍了黄庭坚任象州太守时玩英石不惜“万金载归”,苏东坡“获双石一绿一白”,曰“仇池”。

2016年闽文化概论答案 2

2016年闽文化概论答案 2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第41题(已答). 隋唐时期,福建还处于开发阶段,但教育已有较大发展。

( )对错【参考答案】对【答案解析】第42题(已答). 立雪程门,讲的是宋代崇安人游酢、将乐人邵雍受业于程颢、程颐的故事。

()对错【参考答案】错【答案解析】第43题(已答). 寿山石雕在1500年前就已问世,南朝墓葬中出土的寿山石雕卧猪形象逼真,雕工简朴。

()对错【参考答案】对【答案解析】第44题(已答). 福州习俗家人出远门、亲友远来、长辈做寿、新婚初嫁等必吃两只鸭蛋和一束线面泡的太平面。

()对错【参考答案】对【答案解析】第45题(已答). 宋代宋慈的《洗冤集录》世界上第一部描写侦探的著作。

( )对错【参考答案】错【答案解析】第46题(已答). 南宋绍兴至淳熙年间,是朱熹思想体系形成过程,朱熹对北宋以来的理学思潮进行了一次全面总结,建立了一个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集诸儒之大成。

()对错【参考答案】对【答案解析】第47题(已答). 在闽南的传教士为了学习汉语和传教的需要,拟定了一套以拉丁字母为记号体系的白话字,被称为闽南的白话字(即厦门话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其字母一共只有23个。

凭这23个字母就可以写闽南地方方言的一切,凡是口里可以说出的,笔下完全可表现出来。

()对错【参考答案】对【答案解析】第48题(已答). 漳浦县湖西乡的赵家堡,是宋朝赵家皇室后人赵范、赵义于宋代末年以1:9缩小的比例模仿宋汴京城修建的。

( )对错【参考答案】错【答案解析】第49题(已答). 清代福建戏曲的繁荣,最主要原因是大量的外地戏曲进入福建后,与当地的民间艺术融为一体,成为各具特色的地方戏。

()对错【参考答案】对【答案解析】第50题(已答). 福建小说不发达,与语言这个构成小说最基本的要素关系极为密切。

福建方言不但在语音上、还在词义上与传统书面语言差距极大,无法写成书面语言,而小说中最丰富形象的语言往往在这些土话俚语之中,这不能不说是福建小说家的一个悲剧。

谐声声符归部考辨三例——兼论声符归部的判断标准

谐声声符归部考辨三例——兼论声符归部的判断标准

及从“危”得声的“佹 祪蛫陒诡跪姽”归入微部。 郑张尚芳《上古音系》将中古支韵系的“危声”字归 入歌部,中古灰韵系的“危声”字归入微部。 郭锡良 《汉字古音手册》最早将“危声”谐声系列的字都归 到歌部,修订版除“頠”字入歌部外,都改为支部。 《汉字古音表稿》又将“頠”改入支部,即所有“危 声”系列的字都归入支部(关于声符的归部,各家 参 考 的 书 为 : 江 永 《 古 韵 标 准 》, 段 玉 裁 《 六 书 音 韵 表》,严可均《说文声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江 有 诰 《 音 学 十 书 》, 陈 复 华 、 何 九 盈 《 古 韵 通 晓 》, 唐作藩《上古音手册》,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汉 字古音表稿》,郑张尚芳《上古音系》,黄德宽《古文 字谱系疏证》,下文依此)。
其中例(2)中的“危”和“迟”为脂微合韵。 例(5) 中 的 “畏 ”字 ,整 理 者 释 读 为 “危 ”,与 之 押 韵 的 “ 罪 、 坏”都是微部字。 以上(1)(3)(4)中的“危”也都是和 微部字押韵,因此将“危”字归到微部应该更合理。 还有异文的证据,如:
(6)《周礼·考工记·轮 人 》:“进 而 眡 之 ,欲 其 微 至也。 ”郑注:“郑司农云:‘微至,书或作危至。444)
摘要:上古音研究中,对于一些声符的韵部归属还存在争议,此文以三个声符为例,兼及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收集整
理了反映上古韵部的韵文、读若、声训、通假字、异文等材料,辩证考察其上古韵部归属,认为韵文材料应是我们考虑
古韵分部的首要标准。
关键词:谐声声符;上古韵部;归部标准
一危
“危”字,《广韵》鱼为切,中古为支韵合口三等 平声字。 “危声”系的谐声字,顾炎武《唐韵正》将支 韵一分为二,“危”与“支氏是儿此卑虒尔知”同属 一类 ,共入第二部 ,即后来常 称的支部[1]。 江 永、段 玉裁、严可均、朱骏声也都将其归入“支”部。 江有 诰将中古支韵系字分为三类,一部分同时入脂部, “危”字就在其中。 王力《上古韵母系统研究》将脂 微分开,《古韵脂微质物月五部的分野》中“危声” 收入微部的谐声偏旁。 陈复华和何九盈 《古韵通 晓》“危声”也入微部,唐作藩《上古音手册》将“危”

岩山寨遗址

岩山寨遗址
岩山寨遗址由分布于多个地貌部位、不同功能性质的地点组成,遗存分布面积约10万平方米。岩山寨遗址是 岭南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中心聚落遗址。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出土器物岩山寨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包含居住区、墓葬区等多个功能区。居住区发现大量灰坑、柱洞, 也夹杂少量墓葬,居住生活和丧葬并未完全分开。墓葬区共发掘墓葬66座,可见一次葬、二次葬和迁出葬现象, 少数墓葬保存了木质葬具残痕与人骨遗存,这在岭南同类遗址中极为罕见。随葬陶器组合以鼎、盘、豆、壶、罐 为主,磨制石器以镞、锛为主,玉器有琮、钺、环、玦、璧、锛、锥形器及圭形器等,以玉钺为最大宗。墓葬形 制、丧葬礼俗及随葬器物组合都具有显著的石峡文化特征。墓葬表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化,高等级墓葬普遍随葬玉 器,其中M16随葬品超过140件,包括5件玉钺与2件玉环,M26则同时随葬有玉琮与玉钺。
2021年12月1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新石器时代重要考古发 现和研究进展,会上通报了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考古成果。
遗址简介
遗址简介
岩山寨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包含居住区、墓葬区等多个功能区。居住区发现大量灰坑、柱洞,也夹杂 少量墓葬,居住生活和丧葬并未完全分开。墓葬形制、丧葬礼俗及随葬器物组合都具有显著的石峡文化特征。墓 葬表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化,高等级墓葬普遍随葬玉器,其中M16随葬品超过140件,包括5件玉钺与2件玉环,M26 则同时随葬有玉琮与玉钺。
岩山寨遗址
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
01 历史沿革
03 意义
目录
02 遗址简介 04 所获荣誉
பைடு நூலகம்
基本信息
岩山寨遗址位于广东省英德市,是一处石峡文化聚落遗址。2019年至202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广东省文 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对遗址开展了持续的考古工作。该遗址是岭南迄今发现规模最大 的新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中心聚落遗址,岩背墓葬区则是在石峡遗址考古发掘时隔40年后发现的广东又一处新石 器晚期最高等级墓地。

广东英德市博物馆馆藏汉晋文物资料刍议

广东英德市博物馆馆藏汉晋文物资料刍议

广乐英德市博物馆馆藏汉晋求物资料刍iX邙茂盛【摘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英德市发现有汉晋遗址20余处,本文对英德市博物馆馆藏、有明确出土地点的六处汉晋文物进行初步整理,对出土陶、釉陶、瓷、铜及铁器等各类遗物数十件予以公布和深入讨论,其目的是补充英德以往资料公布之不足,深入探讨英德在北江流域汉晋物资文化与社会历史中所处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英德市汉晋时期文物资料英德市地处广东省中北部的北江中游,是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结合部,东邻翁源县、新丰县;南连佛冈县、清新区;西与阳山县接壤;北与乳源县、曲江区相连,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

英德市历史悠久,在十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踪迹,其后的青塘遗址、牛栏洞遗址等距今2万余年至1万年的遗存为深入认识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演变过程提供关键证据[1],史老墩遗址则是新石器时代一处大型石器作坊⑵。

进入秦朝属南海郡,南越国时期,赵佗于漩水(北江)与匡水(连江)交汇处建眶浦关。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国灭,汉武帝在今英德境内设漩阳、含眶二县,属桂林郡,三国吴甘露元年(256)二县属始兴郡,其后,归属郡多有变动,但地域变化不大,南汉乾和五年(947)设英州,南宋庆元元年(1195)改为英德府,元代为英德路,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英德县,1994年撤县设市。

英德从置县至今已经两千余年,可谓“岭南古邑”。

本文写作基于两个方面考量:一方面,英德市汉晋遗存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发现,目前已知汉晋遗存近20处,但以往相关资料公布有限E3],笔者对此进行整理以供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之用。

另一方面,近年来岭南战国、秦汉、六朝时期不断有新的考古发现,对该时期本地区考古学文化面貌以及岭南中国化进程等方面的研究亦多有进展,笔者期望英德馆藏汉晋文物可以为上述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料。

英德市博物馆馆藏汉晋文物较多,本文选取有明确的出土地点包括张陂镇虱嫉岭、英城区梅花墩、帽子峰、水边镇中潭角村、洽洸镇黄屋村和河洸渡等六处汉晋代遗址出土的四十余件汉晋文物予以介绍,由于器物皆为采集品,其埋藏背景暂无从判断。

粤西闽语语音特点及内部差异

粤西闽语语音特点及内部差异

十盒
叶劫

泣辑
乙吉
卒律
发刮
按陈
应精 红忙

关弯 央江 明 往光
压力
益逼 六则
恶录
叨 叼
绿栗
约雀
国郭

中帮
①电 白雷 话 与海 康 雷 话 的最 明 显 不 同 便 是 有

,
及其相配的
,

韵尾韵母
广 东 闽语跟福

尾 建 海 南 闽 语 的不 同 主 要 特 征 之 一 便 是 没 有 〔 八 〕 韵 母 潮 汕 话 海 康 话 均 如 是 另一 有 影 响 的 闽 语 方 言


韵母 梗 摄 开 口 字 彭 棚 平 井醒 读 〔 韵母 等


这种 现 象 与海 南话 一 致


而 在 福 建 厦 门话 和 粤 东 闽 语 中 这 些 韵 母都 带 有 鼻 化 成 分 是 一
种 特 殊 的鼻化 韵 母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④海 康雷 话 有 两 个 入 声调 保 留 了 〔
,
韵尾


但 从 调 查 结 果 看 中古 的 入 声 字 已 经 有 近
,
一 半 失 去入声 韵 尾 而 读 舒 声 韵
年第


具 体 变 化情 况 是 清 声 母 入 声 字 今 读 阳 去
调 浊声母入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形声字解读汇报(上)

形声字解读汇报(上)

形声字解读(上)【提要】从有无声标角度看,汉字的造字方法只有“两书”:形意法和形声法。

形声字的形意符不表具体字义,只表字的抽象意类所属;声韵符不标注字音,只标示该字的韵部所属。

“形声字”实际上应称为“意韵字”。

形声字的声韵族中,韵母存在“韵辙联通”现象。

声韵符到今天始终都在为标注字音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所蒙受的千百年的冤枉委屈应得以洗雪。

形声字的构成,自有其清晰严整的规律。

形声字是完全可以解读的。

【导语】形声字的解读问题是个老问题,老到起码有两千岁,因为从许慎所著汉语史上第一本字典《说文解字》开始,人们就不大明白为什么形声字的很多声旁不太管用。

到现代人手里,这个问题就更厉害了。

据统计,现在声旁能正常工作的,只有25%左右。

也就是说,有75%的形声字,其读音是模糊的。

考虑到形声字在汉字中所占比例之大,这个问题是令人震惊。

一般认为,形声字在汉字中占有95%的高比率。

即使把字数限定在3500常用字内,这个百分比至少也有90%。

那么,在常用字中,形声字就是3150字。

这些字中,有75%字音难以读准,那就是2360多字。

这么大的数字,还是很惊人的。

由于这个问题的长久存在,受影响最大的是识字教育。

后来人只是从许慎《说文解字》的《序》中知道,周朝的国子监里,“(依据)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后人始终弄不明白,周代人是怎样用“六书”为学童文字启蒙的,为什么现代人用起来就不好使了呢。

其实,不但现代人不明白,至少2200多年前的秦代,人们就已经弄不明白了。

李斯那作为“书同文”字形规范和国家标准的汉字启蒙教材《仓颉篇》,所使用的识字方法,就已经开了摒弃字理、多读多背、死背硬记的先河,可谓后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滥觞。

针对“三百千”识字方法的弊端,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终结了这种识字方法,改为分散的“随文识字法”。

满以为这种“随文识字”给每个字的出现找了一个温暖的家,自然应该比“三百千”识字法有更好的表现,然而人们逐渐认识到,其识字效果竟还大大不如被人废弃的“三百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音韵特征看英德附城话的归属*严修鸿摘要:英德附城话是一种兼有粤语、客家话特点的混合方言,分布在英德市的市区周围。

本文列出这种方言的各项音韵特征,并透过方言比较,确定其方言归属。

本文认为附城话的粤语特征是其固有的,而客家话的特征则是后起的。

研究附城话的这些特征,对了解粤语的历史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英德;附城话;粤语;客家话;音韵特征一、英德市的方言概况1.1 英德概况及方言分布英德市位于广东省中北部,北江中上游,是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结合部,南距广州138公里;北距韶关90公里,全市总面积5671平方公里,人口108万,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

英德有两千多年的建制史,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浈阳、浛匡县,南汉乾享四年(920年)设英州,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为英德府,历史上还设立过郡、路、县等行政区建制。

1949年后沿袭县制,隶属韶关市;1988年划归清远市管辖,1994年撤县设市(县级市)。

英德东邻翁源、新丰,正北与乳源、曲江接壤,这两片是纯客家话区。

南接佛冈,西南连清远,西北与阳山毗邻,这三面都是客粤方言混合分布带。

全市居民大多数讲客家话,其次讲粤方言。

根据庄初升先生提供的调查资料,英德市的方言分布大致如下:横石水、青塘、黄陂、桥头、白沙、鱼湾、沙口、云岭、下石太、大镇等是纯客乡镇,横石镇和石牯塘镇除瑶胞讲瑶话外,以及石灰铺镇除保安村委下属的井唇村罗氏讲“黎话”(归属未明)外,均讲客家话。

张陂、附城、大湾、波罗、沙坝、望埠、连江口等乡镇以客家话为主,少数村落讲粤方言,望埠镇还有少数村落讲“附城话”(详见下文),连江口镇的山村一带讲“麻声”(当地的土话,应属客家话或客、粤混合的方言,下同),初溪村姓张、谢、赖的讲龙南话(属闽南话)。

水边镇和大洞镇绝大部分讲“麻声”,少数村落讲粤方言。

西牛镇除沙坝、冲面、石角坑、金峰、黎沙、楼子角讲“麻声”,高道村委会的吉水村张氏讲闽南话,其他均讲客家话。

浛洸镇有70%左右的人讲客家话,有20%左右的人讲白话,街区居民讲白话和客家话,而农村以讲客家话为主,鱼咀、丰收、麻坜和三村讲梅县客家话,鱼咀下坝村姓谢的有100多人讲“鹤佬话”(潮汕话),鱼水讲惠州话。

青坑、明迳、岩背、黎溪等乡镇的少数村落和九龙镇的金鸡、河头讲客家话,其他地方讲粤方言。

大站镇讲大站话(类似“附城话”)。

1.2英德的附城话广东省英德市郊区的英城镇(岩前、桥下、石尾、下街、裕光、洋塘、江湾、白沙、矮山坪、马口、长岭、廊步等村)、大站镇(南岸、璟头、果树头、大等、波罗)、望埠镇(沙[作者简介] 严修鸿(1969-),男,福建武平人,文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

(广东广州,510420)*本文得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招标课题“英德市境内语言文化调查研究”及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岭南濒危方言研究”(07JJD840201)的资助。

口,朗新,高梁,联丰等村)、横石塘乡(仙桥村)等地分布着4万多说“附城话”的人口。

他们主要的姓氏有:谭、莫、杨、黄、李、张、邓、冯、林、温等。

附城话,是使用这种方言者的自称,有一种戏谑的叫法是“鸡屎话”,本地人解释为来自他们把代词“这样”说成“kɐi24ʃi35”,还编了一个“鸡屎(谐“这样”)酿豆腐”的双关故事来自嘲。

“鸡屎酿豆腐”说的是有一个讲附城话的英城人去到讲“硬声(客家话)”的乡下探亲,亲戚家很热情地做酿豆腐招待他,他一看亲戚酿豆腐的方法和他的不同,于是说:“老表,唔系咁酿嘅,要鸡屎酿豆腐先好食嘅。

”(意思是:老表,不是这样酿的,要这样让豆腐才好吃的)。

根据附城话地理分布来看,这可能来自早期“街市话”的说法—这种方言主要分布在英德的县城街道与集市周围。

此外,附城话也被称作“平声”,与当地的客家话“硬声”相对应。

说附城话的人,并不认为自己是客家,他们把说客家话的人叫做“客家佬”。

附城话的使用者,传统上还是注重语言传承的,也有一些劝谕,如“可卖祖宗个田,唔卖祖宗个声”来灌输语言忠诚的理念。

在江湾村等附城话集中分布的区域,若子孙改口说白话,客家话等,会被人嘲笑,说是“打杂种”,“臭膦屎泛天”等。

但因附城话处于客家话(遍布全市各乡镇,使用人口70%以上)、广州口音的粤语(分布于城区及部分乡镇驻地,1930年代后期迁入,属于强势方言)的包围之中,语言接触频繁,不论男女老少,基本都会英城镇的白话,能听懂客家话的,也占七成以上,兼通客家话的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

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郊区的乡村迁到英城镇居住,这些外迁者多数改口说英德白话了。

“附城话”的使用及传承已逐渐处于濒危之境,其中近郊城北的洋塘、裕光、下街等村子的语言流失最为严重。

客家话在广东、广西与粤语有广泛的地理接触,在粤中的龙门、增城、从化、清远等地以片状接触为主,在粤西则往往以客家话岛的方式而存在,处在粤语包围之中。

本文要介绍的是另一种比较罕见的情形—粤语作为方言岛的形式被客家话包围渗透的语言接触案例。

笔者2008年6月、8月曾两次前往英德县城调查。

发音人谭志广先生,1931年10月出生于英城镇江湾村,谭先生除了母语附城话,也会县城的那种晚近形成的粤语,即上个世纪因抗战内迁的广府白话,他曾在客家山村从教多年,因此也会说流利的客家话。

二、附城话的声韵调1.声调(6个)调类调值例字调类调值例字阴平24 诗花光猪阳平21 时来云平上声35 史久雨少阴去55 试去坐买阳去33 示路大道入声 3 失百食白2.声母(20个)p帮兵边病斧ph潘婆怕白m b米苗文万f夫非肥胡v温话越云t点多电杜账th推头土淡敌l老龙脑耐尿k官姑坚具跪kh靠启其舅剧ŋg牛日娘x晓好轻壳 恩爱欧tʃ张章住爪tʃh唱尺缠虫茶ʃ商双石船ʒ爷腰如ts左紫谢助种tsh次晴七随似s私修数山3.韵母(55个)a麻茶瓦华ia也夜ua瓜挂ɔ多左歌磨火梳e写且车蛇øe茄i礼弟皮知尾二持ɿ做紫次四使y女叙书举朱u布图古斧辅au刀高交宝饱ɐu兜钩某头愁eu标消照晓要iu刘酒九手有ae大我带豺界徙uae快怪ɐi世米妻西肺肥为uɐi桂魁规魏ɔe袋再改梅外会衰øi堆雷岁类随an贪男咸碳山还uan关en闪点镰险鞭连善面边ien钳厌欠然件坚øe n建恋全专ɔn肝岸搬短酸øn村嫩春笋ɐn盆魂分uɐn昆滚军均Eŋ林心针金斤印英ɐŋ含参根恩崩腾邓冰兴uɐŋ耿京幸政aŋ冷生成iaŋ病请钉轻uaŋ梗ɔŋ帮网床张光放江双øɔŋ姜两枪腔oŋ东红中龙宫ŋ吴五aʔ百格iaʔ壁踢uaeʔ括刮aeʔ塔合腊鸭乏达八滑发袜ɔeʔ割渴活eʔ猎接涉贴灭列节ieʔ劫业热杰øeʔ雪说乙ɔʔ薄恶药觉确国øɔʔ弱脚削ek习执入失一质戚的øt卒律戌出ɐt窟不物佛uɐt骨橘ɐk北特直色食域适敌ok屋族竹六从以上列举的音类、例字大致可以看出,附城话兼有一些客家话与粤语的特征,具有一定的混合性质。

如下我们分别将它与客家话,粤语的特征等分别列出,逐一讨论,最后做个总结,探讨附城话的历史演变过程。

三、与客家话相同的音韵特征1. 浊上字白读归阴去附城话平声、去声分阴阳,上声、入声不分阴阳,有6个调类。

阳上调缺失,全浊上与次浊上白读都归阴去44,而文读层则归全浊上归阳去33,次浊上归上声35。

苎柱tʃhy44、舅khiu44、近kheŋ44远近/keŋ33近视、有ʒiu44、买m bai44、李li44姓李/li35李子具有这种调类分化的模式的方言分布在粤中、粤北,一直延伸到赣南的大余。

有关这个特点,笔者曾经专门论述,认为这是西线客家话的重要特征。

如下是严修鸿20042的论述:大余、河源等地古浊上字调类分化的模式赣西南的大余(李如龙、张双庆19923),南康、粤北的连平、始兴(黄雪贞1987a4)、南雄县乌径(庄初升2002根据万波的记音稿邮告),粤中的河源(李、张1992)、惠州(黄雪贞1987b,詹、张19885)等这一块相邻的方言区的古浊上字往往读为阴去而不是归阴平:惠州、博罗、龙川、连平等地客家话也有这个特点。

与西线客家相邻的一部分粤语区也有这个特点:根据陈卫强2008,43页,广州郊县从化的太平、神岗、增城的新塘三地粤语,以及据本文作者2005调查,龙门县的粤语,也是阳上调消失,现在归入阴去了。

这可以看成是西线客家话流播的结果,附城话的早期可能来自在增城、龙门、从化这带的粤语。

2.匣母合口读f-者比较多,读v(w)者少华fa21、胡fu21、会fɔe33、怀fae21、惠fɔe33、活fɔeʔ3、或fɐk3如上几个字,多数粤语都是读w-一类的声母,而附城话读f-类,很可能是是受到了客家话的影响。

3.溪母字读kh-比较多溪母字不论客、粤,都有读擦音的情形:裤去口气肯…,但粤语比较典型,溪母读擦音的特别多。

但是附城话仍有比较多的溪母字还读作kh-声母,如:可khɔ31、科khɔ24、启khɐi35、快khuae44 、考khau35、巧khau35、欠khien44、宽khɔn24、孔khoŋ35这也可能是周边客家话渗透的结果。

4.咸、深摄的双唇辅音韵尾转化,并入山臻摄2严修鸿:《客赣方言浊上字调类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国语学研究·开篇》,日本:早稻田大学古屋研究室出版,总第23期,2004年。

3李如龙、张双庆主编:《客赣方言调查报告》,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

4黄雪贞:《客家话的分布与内部异同》,《方言》1987年第2期。

5詹伯慧张日升主编:《珠江三角洲方言字音对照》,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

咸摄并入山摄,收-n/-ʔ韵尾:蓝=兰lan21、减=简kan35、签=迁tshen24、添=天then24、辣=腊laeʔ3、甲kaeʔ3:杀ʃaeʔ3、帖=铁theʔ3深摄并入臻摄者,韵尾都转化为-ŋ/-k:心=新seŋ24、金=斤keŋ、湿=失ʃek3臻摄合口字,并无深摄混入者,则都保留-n/-t韵尾:门m bɐn21、墩tøn24、春tʃhøn24、物m bɐt3、出tʃhøt3、律løt3相距不远的曲江县马坝6、连南客家话7,咸、深摄的韵尾转化,并入山臻摄。

附城话这点上很可能是与周边客家话共同演变的。

5.灰韵读同咍韵灰韵字,多数粤语读同止摄合口与咍韵不同。

而附城话类似客家话,将部分灰韵字读同咍韵:杯pɔe24、背pɔe44、倍phɔe44、梅媒m bɔe21、妹m bɔe24、灰fɔe24、煨vɔe246.蟹止摄三等有ɿ韵资兹tsɿ24、自=巳tsɿ33、次=似tsɿ44、私事sɿ24,但只限于精庄组,知章组仍不读ɿ:之支tʃi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