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doc
振动筛筛分粒度分析报告
![振动筛筛分粒度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852287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8.png)
振动筛筛分粒度分析报告
1. 背景
本次实验旨在利用振动筛,对不同颗粒的物料进行筛分分析,
以获得颗粒的粒度分布情况。
2. 实验步骤
1. 将待测样品加入振动筛中,启动振动筛设备;
2. 振动筛设备不断振动,使样品分散,同时使比筛孔尺寸小的
颗粒通过,最终在筛网上形成一层颗粒堆积;
3. 将筛网取下,用天平称取每一个粒度级别颗粒的重量;
4. 根据粗细筛选的原理,通过对每个级别颗粒的重量进行比较,计算出粒度分布率。
3. 结果
经过对筛分样品的分析,得到如下的数据:
粒度级别 | 筛孔尺寸/mm | 颗粒重量/g | 颗粒比例/%
--------|-------------|-----------|----------
粗粒级别 | 5.00 | 20.05 | 20.05%
中粒级别 | 3.15 | 34.25 | 34.25%
细粒级别 | 1.18 | 25.70 | 25.70%
超细粒级 | 0.42 | 19.00 | 19.00%
4.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得到了待测样品的粒度分布率。
根据结果,可以看出该样品的细粒和中粒比例较高,说明该物料颗粒分布较为均匀。
5. 总结
本实验通过振动筛对不同颗粒物料进行了筛分分析,获得了颗粒的粒度分布情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实验结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报告
![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78dada8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7d.png)
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通过筛析法对颗粒物料的大小分布进行分析;2. 掌握筛分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 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实验原理:筛析法,是一种用筛网对颗粒物料进行分类和筛选的方法。
通过筛网的不同孔径,将颗粒物料分为不同的粒径等级,并计算出每个粒径等级的分布比例(即分筛分析图)。
常用的筛分机构有振动筛、摆动筛、旋流筛等。
三、实验仪器:1. 筛分机:振动筛;2. 取样筛:3组,每组筛网孔径依次减小,分别为12.5mm、6.3mm、3.15mm;四、实验步骤:1. 将样料进行粗筛,将大颗粒物料筛去,得到1kg左右的试验样料;2. 取出约300g试验样料,称重;3. 相应取出3组筛网,按大小顺序摆放好,最底层为孔径最大的筛网,最上层为孔径最小的筛网;4. 将试验样料倒入最上层筛网内,盖上盖子;5. 打开筛分机,开始振动筛分;6. 结束筛分后,取出每个筛网内的物料,进行称重,记录每个筛网内物料的重量(单位为g),并计算出累计分布率和累积通过率;7. 绘制分筛分析图。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试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筛网孔径/mm | 全部物料/g | 筛余物料/g | 筛过物料/g | 累积筛过物料/g | 累积筛过率(%) | 累积筛余物料/g | 累积筛余率(%) || ------------ | ----------- | ----------- | ----------- | ---------------- | -------------- | ---------------- | -------------- || 12.5 | 256.75 | 124.65 | 132.10 | 132.10 | 51.45 | 124.65 | 48.55 || 6.3 | 89.40 | 38.65 | 50.75 | 182.85 | 71.23 | 163.30 | 28.77 || 3.15 | 37.70 | 9.65 | 28.05 | 210.90 | 82.32 | 172.95 | 17.68 |从分筛分析图中,可以看出试验样料的粒径分布情况。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dcaa3526f1aff00bfd51e64.png)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干筛法数据记录筛分分析结果可按下表的形式记录数据处理粉体的均匀度是表示粒度分布的参数,可由筛分结果按下式计算:仪器设备及原料:标准套筛一套,目数分别为:20,60,100,140;200g电子天平;实验步骤及操作:称取200g河沙;在最下面垫一张报纸,对组合好的套筛进行人工的震荡,震荡的较为充分时,再进行逐级的筛分。
最后,依次逐级由上到下取下筛子再震动,用手判断是否分筛干净。
筛完后,逐级称量并记录数据。
回收河沙,整理实验台。
三.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记录表粒度特性曲线累积粒度特性曲线从相应数据和图形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实验称取200g河沙,但筛分完毕为194.9g。
原因:逐级称取的时候洒落了一小部分,同时筛子上面残留有一部分,另外实验称取的是每级筛子上面的沙子,还有比140目更小的则漏在报纸上没有称取算入计重。
2.筛分前式样重量与筛分后各粒级产物重量之和的差值为5.1g,为筛分样质量的2.55%,实验进行正确,无需重做。
3.从粒度特性曲线分析,可以得出其曲线近似呈正态分布。
即两头少中间大的趋势,表明大颗粒和小颗粒的物料都相对较少。
4.从累积粒度特性曲线分析,可以得出目数小于60时图形比较平缓,表明粒径达的物料比较少;而在60-100目之间的图形斜率比较大,说明粒径在此、影响筛分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答:1.入筛原料性质的影响:(1)含水率:物料的含水率又称湿度或水分;(2)含泥量:如果物料含有易结团的混合物(如粘土等);(3)粒度特性:影响筛分过程的粒度特性主要是指原料中含有对筛分过程有特定意义的各种粒级物料的含量。
(4)密度特性:当物料中所有颗粒都是同一密度时,一般对筛分没有影响。
2.筛子性能的影响:(1)筛面运动形式;(2)筛面结构参数;(3)操作条件的影响。
二、举出几种其它的微细物料粒度分析方法,并说明其基本原理和优缺点。
答:沉降法1.1沉降法的原理该法基于颗粒在悬浮体系时,颗粒本身重力(或所受离心力)、所受浮力和黏滞阻力三者平衡,根据黏滞阻力服从斯托克斯(Stocks定律来实施测定,此时颗粒在悬浮体系中以恒定速度沉降,且沉降速度与粒度大小的平方成正比。
筛分试验实验报告
![筛分试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a3c8d3f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7.png)
筛分试验实验报告筛分试验实验报告引言:筛分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物料在不同粒径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物料进行筛分试验,可以了解物料的粒度分布,为工程设计和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筛分试验,探究不同物料在筛网上的筛分行为,并分析其粒度分布特征。
实验目的:1. 了解筛分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筛分试验的操作技巧;3. 分析不同物料的粒度分布特征。
实验仪器与试剂:1. 筛分机:用于将物料进行筛分,常见的有振动筛和摇床筛;2. 筛网: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孔径的筛网;3. 物料样品:本实验选取了几种常见的物料进行筛分试验,包括砂子、石子和粉状物料。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筛分机和筛网进行清洗,确保无杂质残留。
2. 取样:将每种物料样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取样,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筛分:将取样后的物料样品均匀撒在筛网上,然后启动筛分机进行筛分。
4. 分析:将筛分后的物料进行称重,并记录下每个筛孔中的物料质量。
5. 统计: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出每个筛孔中物料的累积质量和累积百分比。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不同物料进行筛分试验,得到了以下结果:物料A(砂子)的筛分结果:筛孔孔径(mm)筛上质量(g)累积质量(g)累积百分比(%)1.18 20 20 200.6 35 55 550.3 40 95 950.15 25 120 1200.075 10 130 130物料B(石子)的筛分结果:筛孔孔径(mm)筛上质量(g)累积质量(g)累积百分比(%)19 50 50 509.5 80 130 1304.75 70 200 2002.36 30 230 2301.18 10 240 240物料C(粉状物料)的筛分结果:筛孔孔径(mm)筛上质量(g)累积质量(g)累积百分比(%)0.3 15 15 150.15 20 35 350.075 30 65 650.038 40 105 1050.019 15 120 120通过对上述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物料A的粒度分布较为均匀,粒径主要集中在0.6 mm至0.15 mm之间。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doc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doc](https://img.taocdn.com/s3/m/19b0177e195f312b3069a550.png)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篇一:筛分分析-实验指导书粒度分布通常是指某一粒径或某一粒径范围的颗粒在整个粉体中占多大的比例。
它可用粒度分布表格、粒度分布图和函数形式表示颗粒群粒径的分布状态。
颗粒的粒度、粒度分布及形状能显著影响粉末及其产品的性质和用途。
例如.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与其细度有关;陶瓷原料和坯釉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影响着许多工艺性能和理化性能;磨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决定其质量等级等。
为了掌握生产线的工作情况和产品是否合格,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时取样并对产品进行粒度分布的检验,粉碎和分级也需要测量粒度。
粒度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筛析法、沉降法、激光法、小孔通过法、吸附法等。
本实验用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分布。
筛析法是最简单的也是用得最早和应用最厂泛的粒度测定方法、利用筛析方法不仅可以测定粒度分布,而且通过绘制累积粒度特性曲线,还可得到累积产率50%时的平均粒度。
一、实验目的意义本实验的目的:①了解筛析法测物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②根据筛分析数据绘制粒度累积分布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
二、实验原理筛析法是让粉体试样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筛,将其分离成若干个粒级,分别称重,求得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粒度分布。
筛析法适用约20μm~100㎜之间的粒度分布测量。
如采用电成形筛(微孔筛),其筛孔尺寸可小至5μm,甚至更小。
筛孔的大小习惯上用“目”表示,其含义是每英寸(2.54cm)长度上筛孔的数目。
也有用l㎝长度上的孔数或1㎝筛面上的孔数表示的,还有的直接用筛孔的尺寸来表示。
筛分法常使用标准套筛,标准筛的筛制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筛孔为1㎜的筛子作为基筛,也可采用泰勒筛,筛孔尺寸为0.074mm(200目)作为基筛。
筛析法有干法与湿法两种,测定粒度分布时,一般用干法筛分;湿法可避免很细的颗粒附着在筛孔上面堵塞筛孔。
若试样含水较多,特别是颗粒较细的物料,若允许与水混合,颗粒凝聚性较强时最好使用湿法。
此外,湿法不受物料温度和大气湿度的影响,还可以改善操作条件,精度比干法筛分高。
石子的筛分析试验报告
![石子的筛分析试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e189c5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0.png)
石子的筛分析试验报告1. 引言本次试验旨在通过筛分分析的方法,对一组石子进行颗粒大小的测定和统计,以确定石子的粒径分布情况。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进一步推断石子的物理特性,为相关工程项目的设计和选材提供依据。
2. 实验材料和设备•石子样本:一组约100克的石子样本•筛分装置:包括一套标准筛网和震动筛分仪•秤重设备:用于测量石子样本的质量•实验工具:小刷子、容器等3. 实验步骤3.1 样本准备1.将石子样本取出,去除表面的杂质和尘土。
2.使用小刷子清洁石子样本,确保表面干净。
3.使用秤重设备,测量并记录石子样本的质量。
3.2 筛分试验1.将标准筛网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放置在筛分装置上。
2.将石子样本均匀地放置在最上面的筛网上。
3.闭合筛分装置,并启动震动筛分仪进行筛分过程。
4.筛分时间一般为5分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筛分结束后,关闭震动筛分仪,取出每个筛网上的石子样本。
3.3 数据处理1.将每个筛网上的石子样本分别称重,并记录下来。
2.计算每个筛网上的石子总质量,并计算出每个筛网的质量百分比。
3.计算出每个筛网上的石子平均粒径,并绘制出石子粒径分布曲线。
4. 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获得了石子样本的粒径分布数据,并绘制了石子的粒径分布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石子样本的质量为XX克。
2.在筛分试验中,共使用了N个标准筛网进行筛分。
3.根据筛分结果,整个石子样本的质量百分比分布如下:–第一级筛网:XX%–第二级筛网:XX%–…–最后一级筛网:XX%4.根据每个筛网上的石子样本质量和筛网孔径,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筛网上的石子平均粒径,并绘制出石子的粒径分布曲线。
5. 结论本次石子的筛分析试验通过筛分分析的方法,对石子样本的粒径分布进行了测定和统计。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获得石子样本的粒径分布曲线,并进一步推断石子的物理特性。
这些数据和结论将为相关工程项目的设计和选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报告
![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d3fcbed195f312b3169a55b.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报告篇一:砂的筛分实验试验四砂的筛分析试验一、实验目的和原理:砂的颗粒级配,即表示砂大小颗粒的搭配情况。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的粗细程度,通常有粗纱、中砂与细纱之分。
在配制混凝土时,这两个因素(砂的颗粒级配和砂的粗细程度)应同时考虑。
控制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有很大的技术经济意义,它们是评定砂质量的重要指标。
用级配区表示砂的颗粒级配,用细度模数表示砂的粗细。
二、主要仪器设备和工具:实验筛、托盘天平、烘箱、台秤、摇筛机等三、实验步骤1.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应先筛除大于10mm颗粒,并记录其筛余百分率。
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应先用水洗。
然后将试样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2.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最上一只筛上,将套筛装入筛机摇筛约10min(无摇筛机可采用手摇)。
然后取下套筛,按孔径大小顺序逐个在清洁的浅盘上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
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3.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的量:mr?Ad300Ad200质量仲裁时,生产控制检验时,mr?式中:mr—筛余量,gD—筛孔尺寸,mmA—筛的面积,mm24.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
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试样质量和底盘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余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1%。
否则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计算实验结果6.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7.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0.1%)。
8.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绘制筛分曲线,评定颗粒级配。
筛分法测定粉尘粒度分布
![筛分法测定粉尘粒度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46932f2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1.png)
筛分法测定粉尘粒度分布实验 2 筛分法测定粉尘粒度分布一、实验内容与目的用筛分法测定粉尘的粒度分布,掌握其测定和计算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标准筛、分析天平、电热鼓风箱、干燥器等。
三、基本理论和实验步骤1 概述粉尘的粒径对球形尘粒来说,是指它的直径。
实际的尘粒大多是不规则的,一般也用“粒径”来衡量其大小,必须用颗粒标定的几何长度及其他物理性能如在液态或气态介质中的沉降速度,对光的吸收或散射等间接测量的方法去确定粉尘的粒径。
采用何种形式表示粉尘粒径,取决于测定的目的和粉尘所处的工况状态。
同一粉尘按不同定义所得的粒径,不但数值不同,应用场合也不一样。
在选取粒径测定方法时,除需考虑方法本身的精度、操作难易及费用等因素外,还应特别注意测定的目的和应用场合。
不同的粒径测定方法,得出不同概念的粒径。
在给出或应用粒径分析结果时,还必须说明或了解所用的测定方法筛分法是测定粉尘粒度质量分布的一种较简单和通用的方法,其测定的原理是使尘样依次通过一套筛孔渐小的标准筛网,按尘粒大小不同进行机械分离。
根据分离的结果计算粉尘的筛上质量百分比和筛下质量百分比。
筛上质量百分比指的是:某一筛孔(径)的筛上残留粒子与该试样的全部粒子的质量比。
而试样在各级筛孔(或各组孔径)上的筛上质量百分数,即组成该粉尘试样的筛上分布;相应地,小于某一筛孔(径)的筛下粉尘粒子与试样全部粒子的重量比即为筛下质量百分比,试样在各级筛孔(或各组孔径)下的筛下质量百分数即组成粉尘试样的筛下分布。
实际上,常用筛上累积百分数R%或筛下累积百分数D%表示粒子的分布状态。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R=1-D。
筛分法适用于分析80%的粒子粒径大于44 微米的粉尘。
2、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1”分取粉尘样品,将其放入烘箱中烘干,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2)检查标准振筛机能否正常工作,清扫标准振筛网。
(3)称取100 克标准试样,放入标准筛顶层,把套筛装夹牢靠。
(4)接通电源,将标准试样振筛15 分钟。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报告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b4fcef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7.png)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粉尘粒径分布测定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粉尘粒径分布测定,了解粉尘颗粒的大小分布情况,为工业生产中的粉尘控制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是通过粒径分析仪对粉尘样品进行测试,得出粉尘颗粒的大小分布情况。
粒径分析仪是一种基于激光散射原理的仪器,通过激光束照射样品,测量样品中散射光的强度和角度,从而得出粒径分布曲线。
三、实验步骤
1.准备样品:将待测粉尘样品放入样品瓶中,并加入适量的稀释液。
2.打开粒径分析仪,进行预热和校准。
3.将样品瓶放入粒径分析仪中,启动测试程序。
4.测试完成后,得到粉尘颗粒的大小分布曲线。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粒径分析仪测试,得到了粉尘颗粒的大小分布曲线。
从曲线可以看出,粉尘颗粒的大小分布范围较广,主要集中在0.1-10微米之间。
其中,0.5-5微米的颗粒占总颗粒数的比例最高,达到了70%以上。
五、实验结论
通过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我们了解了粉尘颗粒的大小分布情况。
在工业生产中,应根据粉尘颗粒的大小分布情况,采取相应的粉尘控制措施,以保障工人的健康和生产环境的安全。
六、实验注意事项
1.操作时应佩戴防护眼镜和口罩,避免吸入粉尘。
2.样品瓶和稀释液应保持清洁,避免杂质的干扰。
3.粒径分析仪应定期校准和维护,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4.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洗仪器和样品瓶,避免残留物的影响。
(完整word版)颗粒分析实验报告(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颗粒分析实验报告(word文档良心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db3ebb5b48d7c1c708a14592.png)
实验报告实验二颗粒分析实验实验人:学号:一、颗粒分析试验(一)试验目的:颗粒分析试验就是测定土中各种粒组所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的试验方法。
(二)试验方法:筛析法。
(三)试验原理:将土样通过各种不同孔径的筛子,并按筛子孔径的大小将颗粒加以分组,然后再称量并计算出各个粒组占总量的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
筛析法是测定土的颗粒组成最简单的一种试验方法,适用于粒径小于、等于60mm,大于0.075mm的土.(四)试验仪器:1.分析筛;(1) 圆孔粗筛,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和2mm。
(2) 圆孔细筛,孔径为2mm,1mm,0.5mm,0.25mm,0.075mm。
2.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0.1g的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3.振筛机;4.烘箱、量筒、漏斗、研钵、瓷盘、不锈钢勺等。
(五)操作步骤:先用风干法制样(无粘性土),然后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按表5-1称取代表性的试样,称量准确至0.1g,当试样质量超过500g时,称量应准确至1g。
(1)将按表5-1称取的试样过孔径为2mm的筛,分别称取留在筛子上和已通过筛子孔径的筛子下试样质量。
当筛下的试样质量小于试样总质量的10%时,不作细筛分析;当筛上的试样质量小于试样总质量的10%时,不作粗筛分析。
(2)取2mm 筛上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粗筛的最上层筛中,进行粗筛筛析,然后再取2mm 筛下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细筛的最上层筛中,进行细筛筛析。
细筛宜置于振筛机上进行震筛,振筛时间一般为10~15min 。
(3)按由最大孔径的筛开始,顺序将各筛取下,称留在各级筛上及底盘内试样的质量,准确至0.1g 。
(4)筛后各级筛上及底盘内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前试样总质量的差值,不得大于试样总质量的1%。
(六)数据整理:1.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可按式(5-1)计算:x BAd m m X =(5-1)式中 X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A m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g );B m —当细筛分析时为所取的试样质量;当粗筛分析时为试样总质量(g );xd —粒径小于2mm 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
粗集料筛分试验报告
![粗集料筛分试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c5f958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2.png)
粗集料筛分试验报告
试验目的:
通过对粗集料进行筛分试验,了解其粒度组成及分布情况,以评估其工程应用价值。
试验方法:
1.选取一定量的粗集料样本并将其清洗干净。
2.将样品加入筛分机器,并按照标准程序启动筛分机。
3.根据不同级别要求,将被筛分的颗粒分为不同尺寸级别进行筛分。
4.将通过筛分的颗粒按顺序进行称重并记录其重量。
5.按照颗粒分级记录其占总颗粒重量的百分比,计算并画出粒度分布曲线。
试验结果:
经过筛分试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级别(mm)重量(g)百分比 (%)
20 75.6 8.7
16 98.1 11.3
14 138.2 15.9
10 248.9 28.6
5 253.3 29.2
0.075 14.9 1.7
总计866 100
通过上表数据和计算得到的粒度分布曲线如下图所示:
粒径(mm) 百分比(%)
20.0 8.7
16.0 20.0
14.0 35.9
10.0 64.5
5.0 93.7
0.075 95.4
结论:
1. 根据试验结果,该粗集料全部通过0.075mm的筛网,因此可以作为道路基层工程的主要材料之一。
2. 从粒度分布曲线可以看出,该粗集料粒径分布较为均匀,符合工程要求。
3. 通过颗粒占总质量的百分比可以看出,粒径在5-10mm之间的颗粒含量较高,因此应注意加强对石灰质颗粒的筛分和清洗。
4. 观察试验过程,筛分机的筛孔和筛网要求要加强排水,以避免积水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5. 该粗集料质量优异,可广泛应用于道路建设等领域。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2b38b120066f5335a8121ad.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篇一:筛分法测定颗粒物粒径分布筛分法测定沙粒粒径及粒径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沙粒粒径(粒度)测定的方法及其优缺点;(2)掌握沙粒粒径(粒度)曲线绘制方法及其优缺点;(3)通过沙粒粒径分析,测定各粒级所占的百分含量,可以确定土壤质地。
(4)通过沙粒粒径分析,测定各粒级所占的百分含量,可以确定沙粒起动、跃移质、蠕移质与悬移质的比例。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毛乌素沙地风成沙日照海岸沙地沙黄泛平原风成沙。
(2)仪器土壤筛1套、电子天平1台、培养皿1个或称量纸1张;记录纸、方格纸各一份。
三、实验步骤(1)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风干的毛乌素沙地风成沙、日照海岸沙地沙、黄泛平原风成沙各50g。
(2)选取1mm、0.5mm、0.25mm、0.125mm、0.063mm和0.05mm的土壤筛1套(含顶盖与底盘),将称重后的沙粒分别放入土壤筛套筛中。
(3)两手均匀用力,振荡土壤筛10分钟,打开顶盖,分别用电子天平称量各级筛子上的沙粒重,作为两个粒径间的沙粒重。
(4)将所称量的各粒径间的重量列入表中,并依次计算各粒径沙量占总重量(50g)的重量百分比。
(5)按各粒径间的重量百分比及累积百分比分别绘制沙粒粒径直方图(梯级频率粒配图)和累积频率粒配曲线。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列表分析各粒径间沙粒的重量百分比;(2)绘制沙粒粒径直方图(梯级频率粒配图)和累积频率粒配曲线。
(3)比较分析不同来源的沙粒粒径间的差异。
篇二:筛分过滤实验报告筛分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天然河砂的颗粒级配。
(2)绘制筛分级配曲线,求d0、d80、K80。
(3)按设计要求对上述河砂进行再筛选。
二、实验原理滤料级配是指将不同大小粒径的滤料按一定比例加以组合,以取得良好的过滤效果。
滤料是带棱角的颗粒,其粒径是指把滤料颗粒包围在内的球体直径(这是一个假想直径)。
在生产中简单的筛分方法是用一套不同孔径的筛子筛分滤料试样,选取合适的粒径级配。
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报告
![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13eb02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0.png)
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报告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筛析法对颗粒物料进行粒度分析,了解颗粒物料的粒度分布情况,并计算出颗粒物料的平均粒径和粒度系数。
二、实验原理筛析法是一种常用的颗粒物料粒度分析方法,通过将颗粒物料通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然后根据筛网上残留的物料的质量或体积来确定颗粒物料的粒度分布情况。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仪器和试验物料,包括筛分器、筛网、天平和待测试的颗粒物料。
2.将筛分器安装好,并将不同孔径的筛网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安装在筛分器上,最上层为最细孔径的筛网,最下层为最粗孔径的筛网。
3.将待测试的颗粒物料取样,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取样量。
4.将取样的颗粒物料均匀分布在最上层的筛网上,然后盖上筛分器的盖子,启动筛分器进行筛分。
5.筛分一段时间后,关闭筛分器,取下每层筛网上残留的颗粒物料,用天平称量其质量或用容器收集并测量其体积。
6.记录每层筛网上残留颗粒物料的质量或体积,并计算出每层的通过量和残留量。
7.根据每层的通过量和残留量,计算出每层的累积通过量和累积残留量。
8.绘制累积通过量和累积残留量的曲线图,并根据曲线图计算出颗粒物料的平均粒径和粒度系数。
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颗粒物料的平均粒径为x μm,粒度系数为n。
五、实验讨论通过对颗粒物料的筛析实验,我们可以得出颗粒物料的粒度分布情况,了解颗粒物料的颗粒大小范围和分布情况。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评估颗粒物料的颗粒大小是否符合要求,并对颗粒物料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使用。
六、实验结论通过筛析法对颗粒物料进行粒度分析,我们得出了颗粒物料的平均粒径和粒度系数,并了解了颗粒物料的粒度分布情况。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评估颗粒物料的颗粒大小是否符合要求,并对颗粒物料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使用。
七、实验改进意见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取样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点取样,增加取样的代表性;在筛分过程中可以适当延长筛分时间,以确保颗粒物料的筛分充分。
砂子筛分实验报告总结(3篇)
![砂子筛分实验报告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cf624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b.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砂子作为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对建筑物的质量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砂子的质量,本实验通过对砂子进行筛分试验,以测定其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为后续的建筑工程提供依据。
二、实验目的1. 确定砂子的颗粒级配,为建筑工程提供合理的砂子配比。
2. 分析砂子的粗细程度,判断其适用性。
3. 掌握砂子筛分实验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三、实验原理砂子筛分实验是利用不同孔径的筛子对砂子进行筛选,根据筛分结果计算各粒级含量,从而确定砂子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
筛分实验中,常用的指标有筛余率、通过率、细度模数等。
四、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筛分试验筛一套(孔径分别为2.36mm、4.75mm、9.50mm、16.0mm、19.0mm、37.5mm、50.0mm)、天平、烘箱、托盘、摇筛机等。
2. 材料:砂子试样。
五、实验步骤1. 准备试样:将砂子试样过筛,筛除大于10mm的颗粒,记录筛余百分率。
若试样含泥量超过5%,则先用水洗。
2. 烘干试样:将试样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3. 称取试样: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最上一只筛上。
4. 摇筛:将套筛装入筛机摇筛约10min(无摇筛机可采用手摇)。
5. 筛分:取下套筛,按孔径大小顺序逐个在清洁的浅盘上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1%时为止。
6. 记录数据:记录各号筛上的筛余量,计算筛余率、通过率等指标。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砂子颗粒级配: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砂子颗粒级配曲线,计算各粒级含量。
2. 砂子粗细程度: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细度模数,判断砂子的粗细程度。
3. 分析结果:根据砂子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评价其适用性。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砂子筛分实验的操作方法,提高了实验技能。
2. 实验结果表明,本批砂子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符合建筑工程的要求,可以用于相关工程。
砂石筛分试验实验报告(3篇)
![砂石筛分试验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80326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d.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测定砂石材料的颗粒级配,分析其粗细程度,评估其在工程应用中的适用性。
通过对砂石材料进行筛分试验,可以了解其颗粒分布情况,为后续的混凝土配制、路面铺设等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砂石筛分试验是通过不同孔径的筛子对试样进行筛选,从而得到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质量分数。
根据筛分结果,可以绘制出筛分曲线,分析颗粒级配,并计算出相关参数,如有效粒径、不均匀系数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 烘箱- 摇筛机- 托盘天平- 标准筛(孔径分别为2mm、4mm、6mm、10mm、20mm、40mm、60mm、80mm、100mm、120mm、150mm、180mm、200mm)- 筛分底盘- 筛分试样2. 材料:- 砂石试样- 烘干剂四、实验步骤1. 试样准备:- 按照规定取样,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表1规定的数量。
- 将试样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 冷却至室温后,用四分法缩分至表1规定的数量。
2. 筛分试验:- 将烘干后的试样置于标准筛的最上层筛子上。
- 将套筛装入摇筛机中,摇筛约10分钟。
- 取下套筛,按照筛孔大小顺序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1%。
- 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
3. 结果计算与评定:- 计算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0.1g。
- 根据筛余量,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累计筛余百分率。
- 绘制筛分曲线,分析颗粒级配。
- 计算有效粒径、不均匀系数等参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筛分曲线:- 通过绘制筛分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出砂石材料的颗粒级配情况。
2. 颗粒级配分析:- 根据筛分曲线,可以判断砂石材料的颗粒级配是否合理。
3. 参数计算:- 有效粒径:D10 = 2.5mm- 不均匀系数:Cu = 2.3六、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对砂石材料进行筛分试验,分析了其颗粒级配情况,得出了有效粒径和不均匀系数等参数。
细粒物颗粒度组成筛分分析实验报告
![细粒物颗粒度组成筛分分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53217b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47.png)
细粒物颗粒度组成筛分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原理细粒物是指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包括PM2.5、PM1、PM0.1等。
它是现代环境质量中一个重要的指标之一。
细粒物的来源包括工业排放、交通车辆排放、燃煤和生物质燃烧等。
其对健康的影响很大,如诱发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等。
所以,对细粒物的监测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颗粒度组成是细粒物颗粒之间的组成情况,包括颗粒物的形状、大小、密度等。
它可以用筛分分析法来测试。
筛分分析法是指利用一定大小的筛子将颗粒物按大小分滤的方法。
根据筛孔的大小把颗粒分为不同的级别,然后统计筛后各级别颗粒的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从而得到颗粒的组成情况。
二、实验目的1. 掌握细粒物颗粒形态和大小的测试方法;2. 了解有关颗粒的物理含义;3. 通过对不同颗粒的筛分实验,了解颗粒的组成情况。
三、实验器材1. 高精度筛分机2. 标准筛网组四、实验步骤2. 将筛网组置于筛分机上,并振动一段时间,使筛网组摆动均匀,并抖落筛孔中的颗粒,使其尽量散开。
3. 将筛分物料样品取出一小份,并放在筛网组上部。
开启筛分机,设定筛分时间(一般为5-10分钟)。
4. 待筛分结束后,将筛网组表面的颗粒取出,称量并记录重量和粒度组分。
5.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筛完全部物料样品。
6. 把每一份取出的颗粒分别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和粒度大小观察,并记录结果。
五、实验结果将筛分结果汇总如下:粒径范围(μm)筛网号分数38.0 - 25.0 48 1.2%25.0 - 19.0 60 9.5%19.0 - 12.5 80 27.3%12.5 - 9.5 120 35.0%9.5 - 6.7 140 14.5%6.7 - 5.6 200 6.5%5.6 - 3.7 325 4.5%总计 100%六、实验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粒径分布的峰值在12.5-9.5μm,占总颗粒数的35.0%。
此外,还有27.3%的颗粒分布在19.0-12.5μm的范围内。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报告(一)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报告(一)](https://img.taocdn.com/s3/m/1c0cb80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a.png)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报告(一)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了解粉尘的粒径分布规律,掌握测量粉尘粒径分布的方法。
实验原理
粉尘的粒径分布可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出。
在此实验中,选择激光粒度分析仪,该仪器通过可见光激光器照射样品,利用样品中散射的光信号,推算出样品的粒径分布。
实验步骤
1.将样品放入激光粒度分析仪的样品槽中;
2.打开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预热,直到稳定;
3.点击“开始测量”按钮,等待数分钟,直到测量结果出现;
4.查看测量结果,了解样品的粒径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
样品的粒径分布如下:
粒径(μm)数量(个)
0.1 120
0.2 180
0.3 200
0.4 150
0.5 100
0.6 80
0.7 50
结论
从上表可知,样品的粒径主要分布在0.2~0.4μm之间,且粒径分布越往两侧越稀疏。
实验注意事项
1.操作仪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损坏仪器和伤害人身安全;
2.样品放入槽中时要均匀分布;
3.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样品的品质和仪器的准确性。
实验感想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如何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粉尘的粒径分布,并深刻认识到粉尘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同时,实验过程中注意了操作仪器的安全问题,加强了对粉尘测量的认知。
本次实验还帮助我加深了对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理解,以及有效地总结和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在今后的科研实践中,我将深入学习粉尘测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在实验中不断探索与尝试,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验报告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_0721
![实验报告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_0721](https://img.taocdn.com/s3/m/5b5293ebcc22bcd127ff0c19.png)
2020实验报告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_0721EDUCATION WORD实验报告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_0721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1.干筛法数据记录筛分分析结果可按下表的形式记录试样名称:试样质量:g测试日期:筛分时间:min2.数据处理①实验误差=试样质量筛析总质量×100%试样质量②根据实验结果记录,在坐标纸上绘制筛上累积分布曲线R,筛下累积D,频率分布曲线(粒度△d尽量减小,通常可取△d=0.5�L)3.粉体的均匀度是表示粒度分布的参数,可由筛分结果按下式计算:均匀度60%粉体通过的粒径10%粉体通过的粒径试求所测粉体的均匀度为多少?(1)掌握沙粒粒径(粒度)测定的方法及其优缺点;(2)掌握沙粒粒径(粒度)曲线绘制方法及其优缺点;(3)通过沙粒粒径分析,测定各粒级所占的百分含量,可以确定土壤质地。
(4)通过沙粒粒径分析,测定各粒级所占的百分含量,可以确定沙粒起动、跃移质、蠕移质与悬移质的比例。
(1)实验材料毛乌素沙地风成沙日照海岸沙地沙黄泛平原风成沙。
(2)仪器土壤筛1套、电子天平1台、培养皿1个或称量纸1张;记录纸、方格纸各一份。
(1)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风干的毛乌素沙地风成沙、日照海岸沙地沙、黄泛平原风成沙各50g。
(2)选取1mm、0.5mm、0.25mm、0.125mm、0.063mm和0.05mm的土壤筛1套(含顶盖与底盘),将称重后的沙粒分别放入土壤筛套筛中。
(3)两手均匀用力,振荡土壤筛10分钟,打开顶盖,分别用电子天平称量各级筛子上的沙粒重,作为两个粒径间的沙粒重。
(4)将所称量的各粒径间的重量列入表中,并依次计算各粒径沙量占总重量(50g)的重量百分比。
筛分法实训总结报告范文(3篇)
![筛分法实训总结报告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985d02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30.png)
第1篇一、引言筛分法是固体物料分离和分级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医药、环保等多个领域。
为了提高我们对筛分原理、设备操作和工艺参数调控的理解,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筛分法实训。
本文将总结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对实训成果进行评估。
二、实训目的与内容1. 实训目的:- 理解筛分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 掌握不同筛分设备的操作方法。
- 学习筛选工艺参数的优化与调控。
-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实训内容:- 筛分原理及分类介绍。
- 不同筛分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 筛分工艺参数对筛选效果的影响。
- 实际操作练习:包括样品准备、筛分操作、数据分析等。
三、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 我们首先学习了筛分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了解了振动筛、旋转筛、气流筛等常见筛分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设备操作:- 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逐一操作了振动筛、旋转筛和气流筛,掌握了设备的启动、运行、停止和保养等基本技能。
3. 工艺参数调控:- 通过调整筛分机的振动频率、转速、筛网孔径等参数,我们学习了如何优化筛选效果,提高了对筛选工艺参数的调控能力。
4. 实际操作:-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进行了样品准备、筛分操作、数据分析等工作,对筛选过程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四、实训成果与体会1. 成果:- 通过实训,我们掌握了筛分设备的操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筛选任务。
- 了解了筛选工艺参数对筛选效果的影响,学会了优化筛选工艺。
-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2. 体会:- 筛分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掌握相关技能。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理论知识。
- 团队协作是完成任务的保障,我们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五、不足与改进1. 不足:-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同学对筛分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 对筛选工艺参数的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篇一:筛分分析-实验指导书粒度分布通常是指某一粒径或某一粒径范围的颗粒在整个粉体中占多大的比例。
它可用粒度分布表格、粒度分布图和函数形式表示颗粒群粒径的分布状态。
颗粒的粒度、粒度分布及形状能显著影响粉末及其产品的性质和用途。
例如.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与其细度有关;陶瓷原料和坯釉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影响着许多工艺性能和理化性能;磨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决定其质量等级等。
为了掌握生产线的工作情况和产品是否合格,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时取样并对产品进行粒度分布的检验,粉碎和分级也需要测量粒度。
粒度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筛析法、沉降法、激光法、小孔通过法、吸附法等。
本实验用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分布。
筛析法是最简单的也是用得最早和应用最厂泛的粒度测定方法、利用筛析方法不仅可以测定粒度分布,而且通过绘制累积粒度特性曲线,还可得到累积产率50%时的平均粒度。
一、实验目的意义本实验的目的:①了解筛析法测物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②根据筛分析数据绘制粒度累积分布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
二、实验原理筛析法是让粉体试样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筛,将其分离成若干个粒级,分别称重,求得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粒度分布。
筛析法适用约20μm~100㎜之间的粒度分布测量。
如采用电成形筛(微孔筛),其筛孔尺寸可小至5μm,甚至更小。
筛孔的大小习惯上用“目”表示,其含义是每英寸(2.54cm)长度上筛孔的数目。
也有用l㎝长度上的孔数或1㎝筛面上的孔数表示的,还有的直接用筛孔的尺寸来表示。
筛分法常使用标准套筛,标准筛的筛制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筛孔为1㎜的筛子作为基筛,也可采用泰勒筛,筛孔尺寸为0.074mm(200目)作为基筛。
筛析法有干法与湿法两种,测定粒度分布时,一般用干法筛分;湿法可避免很细的颗粒附着在筛孔上面堵塞筛孔。
若试样含水较多,特别是颗粒较细的物料,若允许与水混合,颗粒凝聚性较强时最好使用湿法。
此外,湿法不受物料温度和大气湿度的影响,还可以改善操作条件,精度比干法筛分高。
所以,湿法与干法均被列为国家标准方法,用于测定水泥及生料的细度等。
筛析法除了常用的手筛分、机械筛分、湿法筛分外,还用空气喷射筛分、声筛法、淘筛法和自组筛等,其筛析结果往往采用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来表示颗粒的粒度分布。
频率分布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的颗粒百分含量(微分型);累积分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含量与该粒径的关系(积分型)。
用表格或图形来直观表示颗粒粒径的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
筛析法使用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筛分结果受颗粒形状的影响较大,粒度分布的粒级较粗,测试下限超过38μm时,筛分时间长,也容易堵塞。
筛分所测得的颗粒大小分布还决定于下列因素:筛分的持续时间、筛孔的偏差、筛子的磨损、观察和实验误差、取样误差、不同筛子和不同操作的影响等。
三、实验器材⑴标推筛一套⑵振筛机⑶托盘天平一架。
⑷搪瓷盘 2个。
(5)烘箱一个。
四、实验步骤干筛法是将置于筛中一定质量的粉料试样,借助于机械振动或手工拍打使细粉通过筛网,直至筛分完全后,根据筛余物质量和试样重量求出粉料试料的筛余量。
⑴设备仪器准备将需要的标准筛,振筛机,托盘天平,搪瓷盘和烘箱准备好。
⑵具体操作步骤①试样制备。
试样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准确称取200g(松装密度大于1.5g/㎝3的取100g)。
②套筛按孔径由大至小顺序叠好,并装上筛底,安装在振筛机上,将称好的试样倒入最上层筛子,加上筛盖。
③开动振筛机,震动10min,然后依次将每层筛子取下。
④小心取出试样,分别称量各筛上和底盘中的试样质量,并记录于表中。
⑤检查各层筛面质量总和与原试样质量之误差,误差不应超过2%,此时可把所损失的质量加在最细粒级中,若误差超过2%时实验重新进行。
五、数据处理1. 干筛法数据记录筛分分析结果可按下表的形式记录试样名称:试样质量: g测试日期:筛分时间: min2. 数据处理①实验误差=试样质量筛析总质量×100%试样质量②根据实验结果记录,在坐标纸上绘制筛上累积分布曲线R,筛下累积D,频率分布曲线(粒度△d尽量减小,通常可取△d=0.5㎜)3. 粉体的均匀度是表示粒度分布的参数,可由筛分结果按下式计算:均匀度60%粉体通过的粒径10%粉体通过的粒径试求所测粉体的均匀度为多少?篇二:筛分法测定颗粒物粒径分布一、实验目的(1)掌握沙粒粒径(粒度)测定的方法及其优缺点;(2)掌握沙粒粒径(粒度)曲线绘制方法及其优缺点;(3)通过沙粒粒径分析,测定各粒级所占的百分含量,可以确定土壤质地。
(4)通过沙粒粒径分析,测定各粒级所占的百分含量,可以确定沙粒起动、跃移质、蠕移质与悬移质的比例。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毛乌素沙地风成沙日照海岸沙地沙黄泛平原风成沙。
(2)仪器土壤筛1套、电子天平1台、培养皿1个或称量纸1张;记录纸、方格纸各一份。
三、实验步骤(1)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风干的毛乌素沙地风成沙、日照海岸沙地沙、黄泛平原风成沙各50g。
(2)选取1mm、0.5mm、0.25mm、0.5mm、0.063mm和0.05mm的土壤筛1套(含顶盖与底盘),将称重后的沙粒分别放入土壤筛套筛中。
(3)两手均匀用力,振荡土壤筛10分钟,打开顶盖,分别用电子天平称量各级筛子上的沙粒重,作为两个粒径间的沙粒重。
(4)将所称量的各粒径间的重量列入表中,并依次计算各粒径沙量占总重量(50g)的重量百分比。
(5)按各粒径间的重量百分比及累积百分比分别绘制沙粒粒径直方图(梯级频率粒配图)和累积频率粒配曲线。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列表分析各粒径间沙粒的重量百分比;(2)绘制沙粒粒径直方图(梯级频率粒配图)和累积频率粒配曲线。
(3)比较分析不同来源的沙粒粒径间的差异。
篇三:细粒物料粒度组成筛分分析一、预习部分A1、振动筛的筛分方法:1.1、重叠筛分法:在由粗到细的筛分中,直线筛的筛面重叠起来,上层筛面的筛孔较大,以下各层逐渐减小,因为直线筛筛框两侧有间隙,会造成筛分精度的降低,这种筛分方法适合量大的物料的处理;1.2、分层序列筛分法:一般来说,多层设备的筛分是由粗到细的,最上面是最粗的筛网,往下递减,其设备检修方便,容易观察设备各层筛面的工作情况;而由细到粗的筛分中,筛面顺次是相反的,单轴设备,旋振筛各筛能沿整个筛面长度分别排出,其筛分效果很明显,每个层面互不影响的;1.3、联合筛分法,又称混合筛分法:在联合流程中,一部分筛面由粗到细排列,另一部分由细到粗排列;在实际生产中,圆振动筛通常用由粗到细或联合的筛分流程;圆振筛是根据筛分物料的特殊要求制定的,筛分精度和轨迹都很理想,最适用于筛分粗矿。
2、筛分的定义及作用2.1、定义一、筛分是将粒子群按粒子的大小、比重、带电性以及磁性等粉体学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二、用带孔的筛面把粒度大小不同的混合物料分成各种粒度级别的作业叫做筛分。
2.2、作用用筛孔尺寸不同的筛子将固体物料按所要求的颗粒大小分开的操作。
常与粉碎相配合,使粉碎后的物料的颗粒大小可以近于相等,以保证合乎一定的要求或避免过分的粉碎。
一、筛分是利用筛子把粒度范围较宽的物料按粒度分为若于个级别的作业。
分级是根据物料在介质(水或空气)中沉降速度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粒级的作业。
筛分一般用于较粗的物料,即大于0。
25毫米的物料。
较细的物料,即小于0。
2毫米的物料多用分级。
但是近几年来,国内外正在应用细筛对磨矿产品进行分级,这种分级效率一般都比较高。
二、根据筛分的目的不同,筛分作业可以分为五类:(1)独立分筛其目的是得到适合于用户要求的最终产品。
例如,在黑色冶金工业中,常把含铁较高的富铁矿筛分成不同的粒级,合格的大块铁矿石进入高炉冶炼,粉矿则经团矿或烧结制块入炉。
(2)辅助筛分这种筛分主要用在选矿厂的破碎作业中,对破碎作业起辅助作用。
一般又有预先筛分和检查筛分之别。
预先筛分是指矿石进入破碎机前进行的筛分,用筛子从矿石中分出对于该破碎机而言已经是合格的部分,如粗碎机前安装的格条筛、筛分,其筛下产品。
这样就可以减少进入破碎机的矿石量,可提高破碎机的产量。
粒度特性曲线:通常以横坐标表示颗粒的粒度,以纵坐标表示各粒级或累计的产率。
若以纵坐标列出的是正累积产率,横坐标表示颗粒的粒度,则可得到正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同理,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列出的是负累积(又称筛下累积)产率,则可得到负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累积粒度特性曲线的优点是绘制简便,缺点是在细粒级一端刻度太窄小,因此,曲线细粒级一端误差较大。
累积粒度特性曲线的作用:1、可确定任何指定粒度的响应累计产率,或由指定的累计产率查得相应的粒度;2、可求出任一粒级(d1—d2)的产率,它等于粒度d1及d2所对应的纵坐标的差值;3、由曲线的形状可大致判断物料的粒度组成情况。
二.实验部分(实验目的及原理见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讲义。
)1. 仪器设备及原料:标准套筛一套,目数分别为:20,60,100,140;200g电子天平;河沙。
2. 实验步骤及操作:a. 称取200g河沙;b.清理所选好的具有一定梯度的套筛,将所需目数的套筛组合好,从上到下依次增加目数,将试样倒入套筛。
c. 在最下面垫一张报纸,对组合好的套筛进行人工的震荡,震荡的较为充分时,再进行逐级的筛分。
最后,依次逐级由上到下取下筛子再震动,用手判断是否分筛干净。
d. 筛完后,逐级称量并记录数据。
e. 回收河沙,整理实验台。
三.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记录表粒度特性曲线累积粒度特性曲线从相应数据和图形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实验称取200g河沙,但筛分完毕为194.9g。
原因:逐级称取的时候洒落了一小部分,同时筛子上面残留有一部分,另外实验称取的是每级筛子上面的沙子,还有比140目更小的则漏在报纸上没有称取算入计重。
2.筛分前式样重量与筛分后各粒级产物重量之和的差值为5.1g,为筛分样质量的2.55%,实验进行正确,无需重做。
3.从粒度特性曲线分析,可以得出其曲线近似呈正态分布。
即两头少中间大的趋势,表明大颗粒和小颗粒的物料都相对较少。
4.从累积粒度特性曲线分析,可以得出目数小于60时图形比较平缓,表明粒径达的物料比较少;而在60-100目之间的图形斜率比较大,说明粒径在此范围内的物料较多;后面的图形又开始变得平缓,说明粒径小的物料也比较少。
5.实验过程中还可以发现,从上到下,随着目数的增加,筛分的速度和难度也会随之增加。
思考题:一、影响筛分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答:1.入筛原料性质的影响:(1)含水率:物料的含水率又称湿度或水分;(2)含泥量:如果物料含有易结团的混合物( 如粘土等);(3)粒度特性:影响筛分过程的粒度特性主要是指原料中含有对筛分过程有特定意义的各种粒级物料的含量。
(4)密度特性:当物料中所有颗粒都是同一密度时,一般对筛分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