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知识点梳理
《春》知识点
《春》知识点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之一,它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春天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春天的特征、春天的习俗和春天对人们的影响。
一、春天的特征春天通常是在冬季和夏季之间,在北半球,它一般从3月到5月;在南半球则从9月到11月。
春天的到来,标志着天气逐渐变暖,百花盛开,新的生命开始萌发。
以下是一些春天的特征:1. 温暖的气候:春天是冬去夏来的过渡季节,气温逐渐回升,白天变长,夜晚变短。
人们可以享受阳光的温暖和舒适的天气。
2. 绚丽的花朵:春天是花朵盛开的季节。
各种花卉如樱花、郁金香和洋水仙等开始绽放,花海美景吸引了许多人们去欣赏和拍照。
3. 多样的动物:春天是动物们繁殖季节。
大批候鸟返回北方筑巢,各种小动物如小鸟和昆虫开始出现。
大自然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二、春天的习俗春天是一个充满乐趣和庆祝活动的季节。
下面是一些春节的习俗:1. 清扫和整理:在春节前,人们会彻底清洁自己的家园,清除一年的旧物,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这也象征着驱逐厄运和带来好运。
2. 贴春联和门神:人们会在门上贴上春联和门神来庆祝春节。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写有吉利的祝福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门神则用来守护家庭迎接福气。
3. 舞龙舞狮:在春节期间,舞龙舞狮是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
人们会扮成龙和狮子,伴随着锣鼓声,跳舞表演。
这被认为能驱邪除恶,带来好运。
三、春天对人们的影响春天不仅影响着自然界,还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下是春天对人们的影响:1. 提高情绪:春天是阳光明媚的季节,阳光能够提升人们的情绪和快乐感。
人们常常在春天感到精力充沛,积极向上。
2. 激发创造力:春天的美景和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
很多作家和艺术家都受到春天的启发,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
3. 健康促进:在春天,人们更容易参加户外活动,并进行体育锻炼。
这有利于增强身体,改善心理健康,预防常见的疾病。
总结:春天是个美妙的季节,它以其温暖的天气、绚丽的花卉和充满活力的动物为特征。
语文第1课《春》知识点等汇聚
七上语文第1课〔春〕知识点等会聚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言语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
其著作包含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其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等。
二、故事背景作者写〔春〕这篇文章时,已经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亮地表现出新奇的风格和愉快的情绪。
这个时期,正是作者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研究的阶段,因此,对于春天只能作田园牧歌式的抒唱,不可能在作品中表现出鲜亮的时代精神。
这是一篇有较大风格演变痕迹的散文。
三、理解词义朗润〔lǎng rùn〕:明亮滋润。
酝酿〔yùn niàng〕: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打算工作。
卖弄〔mài nòng〕: 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喉咙〔hóu lóng〕: 泛指喉腔。
应和〔yìng hè〕: 对一种言行表示照顾,附和。
嘹亮〔liáo liàng〕: 声音清楚圆润而响亮。
衬托〔hōng tuō〕:文中是“陪衬,使明显突出〞的意思。
风筝〔fēng zhēng〕: 一种玩具,用一张轻质材料铺粘在框架上,通常还带一条起平衡作用的尾穗,以便在一根长线牵连下,飘扬空中。
抖擞〔dǒu sǒu〕: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健壮〔jiàn zhuàng〕:健康强壮。
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
形容装扮得十分艳丽。
四、课文分段第—局部〔1〕:盼春,领起全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第二局部〔2-7〕: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苏醒、生机勃勃、花草树木争春、人们迎春的景象。
七年级课文春的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
其著作包括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其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等。
二、故事背景作者写《春》这篇文章时,已经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这个时期,正是作者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研究的阶段,因此,对于春天只能作田园牧歌式的抒唱,不可能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这是一篇有较大风格演变痕迹的散文。
三、理解词义朗润(lǎng rùn):明亮滋润。
酝酿(yùn niàng):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卖弄(mài nòng): 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喉咙(hóu lóng): 泛指喉腔。
应和(yìng hè): 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
嘹亮(liáo liàng): 声音清晰圆润而响亮。
烘托(hōng tuō):文中是“陪衬,使明显突出”的意思。
风筝(fēng zhēng): 一种玩具,用一张轻质材料铺粘在框架上,通常还带一条起平衡作用的尾穗,以便在一根长线牵连下,飘扬空中。
抖擞(dǒu sǒu):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健壮(jiàn zhuàng):健康强壮。
呼朋引伴(hūpéng yǐn bàn):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huāzhīzhāo zhǎn):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
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盼春,领起全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2-7):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苏醒、生机勃勃、花草树木争春、人们迎春的景象。
第三部分(8-10):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力”。
朱自清的春有哪些知识点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描写春天的散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知识点。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讨论朱自清的《春》中包含的知识点。
一、自然景观的描写朱自清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观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丽。
文章中提到的“柳絮”、“柳丝”、“柳枝”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柳树在春天中的柔美姿态;描写的“杨柳依依”、“杨花”等词语,则展示了杨树的生机勃勃。
这些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二、春天的气候特点文章中提到了春天的空气,以及春天的气温,描绘了春天的气候特点。
文章中的“春风”、“阳光”、“暖气流”等词语,形象地表达了春天的温暖和舒适。
这些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气候变化和宜人的感觉。
三、春天的植物生长朱自清通过对春天植物生长的描写,展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文章中提到的“杨柳”、“柳叶”等词语,描绘了春天中柳树的生长状况;提到的“花花世界”、“油菜花”等词语,则展示了春天中各种花卉的盛开。
这些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春天植物的生长和春天的繁花似锦。
四、春天的动物活动文章中提到了春天的一些动物活动,如“杨柳鸟”、“河边的小燕子”等,描绘了春天中鸟类的出现和活动。
这些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声音和动态。
五、春天的人们活动朱自清通过对春天人们活动的描写,展示了春天的欢快和忙碌。
文章中提到的“放学的小孩”、“河边的女人们”等词语,描绘了春天中人们的活动场景。
这些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喧嚣和生活的细节。
六、春天的情感体验朱自清通过对春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深情。
文章中提到的“满心的欢喜和善良”,展示了作者对春天的美好感受和情感体验。
这些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作者的情感共鸣。
以上是对朱自清的《春》中包含的知识点的一些讨论。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朱自清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多样性。
这篇散文不仅是对春天的赞美,也是对自然和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情和对美好的追求。
《春》知识点梳理
这句话运用侧面描写表现春花,通过对蜜蜂、蝴蝶的 描写侧面表现了春花繁多、艳丽、香甜的特点。“闹”字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蜜蜂忙碌采蜜的热闹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重要语段赏析(绘春)
春风图:
①这句话运用引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比作母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亲的手,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风的和煦、温暖。③表达 了作者对春风的喜爱之情。
春雨图:
重要语段赏析(绘春)
1、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 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针、细丝,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雨的细密。③表达了作 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①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雨比作牛毛、花
“笼”字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
2、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静默”一词赋予了房 屋以人的情态,营造出一种安静、和平的意境。
二、绘春(2~7)
共描绘了五幅图:(第2段总绘春景)
春草图(3)、春花图(4)、春风图(5)、
春雨图(6)、迎春图(7)
三、赞春(8~10)
重要语段赏析:
盼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1、这句话运用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春 的到来的急切渴盼之情。 2、结构上统领全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赞春:
重要语段赏析: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 我们上前去。 这一部分连用三个比喻,将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 健壮的青年,展现了春天的新、美、力三个特点,按照生 长的发展过程,力量的由小到大安排顺序。表达了作者对 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春》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巩固-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1课《春》知识点梳理及巩固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思维导体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
其著作包括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其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等。
二、故事背景作者写《春》这篇文章时,已经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这个时期,正是作者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研究的阶段,因此,对于春天只能作田园牧歌式的抒唱,不可能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这是一篇有较大风格演变痕迹的散文。
三、理解词义朗润(lǎng rùn):明亮滋润。
酝酿(yùn niàng):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卖弄(mài nòng): 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喉咙(hóu lóng): 泛指喉腔。
应和(yìng hè): 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
嘹亮(liáo liàng): 声音清晰圆润而响亮。
烘托(hōng tuō):文中是“陪衬,使明显突出”的意思。
风筝(fēng zhēng): 一种玩具,用一张轻质材料铺粘在框架上,通常还带一条起平衡作用的尾穗,以便在一根长线牵连下,飘扬空中。
抖擞(dǒu sǒu):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健壮(jiàn zhuàng):健康强壮。
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
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盼春,领起全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2-7):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苏醒、生机勃勃、花草树木争春、人们迎春的景象。
春 朱自清 知识点总结
春朱自清知识点总结一、散文主题《春》这篇散文主要表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二、艺术手法1. 描写手法文章以描写春天的景色为主线,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如“柳暗花明,柳树上挂满了新绿的嫩叶,花儿开得烂漫”,“春雨润物细无声,却让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些细致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作者所描述的春天之中。
2. 比喻手法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如“将军”、“画家”、“雕塑家”等,将春天的景色与人类的形象相比,突显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3. 对比手法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将冬天与春天进行对比,突出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如“一转眼,从满地的黄花变成漫天的白雪,变得是那样荒凉、那样萧瑟。
”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等,通过对比的手法,使春天的美丽更加突出。
4. 修辞手法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文章富有韵律和美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三、文章意义《春》这篇散文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同时也启发了人们要热爱生活,要乐观向上,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与美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总之,《春》这篇散文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是一篇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深刻寓意的优秀作品。
通过对这篇散文的分析,我们更加了解了朱自清的文学风格和艺术特点,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春》知识点梳理
《春》(七上)知识点梳理文章主题:作者通过描绘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草木花争荣得景象,赞美了春得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作者对春天得喜爱与赞美之情。
结构:1、盼春:①段表达方式就是抒情,表达作者急切盼望春到来得心情。
运用了拟人得修辞,赋予春天人得感情,它好像懂得人们得期盼,使人倍感亲切。
奠定了全文清新愉悦得抒情基调。
2、绘春:②段——⑦段②段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宏观勾勒,绘春得总轮廓。
)③段春草图。
④段春花图。
⑤段春风图。
⑥段春雨图。
⑦段迎春图。
{描写具体,绘春}3、⑧段赞春:新(新生)、美(美丽)、力(活力)多个角度多种手法描绘景物。
1、简析:春草图——颜色,质地,长势,侧面烘托(人在草地上得活动)春花图——颜色,味道,虚实(虚:联想到春华秋实)、动静、高低春风图——触觉,味道,听觉(从触觉写春风得柔与,从嗅觉写春风得芳香,从听觉写春风得悦耳,这就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得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
)春雨图——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从近写到远。
近景写春雨得滋润,用远景烘托春雨之夜得静谧。
其中“静默”:运用拟人得修辞,传达出春雨中安静与平得气氛,着力渲染了春雨沐浴得温馨。
迎春图——侧面烘托2、考题再现吴江市2012-2013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雨就是最寻常得,一下就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瞧,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您得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得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与平得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得人,地里还有工作得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她们得房屋稀稀疏疏得,在雨里静默着。
13、选文描绘了春雨得什么特征,回忆您读过得古诗,写一句能表现这种特征得诗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在这段文字中,除写雨外,作者还写了人,有近有远,有静有动,请概括都写了有关人得什么场景?写这些场景得作用就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3、特征:细密、轻盈(1分)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分)14、写了灯光;撑着雨伞慢慢行走得人;工作得农民;房屋。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知识点详解含原文和相关练习题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知识点详解含原文和相关练习题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春朱自清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七年级课文春的知识点
七年级课文春的知识点七年级课文《春》的知识点《春》是七年级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主要描写了春天的景象和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在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许多关于春天的知识点。
一、春天的气候特点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好的季节之一。
在春天,气候逐渐变暖,大地上的雪和冰开始融化,河流和湖泊也开始解冻。
天空中的阳光温暖而明媚,空气中呈现出清新、湿润的气息。
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空气湿度也随之增加,所以春季比较潮湿。
二、春天的植物景观春天是万物复苏之时,许多植物开始抽出嫩芽,热闹非凡。
在春天里,我们可以观赏到各种各样的花卉:如樱花、杜鹃花、梅花、桃花、向日葵、海棠花等等。
这些花卉形态各异、色彩缤纷,充满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三、春天的农事文化春天是农事的重要季节,也是农民们最繁忙的时候。
在春天里,农民们要在田地里播种各种农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等。
春季的雨水比较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此时,许多民间习俗也与春天有关,如清明节、寒食节、踏青等,都是在庆祝春天的到来。
四、春天的文化精神春天是文化的季节,许多文化活动都与春天有关。
比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此外,各种文艺演出、比赛也会在春天展开,如春晚、春游等。
在春天里,人们散发出一种兴奋感和热爱生命的气息,这也是中国文化中春天的独特魅力。
总结:春天是一个温暖、生机勃勃、富有活力的季节,给人们带来了新生和希望。
在《春》这篇课文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描写春天的美丽语言,还可以了解到许多有趣的春天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春天,也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形态,增强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感悟。
《春》的知识点总结
《春》的知识点总结一、春季的自然现象1、气候特点春季是冬季与夏季的过渡季节,气温由冷逐渐变暖,天气由干燥转为潮湿,雨水增多。
春季的天气多变,时而阳光明媚,时而雷电交加,气温变化较大。
2、物候特征春季的物候特点主要表现为:万物复苏、百花盛开、树木抽芽、鸟儿筑巢、虫类繁衍等。
这些都是春天自然界的重要标志,也是春季温暖气候的直接体现。
3、景观变化春天的大自然处处充满生机,绿草茵茵,百花齐放,树木抽出新绿,河水湍急,世间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春季的自然景观无愧于"大地复苏"的美誉。
二、春季的文化内涵1、春的意义春意味着新生,代表了希望与活力。
春水、春风、春鸟、春花等成语中都蕴含着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寓意着美好的愿望和未来的发展。
2、春的诗情画意古代文人墨客多以春天为诗词的题材,他们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这些经典诗句流传至今,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
3、春的美食春季的美食多种多样,有春笋、春韭、春葱、春茶、春桃等,这些春季特有的食材,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对人体有益。
4、春的典故故事《春田花花》、《马蹄甲》、《柳娘子》等春季故事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愉悦,更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它们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春季的意义。
三、春天的人类活动1、春游春天正是出游踏青的好时节,人们纷纷外出寻觅春天的美丽景观,放松心情,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春耕春季是农业的关键时期,人们忙着春耕、播种,为来年的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3、春联春节期间,人们贴对联以祈求新年的好运与幸福。
春联是中国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载体之一。
4、春茶春茶是春季新长出的茶叶,由于天气温暖湿润,春季茶叶品质最佳,深受茶客的喜爱。
五、春季的科学知识1、春分春分是农历24节气之一,也是春季开始的标志。
春分时,白昼和黑夜的时间相等,这时候也是阳光直射赤道,气温回升,万物开始萌动。
2、春季养生春季养生应以清肝调气、和解升阳为主,因为春季气候变化多端,易引起身体不适。
《春》考试知识点
---重点课文:《春》1.文学常识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课文分析本文是按照盼春、画春、赞春的顺序描写春天的。
第一部分( 1):盼春。
第二部分( 2— 7):画春。
第 2 段:总写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情态。
第3-7 段:描绘了春草勃发、春花争艳、春风和煦、春雨润泽、春早人勤五幅图画。
第 3 段:描写春草,突出春草的旺盛生机,着力写其勃发。
“钻”写小草的顽强生命力。
“嫩嫩的,绿绿的”描写小草的质地和色泽,也显示着它蓬勃的活力。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大面积写春草长势的旺盛。
第4 段:描写春花,突出的是百花争春的繁荣景象。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生动形象写出百花争春的情态。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形容花色的艳丽。
展开联想:从花香想到秋天果实累累。
“闹”写花丛之密,花香之浓,渲染了百花争春的气氛。
第5 段:描写春风,突出春风和暖与清新的特点。
先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写出了触觉方面的感受:和煦、轻柔。
“抚摸”表现了春风轻柔、和煦的特点。
再写嗅觉方面的感受:清新。
最后写视觉和听觉感受。
第6 段:描写春雨,先写春雨的特征,后写春雨中特有的景象。
写雨的特征:一是雨多,“最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二是轻柔细密,“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雨中的景象:一是雨中的自然景物——树叶和小草;二是雨中的人间景象——雨中的行人和劳作的农民,渲染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
第7 段:写人们迎接春天的情景。
第三部分( 8— 10):赞春。
作者连用三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解释了春天新、美、力三个方面的特性,抒发了作者赞美春天的真挚情感。
3.中心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春》知识点梳理
重要语段赏析(绘春)
春草图: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1、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钻”字生动形象地表 现了小草在破土而出的情态,表现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 “偷偷地”表现了作者在不经意间发现春草萌生的惊喜之 情。表达了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 2、运用“嫩嫩的”、“绿绿的”这样的叠词,形象地表 现了春草嫩绿、可爱的特点,放在句末又起到了强调的作 用,表达了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
二、绘春(2~7)
共描绘了五幅图:(第2段总绘春景)
春草图(3)、春花图(4)、春风图(5)、
春雨图(6)、迎春图(7)
三、赞春(8~10)
重要语段赏析:
盼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1、这句话运用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春 的到来的急切渴盼之情。 2、结构上统领全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春雨图:
重要语段赏析(绘春)
1、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 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针、细丝,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雨的细密。③表达了作 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①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雨比作牛毛、花
“笼”字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
2、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静默”一词赋予了房 屋以人的情态,营造出一种安静、和平的意境。
阅读题型:
1、句子的赏析: (1)明确赏析的角度——运用修辞、炼字 (2)(生动形象地/准确贴切地)写出了/表现 了****(写作对象)的*****特点
(3)表达了作者对*****(写作对象)的*****之 情。
注: 1⃣️ 比喻的修辞——把****(本体)比作 ****(喻体) 2⃣️ 拟人的修辞——赋予****(写作对象) 以人的情态、性格、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 我们上前去。 这一部分连用三个比喻,将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 健壮的青年,展现了春天的新、美、力三个特点,按照生 长的发展过程,力量的由小到大安排顺序。表达了作者对 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春》复习知识点
《春》复习知识点一、文学常识《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 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 年开始发表诗歌。
1928 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二、字词积累1、字音“酝酿(yùn niàng)”“窠巢(kē cháo)”“黄晕(yùn)”“抖擞(dǒusǒu)”“嘹亮(liáo)”“应和(yìng hè)”“烘托(hōng tuō)”“静默(mò)”“风筝(zhēng)”“喉咙(hóu lóng)”“健壮(jiàn zhuàng)”2、字形“朗润”“卖弄”“喉咙”“呼朋引伴”“花枝招展”“烘托”“静默”“风筝”“健壮”“抖擞”“繁花嫩叶”3、词义(1)朗润:明亮滋润。
(2)卖弄:炫耀。
(3)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4)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5)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三、文章结构《春》一文围绕“春”依次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1、盼春(第 1 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盼之情。
2、绘春(第 2 7 段)(1)春草图(第 3 段)描绘了春草的嫩、绿、多、软的特点,表现了春草的生机与活力。
(2)春花图(第 4 段)描写了春花的多、艳、甜,突出了春花的繁茂与艳丽。
(3)春风图(第 5 段)从触觉、嗅觉、听觉等方面描写春风的和煦、温暖、轻柔,展现了春风的独特魅力。
(4)春雨图(第 6 段)描绘了春雨的细密、轻盈、绵长,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氛围。
(5)迎春图(第 7 段)通过人们迎春的情景,展现了春天到来时人们的喜悦和充满希望的精神状态。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春》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1.《春》朱自清
一、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
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②朗润:明朗润泽
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
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
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1。
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的知识点归纳
第1课《春》一、文学常识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
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东海。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朱自清一生爱国,追求光明。
抗战时,随校内迁,任教于西南联大。
抗战胜利后,回北京仍任清华大学教授。
解放前夕,积极支持和参加反对美蒋的爱国民主运动。
1948年8月12日,他因贫病在北平逝世。
死前嘱告家人,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面粉。
二、字词朗.(lǎng)润抚.摸(fǔ)酝酿..(yùn niàng)抖擞.(sǒu)应.(yìng)和.(hè)卖弄.(nòng)宛.转(wǎn)黄晕.(yùn)薄.烟(bó)水涨.(zhǎng)起来散.(sǎn)在草丛鸟巢.(cháo)撑.(chēng)伞披着蓑.(suō)戴着笠.(lì)嘹.(liáo)亮赶趟.(tàng)儿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郎润:明亮润泽。
朗,明亮,明朗,光线充足。
酝酿:原指造酒的发酵过程,课文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卖弄:故意显示、炫耀,常带贬义。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起伏,十分动听。
应和:(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嘹亮:声音响亮。
烘托:衬托,陪衬。
静默:宁静沉默,不发出声音。
舒活:舒展活动。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季安排好,意思是做事宜早不宜迟。
三、课文理解(一)课文结构:《春》是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来描写春天的。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写人们盼望春天的热切心情,也为全文奠定了清新活泼的基调和主旋律。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
第一层(第2段),总写春天来临,万物苏醒的情态,用简练生动的语言勾勒出春山朗朗、春水泱泱、春日融融的轮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七上)知识点梳理文章主题:作者通过描绘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草木花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结构:1、盼春:①段表达方式是抒情,表达作者急切盼望春到来的心情。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春天人的感情,它好像懂得人们的期盼,使人倍感亲切。
奠定了全文清新愉悦的抒情基调。
2、绘春:②段——⑦段②段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宏观勾勒,绘春的总轮廓。
)③段春草图。
④段春花图。
⑤段春风图。
⑥段春雨图。
⑦段迎春图。
{描写具体,绘春}3、⑧段赞春:新(新生)、美(美丽)、力(活力)多个角度多种手法描绘景物。
1、简析:春草图——颜色,质地,长势,侧面烘托(人在草地上的活动)春花图——颜色,味道,虚实(虚:联想到春华秋实)、动静、高低春风图——触觉,味道,听觉(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的悦耳,这就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
)春雨图——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从近写到远。
近景写春雨的滋润,用远景烘托春雨之夜的静谧。
其中“静默”:运用拟人的修辞,传达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着力渲染了春雨沐浴的温馨。
迎春图——侧面烘托2、考题再现吴江市2012-2013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3.选文描绘了春雨的什么特征,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一句能表现这种特征的诗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这段文字中,除写雨外,作者还写了人,有近有远,有静有动,请概括都写了有关人的什么场景?写这些场景的作用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特征:细密、轻盈(1分)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分)14、写了灯光;撑着雨伞慢慢行走的人;工作的农民;房屋。
(1分)作用是烘托春天雨夜的安宁、和平和生气。
(1分)相城区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12.春风本难以捉摸,朱自清笔下的春风却生动可感,读选文第一段,说说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观察描绘,又分别写出了春风怎样的特征。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答案: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的悦耳,这就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
(3分)2012年立达中学二模试卷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
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
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
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12.下面两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试分析它们写法上的不同及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①“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朱自清《春》)答案:《雪》中描写的蜜蜂是作者丰富想象的展开,是虚写(1分),写出了雪野中冬花的香与美,突出了江南雪的美艳、生气洋溢的特点(1分);《春》中描写的蜜蜂是实写(1分),写出了春花明艳芳香的特点,表现了春的生机勃勃,烘托热闹的气氛(1分)。
借景抒情的写法。
1、简析:四幅图画,描绘春景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2、考题再现高新区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
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眠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1.文中画线的两处都写了人的活动,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说说其作用。
(2分)12.景物本身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做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
选文中也有这样的例子,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举一例说说你的看法。
(3分)答案:11、前者写孩子们的嬉戏,侧面写春草给人的欢乐,勃发的春草和活泼的孩子们组成一幅洋溢着新春活力的图景(1分)后者渲染春雨沐浴的温馨,展现出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气氛。
(1分)12、可以选择“钻”、“静默”等词语进行赏析。
大量使用叠词叠句和对称、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语言有表现力。
简析“嫩嫩”“绿绿”“轻悄悄”“软绵绵”这些叠词,都有“非常”“更加”的意思。
“上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园子里,田野里”,“有名字的,没名字的”,“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这些对称或排比的句子,流畅整齐,富有音乐美。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钻”字把小草旺盛的生命力逼真地表现出来,作者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春草的清新、可爱,表达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以动衬静的写法形象地描绘春天百花盛开、蜜蜂忙碌的热闹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无尽的喜悦,读来富有美感。
③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雨的多、连绵不断、细、亮、密的特点。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花争艳的情态。
⑤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虚写,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与《雪》一文中“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写法相同。
2、考题再现常熟市2012-2013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4.运用精彩生动的比喻句来描绘景物特点,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请以文中画线句为例作具体分析。
(2分)15.联系上下文说说“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一句中,“慢慢”一词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2分)答案:14、牛毛多而细密,花针亮而闪烁,细丝柔而绵长,三个比喻不仅写出了春雨“细密”的共性特点,又分别表现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个性特征。
(2分)15、即便下雨,人们也不急着赶路,而是慢慢行走在雨中,“慢慢”一词烘托出一片安静祥和的气氛,表达了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分)常熟市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甲)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春》)(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济南的冬天》)13.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14.甲乙两段文字描写的对象虽然不同,但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采用虚实相间的写法,请你找出虚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4分)答案:13.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用:(甲)把百花争春的“争”写活了,突出百花竞放的特点;(乙)描绘出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
(3分)14、甲段:“闭了眼,树上放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作用:由春花联想到果实,突出春花的香甜令人遐想,令人心醉;乙段:“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作用:联想到春天来临后满山的花草,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4分)古希腊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说:人有两种,一种即“吃饭是为了活着”,一种是“活着是为了吃饭”.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有超于常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