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简单运动复习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4c6ec8aeaad1f346933fc0.png)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复习教案教材内容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运动的描述、参照物、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测定平均速度。
机械运动现象最普遍,最简单,学生也最熟悉,在小学的数学中学生又学过速度和路程问题,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
初中物理从学习简单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物理的学习。
本章知识的核心是速度的概念。
速度不仅是运动学的基本概念,而且这个概念的应用也很广泛。
速度是由两个物理量构成的一个新物理量,学生在以后的物理课中还将学到许多其他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理量来定义的新物理量。
由于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对速度概念已经有所了解,容易领会要由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来定义它的道理,这对以后学习和理解这类物理量有帮助的。
教材用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用手抓住一颗德国子弹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进入对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学习。
平均速度的引入是把复杂的变速运动简单化,实质上这是物理学中的“近似”或“等效”的研究方法的重要应用。
本章是初中物理知识的开始,教材内容浅易,注意防止要求过高,过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中即使对学生基础好的班级,也不宜补充比课本更多、更难的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1、认识什么是机械运动,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物理现象。
2、认识到运动可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类,并能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3、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能用它来计算速度、路程、时间,讲解物理计算的解题格式。
4、认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明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能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路程、时间。
5、学习利用停表或手表测时间,会测生活中常见的平均速度。
6、用实验探究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运动的分类。
3、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
4、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计算。
物体的运动复习教案
![物体的运动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e10b93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b.png)
教案:物体的运动(3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
2、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3、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归纳整理优化知识结构2、在运用中在练习中提升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成功、提高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重点:速度、平均速度、s-t图象难点:参照物教法、学法:讲练、讨论教具准备:课件、学案、练习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基础知识复习、归纳1.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而言的.2.速度是描述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在.3.速度公式是,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做速度的单位,二者的换算关系是.108 km/h= m/s.4.我们把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5.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可用粗略地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二)重点、难点、疑点突破1、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1)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同时间物体运动的路程越多,物体的运动越快(观众常用的方法)(2)相同路程比时间。
相同路程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物体运动的越快(裁判员常用的方法)学生活动:体育课上三位同学百米赛跑成绩如下,则第一名是______,比较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C BAD成绩 /秒 14.2 13.7 13.92、物体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1)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总相等 (2)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粗略描述其运动 3、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单位 v =s /t1m/s = 3.6 km/h例1:下图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 ,闪光灯每隔△t 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可能的是( ) ①小球从A 位置到C 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②小球从B 位置到D 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③小球从A 位置到c 位置的平均速度为3a/2△t④小球通过D 点时的速度为a/△t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③④例2、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司机看见路边的一块指示牌如右图,此时车速为100km/h ,这辆车违章了吗?他以这样的速度到达上海至少需要多少时间?例3.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 ,如图所示。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复习课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复习课](https://img.taocdn.com/s3/m/be6a5f20b90d6c85ec3ac689.png)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复习课一、目标导学(一)课标要求:1.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方法,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 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3. 用速度公式tsv =进行简单计算。
4.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用平均速度公式tsv =进行简单计算。
(二)考点 、热点:1. 试题特点:分值一般为4~2分,题型一般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等。
2. 试题热点:考查的热点主要是参照物的选取、平均速度的计算等。
3. 试题走向:分析课程标准和近几年各地区的中考题,中考命题主要集中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参照物的选取(常和高新技术、诗词俗语相联系);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的实验探究。
(常和列车时刻表、交通标志牌、速度计、频闪摄影等联系展开探究计算) 二、自主复习1、学生通过复习本章内容,完成下列知识结构图:(此环节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复习,自己构建知识结构,教师巡回检查,发现好的个案进行展示)2、有针对性记忆,同桌互查,教师抽查。
三、精讲点拨例1. (2008·泰安)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下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 )A. 地面上的人 B .“歼-10”战斗机C .加油机里的飞行员D .“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技巧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正确选择参照物.解题的关键是分析研究对象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是否发生了位置的变化。
变式·拓展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以高山为参照物,轻舟是_____的;以轻舟为参照物,船篷是_____的。
例 2.(2008·宜昌)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马路上匀速骑车前进、甲同学的速度比乙同学的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长 B .甲运动的时间比乙短C .运动相同的路程甲用的时间比乙长D .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长领悟整合:了解速度就要了解比较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①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速度大;②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速度大;③不同的时间通过不同的路程,可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短的方法来比较,所得数值越大,速度越大。
《物体的运动》复习学案
![《物体的运动》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8a2a41be23482fb4da4c6b.png)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记住什么叫机械运动。
2、记住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
3、会判断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能根据运动(静止)情况找出所选择的参照物。
4、记住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会用匀速直线运动公式计算速度、路程、时间。
5、记住什么是平均速度,能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路程、时间6、初步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以及误差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二、基础知识1、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它是宇宙最普遍的现象。
2、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
3、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所选,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速度等于,用公式是,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常用单位有,其换算关系5、物体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6、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在变速运动中,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某段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通常也用公式来计算。
7、测量某个物理量时叫做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常用的单位还有8、长度测量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更精确的测量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他工具。
长江大桥全长6772m合cm.9、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有。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符号是。
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 等。
10、误差是和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常采用的方法减少误差;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数、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不该发生、能的。
头发的直径约为7×10-5m= μm.三、题型解析:1、物体运动状态的判定:放在传送带上的货物,与传送带一起向右运动,如图1所示,那么货物相对于传送带是的,相对于地面是的。
2、参照物的选择问题:一条船在河水中逆水行驶,我们说它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河岸上的房屋B河水C坐在船上的人D迎面驶来的船3、对速度概念的理解:下面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一定快B、物体运动的路程越近,其速度一定越小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跟路程成正比,跟时间成反比D、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速度跟路程成反比4、平均速度的计算:汽车从甲城开到乙城,用了5小时,开始2小时走了60千米,中间2小时走了70千米,最后1小时走了40千米,求汽车前两小时,中间两小时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5、关于速度表、路牌问题:、一辆小汽车在合宁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到如图3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8时整;当车到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8时48min。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复习导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复习导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1e3af3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15.png)
文档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复习导学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对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的复习。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1. 物体的直线运动,涉及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 变速直线运动,包括加速和减速运动,加速度的概念。
3. 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和抛物线运动的特点。
4. 相对运动和参照物的选择。
5. 动力和阻力的概念,以及它们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熟练掌握物体的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理解并应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动力和阻力的概念。
3. 学生能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的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难点: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动力和阻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导学案、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跑步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2. 知识回顾:复习物体的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动力和阻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和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物体的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公式。
3. 动力和阻力的概念及其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题,并将解题过程写成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如非匀速直线运动和复杂曲线运动的特点,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物质的简单运动复习 导学案
![物质的简单运动复习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428901ba1aa8114431d9a0.png)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导学案 学生姓名:_________ 成绩等次:____29本章知识 回顾1.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运动。
2.描述物体运动时,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参照物。
通常我们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__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__。
3.物体间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是:(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4.物理学中,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__________的_____.速度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速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是_______。
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它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_____________)运动的快慢程度.[课堂检测]1.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2.航天飞机在太空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_____.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______状态.3.如图,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以同速度同方向水平飞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选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B .选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C .选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D .选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4.平直的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顺风行驶,但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丙感觉无风,由此判断三人骑车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5.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故乡》中有这样一段话:“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远离了我.”这里描述运动的参照物是 ( )A .我B .河岸C .老屋D .以上都不正确*6.甲、乙、丙三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看见甲匀速上升,甲看见丙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 )A.甲上升B.乙下降,但比甲快C.乙下降,但比甲慢D.丙下降,但比甲快*7.在站台上并列的两列火车上,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东运动,乙车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也向东运动,如果以站台为参照物,则 (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B.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但甲车比乙车运动快.D.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但甲车比乙车运动慢.8.人正常行走的速度最接近 ( )A .1米/秒B .5米/秒C .20千米/时D .40千米/时9.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比值,速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____________.一运动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若该物体的运动速度是20米/秒,读作_____________,它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面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1)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2)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3)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我们在观看百米赛跑时,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得快,这是采用上述第_________种方法,而裁判员认为,到达终点化时少的运动员跑得快,这是采用上述第________种方法.若要比较滑翔机与赛车运动的快慢,则需采用上述第__________种方法比较方便.3011.探究物体运动快慢,可以将物体将要通过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如图所示,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成长度相同的三段,由图中秒表可知运动员通过每段路程所需时间,从图中可见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 ( )A.不变B.变大C.变小D.先减小后增大12.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大的物体比速度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 ( )A .长B .短C .一样长D .无法判断*13.有关物体运动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B .运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一定大C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4.如图是一个跑步的人和一个骑自行车的人的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像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信息1:他们两个人是同时开始运动的.信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某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成绩是10 s,他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4 m/s, 他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是____m/s 。
人教版初中物理学案 物体的运动复习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学案 物体的运动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90931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9.png)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复习学案(2课时)【复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物体的相对性.2.会用两种方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3.理解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分析.4.会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5.知道什么是平均速度,会计算平均速度.【重点难点】1.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和速度的计算.2.平均速度的计算.3.长度的测量【知识梳理】1.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2.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______3.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4.速度是表示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学中,我们用字母_____表示路程,它的国际单位是____,用____表示时间,它的国际单位是_____,用______表示速度,它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另外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________作为速度的单位,符号是_______或________.计算速度的公式是________.在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要同一.5.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6.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7.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______.8.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1km=_______m; 1dm=_______m;1cm=_______m;1mm=_______m;1μm=_______m;1nm=_______m9.在运动场和实验室里常用_______测量时间,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1h=______min;1min=_______s.10.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不是错误,错误可以______,但误差是不能_______的,只能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减小误差的方法.【知识网络】【典型例题】例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方法总结:分度值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数时要看清起始刻度和末端刻度,估读到____________.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例2.一个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L1=2.45cm;L2=2.46cm; L3=2.47cm;L4=2.48cm,那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__________cm方法总结:对于测量错误的数据要_______,计算结果的位数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2005年10月12日,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飞船进入轨道后,以7.8km/s 的速度围绕地球运动,但是在飞船内的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却认为他们自己是静止的,则他们选择的参照物是( )A 地球B 月球C 太阳 D飞船方法总结:说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以参照物为标准,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发生变化,则说物体是________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说物体是_______的.例4.目前普通列车的速度约为100km/h,而磁悬浮列车设计速度约为500km/h,南京到上海的路程约300km,按以上速度计算,磁悬浮列车从南京到上海需要多少小时?如果是普通列车又需要多少小时?磁悬浮列车比普通列车节省多少时间?例5.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m,接着又以2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0m,则该汽车在这400m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物体的运动机械运动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运动的描述单位动与静快与慢工具方法误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速度平均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方法总结: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章物体的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复习学案(第1课时)【复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的来源.2.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单位.3.初学会用刻度尺测量一般的长度.4.知道时间的单位,并会用钟表测量时间.5.知道什么是误差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重点难点】1.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其单位之间的换算.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以及刻度尺的读数.3.误差及其产生原因,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识梳理】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__________.为了国际间交流的方便,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________,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1km=_______m;1dm=_______m;1cm=_______m;1mm=_______m;1μm=_______m;1nm=_______m3.使用刻度尺要做到五会:(1)会认:使用刻度尺前应该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会放:放正,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如果尺子较厚,要将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长度,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如果零刻线磨损,可用一整刻度对准被测物体一端.(3)会看:视线应与刻度尺面_________.(4)会读:认准分度值,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___.(5)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___,1h=______min,1min=________s,1h=_________s.实验室中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_5.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不是错误,错误可以_______,但误差不能________只能尽量________.【典型例题】例1.单位换算: 5.4km=_______m; 1.5h=_______min=________s解题过程:例2.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被测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__.例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先后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时,记录如下六组数据:11.25cm、11.27cm、12.24cm、11.26cm、11.290cm、11.29cm,则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解题过程:【针对练习】1.单位换算:1.5mm=________μm;(3)15min=______h;(4)2h=_______s 2.一名粗心的同学记录中忘了写单位,请你替他补上:(1)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_____;(2)一本字典的厚度是3.5____;(3)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是1.9____ (4)一正常人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是0.8______.(5)人跑1000m的时间是4______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A、B两个小木条的长度,其中对木条______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_______cm.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测量结果的准确值为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3题图 4题图5.同一长度的四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7.2mm、25.3mm,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___. 【达标测试】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1.一张课桌的高约为80_____,淄博至武汉的铁路长1348_____.烧开一壶水大约用15______.一个中学生的身高是1.6______.2.单位换算:4.8m=_______μm; 50nm=________m; 2.5h=_______min=______s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被测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__.4.下列关于单位的换算,其中正确的是( )A 7.2m=7.2×100=720cmB 7.2m=7.2cm×100=720cmC 7.2m=7.2×100cm=720cmD 7.2m=7.2m×100cm=720cm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B 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C 测量工具越精密、方法越合理、误差越小D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6.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下列要求不必要的是( )A 刻度线必须紧贴被测物体B 必须从刻度尺的最左端量起C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D 记录时必须注明单位7.四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分别是6.58cm、6.60cm、6.59cm、6.61cm,在更接近真实值的是( )A 6.595cmB 6.59cmC 6.6cmD 6.60cm【课堂小结】本节课你都掌握了哪些内容?第一章物体的运动----运动的描述复习学案(第2课时)【复习目标】1.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3.理解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4.会用v=s/t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难点】1.参照物的选择.2.速度公式v=s/t的应用.【知识梳理】1.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2.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______3.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4.速度是表示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学中,我们用字母_____表示路程,它的国际单位是____,用____表示时间,它的国际单位是_____,用______表示速度,它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另外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________作为速度的单位,符号是_______或________.计算速度的公式是________.在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要同一.【典型例题】例1.小红坐在行驶的汽车上,请判断小红在下列情况下是运动还是静止.A.相对于地面,小红______.B,相对于司机,小红______.C相对于跟汽车同向行驶快慢相同的另一辆汽车,小红_______.D相对于路上的行人,小红_______.例2.上海和南京间的高速路长约300km,如果汽车跑完这段公路需要3h,则汽车的速度约为多少?【针对练习】1.以下关于静止的说法中,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A 同步卫星看上去是“静止”的B 宇宙飞船中的宇航员感觉飞船是“静止”的C 空中加油机的飞行员看到被加油的战斗机是“静止”的D 法国飞行员在空战中,伸手抓住“静止”的子弹2.下列两物体保持静止的是( )A 太阳和地球B 地球和同步卫星C 人走路时左脚和右脚D 行进中的列车和铁轨3.单位换算:5m/s=______km/h; 72km/h=_______m/s4.无线电波速度为3×108m/s,向月球发射无线电波到达月球并返回地球共需要2.56s,求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达标测试】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1.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一个人,岸上有树,相对于树来说,人是______的,小船是______的;相对于船来说,人是______的,树是______的.2.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两个物体,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是_________的,以其中任何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是_______的.3.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一列火车中,放在车厢小桌上的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A 火车B 坐在椅子上的乘客C 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 关着的车门4.若某人跳伞时看到身旁的直升机正在下降,则直升机相对于地面是( )A 下降B 上升C 静止D 都有可能5.汽车的速度是25m/s,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填上单位:一般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______;一辆汽车的速度约为80______.7.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4s内通过20m,则物体的速度是_______.8.做匀速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为1:2,运动时间之比为3:5,则它们的通过的路程之比为________.9.小明的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m,他骑车的速度是15km/h,则他骑车上学,路上需用多少小时?合多少分钟?10.火车速度为25m/s,飞机速度为850km/h,北京到上海的距离为1530km,则乘飞机比乘火车少用多少时间?第一章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路程的计算复习学案(第3课时)【复习目标】1. 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3.知道平均速度.4.会计算平均速度.【重点难点】1.匀速直线运动以及计算.2.平均速度的计算.【知识梳理】1.生活中我们用两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是在__________相同时,比较路程,哪个物体的路程越长,运动就越快;二是在__________相同时,比较时间,哪个物体运动时间越短,则物体运动就越快.第二种方法人们用起来不习惯,故物理上用第一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所以提出了速度这个物理量.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和任何一段时间内的速度都________.即速度是一个________,它不随时间和路程的变化而变化.计算速度的公式为__________.3.变速运动中,我们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_________,计算公式为________ 【典型例题】例1.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中v=s/t的理解,正确的是( )A v与s成正比B v与t成反比C 当t一定时,v与s成正比D v不随s和t的变化而变化例2.某人从甲地到乙地,他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后,改用3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求他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针对练习】1.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8s内通过20m,则前5s的速度是________.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运动路程越大,速度越大B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跟时间成反比D 速度不变,通过的路程跟时间成正比3.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A V甲>V乙B V甲<V乙C V甲=V乙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4.如图所示,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3题图 A B C D5.某人从甲地到乙地,前一半时间他以1.5m/s的速度行走,后一半时间他改用2.5m/s 的速度走完,求他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达标测试】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那么它的速度为_______,在第2s内的速度为_________,第2s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2.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3:1,路程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A 2:9B 9:2C 2:1D 1:23.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A 一定都不相等B 不一定都相等C 一定都相等D 三种情况都不正确4.一辆汽车往返甲乙两地,从甲到乙为上坡,速度为2m/s,从乙到甲为下坡,速度为3m/s,汽车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为( )5.小明同学骑车上学,从家经书店到学校共5400m,家离书店1800m,他从家出发骑到书店用了5min,在此等同学1min,然后又经12min达到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6.一列火车长100m,以5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200m的桥,需要的时间为______7.如图所示是襄樊往返于丹江的列车时刻表,则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运行的平均速度7531 襄樊8:43丹江11:588:43 9:13 9:53 10:05 10:22 11:12 11:36 11:58车次自襄樊起公里0 19 30 39 45 76 95 103始发终到襄樊马棚黑龙堰朱坡陈家湖老河口苏家河丹江7532 丹江13:00襄樊16:3416:34 16:03 15:37 15:25 14:39 13:48 13:22 13:00出150m的危险区,至少要用多大速度?第一章物体的运动能力提高训练1.某同学按精确测量要求测得某课本的宽度为18.52cm,由此可以推知他所用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此测量结果的准确值为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2.一位同学乘坐一辆汽车行驶在一条限速为60km/h的公路上,他测出汽车每隔2秒钟就驶过一根路边相距45米的电线杆,则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m/s,这辆车_______(填“已经”或“没有”)超过限速.3.通过看电视,我们看到“神州六号”飞船中的一个场景:宇航员费俊龙手中拿着一本书,当他松手后,书“悬”在空中.这本书相对于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是运动的4.天文学中常用的一个很大的长度单位叫光年,1光年等于光在1年内所传播的距离.许多科学家对太阳系以外距我们10.8光年的一颗恒星波江座ε星极感兴趣,设想几十年或一百年后,地球上一艘速度达到光速0.9倍的超级宇宙飞船飞向该星,那么它经过______年可到达该星.5.在新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已悄悄地接近了终点,于是它撒腿就跑,最后和乌龟同时到达了终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在整个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等于乌龟的平均速度B 在整个时间内兔子的平均速度等于乌龟的平均速度C 在兔子睡觉前,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D 在整个过程中,乌龟的平均速度始终小于兔子的平均速度6.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 )A 岸边和行船B 行船和岸边C 都是行船D 都是岸边7.在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发令枪的枪声才计时,他记录的成绩为13.69秒,则运动员的真实成绩应为(当时气温为15℃)( )A 14.30秒B 13.35秒C 13.98秒D 13.40秒8.甲乙两人沿平直的蓄水大坝并肩行走,上坝后第1min内走了40m,第2min内走了30m,连续走完了190m大坝共用了4mi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他们在第2min内,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 他们走完了120m路程的平均速度是0.5m/sC 他们在第1min和最后1min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相等D 在行走中,甲相对于乙的速度是09.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匀速向南,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北.这三辆车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 A 只有甲车 B 只有乙车 C 只有丙车 D 甲车、丙车10.李白和王维进行百米赛跑,每次李白都比王维提前10m到达终点,若让李白远离起点10m,王维仍在起点处同时起跑,两人仍按原速运动,则( )A 李白先到达终点B 王维先到达终点C 同时到达终点D 不能确定11.学生参加100m测试,下列关于其运动快慢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观众是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比较学生运动的快慢B 终点裁判员是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学生运动的快慢C 物理学中采用观众的方法比较学生运动的快慢D 物理学中采用终点裁判员的方法比较学生运动的快慢12.驾驶员看到过马路的人,从决定停车直到右脚刚刚踩在刹车板上,在这段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称为反应距离.(从踩刹车板到车停下的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普通人正常的反应时间为0.5s—1.5s,酒后驾驶的反应时间则增加2—3倍,为确保安全,从2004年5月1日起,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酒后驾车给予严厉处罚.小张正常反应时间是1s,他以72km/h的速度开车反应距离为多少米?假设小张酒后驾驶的反应时间是正常时的2倍,那么他以相同的速度驾驶时反应距离又是多少米?13.射击运动员打活动靶,子弹的速度是800m/s,活动靶移动速度是20m/s,若活动靶移动方向和射击方向垂直,运动员在距中弹点100处,运动员在活动靶距中弹点多远时开枪,才能正好击中活动靶?14.一辆向峭壁方向行驶的汽车,在距离前面峭壁440m处鸣笛,经2.5s听到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空气为15℃)15.建设中常用到爆破技术,在一次山石的爆破中,用了一条80cm长的导火索来引爆装在钻孔里的炸药,导火索燃烧速度是0.8cm/s,假若爆破者将导火索点燃后,迅速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破前跑到离爆破点600m远的安全地区?。
物质的简单运动教案(北师大版)
![物质的简单运动教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eaf8e57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a.png)
物质的简单运动-教案(北师大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运动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理解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内容:1. 物质运动的分类: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等。
2. 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相对速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对性原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思考物质运动的现象。
2. 讲解概念:讲解物质运动的分类和基本概念。
3. 相对性原理:介绍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讲解参照物和相对速度的概念。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静止和运动情况,让学生理解相对性原理。
第二章:直线运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2. 让学生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内容:1. 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关系。
2.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3. 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特点。
2.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问题,讲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加速直线运动的解题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思考直线运动的现象。
2. 讲解公式:讲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关系,推导匀速直线运动和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3. 匀速直线运动: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分析实际问题。
4. 加速直线运动:讲解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分析实际问题。
第三章:曲线运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曲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2. 让学生了解匀速圆周运动和抛物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内容:1. 曲线运动的基本公式:速度、加速度、向心力的关系。
2. 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恒定、方向不断变化。
3. 抛物线运动:初速度、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曲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特点。
2.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问题,讲解匀速圆周运动和抛物线运动的解题方法。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复习学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复习学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455c05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01.png)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复习学案 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理解物体运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如速度、加速度等。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时器。
活动过程:一、引入(5分钟)1. 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投掷篮球,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的本质和特点。
二、知识梳理(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包括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等。
2. 学生自主整理笔记,教师巡回指导。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如计算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
2.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分享收获和不足。
活动重难点:重点: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我计划进行一次户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观察和分析物体的运动,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还希望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活动环节的设计我选择了计算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这个实际问题,是因为它能够很好地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这个问题中,学生需要运用速度、时间和距离等物理知识,通过计算得出运动员的平均速度。
这个问题既能够让学生理解物体运动的概念,又能够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2中考物理专项复习-物质的简单运动复习教案
![2022中考物理专项复习-物质的简单运动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2d05f9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f.png)
2022中考物理专项复习-物质的简单运动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1.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2.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明白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3.能依照日常体会或自然现象粗略估量时刻;会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刻.4.能通过日常体会粗略估测物体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5.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运算.6.会记录实验数据,明白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探究实验报告.教学重点1、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物理现象.2、明白得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运算.3、会利用停表或手表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教学难点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问题。
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3、探究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验。
二、知识要点三、知识讲解1、什么是参照物判定一个物体是运动依旧静止,都要选择另一物体做标准,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我们选择参照物时,大多是选择静止的物体,但宇宙中的万物都在时刻不停地运动着,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因此参照物实际上也在运动,因此产生了“相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概念.在判定物体是静止依旧运动时,如何选定参照物,常常是初学者存在的问题.例如夜晚看到月亮从云中穿过,在判定谁在运动时,选择什么物体为参照物呢?选择云为参照物,月亮在运动;选择月亮为参照物,云在运动;选择大地上的高楼为参照物,月亮和云都在运动.由此来看,选择哪个物体为参照物都能够,只是判定的结果不同.以大地为参照物时,说明月亮和云都在运动.然而能够看出,月亮运动速度较小,云的运动速度较大.我们只看夜空时,感受月亮从云中穿过,是因为人们适应以距离较近的大片云朵作为参照物,才产生了月亮运动的感受.2、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地物理量.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在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是指在t 段时刻内或s段路程内的运动快慢.离开了某段时刻或某段路程,平均速度就失去了意义.平均速度的单位与速度的单位相同.3、速度的单位以及速度单位的换算常见的速度单位有米/秒(m/s)、千米/小时(km/h),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刻单位复合而成,而且这两种单位的“进率”不同,因此在单位变换时,分别把分子和分母按各自“进率”倍数扩大或缩小,但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这种方法关于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变换差不多上适用的.练习题:一、填空题1.敦煌曲子词《浣溪沙》有诗句“满眼风光多闪耀,看山恰似走来迎,认真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是以____为参照物的.2.平常我们说月亮躲进了云里,这是以____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则是以____为参照物.3.两辆汽车同时向东行驶,甲车速度10m/s,乙车速度12m/s,(1)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运动,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____运动,通过1min,两车间距增大了____m.4.A、B、C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们通过相等的路程时,所需要的时刻之比为1:2:3,则它们的速度比为____.5.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3分钟通过的路程是540m,它的速度是____m/s,它在最后50s通过的路程是____m.6.小鹏在“测量自己竞走时的平均速度”中,他请3位同学作计时员,分别站在10m、20m、30m处,内以及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别____、____、____、____.7.汽车速度计上有“公里/时”字样,当速度计指针在“54”处,此汽车速度是____m/s.二、选择题8.汽车在马路上快速向东行驶,人行道上一个人同向行走,假如以汽车为参照物,则人( )A.向西运动B.向东运动C.静止D.不能确定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大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C.速度越大的物体,一定跑的越快D.跑的路程越长的物体,用的时刻一定越长10.平均速度是40km/h的运动物体,可能是( )A.步行的人B.汽车C.飞机D.火箭11.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运动超过乌龟时,便自豪地睡起了大觉,它一觉醒来,发觉乌龟已悄悄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在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的快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12.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需要时刻4s,平均速度为30m/s,后一半的平均速度为20m/s,则此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25m/sB.24m/sC.10m/sD.50m/s13.百米赛跑中,终点计时员总是看到发令抢冒烟开始讲时,而不是等听到发令枪的枪声才开始计时,请你通过简单的运算和必要的说明,说明什么缘故要如此做?(四)实验探究题14.某同学做“测平均速度”实验,图5是小车滑下过程的示意图,下表是他记录数据的表格.路程/cm 运动时刻/s 平均速度/cm·s-1s1=80.00 t1=2.8 v1≈28.6s2=80.00 t2=2.0 v2=20.0s3=s2-s1=40.00 t3=t1-t2=0(1)请你将表补填完整;(2)由表中数据可知小车速度变化的特点是什么?15.请你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五)运算题16.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开始以72km/h的速度行驶45min,然后又以15m/s的速度行驶了27km,才到达乙地,求:(1)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用了多少时刻?(3)汽车在甲、乙两地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大?17.摩托车用90km/h的平均速度追赶它前面120km处正在行驶的卡车,追了270km才赶上,求卡车的平均速度.答案1.山2.云,月亮3.东,西,1204.6:3:25.3,1506.1.135m/s,1.661m/s,2.088m/s,1.529m/s7.158.A9.C 10.B 11.D 12.B 13.由得因为光速比声速快,若听到发令枪的枪声才开始计时,则会晚计时0.29s. 14.50 15.用尺测出自行车通过的路程,用秒表测出骑自行车的时刻,然后用求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16.(1)81km (2)75min (3)18m/s 17.50km/h。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学案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1574cd2b160b4e767fcfce.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八年级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2011-11-10武邱一中班级姓名一运动与静止教学目标①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③知道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自学探究1参照物(看课本46页图3—1)如果把列车当做标准,刘东相对于列车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刘东是,而树木相对于列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树木是;如果把地面上的树木当做标准,刘东相对于树木是。
(看课本47页图3—3)小男孩相对大树是,小女孩相对于小男孩是(“运动”或“静止”)2可见,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参照,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做。
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随时间改变,我们就说它是,位置没有随时间改变,我们就说它是。
3(看课本46页图3—2)小小竹排江中游,是以为参照物,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为参照物。
4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通常简称为5可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与我们所选的有关。
选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就有可能不同。
所以尽管运动是绝对的,但运动的描述却是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的,但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而6相对静止:当两个物体运动方向,运动速度时,我们就说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7运动可分为运动和运动。
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并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组长发挥带头作用)教师补充自我展示1一个人坐在行驶着的汽车里,说他是运动的,所选参照物是;说他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
1.一辆汽车在水平河岸上行驶,以汽车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_________;以河岸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________。
2.在新建的大型百货公司内有自动扶梯,当你站在开动着的自动扶梯上上楼时,说你是运动的,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说你是静止的,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1 物体的运动复习学案.doc
![1 物体的运动复习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d423e5728762caaedc33d4a5.png)
D.烟雾.I \ 甲 乙 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
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的物理《一、物体的运动》复习学案一、 本节课复习目标:1、 本章基础知识的巩固(10分钟)2、 知识的运用和提咼(30分钟)二、 :运动的描述【知识再现】1、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 _________________ 叫做机械运动。
2、 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我们通常 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 __________ 的 物体叫做参照物。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你是 ___________ 的。
以 _______ 为参照物, 你又是运动的。
(填“运动”或“静止”)所以参照物既可以是 __________ 的物体, 也可以是 ________ 的物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由选择的 _____________ 决定的。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_____________ 的。
【跟踪练习】:1. 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这是以 为参照物的,若以 太阳为参照物,这颗卫星应是_^^_的2. 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 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___________ -A. 水;B.桥;C.人;D.地面.3. 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 -A.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B. 选择的参照物一定是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C. 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D.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我们常选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是为研究问 题方便4. 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 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 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 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
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简单运动复习电子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
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 知道运动的分类,并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例子。
重点:参照物的含义以及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公式和单位;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够正确应用秒表和皮卷尺测定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难点:理解参照物的选取对物体的运动描述的影响;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熟练运用公式t
s v =及
变形公式v
s t vt s =
=、进行相关的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二.课堂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