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质疑,自主“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质疑,自主“提问”
当前课堂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在这样的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不再是“灌输”、“填充”;学生的“学”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的“提问”实际上就是实现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重要手段。新课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是“要求改革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提倡对话式教学”。在这种学习状态下,让学生学会自主提问,才是帮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就信息技术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创新、学会提问谈谈几点我的认识。
一、明确提问的主体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主体往往是教师。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而掌握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毫无问题走出课堂”被认为是一种课堂教学的成功。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一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目的就是要鼓励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因此,一堂真正成功的课应该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应把提问的主动权回归于学生,鼓励其大胆想象,主动提问。
以往,教师常把完成教学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职责,当学生对教学的内容产生疑问,并有重大分歧时,为了不耽误教学进度,教师往往会粗暴地批评学生的不同观点,并直接把教学引入下一个环节,从而剥夺了学生质疑的权利。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堂课中,激发学生质疑的灵感往往不多,教师更应该保护学生难得的思维灵感和质疑精神。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仅要站在教学的角度来考虑,更应该具备学生的意识,时时考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还应该给予学生质疑的权利,并为其创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和条件,引导学生随时发现问题。
二、点燃思维的火把。
众所周知,思维是我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而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便是利用问题进行教学的典范。他认为知识不是靠灌输的,而是学生自己去发现,他往往通过连续不断地提问,解释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设置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使之处于思维高峰状态中。例如,我在教授《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一课中,首先展示了一个动画小故事,接着提出:“这个动画是由哪些素材构成的?”,“声音、图片……”;“主要是由什么素材构成的?”,“图片”,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可见任何教学的目的都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问题教学”所发现的就是学生的智力和情感,是创造性思维,要求教师善于发现课堂教学中的契机,为开启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
三、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本身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形象思维。想象对发展人的思维起着重要作用,是促使人的心理活动丰富和深化的重要因素。想象是在知觉和记忆的基础上,对大脑中已感知的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后进一步深化的认识,它不局限于个人狭窄的直线经验和方位。借助想象,人们能极地丰富自己的认识与体验。想象更是促使人们创造性地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课件,创造考了想象将寸步难行。并且,想象有助于调节人的情感和意志活动。想象的过程是借助于许多表象产生新的形象,他们能引起人的情感体验,构成人的意志行为的内在推动力。人们通过想象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体验人生的喜怒哀乐,从而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的人格和精神世界。
小学生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反战的心理阶段,他们往往习惯于借助具体的形象,通过系那个想和联想去认识抽象的知识和道理。但传统的的课堂教学过分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权威的结论和标准答案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难以有自己的创见,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想象力。新课程强调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现规律,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如《在换片中插入图片》中,当插入了羊和物以后,我提出“羊羊们在野餐了,还有哪一个重要角色没有出场啊?”学生积极的答到:“灰太狼”。我接着问道“你觉得他会藏在哪里呢?”学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有的说树上,有的树下,还有的说坐着滑翔机在空中……。
可见,想象是重要的思维品质,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加重视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提问时一种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的有效手段,问题作为一个引发思维的导火索,其本身在内容和结构上就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能做到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他们走入想象的广阔天地,帮助他们有效地学习知识、技能、掌握思维的规律和方法。
四、培养质疑的头脑。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先阶段教育的重大课题。而质疑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质疑就不可能创新,任何的创新都是由某个或某些问题引发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说:“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质疑本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把提问作为传授知识、训练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组织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手段,掌握着提问的主动权,而学生知识最讯教师的提问被动地思维,将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作为课堂学习的最终目标,视没有问题为课堂学习的最高追求。这种方式的教学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易产生思维的惰性和依赖性,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新的课堂教学提问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和能力。提问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更重要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示范,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问的能力。“学贵有疑,疑则有进”。例如在调整图片的大小,一个学生评价他人作品时说道:“我觉得他的作品整体布局合理,就是羊的图片它是浮在空中的,应该站在地上。”制作者立刻反驳他:“我们做的是动画片,可以允许夸张的呀。这表现的是小羊愉快的跳跃啊。”我接着两位同学说道:“同学们,针对对于他们的说法,你有什么想法吗?”下面的学生各抒己见。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对这课掌握的比较扎实。由此可见,在新课堂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善于利用问题引起学生的质疑。因为看似与学习无关的问题没有批评斥责,而是鼓励,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极大地鼓舞了学生质疑的信心和兴趣。使课堂提问变为“教师提问----学生提问”这种多向的、开放性的、生成性的交流互动。
总而言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体体现为良好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创新都源于对事物的疑问,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激起人们探索的欲望,点燃创新的激情。因此,“提问”也就成为从古至今中外教育家一致认同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我们有必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注重对学生自主“提问”的培养,以更好地适应今天学生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