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要点
2020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2020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了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哮喘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提示可变气流受限的一些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
根据以下一些临床特征,并排除其他疾病时可诊断为哮喘。
1.临床表现:(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辅助检查:(1)支气管舒张试验: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 ml。
(2)呼气流量峰值(PEF)及其变异率测定:连续2周或以上监测PEF,平均每日昼夜PEF变异率>10%。
(3)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3.鉴别诊断:哮喘应与左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上气道阻塞性病变、支气管扩张、嗜酸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等疾病相鉴别。
(三)疾病严重程度分层哮喘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急性发作期根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4级;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属于非急性发作期,其严重度评估采用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分为良好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3个等级。
非急性发作期的长期规范管理是哮喘治疗的重点。
二、药物治疗原则不同的分期、分级,哮喘的治疗不同,最终目标是既要达到当前控制,又要降低未来风险。
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的治疗目标不同:急性发作期治疗目标主要为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改善低氧血症。
慢性持续期治疗目标在于达到哮喘症状的良好控制,维持正常活动水平,尽可能减少急性发作、肺功能不可逆损害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年版)要点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年版)要点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国内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疾病负担严重。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年版)》,结合国内儿童哮喘的临床诊治经验及研究数据,对儿童哮喘规范化诊治提出建议,有助于提高哮喘的临床管理水平。
关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长期治疗和急性发作期的治疗,该建议主要提出以下内容。
长期治疗方案1. 常用治疗药物:治疗哮喘的药物主要分为缓解药物、控制药物和附加药物3大类:(1)缓解药物用于快速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症状,常用的有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吸入短效抗胆碱药物等。
代表药物为吸入型SABA,在出现哮喘症状时按需使用,不宜单用。
其代表药物沙丁胺醇能快速、强效舒张支气管,有效改善气道阻塞,缓解患儿症状。
左旋沙丁胺醇是其发挥药物疗效的主要成分,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小,用药剂量更少。
(2)控制药物通过抗炎作用达到控制哮喘的目的,需每日用药并长期使用,主要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ICS-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LABA)复合制剂等。
ICS是哮喘控制治疗的优选药物,但是长期使用时要注意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LTRA可有效抑制半胱氨酰白三烯,改善呼吸道炎症,是儿童哮喘控制治疗的备选一线药物。
我国仅有孟鲁司特可应用于儿科临床,LTRA 单药治疗方案适用于轻度儿童哮喘的控制治疗,该药也可与ICS 联合应用于中、重度儿童哮喘的治疗。
(3)附加药物主要以抗IgE单克隆抗体(奥马珠单抗)为代表的生物制剂、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如噻托溴铵等,主要应用于难治和重症哮喘。
此类药物作为前述控制药物的附加治疗,不单独使用。
近年来生物制剂的研发和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奥马珠单抗已在我国儿科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抗白细胞介素5抗体(美泊利单抗)也已在国外被批准用于6岁及以上严重嗜酸粒细胞性哮喘儿童。
2. ≥6 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分为5级,通过对儿童哮喘症状控制水平及急性发作次数和严重度的综合评估,考虑适时升级或降级治疗。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要点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要点一、疾病概述(一)定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冷时。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可伴有其他呼吸道症状如咳痰、气喘、胸痛,上述症状无其他疾病原因解释,可对本病作出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需与肺炎、变应性鼻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支气管哮喘、肺癌、百日咳、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鉴别。
二、药物治疗原则(一)镇咳对于频繁或剧烈咳嗽造成的不适,影响学习、生活、工作和睡眠,甚至可能引起气胸、肋骨骨折、晕厥等并发症的患者,可酌情应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或苯丙哌林等镇咳药。
痰多者不宜使用可待因等强力镇咳药。
对于白天工作需要精神警觉(如驾驶员)的患者,慎用可待因或其他含阿片镇咳药。
可待因和右美沙芬使用时间不宜过长。
(二)祛痰溴己新、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和标准桃金娘油等均具有化痰作用。
(三)解痉抗过敏对于支气管痉挛(喘鸣)的患者,可给药解痉平喘和抗过敏治疗,如氨茶碱、沙丁胺醇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等。
(四)抗感染治疗不推荐对无肺炎的急性单纯性气管-支气管炎进行常规抗菌药物治疗。
对存在过去一年曾住院治疗、口服皮质类固醇、糖尿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其中一项且年龄≥80岁的患者,或者存在两项且年龄≥65岁的患者,可酌情使用抗菌药物。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常见治疗药物见表1。
三、治疗药物(一)溴己新祛痰药。
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伴有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的祛痰治疗。
禁忌证:对盐酸溴己新或其辅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及处理:用法和用量:(1)成人:8~16mg/次、3次/d,餐后口服。
(2)儿童:(3)特殊人群用药:老年人用药无特殊;有胃溃疡或胃溃疡病史者慎用;肝功能不全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二)氨溴索祛痰药。
2020支气管哮喘指南中文版
2020支气管哮喘指南中文版引言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的健康。
本指南的目的是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疗建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支气管哮喘,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病因与发病机制2.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环境、免疫系统等多种因素有关。
哮喘的特点是支气管通畅度下降,痉挛增强,黏液分泌增加,导致气道狭窄和呼吸困难。
哮喘的发作通常与过敏原、感染、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3. 哮喘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咳嗽、气促、胸闷、喘息等症状。
在发作期,患者可能感到气短和呼吸困难。
严重的哮喘发作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诊断4. 诊断哮喘需综合患者临床症状、家族史、过敏史、体格检查、肺功能测试及变应原检测等信息。
对于哮喘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
治疗5. 哮喘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控制性治疗和急性发作治疗,主要药物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抗白细胞介素等。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避免过敏原、生活方式调节、运动训练等。
预后6. 通过规范的治疗和管理,大部分哮喘患者可以良好控制病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但仍有一部分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甚至发展为难治性哮喘。
结语7.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和医生需要共同努力,合理规划治疗方案,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本指南将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最新、权威的治疗建议,有助于改善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参考文献:1.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20[G].2. 支气管哮喘诊疗指南(2019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中华中西医杂志,2019,42(8):548-597.注意事项:1. 本指南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综合判断。
支气管哮喘合理用药
2.哮喘的药物治疗
地氯雷他定
枸地氯雷他定
哮喘的治疗方案
03/
3.哮喘的治疗方案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
3.哮喘的治疗方案
2021 GINA 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
3.哮喘的治疗方案
4.小结
使用SABA 1~2喷,必要时可每隔4~8 h吸入一次,但24 h内最多不宜超过8喷;当出现哮喘急性发作先兆症状时,可增加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60/4.5 μg)1~2吸缓解症状,每日最大剂量一般不超过6吸
增加控制药物:当使用缓解药物后仍有症状,增加ICS的剂量,或增加其他的控制药物。
定义:哮喘是由多种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1.概述
1.概述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0,43(12): 1023-1048.
1.概述
1.概述
1.血液常规检查2.痰液检查 3.呼吸功能检查 4.动脉血气分析 5.胸部X线检查6. 过敏原检查
ICS+LAMA+LABA
3.哮喘的治疗方案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
免疫调节剂,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及哮喘。
3.哮喘的治疗方案
肌内注射。每次1mL,每周 2-3次。三个月为一个疗程。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通过调节机体内的免疫系统,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稳定肥大细胞,封闭lgE功能,减少脱颗粒细胞释放活性物质,以及具有抗乙酰胆碱所致的支气管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0,43(12): 1023-1048.
2020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完整版)
2020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完整版)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期国内成人哮喘问卷调查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现患率已达4.2%,远超以往预估值。
据此推测,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情况有可能高于目前的预期水平。
当前我国儿科哮喘的诊治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有约30%的城市儿童哮喘未能得到及时诊断,并有20%以上的儿童哮喘未达到良好控制。
早期诊断、规范化管理和早期干预是提高儿童哮喘控制水平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因此,如何提高哮喘诊断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已成为广大医师及卫生管理相关人员关注的重点。
鉴于此,参照近年来国内外最新发表的哮喘诊治指南及共识,纳入近期循证医学证据,结合国内儿童哮喘的临床诊治经验及研究数据,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以下简称指南)的基础上,对儿童哮喘规范化诊治提出建议,以期为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儿童哮喘提供帮助。
本建议重点列出了需与儿童哮喘鉴别的常见疾病特点;对指南中哮喘诊断和监测的客观指标评估给出了更具体的建议;增加了难治性和重症哮喘的诊治流程;以列表的形式细化了哮喘分级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降级治疗的具体路径;进一步强调了医患沟通和患儿教育的重要性。
真诚希望广大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多积累经验,针对本建议的内容、形式、指导性、实用性等方面积极反馈建议和意见,为未来编写出更适用于我国临床实践特点的儿童哮喘诊疗指南提供参考,共同推进儿科医疗服务体系的规范化建设。
一、概述1.定义: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
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2.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哮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要认为,免疫机制、神经调节机制和遗传机制等多种机制共同参与了气道炎症的启动、慢性炎症持续过程及气道重塑。
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中华医学会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司委托开始组织编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具体编写工作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联合各专科分会共同协作完成。
此编写工作是落实国家医疗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的重要举措,对于贯彻落实新时期"以基层为重点"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推动分级诊疗建设,推动国家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基层指南既充分考虑适宜对象的需要,同时要求具备科学性和同质性,强调精炼、实用和可操作性,涵盖诊疗、防治管理,且每个指南均包括2个版本,在传统完整版基础上,同时推出实践版。
已启动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主要疾病的指南制定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目前经过呼吸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组的呼吸专家和全科专家们以及来自基层一线的全科医生们的充分沟通、反复论证及审修,部分常见呼吸疾病基层诊疗指南已正式完稿,将在本刊陆续刊出。
我们希望广大读者能针对基层指南的内容、形式、指导性、实用性等方面积极反馈意见和建议,以利于我们编写出基层真正适用的疾病诊疗指南,共同推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建设。
一、概述(一)定义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这种慢性炎症导致了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近年哮喘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目前,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 000万人。
亚洲地区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亚洲的成人哮喘患病率在0.7%~11.9%,平均不超过5%,近年来平均哮喘患病率有上升趋势。
中国的哮喘患病率也逐年上升,2010年在中国7个地理区域的8个省市进行的"全国支气管哮喘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China asthma and risk factors epidemiologic investigation study),简称CARE研究,采用多级随机整群抽样入户问卷调查,共调查了14岁以上164 215人,其结果显示我国14岁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1.24%。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支气管哮喘(哮喘)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分期哮喘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二、危险因素哮喘的发病是遗传和环境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很多变应原和触发因素会导致哮喘急性发作。
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呼吸道感染(病毒、细菌、支原体);室内变应原(尘螨、家养宠物、霉菌、蟑螂等);室外变应原(花粉、草粉等);职业性因素(面粉加工、动物饲养、大棚种植及塑料、纤维、橡胶制造等行业);食物(鱼、虾、蛋类、牛奶等);药物(阿司匹林、抗菌药物等);非变应原因素(寒冷、运动、精神紧张、焦虑、过劳、香烟、厨房油烟、空气污染、刺激性食物等)[1]。
三、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一)诊断标准1.可变的呼吸道症状和体征:(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客观证据:有气流受限的证据[在随访过程中,至少有一次气流受限的证据,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0.75],同时具备以下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1)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 ml);(2)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每日监测PEF2次、至少2周);(3)抗炎治疗4周后,肺功能显著改善(与基线值比较,FEV1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 ml);(4)运动激发试验阳性(与基线值比较,FEV1降低>10%且绝对值降低>200 ml);(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使用标准剂量的乙酰甲胆碱或组织胺,FEV1降低≥20%)。
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的指南(基层版)
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市中日友好医院作者:林江涛文章号:W092094 2013-9-20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临床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规化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实施有效的管理对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于2003年和2008年两次修订了我国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作为指导性文件对推动我国的哮喘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哮喘防治的主要力量,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缺乏检测设备、哮喘治疗药物不全、医师教育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指南”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实行。
因此,制定切合实际的,适应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基层版指南”尤为重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哮喘规化诊治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从而改善我国哮喘的总体防治水平,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在充分听取基层医务人员意见的基础上,首次制定了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供基层医务人员应用。
一、定义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哮喘的发病是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大多数患者可经药物治疗得到控制。
二、诊断(一)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多与接触过敏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可根据条件做以下检查,如任一结果阳性,可辅助诊断为支气管哮喘:(1)简易峰流速仪测定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变异率≥20%),见附件1。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要点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要点一、疾病概述(一)定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冷时。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可伴有其他呼吸道症状如咳痰、气喘、胸痛,上述症状无其他疾病原因解释,可对本病作出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需与肺炎、变应性鼻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支气管哮喘、肺癌、百日咳、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鉴别。
二、药物治疗原则(一)镇咳对于频繁或剧烈咳嗽造成的不适,影响学习、生活、工作和睡眠,甚至可能引起气胸、肋骨骨折、晕厥等并发症的患者,可酌情应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或苯丙哌林等镇咳药。
痰多者不宜使用可待因等强力镇咳药。
对于白天工作需要精神警觉(如驾驶员)的患者,慎用可待因或其他含阿片镇咳药。
可待因和右美沙芬使用时间不宜过长。
(二)祛痰溴己新、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和标准桃金娘油等均具有化痰作用。
(三)解痉抗过敏对于支气管痉挛(喘鸣)的患者,可给药解痉平喘和抗过敏治疗,如氨茶碱、沙丁胺醇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等。
(四)抗感染治疗不推荐对无肺炎的急性单纯性气管-支气管炎进行常规抗菌药物治疗。
对存在过去一年曾住院治疗、口服皮质类固醇、糖尿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其中一项且年龄≥80岁的患者,或者存在两项且年龄≥65岁的患者,可酌情使用抗菌药物。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常见治疗药物见表1。
三、治疗药物(一)溴己新祛痰药。
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伴有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的祛痰治疗。
禁忌证:对盐酸溴己新或其辅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及处理:用法和用量:(1)成人:8~16mg/次、3次/d,餐后口服。
(2)儿童:(3)特殊人群用药:老年人用药无特殊;有胃溃疡或胃溃疡病史者慎用;肝功能不全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二)氨溴索祛痰药。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重点内容(全文)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重点内容(全文)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临床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实施有效的管理,对于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哮喘的定义哮喘是由多种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同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变的气流受限,随着病程延长可导致气道结构改变,即气道重塑。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型。
二、流行病学(一)哮喘的患病率(二)哮喘的控制现状三、诊断(一)诊断标准1. 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反复发作性喘息、气促,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及部分未控制的慢性持续性哮喘,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 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1)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增加>12%,且FEV1绝对值增加>200ml);或抗炎治疗4周后与基线值比较FEV1增加>12%,且FEV1绝对值增加>200ml (除外呼吸道感染)。
(2)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3)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至少连续7d 每日PEF昼夜变异率之和/总天数7)>10%,或PEF周变异率{(2周内最高PEF值-最低PEF值)[(/2周内最高PEF 值+最低PEF)×1/2]×100%}>20%。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不典型哮喘的诊断1.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2. 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3. 隐匿性哮喘:(三)分期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控制期。
2020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2020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一、疾病概述(一)定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冷时[1,2]。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可伴有其他呼吸道症状如咳痰、气喘、胸痛,上述症状无其他疾病原因解释,可对本病作出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需与肺炎、变应性鼻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支气管哮喘、肺癌、百日咳、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鉴别。
二、药物治疗原则(一)镇咳对于频繁或剧烈咳嗽造成的不适,影响学习、生活、工作和睡眠,甚至可能引起气胸、肋骨骨折、晕厥等并发症的患者,可酌情应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或苯丙哌林等镇咳药[3,4]。
痰多者不宜使用可待因等强力镇咳药。
对于白天工作需要精神警觉(如驾驶员)的患者,慎用可待因或其他含阿片镇咳药。
可待因和右美沙芬使用时间不宜过长。
(二)祛痰溴己新、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和标准桃金娘油等均具有化痰作用。
(三)解痉抗过敏对于支气管痉挛(喘鸣)的患者,可给药解痉平喘和抗过敏治疗,如氨茶碱、沙丁胺醇[4,5]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等。
(四)抗感染治疗不推荐对无肺炎的急性单纯性气管-支气管炎进行常规抗菌药物治疗[6,7,8,9]。
对存在过去一年曾住院治疗、口服皮质类固醇、糖尿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其中一项且年龄≥80岁的患者,或者存在两项且年龄≥65岁的患者,可酌情使用抗菌药物。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常见治疗药物见表1。
表1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药物治疗三、治疗药物(一)溴己新1.药品分类:祛痰药。
2.用药目的: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伴有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的祛痰治疗。
3.禁忌证:对盐酸溴己新或其辅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4.不良反应及处理:偶有恶心、胃部不适、氨基转移酶升高,通常为一过性,无需处理;严重不良反应有皮疹等,如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停药就医。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解读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解读阅读提示:1.哮喘控制药物:推荐首选ICS-福莫特罗,不再推荐单独使用沙丁胺醇等SABA。
(见阶梯治疗方案)2.阿司匹林及药物诱发性哮喘的定义更新为:应用某些药物而引起的哮喘发作。
诱发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抗胆碱药、抗生素或某些生物制剂。
3.重症哮喘的药物治疗:通常使用大剂量ICS;LABA、LTRA、LAMA 以及茶碱都需要与ICS联合使用。
哮喘流行病学01 哮喘患病率逐年上升2014年亚洲哮喘研究荟萃分析显示:亚洲成人哮喘患病率在0.7%-11.9%,平均不超过5%。
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全球哮喘患者达 3.58亿,较1990年增加了12.6%。
2019年中国肺健康研究显示:20岁以上哮喘患者4570万,患病率为4.2%。
02 哮喘的控制现状2017年我国30个省市城区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水平的调查显示:我国城区哮喘患者总体控制率为28.5%。
其中参与2008年哮喘控制调查的10个城市在2017年调查中哮喘控制率为39.2%,较2008年哮喘控制率28.7%明显改善。
图1:2008年和2017年我国10个城市哮喘控制情况03 2020版哮喘分期(根据临床表现)急性发作期: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加重,并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慢性持续期:每周均不同频度或不同程度地出现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临床控制期:患者无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4周以上,1年内无急性发作,肺功能正常。
哮喘诊断与评估01 哮喘诊断标准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反复发作喘息、气促、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发作时及部分未控制的慢性持续性哮喘双飞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解读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解读阅读提示:1.哮喘控制药物:推荐首选ICS-福莫特罗,不再推荐单独使用沙丁胺醇等SABA。
(见阶梯治疗方案)2.阿司匹林及药物诱发性哮喘的定义更新为:应用某些药物而引起的哮喘发作。
诱发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抗胆碱药、抗生素或某些生物制剂。
3.重症哮喘的药物治疗:通常使用大剂量ICS;LABA、LTRA、LAMA 以及茶碱都需要与ICS联合使用。
哮喘流行病学01 哮喘患病率逐年上升2014年亚洲哮喘研究荟萃分析显示:亚洲成人哮喘患病率在0.7%-11.9%,平均不超过5%。
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全球哮喘患者达 3.58亿,较1990年增加了12.6%。
2019年中国肺健康研究显示:20岁以上哮喘患者4570万,患病率为4.2%。
02 哮喘的控制现状2017年我国30个省市城区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水平的调查显示:我国城区哮喘患者总体控制率为28.5%。
其中参与2008年哮喘控制调查的10个城市在2017年调查中哮喘控制率为39.2%,较2008年哮喘控制率28.7%明显改善。
图1:2008年和2017年我国10个城市哮喘控制情况03 2020版哮喘分期(根据临床表现)急性发作期: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加重,并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慢性持续期:每周均不同频度或不同程度地出现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临床控制期:患者无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4周以上,1年内无急性发作,肺功能正常。
哮喘诊断与评估01 哮喘诊断标准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反复发作喘息、气促、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发作时及部分未控制的慢性持续性哮喘双飞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
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近年哮喘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目前,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人。
亚洲地区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亚洲的成人哮喘患病率在0.7%一 11.9%,平均不超过5%,近年来平均哮喘患病率有上升趋势。
中国的哮喘患病率也逐年上升,结果显示我国14岁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1.24%。
此外,有研究表明中国轻度哮喘占全部哮喘患者的75%左右,轻度哮喘同样会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导致活动受限、误工。
分期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
2.慢性持续期:指患者每周均不同频度或不同程度地出现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
3.临床缓解期:指患者无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并维持1年以上。
诊断根据以下一些临床特征,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哮喘样症状的疾病时需要考虑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1.临床表现:(1)症状:典型的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多与接触过敏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并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经支气管舒张剂等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
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
夜间及凌晨发作,力帽童是哮喘的重要临床特征。
有些患者尤其是青少年,其哮喘症状在运动时出现,称为运动性哮喘。
此外,临床上还存在无喘息症状的不典型哮喘,患者可表现为慢性咳嗽症状,以咳嗽为唯一症状的不典型哮喘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cough variant asthma,CVA)。
2.(2)体征:发作时典型的体征是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
但非常严重的哮喘发作,哮鸣音反而减弱,甚至完全消失,表现为“沉默肺”,是病情危重的表现。
心率增快、奇脉、胸腹反常运动和发绀常出现在严重哮喘患者中。
非发作期体检可无异常发现。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PPT课件
按需间歇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可快 速缓解症状,但长期、单独使用可导 致哮喘控制不佳。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不单独使用,副作用相对较少。
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症状(恶心、呕 吐)、心血管症状(心动过速、心律 紊乱、血压下降)及尿多,偶可兴奋 呼吸中枢,严重者可引起抽搐乃至死 亡。最好用药中监测血浆氨茶碱浓度 ,安全浓度为10~20μg/ml。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症状与并发症
支气管哮喘的典型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严重影响 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肺气肿、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
指南制定目的与意义
规范诊疗行为
促进健康管理
通过制定指南,规范支气管哮喘的诊 疗流程,提高医生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和诊疗能力,减少误诊和漏诊。
β2受体激动剂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按需间歇使用 ,不宜长期、单独使用。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不能单独使用,应与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
茶碱类药物
口服给药,用于轻至中度哮喘急 性发作以及哮喘的维持治疗。
副作用识别及应对措施
糖皮质激素
β2受体激动剂
茶碱类药物
主要副作用为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声 音嘶哑等,指导患者吸药后及时用清 水含漱口咽部,选用干粉吸入剂或加 用储雾器可减少上述副作用的发生。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 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7
目 录
• 指南背景与意义 • 诊断与评估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及副作用防范 • 非药物治疗手段探讨 •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 总结与展望
01
指南背景与意义
《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要点
《支宅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 )要点—、疾病概述(一)定义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了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 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哮喘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提示可变气流受限的一些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
根据以下一些临床特征,并排除其他疾病时可诊断为哮喘。
1 •临床表现:(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 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 辅助检查:(1反气管舒张试验: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 増加>12% ”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2 )呼气流量峰值(PEF)及其变异率测定:连续2周或以上监测PEF, 平均每日昼夜PEF变异率〉10%。
(3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3. 鉴别诊断:哮喘应与左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忸市气肿、上气道阻塞性病变、支气管扩张、嗜酸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等疾病相鉴别。
(三)疾病严重程度分层哮喘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急性发作期根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4级;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属于非急性发作期,其严重度评估采用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分为良好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3个等级。
非急性发作期的长期规范管理是哮喘治疗的重点。
二药物治疗原则不同的分期、分级,哮喘的治疗不同,最终目标是既要达到当前控制,又要降低未来风险。
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的治疗目标不同:急性发作期治疗目标主要为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改善低氧血症。
慢性持续期治疗目标在于达到哮喘症状的良好控制,维持正常活动水平,尽可能减少急性发作、肺功能不可逆损害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要点
一、疾病概述
(一)定义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了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哮喘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提示可变气流受限的一些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
根据以下一些临床特征,并排除其他疾病时可诊断为哮喘。
1. 临床表现: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 辅助检查:
(1)支气管舒张试验: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
(2)呼气流量峰值(PEF)及其变异率测定:连续2周或以上监测PEF,平均每日昼夜PEF变异率>10%。
(3)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3. 鉴别诊断:哮喘应与左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上气道阻塞性病变、支气管扩张、嗜酸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等疾病相鉴别。
(三)疾病严重程度分层
哮喘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急性发作期根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4级;慢
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属于非急性发作期,其严重度评估采用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分为良好控制、部分
控制和未控制3个等级。
非急性发作期的长期规范管理是哮喘治疗的重点。
二、药物治疗原则
不同的分期、分级,哮喘的治疗不同,最终目标是既要达到当前控制,又要降低未来风险。
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的治疗目标不同:
急性发作期治疗目标主要为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改善低氧血症。
慢性持续期治疗目标在于达到哮喘症状的良好控制,维持正常活动水平,尽可能减少急性发作、肺功能不可逆损害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
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原则是去除诱因,根据严重程度不同,给予相应治疗方案,如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合理氧疗、适时足量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
哮喘慢性持续期的长期治疗主要以药物吸入治疗为主,强调规律用药,应遵循分级治疗和阶梯治疗的原则。
根据疾病控制水平和风险因素水平等,采取升级或降级治疗。
升级治疗:如果使用当前治疗方案不能使哮喘得到控制,并排除和纠正影响哮
喘控制的因素(如吸入方法不正确、依从性差、持续暴露于触发因素、存在合并症、诊断错误等)后,治疗方案应该升级直至达到哮喘控制为止。
降级治疗:当哮喘症状达良好控制且肺功能稳定至少3个月后,治疗方案可考
虑降级。
选择合适时机才能进行降级治疗。
另外,正确选择及使用吸入装置是哮喘药物治疗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三、治疗药物
(一)布地奈德:平喘药。
布地奈德的气雾剂和粉雾剂适用于哮喘的长期抗炎治疗;雾化吸入混悬液则往往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期。
对布地奈德及制剂辅料过敏者禁用。
仅用于经口吸入。
气雾剂、粉雾剂,本品的剂量应个体化,根据哮喘患者的综
合评估选择合适的剂量,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护哮喘控制水平,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吸入剂量。
(二)氟替卡松:平喘药。
氟替卡松气雾剂适用于哮喘的长期抗炎治疗;雾化吸入混悬液常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期。
对氟替卡松及制剂辅料过敏者禁用。
仅用于经口吸入。
(三)倍氯米松:平喘药。
倍氯米松气雾剂适用于哮喘的长期抗炎治疗;雾化吸入混悬液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期。
对倍氯米松及制剂辅料过敏者禁用。
仅用于经口吸入。
(四)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平喘药。
用于需要联合应用I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的哮喘患者的常规治疗;ICS和“按需”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不能很好地控制症状的患者;或应用ICS和LABA,症状已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
对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或吸入乳糖(含少量牛乳蛋白质)有过敏反应者禁用。
仅用于经口吸入,用药剂量应个体化。
(五)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平喘药。
用于可逆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规律治疗,包括成人和儿童哮喘;可用于接受有效维持剂量的ICS和LABA的患者,吸入ICS但仍有症状的患者。
对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中任何活性成分或赋形剂有过敏史者禁用。
本品中含乳糖,对乳糖及牛奶过敏者禁用。
仅用于经口吸入。
1吸/次、2次/d(由于沙美特罗使用剂量规定,该制剂任何一种规格,每天均不能超过2次,每次不能超过1吸)。
(六)倍氯米松/福莫特罗气雾剂:平喘药。
用于哮喘的规律治疗。
包括ICS未获良好控制的患者,ICS和LABA已获得控制的患者。
对丙酸倍氯米松、富马酸福莫特罗及其辅料过敏者禁用。
仅用于经口吸入。
成人(≥18岁):1~2揿/次、2次/d,每日最大剂量为4揿。
(七)沙丁胺醇:平喘药。
用于缓解哮喘患者的支气管痉挛。
对本品任何活性成分或辅料有过敏
史者禁用。
)沙丁胺醇气雾剂仅用于经口吸入,必要时用,每次1~2揿,需要时可每4小时重复1次,但24h内不宜超过6~8次。
(八)茶碱(缓释片):平喘药。
用于支气管哮喘、缓解喘息型支气管炎等疾病,缓解喘息症状。
对本品过敏的患者、活动性消化溃疡和未经控制的惊厥性疾病患者禁用。
口服,本缓释片应整片吞服,不可压碎或咀嚼。
成人或12岁以上儿童:起始剂量为0.1~0.2g/次、2次/d,早、晚用100ml温开水送服。
(九)泼尼松: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用于应用大剂量ICS/LABA 后仍不能控制的持续性哮喘和激素依赖性哮喘;对
SABA初始治疗发应不佳或在控制药物治疗基础上发生急性发作的哮喘患者。
对泼尼松及其制剂辅料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有过敏史患者禁用;高血压、血栓症、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精神疾病、电解质代谢异常、心肌梗死、内脏手术、青光眼等患者不宜使用;真菌和病毒感染者禁用。
口服。
对于重症哮喘或难治性哮喘,非急性发作期长期联合用药者,宜低剂量使用,根据患者症状控制情况选择合适剂量。
一旦哮喘控制,尽快减少口服剂量直至停药。
对于急性发作期,根据急性发作严重程度选择剂量,推荐泼尼松每天0.5~1.0mg/kg或等效剂量其他激素5~7d,症状减轻后迅速减量或完全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