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四年级科学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四年级科学集体备课

四年级科学集体备课
其他
课堂上教师成为了学生的伙伴,课堂成了探究活动的乐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亲历探究活动过程,激发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与科学态度,增强了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课时分配
8.植物的身体。1课时
9.植物的根。2课时
10.植物的叶(一)1课时
11.植物的叶(二)1课时
集体备课
主持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韦云春
主讲人
马淑琴
时间
10.28-11.24
地点
小黄
年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单元

课型
新授
课题
植物的生活
参加人员
全体科学教师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片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3.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法表述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注意保护所观察的植物,懂得珍爱生命。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常见植物的基础上,对植物的各部分进行细致的研究。再加上学生对植物比较熟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进行本单元的科学探究并不困难。本单元在整套教科书的总体编排上还体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本单元,能为后续研究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的一生、植物的繁殖等问题打下探究技能与知识的铺垫。
2.探究中能意识到科学要尊重证据。
三、科学知识。
1.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
2.知道植物的根的作用。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4.通过了解更多的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方法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探究——深化认识——多元拓展

四年级科学上册集体备课

四年级科学上册集体备课

四年级科学上册学期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植物的身体”、“秋冬星空”、“材料与生活”、“水循环”、“我们的家园——地球”等5个单元,共22个课题,28课时。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专题研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题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重点落实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科学探究经历,可以说对科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对科学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三、教学目标1、认识周围的自然界常见的事物,现象及其相互联系。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循着科学研究的程序去思维和操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探究科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书写能力、技术设计与制作能力,安全地进学习,探究和设计制作的能力。

4、学会使用学具、材料进行试验。

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意识,培养思考、想象、动手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采用操作学习法、游戏学习法、竞赛学习法、故事描述法等。

做到使学生在玩中学、在想中学、在做中学、在用中学。

采用角色演法、情景模拟法、专题讨论法、实验探索法、作品制作法、反感设计法等。

六、教学进度第一周——第二周:植物的身体;第三周——第五周:秋冬星空第六周——第十周:材料与生活;第十一周——第十四周:水循环第十五周——第十八周:我们的家园——地球;;第十九周——第二十周:研究与实践。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探究内容不要局限于教科书设计的内容,应在时间、空间、探究对象上进行有效拓展。

2、评价应侧重于发现和张扬学生个性,避免用统一的尺度衡量所有学生。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活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由《植物的身体》、《植物的根》、《植物的叶》、《植物的茎》《花和果实》五个课题组成,主要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让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四年级科学教案(全)

四年级科学教案(全)

四年级科学教案(全)第一章:走进科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对科学产生兴趣。

2.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思考、提问的能力。

3. 学会与同学合作,共同探索科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2.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原则三、教学重点1.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2.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四、教学难点1.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原则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实践法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存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 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探讨科学探究的原则。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总结实验中的发现。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二章:观察与思考一、教学目标2. 学会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观察到的信息。

3.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的方法和技巧2. 思维导图的绘制3. 观察与思考的应用三、教学重点1. 观察的方法和技巧2. 思维导图的绘制四、教学难点1. 观察与思考的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演示法3. 实践法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观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观察与思考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观察的方法和技巧,演示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活动,绘制思维导图。

4. 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观察结果,讨论观察与思考的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与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观察报告:记录观察过程和结果,总结观察中的发现。

2. 绘制思维导图:整理个人兴趣或经历,绘制思维导图。

第三章:探究与发现一、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培养探究能力。

四年级上册科学集体备课

四年级上册科学集体备课
2、交流:你让什么发声了,看到了什么现象?
3、猜测:这些物体发声了,我们也看到了它们都动了,你认为声音的产生可能与什么有关?
三.观察发声的物体
1.同学们都说声音的产生与动有关,让橡筋发声,看看它是不是在动?如果动,仔细观察,它的动有什么特点?
2.橡筋发声了,它动了,它的动我们看得很清楚,但是有一些物体发声时现象不十分明显,如我们先前的鼓,再如音叉,你能否有办法让他们发声时的现象体现得更明显,让我们观察得更清楚一些。
一.教学导入
今天老师为每一小组带来了一件礼物,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猜猜是什么东西?猜对了才准睁开眼哟,(敲鼓)大家一下就猜到了,说明大家对鼓声很熟悉,除小鼓声,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大家熟悉的声音。今天,就让我们做一系列的实验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使物体发声
1、要研究声音,就得制造声音,把老师给你们的小鼓拿上来,就鼓和你们身边的器材(尺子、文具、鼓)让它发出声音,并观察发声时有什么现象?
定稿形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观察发声物体的实验;
2.能通过对不同的发声物体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能将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能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得出结论;
3、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中图片的提示,小组合作制作小乐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协作制作小乐器;
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上册)Biblioteka 时间地点办公室
主备人
参与人员
综合组全体老师
备课主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初稿讨论:
学生由于年龄、知识的局限性,许多认识存于表象,因此其探究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艰辛的获取真知的过程。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应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将探究活动引向深入。

2021-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一册集体备课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一册集体备课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一册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科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科学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册书共有10个单元,分别是: unit1《地球与天空》、unit2《水的世界》、unit3《物质的性质》、unit4《动植物的生长》、unit5《人体奥秘》、unit6《声音的世界》、unit7《简单的机械》、unit8《磁现象》、unit9《光和影》、unit10《天气和季节》。

每个单元都包括探究活动、科学词汇、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四个部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探究能力,对科学现象有好奇心,但同时也缺乏一定的耐心和毅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各个单元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热爱科学,勇于质疑,乐于合作,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各个单元的科学知识。

2.难点:科学知识的应用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然后与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学习内容,准备参与探究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与本节课相关的趣味小实验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展示等方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或操作活动,亲身体验科学现象,进一步理解科学知识。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巩固。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14篇)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14篇)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14篇)学校四班级科学教案篇1一、单元教学意义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好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光十色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好像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

孩子们也对电感爱好。

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很多有趣的探究活动,援助同学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技能的进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同学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静电现象在同学们的身边常常会发生。

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假如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淌,就会产生电流。

这些是同学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约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同学将开展对电路的讨论。

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

这一活动看似简约,但四班级的同学仍会有滋有味地参加到活动中。

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淌的。

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试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

电池盒和小灯座的运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

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同学将探究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

在电路中,假如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灯泡不亮。

“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同学在查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做为重要的检测工具。

同时,在此过程中,同学们将形成关于电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电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发光、发热”“要使小灯泡发光,电需要流经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连接不同的电路”等。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将使同学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得到进展,同时对电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本单元还在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基础上,安排了“做个小开关”一课,旨在使同学把已形成的电路概念进一步进展为一个“可以掌握的电路”,同时也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四年级科学上册集体备课

四年级科学上册集体备课
2、动手做。
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份天气日历,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好。




教学内容
1-3温度和气温
第4、5课时
主备人
复备人
授课时间
第周星期
参备人
本组全体教师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明确气温是在什么环境、什么时间测定的。活动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复习温度计的使用并对室内外温度进行测量。第二部分,对测得的温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理解误差的存在。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方法
搜集整理法、交流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个性复备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5.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
二、课后作业
1.我会填。
我们使用天气符号来记录:气温、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
2.动手做。
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份天气日历,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好。
三、总结

四年级科学集体备课

四年级科学集体备课
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材料制作陀螺。
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陀螺。小组合作,制作三色陀螺、七色陀螺。
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填好如下表格:
学生把一个陀螺涂成七种颜色,玩一玩,看一看。

过关展示案
执教教师修改案
五、课堂检测:
1、利用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科学知识解释一下,陀螺在旋转的过程中,颜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2、制作陀螺
1、那一张卡纸把它剪成一张直径是8厘米的圆片。
2、用水彩颜料涂上两种颜色或者三种、四种
3、在中心插入火柴棒,制成陀螺。
3、玩陀螺
四、玩七色陀螺
5、教师小结:牛顿做过一个著名的光学实验,他拿了三个完全的三棱镜,以不同方式放置。白光经过第一个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经过第二个三棱镜后,各种颜色的光有还原成白光,在经过第三个是三棱镜,有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由此证明,白光可以被分解,被分解的光又可以合成白光。
目标引导案
设计老师
黄文青
审核人
执教老师
执教时间
课型
序号
学习内容
15、飞旋的陀螺
学习目标
1、制作简单的陀螺。
2、玩七色陀螺认识白光可以被分解,被分解的光又可以合成白光。
重点难点
玩七色陀螺认识白光可以被分解,被分解的光又可以合成白光。
板书设计
15、飞旋的陀螺
1、制作陀螺
2、玩陀螺
3、玩七色陀螺
执教教师修改案
2、同一种颜色的衣服,在不同颜色的光的照射下,色彩是否有变化?
预习反馈
1、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三色陀螺,玩一玩,看一看,旋转中是什么颜色?
2、玩拨案
(教师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认识科学实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仪器和工具。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2. 注意事项:安全操作、正确使用仪器、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3. 简单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放大镜、显微镜、温度计、天平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做出假设。

2. 示范设计实验,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4. 讲解注意事项,并进行安全操作演练。

5.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仪器和工具,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

2. 评估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是否合理。

第二章:探索自然界的规律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如四季变化、白天黑夜的交替等。

2. 学会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四季变化的规律:春天的植物生长、夏天的炎热天气、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寒冷。

2. 白天黑夜的交替: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 其他自然现象:雨雪的交替、鸟类的迁徙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并提出问题。

2. 讲解自然界的规律,并解释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3. 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的实践活动。

4.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自然现象的意义和影响。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是否准确。

2. 评估学生对自然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三章:水的特性和运用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特性和运用,如水的溶解性、蒸发、沸腾等。

2. 学会进行水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水的溶解性:溶解其他物质的能力。

2. 蒸发: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3. 沸腾: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快速过程。

4. 水的运用:清洁、灌溉、发电等。

四年级科学集体备课

四年级科学集体备课

目标引导案设计老师张平兰审核人曹培欣执教老师执教时间课型新授序号 1 学习内容 1.我们的食物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2.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培养分类能力。

3.学习用简单的图表进行统计,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4.激发学生关心食物的兴趣,增进学生的健康意识。

重点难点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板书设计1.我们的食物植物性食物:萝卜、油菜、西红柿等动物性食物:肉、鱼鱼执教教师修改案预习反馈教后反思教师引导、点拨案(教师活动)自主、合作、探究案(学生活动)执教教师修改案一、认识食物、了解食物(1)拿出你制作的食物卡片,在小组内交流你昨天吃的食物情况,(2)给你所吃的食物进行分(3)汇报你的分类情况,并说说你的根据是什么?类,(4)汇报讨论的结果,并简要板书。

看谁分的方法多?(5)汇报你分类的结果,并说说这些食物对我们人体的作用。

(6)你能找到一种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的食物吗?学生边看边说。

全班交流:小组内讨论,交看法。

汇报自学成果教师引导、点拨案(教师活动)自主、合作、探究案(学生活动)执教教师修改案(7)讨论并汇报:只吃一种或少数几种食物好吗?为什么二、统计、评价全班一天所吃的食物情况(1)教师按照黑板上食物的分类情况统计全班所吃的每种食物的人数。

(2)分组讨论:从统计的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四、延伸:老师给大家提出一个课下思考的问题:同样一日三餐,可是有的人吃出了健康,有的人吃出了疾病,为什么?自我展示分组讨论自我展示过关展示案执教教师修改案1、我们的食物分为()、()。

2、植物性食物有:()、()、()、()、()、()等。

3、动物性食物有:()、()、()等。

4、我们这儿的美食有哪些?目标引导案设计老师张平兰审核人曹培欣执教老师执教时间课型新授序号 2 学习内容2、我们的营养学习目标1、知道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营养素。

部编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生能够:- 描述不同种类的动物特征;- 识别并比较不同种类的动物的形态结构;- 探究动物的运动方式;- 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单元的,学生能够:- 观察并记录动物的特征;- 进行比较和分类;- 进行探究和实验;- 运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探究动物的运动方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生能够:- 培养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对生命科学的热爱;- 培养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主题一:动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种类的动物特征,识别并比较不同种类的动物的形态结构。

- 教学内容:- 动物的特征;- 动物的分类方法;- 不同种类的动物的形态结构。

2. 主题二:动物的运动-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探究动物的运动方式,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教学内容:- 动物的运动方式;- 动物运动的生理机制;-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策略- 采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进行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动物特征和运动方式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评价- 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 评价学生在过程与方法中的表现;- 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五、教学资源- 教材;- 多媒体教学资源;- 实验器材;- 动物标本或图片。

六、教学时间- 主题一:2课时;- 主题二:2课时。

七、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自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以上是部编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单元集体备课的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科学》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小学四年级《科学》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3、根据课前我们准备的各种实验用品,小组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4、小组讨论并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三、自由活动
1、教师出示自己准备的几种变态根和变态茎<地瓜、芋头、萝卜、洋葱、姜、土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谁是根?为什么?
2、关于植物的根你还知道些什么呢?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养菜青虫的过程,描述菜青虫生长发育的大致过程。
教学准备
养菜青虫所需工具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平日里你们注意到有的菜上有绿色的小虫子吗?那就是菜青虫,你们想知道它们的生长过程吗?
二、讨论交流
如果我们要饲养一条菜青虫,你能行吗?都存在什么问题呢?
小组讨论,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问题。
四、拓展活动
为什么在我们各组的实验中,有的水位下降多,有的下降少呢?根吸收水分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课后反思
学生乐于参与讨论与研究,课堂活动进行比较顺利,但是在分辨变态根与变态茎时比较困难。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课文名称
植物的“血管”
课时
1
使用意见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因条件限制,我们的学生不能亲历养蚕的过程,只能靠师生共同搜集文字、图片资料来研究“养蚕”专题。
单元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质疑及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2、知道物质有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意识到对物质的利用会带来负面和正面的影响。
3、了解动物的生长过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集体备课全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集体备课全册教案

杨林镇兰茂一小教师集体备课单元分析
科目:科学册次: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杨林镇兰茂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
科目:科学册次:四年级上册
科目:科学册次:四年级上册
科目:科学册次:四年级上册
科目:科学册次:四年级上册
科目:科学册次:四年级上册
科目:科学册次:四年级上册
科目:科学册次:四年级上册
科目:科学册次: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科目:科学册次:四年级上册
科目:科学册次:四年级上册
科目:科学册次:四年级上册
科目:科学册次:四年级上册
科目:科学册次: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科目:科学册次:四年级上册
科目:科学册次:四年级上册
科目:科学册次:四年级上册
科目:科学册次:四年级上册
科目:科学册次:四年级上册
科目:科学册次:四年级上册
科目:科学册次:四年级上册
科目:科学册次: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四年级下册科技集体备课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技集体备课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技集体备课教案一、纸盒烧水教学目标:1、了解纸盒烧水的原因,并解释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3、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纸盒烧水的实验。

教学难点:纸盒烧水的原因。

教学准备:蜡烛、火柴、三脚架、图画纸、回形针、胶水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平时,我们来烧水的水壶有哪几种?除了水壶还能用什么烧水?2、(出示纸盒)这只纸盒能烧水吗?回答:铝水壶、铜水壶、铝锅、搪瓷锅等。

学生讨论:能。

因为……不能。

因为……解决方法:实验二、学习新课1、讲解:实验目的明确了,请大家讨论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目的。

2、(出示图画纸)讲解:我给你们一张图画纸,你自己来做个纸盒,小组中用做得最好的纸盒来实验。

3、教师巡视4、提问:纸盒能烧水吗?为什么?水烧干了会怎样?为什么?学生讨论实验步骤并预测结果。

全体学生制作纸盒,并分组评价,选择最适宜做实验的纸盒。

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纸盒能烧水是因为水吸收了纸盒传来的热量,即使水烧开了,也只有100摄氏度,达不到纸烧着的温度,所以纸盒烧不着。

纸盒里的水烧干了,热就传不出去,温度越来越高,达到一定的温度,纸盒就烧着了。

三、巩固总结提问:1、用毛竹筒代替饭锅做饭行不行?为什么?2、用钢笔包着的布烧得着吗?为什么?学生回答:行。

因为这和纸盒烧水是一个道理。

因为(略)学生回答:(略)四、布置作业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设计一种防火用品。

可绘制草图,最好是制作实物。

教学后记:二、蜡烛为什么会熄灭教学目标:1、了解铜线灭火的原因。

2、了解实验步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3、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铜线灭火的原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支蜡烛和1盒火柴,1根铜导线,1支铅笔,圆形铁丝网。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熄灭一枝正在燃烧的蜡烛,有许多种方法。

我们来学习一种奇特的方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集体备课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集体备课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学内容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第 1 课时主备人田长松复备人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参备人向仁林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内容为研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及简单的电路连接使用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教学方法集体探讨,动手实践教具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个性复备一、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体验静电现象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集体备课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二、认识电荷1、不一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

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第 2、3 课时2、点亮小灯泡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集体备课主备人田长松复备人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参备人向仁林教材分析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篇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篇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选3篇(一)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掌握四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包括物质的变化、水的变化、空气和光的利用。

掌握科学实验的根本方法和过程。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学习策略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各种资,如实验室、图书等,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规律,掌握水的变化过程和规律,掌握空气的利用和光的利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才能,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材、实验器材、实验模型等。

学生准备教材、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Unit 1 物质的变化第一课:水的物态变化教学内容:1. 通过观察实验,理解水的三种物态变化,即液态、固态和气态。

2. 理解水在不同物态下有不同的性质和用处。

学习活动:1. 向学生展示水在不同物态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水的不同形态。

2. 组织学生观察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冰的熔化过程。

3. 引导学生讨论水的不同物态下的性质和用处。

第二课:固态物质的变化教学内容:1.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固态物质的变化过程,如燃烧、溶解等。

2. 理解固态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学习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固态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固态物质的特点。

2. 组织学生进展实验,观察不同固态物质的变化过程。

3. 引导学生总结固态物质的变化规律。

Unit 2 水的变化第一课:水的蒸发和沸腾教学内容:1.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沸腾过程,理解水的变化规律。

2. 理解水蒸气的性质和用处。

学习活动:1. 向学生展示实验器材和实验模型,引导学生猜想水蒸发和沸腾的过程。

2. 组织学生进展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沸腾过程。

3. 引导学生总结水的蒸发和沸腾的规律。

第二课:水的结冰和融化教学内容:1.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结冰和融化过程,理解水的变化规律。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中常见的动植物特征,能举例说明其适应环境的特点。

(2)学习使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了解动植物的生活环境。

(2)学会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环保意识,关爱动植物。

二、教学内容第1课:我们身边的科学1. 认识科学实验器材,了解实验基本操作。

2. 学习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第2课:植物的生长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会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2. 学习植物的适应环境特点,举例说明。

第3课:动物的适应1. 了解动物的适应环境特点,学会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

2. 学习动物的保护自己,提高生存能力的方法。

第4课:我们的地球1. 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学会观察地球的自然现象。

2. 学习保护地球,关爱环境的方法。

第5课:天气与气候1. 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学会观察天气变化。

2. 学习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动植物的适应环境特点。

(2)学会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2. 教学难点:(1)动植物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分析。

(2)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进行学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3.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表现。

4. 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第6课:人体的奥秘1. 了解人体基本结构,学会观察人体各个系统。

2. 学习人体生理功能,探究人体奥秘。

第7课:物质的性质1. 学习物质的三大属性:固态、液态、气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第一次集体备课
(横向教研组)
年级:四年级学科:科学
一、研讨内容:第一单元
二、研讨时间:2月23日
三、研讨地点:南校区校长室
四、出勤人员:陈洪波吴敬圣邢晓蓉
迟到:无病事假缺席:无公假缺席:无
产假缺席:无无故缺席:无
五、中心发言人:吴敬圣主持、记录人:陈洪波
六、活动程序:
1、主持人布置第一次集体备课的内容、要求、活动目的、程序安排。

2、中心发言人发言。

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重难点、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课时分配方案。

3、主持人分课时组织大家讨论。

每一课时确立一位主要发言人,教研组成员逐课时进行讨论,其他人共议。

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设计、教学重难点突破、科学性作业设计等展开讨论。

4、中心发言人小结本单元需要把握的要点问题,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整体教学思路等。

5、最后合理分配好本单元每课时的课时主备人,提出二次备课和教后反思的各项要求。

七、整理活动记录:
1、中心人发言
吴敬圣: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人的。

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
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
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

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
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陈洪波:
从我的实际教学中,应该注意几下几点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

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

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邢晓蓉:
“新的生命”单元
通过这次集体备课,我更加了解本单元是一个严密的结构,所要准备的器材有:观察器材:放大镜,镊子,烧杯。

观察材料:油菜花,棉签,油菜果夹和种子,南瓜的雌花和雄花,黄豆、蚕豆的种子,各种动物的卵(如青虹、蟾蛛、鱼、鸡蛋、鸟等)。

课件或挂图:植物传粉、受精,鸡蛋孵化过程,胎生动物的繁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