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课时作业 波的特有现象
7--波的特有现象 声波
06届高三物理一轮授课提纲七、机械振动和机械波(7)[课题] 波的特有现象声波[教学目标]1.知道波的特有现象---干涉和衍射现象2.理解多普勒效应,了解声波的特点[知识要点]一.波的叠加原理(独立传播原理)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状态而下互相干扰在几列波重叠的区域里,任何一个质点的总位移,都等于这几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二.波的衍射:波绕过障碍物的现象叫波的衍射。
能够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跟波长相差不大.三.波的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互相间隔的现象。
对于两个完全相同的波源,当它们到某点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时,振动加强;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振动减弱。
注意:干涉和衍射现象是波的特有现象,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反之能够发生干涉和行射现象的,一定是波。
四.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现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现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多普勒效应.1、波源S不动,接收者R以速度v1向着(或远离)S运动,则R感觉到频率为 f1=(1 v1/v)f2、接收者R不动,波源S以速度v2向着(或远离)R运动,则R感觉到频率为 f2=[v/(v v2)]f五.声波1、空气中的声波是纵波.2、能够引起人耳感觉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 Hz-- 20000Hz.3、能够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的最小时间间隔为0.1s4、声波亦能发生反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声波的共振现象称为声波的共鸣.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地震、台风、核爆炸、火箭发射、海啸等过程均产生次声波。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应用:水中测位、金属探伤、诊断、临床治疗等。
[解题指导]【例1】一根水平的弹性细绳上,一上一下两个形状相同的正弦半波相向传播,某个时刻恰好完全叠合,如图所示,a、b、c是细绳上三个质点,且b是此刻波的中点,则()A.a、b、c三质点此刻均在它们各自的平衡位置且振动速度为零B.质点a此刻合运动的速度方向应是向下C.b质点此刻有最大的振动加速度D.C质点此刻合运动的速度方向应是向上偏右【例2】(’02福州)如图表示两列频率相同的相干水波在t=0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表示图示时刻的波峰位置,虚线表示同一时刻的波谷位置,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cm,且在图中所示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为2m/s,波长为0.4m,E点是BD 连线和AC连线的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D两点在t=0时刻的竖直高度差为4cmB.B、D两点在t=0.1s时刻的竖直高度差为 4cmC.E点的振幅为2cmD.在t=O.05s时刻,A、B、C、D四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均为零【例3】如图所示,湖面上有一个半径为45 m的圆周,AB是它的直径,在圆心O和圆周上的A点分别装有同样的振动源,其波在湖面上传播的波长是 10 m.若一只小船在 B处恰好感觉不到振动,它沿圆周慢慢向A划行,在到达A之前的过程中还有几次感觉不到振动?【例4】两个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波源S1和S2相距6m,它们在空间产生的干涉图样如图所示,图中实线表示振动加强的区域,虚线表示振动减弱的区域。
波的特性知识点及练习(干涉、衍射等)
波的特有现象——波的反射、波的折射、波的叠加原理〔独立传播原理〕、波的衍射、波的干预、多普勒效应一.波面和波线、波前波面:同一时刻,介质中处于波峰或波谷的质点所构成的面叫做波面.〔振动相位相同的各点组成的曲面。
〕波线:用来表示波的传播方向的跟各个波面垂直的线叫做波线.波前:某一时刻波动所到达最前方的各点所连成的曲面。
二.惠更斯原理荷兰物理学家 惠 更 斯1.惠更斯原理: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作发射子波的波源,而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前进方向的包络面便是新的波面。
2.三、波的特性:波的反射、波的折射、波的叠加原理〔独立传播原理〕、波的衍射、波的干预、多普勒效应〔一〕.波的反射1.波遇到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反射.•反射定律:入射线、法线、反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线与反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i 〕和反射角〔i ’〕:入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i 叫做入射角.反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i ’ 叫做反射角. · 平面波· · · ·u t 波传播方向•反射波的波长、频率、波速都跟入射波相同.•波遇到两种介质界面时,总存在反射〔二〕、波的折射1.波的折射: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的现象叫做波的折射.2.折射规律:(1).折射角〔r 〕:折射波的波线与两介质界面法线的夹角r 叫做折射角.2.折射定律:入射线、法线、折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线与折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波在第一种介质中的速度跟波在第二种介质中的速度之比:•当入射速度大于折射速度时,折射角折向法线.•当入射速度小于折射速度时,折射角折离法线.•当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属折射中的特例.•在波的折射中,波的频率不改变,波速和波长都发生改变.•波发生折射的原因:是波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由惠更斯原理,A 、B 为同一波面上的两点,A 、B 点会发射子波,经⊿t 后, B 点发射的子波到达界面处D 点, A 点的到达C 点,21sin sin v v r i〔三〕波的叠加原理〔独立传播原理〕在两列波相遇的区域里,每个质点都将参与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其位移是两列波分别引起位移的矢量和.相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波在相遇区域里,互不干扰,有独立性.两列波叠加时,假设两列波振动方向相同,则振动加强,振幅增大;假设两列波振动方向相反,则振动减弱,振幅减小。
波的特有现象物理考点复习知识
波的特有现象物理考点复习知识波的特有现象物理考点复习知识汇总第四课时波的特有现象【要求】1.了解波的反射、折射现象。
2.知道波的特有现象---干涉和衍射现象3.熟悉多普勒效应的特点【知识再现】一、波的反射与折射1.波面与波线(1)沿各个方向传播的同一波的波峰(或波谷)在同一时刻构成的圆面叫波阵面(波面)。
(2)垂直波面、指向波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波线,波线用来表示波的传播方向.2.波的反射(1)波遇到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传播的现象叫做波的反射。
(2)波的反射中,反射角跟入射角相等.反射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跟入射波相同.3.波的折射(1)波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的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波的折射。
(2)在波的折射中,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波在这两种介质中对应的速度之比,即= ,且入射波与折射波的频率相同。
思考: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哪些物理量发生变化,哪些量不变?二、波的叠加原理1.叠加原理:在两列波相遇的区域里,每个质点都将参与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其位移是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相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波在相遇区域里,不干扰,有独立性。
三、波的干涉1.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两列波的。
2.现象:两列波相遇时,某些区域振动总是加强,某些区域振动总是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减弱区互相,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
3.在干涉现象中:凡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处,振动加强;凡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处,振动减弱.注意:任意两列波相遇都能叠加,但只有频率相同的同种性质的两列波相遇,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干涉是叠加的一个特例。
四、波的衍射1.现象:波传播过程中偏离绕过障碍物的现象叫衍射。
2.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或小孔)的尺寸比或能够与波长相比较.五、多普勒效应1.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使观察者感到波的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
2.当波源和观察者相对静止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波源的频率。
波的图象 课时作业(含解析) (19)
课时作业(六)波的图象基础达标练1.(多选)关于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振动图象研究的是一个质点在振动过程中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而波的图象研究的是某一时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在空间的分布B.振动图象的形状不随时间变化,而波的图象的形状随时间而变化C.简谐运动图象和简谐波的图象其形状都是正弦(或余弦)曲线D.振动图象的图线实质是振动质点所经过的路径形状,波的图象其图线实质是某一时刻各个质点的连线形状解析: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都是用数学方法来描述物理现象,简谐运动图象和简谐波的图象都是正弦(或余弦)曲线,C正确,D错误.但它们各自表达的物理意义又不同,振动图象表示的是一个振动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与时间的函数关系,而从波的图象(不论横波还是纵波)上能找出这一时刻各个质点所在的空间位置,即空间的分布,故A正确.因振动图象表示一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情况,故不随时间变化,而波的图象表示的是某一时刻各质点在空间的分布,不同时刻这些质点因振动而所处的位置会有不同,故波的图象的形状会随时间而变化,故B正确.答案:ABC2.(多选)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此时刻质点F的振动方向如图所示.则()A.该波向右传播B.质点B和D的运动方向相同C.质点C比质点B先回到平衡位置D.此时质点F和H的加速度相同解析:由上下坡法可知,波只有向左传播,此时刻质点F的运动方向才向下.同理,质点D的运动方向也向下,而质点A、B、H的运动方向向上.质点F、H相对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相同,由a=-kxm可知,两质点的加速度相同.因质点C直接从最大位移处回到平衡位置,即t C=T4,而质点B要先运动到最大位移处,再回到平衡位置,故t B>T4=t C,故正确答案为CD.答案:CD3.如图所示为一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图,当Q点在t=0时的振动状态传到P点时,则()A.1 cm<x<3 cm范围内的质点正在向y轴的负方向运动B.Q处的质点此时的加速度沿y轴的正方向C.Q处的质点此时正在波峰位置D.Q处的质点此时运动到P处解析:当Q点在t=0时的振动状态传播到P点时,波形图如图中虚线所示.此时,1 cm<x<3 cm范围内的质点分布在波峰两侧,两侧质点振动方向相反,选项A错误;此时,Q处质点到达波谷位置,加速度方向沿y轴的正方向,选项B正确,C错误;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质点不随波迁移,选项D错误.答案:B4.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如图甲是t=1 s时的波形图,图乙是波中某振动质点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振动图象(两图用同一时间起点).图乙可能是图甲中哪个质点的振动图象()A.x=0处的质点B.x=1 m处的质点C.x=2 m处的质点D.x=3 m处的质点解析:由图乙可知,当t=1 s时,质点在平衡位置,正要沿y轴负方向运动,由图甲和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判断x=0处质点在平衡位置,且正沿y轴负方向运动,故选A.答案:A5.(1)(多选)如图所示为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波由右向左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d的运动方向向下,质点b的运动方向向上B .质点c 比质点b 先回到平衡位置C .此时质点c 的速度、加速度均为零D .c 与g 两质点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反E .此时质点h 、i 的运动方向相反(2)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a 的振动方向向下,则波的传播方向向________,在这时刻振动方向向上的质点有________,加速度方向向下的质点有________.解析:(1)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向左可判断出b 质点的运动方向向上,d 质点的运动方向向下,因此A 选项正确;质点b 的运动方向向上,回到平衡位置的时间大于T 4,故c 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B 选项正确;此时质点c 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C 选项错误;c 和g 两质点的平衡位置相距半个周期,振动情况始终相反,D 选项正确;此时质点h 、i 运动方向都是向下的,E 错误.(2)由“特殊点法”或“微平移法”可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根据波的形成过程中质点的带动特点,即都是由靠近波源的临近的质点来带动.所以,可以判断a 、b 、c 、d 、e 质点的振动方向分别是:向下、向下、向上、向上、向上.所以,向上的质点是c 、d 、e ;位移为正时,加速度为负,即加速度向下的质点是e .答案:(1)A 、B 、D(2)x 轴负方向 c 、d 、e e能力提升练6.(1)(多选)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a 为介质中的一个质点,由图象可知( )A .质点a 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沿y 轴负方向B .质点a 的速度方向一定沿y 轴负方向C .经过半个周期,质点a 的位移一定为负值D .经过半个周期,质点a 通过的路程一定为2AE .经过半个周期,质点a 的速度方向一定沿y 轴正方向(2)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图象,请画出再经过14T 后的波的图象.(T 为波源的振动周期)解析:(1)质点a做简谐运动,其回复力指向平衡位置,故其加速度一定沿y 轴负方向.速度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有关,若波向右传播,则质点a向y轴正方向运动;若波向左传播,则质点a向y轴负方向运动.经过半个周期后,质点a 到达x轴下方的对称点,故A、C、D项正确,B项错误;经过半个周期后,质点a到达x轴下方的对称点,速度方向可能沿y轴正方向,也可能沿y轴负方向,E错误.(2)在图上取5个质点如图甲所示,由于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所以经过1 4T后H到平衡位置,I到波谷,J到平衡位置,K到波峰,L到平衡位置,所以经14 T后的波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答案:(1)A、C、D(2)见解析。
波的图象 课时作业(含解析) (5)
12.2 波的图像 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3-4)基础夯实一、选择题(1~4题为单选题,5、6题为多选题)1.关于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波的图象反映出很多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移B .通过波的图象可以找出任一质点在任一时刻的位移C .从振动图象可以找出很多质点在任一时刻的位移D .两种图象的纵坐标都表示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答案:D解析:波的图象表示的是连续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移,振动图象表示的是某一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
2.如图所示是一列波的波形图,波沿x 轴正向传播,就a 、b 、c 、d 四个质点而言,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点是( )A .bB .aC .dD .c答案:D解析:波向右传播,则左侧质点的振动形式会传给右侧相邻的点,b 点左侧的点在b 的下方,故b 速度为负,加速度为负;a 点位于平衡位置,a 点左侧的点在a 的下方,故a 速度为负,加速度为零;d 点位于平衡位置,d 点左侧的点在d 的上方,故d 速度为正,加速度为零;c 点左侧的点在c 的上方,故c 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综上所述D 正确。
3.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某时刻的图象如图所示,坐标为(3,0)的质点经过14周期后该质点的坐标是( )A .(3,2)D .(4,2) C .(4,-2) D .(3,0)答案:A解析:波向右传播,则质点(3,0)向上运动,14周期后到达波峰处,坐标为(3,2),故A 正确。
4.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波在某一时刻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时刻a 点和d 点处的质点位移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B .该时刻b 点和c 点处的质点位移相同,速度方向也相同C .质点b 比质点c 先回到平衡位置D .质点a 比质点d 先回到平衡位置答案:D解析:题图时刻a 、d 两点位移相同,加速度相同,A 错。
据“上坡下、下坡上”可以判断a 、b 两点向上运动,c 、d两点向下运动,所以c 比b 先回到平衡位置,a 比d 先回到平衡位置,C 错,D 对。
课时作业11:12.1 波的形成和传播
12.1 波的形成和传播1.“蜻蜓点水”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蜻蜓点水后在水面上会激起波纹。
某同学在研究蜻蜓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一张蜻蜓点水的俯视照片,该照片记录了蜻蜓连续三次点水过程中激起的波纹,其形状如图所示。
由图分析可知()A. 蜻蜓当时是向右飞行B. 蜻蜓当时是向左飞行C. 蜻蜓飞行的速度大于水波传播的速度D. 蜻蜓飞行的速度小于水波传播的速度2.如图所示,一列沿x轴正向传播的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动图象,波的传播速度是5m/s。
则从=0到t=1.5s的时间内x=0.2m处的质点x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m,t=1.5s 时刻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是_________m。
3.如图甲所示,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间距均为1m的六个质点a、b、c、d、e、f,均静止在各自的平衡位置,t=0时刻振源a从平衡位置竖直向上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形成的简谐横波以1m/s的速度水平向右传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列波的周期为4sB.0~3s质点b运动路程为4cmC.4~5s质点c的加速度在减小D.6s时质点e的振动速度水平向右为1m/sE.此六质点都振动起来以后,质点a的运动方向始终与质点c的运动方向相反4.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为x=0.5m处的质元,Q__________(填“沿x 轴正方向”或“沿x 轴负方向”),传播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 ,从t =0.10s 到t =2.7s ,质元Q 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cm 。
.5.如图甲所示,O 点为振源,OP =s ,t =0时刻O 点由平衡位置开始振动,产生向右沿直线传播的简谐横波。
图乙为从t =0时刻开始描绘的质点P 的振动图象。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该波的频率为211t t - B .这列波的波长为()211s t t t - C .t =0时刻,振源O 振动的方向沿y 轴负方向 D .t =t 2时刻,P 点的振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 E .t =t 2时刻,O 点的振动方向无法判断6.如图甲所示为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
波的图象 课时作业(含解析) (9)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4 12.2波的图象作业1.如图甲、乙所示,有关两个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振动图象B.乙为振动图象C.甲为波动图象D.乙为波动图象【解析】波的图象表示介质中各质点在某一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情况,振动图象表示某一质点在不同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情况,可见甲为波动图象,乙为振动图象,B、C正确。
【答案】BC2.如图所示,画出了一列向右传播的横波在某个时刻的波形图象,由图象可知()。
A.质点a此时的位移是零B.质点b此时向-y方向运动C.质点c、d的振幅相等D.质点c此时的加速度方向为正【解析】质点a此时的位移是最大值,选项A错误;因波向右传播,b质点处在下坡路上,应向上运动,选项B错误;同一列简谐波中的质点的振幅都是一样的,选项C正确;质点c此时的加速度方向为正,选项D正确。
【答案】CD3.图示为一完整的波形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P是振源,此时P向上振动B.若Q是振源,此时Q向上振动C.若P是振源,此时P向下振动D.若Q是振源,此时Q向下振动【解析】若P为振源,则该波向右传播,P处于下坡路上,所以向上振动,A正确;若Q为振源,则该波向左传播,Q处于上坡路上,所以向下振动,D正确。
【答案】AD4.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a、b、c、d为介质中沿波的传播方向上4个质点的位置,若从该时刻开始经过3个周期开始计时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的质点是()。
A.a处质点B.b处质点C.c处质点D.d处质点【解析】从振动图象乙可知,开始计时时质点从平衡位置向y轴负方向运动,再结合甲给出的四个质点和波形图及传播方向可知,乙所描述的是c质点的运动,C正确。
【答案】C5.图示为一列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A、D的振幅相等B.该时刻质点B、E的速度相同C.该时刻质点D、F的加速度为零D.该时刻质点C正向上运动【解析】所有质点振幅相等,A选项正确;B、E两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B选项错误;D、F两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最大,加速度最大,C选项错误;因为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所以C质点正向上运动,故选项D正确。
课时作业1:3.2 波的描述
2波的描述考点一波的图像的理解及质点振动方向的判定1.如图1所示,实线为简谐波在时刻t的图像,虚线为简谐波又经Δt时间后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这列简谐波一定沿x轴正向传播B.这列简谐波一定沿x轴负向传播C.实线上的质点a经Δt时间后位于虚线上a1位置D.实线上的质点a经Δt时间后位于虚线上a2位置答案 D解析经Δt时间后的波形可能是t时刻的波形向右平移(向右传播)得到的,也可能是向左平移(向左传播)得到的,根据题意无法判断传播方向,A、B错误;波传播方向上各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故C错误,D正确.2.如图2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质点A在此时刻的振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2A.波向左传播,质点B向下振动,质点C向上振动B.波向右传播,质点B向上振动,质点C向下振动C.波向左传播,质点B向上振动,质点C向上振动D.波向右传播,质点B向下振动,质点C向下振动答案 C解析若波向右传播,则A质点处于下坡,应向上振动,由此可知波向左传播.同理可判断C向上振动,B向上振动,故C正确.3.(多选)如图3所示为一列简谐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3A .此列波的振幅是0.1 mB .x =15 cm 处质点的位移是0.1 mC .若质点A 的速度沿y 轴正方向,则质点B 的速度亦沿y 轴正方向D .质点A 的加速度沿y 轴负方向,而质点B 、C 的加速度沿y 轴正方向 答案 ACD解析 从题图波的图像上可以直接读出振幅是0.1 m ,x =15 cm 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0.1 m ,A 正确,B 错误;各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D 正确;由于A 、B 两质点此刻处在同一“坡”上,根据“上下坡法”可以判断A 、B 速度方向一致,C 正确. 4.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的图像如图4所示,坐标为(3 cm,0)的质点经过14周期后的坐标是( )图4A .(3 cm,2 cm)B .(4 cm,2 cm)C .(4 cm ,-2 cm)D .(3 cm,0) 答案 A解析 波沿x 轴向右传播,则坐标为(3 cm,0)的质点向y 轴正方向运动,经14周期后到达波峰处,坐标为(3 cm,2 cm),故选A.5.(多选)如图5所示为某一时刻某简谐波的图像,波的传播方向沿x 轴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 .质点a 、b 的振幅相等B.该时刻质点b、e的速度相同C.该时刻质点c、d的加速度为零D.该时刻质点d正在向下运动答案AD解析该时刻a、b质点位移不同,但对简谐波来说,各质点的振幅都是相等的,A正确;该时刻质点b速度方向向上,而质点e速度方向向下,它们的速度不同,B错误;该时刻质点c位移为负的最大值,其回复力和加速度都为正的最大值,质点d的运动方向是向下的,位移为零,加速度为零,C错误,D正确.考点二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6.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图6甲是t=1 s时的波形图,图乙是波中某振动质点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振动图像(两图用同一时间起点),则图乙可能是图甲中哪个质点的振动图像()图6A.x=0处的质点B.x=1 m处的质点C.x=2 m处的质点D.x=3 m处的质点答案 A7.(多选)取向上为质点振动的正方向,得到如图7所示的两个图像,则图像上A、B两点的运动方向是()图7A.A点向下B.A点向上C.B点向下D.B点向上答案AC解析题图甲表示的是波的图像,由于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所以图中质点A的振动方向向下,A正确,B错误;题图乙表示的是振动图像,在图中B点所对应的时刻质点正向下运动(因为下一时刻位移为负值),C正确,D错误.考点三波长、波速与频率的关系8.(多选)周期为2.0 s的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该波在某时刻的图像如图8所示,此时质点P沿y轴负方向运动,则该波()图8A.波长为40 mB.频率为0.5 HzC.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20 m/sD.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10 m/s答案BD解析已知质点P的运动方向为沿y轴负方向,可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由波的图像可知λ=20 m,又T=2.0 s,频率f=1T=0.5 Hz,B正确;波速v=λT=10 m/s,D正确.9.一列简谐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9所示,已知图中质点b的起振时刻比质点a延迟了0.5 s,b、c间的距离为5 m,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9A.此列波的波长为2.5 mB.此列波的频率为2 HzC.此列波的波速为2.5 m/sD.此列波的传播方向为沿x轴正方向传播答案 D解析相邻两个波峰或者波谷之间的距离就是一个波长,则λ=5 m,A项错;a和b之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波从a传到b所用时间为半个周期即0.5 s,所以周期为T=1 s,频率f=1Hz,B项错;波速v=λT=5 m/s,C项错;质点b的起振时刻比质点a延迟,说明波是从a 向b传播,即沿x轴正方向传播,D项对.10.(多选)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图如图10所示,介质中x=2 m处的质点P沿y轴方向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10 sin(5πt)cm.关于这列简谐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0A .周期为4 sB .振幅为20 cmC .传播方向沿x 轴正方向D .传播速度为10 m/s答案 CD解析 ω=5π rad/s ,则周期为T =2πω=0.4 s .由题图波的图像知,振幅为A =10 cm ,波长λ=4 m ,故波速为v =λT =10 m/s.P 点在t =0时振动方向为y 轴正方向,故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故选C 、D.11.(多选)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它在t =0时刻的波的图像如图11甲所示,下面的分析正确的是( )图11A .如果这列波是沿+x 方向传播的,则乙图可能是甲图中的a 点的振动图像B .如果这列波是沿+x 方向传播的,则乙图可能是甲图中的b 点的振动图像C .如果这列波是沿-x 方向传播的,则乙图可能是甲图中的c 点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D .如果这列波是沿-x 方向传播的,则乙图可能是甲图中的d 点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答案 BD12.(多选)(2017·全国卷Ⅲ改编)如图12,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实线为t =0时的波形图,虚线为t =0.5 s 时的波形图,已知该简谐波的周期大于0.5 s .关于该简谐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2A .波长为2 mB .波速为6 m/sC .频率为1.5 HzD .t =1 s 时,x =1 m 处的质点处于波峰 答案 BC解析 由波形图可知,波长λ=4 m ,故A 错误;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实线为t =0时的波形图,虚线为t =0.5 s 时的波形图,又知该简谐波的周期大于0.5 s ,波传播的距离Δx =34λ,34T =0.5 s ,故周期T =23 s ,频率为f =1T =1.5 Hz ,波速v =λf =6 m/s ,故B 、C 正确;t =1 s =32T 时,x =1 m 处的质点处于波谷位置,故D 错误. 13.(多选)(2019·扬州中学期中)如图13所示是沿x 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实线是在t =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在t =0.2 s 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该波的波速是0.8 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3A .这列波的周期是0.15 sB .这列波是沿x 轴负方向传播C .t =0时,x =4 cm 处的质点速度沿y 轴正方向D .0~0.2 s ,x =4 cm 处的质点振动方向改变了3次 答案 ABD解析 由题图可知,波长λ=12 cm ,故周期T =λv =12 cm 0.8 m/s =0.15 s ,故A 正确;根据周期T=0.15 s ,时间0.2 s =43T ,故虚线为实线往传播方向平移13λ=4 cm ,那么由两波相对位置可得波向左传播,故B 正确;根据波向左传播,由平移法或“上下坡法”可得:t =0时,x =4 cm 处质点向下振动,故C 错误;质点在波峰、波谷处改变振动方向,故经过0.2 s =43T ,x =4 cm处的质点振动方向改变3次,故D 正确.14.(2020·林州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一简谐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14所示,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质点P 的横坐标x =0.32 m .从此时刻开始计时.图14(1)若经过0.4 s 第一次出现相同波形图,求波速; (2)若P 点经0.4 s 第一次到达正向最大位移处,求波速. 答案 (1)2 m/s (2)0.3 m/s解析 (1)依题意,周期T =0.4 s ,波长λ=0.8 m ,由波速v =λT,代入数据解得 v =2 m/s ;(2)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P 点经0.4 s 第一次到达正向最大位移处,则Δx =0.32 m -0.2 m =0.12 m ,波速v =Δx t ,故v =0.120.4m/s =0.3 m/s.15.一列简谐波在某时刻的图像如图15所示,该波沿x 轴方向传播,经Δt =0.7 s ,质点b 第二次出现在波峰上,求此波的传播速度.图15答案 沿x 轴正方向传播时为7.1 m/s ,沿x 轴负向传播时为10 m/s解析 当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时,此刻质点b 沿+y 方向运动,经54T 第二次到达波峰,所以有54T =0.7 s ,T =0.56 s ,所以波速为v =λT≈7.1 m/s.当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时,此刻质点b 沿-y 方向运动,经74T 第二次到达波峰,所以有74T =0.7 s ,T =0.4 s , 所以波速为v =λT=10 m/s.。
课时作业7:3.2 波的描述
第2节波的描述课时定时训练(限时40分钟)题组一波的图像的理解1.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a、b、c、d为介质中四个质点,此时刻四个质点瞬时速度大小关系是()A.v a=v b=v c=v dB.v a=v b>v d>v cC.v c>v d>v a=v bD.v a>v b>v c>v d答案C解析由于简谐横波中各质点都在做简谐运动,而且a、b均在最大位移处,因而v a=v b=0,c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而v d≠0,则有v c>v d>v a=v b=0。
2.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M为介质中的一个质点,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0时刻,质点M沿y轴正方向振动B.经过54T,质点M通过的路程为10 cmC.在t=14T时,质点M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D.在t=14T时,质点M的加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答案D解析根据机械波的传播方向可知,t=0时刻,质点M沿y轴负方向振动,故选项A 错误;经过一个周期质点M 通过的路程为8 cm ,又因为质点向平衡位置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故自题图所示时刻在T 4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大于振幅2 cm ,故经过54T ,质点M 通过的路程大于10 cm ,选项B 错误;在t =14T 时质点M 越过平衡位置,此时正在向y 轴负方向振动,而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平衡位置,即沿y 轴正方向,故选项C 错误,D 正确。
题组二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互判3.(2019·北京卷,13)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比较介质中的三个质点a 、b 、c ,则( )A.此刻a 的加速度最小B.此刻b 的速度最小C.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此刻b 向y 轴正方向运动D.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a 比c 先回到平衡位置答案 C解析 此刻a 的位移最大,由a =-kx m 知,此时a 的加速度最大,A 错误;此刻b位于平衡位置,其速度最大,B 错误;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a 比b 离波源近,a 比b 先振动,故此时b 向y 轴正方向运动,C 正确;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c 向y 轴正方向运动,故c 比a 先回到平衡位置,D 错误。
波的现象与声波专题复习(老师用)
波的现象与声波专题复习一、波的特有现象1.波的衍射:波可以绕过空或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1)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与波长相差不多。
(2)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例如:声波的波长一般比院墙大,“隔墙有耳”就是声波衍射的例证.2.波的叠加与波的干涉(1)波的叠加原理:在两列波相遇的区域里,每个质点都将参与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其位移是两列波分别引起位移的矢量和.相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波在相遇区域里,互不干扰,有独立性.(2)波的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①形成干涉条件: 频率相同在同一方向上振动的两列同性质的波相遇.②振动加强与减弱位置的含义加强处和减弱处各质点仍围绕各自的平衡位置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回复力等量都在不停的周期性变化,振动周期与振源相同.a.加强处振幅大,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即A=A1+A2,质点的振动能量大,并且始终最大..b.减弱处振幅小,等于两列波的振福之差,即A=∣A1-A2∣,质点振动能量小,并且始终最小,若A1=A2,则减弱处不振动.③振动加强点与减弱点位置判断方法.a、已知波长λ和波程差△S。
△S=nλ处加强,△S=nλ+λ/2处减弱,b、已知平面波叠加图。
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叠加处加强,波峰与波谷叠加处减弱。
如图1中的A、B、E点是加强点,D、F、P、Q点是减弱点。
3.多普勒效应(1)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实质是:波源的频率没有变化,而是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2)多普勒效应的产生原因由于相对运动,是观察着接收到的频率不等于波源发送的频率。
注: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真实率不发生任何变化,只是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3)相对运动与频率的关系①波源与观察者相对静止: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波源的频率.②波源与观察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③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4)适用:多普勒效应是所有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5)应用:根据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可以测定车辆行驶的速度,根据光波的多普勒效应可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地球的运行速度.二.声波(1)空气中的声波是纵波.能在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在通常情况下在空气中为340m/s,随介质、温度改变而变.(2)人耳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20 Hz ---20000 Hz.(3)能够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的最小时间间隔为0.1s(4)声波亦能发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声波的共振现象称为声波的共鸣. (5)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 的声波.(6)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 的声波.(7)声音的分类①乐音:好听悦耳的声音.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基音的频率的高低)、响度(声源的振幅大小)、音品(泛音的多少,泛音的频率和振幅共同决定的).声强: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能量.②噪声:嘈杂刺耳的声音,是妨碍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声音.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题型探究:一、 波的叠加1.如图甲所示,两列相同的波相向传播,当它们相遇时,图23乙中可能的波形是( B )A .图(a )和图(b);B .图(b )和图(c);C .图(c )和图(d);D .图(a )和图(d)。
[整理版]考点练习43波的特有气象、多普勒效应、次声波和超声波
考点训练43 波的特有现象、多普勒效应、次声波和超声波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四种声现象,哪一种是声波的干涉()A.在门窗关闭的屋里说话,听起来比在旷野里响B.隔着院墙与人谈话,虽然不见其人,却能闻其声C.环绕正在发声的音叉走一周,会觉得声音有强弱的变化D.将两只固有频率相同的音叉稍稍间隔一点距离并列放置,敲击其中一只音叉后用手将它按住,让它停止振动,却能听见未被敲击的音叉发出了声音答案:C解析:区别声波的干涉、衍射、反射及共振现象.2.声波属于机械波,下列有关声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同一列声波在各种介质中的波长是相同的B.声波的频率越高,它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快C.声波可以绕过障碍物传播,即它可以发生衍射D.人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证明声波不会发生干涉答案:C解析:同一种机械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相等的,不同频率的声波在同一种介质中的波长由公式v=λf可知,波长是不相同的,故选项A、B是错误的.衍射是波的特性,声波也具有这个特性,故选项C是正确的.至于选项D,人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与这些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质有关,与干涉无关,故选项D是错误的.3.(2006浙江金华重点中学高三质检)超声波是指频率在20 000 Hz以上的高频声波,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 Hz的低频声波.已知人体内器官的振动频率为4—18 Hz,则在强度较大且相同的情况下,对人体伤害最大的是()A.人能听到的声波B.超声波C.次声波D.超声波与次声波对人体的伤害相同答案:C解析:人能听到的声波对人体的危害没有超声波和次声波对人体的危害大,但人体器官振动的固有频率为4—18 Hz,在次声波频段内,频率接近,易产生共振,会对人体器官造成更大的伤害.4.设在某均匀介质中(如空气)有一发声体P正在发射某一恒定频率的声波.在离P距离为s 的地方有一观察者Q听到P发出的声波音调一定,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P不动,Q以一定速度远离P时,Q听到的音调变高B.当Q不动,P以一定速度远离Q时,Q听到的音调变高C.当P、Q均以一定速度相互接近时,Q听到的音调变低D.当P、Q均以一定速度相互远离时,Q听到的音调变低答案:D解析:根据多普勒效应,声源跟观察者相互靠近时,音调变高,反之音调变低.5.(2005河北石家庄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如下图,水面上有M、N两个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振源,在水面上形成两列水波.在MN连线的中垂线上有a、b、c三点.已知某时刻a点是两波谷相遇点,b点是两波峰相遇点.则可以判断c点()A.一定是振动加强的点B.一定是两波峰相遇点C.一定是两波谷相遇点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答案:A解析:由波的干涉特点可知,当某点到两个波源距离差为半波长偶数倍时,此时为振动加强点,故MN中垂线上的点全部为振动加强点,并且相邻的波峰和波谷相互间隔T/2,故应选A.6.(2006安徽合肥高三一联)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有A、B两列孤立波相向传播,波速大小相同,振幅分别为A1、A2,某时刻的波形和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波A的周期大于波B的周期B.两列波在传播到x=5 m处开始相遇C.x=6 m的质点在振动过程中振幅为A1+A2D.x=6.5 m的质点在振动过程中振幅为A1+A2答案:D解析:如题图所示,λA<λB,由v=λ/T和它们的波速相等可得,T A<T B,故A错误.根据图中两列孤立波的位置可得,两列波在传播到x=6 m处开始相遇,故B错误.两列孤立波在图示时刻波峰之间的距离为9 m,由于它们的波速相等,两个波峰将在x=6.5 m处相遇,即该质点在振动过程中振幅为A1+A2,故C错误,D正确.7.如图所示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关于波经过孔以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的频率增大,能更加明显地观察到衍射现象答案:D解析:考查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8.(2006浙江杭州高三一模)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2×10-1 m和x=12×10-1 m处,两列波的波速均为v=0.4 m/s,两波源的振幅均为A=2 cm.图示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象(传播方向如图),此刻平衡位置处于x=0.2 m 和x=0.8 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0.5 m处,关于各质点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A.质点M刚开始运动时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B.t=0.75 s时刻,质点P、Q都运动到M点C.t=1 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 cmD.这两列波相遇时将发生干涉,M点振动始终加强,位移始终最大答案:C解析:根据图象可知,两列波都是使介质中每个质点从平衡位置沿y轴负方向开始振动.由于P、Q两质点的平衡位置到质点M的平衡位置的距离相等,当两列波同时使质点M开始振动时,质点M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故A错误.t=0.75 s时刻,两列波同时传播到M点,使质点M开始振动,但是,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只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沿y轴做简谐运动,不会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发生迁移,即此时刻,质点P、Q不会运动到M点,故B 错误.t=1 s时刻、t=0时刻的x=0.1 m和x=0.9 m的两个质点的振动同时传播到M点,它们单独引起M点振动的位移都是-2 cm,因此,M点的位移等于这两个位移的矢量和,即M 点的位移为-4 cm,故C正确.因为两列波的波速、波长都相等,所以它们的频率也相等,当这两列波相遇时一定发生干涉.由于M点的平衡位置到两波源的距离相等,所以,在M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即M点将以4 cm的振幅振动,但是M点的位移还要随着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而不是始终最大,故D错误.9.如图所示为两列同频率相干水波在t=0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 cm(且在图中所示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为2 m/s,波长为0.4 m,E点是BD连线和AC连线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C 两点是振动减弱的点B.B 、D 两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为4 cmC.E 点是振动加强的点D.t=0.05 s 时,E 点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为2 cm答案:AC解析:同频同相波叠加形成振动加强点,同频反相波叠加形成振动减弱点.10.(2006湖北黄冈重点中学高三质检)消除噪声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内燃机、通风机等在排放各种高速气流的过程中都会发出噪声,干涉型消声器可以用来削弱高速气流产生的噪声.干涉型消声器的结构及气流运行如图所示,产生波长为λ的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在声波到达a 处时,分成两束相干波,它们分别通过r 1和r 2的路程,再在b 处相遇,即可达到削弱噪声的目的.若Δr=r 2-r 1,则Δr 等于( )A.波长λ的整数倍B.波长λ的奇数倍C.半波长2λ的奇数倍D.半波长2λ的偶数倍答案:C解析:由波的干涉特点可知:当某点到两相干波源的距离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此点为振动减弱点,故选C.二、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11.(8分)如图所示S 1和S 2是两个相干的波源,其振幅为A ,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两波形成的波峰和波谷,那么a 点的振幅为__________,b 点的振幅为__________,c 点的振幅为__________.经四分之一周期后,在a 、b 、c 三点中,振动加强点是__________.答案:2A 0 2A a 、c解析:波的干涉特征.12.(8分)(2004上海高考)A 、B 两波相向而行,在某时刻的波形与位置如下图所示.已知波的传播速度为v ,图中标尺每格长度为l ,在图中画出又经过t=7l/v 时的波形.答案:解析: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可得.三、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13.利用超声波遇到物体发生反射,可测定物体运动的有关参量.图甲中仪器A 和B 通过电缆线连接,B 为超声波发射与接收一体化装置,而仪器A 为B 提供超声波信号源而且能将B 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进行处理并在屏幕上显示其波形.现固定装置B,并将它对准匀速行驶的小车C,使每隔固定时间T 0发射一短促的超声波脉冲(如图乙中幅度大的波形),而B 接收到的由小车C 反射回的超声波经仪器A 处理后显示如图乙中幅度较小的波形.反射波滞后的时间已在下图中标出,其中T 和ΔT 为已知量.另外还知道该测定条件下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为v 0.则根据所给信息可判断小车的运动方向为_________(填“向左”或“向右”),速度大小为_________.答案:向右TT Tv ∆+∆002解析:由屏幕上显示的波形可以看出,反射波滞后于发射波的时间越来越长,说明小车离信号源的距离越来越远,小车向右运动.由题中乙图可得,小车相邻两次反射超声波脉冲的时间t=T 0+21(T+ΔT)-21T=T 0+21ΔT ①小车在此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s=v 0·2T∆ ②小车的速度为v=t s =TT T v ∆+∆002.14.有一种用钢丝操纵的做圆周飞行的飞机模型,装有两冲程的活塞式发动机作为动力.操纵者站在圆心,在他听来发动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是平稳不变的.场边的观察者听到的声音忽高忽低地做周期性变化.(1)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模型飞机的飞行速度是90 km/h ,活塞式发动机的转速是9 000 r/min ,则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最高频率是__________ Hz ,最低频率是__________ Hz ,操纵者听到的声音的频率是__________ Hz.(设这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答案:(1)声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 多普勒效应(2)162 140 150解析:(1)声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多普勒效应.(2)飞机的速度v=90 km/h=25 m/s发动机发声的频率f 0=609000Hz=150 Hz ,这也是操纵者听到的声音的频率.当飞机向观察者飞行时,声波波长为λ1=15025340- m=2.1 m ,此时观察者听到的频率即为最高频率f max =1λv=1.2340Hz=162 Hz.当飞机远离观察者飞行时,声波波长变为λ2=15025340+ m=2.43 m ,此时观察者听到的频率即为最低频率f min =2λv=43.2340Hz=140 Hz.。
波的特有现象
波的特有现象例1、如图所示,S1、S2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机械波波源,振幅为A、a、b、c三点分别位于S1、S2连线的中垂直上,且,ab=bc,某时刻a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c是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则()A. a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2AB.b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2AC.b处质点的振幅为2AD.c处质点的振幅为2A例2、如图所示表示两列同频率相干波t=0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振幅为2cm不变,波速为2m/n,波长为0.4m,E是BD与AC 连线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C两点是振动减弱点B.E点是振动加强点C.B、D两点是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为4cmD.t=0.05时E点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为2cm例3、关于多普勒效应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A.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B.多普勒效应不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C.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则乙车在某旅客所到的甲车笛声频率低于他所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D.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所接受到的来自遥远星系上的某种原子光谱与地球上同种原子的光谱相比较,光谱中各条谱线的波长均就长(称为哈勃红移),这说明该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练习:1、如图所示,S1、S2是两个相干波源,它们振动同步且振幅相同,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在某一时刻它们所发出的波的波峰和波谷,关于图中所标的a、b、c、d四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该时刻a质点振动最弱,b、c质点振动最强,d 质点振动既不是最强也不是最弱B.该时刻a质点振动最弱,b、c、d质点振动都最强C.a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弱的,b、c、d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强的D.再过T/4后的时刻,a、b、c三个质点都处于各自的平衡位置,因此振动最弱2、有一种用细绳操纵沿圆周运动飞行的模型飞机,装有内燃机发动机作为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站在中心的操纵者听到发动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忽高忽低做周期运动B.站在中心的操纵者听到发动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是变化的C.站在场边的观赛者听到发动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的单调忽高忽低地做周期性变化D.站在场边的观察者听到发动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变3、如图所示,若x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为一正弦曲线,其波速为200m/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示时刻质点b的速度正在减小B.从图示时刻开始,经过0.01s,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0.4mC.若此波遇到另一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50HzD .若发生明显衍射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一定小于4m4、两列简谐波均沿x 轴传播,传播速度的大小相等,其中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如图中实线所示。
课时作业21:12.1 波的形成和传播
1波的形成和传播考点一波的形成、传播和特点1.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主要原因是()A.大钟的回声B.大钟在继续振动,空气中继续形成声波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答案 B解析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的振动不会立即停止,振动的能量不会立即消失,大钟会做一段时间的阻尼振动,因此还会在空气中形成声波,这就是“余音未绝”的原因,所以选项B正确.2.在平静的湖面上漂着一块小木条,现向湖中央扔一石子,圆形波纹一圈圈地向外传播,当波传播到小木条处时,小木条将()A.随波纹漂向湖岸B.不动C.向波源处漂动D.在原来位置上下振动答案 D解析介质中有机械波传播时,介质本身并不随波一起传播,各质点只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向外传播的只是振动形式和能量,生活中的水面上的一些漂浮物会沿波向外移动,是因为外界另外一些因素的干扰,如风的吹动等,故D正确.3.(多选)关于机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邻的质点要相互做功B.机械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C.波源开始时怎样振动,其他质点开始时就怎样振动D.除波源外,波中各质点都做受迫振动答案ACD解析机械波是由于介质中前面的质点带动后面的质点运动,使波源的振动形式与波源的能量向远处传播而形成的,前、后质点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因而相互做功,故A正确;机械波的传播必须有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波源依次带动后面的质点,每个质点都做受迫振动,每个质点的频率都与波源频率相同,并且都“仿照”波源振动,故C、D正确.4.(多选)把一根长而软的螺旋弹簧竖直提起来,手有规律地上下振动,则()A.在弹簧上形成一列机械波B.在弹簧上形成波峰和波谷C.弹簧上的质点自上而下振动D.弹簧上的机械波自上而下传播答案AD解析手有规律地上下振动时弹簧上各质点也上下振动,形成纵波,自上而下传播,故A、D正确,B、C错误.5.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界所刮的风就是一种机械波B.波不仅能传递能量,而且参与振动的质点也在随波迁移C.波将波源的振动形式传播出去的同时,也可以传递信息D.传播机械波的介质一定是可以自由流动的答案 C考点二横波和纵波6.(多选)机械波按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的关系可分为横波和纵波,关于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横波中二者方向有时相同B.在横波中二者方向一定不同C.在纵波中二者方向有时相同D.在纵波中二者方向一定不同答案BC解析在横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所以二者方向一定不同,故A错,B对;在纵波中二者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有时相同,有时相反,故C对,D错.7.(2019·南昌十中高二下学期期中)下列关于纵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纵波中,波的传播方向就是波中质点的移动方向B.纵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一定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C.纵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一定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D.纵波也有波峰和波谷答案 B考点三由“带动法”确定质点的振动方向8.如图1所示为波沿一条固定的绳子向右刚传播到B点时的波形,由图可判断A点刚开始的振动方向是()图1A.向左B.向右C.向下D.向上答案 D解析根据“带动法”可知B点要向上振动,且所有点的起振方向都相同,所以D正确.9.振源A带动细绳上下振动,某时刻在绳上形成的横波波形如图2所示,规定绳上各质点向上运动的方向为位移x的正方向,从波传播到细绳上的P点开始计时,下列四幅图象中能表示P点振动图象的是()图2答案 A解析由细绳上形成的波形可知,波向右传播,且振源的起振方向向下,所以开始计时时P 点在平衡位置且将向下振动,故A正确.10.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3所示,已知此时质点F的运动方向向y 轴负方向,则()图3A.此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B.质点C此时向y轴正方向运动C.质点C将比质点B先回到平衡位置D.质点E的振幅为零答案 C解析因为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靠近波源的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面质点的振动,而后面质点要“模仿”前面质点的振动,所以本题中,已知质点F的运动方向向y轴负方向,即F质点正在“模仿”右边质点的振动,这说明波源在右边,波从右向左传播,即此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选项A错误;质点C此时刚到达波峰,速度为0,此后向y轴负方向运动,选项B错误;质点B要先向y轴正方向运动到达波峰位置再回到平衡位置,而质点C直接从波峰位置回到平衡位置,选项C正确;振幅指的是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虽然此时质点E的位移为零,但其振幅不为零,选项D错误.11.(多选)一列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4所示,则关于质点A在此时刻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4A.如果波向右传播,则质点A受到向上的作用力B.如果波向右传播,则质点A受到向下的作用力C.如果波向左传播,则质点A受到向上的作用力D.如果波向左传播,则质点A受到向下的作用力答案BD解析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中任何质点都参与波的传播,都会振动.振动需要回复力,质点A所受的回复力总是指向平衡位置,所以题图所示时此质点A受到的力向下,与波的传播方向无关,故选项B、D正确.12.(2020·青岛二中高二期末)下列关于波的应用正确的是()A.要使放在河中的纸船逐渐靠近河岸,可向比纸船更远处投掷石子形成水波B.两个在水中潜泳并且靠得较近的运动员能听到对方发出的声音是声波在液体中传播的应用C.光缆是利用机械波传递信息D.宇航员在宇宙飞船里,击打船壁只能引起机械振动,不能形成声波答案 B解析机械波传播时,介质质点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质点本身并不随波迁移,所以水波并不能使河中的纸船靠近河岸,选项A错误;光缆是利用光波传递信息的,选项C错误;固体也能传播声波,而且宇宙飞船里是有空气的,选项D错误;声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选项B正确.。
专题17 波和波的特有现象
专题17波和波的特有现象【命题思想】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命题频率最高的知识点是波的图像、波长、波速与频率的关系,内容涉及机械波、电磁波、光波和物质波。
【问题特征】问题涉及波的产生、传播和叠加的规律;几种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波的特有现象及应用。
【处理方法】注意区别不同波的产生方式,波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特征,横波和纵波;波的叠加、波的干涉、衍射、偏振、多普勒效应是所有波的特有现象。
特别关注机械波、电磁波和物质波的本质区别。
【考题展示】1.(06年上海)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下列关于光的本性的陈述符合科学规律或历史事实的是()A.牛顿的“微粒说”与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本质上是一样的B.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显示了光具有波动性C.麦克斯韦预言了光是一种电磁波D.光具有波粒两象性2.(05年北京)一人看到闪电12.3s后又听到雷声。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m/s~340m/s,光速为3×108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
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A.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B.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C.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D.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3.(06年全国Ⅱ)频率一定的声源在空气中向着静止的接收器匀速运动。
以u表示声源的速度,V表示声波的速度(u<V),υ表示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
若u增大,则()A.υ增大,V增大B.υ增大,V不变C.υ不变,V增大D.υ减少,V不变4.(08年全国2)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振幅为A。
t=0时,平衡位置在x=0处的质元位于y=0处,且向y轴负方向运动;此时,平衡位置在x=0.15m处的质元位于y=A处。
该波的波长可能等于()A.0.60m B.0.20m C.0.12m D.0.086m5.(07年上海)光通过各种不同的障碍物后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衍射条纹,衍射条纹的图样与障碍物的形状相对应,这一现象说明()A.光是电磁波B.光具有波动性C.光可以携带信息D.光具有波粒二象性6.(08年四川)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该直线上的a 、b 两点相距4.42 m 。
第20讲波的特有现象
第20讲波的特有现象【知识点精析】1.波的干预:①产生稳定干预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
②现象:两波相遇时,某些区域振动总是加强,某些区域振动总是减弱,且加强和减弱区互相间隔。
③对两个完全相同的波源产生的干预,凡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波长整数倍处,振动加强;凡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处,振动减弱。
2.波的衍射:波绕过障碍物传到阴影里去的现象叫衍射。
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差不多。
【典型例题】例1以下四种声现象中,哪些是声波的干预?( )A、在门窗关闭的屋里说话。
听起来比在旷野里响B、隔着院墙与人谈话,虽然不见其人,却能闻其声C、环绕正在发声的音叉走一周。
会觉得声音有强弱的变化D、将两只固有频率相同的音叉稍稍间隔一点距离并列放置,敲击其中一只音叉后用手将它按住,让它停止振动。
却能听见未被敲击的音叉发出的声音。
例2〔多项选择〕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发生干预时,假设两列波的波峰在某质点P位置相遇,那么有( )A、质点P的振动始终加强,P点振幅最大B、质点P的振动始终加强,P点的位移也可能为0C、质点P的振动有时加强,有时减弱,振幅随时间周期性变化D、质点P的振动有时加强,有时减弱,因为P点的位移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例3〔多项选择〕如图,水面上有M、N两个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振源在水面上形成两列水波,在MN连线的中垂线上有a、b、c三点。
某时刻a点是两波谷相遇点,b点是两波峰相遇点,那么可以判断c点( )A、一定是振动加强的点B、一定是两波峰相遇点C、一定是两波谷相遇点D、振动振幅一定等于M、N处两振源分别引起振动的振幅之和例4橡皮绳上甲波峰向右传播,乙波谷向左传播,假设它们的振幅和波长都相同,那么它们相遇时互相叠加如图(A)所示,此时图(B)中的x、y质点的振动方向是( )A、x向上,y向下B、x向下,y向上C、x、y都静止D、x、y都向上例5 A、B两波相向而行,在某时刻的波形与位置如下图,波的传播速度为v,图中标尺每格长度为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课时作业波的特有现象
(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1.利用声音从海底反射的回声测深器测量海的深度,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 m/s,要使该仪器在测量大于30 m深度时,误差不超过5%,则在测定信号发出及返回的时刻时,精确度至少应达到( )
A.0.01 s
B.0.05 s
C.0.001 s
D.0.005 s
2.声波从声源发出,在空中向外传播的过程中( )
A.波速在逐渐变小
B.频率在逐渐变小
C.振幅在逐渐变小
D.波长在逐渐变小
3.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振幅、频率均相同的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M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时刻质点O正处在平衡位置
B. P、N两质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
C.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点M向O点处移动
D.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M到达平衡位置
4.一波源在左绳端发出半个波①,频率f1,振幅A1;当此波源刚起振时绳右端的另一波源也恰好起振,发出半个波②,频率f2(f2>f1),振幅A2,P为绳的中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列波同时到达P点
B.两列波相遇时P点波峰值可达到A1+A2
C.两列波相遇再分开后,各处保持原波形传播
D.因频率不同,这两列波相遇不能叠加
5.公路巡警开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0 km/h的恒定速度巡查,在同一车道上巡警车向前方的一辆轿车发出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如果该电磁波被那辆轿车反射回来时,巡警车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比发出时低,说明那辆轿车的车速( )
A.高于100 km/h
B.低于100 km/h
C.等于100 km/h
D.无法确定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声波波源向观察者靠近,则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减小
B.声波击碎玻璃杯的实验原理是共振
C.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距离要比光波和无线电波远得多
D.“闻其声不见其人”是声波的干涉现象
7.在山中砍伐时发出的声音既含有频率较高的声波,也含有频率较低的声波,其中只有频
率较低的“嘭”“嘭”声才能被远处的人听到.这是因为( )
A.频率较低的“嘭”“嘭”声能量大,能传到很远
B.频率较低的“嘭”“嘭”声速度快,最先到达
C.频率较低的“嘭”“嘭”声波长较长,容易产生衍射
D.以上说法均不对
8.如图所示,甲、乙两平面波是振幅相同的相干波,甲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乙波沿y轴正方向传播,图中实线表示某一时刻的波峰位置,虚线表示波谷位置,对图中正方形中央的a、b、c、d 四点的振动情况,正确的判断是( )
A.a、b点振动加强,c、d点振动减弱
B.a、c点振动加强,b、d点振动减弱
C.a、d点振动加强,b、c点振动减弱
D.a、b、c、d点的振动都加强
9.医用“B超”发出的超声波频率为7.25×104 Hz,这种超声波在人体内传播的波长为2 cm.在给某患者的肝脏病变部分进行检测时,从探头发出的同一超声波脉冲经病变部分反射,回到探头有两个信号,相隔时间Δt=22 μs,则患者病变部分的大小为__________.
10.波源S1和S2振动方向相同,频率均为4 Hz,分别置于均匀介质中x轴上的O、A两点处,OA=2 m,如图所示.两波源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轴相向传播,速度为4 m/s.已知两波源振动的初始相位相同.求:
(1)简谐横波的波长;
(2)OA间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
11.如图所示,空间同一平面上有A、B、C三点,AB=5 m,BC=4 m,AC=3 m,A、C两点处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波源,振动频率为1360 Hz,波速为340 m/s,则BC连线上振动最弱的位置有几处?
12.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甲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1)若此波遇到另一列简谐横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多少?
(2)若该波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障碍物尺寸应满足什么条件?
标准答案及解析:
1.
解析:利用回声测深器测量海水深度,须记录声波发射时刻及接收到被海底反射回来的声波的时刻,从而得到声波在海水中往返一次的时间Δt,海水深度为
2v t ∆ ,现要测30 m 以上深度时,误差不超过5%,则时间测得值Δt 的误差δ≤2305%1500
⨯⨯s=0.002 s,故测定信号发出及返回的时刻时,精度至少应达到0.001 s.
答案:C
2.
解析:根据惠更斯原理知,声波从声源发出后,在空中向外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波源为中心的波面,面上的每个点都是子波的波源,然后又形成子波波面,形成包络面,即为新波面,但声源提供的能量一定,在形成新的波面后,总能量不变,但每个新波面获得的能量减少,故在波的传播过程中振幅逐渐减少,故应选C.
答案:C
3.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O 、M 为振动加强点,此时刻O 处于波谷,M 处于波峰,因此A 错误. N 、P 为减弱点,且两列波振幅相同,因此, N 、P 两点振幅为零,即两质点始终处于平衡位置,B 正确.质点不会随波向前推移,C 不正确.从该时刻经14
周期,两列波在M 点分别引起振动都位于平衡位置,故M 点位于平衡位置,D 正确.
答案:BD
4.
解析:因两波源同时起振,形成的都是绳波,波速相同,因此两列波同时到达P 点,选项A 正确,因f 2>f 1,有λ2<λ1,当①的波峰传至P 点时,②的波峰已过了P 点,即两波峰在P 点不会相遇,根据波的叠加原理,P 点的波峰值不可达到A 1+A 2,选项B 错误,选项C 正确,因波的叠加没有条件,故选项D 错误.
答案:AC
5.
解析:由多普勒效应知,巡警车接收到的频率低了,即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低了,说明轿车和巡警车在相互远离,故A 正确.
答案:A
6.
解析:由多普勒效应可知,若声波波源向着观察者运动,则接收到的声波频率增大,选项A 错;声波击碎玻璃杯是声波频率与玻璃杯的固有频率相同,玻璃杯发生共振导致破碎,选项B 正确;由于水对光波和无线电波吸收比对声波吸收的多,所以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距离比光波和无线电波在水中传播的距离远得多,选项C 正确.“闻其声不见其人”是声波的衍射现象,选项D 错.
答案:BC
7.
解析:机械波的能量是由振幅决定的,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故A 、B 项错;由v=λf 知,v 一定,f 小,λ大,则频率低的声音波长较长,易发生衍射,在山中较远处易听到,故C 项正确.
答案:C
8.
解析:当两列波出现干涉现象时,要产生干涉图样,形成一条加强线,一条减弱线……即加强线、减弱线彼此相间隔的稳定的干涉图样,在图中设定A 、B 、C 、D 四点,实线相交点,即波峰与波峰相遇,都是振动加强点,可知B 、D 决定的直线为加强线,过A 、C 的平行于BD 直线的两条直线也应是加强线,a 、c 两点在BD 直线上,故a 、c 点是振动加强点,分别过b 、d 点且平行于BD 直线的两条直线均在两加强线之间,应为减弱线,故b 、d 两点的振动是减弱的.
答案:B 9.
解析:这列波在人体内的传播速度为v=f·λ=1.45×103 m/s,经病变部分前后表面反射的路程差为2 l=v·Δt,
则l=36
1.4510221022
v t -∆⨯⨯⨯==1.6×10-2m =1.6 cm.
答案:1.6 cm
10.
解析:(1)设简谐横波的波长为λ,频率为ν,波速为v,则λ=v ν
① 代入已知数据得λ=1 m.②
(2)以O 为坐标原点,设P 为OA 间任意一点,其坐标为x,则两波源到P 点的波程差
Δl=x -(2-x),0≤x≤2③,
其中x 、Δl 以m 为单位,合振动的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满足
Δl=(k+12
)λ,k 为整数④, 联立③④式得x=0.25 m,0.75 m,1.25 m,1.75 m.
答案:(1)1 m (2)0.25 m,0.75 m,1.25 m,1.75 m
11.
解析:波的干涉图样的规律是一条条从两个波源中间伸展出来的振动加强与振动减弱相间的区域.其中,到两波源距离之差为半波长偶数倍的点在振动加强区域;到两波源距离之差为半波长奇数倍的点在振动减弱区域.在BC 及其延长线上,有到A 的距离与到C 距离之差为1个2λ、1个λ、3个2λ、2个λ…(2n -1)个2
λ、n 个λ的点,这些振动最弱的点与振动最强的点在B 、C 及其延长线上自远处向C 相间递次排列.由题给出的条件可求得,该波波长为25 cm,则B 点到A 与到C 距离之差等于1 m,为波长4倍的振动加强点,C 点到A 与C 距离之差等于3 m,为波长12倍的振动加强点,故在BC 之间应有8处振动最弱的位置.
答案:8处
12.
解析:(1)由振动图象可以看出,此波的周期为0.8 s,所以频率为1.25 Hz.因为发生稳定干涉的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等,所以另一列波的频率为1.25 Hz.
(2)由波动图象可以看出,此波的波长为20 m,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或等于20 m 时能够发出明显的衍射.
答案:(1)1.25 Hz (2)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