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1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量.如果每年都比上一年的产量增加x 倍,那么两年后这种产品的产量y 将随计划所定的x 的值而确定,y 与x 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
(1)y=6x 2 (2) (3)y=20x 2+40x+20
思考:观察以上三个问题所写出来的三个函数关系式有什
么共同特点?
归纳:二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y=ax 2
+bx+c (a,b,c 为常数,且a ≠0)的函数叫二次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a,b,c 分别是函数解析式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练习:1.下列函数表达式中,哪些是二次函数?哪些不是?
若是二次函数,请指出各项对应项的系数. (1)y =1-3x 2 (2)y =3x 2+2x
(3)y =x (x -5)+2 (4)y =3x 3+2x 2
(5)y =x +1
x
2. 满足什么条件时当,是常数其中函数c b,a,)c b,a,c(bx ax y 2
++= (1)它是二次函数? (2)它是一次函数? (3)它是正比例函数?
【合作交流 展示讲解】
例1:若函数m
m x m y --=2)1(2为二次函数,则m 的值为多少?
例2: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2 cm ,若从中挖去一个长为2x cm ,宽为(x+1)cm 的小长方形,剩余部分的面积为y cm 2.
(1) 出y 与x 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并指出y 是x 的什么
函数?
(2) 当小长方形中x 的值分别为2和4时,相应的剩余
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3)当y=0时,求自变量x 的值,并判断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课堂检测】
基础达标:
独立思考完成,然
后合作交流,教师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引导。
对于“思考”中提出的问题,教师进
行如下启发:1. 这几个函数是我们已学过的函数吗?2. 这些函数的自变量x 的最高次数是多少?
3.比较三个式子,(1)和(2)缺失了什么项,你能补全吗?
4.三个式子可以统一为什么
形式?
归纳定义,叫一名
学生完成,其他学
生进行补充
学生自主完成巩
固练习,
教师提问
学生先自主完成,
然后讨论交流.教
师在解题方法和解题过程上进行引导 例,让学生列出关系式,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出
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联系
理论学习完二次函数的概念后,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什么样的函数是二次函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
21122
m n n =-
1. 下列各式:
⑦y=(2x+1)(x ﹣2)﹣2x 2
;其中y 是x 的二次函数的有__________(只填序号).
1. 已知二次函数y=1-3x+5x 2,则二次项系数a=_______,一
次项系数b=_______,常数项c=_______.
3.函数y =(m -2)x 2+mx -3(m 为常数).
(1)当m__________时,该函数为二次函数;
(2)当m__________时,该函数为一次函数.
4. 在一定条件下,若物体运动的路段s (米)与时间t (秒)
之间的关系为
s =5t 2+2t ,则当t =4秒时,该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
( )
A .28米
B .48米
C .68米
D .88米
5. 已知函数,当m=________时,它是二次函数.
能力提升:
1. 二次函数y=x 2+2x-7的函数值是8,那么对应的x 的值是( )
A.5
B.3
C.3或-5
D.-3或5 2. 已知y 与x 2成正比例,且当x=3时,y=﹣18,写
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它是二次函数吗?[ 33. 已知二次函数y =-x 2+bx +3.当x =2时,y =3,求 这
个二次函数解析式. 4. 已知,函数y=(m+1)x
232
m m --+(m-1)x(m 是常数).
①m 为何值时,它是二次函数? ②m 为何值时,它是一次函数?
5. 如图,在△ABC 中,∠B=90°,AB=12 mm ,BC=24 mm ,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边AB 向B 以2 mm/s 的速度移动(不与点B 重合),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边BC 向C 以4 mm/s 的速度移动(不与点C 重合).如果P 、Q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设运动的时间为x s,四边形APQC 的面积为y mm 2. (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例2中注意让学生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学生自主完成练
习,对本节课的知
识进行检测.
教师巡视指导,帮
助有困难的学生,
集体存在的问题
统一讲解
中.练习2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
联系 例1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二次函数的概念. 例2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方法,同时注意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并巩固函数值等知
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