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行书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草书

合集下载

汉字形体演变

汉字形体演变
汉字的形体演变
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1、甲骨文
上古时期人们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的甲骨文 最为典型,是甲骨文的代表。甲骨文是考古发现的人们能够辨 识出的最古老的汉字。
甲骨文是古人占卜的记录,用甲骨文记录的占卜内容叫 做“卜辞”。
殷代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这里是殷都的故址, 所以人们也称甲骨文“殷墟文字”。
隶变叫是“汉隶字定发”展、史“上隶最古大定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变革,是古文字 和今文字的分水岭,使汉字的象形意味大部分丧失,变成了表意 的书写符号。
隶书对篆文字形的改造,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曲为直。将篆书圆转相连的线条变为方 折笔画,字形变得方正平直。
2、省并。对一些繁复的笔画乃至部件加以 省并、简化。
程邈 徒隶 隶人
晋代卫恒《四书体式》:“秦即 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 人佐书,曰隶字。”
隶书的特点 1、用笔:左波右磔(波势和挑法)“蚕头雁尾”

波磔
东汉《史晨碑》(局部)
2.体态扁平,字形“八”字分散,呈现出一种动态美:
秦代的隶书叫“秦隶”,也称“古隶”。 汉代的隶书叫“汉隶”,也称“今 隶”。 隶变:汉字在秦汉之际由小篆到隶书的演变叫做“隶变”。 也
同源分化的古今字:

①傍晚、黄昏 ②婚姻、结婚
晁错《言守边备塞疏》:
婚 “男女有昏。”

①人的腰部 ②重要、关键
腰 《荀子》:“量要而
带之。”

①战场上取左耳
《诗·齐风·南山》:
②娶亲
娶 “取妻如之何?”
同音假借的古今字:

①燃烧 ②文言虚词
燃 《孟子》:“若火之

中国古代字体的发展顺序

中国古代字体的发展顺序
4
颜筋柳骨 六、行书: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
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 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 化。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作者:王羲之(书圣)
七、草书:草圣——张旭
中国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字的发展顺序
甲骨文(商) → 金文(周) → 小篆(秦) → 隶书(汉) → 楷书(魏晋) → 行 书→ 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楷行草”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一、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
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年过半百的王懿荣身患疟疾,一位著名的老中医开了“龙
1
骨”这味药,然而他却发现这些大小不一的“龙骨”上有着许多非常有规律的符号, 很像古代文字。为了一探究竟,他大量收购“龙骨”。王懿荣对"龙骨”进行了反复推 敲、对比、拼合,深厚的金石功底让他很快了解到这些“龙骨”是龟甲和兽骨,而上 面的符号是用刀刻上去的,裂纹则是高温灼烧所致。最后王懿荣确定这些刻在甲骨上 的符号是一种文字,而且早于金文和篆书。
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五、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
更趋简化,横平竖直。魏晋时间,是隶书向楷书转变的关键时 期,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大人物——钟繇。后人将他称为楷 书鼻祖。到了唐朝的时候,书法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繁荣。唐初 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 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并且王懿荣进一步追根溯源,最终发现这些甲骨大都产自河南章德府安阳县小商 屯,进而发现了“殷墟”。
二、金文:商周时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

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字形特点

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字形特点

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字形特点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约三四千年的商周时期,汉字的演变过程非常复杂,经历了多个阶段,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字形特点。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它的字形象形性较强,写法也不固定。

金文是铸刻有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字的线条粗壮,早期部分字形的象形性还很明显,西周晚期之后,字形逐渐规整、美观。

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的,秦统一全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统一的文字。

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

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

它将篆书圆转的线条改为直笔或方笔,象形意味已基本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字的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楷书是从隶书发展而来的,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草书和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书写速度更快。

楷书是一种规矩、规模的意思,从殷商至清末,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宋体等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汉字的字形逐渐由象形性向抽象性过渡,笔画结构越来越简省,形状趋于抽象且越来越规整,方块的形式逐步固定下来。

总的来说,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一个逐渐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每个阶段的字形特点都有其独特之处。

汉字的字形特点主要包括:1.汉字是表意文字,以象形为基础,以表意为目的。

2.汉字的笔画和偏旁部首是构成汉字的基础元素。

3.汉字的笔顺和书写规则是汉字书写的基础要求。

4.汉字的形体结构具有平面组合的特点,以点、线、面组成方块形。

5.汉字的字体种类繁多,不同的字体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总之,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字形特点也是多种多样的。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

汉字发展史 宋体
• 宋体,是在中国宋朝发明的一种汉字印刷 字体。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 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即“字脚”或 “衬线”),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 端,属于白体,常用于书籍、杂志、报纸 印刷的正文排版。因从明朝传入日本,而 又称为明体、明朝体。
汉字发展史 仿宋
• • 印刷字体的一种,仿照宋版书上所刻的字体,笔画粗细均匀,有长、方、扁三体。也 叫仿宋体,仿宋字。 这要牵涉到另一个字体——宋体。宋体的特点是什么?横平而 竖直,横笔细而竖笔很粗,还有每一笔的端点也较粗,这些不是用毛笔的手写体的特 点。 宋体为什么有这些特点?当然是因为印刷的需要了。在雕版印刷繁荣的宋代,雕刻制 版大多用木版,也就是说用长方形的木板雕刻制版。木板上都有纹路,制版一般都是 横向,这样刻制字的横向线条和木纹一致,比较结实;而刻制字的竖向线条时和木纹 交叉,容易断裂。因此字体的竖向线条较粗,横向较细。横向线条即使比较结实,在 端点也容易磨损,因此端点也较粗。横平竖直,当然为为了雕刻制版的刀工方便刻制 了。雕刻制版是一个非常费事的工作,如果要表现手写体的那些特点,则刻字必然比 横平竖直要大得多,这点大家做个简单的实验就知道,windows的记事本中输入或粘贴 一段汉字,分别把字体设置为宋体9号和楷体9号,看看哪个更容易看就知道了。由于 木板的纹路,要雕刻变化多端的曲线难度也会更大。而且每张木板只能印刷两页,一 本书就要雕刻很多木板。如果字刻得太大,不但雕工费事费力,木板也会用得更多, 所以在木板上雕刻的字不会太大。而要在这么小的反刻字上表现出手写体那些变化多 端,圆润细腻的特点难度大家可想而知,横平竖直当然是最好的选择。由上可以看出, 宋体的这些特点无一不是因印刷而产生,适应了印刷的需要,跟毛笔的手写体是大不 相同。 后来人们又模仿宋体字的结构、笔意,改成笔画粗细一致、秀丽狭长的印刷 字体,这就是仿宋体。

书法的演变历史

书法的演变历史

书法的演变历史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春秋战国—石鼓文、秦朝—小篆、汉朝—隶书、三国—楷书、两晋—行书、隋唐五代—楷书、宋朝—行书、元朝—楷书。

我国的书法是由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演变至今的。

1.甲骨文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

刻在甲骨上,先用于卜辞,对未来事情结果的占卜,盛于殷商,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具有一定的节奏感。

甲骨文有图画性和象征性,笔画以直为主,两端尖细中部略粗,章法纵有列,横无行,结构以纵向为主,运用对称等来求得形体的稳定美观。

2.金文金文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钟鼎文。

殷商后期到战国是我国青铜器铭文的盛行时期,西周达到鼎盛时期。

3.篆书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

3.1大篆广义的大篆包括金文、籀文、秦统一前的六国文字等。

狭义的大篆遗存石刻石鼓文,流传至今最早的石刻文字,为石刻之祖。

从书法的要素上看,无论是线条、结构、章法,还是空间,都工整,有小篆风度。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是大篆文字的尾声。

3.2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的政策,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国文字,创造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就是小篆,又称“秦篆”。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

“大篆”的特点有着古象形文字的特点,粗犷。

“小篆”的特点是笔画粗细均匀,圆转流畅。

结构平衡,体正势圆,字形修长,大小相同。

4.隶书隶书,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宽扁,横长竖短,隶书的产生标志着汉字进入今文字时代。

隶书分为秦隶和汉隶。

4.1秦隶秦隶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整理,去繁就简,字圆方,笔划改曲为直。

改连笔断笔,便于书写。

中国历代字体精选

中国历代字体精选

中国历代字体精选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

这些字体各具特色,代表着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字发展和演变。

1. 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

它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之一,笔画粗细不一,结构较为简单,多为象形字。

2. 金文:金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称铜器铭文。

它笔画圆润,结构整齐,多用于记录祭祀、战争等活动。

3. 石鼓文: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刻石文字,因刻在十个形似鼓的石上而得名。

它的字体工整匀称,笔画饱满,是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一种官方字体。

4. 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的一种官方字体,笔画圆润流畅,结构紧凑。

它是大篆的简化形式,逐渐取代了六国文字,成为标准字体。

5. 隶书: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是一种新型的文字形式。

它的笔画有波折,字形扁平,结构宽扁,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汉字书写方式的巨大变革。

6. 草书:草书起源于汉代,是隶书的草写形式。

它的笔画连绵不断,字形流畅自然,整体上呈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艺术风格。

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等几种形式。

7. 楷书:楷书也称真书或正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

它的字形较为方正,笔画讲究规矩和力度,结构平稳端正。

楷书是学习书法的基础字体之一,也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

8. 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

它的笔画相对流畅,字形与楷书相似但略有变化,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既工整又有流动感的艺术风格。

字物种书体形成的顺序依次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字物种书体形成的顺序依次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字物种书体形成的顺序依次是篆书、隶书、楷书、行
书、草书
字物种书体形成的顺序依次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书法分为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汉字的表意性及其独特的结构,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前提条件。

书法字体的发展以篆、隶、草、楷、行为顺序。

汉字或者说中国书法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书体演变也在错综交叉中进行,其传承脉络固然清晰可见。

从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商周、春秋还有汉代的简帛朱墨手迹,唐楷的法度,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代的碑帖之争等书法演进。

简述汉字书体的演变过程

简述汉字书体的演变过程

简述汉字书体的演变过程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书体的演变过程具体表现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1)甲骨文。

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时代通行的文字,主要记录商代王室贵族有关占卜活动的内容,因为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面的,所以人们称之为甲骨文,其图画特征明显,笔画较细瘦,字形大小不一。

(2)金文。

金文又名钟鼎文,是西周及春秋时代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记录的是统治者祭祀、分封诸侯、征伐及器主的功绩等内容,其笔画吧大厚实,结构、行款趋向整齐,图画特征明显减少,文字符号特征有所加强。

(3)大篆。

大篆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流行的汉字书体,从西周金文直接发展而来.其形体及结构特点与金文大体相同,变化小而规范,人们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出汉字字体发展的痕迹,其字形整齐匀称,笔画粗细一致,趋于线条化,比金文前进了一大步。

(4)小篆。

小篆是秦统一六国后通行于全国的标准字体,以秦国流行的大篆作为整理汉字的基础,省改大篆的笔划和结构,使之更加简易、规范。

小篆的通行,结束了从甲骨文以来一干余年汉字形体纷繁、写法多样的混乱局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汉字规范化的产物,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5)隶书。

隶书是出现于战国,形成于秦代,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字体,因多为下层官吏、徒隶等使用,所以被称为隶书。

隶书完全打破了小篆的结构,形成了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结构匀称、棱角分明,字形扁方,整齐美观,图画性完全消失,字体完全符号化,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6)草书。

草书是汉代为提高书写速度在隶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字体,一般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

然而由于草书实在难以辨认,逐渐失去了文字的使用价值,现在只能作为汉字特有的一种书法艺术存在了。

(7)楷书。

楷书是出现于东汉、成熟并通行于魏晋、一直沿用至今的标准字体。

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来,吸收了草书笔画简单的优点,去掉了隶书的波势挑法,笔画十分平直,字形比较方正,结构显得紧凑,字的笔画大大减少。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兰亭序行书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兰亭序行书

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 汉字是国家统一之本, 汉字是国人立命之神。
汉字是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瑰 宝,是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每个人 的精神家园。让我们用自身的行动来 维护汉字,让我们共同说一声:
我爱你,汉字!
六种造字法: 象形、指事、 会意、形声、 转注、假借。
象形造字法
中国人的祖先最 早是用“象形”的方 法来造汉字的,这是 一种用线条来描摹实 物形状的造字方法。
指事造字法
在象形的基础 上再加上个指事符 号作标记,形成了
指事文字。
会意造字法
是把和字义有关的 两个(或几个)独体 字或象形字符号组合 起来,把它们的意思 会合成一个新意思。
刀一样的长长尾巴的隶书,这只是 其中的一种。隶书主要有秦隶和汉 隶,秦隶是隶书的早期形式;汉隶 则为隶书之成熟字体。通常所说的 隶书是指汉隶中的"八分"而言
楷书
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 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之字 属之。包含了古隶之方正、八 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简捷等。这 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 标准字体且为世人所喜爱。楷 书有一种稳重而衍生出宁静之 感;文字因个人书写的方式、 性格之异,而有不同风格的同 一字体
行书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商) (周) (秦)(汉)(魏晋)草书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草书
金文
大 篆《石鼓文》 《泰山刻石》小篆
隶书熹平石经
《兰亭序》 行书
楷书
《十七帖》草书 王献之楷书《洛神赋》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 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 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 兽骨占卜 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 验的卜辞 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 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 殷至纣亡王室遗物。 以出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 辞,故又称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 余字,公认千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文 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汉字形体演变

汉字形体演变

六国古文
晋 玉 石 盟 书
战 国 帛 书
战国中山鼎及铭文
秦系文字
秦系文字指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以及小 篆。秦国文字也有正体、俗体之分。秦国文字的 正体后来演变成小篆,俗体则是隶书形成的基础。 笔画变为勾廓,而且常常有简笔,因此有人称它 是当时的俗体字。
《说文解字· 叙》云:“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 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 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皆取 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史籀大篆指春秋 到战国初期的秦国文字。省改包括两方面: 一是改变笔画,进一步趋于规整匀称,结果是减弱 了古文字的象形意味。二是省略偏旁和简化线条。
甲骨文的特点
1、象形程度较高,沿用图画写实手法;接 近图画文字。
2、字体不规范:甲骨文里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假借这几种造字法都已具备,所以说它 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但是在字形上还 很不固定。 (1)同一字写法不定。 (2)字的繁简不一。 (3)一些意近的偏旁可互相替代。 (4)同一个字可以正写、反写、侧写、倒写。 (5)偏旁位置左右上下不分。 3、笔画方折,线条瘦直。笔画纤细而不规则。
3、笔画方折,线条瘦直。笔画纤细而不规则。 甲骨文因为是用刀刻的缘故,字体比较瘦, 笔划比较硬。而且由于刀刻的不易,所以使得 原来的圆形变为方形。
金文是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由于 商周铜器以钟鼎为最多,又由于钟是主要乐器, 鼎是主要礼器,所以又称金文为钟鼎文。古代以 祭祀为吉礼,称祭祀所用的铜器为吉金,所以又 称金文为吉金文字。商周时人们对钟鼎彝器非常 重视,所以在上面铸上政令、契约、诸侯贵族还 常铸上他们光荣事件的一些文字做为永久纪念。 这种文字也普遍地铸在青铜兵器、货币、符玺上, 统称为“金文”。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1)地位: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于山水诗兴 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国画的精粹。 (2)艺术特点:①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 ②题 材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艺术风格上 追求画面传达出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文人画的艺术特点
(1)地位:文人画是北宋以后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2)艺术特点: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②创作上强 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 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③注重诗意
②表现技法:……
(3)共同的基本特点:注重诗意,“画中有诗” (4)山水画: 国画中的精粹 (5)文人画:中国画的独特形式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质朴与浪漫




中国画的特殊工具
中国画是怎样分类的? (1)按表现技法分:
工笔画
写意画
(2)按题材分:
精 粹 精 粹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画
2.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王维(唐) 《雪溪图》 以渲染为法,用笔简 练奔放,强调水墨效 能的发挥,以此来表 现景物。设色讲究自 然清淡,追求含蓄、 悠远、纯净的境界。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明朝《江城送别图》
书法与国画的美学表现:形态美、动态美、意境美 书必有神、 气、 骨、 肉、 血, 五者 阙一,不成为书也。 ——苏轼《论书》

王 羲 之 草 书
王羲之 《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
探究:
为什么出于实用目的文字会在中 国演变成一门古老的艺术?
中国人很早用毛笔书写; 汉字是象形字; 跟绘画有联系; 它们大多和纸的发明和使用有关……
二、画中有诗
1、中国画的主要特点:
(1)历史悠久,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2)主要分类特点:①题材:……

中国书法有哪五大书体?有什么区别.doc

中国书法有哪五大书体?有什么区别.doc

中国书法有哪五大书体?有什么区别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大篆,小篆等隶书包括秦隶,汉隶,简书,帛书等楷书包括晋楷,魏碑,唐碑,写经,颜体,柳体,欧体,赵体,行楷,以及徽宗的瘦金书,舒同的舒体等行书包括王行,颜行,行楷,行草,苏,黄,米,蔡等字体草书包括章草,今草,狂草,行草,一笔书,飞白书等深度解析“篆隶楷行草书”的区别!前言中国书法在久远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厚的传统。

一般说书法分为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每一大类又可细分。

了解区别有助于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深广内涵。

( 一) 篆书篆字分为大篆、小篆两种。

1.大篆(1)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是 ( 距今 3 千年 ) 殷商时期,先民们预测凶吉祸福,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刻在龟骨、兽骨上的文字。

(2)钟鼎文是在青铜器时代的商周,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为金文,钟代表乐器,鼎代表礼器。

周宣王时有位姓籀的太史对当时的文字进行了整理。

籀文就是指钟鼎文,是真正的大篆。

(3)石鼓文是战国时代秦国刻石。

石鼓共十个,形似鼓状,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

2.小篆早期文字处在初创阶段,尤其是甲骨文还不规范,一个字有多种写法,字中象形的成份较多,如其中的“马”字。

秦始皇统一文字后,小篆的写法就统一了。

小篆字的结构成纵势,布白对称匀称,用笔中锋圆转,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具有遒劲、圆润的美,被称为玉箸篆,象玉质的筷子。

相传在秦朝时篆字就有若干种。

有鸟、虫、蛇头篆,这些篆书的起笔处画有鸟、虫、蛇头的形状。

书法艺术不是具象的再现客观事物,而是抽象的艺术。

因此,这类书体只能在历史上昙花一现,不能成为真正的书法艺术。

就篆书的艺术而言钟鼎文、石鼓文结构奇古,融入了先民质朴的美,更受后人所喜爱。

周宣王时的《毛公鼎》上共有 32 行, 497 字的铭文,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

此外,《大盂鼎》、《散氏盘》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汉字书写体演变发展的阶段

汉字书写体演变发展的阶段

汉字书写体演变发展的阶段汉字书写体的演变顺序大致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主要特点:甲骨文:图画性强、笔画繁多、线条细瘦、笔画多放折等。

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

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金文:西周早期的金文从书体和书法风格来看,总的情势是清秀优美,笔道首尾出锋,有明显的波磔,结构严谨,行款章法自如。

其前期的作品风格质朴平实,多挺拔的悬针笔法,仍带有甲骨文的影响。

如武王时的利簋和天亡簋(或称大丰簋),字体平易古朴,笔划方圆兼备,具有凝练平直之气。

利簋仅用短短32 字就记述了武王代商的重大历史事件,因而被称为武王克商簋,是迄今所见西周最早一件铸铭铜器,开创了西周金文书法的例。

后期的风格凝重雄放,已显出金文的独特艺术。

如成王时的令、保卣,康王时的大盂鼎、大方鼎等,书法凝练奇古,雄伟挺拔,遒劲华丽,从人形或以人为偏旁的字及王字等,多用肥笔,用笔轻重明显,被书法家称之为“波磔体”。

尤其是大盂鼎的金文,共19 行,291字,记载了康王追述文武受命,克殷建邦的伟绩,其文字端庄典雅,大小得体,形态生动,为成康之世金文书法造诣最高一品,其拓本摹本尚被书法大家所珍视。

篆书: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篆书的特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篆书形状比较细瘦,讲求每个字都横是平的,竖是直的。

每个字大小的形状都比较的平均,大小非常的和谐。

形状从远处看上去是一个竖着的长方形,但是篆书书写起来非常的慢,效率很低。

篆书是一种形状非常像所描述事物的字体,即是一种象形字体。

植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植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植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植字源于甲骨文,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漫长的岁月中,植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字体形式。

本文将分别介绍植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以展示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发展过程。

一、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最早形式,起源于商朝,使用牛骨和龟甲作为载体。

甲骨文形态古朴,直线条描绘,线条孤立分明,大多由象形和指事字组成。

其书写形式简洁,笔画简单,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金文金文又称为金字,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演变形式。

它出现在西周晚期,使用青铜器和铜器作为书写载体。

金文整体上比甲骨文规整,笔画有变化,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装饰性。

金文的字形结构严谨,线条流畅,为后世的字体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大篆大篆是中国古代文字的标志性字体,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它是一种角形字体,笔画丰满有力,线条严谨稳定。

大篆的字形非常规整,结构简洁,书写时按照规定的笔画顺序和方向进行,堪称古代书法的杰作。

四、小篆小篆是在西汉初年由隶书演化而来的,是汉字的最早标准字形。

小篆是一种方块字形,与大篆相比,线条较为细腻,字形更加规范。

小篆的字形结构简练,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美感。

五、隶书隶书起源于秦朝,是统一的字书体,用于公文书写。

隶书的特点是笔画挺拔,构造严谨,字形结构均匀匀称,每个笔画均不相连。

隶书书写工整,行书之中属于比较规范、笔画严谨的字体。

六、楷书楷书是中国书法的主要字体之一,被誉为“书家之楷模”。

楷书字形规范,笔画丰满流畅,线条清晰。

楷书结构平衡,字与字之间形成紧密的连接,整体效果和谐美观。

楷书是现代书写的标准字体之一,广泛应用于报刊、书籍、广告等领域。

七、草书草书是中国古代书法中最具个性和艺术感的字体之一。

它以笔画的急速运动和变化而闻名,字形自由、随意,筆觸多變而富有表現力。

草书的线条激进,强调个人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草书字迹潇洒、活泼,独具一格,饱含着书法家个人的情感和性格。

汉字字体演变顺序

汉字字体演变顺序

汉字字体演变顺序汉字字体演变的顺序是()。

A. 甲骨文→篆书→隶书→金文→楷书B. 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楷书C.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D. 甲骨文→隶书→篆书→金文→楷书[答案] C[解析] 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从比较成熟的甲骨文算起,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从甲骨文产生至今,汉字字体发展经历了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

古文字阶段可分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四个阶段。

今文字阶段可以分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

(1) 甲骨文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时代通行的文字。

甲骨文主要记录商代王室贵族有关占卜活动的内容,因为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面的,所以人们称之为甲骨文。

甲骨文的主要特点是:图画特征明显,由于是用刀在龟甲兽骨上刻写的,因此笔画比较细瘦,字形大小不一。

(2) 金文金文又叫钟鼎文,它是西周及春秋时代浇铸在青铜器——钟鼎、生活用品、武器等上面的文字。

古代称青铜叫金,所以后世称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

金文主要记录的是统治者祭祀、分封诸侯、征伐及器主的功绩等内容。

金文的主要特点是:笔画肥大厚实,结构、行款趋向整齐,图画特征明显减少,文字符号特征有所加强。

(3) 大篆大篆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流行的汉字字体。

大篆这种字体是从西周金文直接发展而来,其形体及结构特点与金文大体相同,变化小而规范,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出汉字字体发展的痕迹。

大篆的主要特点:字形整齐匀称,笔画粗细一致,趋于线条化,比金文前进了一大步。

(4) 小篆小篆是秦统一六国后通行于全国的标准字体。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的政策,以秦国流行的大篆作为整理汉字的基础,省改大篆的笔划和结构,使之更加简易、规范,从而使原来纷繁复杂的汉字字体统一起来,有了共同的标准,这种统一的字体就是小篆。

小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汉字规范化的产物,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小篆的通行,结束了从甲骨文以来一千余年汉字形体纷繁、写法多样的混乱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骨文出现在

朝。甲骨文
是刻在 龟甲和 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
3、我国汉字的四种常用构字方法是 象形、 指事、会意、 形声
4、我国汉字的演变发展过程如下:
刻画符号(原始文字)→甲骨文→金文→
小篆 →隶书
草书
→ 楷书 行书
一、选择题
1.我国汉字由下列的哪种文字发展而来 (B)
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纸草文 D.泥板文
行书:
行书是楷书的快 写体,介于草、楷之 间,既不像草书潦草, 也不像楷书工整,笔 画连绵呼应,字字独 立,写得快,认得清。 是人们常用的手写体, 它和楷书一样并行使 用至今。

世 称 王
()
释 文 皇 帝
峄 山 刻 石

国字

维 初

体 :
小 篆
()
家 钱 粜
高 年 抚
释 文 等 恤 民
东 汉 曹 全 碑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B)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3.秦始皇下令把哪种文字作为全国通用字体 (C)
A.金文
B.隶书
C.小篆
D.楷书
二、个人爱好 在汉字的所有字体中,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
印⑴
⑵⑶




刷 体


草书 甲骨文 行书
楷书 隶 书 金 文
品味汉字的意美
「凶」字 是指地上有一个深坑,走路的人没 看见而踏空掉进坑里,「ㄩ」代表 深坑,中 间的「×」符号就是象征掉下坑的那种惊吓 的感觉和危险的 情形。
会意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 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 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 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 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 意字。 如:休、牧、从、比、步、益、 采、炙、囚
草书、楷书、行书
三国两晋 草书、楷书、行书走向成熟
甲骨文 金 文 小 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甲骨文 金 文 小 篆 隶 书 楷书
行书
甲骨文: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 字,只有少数卜人史官使用。 它主要是用刀刻写在龟甲兽 骨上。由于龟甲兽骨坚硬, 所以笔画以直折为主,很少 圆转。因为用尖刀雕刻,所 以线条细而均匀。甲骨文是 最早的汉字,具有早期汉字 的特点:图画性强,写法上 没有定型,大小不一,随意 性大。
金文:
金文又叫钟鼎文,盛行 于西周。它是铸刻在青铜 器上的文字。金文的形体 和结构与甲骨文相似,因 为金文是把字刻在模子上 再浇铸而成,
比较容易写,所以它的笔画特点是:字形 圆转, 大小均匀。象形性比甲骨文有所降低, 字的定型性有所提高,但还有较多的异体字。
这世三界个上字现是存最什大么的?商它朝们青又铜是器什:么司母文戊字鼎呢?
规应录秦 的秦公代 场代文, 隶 合公的隶 书 。文便书 产
往捷与生 来字小于 字“改号成横长有线隶为 的体篆秦 的隶变。为扁内致条书了 需。并代 分变是隶不舒聚的变将便 要小行, 界”巨书再展的笔成小于 ,篆,盛 。就大对象;结画方篆快 多难是行 成的汉形此体;折圆捷 用写书于 了,字的时风将平转地 在,隶汉 古因字汉的格小直均书 比不日代 今此体字隶变篆粗匀写 较能常。 汉,的符书为纵细的, 正适抄在
汉字的构成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象形
指事
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也就是当没有、 或不方便用 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 象的符号来表示,例如「上」、「下 」、 「凶」……等等。
「上」、「下」两个字是用横线「一」为界, 在横线上用一点或较短的短线指出上方的位 置,写成「︶」,也就是 「上」字;而在横 线上面画符号为「⌒」,则是「下」字。
形声
❖ 上形下声:露、花、草、笠、芳、景、箱 ❖ 下形上声:烈、忘、警、恭、堡、贷、盒 ❖ 左形右声:松、城、渔、狸、描、帽、纺 ❖ 右形左声:领、战、郊、放、鸭、飘、歌 ❖ 内形外声:闻、闷、辫、辩、问 ❖ 外形内声:圆、阁、衷、病、赶、厅、近
研讨汉字的意义
平时如果用力少,到时就会比别人差;
类似手铐 用“幸”铐起双手 监狱里关押带“幸”的犯人 用刀割掉鼻子 用戈砍掉人头
锯掉脚
甲骨文字体现的刑罚举例
与纺织有关的甲骨文字
甲骨文中“象形字” “会意字”举例
甲骨文大家猜猜看?
原来是十二生肖
时代
出现或常用字体
原始社会 商朝
刻画符号(原始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周朝
金文
秦朝
小 篆、隶书
汉朝
隶 书 :
草书:
草书是秦隶的草化、 连笔 而成。章草中还保 留隶书的波磔,以杜牧 《急就章》为代表。今草 将隶书的偏旁结构、象形 性消失,由于它笔画相连, 越发展越潦草难认,不合 楷模,所以渐渐由实用转 变为书法艺术了,如,晋 代王羲之的《十七帖》、 唐张旭的狂草等。
楷书: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产生于汉末,盛于魏、晋、 南北朝,成熟于唐代,一直沿用到今天。它完全清除了 隶书中残存的小篆的影响,形成了完善的笔画系统。楷 书的特点是:形体方正,横平竖直,笔画清楚。至今成 为汉字通用字体。从书法艺术上看,以唐代的欧阳询、 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等为主。
米育之
字 体 :隶ຫໍສະໝຸດ 书❖ ()释晋
文王
其朱不天羲
楚有鼠之 人驗膏十 今者治七 所乃耳帖 在是聋 往要有
字 体 :
草 书
得藥验
唐 颜 真 卿






碑楷







的 兰 亭 集
字 体 :
序行

1、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有产生以前,人们是如何相互交流、传递
信息和记事呢?
答:结绳记事 2、刻画符号 是我国文字的雏形。
小篆:
小篆是秦代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统一字体,由李斯等 人整理文字后改定的字体。因为它是正式颁行的统一字体,经过 整理、简化,所以异体字大量减少,且字形呈长方,奠定了汉字 “方块形”的基础。小篆笔画更加匀称整齐,线条粗细一致,更 加圆转,符号性增强了,图画意味大大消失了。因为小篆在大篆 的基础上简化而成,一般说小篆是大篆的简体。
在没有文字之前 古代人的记事方法
结绳记事
彩陶上的刻画符号(半坡 遗址出土)
刻画符号——文字 的雏(chú)形
1、
1、甲骨文的来源
2、甲骨文的定义
兽骨
龟甲
3、近代对甲骨文的发现
王懿荣像
殷 墟 甲 骨 堆 层
史海拾贝
4、甲骨文的发现的意义
甲骨文发现的 意义
甲骨文的内容涉及到商 代社会的各个领域,记录了 商朝后期的大量史实,因此 对于研究商朝的历史具有极 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