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考试重点
古代汉语考试重点
1.举例说明“六书”及其特点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2.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
我们现在所谈的只是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能证明的本义。
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从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直接引申,一类叫间接引申。
本义及探求方式①分析字形盥,洗,浴,及(逮也),零(下雨毛毛雨),集(鸟栖于树),受(接受,通授)②结合文献用例。
朝,莫,乱(治乱)③部首的表意功能。
页(xie):人头(颠,题)辵:行走(迟徐走,迅疾走)3.什么是词类活用?举例说明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意动用法则是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
下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使动和意动的不同作用:君子之学也可以美其身。
(《荀子·劝学》)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战国策·齐策一》)4.举例说明古代汉语被动句的几种形式。
(1)无标志的被动表示(意念被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2)有标志的被动句式①于(V+语+动作主动者)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②为(为+行为主动者+V)(为+V)(为……所)而身为宋国笑。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③见(见+动词)不直接引出行为主动者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慈父见背(对自己……)④被(战国末,直接加在V前,不能引出行为主动者。
古代汉语期末重点总结
古代汉语期末重点总结一、基础词汇在古代汉语中,有很多词汇是我们现代汉语中不常见的,但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
这些词汇是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基础,需要重点掌握。
例如:“吾”、“尔”、“乃”、“若”、“之”、“所”等。
还有一些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等的名词,如:“昔日”、“尧舜禹”、“中国”、“洛阳”等。
此外,还有一些表示动作、情感和状态的动词要注意,如:“纣王丧心病狂”、“夫妇有仇”、“战国时期各国互相攻伐”等。
二、句法结构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我们重点掌握。
一般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在古代汉语中非常常见,例如:“吾爱尔”、“雷公打雷”、“孔子教学生读书写字”等。
另外,古代汉语中有很多修饰语的用法也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如:“明月照我尧舜之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
三、文言文阅读在学习古代汉语过程中,我们还需要阅读一些文言文,这是古代文献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
阅读文言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字义翻译:文言文中的词汇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需要进行字义翻译。
例如,“明”在文言文中表示“明亮”、“清晰”,而不仅仅是指白天的意思。
2. 语法特点: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咂了咂舌道:你爷也好少道理呵,凡这些东西都是天生的,怕不便作得如数,可是你爷爷到底是老成持重之辈,不出来就不出来,何必瞒着他去做这无益处之事?”这句话中,句子的语序比现代汉语要灵活。
3. 文化背景:阅读文言文还需要了解其中所涉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例如,《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要求学习者不能只空谈,而要思考。
四、重要文献了解古代汉语的重点内容还需要研读一些重要的文献。
例如《论语》、《史记》、《文选》等,这些文献是我们了解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的重要参考资料。
同时,通过阅读这些文献,还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化和思想观念。
综上所述,古代汉语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11494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
第一节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
古代汉语考试复习重点
1.汉字的源头:一是刻划记号,二是原始绘画。
2.汉字的两个阶段: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
3.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汉字。
4.金文是指古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汉字。
5.许慎《说文解字》所列“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6.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7.古今字指在不同时代里用来表示同一意义的不同的一对字或一组字。
其中产生在前的叫古字,产生在后的叫今字。
8.通假字指在古书中本有其字而不用,却临时借用音词同音近字来代替用字的现象。
9.假借特点:本无其字,永久借用。
通假特点:本有其字,临时借用。
10.古汉语词汇特点:一单音词占多数。
二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三一词多义。
11.联绵词的特点:1一个语素。
2词形多样。
3相同相近的读音12.联绵词的两个音节大多具有双声(声母相同)如“荒忽,参差,踟蹰,匍匐,伶例,邂逅,枇杷,唐突”等。
叠韵(韵母相同)如“窈窕,徘徊,潺湲,婆汝,荒唐,仓皇,玫瑰,依稀”等。
双声叠韵如“缤纷,辗转,优游,燕婉”13.合成复音词分为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变义复词14.偏义复词指由两个近义,反义或意义相关的语素组成的复合词,但在具有语境中,其中一个语素有意义,并成为该复合词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记录一个音节的陪衬“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偏义园“多人,不能无生得失”。
得失偏义失“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
异同偏义异“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作息偏义作15.变义复词“今楚王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春”“秋"本为季节名,连用产生新义“年纪”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社“”稷"本为单音词。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一、宾语前置句(P288~P293)1、疑问代词作宾语(1)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作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前。
如果动词前有助动词,宾语放助动词前。
例: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2)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放在介词前例: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战国策•范睢说秦王》吾谁与为亲?《庄子•齐物论》(3)先秦的凝固格式。
如“何以、何如、若何”等例:而今安在哉?《苏轼•前赤壁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1)宾语必须是代词(2)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3、宾语用代词复指(1)在宾语前置的同时,在宾语后用代词“是”或“之”复指,“是、之”放动词前。
例:秉国之均,四方是维。
《诗经•小雅*节南山》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2)宾语本身就是代词“是”或“之”例: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左传•齐桓公伐楚》二、判断句★1、(基本)判断句式(1)主语+谓语例:荀卿,赵人。
《史记•孟轲荀卿列传》(2)主语+谓语+也例: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左传•齐桓公伐楚》(3)主语+者+谓语例:兵者,不祥之器。
《老子》(4)主语+者+谓语+也例: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逍遥游》陈胜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起义》☞PS:表示否定判断,在谓语前加“非”(非是副词)例: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战国策•魏策四》2、特殊词语的辨析(1)“是”①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
作判断句的主语。
例:是社稷之臣也。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
《荀子•天论》②判断词例:此必是豫让也。
《史记•刺客列传》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
(柳宗元《封建论》)(2)“为”①动词例: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②判断词例:余为伯條,余而祖也。
自考古代汉语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课汉字的结构许慎说:“象形是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也。
”象形是—种通过勾勒事物的轮廓来构拟字形的造字方法。
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所谓指事,含有标识事物、指明事物的意思。
从结构上看,大多数指事字都是在—个象形字上增加指事性或区别性的笔画(多是点和横)构成的。
例字:刃、亦。
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会意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
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所谓“以事为名”,即根据事类(指意义)而造或选取—个字作为义符,再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标声,即取譬相成,构成新字。
许慎说:“转注者,建类—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所谓“建类一首”,就是指同一个部首;“同意相受”就是指几个部首相同的同意字可以互相解释。
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古时候,语言中的某个“词”,本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
第二课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本义是对引申义、假借义而言的。
即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献资料可证的最古老的意义,叫做词的本义。
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引申义。
例如:“向”,《辞源》前三个义项是:1、北窗。
2、朝向,对着。
3、方向,趋向。
从文字体形看,“向”,像房子墙上开有一个窗口。
从文献资料看,《说文》:“向,北出牖(y ǒu)也。
”字形与文献相参证,可以判断“北窗”是“向”的本义。
因为窗子是朝着一定方向的,所以又推演出来“朝向”、“对着”、“方向”、“趋向”等意义,这些都是“向”的引申义。
第三课古书的用字通假字我们把借来记录同音词的字叫通假字,简称借字。
借字所承担的词义,称为假借义或借义。
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曾子杀彘》)“女”——“汝”异体字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形体不同的字。
古代汉语重点考点
古代汉语小知识点:●常用词:报P44;复P46;次P47;襲P49;克P54;無P55;介P60;河P65;池P66;谢P132;让P133;属P135;去P137;即P139;赴P141;冯P142;习P147;疾P147;饿P148;厌P149;固P153;再P154;识P217;见P217;患P222;信P226;臭P241;间P243;行P317;适P319;畜P324;淫P327;戚P328;孰P329;殊P331;江P337;宫P338;贾P340;年P341;岁P342;称P421;鬻P422;假P423;因P424;为P425;已P434;参P436;什P436;伯P437;晦P438;朔P438;期P439;权P441;归P511;采P514;叔P515;振P515;斯P517;伐P517;错P519;被P520;用P521;惩P523;薄P525;悠P526;皇P526;庶P527;裳P528;领P532;徵P576;发P578;封P578;迁P580;徒P580;遗P581;坐P582;省P587;曲P591;直P592;长P592;重P595;食P600;或P607;更P607;尔P610;●否定句+否定词:不+弗P264;毋+勿P265;未P266;否P267;非P267;无P268;莫P270●连词+介词:而P447;以P450;介词“以”P454;于P456;古音通假:P543;●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式有三种:按音序排列、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按编码排列P67—68●《康熙字典》P69;《辞源》P71;《说文解字》P77●研究《说文》清代最受推重的四大家P79;●《经籍纂诂》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P80●《词诠》是杨树达所著P80;《诗词曲语辞汇释》是张相所著,是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P81;●异体字的定义P173;●《论语》通行的注本有《论语注疏》、《论语集注》和《论语正义》P18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以下是一份关于古代汉语自考的重点笔记,涵盖了常见的知识点和考点:一、语音1. 声母:古代汉语声母包括唇音、舌音、齿音、喉音等,与现代汉语相比有一定的差异。
2. 韵母:古代汉语韵母比较复杂,包括平上去入四声,不同声调的韵母也有所不同。
3. 声调:古代汉语有四声,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不同声调的发音和意义都有所不同。
二、词汇1. 词义:古代汉语的词义比较广泛,一个词往往有多种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2. 词类:古代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不同词类有不同的语法特性和用法。
3. 习惯用语:古代汉语的习惯用语包括成语、习语、俚语等,这些用语的意义和用法需要特别注意。
三、语法1. 句子结构: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包括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等。
2. 词组类型:古代汉语的词组类型包括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这些类型的结构和意义需要掌握。
3. 句子时态:古代汉语的句子时态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完成时等,不同时态的用法和意义需要理解。
四、文选1. 先秦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先秦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诗经》、《左传》、《论语》等。
2. 汉魏六朝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汉魏六朝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史记》、《汉书》、《古诗十九首》等。
3. 唐宋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唐宋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唐诗、宋词、唐宋散文等。
4. 元明清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元明清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元曲、明清小说等。
五、文化常识1. 历史文化: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历史事件、制度、风俗习惯等。
2. 文学艺术: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发展历程和特点,如书法、绘画、音乐等。
3. 思想哲学: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哲学体系和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等。
古代汉语考试重点
古代汉语考试重点⾳节构成的词,叫做单⾳词。
在书⾯上,单⾳词⽤⼀个字来记录。
2古汉语的单⾳词的特点:多义性,模糊性,单⾳词向复⾳词的发展⾳节构成的词,叫复⾳词。
在书⾯上,复⾳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来记录。
联绵词:指两个⾳节连缀成义⽽不能拆开的词。
如蝙蝠”、“唏嘘”、“朦胧”、“囫囵(双声联绵词,叠韵词)复⾳词,⼜称合成词。
复合式合成词(词根加词根)附加式合成词(词根加词缀)6复合式合成词偏正式天⼦⼩⼈诸侯先⽣联合式⼲⼽国家社稷朋友动宾式将军执事司命知府主谓式⽉⾷霜降体验⾯熟补充式击破持久平定助长7附加式合成词①前附式阿爷第⼀有苗阿母②后附式欣然燕⼦⽯头率尔第⼀节古今词义的异同1词形上古今通⽤(不论其词义变化),被称为古今通⽤词。
历史词“膢”、“倡优”现代汉语新⽣词“电视”、“⽹络”2古今词义的异同情况a古今词义基本未变。
这类词⼤多为词汇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样,从古到今变化不⼤,相对稳定。
如:⼈、⽔、⼭、马、天等。
b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这类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常⽤义和古代汉语中的常⽤义完全不同。
⽐如“该”,在现代汉语中,常⽤的意义是“应当”,⽽在古代汉语中,该词的常⽤意义却是“完备”、“具备”。
c古今词义有同有异。
这是古今词义对⽐中最常见到的情况。
如“劝”,古今皆有“劝说”之义,但古代侧重于积极提倡,即“勉励”,今义侧重于消极阻⽌,即“规劝”,既有不同,有相互联系。
3、词义的发展和变化a词义的扩⼤b词义的缩⼩c词义的转移d词义的⾊彩变化(贬义词,褒义词,中性词)(1)古今褒贬意义的变化(2)古今词义轻重程度的变化第三节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1、词的本义指⼀个词由⽂字形体所表现出来的,并有上古⽂献资料印证的初始意义2、如何探求词的本义?a 分析字形如“诛”从⾔,本义是谴责,(⽌⼽为武)b 考核⽂献如“狱”在先秦⽂献中都是“诉讼”、案件义,到汉代⽂献才有当“监狱”讲的,因⽽本义是“诉讼”。
3、为什么分析字形可以探求词的本义?⽂字形体据义绘形词的引申义因形求义4字形分析的主要材料是什么?为什么?古⽂字6引申义和本义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举例?(1)相似a形貌性状相似。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重点
1.汉字的源头:刻画记号,原始绘画2.形体:由构形、笔道形态、书写体势3.汉字演变两个历程、两个阶段:古文字(殷商-秦,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金文字(秦以后)4.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变,汉字形体从小篆到隶书5.汉字演变若干方面:表意方式(从象形表意牛到符号表意旦),字体(古文字线条构形,不规则,今文字笔画构形,方块字),字形(增繁支-枝、省简氣-气、讹变肉-月、分化水-水、氺、氵),其他(古文字一字记一词,今文字一字记一个词素)6.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7.六艺:礼、乐、射、艺、书、数8.六书实质:四体二用(造字之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用字之法:转注、假借)9.象形字:通过描绘该字所指称的客观实物的形象来表达意义的造字法10.指事字: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指事性符号或者由单纯的示意符号形成新字的造字法11.会意字: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意符号而产生一个新字的造字法12.形声字:以声符表声音,形符表意义类属的兼表声义的造字法,是最能产字的造字法13.什么是古今字:指在不同时代用来表示同一意义的不同一对字或者一组字。
产生在前的叫古字,产生在后叫今字,合称古今字。
14.古今字产生原因:同源分化、同音假借15.什么是通假字:又称古音通假,是指古书中本有其字而不用,却临时借用音同或者音近字来代替的用字现象。
这个本该用的字叫本字或正字,用来代替本字的字叫错字或通假字。
16.什么是异体字:又称或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用法全同而写法不同的一组或一对字。
16.从词汇的音节形式、意义特点来观察古汉语词汇的特点:单音词占多数、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单音词加上词头词尾构成复音词虎-老虎,由同义或近义的单音词构成复音词朋-朋友,古代单音词被不同形式的复音词所代替躬-身体)、一词多义17.古今词义差异类型: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褒贬、轻重不同18.古今词义的演变:古用今废词牲畜种类(牭-四头牛)、古代官职等级(尚书)、古祭祀名(祠-春祭)、古今义同词、古今异义词完全不同(行李:外交使节)同中有异19.词本义:词本来的意义,是与该词的书写形势相对应并有文献证明的最古的意义20.词本义探求的步骤:分析字形:甘,是口中含有事物的形象,本义为味美,是指事字考察文献: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诗经·小雅·大田》22.词的引申义:在词本义基础上派生、衍化出来的另外一个或几个与本义有关联的意义。
古代汉语1期末考试重点古代汉语知识点
古代汉语1期末考试重点古代汉语知识点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古代汉语知识点”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汉字起源传说:1、结绳说2、八卦说3、仓颉造字说汉字产生的途径:1、记号2、图画汉字的发展:1、甲骨文:(甲骨文在形体结构上的特点)2、金文3、六国古文4、秦系大篆和小篆5、隶书及其他由篆书变为隶书,前人称之为“隶变”。
具体来说,“隶变”有如下特点:(1)彻底地线条化、符号化。
(2)偏旁分化、混同,冲击了汉字的结构系统。
(3)结构简化。
(4)篆书的一些圆转不断的线条大多被改为方折的断笔,书写速度大大加快,并形成了“点”、”横”、”竖”、”撇”、”捺”、”钩”、”折”等几种笔画。
草书、行书都是日常使用的手写快字体,愈到后来,愈发展为一种纯艺术性的字体,与文字的一般实用目的渐渐有了脱离。
关于这几种字体的风格特点,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
字形的变化:1、简化与繁化字形结构有下面几种简化方式:(1)图形线条化、符号化。
(2)删去字形中多余或重复的部分,只保留最具有表意特征的或必要的部分。
(3)用形体简单的偏旁替换形体复杂的偏旁。
(4)改变结构类型,使字形趋简。
字形繁化的情况主要分成两类:(1)增加偏旁(2)增加笔画简化和繁化的辩证关系:简化和繁化这两种现象,从表面上看是相矛盾的,其实,这两种现象是相反相成的,没有简化,就无所谓繁化,没有繁化,也就无所谓简化。
有时,字形的繁化反而给简化创造了条件,从而又导致简化。
2、循化与讹化所谓的循化,就是指汉字在笔画与结构上都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而变化的,它们始终未曾与原有的造字原理截然脱离关系。
绝大多数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尽管有笔画的增减、形状的改易、位置的变换等方面的变化,但始终保持着原有字形与字义的不同程度的联系。
尽管有些字失去原有的形象特征,但整个字形的发展变化依然有例可循,脉络分明。
正是由于这种循化规律的作用,才得以形成并维持着汉字体系的完整系列性,使汉字形体的演变踪迹历历可寻。
(完整版)古代汉语考试整理
古代汉语词汇单音词: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写到书面上,也就是一个汉字。
比如:走、则、道、股、远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先秦——魏晋段,以单音词占绝对优势,仿古作品中也是),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占绝大部分。
单音词发展为复音词的门路加同义词素信—诚信进—进献疑—嫌疑加加有关词素骨—骨血父—父亲忠—忠孝加反义词素成—成败作—作息寒—寒暑附前缀商—有商虎—老虎爷—阿爷附附后缀卓—卓尔忽—突然石—石头换伐—攻打川—河流股—大腿换成双音词铄—融化遏—阻挡御—抵抗绵延词:是由一个词素构成的词。
又叫“绵延字”、“连语”等。
绵延词的特色:(认识)1、两个不一样的音节密不行分,合起来表示一个完好的意义,即两音节连缀成义而不可以打开。
2、写在书面上,固然是两个不一样的字,但这两个字不是代表两个词素,而是代表两个音节。
3、绵延词的意义与用来代表音节的那两个字的意义一般是没有关系的。
绵延词中的两个字拆分开来,有的存心义,有的没存心义。
固然有的字能够打开使用,但独自使用时与绵延词的整体意义没关。
参差——长短不齐貌参( shēn)——古代指星名绵延词的词性形容性(多半)《诗经 ?邶风 ? 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朱熹传:“差池,不齐貌。
”名词性(较少)蟋蟀、鸳鸯、勺药、仓庚动词性(极少)婆娑、爬行绵延词的类型双声绵延词忧如崎岖踌躇玲珑参差淋漓相逢首施大方憔倅恍然琵琶叠韵绵延词逍遥隐约玫瑰婀娜霹雳彷徨蹉跎龙钟峥嵘缠绵薜荔纷緼双声叠韵绵延词辗转优游缠绵间关非双声叠韵绵延葡萄浩大倾盆芙蓉铿锵嚣张词忧如迷离囫囵蒺藜脊令(水鸟名)绵延词——因声求义(一)望洋兴叹《论衡·骨相》:“武帝望阳。
”《庄子·秋水》:“望洋向若而叹”解说: 1、望视太阳2、望着大海3、仰望貌4、远视貌类推:格式“望×兴叹”望书兴叹望题兴叹望车兴叹望船兴叹望海兴叹望山兴叹叠韵绵延词望洋:望羊望阳望佯盳洋——迷茫直视的样子(二)踌躇解说: 1、犹是犬名。
古代汉语必考重点
古代汉语必考重点
古代汉语的必考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字:包括汉字的起源、字义、字形和演变,特别是对重要汉字的字义、来源、用法等的掌握。
2. 词汇:包括对古代汉语中常见词汇的掌握,理解其意义、用法及其在句子中的功能。
3. 语法:掌握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理解句子成分、词序、虚词等要点,并能够辨析常见的语法现象。
4. 音韵:理解古代汉语的音韵特点,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并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诗词格律知识。
5. 文法:掌握古代汉语中的文法,包括句式、语气、时态等,理解不同文体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6. 文化背景: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背景,包括历史、地理、政治制度、社会风俗等,理解这些因素对古代汉语的影响。
在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以上各个方面的问题,因此考生需要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古代汉语考研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通论,复习重点,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笔记,根据王力的书整理的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完整版)古代汉语考试重点
古代汉语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反切:我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被切字的声母跟反切上字相同,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跟反切下字相同。
2、叶音: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不押韵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即为“叶音”,这个称呼由朱熹提出。
3、古音通假:古代汉语里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或本有其字,或本无其字,两个字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只是由于声音相同或相近,就用甲字来代替乙字。
4、声纽:古代声母用汉字代表,称为“字母”,上古也称“声纽”或“纽”。
5、入派三声:是一种声调系统的变化。
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古代的入声发展逐渐消失,分别演变派入到平、上、去三个声调中去。
具体情况是: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次浊声母入声字归去声,清声母入声字分派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各调中去。
6、平仄: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在诗和韵文中构成一种高低长短相互交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
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
古代的入声现在转入其他三声中。
7、破读、如字:“破读”是通过改变字(词)的读音来区别词义或词性的方法。
传统上把一个字(词)原来的读音叫“本音”或“如字”,把改变的读音叫“破读”或“读破”。
8、读若、读如:注音术语,主要用来注音,有时也用来注明假借字。
它实属一种譬况法,与现代用音标注音相比较是粗疏的,注释字与被释字的读音有时不完全相同,只是相近。
9、浑言、析言:浑言:汉语训诂学用语,指笼统的说。
析言:对同类事物,辨析异同,另加别名。
10、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临时改变词性,如名作动、形容词作如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等等情况。
11、疏:由于时代的变迁,前人的注解已经不再容易理解,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成为“疏”,也叫“正义”。
12、黏对:“黏”:是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上联对句是A型,则下联出句是a型;上联对句是B型,则下联出句是b型。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参考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参考古代汉语重点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单元:《精卫填海》、《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游天都》第二单元:《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晏婴论季世》、《孙膑》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第一单元(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古代汉语的时限,1919年5月4日之前称古代汉语,“五四”是下限,上限无法确定。
2、字典辞书排列汉字的方法a按音序排列。
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如《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c按号码排列。
如《四角号码新词典》3、《康熙字典》的作者是张玉书和陈廷敬,采用直音法和反切法的注音方法。
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
直音法是用同音字来注音。
反切法可以避开生僻字,方法有效,是古代的主要注音方法。
直音法简明准确,但难以避开生僻字,还有互注。
4、工具书:刘淇(清)《助字辨略》王引之(清)《经传释词》杨树达(近人)《词诠》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汉字的发展演变阶段: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六书: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自考古代汉语重点知识(全国)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目录第一章汉字的结构与演变 (2)第二章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 (3)第三章古书的用字 (4)第四章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4)第五章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 (5)第六章多义词和词义引申 (6)第七章词义关系 (6)第八章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 (7)第九章动词、形容词、名词 (8)第十章数词及数量表示法 (8)第十一章副词 (9)第十二章代词 (9)第十三章介词 (9)第十四章连词 (10)第十五章语气词 (12)第十六章判断句 (14)第十七章被动句和被动表示法 (14)第十八章语序和省略 (15)第十九章古代文献的阅读 (16)第二十章古书的特殊表达方式 (16)第一章汉字的结构与演变第二章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季氏将伐颛臾★★★★★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作用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為?(翻译题)为: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语气。
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作用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翻译题)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地点,到、在。
解释划线词的词义。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翻译题)相:扶助盲人走路的人,即助手。
解释划线词的词义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
(翻译题)固:城墙坚固。
子适卫★解释划线词的词义子曰:“庶矣哉!”(翻译题)庶:众,指人多。
阳货欲见孔子★★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作用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
(翻译题)诸:“之于”的合音。
之,代词,代指阳货。
于,介词,引进动作发生的地点。
第三章古书的用字第五章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第二节复合词复合词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以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部分为例,说明如何从意义的角度辨别是两个单音词连用还是复合词。
(1)A.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B.且陛下春秋高,法令無常。
(2)A.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
B.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爲?(分析题)(1)中,A 句的“春秋”指春天和秋天,是两个单音词连用;B 句的“春秋”指年龄,是一个复合词。
古代汉语复习内容整理版要点
《古代汉语》复习大纲一、通论部分(一)绪论1.古代汉语主要分爲哪两大体系?这两大体系各以什麽时代的口语为基础?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近代汉语:以唐代以后的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书面语言,又称古白话。
2.以古籍词义及注释爲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是什麽?词汇学和训诂学3.以古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是什麽?音韵学4.分别列举出你熟悉的古代作品中使用文言文和古白话的作品的例子屈原的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文言文)《口技》: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古白话)(二)文字部分5.什麽叫“六书”?其具体名称是什麽?六书是六种汉字写词的方法,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和形声。
6.按不同方法出现年代的先后排列六书的次序。
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形声7. “六书”理论是谁提出的?是根据汉字的什麽字体概括出来的?是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的,根据以小篆为代表的古文字基础上概括出来的。
8.“六书”中有哪些是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形声9.汉字的形体结构可分爲哪四类?象形、指事、会意、假借10.根据掌握的汉字知识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
从字体结构角度看,由于转注、形声两种写词、造字方法所产生的汉字,字体结构都是半形半声(部分表意、部分表音),因此古汉字的字体结构分析一般只有“四书”。
11.按古人的说法,“文”与“字”的区别是什麽?“四书”中哪些属于“文”,哪些属于“字”。
古人认为文与字的区别是“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四书中,象形、指事为文,会意、形声为字。
12.“六书”中最早出现的、同时也是其他造字方法的基础的是什麽?象形13.指事字与象形字最大的区别是什麽?与象形法相比,运用了纯抽象符号来记词。
14.利用原有的汉字来记录新词的写词法是什麽?假借15.形声造字法是在什麽写词法的基础上得到啓发而发展出来的?转注写词法16.用“转注”写词法造出来的汉字,从形体结构分析,与其他“五书”中的哪一类相同?用转注写词法造成的新字,结构上都是半形半声,因此从形体结构上分析与形声字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用如动词
1、包括普通名词和方位名词用如动词两种
晋灵公不君。
(左传·宣公二年)秦师遂东。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名词用如动词,是由上下文决定的
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庄公寤生,惊姜氏。
(左传·隐公元年)
1、不及物动词(常见),可带宾语,也可不带宾语
求也退,故进之。
(论语·先进)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论语·季氏)
2、及物动词(比较少见)
(1)有时读成另一个音(显得是另一个词了)
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
(左传·宣公二年)
(2)判断是否使动用法,关键还是上下文意。
武丁朝诸侯(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将朝王(孟子·公孙丑下)
3、使动用法实为以动宾结构表达了兼语式内容
使姜氏惊。
惊姜氏。
4、使动用法这个语法特点造成一些特殊现象。
“胜之”和“败之”(“胜”为一般的及物动词,“败”是使动用法)(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战国策·赵策)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非常罕见)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三、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主观认为宾语具有某性质或状态。
后面就是它的宾语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孟子·尽心上)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故人不独亲其亲(礼记·礼运)
四、名词用作状语
(一)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1、表示比喻。
豕人立而啼。
(左传·庄公八年)
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史记·项羽本纪)
3、表示处所或工具
舜勤於民事而野死。
(国语·鲁语)
秦王车裂商君以徇。
(史记·商君列传)
(二)名词性词组用作状语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三)时间名词
1、在句中作为状语以表示时间修饰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左传·隐公元年)
2、“岁”、“月”、“日”等字用作状语
(1)放在具有行动性的动词前面,表示行动的频数或经常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孟子·滕文公下)
(2)“日”放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当“一天一天”讲,表示情况的逐渐发展。
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
(史记·田单列传)
(3)“日”用在句首主语前面,作“往日”,来追溯过去
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而赐之州田。
(左传·昭公七年)
五、动词用作状语(颇为罕见)
(一)动词用作状语的几种情况
1、一般只限於不及物动词。
争割地而赂秦。
(贾谊:过秦论)
2、用“而”字(或“以”字)和动词谓语连接(情况比较多)
子路拱而立。
(论语·微子)
3、用动宾词组作状语(更多)
它们多数是表示行为的方式的,有一些是表示时间的。
有时加“而”字(或“以”字),有时不加。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战国策·赵策)
(二)动词(或动宾词组)用作状语,是修饰动词谓语的,有主有次;连动式一般表示一先一后的行为,不分主次
(二)而
1、连接成分
(1)可连接的
①形容词
敏於事而慎於言。
(论语·学而)
②动词或动词性词组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庄子·养生主)
③两个句子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庄子·养生主)
(2)不连接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荀子·劝学》:“蟹六跪而二螯”,“而”字所以能连接“六跪”和“二螯”,是因为它们在这里用作谓语而带有描述的性质)
2、连接关系
(1)顺接(相连的两项意思上有类似,或关系密切,中间没转折)
美而艳。
(左传桓公元年)
(2)逆接(相连接的两项在意思上相反,或者不相谐调;不是事理相因,语意连贯,而是有个转折)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荀子·劝学)
▲“而”字用在主、谓之间,其实也是一种逆接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
(论语·宪问)
有时,含有假设的意思,可以译为“如果”。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3)顺接和逆接,只是从具体上下文意思看的,并非说“而”字有两种性质。
顺接和逆接也不是截然分开的。
3、“而”字还可以用在状语和动词之间。
(修饰作用,调整语气,取消句子独立性)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劝学)
(三)以
1、连接成分
连接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表示时间上一先一后的两种行为的联系。
2、成分关系
后一行为往往是前一行为的目的,或者是前一行为所产生的结果。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结果、目的
3、“以”字也可用在状语和动词间,但不常见。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一、《诗经》的韵例(关於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1、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来看,句尾韵最普遍。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邶风·静女)
☆《诗经》里有不少的诗句以代词或语气词收尾,韵往往在代词或语气词的前面,可以看做句中韵,也有人把它看做变相的句尾韵。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周南·关雎)
2、从一章中所用的韵数来看,可以分为一韵到底的和换韵的两类。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3、从韵脚相互距离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1)句句押韵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2)隔句押韵。
①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
(最常见)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②首句入韵(也常见)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交韵(奇句和奇句押韵,偶句和偶句押韵)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4、《诗经》用韵格式多样。
最主要有①隔句押韵的句尾韵②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4)纪年法
①按照王公即位的年次纪年
周平王元年、秦襄公八年等
②(汉武帝开始)用年号纪元
建元元年、元光三年
③星岁纪年法 A.岁星纪年法岁在星纪 B.太岁纪年法太岁在寅
④干支纪年法(兴于东汉)
干支纪年法的简便算法:如下表:
4 5 6 7 8 9 0 1 2 3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