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听课

合集下载

受戒汪曾祺语文课件

受戒汪曾祺语文课件

受戒汪曾祺语文课件《受戒》,是作家汪曾祺十七岁那年,抗战爆发时,避难到了一个小寺庙里住了几个月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分享了《受戒》的语文课件给大家学习![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读本(五):《泥土芬芳》之《受戒》[设计理念]1.本文是在学生学习了沈从文《边城》后进行的小说再阅读,沈从文通过对湘西风光的描绘,开创了散文化小说的风格,《受戒》是汪曾祺对沈从文这种风格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氛围即人物”是这类小说的主要表现形式,从沈从文的湘西风光到本文作者笔下的高邮水乡,都是一种诗化的美丽风景,加之文本中都重视风土人情的描写,为人物的活动和性格形成做了最贴切的铺垫。

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此类散文化小说的写作风格和欣赏要点。

2.这篇小说的主题的是“歌颂美,歌颂健康的人性”,而题目又与之矛盾,主题的理解是小说的难点,也是读懂小说的要点。

对主题的理解从主要的情节和人物入手,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要对主人公及其之间的感情倾注那么多美好的描写(情节、环境)。

3.联系的学习,从《边城》到《受戒》,从沈从文到汪曾祺,学习此类小说的写作;以及从文本意识到作者意识,再到读者意识来理解主题。

[教材分析]1.文本特点:(1)体裁:散文化的小说(2)小说的内容结构特点:从对当地(应为作者故乡高邮)的生活情景和社会习俗描写开始,构造了主人公明子和英子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在这种环境中生长出了特点鲜明的明子和英子。

以两人懵懂的情愫作为小说的主要情节,对抗小说中的明子“受戒”,从而来表现主题。

2.小说学习的意义:学习此类小说的表现形式“氛围即人物”,理解环境风俗对人物性格形象的作用;理解本文主题的深刻意义(从文本、作者、读者三方面进行分析)。

3.教学建议和学法指导说明:提出问题——层层设疑——讨论分析——再质疑分析——归纳——明晰问题——联系实际拓展探究[学情分析]1.经过高一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小说阅读方法。

2.对散文化的小说阅读还不是很熟练,尤其对“氛围即人物”这一艺术表现形式需要再点拨。

受戒PPT精选课件

受戒PPT精选课件
2、文化习俗:受戒,放焰口等佛教仪式, 婚俗,农家生活,民歌
3、文化意义: A: 在恬淡和谐的的民间生活中表现生命
的快乐。---陈思和 B:画出了传统市民与知识分子的文化心
态,貌似浅淡而意境高远。---朱寨 C:开“寻根文学”风气之先
17
5、语言简洁干净、节制而富有 弹 性。
“荸荠庵的地势很高,在一片高地上。这一带就属 这一片地高,当初建庵的人很会选地方。门前是一 条河。门外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三面都是高大的 柳树。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门供奉着弥勒佛。过 穿堂,是一个不小的天井,种着两棵白果树。大殿 东侧,有一个小小的六角门,白门绿字,刻着一副 对联:
9
线索和人物
明线——小和尚明海从出家到受戒的经过 暗线——明海和小英子的爱情故事
10
《受戒》表面上的主人公是明海和小英 子,实际上的主人公却应该是这种“桃花 源”式的自然纯朴的生活理想。这个桃花 源中诸多的人物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其 情感表露非常直接而且质朴,作者以一种 通达的甚至理想化的态度看待这种生活, 他塑造的这个空间是诗意的,而又充满了 梦幻色彩。明海和小英子那种纯洁、朴素、 自然而又有一点苦涩的爱情,给这种理想 赋予一个灵魂。
1
1、结合文本,分析小英子和明海的形象。 2、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3、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4、小说篇名为《受戒》,为什么不把受戒事件作为主要的描写对 象? 5、分析《受戒》的语言风格和抒情特点。
2、P151芦苇长的密密的,当中一条水路……划到这里,明子总是 无端的觉得心里很紧张……为什么会“无端的觉得心里很紧张”? 文本最后为什么又写起芦花荡? 4、从具体词句分析文章是怎样刻画次要人物的形象?
过的。”“不受戒不行吗?” “不受戒的是野和尚。” “受了戒有啥好处?” “受了戒就可以到处云游,逢寺挂褡。” “什么叫‘挂褡’?” “就是在庙里住。有斋就吃。”

《受戒》教学设计 - 中华中学

《受戒》教学设计 - 中华中学

《受戒》教学设计中华中学严龙文设计说明:《受戒》是苏教版高中语文读本四之人性美丽专题内的一篇小说,是汪曾祺的代表作之一。

故事的发生地就在作者的家乡,源于17岁时一段寄居寺庙的体验,也由作家少年梦所酿造。

小说中的菩提庵在汪曾祺的笔下不像参禅净土,修行圣堂,而是充满泥土气息和温馨回忆情调的意象,完全洗掉了佛教圣地的神秘、禁忌、阴冷、死寂。

小说中的虚实线索是少年明海的人生道路,他之所以进入这所寺庙,没有一丝宗教原因,而纯粹是寻找一条生路。

他在这个世界面前,展开着他的富于世俗味和人情味的生活内容——以俗世谋生的态度参与神圣的宗教仪式(比如受戒);以神圣而又清明的心灵体验着世俗生活的欢乐(比如爱情)。

明海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也可以说是一个意象,一种理想。

作者借助这个意象,这片美丽的桃花源,曲折含蓄的表达他对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性的向往和追求。

学生基本掌握了鉴赏小说的方法,但本文与以往的传统小说不同,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的紧张气氛,这些吸引眼球的东西。

而更像是一部抒写个人情感的散文诗,着实让人感到有些困难。

、在仔细研究《新课标》对小说与戏剧的要求后,确定了“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体味小说的人性美”这个目标。

因为从作品的篇幅也能看出,对故事发生地的地域风情的描写占了小说的一半。

而且无论景物描写还是生活情态都是清新优美的,而作品中的思想也是体现出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对人性美的追求。

所以抓住文本的特点,从情节入手,通过赏读文本,体味小说内涵。

通过学习文本,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内容、语言上感受汪曾祺的作品风格,提高对纯朴人性和理想人生情态的认识,还可以受到这种乐观向上美好情感的熏陶,丰富内心世界,提高审美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采用散文化的对话教学法,一根主线串联全文,那就是体会本文无处不在的“美”。

过程中时时回望学生预习中呈现的问题,使教学基于大多数同学的认知水平,着力通过对话解决学生的真实问题,避免把一篇小说割裂成人物、情节、环境、语言等环节进行分析讲解的思路,还原汪氏散文化小说浑融一体的情境,让学生自由融入小说当中,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美,用声音去感受美,用心去体味美。

《受戒》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受戒》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受戒》教学设计五篇范文第一篇:《受戒》教学设计设计说明:《受戒》是《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中的一篇乡土抒情小说,也是汪曾祺的代表作之一。

故事的发生地就在作者的家乡,小说中的菩提庵在汪曾祺的笔下不像参禅净土,修行圣堂,而是充满泥土气息和温馨回忆情调的意象,完全洗掉了佛教圣地的神秘、禁忌、阴冷、死寂。

小说中的虚实线索是少年明海的人生道路,他之所以进入这所寺庙,没有一丝宗教原因,而纯粹是寻找一条生路。

他在这个世界面前,展开着他的富于世俗味和人情味的生活内容——以俗世谋生的态度参与神圣的宗教仪式(比如受戒);以神圣而又清明的心灵体验着世俗生活的欢乐(比如爱情)。

明海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也可以说是一个意象,一种理想。

作者借助这个意象,这片美丽的桃花源,曲折含蓄的表达他对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性的向往和追求。

学生在本学期已经完成了《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的学习,基本掌握了鉴赏小说的方法。

但本文与以往的传统小说不同,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的紧张气氛,这些吸引眼球的东西。

而更像是一部抒写个人情感的散文诗,着实让人感到有些困难。

所以在目标设定之初,在仔细研究《新课标》对小说与戏剧的要求后,确定了“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体味小说的人性美”这个目标。

因为从作品的篇幅也能看出,对故事发生地的地域风情的描写占了小说的一半。

而且无论景物描写还是生活情态都是清新优美的,而作品中的思想也是体现出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对人性美的追求。

所以抓住文本的特点,从情节入手,通过赏读文本,体味小说内涵。

通过学习文本,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内容、语言上感受汪曾祺的作品风格,提高对纯朴人性和理想人生情态的认识,还可以受到这种乐观向上美好情感的熏陶,丰富内心世界,提高审美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我采用一根主线串联全文,那就是本文无处不在的“美”。

改变了以往把一篇小说割裂成几部分进行分析讲解的思路,还原小说最初的形态。

让学生自由融入小说当中,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美,用声音去感受美,用心去体味美。

《受戒》课件

《受戒》课件
(二)文化习俗:受戒,放焰口等佛教仪式,婚俗,农家生活,民歌 (三)文化意义: A: 在恬淡和谐的的民间生活中表现生命的快乐.---陈思和 B:画出了传统市民与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 貌似浅淡而意境高远.---朱寨 C:开”寻根文学”风气之先
四、关于《受戒》的启示

汪曾祺借自己的理想为人们未经压抑自由 生长的天性作了一个绝美的比喻。《受戒》 中芦苇的清香轻衬的那块忘俗的天地,幽 静寺庙中小和尚明子青涩拘谨少年的影子, 农家女小英子水乡里养出来的率性天真, 以及一段纯美得惊世骇俗的初恋故事,让 人心甘情愿地深入深陷于那个"出世"的幻境, 多捱一刻也好。
乡土小说


汪 曾 祺
★教学目标 • 1.了解寻根文学 • 2.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品味小说的乡土特 色和小说所书写的人性美。 ★教学重点 • 品味小说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对纯朴人性和理想人生情态的认识
一、走进课文 受戒:佛教徒从师接受戒律的 宗教仪式. (用枣泥子先点在头皮上 然后用香头子点着)
七、比较沈从文小说<<边城>>,谈谈两者异 同点.
相同点: (一)思想内容上:歌颂优美健康的人性,歌颂爱,情纯 意朴.都描写了大量的风土人情(湘西---苏北).远离 政治. (二)艺术上:淡化故事情节,散文色彩浓.语言优美和 谐,意境高远,诗情画意.
不同点: (一)思想内容上:<<受戒>>是”柔情的人道主义”,而 <<边城>>则显得”悲情”. (二)塑造人物:<<受戒>>完全采用白描手法,而<<边 城>>心理刻画就较丰富. (三)情节语言:<<受戒>>几乎没有情节,笔致轻淡又 有幽默.而<<边城>>故事性较前者强,笔致浓郁又凄 美.

汪曾祺小说《受戒》教案

汪曾祺小说《受戒》教案

汪曾祺小说《受戒》教案第一篇:汪曾祺小说《受戒》教案(一)汪曾祺简介江苏高邮人。

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家庭环境民主。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名家学习写作。

他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作家,也是在小说、散文、戏剧文学与艺术研究上都有建树的作家。

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诗和散文。

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80年发表小说《受戒》。

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大淖纪事》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二)《受戒》以独特的叙述方式:顺其自然、随意漫谈、闲话文体、插入叙述,讲述了小和尚明海和小英子之间朦胧的爱情故事。

(1)“荸荠庵”名称的来历。

世俗生活、充满了泥土气息,温馨回忆的情调。

(2)明海“当和尚”:为生活所迫,出家仅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

(3)小庵里的生活方式:“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人提起。

” 介绍小和尚的生活:清闲连带插入叙述其他几个和尚的特点:仁山:当家的,管三本账(经账、租账、债账)仁海:带家眷仁渡:年轻、聪明精干和尚的生活:吃水烟、打牌……小结:人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的束缚,人的一切生活方式都顺乎人和自然的本性。

(4)小英子一家及其生活:温饱不愁,男耕女织。

小英子家的环境:世外桃源般清雅。

小英子家的生活:纯朴、温馨“小英子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条小路通到荸荠庵。

独门独户,岛上只有这一家。

岛上有六颗大桑树,夏天都结大桑椹,三颗结白的,三颗结紫的;一个菜园子,瓜豆蔬菜,四时不缺。

院墙下半截是砖砌的,上半截是泥夯的。

……隔扇窗上各嵌了一块一尺见方的玻璃,明亮亮的,——这在乡下是不多见的。

房檐下边种着一颗石榴树,一边种着一颗栀子花,都齐房檐高了。

夏天开了花,一红一白,好看得很。

栀子花香得冲鼻子。

顺风的时候,在荸荠庵都闻得见。

”“赵大伯是一颗摇钱树,赵大娘就是个聚宝盆。

大娘精神得出奇。

五十岁了,两个眼睛还是清亮亮的。

受戒汪曾祺教案

受戒汪曾祺教案
对善因寺的描写,是汪曾祺小说风俗风情描写的一个典型例子,从中可以了解汪曾祺小说“宋人笔记”的风格。在此,风俗风情描写与人物的关系,作者用“蜻蜓点水”的笔法一笔带过:善因寺显然不同于“荸荠庵”,它给人一种压抑,但小英子无疑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在那么庄严肃穆的地方,她依然大喊大叫,象征着不受羁绊的人类自然天性,象征着在自然田园中生长生活的自然之子蓬勃的生命力。当然,联系到作者自己的坎坷经历,小英子也可视作是作者的化身,汪曾祺多想在厄运、坎坷面前像小英子那么无惧无畏,保持旺盛的生命本色,可惜,汪曾祺只能在梦中、文本中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是作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现实委婉无奈的控诉。
受戒汪曾祺教案
《受戒》是汪曾祺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北京文学》1980年第10期。作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受戒汪曾祺教案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三、小说特征
1、回忆性特点
汪曾祺小说的“回忆性特点”既是作家生活经历、创作经历使然,又是他对小说创作的观念使然。选择表现旧生活,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而是“美学情感的需要”。
《受戒》中的小明子正是作家当初在避难寺庙里所见的小和尚,同时,又有作家自己少年时的影子,比如作品开始写小明子出家路上对沿路店铺的好奇,尤其是小明子朦胧的初恋,都融进了作家自己的感受。小明子出家时十三岁,四年后受戒时十七岁时,汪曾祺十七岁时也正经历着初恋,和善而儒雅的汪父(汪曾祺曾说“多年父子成兄弟”),还在他写情书时给他出谋划策。而小说中的小英子,也有现实生活的影子,甚至也有作家自己的影子,比如小英子的父母和善能干,勤俭持家,一家人过着殷实的生活,这与汪曾祺家的生活情景非常相似。汪曾祺非常愿意始终像小英子那样无忧无虑地生活,像小英子那样开朗活泼,但世事不如意,他又是男性,因此,只能抱着“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有点女性化,这种不争也是无奈的,因此,他的小说中多有这种不争而忍耐的人物形象。

汪曾祺《受戒》教案

汪曾祺《受戒》教案

语教1006班高燕20100101259、向爱蓉20100101274方田田20100101265、刘程程20100101274《受戒》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现当代作家汪曾祺,学习《受戒》。

二、教学重点:作者想要通过《受戒》表达的思想。

三、课时:一课时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讨论法五、导入新课:同学们学过很多现当代的文学作品,有谁听说过《受戒》?也许大家对作品很陌生,但是说起汪曾祺,大家就不陌生了吧,好,今天我们来看看他的《受戒》。

六、教学步骤(一)、作家简介:汪曾祺(qí)(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的汪曾祺,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1939年秋,汪曾祺进入心仪已久的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教师沈从文等名师。

众所周知,该校师生的教与学,是自由的。

汪曾祺就经常晚上看书,白天睡觉,或泡在茶馆里。

但该校的制度是刚性的,没有一点通融的余地。

汪曾祺本应在1943年毕业,因体育不及格、英文不佳,只得补学一年。

对此,豁达的汪曾祺后来曾感慨地说:“我觉得不会外文(主要是英文)的作家最多只能算是半个作家。

这对我说起来是一个惨痛的、无可挽回的教训。

我已经72岁了,再从头学英文,来不及了。

我诚恳地奉劝中青年作家,学好英文。

”经过一年的学习,两门功课过关。

但这年毕业生要到陈纳德的飞虎队做英文翻译。

他未报名,根据学校规定,只能算肄业。

因之,他虽在该校学习了五年,并未获得毕业证书。

以后,在填各种表格时,他只是写1939年至1943年在西南联大中文系学习.汪曾祺虽未获得毕业证书,但在校期间,他读书之博之杂,让后人称道,加上受名师熏染,使其打下了丰厚的精神底子。

汪曾祺《受戒》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汪曾祺《受戒》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理清小说情节,培养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人物形象的总结方法,品味小说中的人性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结小说主旨,树立纯美自然的价值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本学期已经完成了本单元小说文章的的学习,基本掌握了鉴赏小说的方法,具备了一点的赏析与总结的能力。但本文与以往的传统小说不同,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更像是一部抒写个人情感的散文诗,为学生理解和总结设置了一些困难,所以在,在仔细研究《新课标》对小说与戏剧的要求后,确定了“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体味小说的人性美”这个目标。通过人性的理解来预习和学习本篇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汪曾祺《受戒》的艺术赏析
姓名
刘韶辉
工作单位
宁晋职中
年级学科
中职二年级
教材版本
高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受戒》是中职二年级小说赏析单元的一篇现代小说,作品选自《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中的一篇乡土抒情小说,是汪曾祺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本篇学习确定了“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体味小说的人性美”这个目标。培养学生文学赏析的能力。
小说意在写明海小英子的爱情故事,却花了不少篇幅描绘孛荠庵和尚们不守清规戒律的离奇荒诞的生活和小英子一家和睦美好的世桃桃园般的生活,你认为这样写是否游离主题?
明确:不是。小明子和小英子的纯真爱情,正是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然生长起来的,小明子之所以能够选择爱情,抛弃佛门,正是半僧半俗的孛荠庵生活和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生活共同熏染的结果。
回到小说,小明子一旦作了沙弥尾,就不再可能过着孛荠庵中半僧半俗,无所谓清规戒律的生活,而会为佛门戒律所约束,与世俗生活告别,与爱情绝缘。
因此,小英子才会急切地向他袒露自己的情感。而小英子的发问也使得小明子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上,要么去做沙弥尾,忍受清规戒律,要么选择世俗生活,享受和小英子之间的美好爱情。这是一场佛门清规与世俗生活之间的较量。小明子是如何选择的?他最终的选择意味着什么?

(最新整理)《受戒》课件

(最新整理)《受戒》课件

平淡、清新而富有诗意。

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
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
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
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
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受戒》
2021/7/26
6

探寻汪曾祺的创作心理,这也不奇怪,因为在一九八
〇年代初有了写出这个梦的语境。这个语境首先就是当时
风起云涌的思想解放的大背景。汪曾祺本人也说过,如果
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思想解放的春风,他的《受戒》
不会问世。当然催生《受戒》的具体因素还有:回归传统
文化的热潮,主流文坛对沈从文作品的解禁,以及文艺与
2021/7/26
22
• ①意境美;

受戒,放焰口等佛教仪式,婚俗,农家生活,民歌。
• ③文化意义:
• A、在恬淡和谐的的民间生活中表现生命的快乐.---陈思和
• B、画出了传统市民与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貌似浅淡而意 境高远.---朱寨
• C、开”寻根文学”风气之先。
2021/7/26
13
3.细节描写鉴赏
• 鉴赏⑴、 • 小英子 • 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 • 在柔软的田埂上 • 留下一串脚印 • 明海看着她的脚印 • 傻了 • 五个小小的趾头脚 • 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
猫》、等作品引起文坛关注。
• 1949年,汪曾祺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邂逅集》。
2021/7/26
4

1950年后,汪曾祺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

《受戒》教学设计(鲁人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受戒》教学设计(鲁人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受戒》教学设计(鲁人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受戒》教学设计(鲁人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受戒》教学设计(鲁人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导言《受戒》是《大学》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典型的青年人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官员。

它所涵盖的内容包括对公正、廉洁、勤奋、坚韧不拔和忠诚的强调。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核心主题来促进学生的道德与国民素质的提高。

教学目标1.提供基本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环境。

2.培养学生对于“公正”、“廉洁”、“忠诚”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此提升其道德水平。

3.通过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4.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对“公正”、“廉洁”、“忠诚”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将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核心主题。

教学方法导入式教学,《大学》只是一部分,但从中可以看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作为高中教材的选用合适而有意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背景,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关历史事件,如东汉末年的社会经济及政治状况等进行导入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学生分组研读、讨论《受戒》,分析其中公正、廉洁、勤奋、坚韧不拔和忠诚等主题。

针对每个主题,教师会提出一些问题和例子,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交流式教学,在学生讨论了每个主题之后,教师引导他们进行交流,让大家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分析和探讨不同观点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实践式教学,学生在交流后,按照所学到的道德准则,分组进行岗位模拟,并结合同班同学的实际问题,针对实际问题可以提出解决措施,并提供助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PPT或者展示启发性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受戒》的作者、时间背景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主题。

第二步:研读讨论学生分组,针对《受戒》中公正、廉洁、勤奋、坚韧不拔和忠诚等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受戒上课版

受戒上课版

25
大家好
精读课文
? 题解 ? 重点问题分析 ? 人物形象 ? 写作特色
26
什么是受戒? 大家好
为表示笃信佛法、虔守佛规,需受戒,即用 戒香炙烧头额或手腕,炙成 3个、6个、9个或12 个黑疤,越多表示越虔诚,戒期完毕,由传戒者 发给“戒牒”及“同戒录”。
沙弥和沙弥尼必须受持十戒,即 不杀生、不 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 不 视听歌舞 ,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 不蓄金银 财宝 。
大家好
《受戒》文学史意义
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弟子,他继承了京派文学观: 独立、超然、唯美。独立即疏离政治;超然即疏离 现实;唯美即追求艺术美。因此,汪曾祺在 80年代 的小说观念与 40年代的小说观念一脉相承,他有意 识地对当代既定文学规范进行了冲击。
(1)小说的题材突破了主流文学规范的束缚。 (2)接续京派创作路子,书写健康优美的人
①:荸荠庵的方丈不叫方丈,叫“当家的”。 ②:和尚娶妻吃荤。
世俗化的荸荠庵生活与朦胧而又超功利的爱情描 写相统一。
例子
42
仁山,即明子的舅舅,是当家的。不叫大“家好方丈”,也不叫
“实住 干方持的”是丈,当不却家叫的叫“职当务方家。丈的他”屋,, 里是摆叫很的“有是道一当理张家的帐,桌的因,为桌”他子确上确放实的
外表松散而内藏着秩序,呈现出一种苦心经营的“随
便”。
①:非平铺直叙一路写来,而是有穿插,有倒叙。
小说开头
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 他是十三岁来的。
②:小说结构经纬分明,淡化经线,强化纬线,经纬 融合一体。
经线:明海的出家。
大家好
作者简介
汪曾祺 (1920.3.5~ 1997.5.16),江 苏高邮人。当代作 家、散文家、戏剧 家、京派作家的代 表人物。

鲁教版选修《受戒》教案

鲁教版选修《受戒》教案

助读指要】1、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家。

江苏高邮人。

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

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

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

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

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

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

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

另有一些京剧剧本。

1980年后发表的短篇《受戒》和《大淖纪事》是其代表作,也是他的获奖小说。

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

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受戒》以小和尚明海受戒前后所见所感和与小英子天真纯朴的友情为线索,展现了南方水乡的风物习俗和人情之美。

2、“寻根文学”简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很多作家热衷于横向移植、借鉴西方现代派表现手法的同时,有一部分作家进行了“文学寻根”的探讨。

湖南作家韩少功在《作家》1 9 8 5 年第四期发表了《文学的“根”》一文,提出了“文学寻根”的主张,同年7 月,《文艺报》开辟了“关于文学寻根问题的讨论”专栏,其他一些报刊也相应开展了讨论,于是形成了一股“文学寻根”热。

其实在创作实践上,一种具有文化品格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早已出现和逐渐形成一种流派。

我国新时期文学的寻根,首先是从强调表现民俗开始的。

以描写民俗而著称的沈从文在销声匿迹3 0 多年后,他的风俗画般的小说《边城》重新出版、拍成电影,并得到高度评价。

《受戒》优秀课例共33页

《受戒》优秀课例共33页

有关汪曾祺小说的争鸣
1、有人认为代表作《受戒》、《大淖记事》,是作家在 80年代这个新旧更替时期为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吟唱安 魂曲,引领混乱污浊的人清纯恬静的快乐 彼岸的良苦用 意。 2、 汪曾祺认为短篇小说是“一种思索方式,一种情感形 态,是人类智慧 的一种模样”。 3、李国涛先生在1987年《文学评论》第4期上发表的 《汪曾祺小说文体描述》,对此进行了透辟的讲析。汪 曾祺和他的老师沈从文都堪称为现 代中国的“文体 家”。 4、研读沈从文小说名篇《边城》、《萧萧》等,再阅读 汪曾祺小说,从作品倾向、审美情趣、艺术境界、语言 特色等角度多方面地比较异同。
《边城》-------《受戒》
“拜读”汪曾祺先生的《受戒》
文章
多乡土与市井 少崇敬与膜拜 讲述了农家孩子“明海”剃度当和尚 及其淡淡的描写了明子、小英子的纯朴可
爱 对爱情的大胆追求 在这里,做和尚和种地、经商、画画一样 不过是一种职业, 而佛门中人也和常人一样 娶妻生子 吃荤赌钱 率性随意地过着时俗的生活 对待佛事态度也很随和 只是把这做一种谋生的日常劳作
“小说是回忆”
写得最好的是童年时故乡江苏高邮的风土人 情、市井生活。
这些作品是《鸡鸭名家》、《异秉》、《受 戒》、《岁寒三友》、《大淖记事》、《故
里杂记》(三篇)、《徙》、《晚饭花》 (三篇)、《鉴赏家》、《八千岁》、《故 里三陈》(三篇)、《王四海的黄昏》、
小说中的经验来自作者的童年回忆。

沈先生对文学的社会功能有他自己的看法,认为 好的作品除了使人获得“真美感觉之外,还有一种引 人‘向善’的力量,……从作品中接触另外一种人生, 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发,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 一层的理解。”沈先生的看法“太深太远”。照我看, 这是文学功能的最正确的看法。 《边城》里最难写,也是写得最成功的人物是翠翠。

《受戒》教案范文

《受戒》教案范文

《受戒》教案范文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中国古代小说《受戒》的教学设计。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与情节,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受戒》的背景与作者。

2.理解小说《受戒》的主题和情节。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研究小说《受戒》的主题。

2.分析小说《受戒》的情节。

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受戒》的主题和情节的关系。

2.思考小说《受戒》中的道德与伦理问题。

教学准备:1.小说《受戒》的文本。

2.学生阅读小说的笔记。

教学过程:1.讲解小说《受戒》的背景:该小说是中国古代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创作的,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生动的情节。

背景介绍包括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等。

第二课:小说《受戒》的主题解读(3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小说的情节:通过与学生共同回顾小说的情节,帮助学生了解小说的故事以及主人公的遭遇和心理变化。

2.分析小说《受戒》的主题:介绍小说中的主题,如宗教信仰、道德品质、警示与反思等。

并分析主题与情节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小说更深层次的意义。

第三课:小说《受戒》的情节分析(40分钟)1.分组讨论小说的情节: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小说的情节,包括主要事件和人物的心理变化等。

2.分析小说《受戒》中的道德与伦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道德与伦理问题,如主人公的抉择和后果、宗教与个人信仰的冲突等。

让学生分析小说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第四课:小说《受戒》的阅读理解与写作练习(30分钟)1.阅读理解练习:布置一段与小说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理解练习对小说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分析。

2.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写一篇读后感或对小说的评价。

第五课:讨论与展示(20分钟)1.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并互相交流和评论。

2.学生展示:选择几篇优秀的写作练习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曾祺在创作这部小说之前曾对别人说过:“我要写!我一定要把它写得很美,很健康,很有诗意!”写成后,作者说:“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我相信我的作品是健康的,是引人向上的,是可以增加人对于生活的信心。”
三、整体感知
1、简明扼要的概括小说的内容(把握情节——体味荒诞离奇的情节“美”)
2、明海出家做和尚是当地的一种风俗,而他的和尚生活并非我们所常见的那样每日参禅诵经,和尚本应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食肉的戒律,而《受戒》中的相关描写却与此有种种“错位”。找出有哪些“错位”,对此,你们怎么看?
提示:①常规是庙住和尚,庵住尼姑,但“荸荠庵”却住着和尚。
②按戒律和尚是不杀生,而这里的和尚“年下也杀猪”,并且“杀猪就在大殿上”。
四、赏析语言
这篇小说语言极其优美,美得像散文,像诗歌,更像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看“挖荸荠”一节。
1、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下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脚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多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捣乱了。
3、把握小说主旨
(联系写作时间与故事发生时间)
文革刚刚结束的1980年,无论是思想界、文学界,都还有一些陈旧的教条束缚着人们的灵魂。汪曾祺先生曾经痛感于此,写下了这篇《受戒》。汪曾祺说:“我认为和尚也是一种人,他们的生活也是一种生活,凡作为人的七情六欲,他们皆不缺少,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我写的是美的,是健康的人性。”他正是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写这个僧俗之情爱故事,以超凡的勇气呼吁清除一切清规戒律!
③戒律要求不邪淫,而这里的和尚不仅准备将来还俗娶亲,就是在庙里也可以由老婆。
④戒律规定和尚不能饮酒食肉,而这里的和尚“吃肉不瞒人”,大方得很。⑤他们不做早课和晚课,敲三声磬就代替了。
⑥庵里的负责人不叫“方丈”“住持”,而叫“当家的”。
⑦“当家的”仁山在庵里“从不穿袈裟,连海青直裰也免了”。
⑧庵里有田产租给人,还收租放债
这段写的美,美在哪里?
赏析:A叠词的运用。如写小英子在田埂上留下的脚印“五个小小的脚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作者连续用了三个叠用形容词,造成了一种精致小巧、轻轻淡淡的物象美。
“痒痒的”“捣乱了”,别致的细节描写,表现出一种健康、美丽、诗意的初恋情怀。小说在这里唯一一次称明海“小和尚”,充满了善意的调侃和取笑。
他觉得
心里痒痒的
这一串美丽的脚印
把小和尚的心
搞乱了
五、课堂小结
如诗如画、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自然纯朴、超脱和谐的世俗生活,天真纯洁、诗意朦胧的初恋情怀,这一切都是汪曾祺作品追求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一种体现,是作者乐观向上的心态自然流露。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人性、和谐美好的世界,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景美、人美、情更美。
B长句短句巧妙搭配,避免了节奏上的呆板单调,形成了如诗歌般的节奏回旋,达到文章的和谐美。如果把几个较长的句子按节奏断开,分为几个诗节,同学们分小节,读一读。
她挎着一篮子荸荠
回去了
在柔软的田埂上
留下了一串脚印
明海看着
她的脚印
傻了
五个小小的脚趾头
脚掌平平的
脚跟细细的
脚弓部分缺了一块
明海身上
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
⑨他们也打牌赌博,三师父仁渡的牌技还特高。
⑩明海与小英子的爱情。
在作者的笔下,整个荸荠庵变成了一个世俗世界。对俗世生活和欲望的压抑与戒弃本是佛教的主要规范,在这里却无踪迹可寻。这个宗教圣地完全变成了一座美丽的桃花源。作者描写这种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为我们展现了一种情节的“错位”之美,一个充满世俗味和人情味的“美”的世界。
示例:十七岁的明海在荸荠庵出家已经4年了。这里的和尚公然吃肉、杀生、打牌、养女人、放债、收租,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十七岁的明海到这里出家已经四年了,与相邻而居的小英子彼此产生了好感,就在明海正式出家受戒回来的路上,两个年轻人袒露了心扉,接受了彼此的爱情。
概括来说就是明海出家做和尚和小英子相爱的故事。
受戒
教学目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品味小说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对纯朴人性和理想人生情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走近作者(见PPT)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生,卒于1997年.师承沈从文先生.80年代初先后发表了《受戒》《大淖记事》等以苏北高邮地区历史生活为背景的系列小说,以其冲淡优雅的语言,情淳意朴的风情开“寻根文学”风气之先,成了当代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