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件培训讲学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件:区域发展战略
3.副作用
– ③大量增加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积累比例,压缩消费品 的生产,造成生活质量提高缓慢,市场供应紧张,或 者就业困难,人们生活水平长期难以提高。
– ④片面追求高速度,造成能源紧张,资源枯竭,环境 污染,产业结构失,带来一系列的弊病。
13
(三)、生活质量为中心的发 展战略
8
(二)、高速度增长战略
9
第三节 发展战 略的理论模式
(二)、高速度增长战略
1.基本思想
– 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要赶上先进国家 的经济发展水平,进入现代化的社会,必须加快经 济发展的速度。
– 经济增长速度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地区来 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 高速度增长是资本主义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故高 速增长战略又称为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
2、主要内容
– 出口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 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和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往往
是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农业的相对优势, 出口初级农产品或矿产品,取得外汇,推动经济 增长 。 – 初级产品出口是经济起飞国家和地区一般的发展 战略模式。
21
第三节 发展战
略的理论模式 (四)、初级产品出口战略
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 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 第二节 战略抉择
第三节 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
1
第三节 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
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二、空间发展战略模式
2
发展
战略
经济发 展战略
空间发 展战略
自主发展战略 高速度增长战略
生活质量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初级产品出口战略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出口替代发展战略
14
(三)、生活质量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区域分析与规划讲义(学生)
区域分析与规划讲义(学生)《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讲义(2011级)俞万源教学目的1、当代世界的冲突与危机: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退化、发展失衡2、21世纪是PRED时代: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发展矛盾更加尖锐3、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教学要求1、掌握区域规划学科的性质与特点2、掌握区域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3、掌握区域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区域一、区域的概念1、区域的定义: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内部具有均质性的相对完整的空间地域单元。
2、区域的属性1)是地球表面的地理单元,是一个三维空间2)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3)具有一定的体系的结构形式4)客观存在3、比较:区域、地区、地域二、区域的划分1、划分的依据:区域特性的高度相关性2、划分的类型:均质区域、结节区(功能区、枢纽区)3、区域的特性: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第二节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一、区域发展1、区域发展的概念: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中心的经济社会活动。
2、区域发展的新趋势1)区域分工全球化趋势2)区域竞争与区域合作并行3)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主题二、区域研究1、区域研究的领域(内容)1)传统内容:区域系统、经济区划、资源开发、区域产业结构、城乡生产模式、人口迁移与分布。
2)现代内容:知识经济时代的区域问题、区域发展机制、传统模式的更新(资源开发、空间结构与时空效应、人地关系、虚拟空间与现实地理空间的关联关系)。
2、区域研究的新动向1)更新区域资源观念2)强调区域间关系研究3)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研究4)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三、区域科学1、定义2、发展: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3、研究对象:区域4、研究内容:区域要素及时空规律、区域活动的地域差异、区域发展的优化模式四、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的关系1、区域发展是主题2、区域研究源于区域发展问题3、区域科学为区域发展和区域研究理论基础和方法第三节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一、区域分析的概念1、概念: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和人文要素间和区域相互联系的规律。
区域分析与规划.ppt
• •
•
(二)区域发展中技术进步的量度 目前,关于区域发展中技术进步因素的分析有很多方法, 如生产函数法、投入产出法、指标法、国民收入变化法、 层次分离法等等。但以生产函数法的测算比较普遍。 科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是一种被广 泛使用的生产函数
第三章:区域经济分析
• •
辅导课程二
授课教师:谢林
第二章: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 • •
第一节:自然资源 第二节:人口与劳动力 第三节:技术条件
第一节:自然资源
• •
•
一、自然资源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特性
1、定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自然资源定义为在一定的时 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 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2、分类: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可将其划分为可再生资源、 可更新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三类 3、自然资源的特性: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
• • • •
•
•
三、人口发展必须与区域物质资料生产或资源的供 给相适应——适度人口与人口承载力研究简述 在实际研究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适度人口因地而异 (二)适度人口因人口的消费标准而异 (三)适度人口因经济生产力和技术水平而异 (四)适度人口因时间而异
第三节:技术条件
技术是人类改变或者控制客观环境的手段或者活 动.它来自于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 • 一、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一)技术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 • (二)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地产资源 的依赖程度 • (三)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 • (四)技术进步还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
•
第一节: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分析 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第三节: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析
《区域规划》课件
区域规划的实施策略与措施
01 策略
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03 1. 政策引导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
持规划的实施。
02 2. 资金保障
确保规划实施所需资金的
投入。
04 3. 技术支撑
引进和推广先进的规划技
术和管理经验。
区域规划的监测与评估
02
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础
区域发展理论
总结词
区域发展理论是区域规划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强调区域整体性、动态性 和可持续性。
详细描述
区域发展理论认为区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关 联、相互制约。区域发展不是孤立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环境、人口、技术等。区域发展理论 的目标是实现区域内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共生。
03
区域规划的实践与案例
国外区域规划的实践与案例
英国区域规划
英国在区域规划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规划体系以地 方分权和规划法为基础,通过制定区域规划和地方规划 来引导和调控区域发展。英国的区域规划注重平衡区域 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法国区域规划
法国的区域规划以国土整治为目标,注重国家层面的战 略规划,强调区域发展的均衡和协同。法国的区域规划 通过制定不同等级的规划方案,对国土进行整治和开发 ,以实现国家的战略意图。
01 监测内容
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如 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等。
02 评估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规划实施效果 进行分析评价。
区域分析与规划-第5章-区域规划及其编制PPT课件
2021
7
(3)区域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民点体系规划布局
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建设条件;预测区域人口 增长,确定城市化发展目标;确定区域城镇发展战略;划 分城市经济区;原则确定各主要城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明确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与经济联系。提出区域城镇体系 的功能结构和城镇分工;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市 (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市(镇)的规划建议。
工业:根据区域工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条件、经济地理条件 和现有工业基础,综合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要求,确定区域 工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确定区域主导工业、协作工业和一 般工业的组成、项目和规模,确定区域工业布局的基本框 架,进行不同工业区的合理组织。
2021
6
第三产业 :综合评价区域内各城镇第三产业发展 条件和现有基础;确定区域第三产业发展方向、 规模、部门结构、重点城镇及其服务范围。
2021
4
四、区域规划的基本内容
(1)确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 在对区域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特征全面掌 握的基础上,对其利用和发展现状、优势、不足及进一步 利用和发展的可能性作综合的技术经济评估,并通过对其 发展宏观区域背景的分析和论证,提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的产业战略和空间战略。主要包括确定产业结构、主导产 业、开发方式、重点开发区及开发时序。 区域性质与功能定位,确定发展目标。
2021
14
二、按规划区域的属性分类
(一)区域分类
1.自然区。是指自然特征基本相似或内部有紧密联系、能作 为一个独立系统的地域单元。它一般是通过自然区划,按照 地表自然特征区内的相似性与区际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如 我国的东南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区等。
区域规划-第三章课件
02 区域分析
区域自然条件分析
地理位置
地质地貌
分析区域的经纬度、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等,了解区域在全球或国家中的地理位置 特点。
研究区域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分布, 分析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气候水文
自然资源
探讨区域的气候类型、特征,水文条件如 河流、湖泊等的分布及特点,评估其对区 域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可达性。
生态修复与治理
针对受损生态系统,采取生态修 复和治理措施,恢复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05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交通基础设施规划
01
02
03
交通网络规划
构建高效、便捷的综合交 通网络,包括公路、铁路、 水运和航空等交和功能,提高交通运行效 率。
区域规划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区域规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区域规 划逐渐受到重视。
发展
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区域规划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和完善。现代区域规划更加注重生态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强调多规合一和跨界合作。同时,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为区域规划提供了新的 手段和方法。
ABCD
产业链延伸
依托主导产业,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领域, 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创新驱动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 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产业集聚区建设
01
园区规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园区规划,明确 产业集聚区的功能定位、空间布
局和发展目标。
03
公共服务配套
加强产业集聚区的公共服务配套 建设,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支持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件05
区域土地利用与保护
本章主要内容是介绍土地的概念,介绍土地利用、土 地需求与供给,土地类型与分区,以及优势区的规划 和土地保护等。 本章重点内容是土地的需求与供给,土地资源的保护。
第一节 一、土地 p327 (一)土地的概念 不同的学科对土地有不同的理解,现在只做经济学和地理学 定义介绍。 经济学土地:是指大自然为帮助人类而自由赋予的陆地、水、 光、空气和热等各种物质与能力。 地理学土地:是指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 气候、植被等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土地和土地利用
二、土地利用分区
p337
土地利用规划本质上是空间规划,它的核心是各类用途土地 的 空间布局。 (一)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 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 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 同,将规划地区划出不同的用地区域。 (二)土地利用分区的意义: 1、通过土地分区,能更好地体现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 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通过土地分区,能够从空间布局上落实用地指标,协调产 业用地矛盾,为各个产业的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用地条件。 3、土地分区是土地用途管制的直接依据。 4、用地分区是用地规划与用地管理联系的重要环节。
(二)农业区域专业化与集合发展: 各个区域应该明确发展的重点,以一种或两种农业部 门,一种或两种作物作为发展的经营重点,但要兼顾 一切可以发展的其他农业部门,只有在农业生产力水 平达到现代化程度、市场经济充分发挥作用条件下, 农业发展与布局才能达到专业化、区域化。 (三)农业生产基地规划布局:p352 农业专业化生产基地应该具备的条件: (1)生产条件好,生产规模大。 (2)技术装备条件好,劳动生产率高。 (3)生产水平高,商品同时也是自然再生产的过程,其生 产发展布局,不仅受经济规律影响,而且对区域的自然条件依赖较大。 (一)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 1、农业自然条件分析: 主要是光、土地、水分及其组合情况等。 2、农业的技术经济条件分析: 含农业劳动力条件、农业技术装备、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 农业原有基础,分析区域农业收入分配和消费状况等。
(精品)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件:区域发展战略
39
第一节 战略与区 域发展战略
四、战略重点
战略重点的特性
– 1、战略重点具有稳定性
是在区域发展中较长时期能发挥作用的部 门或地域,而不是只在短期内发挥作用的 行业或某一局部地方。
– 2、战略重点具有阶段性
不同时期的战略重点会相应调整以适应情 况的变化。
40
案例: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2004-2020)
– ③经济结构指标 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三个产业之间的产值比例,社会总产值 的内部构成等。
12
第一节 战略与区 域发展战略
三、战略目标
(二)、具体目标
2、社会目标
– ①人口总量指标
主要指人口发展规模。
– ② 人口构成指标
城乡人口比例, 人口就业结构、文化结构等。
– ③ 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指标
人均居住面积、人均食物消费量、人均寿命。 每万人平均医生数量、婴儿成活率等。
本规划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 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对外辐射力,促进区域集约发展 ,明确城镇群发展的目标与规模
– 从提高城镇群整体水平出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 目标出发,提出空间发展的总体战略
– 确立科学、安全的生态格局,以全面提升区域生态 环境质量,保证珠三角的可持续发展。
– 提出完善区域协调的政策建议,加快制度创新
36
第一节 战略与区 域发展战略
四、战略重点
确定战略重点通常考虑:
2、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建设
– 在农业、能源、教育、交通等部门中选择战略重点。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能源是工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 交通是经济运转和区际物资流通的基础。
37
略与区 域发展战略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件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区域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制定实施计划
根据规划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包括 时间安排、任务分工、资源调配等。
组织与协调
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协调各方资源,确保 规划的实施顺利进行。
监督与评估
对规划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 问题并进行调整。
反馈与改进
根据实施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对规划进行 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交通条件
02
分析区域内交通网络的布局、通达性和运输能力。
政策环境
03
研究区域内的政策环境,包括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科技政策
等。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区域经济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总结词
分析区域内的经济总量、人均收入、财政收入等指标,评估区域经济的发展水 平。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区域资源与环境分析
自然资源分析
矿产资源
分析区域内矿产资源的种类、储量、分布和 开采条件。
土地资源
评估土地的利用现状、适宜性和可持续性, 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水资源
研究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以及水资 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生态环境分析
生态系统
评估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和功能,包括森林 、草地、湿地等。
环境质量
监测区域内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要素的质量状况 ,以及环境污染物排放情况。
(精品)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件: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
和黄田镇),尤以精锡、“汉白玉”大理石享誉国内
外。
发
(六)农副产品多样
展 平桂管理区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多样,境内土地肥沃、气候温
优 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给农、林、牧、渔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
的自然条件,盛产公会晒烟、芳林马蹄、栗木莲藕、鹅塘油粘米、
势 青梅、大平腐竹、旺牌食用油等优质农产品,品质纯正,美名远扬,
33
第一节 区域优势
第二节 区域分工与区际联系
一、区域分工的理论基础 二、区域分工的特点与模式
三、区域联系分析
34
一、区域分工的理论基础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三)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四)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 (五)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
第一节 区域优势 第二节 区域分工与区际联系 第三节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1
第一节 区域优势
一、区域优势的概念及类型 二、区域优势的确定
2
一、区域优势
(一) 区域优势概念 (二)区域优势特点 (三)区域优势类型
3
第一节 区域优势
一、区域优势
• (一)、区域优势概念
• 是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主要是经济发展过程) 中,所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 使该区域更富有竞争能力,具有更高的资源(包括社 会、自然资源等)利用效率,从而使区域的总体效益 保持在较高水平。
• 5、现实优势与潜在优势
• 6、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8
二、区域发展优势的确定
(一)确定区域发展优势的原则 (二)确定区域发展优势的方法
9
第一节 区域优势
(一)确定区域发展优势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区域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改变区域资源的概念:有形 有形+无形 传统的区域资源:指有形的物质资源。如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劳动力资源等。 现代的区域资源,还包括无形的信息资源。 (二)扩大区域研究的范围:本区域 优化的大区域 传统的区域发展研究是以本区域,更多的是以行政区域的条件为 依据,以为本区域服务为目的的,这是一种自我经济循环过程, 带有某种封闭性。 本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依据利润原 则向优化区位流动,因此目前的区域发展研究不能就区域论区域, 应当扩大研究的范围。 (三)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区域研究的主题,成为区域开发的基本原则, 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主要目的。
二、区域的本质特性
是由其内部一致性和强烈联系性决定的,区域内部某 一局部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区域的变化。如:上海的振 兴改变了长江三角洲的城市格局和系统。
区域构成的单元,按照一定的联系产生结构,它具有 层次性,自组织性和稳定性。如:城乡结构、城镇结 构、环境结构等。
是指区域实体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
(二)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21 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 础。 A、它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B、它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 C、虽然自然资源的范畴在不断扩大,但其自然物质基 础的地位未变。 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 A、自然资源数量多少直接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 小。 B、自然资源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 经济效益。 C、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第三节 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
一、区域规划的发展过程
经历了三个不同的过程,即三个不同的目标取向: (一)二次大战后:开发资源 如前苏联、日本,着力于战后经济重建,重点的内容是对资源,尤 其是未开发或少开发地区的资源开发。当时的区域规划重点就是在 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生产力布局,其着眼点是经济、是开 发。 (二)二十世纪50年代—60年代:解决区域间的不平衡 如法国、德国,加快落后地区发展,加强地方城市建设,解决区域 之间不平衡问题是重点。其目的是消除或减少区域差异,促使人口 和经济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流动,达到区域共同发展。 (三)二十世纪70年代—80年代:创造美好环境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主要是介绍区域、区域科学、区域分析 的一些基本概念,介绍区域规划的发展阶段,区域分 析的主要内容等。
本章教学重点是区域科学、区域分析的一些基本 概念。
第一节 区域概念和区域划分
一、区域概念Biblioteka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 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其基本属性是:p2 1、是地球表面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空间:有自然的、 经济的、社会的空间。 2、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范围大小不一,界线具 有过渡性。 3、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分级性、多级性、层 次性等。 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但是 反映的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本章内容: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人口与劳动力条 件、技术条件进行分析。 重点内容:各个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评价
第一节 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含义:p17 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
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因而自然资源具有时间性、有用性和技术性。
区域发展分析也应该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 并以三者综合效益作为区域发展分析中判断是非的标准。 (三)区域分析方法: 1、地理学的比较法:如实地考察法、地图遥感技术等。 2、经济学的分析法:如均衡分析、动态分析、投入产出分析、 边际分析等。 3、数学的模拟法:如数理统计、运筹学等方法。
作业: 1 名词解释:区域、区域分析 2 什么是区域科学?其研究内容和任务有 哪些? 3 简述区域规划目标取向有几个发展阶段。
由于各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以可持 续发展为原则,以PRED的协调为中心,以为人民创造良好的工作、 生活环境为目的区域成为区域规划的主流,同时,规划的开放性、 系统性也进一步加强。
二、区域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一)区域分析含义: 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
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人文要素 之间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但它不是一门独立学科,而是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是为有关学科研究区域问题和为进行区域规划提供理论 基础和研究方法的。 它涉及到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等许多学科。 (二)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p14 1、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二、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
(一)关于数量的评价:p24 1、评价目的: 确定自然资源的开发规模及对一定生产部门或区域发展与布局的 保证程度。 2、评价指标:两个 绝对指标:即绝对数量,反映区域自然资源实际规模。 相对指标:即人均数量,反映区域自然资源的地位、满足需求的 潜力。 3、评价内容:三个 (1)搞清区域各类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研究其区域自然资源的 优势与潜力; (2)对已经开发利用的资源,研究其数量对现状生产的保证程 度; (3)分析资源相对数量,进一步明确资源对需求保证程度和开 发利用潜力。
主要是指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 条件、基础设施条件以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的分析。其 目的是明确区域发展的基础,摸清家底,评估潜力,为选择区域发 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2、区域发展状况分析 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
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其目的是对经 济发展现状作一全面考察、评估,为下一步区域发展分析打好基 础。 3、区域发展方向分析 在以上两个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和方案比较, 确定区域的发展方向,制定区域发展的政策并分析预测其实施的 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