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邯郸有关的典故
邯郸历史典故
邯郸历史典故
邯郸历史上有很多典故,以下是其中几个著名的:
1. 邯郸学步:相传孟子曾在邯郸城门口看到一个小孩在模仿大人走路,走了几步就摔了一跤。
孟子询问小孩的父亲,得到回答“我欲使其速成”,于是孟子告诉父亲,“使之学习,未为不可,须臾之间,何能成也?”从此,“邯郸学步”成为代表性的“急于求成”的典故。
2. 邯郸之患:战国时期,燕国、赵国、齐国分别派军队侵略邯郸,这就是“邯郸之患”。
此典故成为形容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警句。
3. 邯郸铁塔:邯郸铁塔是北魏时期的一个传奇故事。
相传邯郸有一位名叫李度的人,因为被人冤枉而被投入监狱。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在监狱里居然铸造了一座铁塔。
后来,这座铁塔得到了皇帝的赞赏,李度也因此改掉了过去的恶习。
4. 钟馗捉鬼:钟馗是唐代著名的神仙,相传他曾经在邯郸捉住了一个非常凶恶的鬼怪。
这个故事被书写成了《钟馗捉妖记》,成为了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经典之一。
邯郸成语典故及其景点
邯郸成语典故及其景点
邯郸是中国河北省的一个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成语典故。
以下是一些邯郸成语典故及其相关景点:
1. 邯郸之梦:
典故出自《汉书·循吏传》,故事中有个叫范增的官员作梦说“请将邯郸故城築,取河阳南鼠籠。
” 后来梦境成真,范增果
然被任命为汉武帝的循吏,修葺邯郸故城。
邯郸市目前设有
范增纪念馆。
2. 失马塞翁:
典故出自《后汉书·苏武传》,故事中苏武放牧时遇到野马,
将之驯服后,他的朝廷的父老为他筹备了一匹良马,但后来这匹马却被狼群所杀。
这个典故常用来比喻命运的反复无常。
邯郸市有失马塞翁故居和明清古建筑群,是一个旅游景点和历史遗迹。
3. 守株待兔:
典故出自《战国策·齐策五》,故事中有个叫东郭牧的农夫,
他在地里耕田时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一棵树桩上,从此他每天都守株待兔,希望有兔子撞死在他的树桩上。
这个典故常用来比喻盲目地等待幸运降临。
据说在邯郸市内有东郭牧的坟墓和纪念碑。
邯郸市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景点,如历代皇陵、丛台公园、石门桥等。
这些景点可以让游客感受到邯郸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风景之美。
邯郸成语典故
邯郸成语典故(一)邯郸学步这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都城邯郸去,看到邯郸人走路的姿态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有学好,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到家乡。
后来这个故事演化为成语——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
在邯郸市区中心地带有一座学步桥,传说燕国少年就是在这里学邯郸人走路的。
现存的石桥建于明代,已不再通车,围绕石桥修建成了一个市民休闲娱乐广场,把学步的故事刻成雕塑教育后代,广场还刻立了许多碑文,讲述着邯郸的历史,还有一个不规则雕塑上面刻了与邯郸有关的成语条目,寓教于乐,很有意思.这是一个流传的很广的故事。
流传的广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够忽视这个邯郸成语典故在今天的启示意义。
如今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们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倾向严重,忽视了自身的特点,结果学得不伦不类。
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这是大家在谈到这个成语时首先应该想到的,只有结合自己的长处发展才是根本。
(二)负荆请罪在邯郸市区距离火车站不远的街道里,有一处非常短小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
如今这里新修起了很多仿古建筑,巷子也名存实亡,古风尽失,但是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这是一个曾经入选中学课本的邯郸成语典故。
战国时,赵国文官蔺相如出使秦国御敌有策,使得价值连城的和氏美玉完璧归赵,又赴渑池会舌战秦王,维护国体尊严,被封为上卿,位于大将廉颇之上。
屡立战功的老将廉颇心中不服,扬言如见到蔺相如就要羞辱他。
一次两人乘坐马车相遇与窄巷之中,蔺相如顾全大局,让自己的马车退出窄巷避让廉颇,致使廉颇深受感动,认识到自己心胸太狭隘。
于是廉颇便光着上身,身背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从此两人结为生死之交,赵国将相和睦,国势大振。
这个故事也很快演变成成语,表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真心实意地接受对方惩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错误勇于承认,勇于接受处罚,就能够获得他人的原谅,征得别人的尊敬。
有关邯郸的成语典故
有关邯郸的成语典故邯郸,自古有“半个京城半个雄”之称,邯郸历史悠久,充满着丰富的传说和故事。
邯郸也是汉语成语源远流长的落脚点,有20多个传说故事都是以邯郸为背景,经常被用来形容某些状态和情景。
下面就一一介绍这20多个邯郸典故和成语的由来吧!《邯郸学步》邯郸学步,即“一步一个脚印,脚下留下长长的印迹”,源自《列仙传》中的一段故事。
故事讲述:古代一位有名的天才少年葛和,曾经行走邯郸的桥头上,每走一步,脚底就留下一个脚印,引人惊叹。
《洛阳纸贵》洛阳纸贵,即“洛阳纸贵,宁可把金子剪”,也是单调乏味发言被人尊重的文字比喻,意思是把言论定死,不可随便更改。
其典故出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讲的是屈原的夫人铰在洛阳闹市门口挂出一幅字画:“爱平可以坚守,伤害人害?何以今贺伊尹,更我买洛阳纸?”意思是宁可把金子剪子花在买洛阳纸上,也不愿伤害任何人。
《反咬一口》反咬一口,即“吃了苦头,反咬一口”,是指在遭受到折磨或挫折后,人们一定要奋起反击,不要心服口服,并在心中坚持着取得胜利的信念。
其典故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讲的是春秋时期,军队从邯郸出发,在路上敌军突然出兵攻击,士兵们竟以“咬”代替“反击”,从此反咬一口成为人们坚持不懈的象征。
《狗咬吕布不及格》狗咬吕布不及格,即“狗咬吕布,也不及格”,是比喻努力什么都不如标准,什么都不及格。
其典故出自《三国演义》,是当年曹操在魏国推广锦衣玉食、锦帐绣楼,以及百官惟勤继父之重政,受到皇帝和百官的敬仰。
其后,曹操为了提醒大家要勤政爱民,就说了一句铁杆的话:“狗咬吕布,也不及格”。
最后,邯郸这个古老的城市,在这20多个故事里激发起了我们的抒情想象,这些。
邯郸成语故事典故
邯郸成语故事典故以下是 7 条关于邯郸成语故事典故:1. 你们知道“胡服骑射”吗?想当年赵武灵王那可是下了狠心要改革呀!他力排众议,让赵国的士兵穿上胡人的服装,练习骑马射箭。
这就好比是原本走路慢悠悠的人突然骑上了快马,那速度蹭蹭就上去了,一下子让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增。
就像现在有些企业,大胆创新变革,才能取得飞跃式的发展,不是吗?2. “邯郸学步”这个成语可有意思啦!据说有个燕国人,到了邯郸,看到人家走路姿势优美就去学,结果学来学去,自己原来咋走路都忘了,最后只能爬着回去。
这多逗啊!咱可不能像他似的,盲目去模仿别人,丢了自己的特色呀!不然那不就成笑话了。
3. “完璧归赵”的蔺相如,那可真是个大英雄啊!面对秦王的刁难,他毫不畏惧,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了赵国。
这就像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蔺相如就像那个在险象环生中突出重围的勇士,太厉害了!这件事告诉我们,面对强大的对手不能退缩,要勇敢地去争取自己的利益。
4. “负荆请罪”,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多让人感动啊!廉颇刚开始不服气蔺相如,后来知道错了,就背着荆条去请罪,多真诚啊!这就如同生活中我们和朋友闹矛盾了,有人能主动认错,那友谊才能更长久啊。
这样的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5. “纸上谈兵”的赵括,光知道在书本上夸夸其谈,真正上了战场却不行了。
这好比一个人学了很多理论知识,可没实践过,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这给我们敲了个警钟,不能只说不做啊,得真刀真枪去干才行。
6. “毛遂自荐”,毛遂那可是相当有勇气啊!在关键时刻,自己主动站出来推荐自己。
这不就像是一个有潜力的人,抓住机会展示自己,从而获得成功吗?我们也要有这种勇气,不要总是等待机会,要学会自己去争取。
7. “围魏救赵”真是妙计啊!齐国不直接救赵国,而是去攻打魏国,让魏国不得不回援,从而解了赵国的围。
这就像下围棋一样,不直接去碰难题,而是绕个弯子来解决,多巧妙啊!这计谋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邯郸成语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值得我们好好去琢磨和学习。
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
5个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
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有五个,分别是:
1.邯郸学步:这个成语出自战国时期,燕国寿陵的一位少年,他缺乏自信心,经常感到事事不如人,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走路的姿势太丑。
于是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去学走路。
在邯郸,他无论是看到小孩,老人还是看到妇女走路他都觉得好看,都学。
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2.围魏救赵: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
孙膑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
这个成语后来用来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3.胡服骑射:这个成语开改革之先,指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故事。
4.毛遂自荐:这个典故讲的是秦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平原君准备亲自到楚国去请求救援,他希望门下食客中能有一个毛遂自荐与他一同前往。
毛遂主动请缨前去游说楚王,最终促成楚王答应出兵援赵。
5.负荆请罪:这个成语兴团结之风,源自战国时期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
廉颇在蔺相如面前负荆请罪,表示悔过。
以上是与邯郸有关的五个成语典故。
邯郸成语故事
邯郸成语故事邯郸成语故事[必备30个]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学过很多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你知道经典的成语有哪些吗?下面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邯郸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邯郸学步故事: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走路姿势非常优美,就决定前去学习。
他到了邯郸后,在街上仔细观察行人的走路姿势,然后跟着模仿。
但是学了很久,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走路姿势,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式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到燕国。
寓意: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自己原有的技能。
2、胡服骑射故事:战国时期的赵国,面临着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赵武灵王为了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决定学习胡人的服饰和骑射技术。
他不顾贵族们的反对,亲自带头穿胡服、练习骑射,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胡服骑射的改革。
经过改革,赵国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成为了战国七雄中的强国之一。
寓意:体现了勇于学习他人长处、进行改革创新的精神。
3、负荆请罪故事: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都是国家的重臣。
廉颇因为蔺相如的官职比自己高而心生不满,多次为难蔺相如。
但是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廉颇计较。
后来廉颇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蔺相如原谅了廉颇,两人从此成为了好朋友,共同为赵国效力。
寓意: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倡导以大局为重、团结协作的精神。
4、毛遂自荐故事:长平之战后,秦军又一次围困了赵都邯郸。
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想联合楚国共同抗秦,打算从数千名门客中挑选二十名文武兼备的人一同前往楚国。
挑来挑去只挑选出十九个符合条件的人,还差一人怎么也选不出来。
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愿意随平原君一同前往。
到了楚国后,毛遂凭借自己的勇气和口才,成功说服楚王出兵解救赵国。
寓意:用以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5、纸上谈兵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谈起军事理论头头是道。
邯郸成语典故景点
邯郸成语典故景点
邯郸是中国河北省的一个城市,历史悠久,有许多成语、典故和著名景点与之相关。
1. 成语:邯郸学步
典故:相传战国时期,邯郸有一位婆婆教孙子学步,教了七天,孙子仍然不会走路,而且婴儿也没见到地步忘记了牙牙学语。
后来,婆婆去世,为了不让孙子亲人伤心,儿媳妇抱着孙子哭的时候,孙子居然站了起来。
因此,邯郸学步就成了指别人学一些没有用的事情。
2. 景点:黑石山
典故:黑石山位于邯郸市南部,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
相传商纣王梦见黑石山上有神仙求学,于是下令修建道观,供奉神仙。
后来,历代皇帝和文人墨客纷纷前往此地膜拜像山鬼神之事,因此形成了黑石山的道教文化。
3. 成语:邯郸之梦
典故:相传宋代庞洪和都、邯郸人,他病地民居被偷去,医
生为之劝解,庞洪却说:“邯郸一梦空忙,虚度了别人的一天,运作落到了邯郸太白旅社,能不能握住,还要吃到炖猴脑,有小人不干,也有些大人亲自上阵找机会实行坏小人,这个人是一种使命撒错线的人。
”这句话后来成了成语“邯郸之梦”,形
容空费心机,枉费心思。
4. 景点:尚义县
典故:尚义县位于邯郸市的北部,是中国古代名将尉迟恭的
故乡。
尉迟恭是北魏时期的重要将领,他曾在位于今尚义县的缴藏岭打败了侵略北魏的东魏军队。
尉迟恭在历史上英勇善战,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尚义县被视为他的故乡。
以上是邯郸的部分成语、典故和著名景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邯郸成语典故及其景点
邯郸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以下是一些与邯郸相关的成语典故及其相关景点:1.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
相传在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于是不顾路途遥远,来到邯郸学习当地人走路的姿势。
结果,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相关景点:学步桥位于邯郸市区北关街,原为木桥结构,因常遭水冲,于明代万历四十五年改建为拱券型石桥。
古桥旁边坐落着一个年轻小伙子在一对步履优雅的男女后面爬行的石雕,它逼真地描绘了“邯郸学步”这一典故,是邯郸市内的一大著名景点。
2. 黄粱美梦: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从前有个卢生,在邯郸旅店中遇见一个道士,道士送他一个枕头,说可以在梦中实现自己的任何愿望。
卢生非常高兴,就开始在枕头上睡觉。
他在梦中享尽了荣华富贵,醒来时发现只是一场梦,他感到非常失望。
相关景点:黄粱梦吕仙祠位于邯郸市丛台区黄粱梦镇,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庙宇之一。
景区内有八仙阁、钟离殿、吕祖殿等景点,其中的卢生殿是为了纪念卢生在梦中的经历而建造的。
3. 负荆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却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相关景点:回车巷位于邯郸市区丛台区串城街南段,相传战国时赵国上卿蔺相如曾在此处为大将廉颇回车让路,故名回车巷。
回车巷呈东西走向,巷宽 2.3 米,全长约75 米,回车巷口有一座纪念碑,碑上刻有蔺相如为廉颇回车让路的历史故事。
邯郸历史典故
邯郸历史典故邯郸是中国河北省的一个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典故。
以下是几个著名的邯郸历史典故:1. 王昭君别驾王昭君是汉武帝的宠妃,后来被迫远嫁匈奴。
传说,当王昭君被送往匈奴时,曾在邯郸停留。
此时,王昭君留恋故土,不舍离去,最终选择了自杀。
据说,当时的邯郸城民为其立庙祭祀。
2. 桃花潭水深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故事中,汪伦是邯郸人。
汪伦和诗人陆游是同学,毕业后彼此写信,交情甚笃。
有一年春天,陆游去旅行,行至瓜州时收到汪伦的来信,落款写着“桃花潭水深千尺”。
“桃花潭”是位于河北邯郸市峰峦秀丽的紫荆山下,水清见底,景色宜人,深受游客喜爱。
3. 孟尝君三寸舌孟尝君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智者,据说他有“三寸舌”,能够说服人们改变观念、行动。
有一次,他到了邯郸,当地官员亲自接待他,但是孟尝君却看到办公室里摆着许多鲜花,而外面的街道上却充满了垃圾,于是他对官员说:“治理国家就好比花园,花园中的各种花草需要我们精心呵护,同样,我们国家中的人民也需要我们保护......”孟尝君的一番话,让那位官员立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开始积极改善城市的环境卫生。
从此,孟尝君的“三寸舌”在邯郸流传开来。
4. 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一场战术,曾在邯郸一带进行过。
当时,曹操派大将夏侯惇率领2万军队进攻蜀汉,诸葛亮想出了一个计策:派遣黄忠、魏延等人,在邯郸一带埋伏,假装要进攻曹军。
夏侯惇听信谣言,以为黄忠、魏延军队真的来了,慌忙射箭,结果被诸葛亮草船借箭迎击,大败而归。
这个故事在中国历史上被广泛传颂,成为著名的典故之一。
邯郸成语典故
9月特色课程邯郸成语典故1、邯郸学步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某地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
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
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
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
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
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2、纸上谈兵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
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
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
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坚持抗敌。
那时赵奢已经去世。
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
邯郸经典成语典故(正反面)
邯郸经典成语典故(正反面)邯郸成语典故邯郸作为我国古代五大名都之一,不仅在历史上占据着辉煌地一页,而且,在文化方面也留下了丰富地遗产.在人们日常所用地成语当中,相当一部分产生于以邯郸为中心地赵国.据不完全统计,同赵国及邯郸历史相联系地成语典故多达百余条.因此,邯郸有“成语之乡”地美称.1、胡服骑射典自《史记·赵世家》.赵武灵王是赵国地一位奋发有为地国君,他为了抵御北方胡人地侵略,实行了“胡服骑射”地军事改革.改革地中心内容是穿胡人地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地作战方法.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习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而能西退胡人,北灭中山,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胡服骑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不要固步自封,应学习别人地长处,勇于改革.相传,邯郸市2、“.赵惠赵王说:“3、邯郸学步典自《庄子·4、黄梁美梦5、负荆请罪见于《史记.廉.这个成”遗址.现在,人们用“完壁归赵”比喻把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原主.邯郸成语典故6、破釜沉舟典自《史记·项羽本记》.敌军围赵王于巨鹿,项羽前峰初战少荆.项羽率大军渡过漳河后,沉船破釜.持三日粮进军,义无反顾,以示一往直前,决不后退地决心.7、奇货可居典自《史记·吕不韦列传》.投机商吕不韦于赵孝成王时在邯郸遇到在赵国做人质地秦公子异人,认为他可以作为自己搞政治投机地资本,便说“奇货可居”.于是他先在经济上支持异人,并把与自己早已暗中同居、身怀有孕地赵姬让给异人为妻.接着又买通秦昭王地太子安国君宠爱地华阳夫人,使华阳夫人认异人为儿子,后又帮助异人回国.秦昭王死后,安国君继位,不久国君又逝世,立异人为秦庄襄王,赵姬所生之子政为太子,即后来地秦始皇,吕不韦也因此当了秦国地丞相.这个成语比喻挟持某种独特地技能或成就作为资本,以博取名利地位.8、毛遂自荐典自《史记·平原君列传》.毛遂是战国时赵国平原君赵胜地门客.当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到楚国求救时,毛遂以囊锥自喻,说让自己处于囊中,早已脱颖而出了,并自荐同往. 后来平原君与楚王谈判没有结果,毛遂上前展露才华,陈述利害,威言并加,使楚王答应派兵救赵.9、纸上谈兵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地儿子赵括年轻时熟读兵法,善于谈兵,连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赵王中秦王反间计,让他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赵括只知根据兵书作战,不知灵活处理,后被秦军射死,部下40万人全部被俘.以后人们用纸上谈兵比喻只会高谈阔论而无真本事,不能解决实际问题.10.由国实力最强..我还敢人们常用“。
河北邯郸的来历和典故
河北邯郸的来历和典故邯郸,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邯郸的来历和典故与中国古代历史息息相关,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邯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大约在公元前5千年,邯郸地区就有人类在此定居生活。
邯郸的名字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称为“邯”或“邯郸”,意为“河南之地”。
随着历史的发展,邯郸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邯郸有许多重要的历史典故,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邯郸学步”。
相传在战国时期,邯郸一位智者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邯郸的孩子们都学会了一种特殊的步法,即左脚先着地,然后右脚迈步。
这位智者认为这种步法很是不同寻常,于是他决定去邯郸一探究竟。
当智者来到邯郸后,他发现整个城市的人们都在学习这种步法,就连邯郸的官员也不例外。
智者觉得这种步法没有任何实际用处,于是他大声喊道:“邯郸学步!”意思是说那些人都在学习一种毫无意义的东西。
这个典故后来成为了邯郸的代名词,形容那些盲目跟从、没有创造力的行为。
除了“邯郸学步”之外,邯郸还有其他的历史典故。
例如,邯郸曾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是齐国国君居住的地方。
邯郸也是东汉末年董卓之乱的重要战场,邯郸一役使得整个中原地区陷入了混乱和动荡。
邯郸还因为曹操而闻名于世。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描述为一个英明果断、才智过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曹操曾在邯郸建立了校场,招募了大量的士兵,并在邯郸加强了城防。
这些举措使得邯郸成为了当时的军事要地,为曹操在中原地区的统一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邯郸还有一段与诗人杜牧有关的典故。
杜牧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曾经在邯郸任职过。
在邯郸期间,杜牧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于世。
杜牧的诗歌作品中有一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就是在邯郸时创作的,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以上就是关于河北邯郸的来历和典故的介绍。
邯郸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关于邯郸的成语典故100个
关于邯郸的成语典故100个邯郸,位于中国河北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在中国文化中,邯郸也有着丰富的成语典故。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100个关于邯郸的成语典故。
1.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求真正理解和掌握。
2. 邯郸之梦:比喻虚幻的幻想。
3. 邯郸一梦:比喻一夜之间的变故。
4. 邯郸重步:比喻重复劳动,没有进展。
5. 邯郸之会:比喻虚假的会议。
6. 邯郸之病:比喻难以治愈的疾病。
7. 邯郸之音:比喻虚假的消息。
8. 邯郸之约:比喻虚假的承诺。
9. 邯郸之辞:比喻虚假的言辞。
10. 邯郸之谋:比喻虚假的计划。
11. 邯郸之饭:比喻虚假的食物。
12. 邯郸之酒:比喻虚假的酒。
13. 邯郸之舞:比喻虚假的舞蹈。
14. 邯郸之歌:比喻虚假的歌曲。
16. 邯郸之泪:比喻虚假的眼泪。
17. 邯郸之忧:比喻虚假的忧愁。
18. 邯郸之喜:比喻虚假的喜悦。
19. 邯郸之怒:比喻虚假的愤怒。
20. 邯郸之悲:比喻虚假的悲伤。
21. 邯郸之乐:比喻虚假的乐趣。
22. 邯郸之疑:比喻虚假的怀疑。
23. 邯郸之信:比喻虚假的信任。
24. 邯郸之爱:比喻虚假的爱情。
25. 邯郸之友:比喻虚假的友谊。
26. 邯郸之家:比喻虚假的家庭。
27. 邯郸之国:比喻虚假的国家。
28. 邯郸之城:比喻虚假的城市。
29. 邯郸之山:比喻虚假的山脉。
30. 邯郸之水:比喻虚假的河流。
31. 邯郸之云:比喻虚假的云彩。
33. 邯郸之风:比喻虚假的风。
34. 邯郸之日:比喻虚假的白天。
35. 邯郸之夜:比喻虚假的黑夜。
36. 邯郸之星:比喻虚假的星星。
37. 邯郸之月:比喻虚假的月亮。
38. 邯郸之天:比喻虚假的天空。
39. 邯郸之地:比喻虚假的地面。
40. 邯郸之墙:比喻虚假的墙壁。
41. 邯郸之门:比喻虚假的门。
42. 邯郸之窗:比喻虚假的窗户。
43. 邯郸之屋:比喻虚假的房屋。
44. 邯郸之桌:比喻虚假的桌子。
45. 邯郸之椅:比喻虚假的椅子。
邯郸的成语故事
邯郸的成语故事邯郸,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个充满传奇故事的地方。
在邯郸,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富有教育意义,而且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邯郸的成语故事吧!成语一,邯郸学步。
相传,在邯郸城里有一个小孩,他学步的时候特别慢,总是摇摇摆摆地走路,看起来非常笨拙。
有一天,他的父母带他去学步,结果他学了很久也没学会。
后来,他的父母带他去了邯郸城外的一片田野上,放开他自己走。
没想到,小孩在田野上竟然学会了走路,而且走得非常稳健。
这个故事就是“邯郸学步”的典故。
成语二,邯郸一梦。
相传,邯郸城里有一个年轻人,他非常贪图享乐,整天无所事事,只知道沉迷于酒色之中。
有一天,他在酒醉后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看到了许多贫苦的人们。
他在梦中受到了一些教育和启发,醒来后,他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开始努力工作,帮助他人。
从此以后,他过上了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这个故事就是“邯郸一梦”的典故。
成语三,邯郸之梦。
相传,邯郸城里有一位年轻人,他非常聪明,却总是自命不凡,看不起他人。
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来到了一个神奇的地方,看到了许多智慧的长者。
在梦中,他受到了长者们的教诲和启发,醒来后,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无知和傲慢,开始虚心向他人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个有德有才的人。
这个故事就是“邯郸之梦”的典故。
成语四,邯郸之石。
相传,邯郸城外有一块奇特的石头,它形状奇特,又有一些神秘的故事。
传说这块石头有着神奇的力量,能够帮助人们实现愿望。
有一位年轻人听说了这个传说,便前去寻找这块石头,希望能够得到一些神奇的力量。
经过了一番困难的寻找,他终于找到了这块石头,但是却发现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后来,他明白了,原来真正的力量在于自己的努力和勇气,而不是依赖于外界的神秘力量。
这个故事就是“邯郸之石”的典故。
成语五,邯郸失马。
相传,有一位邯郸城里的年轻人,他非常喜欢骑马,有一天,他骑着马出外游玩,却不慎迷路,最终迷失在了茫茫的草原上。
关于邯郸的成语故事
关于邯郸的成语故事1. 《邯郸学步》嘿,你知道邯郸学步这个成语吧!就是说有个人到了邯郸,看到别人走路那么好看,哎呀,就想学人家!结果呢,自己原来怎么走路都忘了,最后只能爬着回去!你说搞笑不搞笑?就好比你想学别人唱歌,结果把自己原本的发声方法都弄没啦,那不就悲剧啦!例子:你看那个人模仿明星的穿着打扮,最后搞得不伦不类,真是邯郸学步啊!2. 《完璧归赵》哇塞,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可精彩啦!蔺相如多机智勇敢啊!赵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带去秦国,秦王想要霸占,蔺相如据理力争,坚决保护和氏璧,最后竟然真的把它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这就像你守护自己最宝贝的东西一样,绝不放手!例子:他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坚定地维护自己的权益,真像蔺相如完璧归赵一样厉害!3. 《负荆请罪》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也超有名啊!廉颇一开始不服气蔺相如职位比他高,还说了些不好听的话,后来知道蔺相如的大度和为国着想的心,哇,竟然背着荆条去请罪!这多让人佩服!就好像你跟朋友闹别扭了,然后发现是自己错了,你也得勇敢地去认错呀!例子:他们吵架后,他主动去负荆请罪,两人又和好如初了,多棒啊!4. 《黄粱美梦》嘿呀,黄粱美梦这个成语知道吧!有个人做了个美梦,梦见自己荣华富贵啥都有了,结果醒来发现是一场空!这多像我们有时候幻想自己特别厉害特别成功,可回过神来还是要面对现实呀!是不是很有意思!例子:他天天幻想不劳而获,简直就是在做黄粱美梦啊!5. 《毛遂自荐》毛遂呀,可勇敢啦!在关键时刻自己推荐自己,站出来承担重任!这多牛呀!就好比在一群人都不敢的时候,你勇敢地站出来说“我能行”,那多让人刮目相看!例子:她勇敢地毛遂自荐,去挑战那个困难的任务,好厉害!6. 《纸上谈兵》哎呀,那个赵括呀,只会在纸上谈兵,真到了战场上啥都不行!光会说有啥用呀,得实际去做呀!这就像有些人嘴上说得好听,做起来就一塌糊涂啦!真是让人无语!例子:他天天就知道纸上谈兵,真让他干实事就不行了,这可不行呀!我觉得这些成语故事都太有意义了,每个都给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呢!我们要从中学到智慧和勇气,别像那些可笑或者可悲的人一样哦!。
关于邯郸的成语典故
关于邯郸的成语典故
由邯郸历史和相关史书中所滋生、蕴积、提炼出的具有邯郸地方特色或与邯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有:
胡服骑射:开改革之先。
毛遂自荐:倡用人之道。
负荆请罪:兴团结之风。
黄粱美梦: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连城之璧: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破釜沉舟: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表示不胜利不生还。
后比喻下定决心彻底干一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退避三舍:比喻主动退让,不与之争。
出自邯郸的成语典故
出自邯郸的成语典故以下是 7 条关于出自邯郸的成语典故:1. 那“邯郸学步”啊,简直太有意思了!你说这人怎么就这么傻呢,非要去学别人走路,结果自己连原来咋走都忘了!就好比你本来有自己的特长,非得去学别人不适合你的东西,最后弄得啥都不是!例子:你看有些人,不好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去盲目模仿别人,这不就是邯郸学步嘛。
2. “胡服骑射”呀,多了不起的改革举措呀!赵武灵王那可真是有魄力,敢打破传统!这就像有时候我们得大胆尝试新事物,才能有进步呀!例子:看看现在那些创新企业,不就像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一样,大胆突破,才能发展得那么好嘛。
3. 哎呀呀,“黄粱美梦”啊,这可真是一场空欢喜呢!想想看,做了个美梦,以为啥都有了,结果一醒啥都没了!好像有些人总幻想不劳而获,最后不就跟做了黄粱美梦一样嘛!例子:他整天就知道空想,指望天上掉馅饼,这不就是在做黄粱美梦嘛。
4. 提到“毛遂自荐”,那真得竖起大拇指啊!毛遂多勇敢,自己推荐自己!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自信呀!例子:公司里那次机会,你就该毛遂自荐,勇敢展现自己呀!5. “围魏救赵”哇,这计谋真高明啊!不直接去救援,反而去攻打敌人后方,这多巧妙呀!就跟下棋一样,得走一步想三步!例子:他处理那个问题就很聪明,用了类似围魏救赵的方法,一下子就解决了。
6. “完璧归赵”,蔺相如多厉害呀,在那危险的情况下,还能保住和氏璧,厉害厉害!那不就是靠他的智慧和勇气嘛!例子:咱们遇到困难也得像蔺相如一样,想办法把属于我们的东西完好无损地拿回来呀。
7. “价值连城”啊,这可是形容东西特别珍贵呢!就像那些稀世珍宝,那可真是价值连城呀!例子:这颗宝石简直价值连城,太难得了。
这些成语典故都好精彩呀,它们是邯郸历史的瑰宝,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值得我们好好去了解和传承!。
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
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成语是最“中国”的词汇形式,最具有民族特色。
成语大多从古代流传下来,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古代词汇的一些特点,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情况以及作者的个人感悟。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篇一:邯郸学步这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都城邯郸去,看到邯郸人走路的姿态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有学好,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到家乡。
后来这个故事演化为成语——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
这是一个流传的很广的故事。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去邯郸,同事们见到我都开玩笑说,看你又不会走路了,是不是又去邯郸了呀?看来这已经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了。
流传的广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够忽视这个故事在今天的启示意义。
如今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们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倾向严重,忽视了自身的特点,结果学得不伦不类。
在邯郸市区中心地带有一座学步桥,传说燕国少年就是在这里学邯郸人走路的。
现存的石桥建于明代,已不再通车,围绕石桥修建成了一个市民休闲娱乐广场,把学步的故事刻成雕塑教育后代,广场还刻立了许多碑文,讲述着邯郸的历史,还有一个不规则雕塑上面刻了与邯郸有关的成语条目,寓教于乐,很有意思。
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篇二:负荆请罪在邯郸老市区距离火车站不远的街道里,有一处非常短小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
如今这里新修起了很多仿古建筑,巷子也名存实亡,古风尽失,但是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这是一个曾经入选中学课本的故事。
战国时,赵国文官蔺相如出使秦国御敌有策,使得价值连城的和氏美玉完璧归赵,又赴渑池会舌战秦王,维护国体尊严,被封为上卿,位于大将廉颇之上。
屡立战功的老将廉颇心中不服,扬言如见到蔺相如就要羞辱他。
一次两人乘坐马车相遇与窄巷之中,蔺相如顾全大局,让自己的马车退出窄巷避让廉颇,致使廉颇深受感动,于是廉颇便光着上身,身背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从此两人结为生死之交,赵国将相和睦,国势大振。
邯郸成语故事
邯郸成语故事邯郸成语故事精华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成语吧,成语的语言文字是非常深奥的,含义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成语吗?下面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邯郸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战国时候,燕国有个青年人,他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特别有风度,他们走起路来,不紧不慢,又潇洒又优雅,那姿势特别好看。
于是这位燕国青年决定要去赵国学邯郸人走路的姿势。
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带上盘缠,跋涉千里,专程赶到邯郸一心要学邯郸人走路的样子。
他来到大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看得他都发了呆,不知该怎样迈开步子。
这时,迎面走来一个人,年龄和这位燕国青年相仿,那走路的样子实在令人羡慕。
于是等那人走过,燕国青年便跟在他后面摹仿,那人迈左脚,燕国青年也迈左脚,那人迈右脚,燕国青年也迈右脚,稍一不留心,他就搞乱了左右,搞得他十分紧张,哪还顾得了什么姿势。
眼看那人越走越远,燕国青年渐渐跟不上了,他只好又回到原地。
接着他又盯住了一个年纪稍大的人,他又跟在别人身后一步一趋地学走路,引得街上的人都停下脚步观看,有的人还捂着嘴笑。
几天下来,他累得腰酸腿疼,但学去学来总是学不像。
燕国青年心想,学不好的原因肯定是自己原来走惯了的老姿势和步法,于是,他下决心丢掉自己原来的习惯走法,从头开始学习走路,一定要把邯郸人的步法学到手。
可是,一连过了好几个月,燕国青年越学越差劲,不仅连邯郸人的走法没学会,而且还把自己原来是怎么走路的也全忘了。
眼看带来的盘缠已经花光,自己一无所获,他十分沮丧,于是只好回家了。
可是他又忘了自己原来是怎样走路的,竟然迈不开步子了。
无奈,燕国青年只好在地上爬着回去,那样子好不狼狈。
看起来,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不但没学到别人的,反而连自己原有的也给丢了,真是大可不必。
【成语解析】《庄子.秋水》篇里写道:“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欤?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邯郸是闻名全国的成语典故之乡。
据考证,直接出自邯郸的成语典故多达200余条,邯郸人对成语典故情有独钟,随口就能说出十几条,“胡服骑射”、“毛遂自荐”、“纸上谈兵”、“一言九鼎”等,每条成语典故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或传说。
智者千虑背水一战毛遂自荐破釜沉舟南辕北辙不遗余力利令智昏旷日持久一枕黄粱奉公守法黄粱美梦鹬蚌相争邯郸学步奇货可居纸上谈兵负荆请罪完璧归赵价值连城胡服骑射窃符救赵梅开二度伤弓之鸟因人成事三寸之舌一日千里欺世盗名罚不当罪拒谏饰非孤注一掷不学无术梅开二度白云亲舍以人为镜当局者迷剖腹藏珠徙宅忘妻始终不渝载舟覆舟犯颜直谏唱筹量沙坚壁清野鹿死谁手怙恶不悛生灵涂炭狗尾续貂推心置腹乌合之众疾风劲草未可厚非山鸡舞镜巧夺天工箭在弦上袖藏金椎身无可击无出其右二鲍纠慝左提右挈人人自危死有余辜声名狼藉取而代之纲举目张徐市求仙举措失当一叶障目志在四方轻虑浅谋天下无双燕雀处堂安然无恙居心叵测乐极生悲唱筹量沙食不甘味因势利导犯颜直谏无功受禄载舟覆舟始终不渝大儒纵盗徙宅忘妻羽毛未丰剖腹藏珠坐享其成争先恐后掩耳盗铃当局者迷按兵不动以人为镜天经地义中饱私囊天夺之魄董狐之笔言犹在耳赏罚分明退避三舍河伯娶妇补天浴日坐怀不乱步履蹒跚难至节见市道之交鹿死谁手路不拾遗瓜田李下以卵击石管窥锥指前倨后卑顶天立地三人成虎一狐之腋犹豫不决攻难守易围魏救赵舍本逐末窃符救赵
(一)邯郸学步
这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都城邯郸去,看到邯郸人走路的姿态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有学好,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到家乡。
后来这个故事演化为成语——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
这是一个流传的很广的故事。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去邯郸,同事们见到我都开玩笑说,看你又不会走路了,是不是又去邯郸了呀?看来这已经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了。
流传的广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够忽视这个故事在今天的启示意义。
如今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们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倾向严重,
忽视了自身的特点,结果学得不伦不类。
在邯郸市区中心地带有一座学步桥,传说燕国少年就是在这里学邯郸人走路的。
现存的石桥建于明代,已不再通车,围绕石桥修建成了一个市民休闲娱乐广场,把学步的故事刻成雕塑教育后代,广场还刻立了许多碑文,讲述着邯郸的历史,还有一个不规则雕塑上面刻了与邯郸有关的成语条目,寓教于乐,很有意思。
(二)负荆请罪
在邯郸老市区距离火车站不远的街道里,有一处非常短小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
如今这里新修起了很多仿古建筑,巷子也名存实亡,古风尽失,但是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这是一个曾经入选中学课本的故事。
战国时,赵国文官蔺相如出使秦国御敌有策,使得价值连城的和氏美玉完璧归赵,又赴渑池会舌战秦王,维护国体尊严,被封为上卿,位于大将廉颇之上。
屡立战功的老将廉颇心中不服,扬言如见到蔺相如就要羞辱他。
一次两人乘坐马车相遇与窄巷之中,蔺相如顾全大局,让自己的马车退出窄巷避让廉颇,致使廉颇深受感动,于是廉颇便光着上身,身背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从此两人结为生死之交,赵国将相和睦,国势大振。
这个故事也很快演变成成语,表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真心实意地接受对方惩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错误勇于承认,勇于接受处罚,就能够获得他人的原谅,征得别人的尊敬。
现在,这是个应用得非常广泛的成语。
回车巷一带是邯郸的老城区,那里有很多老房子,有几处深宅大院,是民国时期邯郸市政府机构的院落,今天住在那里的都是普通百姓。
房子虽然老旧了,民风依然侠义犹存。
那一日我背着相机在老街闲逛,一位工人模样的中年人自告奋勇地领着到处转,在他的带领下,我看到了邯郸古城墙遗迹,民国邯郸政府的税务局和机械局的大院,还有一座简易的土地庙。
老街上的人们闲适自在,放学的学生们嬉笑打闹,没有呼啸的汽车,偶尔响起一声小贩的叫卖声,深处其中恍如隔世。
不过拆迁改造的推土机的轰鸣声已经隐约地听到了,不知道这份宁静还能守护多久。
(三)黄粱美梦
这个故事跟战国没什么关系,但是故事发生在邯郸。
说古时候有个姓卢的书生进京赶考,路过邯郸投宿店家,穷困潦倒,失意落魄,独自慨叹,恰遇吕洞宾
也路过此地,见此情形打算开导开导他,就给了他一个瓷枕头,卢生枕着枕头入睡后开始做梦,梦到自己娶了一个出身富庶人家的美若天仙的女子为妻,又进京考中了进士,继而到处建功立业,当了宰相,后被妒贤嫉能的奸人陷害险受牢狱之灾,后来转危为安,子孙满堂,终老而死。
梦到了死,卢生就惊醒了,一看店主做的黄米饭还没熟呢。
这个故事最早出自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后来汤显祖和蒲松龄都对这个故事进行过演绎,故事中吕仙后来被演绎成吕洞宾。
现在人们利用这个成语比喻不可能实现的虚幻梦想。
但依我看,作者原意是打算通过一个梦描述人的一生所可能经历的荣华富贵和坎坷曲折,表达人生如梦的消极厌世的观点,故事的结尾说卢生梦醒之后对人生大彻大悟,跟随吕洞宾云游布道去了。
后人在卢生做梦的小店修建了吕仙祠,现存最早遗迹是门前照壁上的明代石刻,据说石刻“蓬莱仙境”这四个大字是吕洞宾手书,苍劲洒脱,有一股子仙风道骨之气。
其他殿堂如钟离殿、吕祖殿、卢生殿都是近来重修的。
在吕仙祠的东跨院,有一个以梦为题材的博物馆,把古籍、传说中比较著名的“梦”,如庄子梦蝶、红楼梦、南柯一梦等等,用绘画和说明形式展出,生动有趣,仿佛进入了梦的世界,尤其是用中国画技法绘制的绘画很有水准,如果用展出的内容出版一本连环画,一定受欢迎。
(四)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这个故事我认为它算不得成语,充其量只能是个典故。
这个典故告诫人们不要固步自封,而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勇于改革。
对处在社会变革当中的我们,还是具有比较重要的警示作用的。
赵武灵王是赵国的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在与周边胡人的军事摩擦中,他发现胡人的短衣长裤、骑马作战非常灵活,于是主张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
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学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得以击退胡人,消灭中山,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邯郸市西的插箭岭相传是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训练士卒的场所,邯郸市区的丛台公园中的武灵丛台则是赵武灵王检阅军队是使用的。
如今从台已经成为邯郸市的地标建筑,许多商品都以丛台命名,当地人还送过我一瓶“丛台”
酒呢。
“滏流东渐,紫气西来”的丛台,除了检阅练兵之外,还是王侯休息娱乐的地方,颇负盛名,历史上屡建屡废,现在的主体建筑是清朝同治年间留下来的。
历史上许多大文豪,如李白、杜甫、郭沫若等,帝王如乾隆等都曾慕名登台,是一处文化古迹。
如今,这里建成了丛台公园,成了普通百姓休息娱乐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