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发展理论

合集下载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是指人类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挑战。

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但也可以适用于成年人的生命周期。

第一阶段:信任与不信任(出生至1岁)在这个阶段,婴儿需要依赖父母或主要照顾者来满足基本的生理和情感需求。

如果他们得到了足够的关爱和关注,他们会形成信任感;如果他们经历了忽视或虐待,他们会形成不信任感。

第二阶段:自主性与怀疑(1岁至3岁)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探索自己的环境,并试图独立完成一些任务。

如果他们得到了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他们会形成自主性;如果他们经历了过度的限制和批评,他们会形成怀疑感。

第三阶段:倡导与罪恶感(3岁至6岁)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开始与同龄人互动。

如果他们得到了足够的鼓励和认可,他们会形成自尊心和自信;如果他们经历了严格的惩罚或批评,他们会形成罪恶感。

第四阶段:勤劳与自卑(6岁至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并开始与更广泛的社会互动。

如果他们得到了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他们会形成勤劳和自信;如果他们经历了失败或批评,他们会形成自卑感。

第五阶段:身份与角色混淆(12岁至18岁)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并开始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

如果他们得到了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他们会形成身份感和自我意识;如果他们经历了身份混淆或不确定性,他们会形成角色混淆感。

第六阶段:亲密关系与孤独感(18岁至40岁)在这个阶段,成年人开始建立亲密的关系,并开始探索自己的职业和事业。

如果他们得到了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他们会形成亲密关系和社会联系;如果他们经历了孤独和隔离,他们会形成孤独感。

第七阶段:生产力与停滞(40岁至65岁)在这个阶段,成年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并开始考虑自己的遗产和影响力。

如果他们得到了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他们会形成生产力和成就感;如果他们经历了停滞和无所事事,他们会形成无能感和失落感。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一)、童年阶段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婴儿根本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所以当他们饿了或者难受的时候就会哭闹,这种哭闹实际上就是提出了“希望”这一品质,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能够及时出现,那就是满足了孩子的希望,父母的声音啊、与孩子的身体接触啊、表情啊使得孩子感觉到这个人是可以信任的,于是建立起了信任感,那么如果家人没有及时出现,孩子发出的希望信号无人理会,那么这个环境就无法信任了,所以冲突没有解决好获得的是不信任的话以后一旦去了陌生环境中就会充满焦虑。

2、儿童期(1.5 〜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 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 、"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

因此,把握住" 度" 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

3、学龄初期(3〜5 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具体阐释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具体阐释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具体阐释1.信任对不信任(0——1岁)第一阶段为婴儿期,是从出生到一周岁。

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婴儿从生理需的满足中,婴儿从生理需的满足中,休验到身体的康宁,休验到身体的康宁,休验到身体的康宁,感到了安全,感到了安全,感到了安全,是对周围环境产生一个基本是对周围环境产生一个基本信任感;反之,婴儿便周围环境产生了不信任感,即怀疑感。

这一阶段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口唇期,但又不止是弗洛伊德的门唇期。

在具体的解释上有很大的扩展。

很大的扩展。

他强调,他强调,不只口唇区是重要的,不只口唇区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与世界交互作用着的方式—一种而更重要的是与世界交互作用着的方式—一种被动的然而却是急切的接受方式。

婴幼儿之所以喜欢把东西放进门中,是因为他想把周围的东四与自己合并,使之成为白己的一部分,埃里克森把这种方式称为口腔合并,具体地说,埃里克森认为这种阶段的信任感发展的实质核是相依性(mutuality ,这种相依性不是停留在口唇的周围,口唇的周围,更是体现在婴儿受母亲照料时,更是体现在婴儿受母亲照料时,更是体现在婴儿受母亲照料时,把母亲的爱和她的品质加以内化,把母亲的爱和她的品质加以内化,把母亲的爱和她的品质加以内化,同时把自己同时把自己的感情投射给母亲,这是一种从一开始就带有互相调节的社会性的情绪和态度,这是一种从一开始就带有互相调节的社会性的情绪和态度,如果一个人如果一个人在人生最初阶段建立了信任感,将来在社会中就会成为易于信赖和满足的人:反之,他将成为不信任别人和贪得无厌的人。

2.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1——3岁)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约从1岁到3岁。

这个阶段儿童主要是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化发展理论埃里克森采纳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在此基础下埃里克森提出了他的发展的心理社会理论。

与皮亚杰的观点一样,埃里克森把发展看作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

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第一阶段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8个月):从出生到十八个月左右是婴儿期。

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信任感是人对周围世界及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是一个人健康性格的基础。

获得信任感是这一阶段的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

第二阶段自主对羞怯与怀疑(18个月-3岁):从十八个月到三、四岁是童年期。

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

到了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他们开始去探索周围的世界。

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是这一阶段的人格发展任务。

第三阶段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体在这阶段的肌肉运动与言语能力发展很快,能参加跑、跳、骑小车等运动,能说一些连贯的话,还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超出家庭的范围。

比如能够帮妈妈打扫房间、能帮妈妈洗碗做饭,如果父母为其行为进行夸奖那么小孩就会获得主动感,如果把这些事情搞杂了,父母对其进行批评训斥,那么小孩就会产生羞怯与怀疑自己的能力,这种内疚感与失败感还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

第四阶段勤奋感对自卑感(6、7-12岁):学龄初期儿童的智力不断地得到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广泛,而且有一定的深度。

这些方面如果能得到成人的支持、帮助与赞扬,则能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勤奋感,使之进一步对这些方面发生兴趣。

如果成人把他们的勤奋行为看作为捣乱,否则孩子会形成自卑感。

第五阶段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12-18岁):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同一性”这一概念是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标题: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一、引言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是一位美国发展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即“人生八阶段理论”。

这个理论主要描述了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社会发展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和冲突。

理解这些阶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挑战。

二、生命各阶段及其特点1. 婴儿期(0-1岁):信任对不信任婴儿在这个阶段需要建立对周围环境的信任感,如果他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他们将学会信任他人。

2. 儿童早期(1-3岁):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探索世界,并尝试独立完成一些事情。

如果父母或照顾者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儿童将会形成自我控制和自主性。

3. 学前期(3-6岁):主动对内疚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他们需要通过积极的行为来获得成就感。

如果他们的努力得到认可,他们将培养出主动性和责任感。

4. 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接受教育并开始比较自己与他人。

如果他们能成功地完成学业任务,他们将建立起勤奋和能力感;反之,则可能产生自卑感。

5. 青少年期(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青少年在这个阶段面临身份认同的问题,他们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如果他们能够成功地确立自己的身份,他们将形成稳定的自我认知;反之,则可能出现角色混乱。

6. 成年早期(18-40岁):亲密对孤独成年早期的人们开始寻找深度的人际关系,如友情、爱情等。

如果他们能够成功地建立稳定的关系,他们将体验到亲密感;反之,则可能会感到孤独。

7. 中年期(40-65岁):繁衍对停滞中年人在这个阶段需要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需要关注自身的贡献和成就。

如果他们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响和价值,他们将感受到繁衍的力量;反之,则可能会感到停滞和空虚。

8. 老年期(65岁以上):完善对绝望老年人需要回顾自己的生活,并接受即将来临的死亡。

埃里克森八个阶段论述

埃里克森八个阶段论述

埃里克森八个阶段论述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
1. 婴儿前期: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2. 婴儿后期: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3. 幼儿期:主要发展任务是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4. 童年期:主要发展任务是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5. 青少年期: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的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6. 成年早期
7. 成年中期
8. 成年后期:个体一生发展是连续一生的渐进发展进程,先前的各阶段发展得好与不好,会影响以后的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功能发展的好不好,发展任务完成的成功与否,会使人格品质出现成功与不成功的两种极端差别,即积极的或消极的人格品质。

靠近成功的一端,就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靠近不成功的一端,就形成了消极的人格品质。

他也强调指出,每个人的人格品质,并不是居于两极端之一,而更多的是处于两端之间的某一位置上。

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人的发展经历了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需要解决的任务,假如此阶段的任务不能得到解决,将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

这八个阶段分别罗列如下:⑴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

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一)、童年阶段1、婴儿期(0~1.5 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婴儿根本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所以当他们饿了或者难受的时候就会哭闹,这种哭闹实际上就是提出了“希望”这一品质,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能够及时出现,那就是满足了孩子的希望,父母的声音啊、与孩子的身体接触啊、表情啊使得孩子感觉到这个人是可以信任的,于是建立起了信任感,那么如果家人没有及时出现,孩子发出的希望信号无人理会,那么这个环境就无法信任了,所以冲突没有解决好获得的是不信任的话以后一旦去了陌生环境中就会充满焦虑。

2、儿童期(1.5 ~3 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 不" 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

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3、学龄初期(3 ~5 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一)、童年阶段1、婴儿期(0~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婴儿根本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所以当他们饿了或者难受的时候就会哭闹,这种哭闹实际上就是提出了“希望”这一品质,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能够及时出现,那就是满足了孩子的希望,父母的声音啊、与孩子的身体接触啊、表情啊使得孩子感觉到这个人是可以信任的,于是建立起了信任感,那么如果家人没有及时出现,孩子发出的希望信号无人理会,那么这个环境就无法信任了,所以冲突没有解决好获得的是不信任的话以后一旦去了陌生环境中就会充满焦虑。

2、儿童期~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

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VIP专享】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VIP专享】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应当注意,每个阶段都是以这个阶段产生的危机命名的。

这个阶段从出生持续到一周岁,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的口唇阶段十分一致。

2、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这一阶段发生在出生第一年后至第三年。

与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肛门阶段一致。

3、主动性对内疚这个阶段发生在第四年至第六年左右。

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阶段的男性生殖器崇拜阶段一致。

4、勤奋对自卑这个阶段从出生后第六年到第十一年间,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潜伏阶段相当。

大多数儿童整个发展阶段都是在学校度过。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个阶段发生在十二岁到二十岁左右,大致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生殖阶段。

埃里克森正是对这个心理社会阶段的论述才显赫于世的,因为这一阶段包含了他最著名的概念同一性危机6、亲密对孤立这个阶段称为成年早期,持续时间约二十岁到二十四岁左右。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不存在与它或以后的心理社会阶段相对应的阶段。

7、繁殖对停滞这个阶段发生在人生的二十五岁到六十五岁左右,亦称成年中期。

8、自我完整对失望这个阶段发生在六十五岁到死亡这段时间里,称为成年晚期。

埃里克森把自我完整定义为,只有这种以某种方式关心事物和人们的人,才能使自己顺应形影相随的胜利和失望,顺应其他事物的创造者,或者说顺应各种产品和思想的创造者——只有在这种人身上,这七个阶段的果实方能日臻成熟。

——我找不到比自我完整更好的词来表述它。

(1963,第268页)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只有回顾一生感到所度过的是丰足的,有创建的和幸福的人生的人才会不惧怕死亡。

这种人具有一种圆满感和满足感。

而那种回顾挫败人生的人则体验到失望。

看起来似乎令人奇怪,但是体验到失望并不象体验到满足感的人那样敢于面对死亡,因为前者在一生中没有实现任何重大的目标。

里克森认为,发展变化贯穿我们的生命。

所有的人在生命中都面临着八种主要的心理社会危机或冲突。

无论某个特定阶段的冲突成功解决与否,个体都会在生物成熟和社会要求的推动下进入下一阶段。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不是被动的接受父母及环境的影响,而是主动地适应环境的积极的有机体。

他将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冲突与任务,各个阶段相互依存,后一阶段任务的完成依赖于前一阶段冲突的解决。

八个阶段依次是:1、婴儿期(0-1岁)主要任务是发展信任感,克服怀疑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婴儿从生理需要的满足中体验着身体的康宁,感到了安全,于是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一种基本信任感;反之,则产生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3岁)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埃里克森认为这时幼儿除了养成适宜的大小便习惯外,已不满足于停留在狭窄空间,渴望探索外部世界。

3、学前期或游戏期(3-6岁)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这一阶段儿童活动更为灵巧,语言更为精练,想象更为生动。

他们开始了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和幻想,开始了对未来事件的计划。

如果父母肯定或鼓励儿童的想象,儿童就会获得主动性;如果父母经常限制或讥笑儿童的主动性,儿童就会缺乏主动性而感到内疚。

要求父母在限制儿童的同时给其一定自由。

4、学龄期(6-12岁)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学龄期儿童的生活范围扩大,重心由家庭转移至学校、教室、同伴组织等。

儿童可从稳定而孜孜不倦的学习活动中产生勤奋感,形成有能力的品质。

如果儿童不发展这种勤奋感,会对自己是否有用而缺乏信心,产生自卑感。

5、青年期(12-18岁)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而防止角色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

这一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必须思考所有已掌握的信息,为自己确定生活的策略。

这一阶段会出现合法延缓期。

6、成年早期(18-25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只有在上一阶段建立了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人才能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热烈追求和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大阶段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大阶段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大阶段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大阶段是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一种人类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这八个阶段包括:
1. 婴儿期(0-18 个月):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基本的信任感,婴儿需要得到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关爱和满足基本需求。

2. 幼儿期(18 个月-3 岁):儿童开始探索周围环境并发展自主感,他们试图掌握自己的行为并面对控制和自主性之间的冲突。

3. 学龄前期(3-6 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发展主动感,他们通过积极参与游戏和活动来探索和学习。

4. 学龄期(6-12 岁):儿童在这个阶段面临勤奋感与自卑感之间的冲突,他们开始接受学校教育,需要面对学习和社交方面的挑战。

5. 青少年期(12-18 岁):青少年经历自我认同感的发展,他们试图寻找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

6. 成年早期(18-40 岁):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亲密关系和家庭,同时追求职业和个人目标。

7. 成年中期(40-65 岁):中年人可能会面临自我整合与绝望感之间的冲突,他们需要回顾自己的生活并接受自己的成就和不足。

8. 老年期(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可能面临自我完善感与失望感之间的冲突,他们回顾自己的一生并接受生命的有限性。

这些阶段反映了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中所面临的心理社会挑战和发展任务。

每个阶段都是相互联系的,前一阶段的发展会影响后续阶段的发展。

了解这些阶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成长过程。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应当注意,每个阶段都是以这个阶段产生的危机命名的。

这个阶段从出生持续到一周岁,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的口唇阶段十分一致。

2、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这一阶段发生在出生第一年后至第三年。

与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肛门阶段一致。

3、主动性对内疚这个阶段发生在第四年至第六年左右。

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阶段的男性生殖器崇拜阶段一致。

4、勤奋对自卑这个阶段从出生后第六年到第十一年间,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潜伏阶段相当。

大多数儿童整个发展阶段都是在学校度过。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个阶段发生在十二岁到二十岁左右,大致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生殖阶段。

埃里克森正是对这个心理社会阶段的论述才显赫于世的,因为这一阶段包含了他最著名的概念同一性危机6、亲密对孤立这个阶段称为成年早期,持续时间约二十岁到二十四岁左右。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不存在与它或以后的心理社会阶段相对应的阶段。

7、繁殖对停滞这个阶段发生在人生的二十五岁到六十五岁左右,亦称成年中期。

8、自我完整对失望这个阶段发生在六十五岁到死亡这段时间里,称为成年晚期。

埃里克森把自我完整定义为,只有这种以某种方式关心事物和人们的人,才能使自己顺应形影相随的胜利和失望,顺应其他事物的创造者,或者说顺应各种产品和思想的创造者——只有在这种人身上,这七个阶段的果实方能日臻成熟。

——我找不到比自我完整更好的词来表述它。

(1963,第268 页)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只有回顾一生感到所度过的是丰足的,有创建的和幸福的人生的人才会不惧怕死亡。

这种人具有一种圆满感和满足感。

而那种回顾挫败人生的人则体验到失望。

看起来似乎令人奇怪,但是体验到失望并不象体验到满足感的人那样敢于面对死亡,因为前者在一生中没有实现任何重大的目标。

里克森认为,发展变化贯穿我们的生命。

所有的人在生命中都面临着八种主要的心理社会危机或冲突。

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研究生张杨杨埃里克森将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在不同的年龄段,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其中,自我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核心。

自我意识是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第一阶段:基本信任与不信任。

当婴儿呱呱坠地之时,孩子的哭声是他们表达的直接语言。

曾经在妈妈肚子里过着无忧舒适的生活:水,食物及时供给,温度保持恒定,任何外界的声音通过羊水得到缓冲,而降生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环境:饥饿口渴,冷热拉尿等各种不舒适感,只能让他用不同的哭声表达不同的需求。

因此,我们要给婴儿提供及时的关照,营造稳定的安全感。

尽管,稍晚才能满足婴儿饥饿的需要,也要通过安抚,交流,带给婴儿延迟满足的希望,当孩子耐心的等待后,应该夸赞孩子:你真棒,饿了不哭,还那么乖!其实,最原始的信任来自胎教,胎教通过父母的声音进行。

其中,父亲的声音是最佳的选择。

胎教时间,应该选择晚上睡觉前9-10点,胎教持续10分钟,这样才能保证胎儿充足的睡眠。

因此,胎儿到婴儿的转型期,便形成了孩子规律性的条件反射和无意识联结!第二阶段:自主与害羞,怀疑。

1.5岁~3岁的孩子处于这个时期。

家长应该培养孩子自主做事的能力。

让孩子自己克服动作上的困难,锻炼自己,培养意志。

而家长只是充当鼓励协助孩子的配角。

比如,我家孩子两周左右,看到大人们用筷子吃饭,非要拿筷子吃饭。

尽管他兼不起菜,你让他使用勺子,但他并不会听你劝说,坚持自己拿筷子吃饭!这时候,我会鼓励他,教他正确拿筷子的方法,他会克服手指的不灵活,而尝试很多次失败后,最终,成功地使用筷子吃饭,这时候,你要表扬并鼓励他说:你真棒,你自己会使用筷子吃饭啦!但如果孩子自主地去尝试危险的动作怎么办?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登高,喜欢探索,尽管在大街上也不会惧怕汽车,尽管是滚烫的热水也敢伸进双手,所以我们要抓住好的教育契机,让他意识到危险而去避免伤害。

比如,当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路上的一节树枝被碾碎,问问孩子:看到了什么?假如是人,我们的骨头也会跟树枝一样折断吧!比如,热腾腾的饭菜被端到孩子面前时,他会迅速去触碰,我们可以把一个热但不至于被烫伤的食物放在孩子面前,让他感到烫到疼痛的感觉,他会记住这次教训,不会再摸烫的东西。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发展心理学中的八个阶段理论是一种解释人类个体发展的理论,它描述了人类在生命周期内所经历的不同心理和社会挑战。

这个理论提出了每个阶段的关键任务和开展了个人发展所需的心理能力。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如下:1.幼儿期(0-2岁):基本信任与不信任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建立对世界的信任或不信任感。

关键任务是建立亲情关系、满足基本需求,并学会相信他人。

2.幼儿期(2-3岁):自主性与怀疑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发展自己的意志和自我认同。

关键任务是掌握自己的身体能力、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学会独立思考。

3.幼儿期(3-5岁):创造性与内疚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关键任务是发展想象力、解决问题,并学会承担责任。

4.学龄前期(6-12岁):勤奋与劣势感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接受教育,建立友谊关系,并发展良好的自尊心。

关键任务是学会控制自己、适应社会,并发展学习和创造的兴趣。

5.青春期(13-19岁):身份与角色困惑阶段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寻找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关键任务是发展自己的个性、建立独立意识,并建立健康的社会关系。

6.成年早期(20-39岁):爱与孤立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建立深层的人际关系,并投入到事业或家庭生活中。

关键任务是建立爱的关系、发展职业或家庭,并体验亲密和冲突。

7.中年(40-64岁):生产力与停滞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关注自我价值和生产力。

关键任务是发展职业或家庭、培养下一代,并探索自我实现的机会。

8.晚年(65岁+):完整性与绝望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回顾自己的一生,并决定其意义和满足度。

关键任务是接受自己的生活、回顾一生,以及接受死亡。

每个阶段都涉及面临的心理、社会和情感挑战,而成功地解决这些挑战将有助于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如果一个人没有解决一些阶段的任务,可能会在以后的发展中遇到困难或挫折。

总的来说,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我们理解人的发展过程和面临的挑战。

【免费下载】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免费下载】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应当注意,每个阶段都是以这个阶段产生的危机命名的。

这个阶段从出生持续到一周岁,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的口唇阶段十分一致。

2、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这一阶段发生在出生第一年后至第三年。

与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肛门阶段一致。

3、主动性对内疚这个阶段发生在第四年至第六年左右。

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阶段的男性生殖器崇拜阶段一致。

4、勤奋对自卑这个阶段从出生后第六年到第十一年间,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潜伏阶段相当。

大多数儿童整个发展阶段都是在学校度过。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个阶段发生在十二岁到二十岁左右,大致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生殖阶段。

埃里克森正是对这个心理社会阶段的论述才显赫于世的,因为这一阶段包含了他最著名的概念同一性危机6、亲密对孤立这个阶段称为成年早期,持续时间约二十岁到二十四岁左右。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不存在与它或以后的心理社会阶段相对应的阶段。

7、繁殖对停滞这个阶段发生在人生的二十五岁到六十五岁左右,亦称成年中期。

8、自我完整对失望这个阶段发生在六十五岁到死亡这段时间里,称为成年晚期。

埃里克森把自我完整定义为,只有这种以某种方式关心事物和人们的人,才能使自己顺应形影相随的胜利和失望,顺应其他事物的创造者,或者说顺应各种产品和思想的创造者——只有在这种人身上,这七个阶段的果实方能日臻成熟。

——我找不到比自我完整更好的词来表述它。

(1963,第268页)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只有回顾一生感到所度过的是丰足的,有创建的和幸福的人生的人才会不惧怕死亡。

这种人具有一种圆满感和满足感。

而那种回顾挫败人生的人则体验到失望。

看起来似乎令人奇怪,但是体验到失望并不象体验到满足感的人那样敢于面对死亡,因为前者在一生中没有实现任何重大的目标。

里克森认为,发展变化贯穿我们的生命。

所有的人在生命中都面临着八种主要的心理社会危机或冲突。

无论某个特定阶段的冲突成功解决与否,个体都会在生物成熟和社会要求的推动下进入下一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发展理论
1.生理“我”的自我评价
生理“我”是指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设计我们对身高、体重、容貌、性别、身体状况等的认识和情绪体验。

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和满意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信、自尊等自我体验的高低。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试着完成以下自测题。

回答无对错之分,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在空格内填入相应的答案,或圈选相应的选项。

1)我有___cm高,我(很满意,比较满意,无所谓,比较不满意)我的身高。

2)我有___kg重,我(很满意,比较满意,无所谓,比较不满意)我的体重。

3)我是(男,女)性,我(完全认同,比较认同,无所谓,比较不认同,完全不认
同)我的性比属性。

4)相对于其他人,我长得(很漂亮,比较漂亮,一般,不太漂亮,根本不漂亮),我
(很满意,比较满意,无所谓,比较不满意)我的容貌。

5)我最满意的身体部位是(眼睛、鼻子、耳朵、嘴、眉毛、头发、皮肤、胸部、腹
部、背部、臂部、手臂、掌、腿、足),或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他人对我外貌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的身体状况(非常好,良好,一般,有点不好,非常不好)。

8)在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里,我感到精力(很充沛,比较充沛,一般,有点不充沛,
非常不充沛),思维(很清晰,比较清晰,一般,有点不清晰,非常不清晰)。

9)我(曾经,现在,从未)患过大疾病。

如果有,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病对
我现在的生活影响(非常大,比较大,一般,轻微,没有)。

10)我现在(患有,不患有)慢性病。

如果有,是_________________,该病对我现在
的生活影响(比较大,一般,轻微,没有)。

2.社会“我”的自我评价
社会“我”是我们队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认识,包括与父母、同伴和老师的关系以及自己子在这些圈子里的地位。

通过以下试题,你可以增进对社会“我”的认识。

1)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五个人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
们与我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父亲眼中,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母亲眼中,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最看重的老师眼中,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好友眼中,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其他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眼中,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与我交往的朋友中,同性朋友比异性朋友(更多,差不多,更少)。

8)我(更,无所谓,不)喜欢与异性交往。

9)我的亲友、朋友(非常,一般,不)理解我。

10)在人多的才场合,我(能,一般,不能)自然地表达自己。

11)在聚会上,我扮演的角色是(大家关注的中心被人遗忘的人,被众人嘲笑、攻击的对
象)。

12)我(更喜欢,无所谓,害怕)一个人独处。

3.心理“我”的自我评价
心理“我”使我们对自己心理特征的认识,它建立在生理“我“与社会“我”之上。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完成以下语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做过得最出色的。

它们是我最大的长处。

2)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在我经历中最与众不同的地方,运用它,我能做的与众
不同的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能够点燃我内心激情的火焰,一想到它,我就分外激动向往,
做它时感到乐趣无穷,永远不会累。

4)我最明显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最明显的缺陷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最欣赏自己对家人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最欣赏自己做事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谁
“20个我是谁”(简称WMI)视窗于20世纪50年代(Kuhn&Patland,1954),是公认的不仅用于学术研究,常用于自我分析的有效的测量方法。

测量很简单,就是请你写出20句描述你自己的语句,请尽量描述自己的性格和想法,尽可能不要单纯地描述自己的客观事实,例如“我是一男生”、“我是一个大一的学生”之类的话。

1)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乔韩窗口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和哈里提出了乔韩窗口理论(见图),有助于帮助我们了解自己。

在该理论中,他们将自我分为4个部分:A为自己和别人都认识到的公开的我;B为别人认识到但自己不知道的盲目自我;C为自己认识到但别人认识不到的秘密自我;D为自己好他人都没有认识到的未知自我。

一个人A部分越大,自我评价就越客观全面,心理也就越健康。

B部分比较大的人对自己的认识往往存在偏差,他们或者夸大自己的优点,拿放大镜看自己的优点,甚至把自己的缺点看成优点;或者就只看自己的短处,忽视自己的长处,有些过分的自卑。

C部分的人特比怕别人否定自己,害怕对方认识自己后就失去他,总是按别人对自己的预期评价来表现自己。

这类人的精神负担过重,长此以往必定会导致心理异常。

D部分的一个未知部分,由于它的存在,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我们在何种程度上了解了自我。

因此,我们要积极地认识自我、如实地展现自我,留心观察和分析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并主动征求他人的意见,这样才会扩大A部分,缩小B部分,我们的心理才会越来越健康,我们的生活爱会越来越精彩。

乔韩窗口理论
归因的三维度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