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为经典的成语故事【三篇】
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五篇】
【导语】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是分享的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1.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 ⼀⿎作⽓ 春秋时期,有⼀次齐国攻打鲁国。
当时,齐国强⼤,鲁国弱⼩,鲁国的国君鲁庄公动员全国的军队准备抵抗。
鲁国有⼀个精通兵法、很有谋略的⼈叫曹刿(ɡuì),他⾃告奋勇,请求跟鲁庄公⼀同参战。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辆战车,率领军队在鲁国的长勺与齐军作战。
双⽅刚摆好了阵势,鲁庄公就要击⿎进攻。
曹刿说:“时机未到,不能进攻。
”齐国击了三次⿎,发了三次进攻的命令,曹刿才对鲁庄公说:“好了,现在可以进攻了。
”于是,鲁军⿎声震天,⼠兵们像潮⽔⼀样冲向齐军,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抱头逃命。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阻⽌,并下车细看地⾯齐军兵车轮迹,⼜攀上车前横⽊,注意观察敌军退⾛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
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要等齐军击⿎三次以后,你才让我下令出兵呢?”曹刿答道:“打仗时主要是靠勇⽓。
第⼀次击⿎时,⼠兵们的⽃志最旺盛;第⼆次击⿎的时候,⼤家的⼠⽓就会有些低落了;到了第三次击⿎的时候,⼠兵的勇⽓就全消失了。
等齐军的三通⿎击完,我们才击⿎冲锋,这时齐兵的勇⽓已经衰竭,⽽我⽅的⼠⽓正是最旺盛的时候。
因此,⼀⿎作⽓,打败了齐军。
” 成语“⼀⿎作⽓”⽐喻做事要趁⼤家情绪⾼涨时,⼀下⼦做完。
含有⿎励的意思。
⿎,敲战⿎;作,振作。
2.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 黔驴技穷 过去贵州(黔)这个地⽅没有驴。
有个多事的⼈运来了⼀头驴,运来后却没有什么⽤处,就把驴放到⼭脚下。
⼀只⽼虎看见了驴,以为这个躯体⾼⼤的家伙⼀定很厉害,就躲在树林⾥偷偷观察着,后来⼜悄悄⾛出来,⼩⼼翼翼地接近驴,不知道驴⼦的底细。
有⼀天,驴叫了⼀声,驴叫的声⾳很特别,很恐怖。
⼤虎⼤吃⼀惊,远远躲开,以为驴要咬⾃⼰了,⾮常恐惧。
然⽽,⽼虎反复观察以后,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且越来越熟悉驴的叫声了。
经典中华成语故事精选六篇
【导语】成语是语⾔中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类智慧的结晶。
下⾯是分享的经典中华成语故事精选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中华成语故事精选 勤能补拙 唐朝时期,⽩居易调任苏州刺史,⽽苏州是唐东南地区的州,地⽅事务繁杂。
⽩居易上任后为了处理繁重的郡务,谢绝了所有的宴请,⼀⼼处理政务,很快就熟悉当地的情况,整顿吏治。
要知道,⽩居易在分司东都时曾是多么地沉溺于饮酒与⾳乐,但是在苏州刺史任上这⼀切的消遣都让位于正事了。
因为他认为⾃⼰⽣来笨拙,只有靠勤奋才能来弥补。
⽩居易在苏州任上⼀年,虽然时间不长,但由于他以民为本,政省刑宽,使得苏州⼈民获得了轻徭薄赋,休养⽣息的实惠,深受州民的爱戴。
所以当他两袖清风地经⽔路离开苏州时,勤劳纯朴的苏州⼈民夹岸相送。
呈现出⼀时临⽔拜,⼗⾥随⾈⾏的依依难舍的盛⼤感⼈场⾯。
勤能补拙,意思是指后天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的不⾜缺陷。
【篇⼆】经典中华成语故事精选 画龙点晴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画家,叫做张僧繇[yáo],他的绘画技术⾮常⾼超。
当时的皇帝梁武帝要张僧繇,为安乐寺的墙壁上画四条⾦龙。
他答应下来,仅⽤三天时间就画好了。
张僧繇画好后,很多⼈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太逼真了。
可是当⼈们⾛近⼀看,发现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
⼤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
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的。
” ⼤家听后谁都不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壁上的龙怎么会飞⾛呢?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
这天,张僧繇当着众⼈的⾯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奇怪的。
事情发⽣了,他点过第⼆条龙眼睛后,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起,张⽛舞⽖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已不知去向。
⼈们惊叹不已,⽆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画龙点晴的成语解释】画龙点睛意思是,写作或说话时在关键地⽅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动传神。
成语的故事(精选15篇)
成语的故事(精选15篇)成语的故事篇1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历史源远流长。
成语,大多是四个字构成的,它短小,但寓意深刻,大部分成语还有很有意思的来源和故事。
今天我们班里举行一次成语故事的比赛,比赛的内容是语文书上第8课成语故事:滥竽充数,画龙点睛,自相矛盾三个故事。
首先,是我们的评委~大组长,总分为5分,给我们每个小组打分。
比赛开始了,第一个小组表演“自相矛盾”,一个男同学是卖矛和盾的人,还有两同学是旁白,另一个同学是围观的人。
这个男同学夸自己的盾,用什么样的矛都戳不穿它。
又夸自己的矛,用什么盾都能戳穿。
当围观的人问卖矛和盾的男同学说:“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是怎么样呢?”这个男同学说不出话来。
我觉得他们表演的很好,道具也做得不错,但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
下个小组表演“画龙点睛”,一个男同学演龙,另一个同学演主人公,另外两同学当游客观看龙。
主人公作画神妙,形象逼真,当游客观看龙时,觉得缺少神韵,就让主人公画上龙的眼睛,结果龙腾空飞去,游客惊叹不已。
这个故事说明在关键地方,用几句话或者几个词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传神。
这个组表演的也不错。
另一个小组表演“滥竽充数”,国王喜欢听许多人吹竽,就有人混在里面瞎吹,结果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国王死后,他的儿子继承王位,也爱听吹竽,但是他不喜欢许多人一起吹竽,而喜欢一个一个的吹,混在里面的人只好逃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真才干,不能蒙混充数。
这次比赛“自相矛盾”的小组赢得了最高分,他们不仅表演的好,道具做的也好。
其他小组也表演的不错。
我们都是非常棒的,也让我们轻松获得了更多知识。
成语的故事篇2齐大非耦[qí dà fēi ǒu]旧时凡因不是门当户对而辞婚的,就是指恋爱、婚姻里一方的背景和另一方相距甚远,高攀了的意思。
常用此话表示不敢高攀的意思。
齐国是春秋时代的大国,有次北方山戎国举兵侵入齐边境,情形相当危急。
最经典的成语故事10则
最经典的成语故事10则中国历史悠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更是渊远流长的文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而成语则是汉语的精髓。
下面是最经典的成语故事10则,欢迎阅读:【成语一】:坐怀不乱解释: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
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成语故事:战国时,邯郸的大思想家荀况在他的不朽着作《荀子。
大略》中,讲述了一个生动感人的《坐怀不乱》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柳下惠,他是春秋时鲁国大夫,任士师(掌管弄狱的官)。
鲁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齐国进攻鲁国时,他派人到齐国去,劝说齐国退兵,受到鲁僖公的称赞。
在当时,柳下惠以善于讲究贵族礼节而着称,是个道德高尚的人。
有一次柳下惠到外地办事,耽搁了出城时间,此时,客店也已住满了客人,他只好到城门下夜宿。
不久,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也来到城门下夜宿。
柳下惠见那女子衣服单薄,冻得索索发抖。
柳下惠恐怕那女子冻死,就用自己的棉衣把她裹在怀里,一直到天亮,丝毫没有淫乱行为。
此后,人们就用“坐怀不乱”来形容男子在两性道德方面情操高尚,作风正派。
【成语二】:炙手可热解释: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成语故事: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唐玄宗后来任用李林甫为丞相,政治开始腐败。
公元745年,他封杨玉环为贵妃,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越来越腐败了。
杨贵妃有个堂兄叫杨刽。
由于杨贵妃得宠,杨刽也平步青云,做了御史,唐玄宗还赐名国忠。
不久,李林甫死了,唐玄宗便任命杨国忠做丞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杨国忠处理。
一时之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他们结党营私,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以致不久以后就爆发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
可当时,杨家兄妹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
公元753年3月3日,杨贵妃等到曲江江边游春野宴,轰动一时。
诗人社甫对杨家兄妹这种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的行为极为愤慨,写出了着名的《丽人行》一诗,大胆揭露和深刻讽刺了杨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三篇】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三篇】【安然无恙】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
由于赵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处理,赵威后是一个很能干的妇女。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
赵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齐国使者听了很不高兴地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赵威后笑着说:“不是,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赵威后和使者对话原文是: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这也就是后来演化出的“安然无恙”这个。
解释: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
恙,疾病,借指灾祸。
【抛砖引玉】唐朝有一位诗人,名叫赵嘏(gu),诗才很高,他的“长笛一声人倚楼”的诗句,曾得到诗人杜牧的赞赏,因此人们称他为“赵倚楼”。
当时还有一位诗人,名叫常建,他的诗写得也不错,但是他自己并不满意,而对于赵嘏的诗,却非常佩服。
有一次,赵嘏到苏州去游览。
常建正好在苏州,他高兴地说:“这是个好机会,一定要设法让赵嘏留下几句好诗来!”但是用什么方法呢?他想:灵岩寺是苏州的一大名胜,赵嘏既到苏州,必然要去灵岩寺,如果预先在寺中写下一句半首,说不定会引起赵嘏的诗兴。
于是,常建就在灵岩寺的墙上写了两句诗。
赵嘏果然来到灵岩寺游览,看到墙上的诗只有两句,便提笔在后面添了两句,成了完整的一首。
常建的计策了,他用自己不太高明的两句诗,换来了赵嘏续成的精彩的整首诗!有人说,常建的这个方法,真可谓“抛砖引玉”了。
后来,人们就用“抛砖引玉”这个成语,比喻自己先发表粗浅的见解或简陋的文字,目的在于引出别人的高论或佳作,是一种表示自谦的说法。
经典四字成语故事【三篇】
经典四字成语故事【三篇】导读:本文经典四字成语故事【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苏秦刺股】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
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
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及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
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
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
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
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
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
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
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
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
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心,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啊!”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经过“血淋淋”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
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原文: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
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
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奋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大全【十篇】
【导语】精彩的成语故事,对于孩⼦们来讲,不仅可以掌握⼀些简单的成语,同时,孩⼦们通过故事,还可以把握很多成语的意义。
下⾯是分享的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全【⼗篇】。
欢迎阅读参考!1.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 ⽠⽥李下 从前有个书⽣,出门去看望朋友。
⼀路上,湖光⼭⾊,令⼈赏⼼悦⽬。
第⼆天早上,他经过了⼀⽚⽠⽥,⽠⽥⾥结了许多⼜⼤⼜甜的西⽠。
忽然书⽣被⽠藤绊了⼀下,鞋⼦掉在了⽠⽥⾥,他想俯⾝去捡鞋,⼜怕别⼈疑⼼⾃⼰在偷⽠,他只好光着脚⾛出去,宁可把鞋丢在⽠⽥⾥。
⼜⾛了⼀程,他⼜来到了⼀棵树下,由于⼀只脚⾛路不⽅便,书⽣只顾看脚下,没有注意到头上的树枝,帽⼦⼀下⼦被挂歪了。
他想伸⼿去改正⾃⼰的帽⼦,⼜怕别⼈疑⼼⾃⼰偷李⼦,他只好歪戴着帽⼦继续上路,宁可李下不正冠。
所以说⽠⽥李下,各避嫌疑,就是这个典故。
⼈们把容易发⽣嫌疑的地⽅叫做⽠⽥李下,把难于解释明⽩的嫌疑叫做⽠李之嫌。
2.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 望梅⽌渴 东汉末年的⼀个夏天,曹操率领军队⾏进时,路上缺⽔,⼠兵们都很⼝渴,快要⾛不动了。
曹操见⼠兵们⼜热⼜渴,纷纷舔着⼲裂的嘴唇,⼼⾥⾮常着急。
曹操让⼠兵们到处去找⽔,结果都空⼿⽽回, 这时,曹操忽然计上⼼来,他驱马驰往⼭头,然后回头⼤声向⼠兵们说,“前⾯有⼀⼤⽚梅树林,那⾥的梅⼦很多,⼜酸⼜甜!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坡,马上就要到梅林了。
” ⼠兵们听了,好像已经吃到了梅⼦,⼝⽔直流,不再感到⼝渴了,⼀齐争先恐后地向前⾏进。
后来望梅⽌渴这个成语故事⽤来⽐喻愿望⽆法实现,只好⽤空想来加以安慰。
3.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 闭门思过 韩延寿是西汉时期⼀个知名的官吏,他做官崇尚礼义,以教化感化⼈们做善事,以礼让解决纠纷,平息诉讼。
因为在淮阳太守任上政绩显著,朝廷让他到更难治理的颍川当太守。
有⼀次,他出去巡⾏,经过了⾼陵县,看见兄弟两个⼈为了争夺⽥产⽽⼤打出⼿。
韩延寿见此情景,⼗分沮丧,他觉得这是对他⼀贯推⾏的礼义教化的巨⼤嘲讽。
简短成语故事大全【20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中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中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简短成语故事⼤全,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简短成语故事:以貌取⼈ 孔⼦有许许多多弟⼦,其中有⼀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善辩。
他开始给孔⼦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仁德⼜⼗分懒惰;⼤⽩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觉。
为此,孔⼦骂他是“朽⽊不可雕”。
孔⼦的另⼀个弟⼦澹台灭明,字⼦⽻,是鲁国⼈,⽐孔⼦⼩三⼗九岁,他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
孔⼦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
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于修⾝实践,处事光明正⼤,不⾛邪路。
后来,⼦⽻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有三百⼈,声誉很⾼,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
孔⼦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我只凭⾔辞判断⼈品质能⼒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品质能⼒的好坏,结果对⼦⽻的判断⼜错了。
” [提⽰]只根据外貌来判断⼈品质能⼒的好坏。
2.简短成语故事:⾃相⽭盾 从前,楚国有个⼈在街上卖兵器。
他拿着⽭说:“这⽀⽭,是天下第⼀锋利的,它能击穿最坚固的盾牌。
”他⼜拿起盾说:“这个盾牌,是天下第⼀坚固的,世界上没有⼀⽀长⽭能够刺得穿它。
”有⼈问:“⽤你的⽭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回答不出来了。
[注释]⽭:长⽭。
盾:盾牌。
[提⽰]⽐喻⾃⼰的⾔⾏前后相互抵触。
3.简短成语故事:掩⽿盗铃 古时候,有个⼈想偷别⼈家⼤门上挂着的门铃,⼜怕门铃响起来。
他想出⼀个办法来。
他把⾃⼰的⽿朵掩起来,然后去把门铃偷下来。
结果被主⼈当场捉住了。
他惊奇地问主⼈:“你怎么听到了铃声?”主⼈说:“你掩住了⾃⼰的⽿朵,可是没有掩住我的⽿朵啊!” [注释]掩:遮盖,捂。
盗:偷。
[提⽰]⽐喻所做的事情不能欺骗别⼈,只能欺骗⾃⼰。
4.简短成语故事:天罗地⽹ 春秋时,楚平王听信⼤⾂费⽆忌的谗⾔,要杀害太⼦的师傅伍奢和他的⼉⼦伍⼦胥。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5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中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是整理分享的经典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经典成语故事:名落孙⼭ 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个名叫孙⼭的才⼦,他为⼈不但幽默,⽽且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就给他取了⼀个“滑稽才⼦”的绰号。
有⼀次,他和⼀个同乡的⼉⼦⼀同到京城,去参加举⼈的考试。
放榜的时候,孙⼭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的倒数第⼀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那位和他⼀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却没有考上。
不久,孙⼭先回到家⾥,同乡便来问他⼉⼦有没有考取。
森⼭既不好意思直说,⼜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解元尽处是孙⼭,贤郎更在孙⼭外。
” 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第⼀名。
⽽孙⼭在诗⾥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般考取的举⼈。
他这⾸诗全部的意思是说:“举⼈榜上的最后⼀名是我孙⼭,⽽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的后⾯。
” 从此,⼈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没有被录取,叫做“名落孙⼭”。
2.经典成语故事:天涯海⾓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学家。
他⼆岁时就死了⽗亲,不久他的母亲⼜死去。
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过活。
韩会有⼀个嗣⼦(愈次兄介之⼦,出继与长兄会为嗣)叫⽼成,排⾏⼗⼆,所以⼩名叫⼗⼆郎,年纪此韩愈⼩⼀点。
后来韩会四⼗⼆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个⽉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岁,⼗⼆郎也很⼩。
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都很早离开了⼈世。
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郎两个⼈,零丁孤苦,没有⼀天离开过。
韩愈⼗九岁时⾃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年的时间中,只和⼗⼆郎见过三次⾯。
当他正打算西归和⼗⼆郎永远⽣活在⼀起的时候,不幸⼗⼆郎就在这时死去了。
韩愈知道了这消息,悲痛欲绝,写了⼀篇“祭⼗⼆郎⽂”,叫建中备了⼀些时下的物品从⽼远的地⽅去致祭他。
经典简短成语故事六篇
【导语】中华⽂化博⼤精深,成语更是古⼈的智慧结晶。
中国成语古今同⽤,百代甄选,留存者皆为精华,传承⾄今。
下⾯是⽆忧考分享的经典简短成语故事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简短成语故事 望梅⽌渴 有⼀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热得出奇,骄阳似⽕,天上⼀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道上⾏⾛,两边密密的树⽊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让⼈透不过⽓来。
到了中午时分,⼠兵的⾐服都湿透了,⾏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个体弱的⼠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贻误战机,⼼⾥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万⼈马连⽔都喝不上,⼜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源?”向导摇摇头说:“泉⽔在⼭⾕的那⼀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下说,“不⾏,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会⼉,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济于事。
脑筋⼀转,办法来了,他⼀夹马肚⼦,快速赶到队伍前⾯,⽤马鞭指着前⽅说:“⼠兵们,我知道前⾯有⼀⼤⽚梅林,那⾥的梅⼦⼜⼤⼜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丘就到梅林了!”⼠兵们⼀听,仿佛已经吃到嘴⾥,精神⼤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篇⼆】经典简短成语故事 拔苗助长 有⼀个宋国⼈靠种庄稼为⽣,天天都必须到地⾥去劳动。
太阳当空的时候,没个遮拦,宋国⼈头上⾖⼤的汗珠直往下掉,浑⾝的⾐衫被汗浸得透湿,但他却不得不顶着烈⽇躬着⾝⼦插秧。
下⼤⾬的时候,也没有地⽅可躲避,宋国⼈只好冒着⾬在⽥间犁地,⾬打得他抬不起头来,和着汗起往下淌。
就这样⽇复⼀⽇,每当劳动了⼀天国⼈回到家以后,便累得⼀动也不想动,连话也懒得说⼀句。
宋国⼈觉得真是⾟苦极了。
更令他⼼烦的是,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累死累活,但是不解⼈意的庄稼,似点也没有长⾼,真让⼈着急。
这⼀天,宋国⼈耕了很久的地,坐在⽥埂上休息。
他望着⼤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阵焦急⼜涌上⼼头。
有启示的成语故事三篇
【导语】成语故事总能给我们⼀些启⽰,⽽要怎样找⼀篇成语故事呢?接下来是为你带来收集有启⽰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有启⽰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擅长相马,⽆论什么样的马,他⼀眼就能分出优劣。
他常常被⼈请去识马、选马,⼈们都称他为伯乐(“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
有⼀次,孙阳路过⼀个地⽅,忽见⼀匹拖着盐车的⽼马冲他叫个不停,⾛近⼀看,原来是匹千⾥马,只是年龄稍⼤了点。
⽼马拉着车艰难地⾛着,孙阳觉得太委屈了这匹千⾥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场,可以发挥更⼤作⽤的宝马良驹,现在却默默⽆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和体⼒,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难过得落下泪来。
为了让更多的⼈学会相马,使千⾥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绝技不⾄于失传,孙阳把⾃⼰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
孙阳有个⼉⼦,看了⽗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
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所获。
⼜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马的特征,便⾼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亲说:“爸爸,我找到⼀匹千⾥马,只是蹄⼦稍差些。
”⽗亲⼀看,哭笑不得,没想到⼉⼦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来拉车。
”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 故事出⾃明朝杨慎的《艺林伐⼭》。
成语“按图索骥”,⽐喻机械地照⽼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有启⽰的成语故事⼆ 采⽯江边⼀堆⼟,李⽩之名⾼千古; 来来往往⼀⾸诗,鲁班门前弄⼤斧。
这是明朝⼀个诗⼈《题李⽩墓》。
李⽩是举世闻名的唐代⼤诗⼈,死后名传千古。
多少⽂⼈墨客经过李⽩墓前,都想停留⽚刻,吟诗抒发内⼼感受。
⽽他们这种⾏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量⼒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
他是⼀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们叫他“巧⼈”,民间历来把他奉为⽊匠的始祖。
四字经典成语故事五篇
四字经典成语故事五篇【篇一】四字经典成语故事万死不辞东汉末年,朝政大权落在董卓手中。
董卓骄横跋扈,出入宫廷用皇帝的仪仗,并让弟弟、侄儿统率禁军,把董氏宗族的人不论老小一律封为列侯。
他还征二十五万民夫为自己修筑宫室,又从民间选来八百美女,纳入宫内。
司徒王允见董卓如此嚣张,很为汉玉室担心,但又无法除掉董卓,心中十分烦恼。
一天夜里,他到后花园散心,忽然听见有人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
走近一看,原来是家中的歌妓貂蝉。
王允问道:“深更半夜,你为什么来这里唉声叹气?”貂蝉回答说:“承蒙大人恩惠抚养,为我训习歌舞,并以礼相待。
我虽然粉身碎骨,也不能报答万一。
近来见大人双眉紧锁,知道必定是为国事操心,所以心中忧伤,但不敢询问。
今晚又见大人行坐不安,所以也长吁短叹起来,想不到被大人发现。
如果大人有用我的地方,我一定效力,虽万死也决不推辞。
”王允听了貂蝉的话,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马上朝貂蝉跪下,纳头便拜。
貂蝉慌忙扶起。
王允流着眼泪说:“眼下朝廷危如累卵,贼臣董卓将要篡位,朝中文武元计可施。
董卓有一个义子吕布,骁勇异常,天下无有敌手。
方才听了你的话,我想出一条‘连环计’来,先把你许配给吕布,然后再暗中献给董卓。
你去离间他们父子两人,让他们因为想得到你而互相仇恨,最后挑拨吕布去杀死董卓。
如此方能除掉大害,为国效忠。
不知你意下如何?”貂蝉缓缓站起,态度坚决他说:“我已许下大人虽万死也决不推辞,如果不能遵计杀死董卓,以报国恩,愿意死在万刃之下!”玉允和貂蝉共同谋划,实现了“连环计”,结果除掉了*臣董卓。
【篇二】四字经典成语故事举足轻重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虽已建立了东汉政权,但全国尚未统一。
当时,蜀地的公孙述也想称王称帝,争夺天下。
这个时候,有一个实力派人物叫窦[dou]融。
王莽当权的时候,他当上了伏波将军。
王莽失败以后,他归附了淮阴王刘玄,不但做了张掖[ye]都尉,还被刘玄的部属推举为河西五郡大将军。
拥有河西五郡的大将军窦融看到刘秀在政治、军事上占优势,有意顺附,便召集各郡太守和本地名流商讨,决定派使者带著书信和礼物前往洛阳。
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六篇_历史上著名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六篇_历史上著名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是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有很多著名的成语典故教会了我们生活的启示。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六篇_历史上著名成语典故,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成语典故【1】打草惊蛇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
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
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
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
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伸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
成语典故【2】以逸待劳以逸待劳总诀: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大意是说:迫使敌人处于困窘被动的形势,不需力战,等待敌我双方的强弱态势的转换。
这是刚柔相济的道理,以逸待劳,则柔也能克刚。
孔子曾经说过:强弩之末,其势不能穿鲁缟也。
这个简单的例子,在军事上也非常常见。
所以为大将者,一定要避免自己的军势成为强弩之末。
如果能够利用地理优势,使敌军成为强弩之末,那么不用战斗,敌我双方的刚柔态势就可以发生逆转。
孙子兵法军争第七篇说: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就是这个道理。
经典战例:古时候以逸待劳的例子非常多,通常埋伏计都可算作以逸待劳。
比如孙膑伏击庞涓,李牧大破匈奴等等,关键在于争取掌握战斗的主动权,以调动敌人,达到以逸待劳的目的,这里我们举王翦破楚的例子。
战国末期,秦王起用已告老还乡的老将王翦出兵攻打楚国。
王翦率领六十万军队,陈兵于楚国边境。
楚军发现后立即发兵准备抗敌。
但是,老将王翦毫无进攻之意,只是专心修筑城池,摆出一派打持久战的姿态。
经典中华四字成语故事精选【五篇】
经典中华四字成语故事精选【五篇】【篇一】经典中华四字成语故事精选:大器晚成三国时候袁绍身边有一位门客。
名叫崔琰[yǎn],他从小学习武艺,不过直到23岁才开始读论语诗经等书籍。
崔琰为人耿直很有见识,朝廷的官员们对他十分推崇,连曹操都很敬重他。
当时袁绍手下的士兵非常残暴,甚至挖开坟墓毁弃敌人的尸骨,于是崔琰劝说袁绍命令士兵不要这样做,袁绍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就听取了他的建议,并且封他为骑都尉。
崔琰后来跟随曹操的时候,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
曹操想立曹植为嗣[sì]子(继承人的意思),崔琰就反对说,自古以来的规矩都是立长子,怎么能立小儿子呢?这是不可以的呀!曹植虽是崔琰的侄女婿,但他也不偏袒,曹操很佩服他的公正。
崔琰在对人才的识别方面有独到之处,崔琰有个堂弟名叫崔林,年轻时没有什么成就和名望,亲戚朋友都瞧不起他。
但是崔琰却对这位堂弟相当器重,常常对别人说,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意思是说,能做大事的人往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
后来崔琳受到重用,先是在曹操手下担任主簿、御史中丞等官职,后来在魏文帝曹丕朝中担任司空,被封为安阳乡侯,成为魏国的重臣。
大器晚成,原意是大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成器,后来大器晚成这个成语意思常用以比喻一个人成才成名较晚。
【篇二】经典中华四字成语故事精选:兔死狐悲从前有一只兔子和一只狐狸,他们为了对付有共同的敌人——山里的猎人,结成联盟并且发誓要同生死共患难。
有一天,当他们正在田野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时,一群山里的猎人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
兔子和狐狸正要逃跑的时候,有个猎人一箭射到了兔子身上,狐狸拼命逃跑,侥幸逃过了一劫。
猎人们走后,狐狸回到了原地,它非常悲伤,呜呜呜的哭了起来。
这时候,有个长者正好经过,看见狐狸正在哭泣,觉得非常奇怪,就问:“狐狸,你为什么不停地哭泣啊?”狐狸非常悲哀地说:“你有所不知,我和免子同样弱小的动物,都是猎人捕猎的对手象,本来我们是同生死共患难的,可是现在我的同伴被猎人射死了,它今天的死亡,预示着我也活不了多久,我真正的朋友死了,我哪能不伤心呢?”长者听了狐狸的话,叹着气说:“你为同伴的死而伤心,是因为你们有着相似的命运啊!”兔死狐悲的意思是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如因同类的不幸或死亡,而感到悲伤。
经典古代的成语故事6篇
【导语】成语是语⾔中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类智慧的结晶。
下⾯是分享的经典古代的成语故事6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1】经典古代的成语故事 温故知新 昭公19年,孔⼦拜师襄⼦为师,请教有关弹琴的学问。
师襄⼦先弹奏了⼀曲,带他弹完便将孔⼦引⼊后轩中,让孔⼦习琴。
孔⼦⼀连三⽇练习师襄⼦所教的曲⼦,没有再学习新的内容,师襄⼦听孔⼦曲调已经弹熟便说,词曲你已弹熟可以学新曲了。
孔⼦说感谢夫⼦教诲,但技巧我还不纯熟容我继续练习。
⼜是三天过去了,师襄⼦听着后轩中孔⼦的琴声技巧纯熟,⾳调和谐,韵味⽆穷,不断点头赞赏,便说:“所有技巧您已经掌握了,可以学习新的内容了。
” 孔⼦回答:“我的指法技巧虽已练熟,但还没领会曲⼦的志趣神韵,更未体察到曲作者的为⼈,请容我再练三⽇。
” 孔⼦习琴的第⼗天,师襄⼦站在⼀旁听得如醉如痴,⽽孔⼦在弹奏中由于受到乐曲的感染,有时进⼊深沉的思考,境界有时感到⼼旷神怡,胸襟开阔。
他激动地说:“我弹着弹着就体察到作曲者的为⼈了,那个⼈肤⾊黝⿊⾝材魁梧眼光,明亮⽽⾼瞻远瞩,性情温柔敦厚,好像有着统治天下的帝王⽓魄,除了⽂王谁还能创作出这样的乐曲呢!” 师襄⼦闻⾔连忙从坐席上站起来,向孔⼦施礼道,“此曲正是⽂王所作,名《⽂王操》,仲尼你真是聪明过⼈,⼀下⼦便悟到了周乐之精义。
” 孔⼦说:“全仰仗夫⼦教导。
” 温故知新,意思是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
【篇2】经典古代的成语故事 扑朔迷离 北魏时,有⼀户姓花的⼈家,⽼⽗叫花弧。
花弧有⼀个⼥⼉,名叫⽊兰,她从⼩就喜欢舞枪弄棒,武艺⼗分⾼强。
那时,北魏经常和外族打仗,朝廷下令征兵,⽊兰的⽗亲年纪太⼤,弟弟⼜⼩,于是⽊兰就想装扮成男⼦,替⽗从军。
她穿上⽗亲当年穿过的盔甲,威风凛凛地去见⽗亲,表明⾃⼰的决⼼。
花⽗很感动,但是并不放⼼。
于是,⽊兰要求与⽗亲⽐武,如果胜了就让她去从军。
花弧向来不服⽼,就答应了。
⽗⼥俩就在花园⾥⽐剑,你来我往。
经典四字成语故事【8篇】
【导语】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是分享的经典四字成语故事【8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1】经典四字成语故事:持胜失备 从前有⼀个⼈,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强盗,这个⼈会⼀点⼉武功,⾝上还带着武器,并不惧怕强盗,于是他便跟那个强盗打了起来。
⼑来剑往,⼆⼈正打到紧要关头,强盗把事先含在嘴⾥的⼀⼝⽔突然喷到这个⼈的脸上,因为没有防备,他的眼睛⼀时间⽆法睁开,强盗趁机将这个⼈杀死了。
强盗凭着这招出其不意的袭击抢夺了很多财物,很是满意。
后来⼜有⼀次,⼀个壮⼠在路上碰到了这强盗,壮⼠事先已经知道强盗有喷⽔的这个花招,但先装作不知道。
那个强盗果然故技重施,将⼝中的⽔喷出。
他此时还在想着对⽅会因此中招⽽惊慌,然后便可以轻松杀死对⽅。
强盗没有想到的是,壮⼠早有防备,根本没有中计,反⽽是在强盗失去戒备的时候,被那壮⼠⼀招结果了性命。
强盗还以为能够投机取巧、轻松获胜,却不知他的⼿段已经泄露,结果失去了戒备,反倒成了⾃⼰败亡的原因。
【篇2】经典四字成语故事:⾃护其短 从前,有个⼀直⽣活在北⽅的⼈,他很好⾯⼦,⾃认为知识很渊博,最怕的是别⼈说他浅薄⽆知。
后来这个⼈去南⽅做官,⼀次和众多同僚在宴席上吃菱⾓,他之前从来没有见过菱⾓,正要准备连壳都放⼊嘴⾥。
旁边⼈见了赶忙阻⽌他说:“吃菱⾓,是要去了壳才能吃的。
” 这个⼈觉得很尴尬,想要掩饰⾃⼰的⽆知,于是说道:“我不是不知道这菱⾓是要去壳才能吃,只是想要吹凉再吃。
” 其他⼈都信以为真,有个⼈见他初次来到南⽅,竟然认得菱⾓,于是便问道:“在北⽅也有菱⾓⽣长吗?” 他装作⼀副很渊博的样⼦说道:“那当然了,在北⽅的⼭上有很多,前⼭、后⼭到处都是。
” 其实,他却不知道这个⼈根本就不知道,这菱⾓根本本来就是⽣长在南⽅⽔中的,这个⼈却偏偏说成了是在⼭上⽣长,就是因为不懂装懂的缘故。
【篇3】经典四字成语故事:道听途说 从前,有⼀个叫⽑空的⼈,有⼀次他在路上遇见了艾⼦于是两个⼈便闲聊了起来。
成语故事8篇
成语故事8篇我们日常使用的许多成语,其实都来源于一些成语典故,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成语故事8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铁杵磨针【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经典成语的故事(精选20篇)
经典成语的故事经典成语的故事(精选20篇)雪中送炭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经典成语的故事,欢迎阅读!经典成语的故事篇1宋太宗是宋太祖的弟弟,年轻的时候曾和宋太祖一起打天下,深知江山来之不易。
因此,他特别爱护老百姓。
淳化四年的冬天,东京(今开封)滴水成冰,房檐垂下的冰挂有一尺多长,在清冷的冬天,在不足以给人任何温暖的阳光照射下,像一把把垂下来的刀,令人望之即瑟瑟发抖。
宋太宗在皇宫里面,穿着龙袍,烤着炭火,还觉得寒气逼人。
这时,宋太宗想起乾德二年的冬天,哥哥宋太祖上朝时,身穿貂皮大衣,戴着皮帽全副武装,所有的大臣都缩着手不胜寒瑟站在讲武殿临时铺的地毯上,上奏章说话哆哆嗦嗦,冷得舌头打结的情景。
于是,他更感冰寒,便命人拿来美酒,借酒来驱赶寒冷。
他一杯酒还没有喝完突然想到了弱势群体:“我住在皇宫中,穿着狐狸皮做的龙袍,烤着炭火,喝着酒,还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的贫苦农民,他们又没有炭火烤,不知会冻成什么样儿。
我必须想点儿办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想到这里,他马上召来开封府尹,对府尹说:“现在天寒地冻,我们这些有吃有穿有火烤的人就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火烤的老百姓,肯定更加受不了。
你现在马上替我去慰问他们,帮助他们迅速解决这个燃眉之急。
”这位皇帝的意旨内容是——给京城所有高寿人瑞发奖金,超过100岁者赏赐金腰带。
再赏京城鳏寡孤独以及贫穷者一千钱、米炭若干。
开封府尹一接到圣旨,马上带领他的所有随从,准备好衣服、钱财、粮食和木炭,挨家挨户地送到老百姓手中。
于是人们看见很多穷苦的百姓都拎着木炭你来我往的身影。
宋太宗首开雪中送炭的爱心先河,着实感动了许许多多的百姓。
“雪中送炭”的故事便这样不胫而走,一个劲地称赞宋太宗是“雪中送炭”。
经典成语的故事篇2晋朝的孙绰年轻时隐居会稽(在今浙江绍兴),游放山水十几年,后来写了篇《遂初赋》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6篇】
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6篇】【篇1】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明察秋毫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
几百年后,战国时的齐宣王田辟强也想称霸。
齐宣王对孟子说:“您能把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听吗?”孟子答道:“对不起,我们孔夫子的门徒向来不讲霸主的事。
我们只讲王道,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
”齐宣王问道:“那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呢?”孟子说:“我听说,有一次新钟铸成,准备杀牛祭钟,您看见好好一头牛,无罪而被杀,心中感到不忍。
凭您这种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统一天下。
问题不在于您能不能,而在于您干不干罢了!比方有人说:‘我的力气能举重三千斤,但举不起一根羽毛;眼力能看清秋天鸟兽毫毛那样细微的东西,却看不见满车的木柴。
’您相信这种话吗?”齐宣王说:“当然不相信!”孟子紧接着说:“是呀,不能相信。
如今您的好心能用来对待动物,却不能用来爱护老百姓,这也同样难于叫人相信。
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够安居乐业,是您根本不去关心的缘故。
显然,这都是干与不干的问题,而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
您问能不能行王道、统一天下,问题也是如此,是不去干,而不是不能干!”【篇2】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千虑一得春秋时,晏婴在齐国历任三朝的宰相。
他为人正直,生活俭朴,在齐国很有威望。
有一天,齐景公派使者来看他。
他正在吃饭,就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请使者一起吃。
使者很感动,回去就把晏婴分食的事告诉了齐景公。
齐景公想不到晏婴那么贫苦,就派使者送去一千两金子。
可是连送了三次都被晏婴退回来了。
齐景公特地召见他,说:“管仲对齐恒公的封赏不推辞,而你……”景公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说:“为什么要拒绝呢?”晏婴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遇人千虑,必有一得。
”他自谦地说:“无论君臣,清廉为上,我这人愚钝,再三考虑也许有点道理。
”成语“千虑一得”意思说,遇笨人的考虑也有可取之处。
后来多理解为考虑周到。
【篇3】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一言为重古时候秦国有个相国叫商鞅,秦王非常器重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为经典的成语故事【三篇】
导读:本文最为经典的成语故事【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坐怀不乱】
解释: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
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成语故事:战国时,邯郸的大思想家荀况在他的不朽着作《荀子。
大略》中,讲述了一个生动感人的《坐怀不乱》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柳下惠,他是春秋时鲁国大夫,任士师(掌管弄狱的官)。
鲁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齐国进攻鲁国时,他派人到齐国去,劝说齐国退兵,受到鲁僖公的称赞。
在当时,柳下惠以善于讲究贵族礼节而着称,是个道德高尚的人。
有一次柳下惠到外地办事,耽搁了出城时间,此时,客店也已住满了客人,他只好到城门下夜宿。
不久,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也来到城门下夜宿。
柳下惠见那女子衣服单薄,冻得索索发抖。
柳下惠恐怕那女子冻死,就用自己的棉衣把她裹在怀里,一直到天亮,丝毫没有淫x行为。
此后,人们就用“坐怀不乱”来形容男子在两性道德方面情操高尚,作风正派。
【炙手可热】
解释: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成语故事: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唐玄宗后来任用李林甫为丞相,政治开始腐x。
公元745年,他封杨玉环为贵妃,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越来越腐x了。
杨贵妃有个堂兄叫杨刽。
由于杨贵妃得宠,杨刽也平步青云,做了御史,唐玄宗还赐名国忠。
不久,李林甫死了,唐玄宗便任命杨国忠做丞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杨国忠处理。
一时之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他们结党营私,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以致不久以后就爆发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
可当时,杨家兄妹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
公元753年3月3日,杨贵妃等到曲江江边游春野宴,轰动一时。
诗人社甫对杨家兄妹这种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的行为极为愤慨,写出了着名的《丽人行》一诗,大胆揭露和深刻讽刺了杨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便是诗中的二句。
这二句诗的意思是:杨家权重位高,势焰的人,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你千万不要走近前去,以免惹得丞相发怒生气。
【自食其果】
解释: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有位大官名叫丘浚的人去拜访一位和尚,但和尚看见丘浚的打扮不像是做官的人,于是对他不理不睬,态度非常不礼貌。
这个时候,来了位高级军官的儿子,那位和尚看他穿着打扮非常气派,便立刻满脸笑容、必恭必敬地走上前招待。
丘浚看到这
一切很生气,等到那个军官的儿子离开后,愤怒地问和尚说:你为甚么对我这样不客气,而对他又那么好呢?
和尚口才很好,说:你误解了!我表面上对他客气,但内心未必对他客气;而内心对他客气的,就没必要表面客气。
这时丘浚手中刚好有支拐杖,一怒之下,向和尚的头上打去,说道:按照你的逻辑,打你就是爱你,不打你就是恨你,那么我只好打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