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的诗歌创作

合集下载

闻一多的诗和赏析

闻一多的诗和赏析

闻一多的诗和赏析闻一多的诗和赏析闻一多不光是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接下来店铺搜集了闻一多的诗和赏析,欢迎查看。

1、一句话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闻先生曾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1925年他留美回国,看到的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于是,赤诚爱心转化为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渴望改变旧中国的激情。

这种情绪在这首诗中得到充分体现。

全诗以“一句话”——“咱们的中国”为构思中心,运用写实和隐喻相结合的手法,反复咏叹,极力渲染烘托。

第一节先用排比,通过“祸”与“火”的写实和比喻,揭露黑暗现实对民意的压制,也寓示着民众积蓄着的巨大的力量。

接着进一步用火山作比,它虽然沉默了千百年,一旦突发就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力量。

这一喻象表明诗人对人民反抗的力量充满信心。

第二节针对一些对中国前途悲观、不相信民众者发出警告,用“铁树开花”比喻建设“咱们的中国”来之不易但终会成事实。

通过“我”坚信与“你”不相信的对比,引发出不信者可能会产生的惊慌、反感等种种诧异的表现,从而进一步衬托出民众反抗的必然性和突发性,表明诗人对民众解放自己、改造旧中国的潜在力量坚信不疑,并衷心拥护。

他将民众的反抗与呐喊比喻成“青天里一个霹雳”既呼应“火”的意象,显示出无穷的威力,又是一种盛赞的口吻乙“爆一声:/‘咱们的中国!’”的两次反复,强烈地表达出对理想中国的期望与追求。

此诗语言平易,形式上整齐匀称,又自然天成,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

2、也许(葬歌)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伞松荫蔽护你睡。

闻一多的现代诗歌理论及其创作实践

闻一多的现代诗歌理论及其创作实践

闻一多的现代诗歌理论及其创作实践摘要现代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传承古典诗歌的艺术精华,更开启了当代诗歌的艺术之门。

在中国现代诗歌的初步发展时期,“诗体大解放”的口号领导着最初的一批白话诗人挣脱了古典诗歌的束缚,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为了探索中国现代诗歌的进一步发展,饱含爱国主义情感的文学大师闻一多提出了自己的“三美主义”诗歌理论,并在前期的一些文艺评论中强调了现代诗歌的“地方色彩”和“时代精神”。

本文从闻一多的诗歌理论及其诗歌创作出发,就现代诗歌的形式、内容、精神三个方面,来探索根植于“中国本位文化”的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闻一多,现代诗歌,三美主义,地方色彩,时代精神Wen Yiduo’s Theories about Modern Chinese Poetry and His PoetryAbstractModern Poetry is an indispensable component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etry. It not only inherited the essence of Ancient Poetry, but also opened the door of Contemporary Poetry. During the preliminary developing period of Chinese Modern Poetry, the slogan of "emancipation of verse" led the first batch of vernacular poets were free from the bondage of Ancient Poetry. However, this action led to some problem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Poetry, the literature master Wen Yiduo put forward his own "Three Beauties" theory of poetry with patriotic emotion, and emphasized "Local Color" and "Time Spirit" of Modern Poetry in some early literary criticism.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explores the artistic charm of Chinese Modern Poetry which rooted in the "Chinese culture" from three aspects (the form, the content and the spirit) of Wen Yiduo’s theories about Modern Chinese Poetry and his poetry.Key Words: Wen Yiduo, Modern Poetry, "Three Beauties" Theory, Local Color, Time Spirit一、绪论早在晚清“诗界革命”时期,黄遵宪就发出了一份诗界革命“宣言”:“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1]P133,提出了反传统诗歌创作的主张。

由《忆菊》初探闻一多诗歌创作的潜质

由《忆菊》初探闻一多诗歌创作的潜质

由《忆菊》初探闻一多诗歌创作的潜质-大学语文论文由《忆菊》初探闻一多诗歌创作的潜质白玉摘要:《忆菊》一诗是闻一多的早期诗歌代表作,写于1922年重阳节前一天,当时作者正求学于遥远的美国。

作者在描绘菊花的各类形态时,表现出非凡的驾驭文字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论者以此为起点,探究这首诗的艺术品质,这些品质影响了闻一多后来的诗论及诗歌创作。

关键词:闻一多《忆菊》创作潜质《忆菊》一诗是闻一多的早期诗歌代表作,写于1922年重阳节前一天,当时作者正在遥远的美国求学。

正值传统重阳节,他远眺祖国写下了这首《忆菊》。

那时他刚接触白话诗歌,刚开始对诗歌创作进行思考。

提及此诗,难免要提及这首诗的种种艺术长处,然而这只是其中要义之一,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以此为起点,探究这首诗的艺术品质,因为这些品质影响了闻一多后来的诗论及其诗歌创作。

一、完成“诗画同质”说的传承闻一多诗歌理论的精华主要体现在《诗的格律》中,其中讲到诗的“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而这首《忆菊》作为他的早期诗歌代表作品,还没有充分体现他的“三美”理论,只充分体现了“绘画美”。

在古诗理论中,“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声之诗”的“诗画同质”说提出时间很早,指诗与画在本质上相通,只是表现手段、表达技巧不同而已,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表达倾向、共同的审美追求和审美精神。

诗画同源理论在新诗最初的实践中并没有过多涉及,闻一多是明确提及此理论的第一人。

1926年5月13日闻一多于《晨报》副刊《诗镌》第7号发表了《诗的格律》,这是诗人经过长期实践,思索新诗诗学缺失,根据新诗创作现实而提出的论断,目的在于纠正诗歌创作时弊,也在于指引当时诗歌创作的艺术趋向。

当然这一诗论的形成需要加以逐步推断,闻一多早在评论郭沫若的诗歌时,就提出了一个观点:要关注地方色彩和东方神韵,“真要建设一个好的世界文学,只有各国文学充分发展其地方色彩,同时又贯以一种共同的时代精神,然后并而观之,各种色料虽互相差异,却又互相调和。

闻一多诗歌的艺术特点

闻一多诗歌的艺术特点

闻一多诗歌的艺术特点
1.严谨的艺术追求:闻一多追求艺术上的严谨,他的诗歌大多具有浪漫气息的
幻想,严谨奇特的构思,火山爆发式的激情,一咏三回环的语势,以及比喻、夸张、象征、反复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等特点。

2.独特的风格:闻一多的诗歌风格独特,或激愤、或悲痛、或豪迈热烈,抒发
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忧虑与关切,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他的诗歌语言精炼、意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3.新格律诗的倡导者:闻一多提倡新格律诗,主张诗歌要有严谨的形式和韵律,
以实现音乐美和视觉美的完美结合。

他的诗歌在形式上注重对称和音韵的和谐,具有很强的音乐感。

4.强烈的爱国热情:闻一多的诗歌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追求。

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也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探索和追求。

5.丰富的文化内涵:闻一多的诗歌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具有丰富
的文化内涵。

他的诗歌中常常融入了中国古代诗词的精髓,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现代诗歌的技巧和表现手法。

6.实验性和创新性:闻一多的诗歌具有实验性和创新性。

他在创作过程中不断
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使得他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略论闻一多诗歌创作的成就2

略论闻一多诗歌创作的成就2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略论闻一多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成就作者:陈振华学校:舞钢电大年级:06年秋学号:061124217指导老师:孟书明职称:中高答辩组成员:答辩日期:年月日略论闻一多诗歌创作的成就陈振华2008年5月摘要:在我国新诗史上,闻一多是一位绝对不可忽视的、占有着独特地位的重要诗人,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闻一多对新诗创作的贡献:闻一多是新诗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在新诗的创作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善于吸取我国古典诗歌的格调韵律和西洋诗的音节,要求新诗格律具有三种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二)、闻一多诗歌创作的思想风格:他是一位优秀的爱国诗人,他写过很多抒发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的优秀诗篇,而且,这些诗篇比之同时代的另一些诗人的作品,带有更突出更炽热的爱国情感。

(三)、闻一多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艺术上的精雕细刻;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意境的绵远、幽深;构思灵巧、新颖。

关键词:闻一多;诗歌;思想;艺术成就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闻一多的名字已经铸刻在无数革命者用鲜血凝成的天安门前的烈士纪念碑上。

他那“昂头做狮子吼的民主战士”(1)的形象,已经深深烙印在无数中国人民的心里。

作为一个著名的学者,他在学术上的造诣,特别是在我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中,“他那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赅博,立说的新颖,不仅是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

”(2)作为一个优秀的爱国诗人,他的两部诗集《红烛》和《死水》,在新诗史上矗立起一座璀璨夺目的丰碑。

从诗人、学者到英勇无畏的民主战士,闻一多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思想发展道路,犹如长江大河,在千山万壑中横冲直闯,最后在共产党的引导和革命形势的推动下,才形成了一泻千里的壮阔波澜,扑向真理的大海。

一﹑闻一多对新诗创作的贡献作为一个诗人,闻一多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数量是并不多的,他只出版过两本完整的诗集:《红烛》和《死水》。

此外,还有一些零星的篇章。

概述闻一多与徐志摩的诗歌创作

概述闻一多与徐志摩的诗歌创作

概述闻一多与徐志摩的诗歌创作1、闻一多的诗歌创作闻一多诗歌创作分为三个时期,1920-1922年秋为清华时期,1923-1925年为留学时期,1926-1928为成熟时期,前二个时期的新诗创作大多收在23年出版的《红烛》集中,第三时期创作多收在28年《死水》集中。

(1)思想内涵一方面,闻一多的诗歌内容有的歌颂自然美景,有的赞美爱情,有的表达思乡念国之情,在社会学的批评体系中,后者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和最具特色的作品,以爱国主义是贯串于他诗作中的一条红线来描述,并把描写自然和爱情之作,也归结为体现了作家的理想和爱国情绪。

另一方面,是新月派内在矛盾的集中体现,尖锐的东西方文化冲突。

《红烛》《死水》中西文化冲突引起的内心矛盾与痛苦。

东方主义文化观和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现代感受复杂地交织。

(2)个性风格矛盾的张力。

《春光》自然的和谐与社会的不和谐。

《心跳》生活的宁静与心灵的不平静。

《你莫怨我》言辞的洒脱与情感的偏执。

(3)沉郁的风格。

《发现》郁结已久的火山爆发式的灼人的美。

同时繁丽的比喻、奇特的想象、唯美的倾向、刀斧之痕迹是其诗歌特点。

总体看,闻一多的诗作不多,在强调其作品抒发的爱国主义感情具有积极向上力量的同时,人们更看重诗人在艺术形式上创造、实践和探索,从诗歌史的角度评价他对新诗发展所做的贡献。

2、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对徐志摩其人其诗可称之为“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活泼潇洒个性,不羁的才华,对爱、美与自由的热烈追求,诗歌中特有的飞动飘逸的风格,如《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

在诗的内容上:《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题材范围日趋狭窄,(“往瘦小里耗”)感情基调日趋低沉。

在诗的艺术上:《志》——《翡》——《猛》——《云》,日趋圆熟,达到了当时中国新诗的最高境界。

艺术成就上:(1)轻盈飘逸、潇洒灵动的诗歌风格。

(2)意象新奇、美妙。

用奇特的想象、比喻,造成新奇、美妙的意象。

用暗示,委婉含蓄地造成新颍,美妙的意象。

七子之歌诗歌原文

七子之歌诗歌原文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创作的一组诗歌,共七篇,分别是关于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和旅大(旅顺和大连)的。

以下是七子之歌的全文:1.《七子之歌澳门》: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2.《七子之歌台湾》:我们是东海的孤儿,飘零在海外的荒岛。

守着那海角的夜色,遥望着大陆的灯火。

任那暴风雨来得更猛,我们紧紧抱着那信念的灯。

等待着,等待着母亲的召唤,我们要回来,回到母亲的怀抱。

3.《七子之歌香港》:香港,你被割让的那一天,是我离开了你的襁褓。

他们夺走了你美丽的躯体,你却依然留住了我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香港!母亲!我要回来,母亲!4.《七子之歌九龙》:九龙,你被割让的那一天,是我离开了你的襁褓。

他们夺走了你美丽的躯体,你却依然留住了我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九龙!母亲!我要回来,母亲!5.《七子之歌威海卫》:威海卫,你被割让的那一天,是我离开了你的襁褓。

他们夺走了你美丽的躯体,你却依然留住了我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威海卫!母亲!我要回来,母亲!6.《七子之歌广州湾》:广州湾,你被割让的那一天,是我离开了你的襁褓。

他们夺走了你美丽的躯体,你却依然留住了我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广州湾!母亲!我要回来,母亲!7.《七子之歌旅大》:旅大,你被割让的那一天,是我离开了你的襁褓。

他们夺走了你美丽的躯体,你却依然留住了我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旅大!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以上就是《七子之歌》的全文,这组诗歌通过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分裂之痛和对七个被割让和租借城市的思念之情。

《红烛》闻一多

《红烛》闻一多

闻一多《红烛》红烛(序诗)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这首《红烛》是闻一多诗集《红烛》的开卷“序诗”,而1923年9月出版的这个集子又系诗人公开刊行的第一部诗集,由此可知该诗在闻一多诗歌艺术生涯中的奠基性地位。

解读《红烛》,也就为我们破析诗人的内心世界、心理结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起点,须知,闻一多正是从《红烛》时代起步,走上了一位现代诗人的创作道路。

在中国传统诗学的思维模式中,诗人的抒情达志通常都不是无所顾忌的自我喷发,它大多需要假托一定的物象形式,而且这一物象形式又还不是诗人别出心裁的创造,而是千百年来中国诗人的历史遗产。

这些诗的“有意味的形式”在中国诗歌长河的波涛里浮动闪熠,赋予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以激情、以灵感。

同“五四”时代的其他一些诗人比较,闻一多显然对中国传统诗学的感情更为深厚,在接受西方诗学营养的同时,他未曾放弃过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研习、摹写,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是最能引起闻一多兴趣的中国古典诗歌之一,其传世名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当然亦是烂熟于心的,就这样,“红烛”作为中国文人的理想、追求的象征,就被现代诗人闻一多理所当然地接受了下来。

闻一多的诗歌理论

闻一多的诗歌理论

闻一多的诗歌理论闻一多的诗歌理论与实践绪论从1920年的新诗《西岸》开始,闻一多(1899-1946),便开始了他神圣而又传奇的诗歌理论道路的探索和爱国主义斗争的旅程。

闻一多的诗论在很长时间内似乎被有意无意地忽略。

尽管我们不能忽视他历史中间人的身份,但是用文学史的观点去看待这一历程,仍需重新认知其新诗理论建构的缘起、价值和影响。

重新梳理闻一多诗歌理论与中国古典诗歌的传承和颠覆之间的关系,考虑其所受的西方文艺理论的熏染,辨析中西诗学的融通是如何透过“幻象说”、“格律说”的面具而形成理论体系的,对于当代新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而对于闻一多本人来说,其理论构建的过程也值得玩味,正因如此,郭沫若叹其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五四”时代,如闻一多之熟悉西方文学者少之又少。

他13岁考上留美预备清华学院(清华大学前身),22岁留美,并先后入芝加哥美术学院,科罗拉多大学艺术学院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

三年的绘画生涯让其找到了诗人之笔。

__时期,他积极倡导民主革命运动。

1946年7月因李公朴案,“怒虎”发出最嘹亮的声音——《最后一次的讲演》。

当天下午在回家途中即遭暗杀,时年47岁。

一生便如一篇“诗的史”,一首“史的诗”。

诗歌创作的分期闻一多的诗歌创作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时期包括1925年5月留学美国之前在清华学校读书期间的诗歌创作和在美国留学期间的诗歌创作。

第二个时期则是1925年5月留学归来。

单从时间上来看,这样的划分未免有些仓促,但是从闻一多诗歌内容和风格上,却能看出些许合理之处。

从发表于1920年9月24日的《清华周刊》上的《西岸》,到1923年《红烛》出版,包括未发表的诗人自己的手抄本《真我集》以及《集外集》里的一些诗篇,按相近的诗风,都可以归入闻一多诗歌创作的“?红烛?时期”。

诗集共62篇,分为红烛(即叙诗)、李白、雨夜、青春、孤雁、红豆六篇。

诗集贯穿着爱国主义思想,例如同名诗《红烛》,诗人以红烛自喻,烧掉自己、创造光明的赤子之心跃然纸上。

死水 闻一多创作诗歌

死水 闻一多创作诗歌

死水闻一多创作诗歌
《死水》是现代诗人闻一多创作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通过对“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对当时统治环境的愤懑之情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死水》每节押韵,读起来节奏分明,音韵铿锵;外形方正整齐,形成均衡美、对称美;注意挖掘语作品原文。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死水》诗歌原文获取更多信息。

闻一多《也许──葬歌》赏析

闻一多《也许──葬歌》赏析

闻一多《也许──葬歌》赏析《闻一多名作欣赏》也许2005年7月15日来源:网友提供作者:未知字体:[大中小]也许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细草的根儿吸水,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

《也许──葬歌》是诗人用来掉念自己早夭的女儿立瑛的,最早发表在1925年7月2日的《京报副刊》上,原诗题为《也许(为一个苦命的夭折的少女而作)》。

原诗共六节,在收入《死水》时,删成四段,变得更加精炼、紧凑。

由于意象新颖,节奏明晰,感情深挚,这首诗在当时曾轰动一时,直到今天也还得到许多读者的钟爱,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也许》共四节,每节四句,每句九个字,每一、二、四句押韵,诗行整饬,韵律匀整,琅琅上口。

尤其特别的是,作者只在全诗结尾用了一个句号,中间没有一个句号或任何起句号作用的其它符号,这在《死水》中是绝无仅有的。

它突出强调了诗作的整体性。

在激烈的情感冲击下,诗人一气呵成,写就了这首深沉悲愤的悼亡之作。

在《也许》中,诗人的情感是悲切激壮的,它象地下的岩浆,奔突流走,时刻准备喷薄而出。

然而,在思想上日趋深刻、在艺术上反复锤炼的诗人,却巧妙地控制了这种激情,使它深深包蕴在每一个词句里、每一组意象中,成为诗作内在的核心动力。

在语言上,诗人采用冷处理的方式,使情感得到巨大压缩,变得更加坚实,更加沉雄。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压抑着的悲愤之情和着轻柔冲淡的问句,显得那样催人心碎。

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与不幸早夭的少女形成强烈反差,一股巨大的情感冲击波从平静的字面下飞身而出,撞击着读者。

在第二节中,诗人进一步以深挚的爱心,为不幸的少女呼唤着彼岸的宁静。

闻一多及《死水》PPT

闻一多及《死水》PPT
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新格律 诗的音乐美,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节奏感强。
(二)绘画美:
主要是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 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如《死水》 中的“绿酒”、“白沫”、“翡翠”等。
(三) 建筑美:
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 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 齐。《死水》《洗衣歌》等都称得上 是具有建筑美的范作。
课程导入
一、闻一多生平与创作:东方老憨
(一)生平
1899年出生于湖北浠水书香世家,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 1919年开始写作新诗,1922年赴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1925年回国,长期 在大学任教,1946年因参与民主运动被暗杀。闻一多的一生, 走的是诗人(诗作)、学者(学识)、战士(人格)的道路。 在诗歌方面,对新诗格律化理论,提出新诗的“三美”主张, 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
(一) 意象分析: (二) 主题分析: (三) 艺术分析:
六、闻一多诗歌的内涵
(一)表达浓烈的思乡念国之情 (二)抨击帝国的罪恶护卫民族的尊严 (三) 抒发对祖国现实的失望与愤怒 (四)传递爱情与亲情
作业
阅读鲁迅的散文集《野草》,细读其中的《秋夜》、 《过客》、《墓碣文》三篇,思考并整理以下问题:内容 结构、意象组成、主题意蕴、艺术特征
诗人回国后对中国现实的观察与情感,都融合 在死水的描绘中,美丽的外表下掩盖着极其丑恶的 现实,诗人平静的描写下面是一颗极其痛切的心灵。
(三)艺术分析: 三美理论的样板
从诗歌的形与色中看其绘画美;从诗歌的 节、行、字数搭配看其建筑美;从音节、音尺 的排列组合看其音乐美。
五、《也许》:想你,爱你!我的女儿
三、《太阳吟》:想你,我的祖国!
(一)意象分析:诗人对着太阳倾述 诗歌共12节。 1.我恨太阳,他逼走了我的思乡梦; 2.太阳,你烘不干游子的冷泪; 3.太阳,把五年快点跑完; 4.我骑上太阳看家乡; 5.太阳,我的家乡好吗? 6.太阳,北京是秋天了吗?

八十年代以来闻一多诗歌创作研究述评

八十年代以来闻一多诗歌创作研究述评

八十年代以来闻一多诗歌创作研究述评葛南楠(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江苏南京210097)摘要: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闻一多诗歌的研究为对象,从对它的艺术特色、意象、形式等的分析:从中国传统文学和西方现代文学对闻一多创作的影响以及他对中西文化的态度:从闻一多的爱国诗和爱情诗的思想内涵:从闻一多与郭沫若、徐志摩等重要诗人的比较等四个方面.对这近30年来的闻诗研究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和总结。

关键词:闻一多诗歌艺术特色文化影响思想内涵作家比较闻一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战士。

作为一名诗人.他是一个不仅有理论。

而且肯实践的身体力行的新格律诗的倡导者。

“对闻一多的研究最早可以上溯到1922年”①;从20年代初到30年代中期,出现了不少评价闻一多新诗创作的文章;在闻一多逝世之后,人们对他的研究日趋丰富和深刻起来。

到80年代之前,人们对闻一多的研究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和广度。

可以说.80年代以来对闻一多诗歌创作的研究都离不开此前的学术积累。

本文拟就从闻一多诗歌的艺术特色研究、中西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研究、与其他同时代诗人的比较研究等若干研究热点人手,对近30年的研究状况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概括。

一、闻一多诗歌的艺术特色研究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闻一多诗歌创作研究。

对其艺术特色的探讨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无论是宏观上对其艺术风貌的整体把握,还是微观上对其诗歌所呈现出的“三美”以及其它方面特色的剖析;无论是运用形式主义文论对其诗歌创作手法的探讨,还是从结构主义诗学的角度对闻一多的诗歌文本进行分析.都出现了一批可圈可点的佳作。

关于闻诗的美学特色,郭沫若、朱自清、臧克家、田间等老艺术家都对此有过较为准确的评价。

可以说80年代之后的评价基本无出其右者。

这也促使新的研究者们将研究的视角从宏观转向微观。

这其中最为集中的研究方向无疑是对闻一多诗歌的“三美”研究。

在1926年发表的《诗的格律》一文中闻一多提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旬的均齐、。

现代文学闻一多

现代文学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
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 字友三、友山。湖北蕲水人。爱国 民主战士,诗人和学者。 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 《闻一多全集》中。其诗沉郁奇丽, 具有强烈而深沉的民族意识和民族 气质。 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面亦成就非 凡,郭沫若叹为“前无古人,后无 来者”。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 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
—废旧诗平仄,主张用音节(音尺、音步、顿数)加强新诗音韵节奏感。
绘画美是指诗歌在运用的词藻要有绘画的效果。诗歌的词汇应该尽力去表现颜 色,表现一幅幅色彩浓郁的画面。
—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寓情思于意象之中。
建筑美是指针对自由体提出来的,指的是诗歌结构形式上的和谐统一,也就是 节 的匀称和句的整齐。诗歌每节之间应该匀称,各行诗句应该一样长。 这一样长不是指字数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数应一样多, 这样格律诗就有一种外形的匀称均齐。
3、著名学者闻一多
1928年后,闻一多潜心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古 代文化,成为著名学者。 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文化研究方面所取得的 创造性的重大成就,引起了学术思想界更为强烈而普 遍的震动。应该说,闻一多在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上 的重要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中国古代文学 及古代文化研究领域的开拓性贡献。后来他走出书斋, 投身民主运动,能够具有那样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同样是和他在新诗创作及古代文学研究方面的卓越成 就分不开的。 1938年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此时,他广泛地研究了中国古代 文化遗产,由唐诗研究开始,上溯先秦汉魏六朝,乃至于古代神话、甲骨 文和钟鼎文,以文学为中心,旁涉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形成一个完 整的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的研究体系。对《周易》、《诗 经》、《庄子》、《楚辞》研究的学术贡献尤大,著有 《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等专著。 1942年出版《楚辞校补》,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赞誉。

闻一多

闻一多

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 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 黄昏里绩满了蝙蝠的翅膀。 ……
二、闻一多及其诗歌
“格律就是节奏,世上只有节奏比较简单的 散文,决不能有没有节奏的诗。本来诗一向 就没有脱离过格律或节奏。”
“格律可以从两个方面讲: (一)属于 视觉方面的。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 (二)属于听觉方面的。有格式,有音尺, 有平仄,有韵脚。”
二、闻一多及其诗歌
“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听觉 上,和谐,流畅而不拗口),绘画的美 (视觉上,词藻应尽力去表现颜色),并 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 齐)。”
孤雁
不幸的失群的孤雁! 谁教你抛弃了旧侣, 拆散了阵字, 流落到这水国底绝塞, 拼着寸磔(zhé)的愁肠, 泣诉那无边的酸楚? ……
流落的孤禽啊! 到底飞往那里去呢? 那太平洋底彼岸, 可知道究竟有些什么?
归来吧,失落的游魂! 归来参加你的伴侣, 补足他们的阵列! 他们正引着颈望着你呢。 ……
二、闻一多及其诗歌
二、闻一多及其诗歌
4、美学风格:沉郁 、焦灼。
“戴着脚镣跳舞”
传统与现代、热情与节制、东方与西方的冲突型 人格的外在表现。 东方美学形式的和谐和匀称与现代知识分子的生 命意志和偏执个性的矛盾与张力。 一冲一压,一放一收。
二、闻一多及其诗歌
※ 艺术特点:
①实践自己的“三美”主张; ②想象丰富而意象繁复; ③情感强烈而深沉。
发 现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那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的心里!

闻一多《红烛》图文并茂课件

闻一多《红烛》图文并茂课件
意象描绘
《红烛》中通过“红烛”、“灰”、“死”、“血”、“泪”等意象,营造出 一种悲壮、凄美的审美氛围。
审美特征
诗歌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将“红烛”与诗人的情感、理想等抽象事物 具象化,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同时,诗歌语言凝练、音韵和谐,具有音乐 美。
情感表达与思想内涵
情感表达
诗歌通过“红烛”这一核心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爱情、理想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 感悟。诗中既有对生命短暂的悲叹,也有对爱情执着的追求,还有对理想破灭的无奈。
传承优秀文化
通过学习和了解诗歌中的 传统文化元素,促进学生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 承和弘扬。
激发爱国情感
通过感受诗歌中的爱国精 神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 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 心。
05
跨文化艺术传播与影响
中西诗歌比较视野下《红烛》特色
01 02
情感表达
《红烛》以浓烈的情感表达为特点,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爱情和死亡的 深刻思考,这种情感表达在西方诗歌中也有相似体现,但表达方式和文 化内涵存在差异。
02
诗歌内容解析
《红烛》篇章结构
篇章组成
《红烛》由序诗、正文、跋诗三部分 组成,其中正文又分为“红烛之歌” 、“李白之死”、“剑匣之歌”、“ 神的失败”四章。
结构特点
全诗以诗人对“红烛”心迹的交流为 线索,用问答体形式展开诗意、抒发 感情,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诗歌内容, 形成了独特的篇章结构。
意象描绘与审美特征
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差异 导致读者对《红烛》中情感、意 象和诗歌形式的接受度不同,需 要在跨文化传播中充分考虑文化
差异因素。
传播媒介
不同传播媒介如书籍、网络等对 《红烛》的传播效果也有影响, 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媒介使用习

《所见》是著名现代诗人、文史学者闻一多所作的一首诗。

《所见》是著名现代诗人、文史学者闻一多所作的一首诗。

《所见》是著名现代诗人、文史学者闻一多所作的一首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所见。

《所见》是著名现代诗人。

文史学者闻一多所作的一首诗。

作品名称,所见。

文学体裁,诗文。

作者,闻一多。

作者简介,著名现代诗人。

文史学者。

声音虽不大。

却还带点瀑布底意味。

在他身上横卧着。

是一株老柳。

从他的干上直竖地射出无数的小枝;他仍想找点阳光。

却被头上的密荫拦住了。

所以那一丛绿叶。

都变了死白的颜色。

所见野藤在这一架天然的木桥下。

挂起了一束蓬松的鬓丝。

被瀑布底呼吸吹得悠悠摇动。

谁家洗衣的女儿。

穿着绯红的衫子。

蹲在绿阴深处。

打得砰訇砰訇的响?。

作品赏析。

略微熟悉一点闻一多生平的人都知道。

闻一多对于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与过人的天赋。

他到美国留学。

一开始进的便是芝加哥美术学院。

学习的课目主要就是绘画。

只是到了后来。

绘画的兴趣才为做诗所取代。

这种较长时间的绘画经历。

对于闻一多的诗歌创作不无影响。

例如。

他曾提倡诗的创作中的绘画的美。

便是发人之所未发的。

更值得我们注意的。

是闻一多的绘画经历对于他的审美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可以说。

这种影响成为《所见》一诗创作中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宗白华先生指出过“西洋透视法的三个主要画法”:几何学的透视法。

画有利用与画面成直角诸线悉集合于一视点。

与画面成任何角诸线悉集于一焦点。

物体前后交错互掩。

形线按距离缩短。

以衬出远近……光影的透视法。

由于物体受光。

显出明暗阴阳。

圆浑带光的体积。

衬托烘染出立体空间。

远近距离因明暗的层次而显露……空气的透视法。

人与物的中间不是绝对的空虚。

这中间的空气含着水分和尘埃。

地面山川因空气的浓淡阴晴。

色调变化。

显出远近距离……《所见》一诗。

可以说比较直接地移植了“几何学的透视法”。

而其它表现手法的运用。

则使我们看到中西艺术中的审美意识和表现形式的异趣同工或异工同趣之妙。

不防作一下具体的分析。

《所见》对于自然风景的描绘。

当然不能如西洋绘画那样。

做到“画中透视的视点与视线皆集合于画面的正中。

闻一多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1949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 文中这样说道:“我们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许多 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个人民主主义者的人们,在帝 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了起来。闻 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 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最后一次演讲》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 1946年7月15日),汉族, 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 一多,字友三、友山。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 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 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红 烛》


1.蓄须明志: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 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2. 1946年7月11日,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惨遭暗杀, 闻一多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置生死于度外。7月15日, 他义无反顾地前往参加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面对国民 党特务,他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 一次的讲演》,悲愤地表示为了民族“要象李先生一样, 前足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坚定决心。 追悼会后,又出席了民盟在《民主周刊》社为李公朴被 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当天下午在回家途中即遭 到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不满48周岁。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天安门 闻一多创作新诗

天安门 闻一多创作新诗

天安门闻一多创作新诗《天安门》是近代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于1926年创作发表的一首新诗。

此诗通过一位车夫的自诉讲了一个在天安门“遇鬼”的故事,实际上却是为了反映爱国学生们发起示威请愿活动,却被专制腐败的政府当局置之不理甚至血腥镇压的事实,此诗实际上就是为这些屈死的学生鸣冤。

全诗写实别出心裁;用语通俗,却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作品原文天安门好家伙!今日可累坏了我!这两条腿这会儿还哆嗦。

瞧着瞧着,都要追上来了。

要不这腿梆,您也吓坏了。

先生,让我喘口气……那东西,您没有瞧见那黑漆漆的,没脑袋的,瘸腿的,多可怕!还摇晃着白旗儿,说着话。

还开会啦,还不老实点儿!你瞧都是谁家的小孩儿?那不才十来岁儿?干嘛的?脑袋瓜上儿不是使枪轧的?您许睡了,什么也瞧不见。

可了不得!下的我一身汗!咱周大一辈子没撒过谎。

您瞧俩灯又是顶大的亮。

我说刚灌上俩子儿的油,怎么走着,走着,看不见走?冤不得小秃子吓掉了魂,劝人黑夜里别走天安门。

反正他们有事找不上咱:我说这都有什么大冤枉!先生,这年头儿真有怪事,这学生们有得喝,有得吃,没事惹出事儿来拼老命。

咱二叔头年死在杨柳青,那是为肚子饿的去打仗。

没事谁拿这老命送阎王!听说昨日又死了百十来人,管包死的又是傻学生们!铁狮子胡同也该闹鬼了。

得!就算咱拉扯的倒症了赶明日北京满城都是鬼,那也好,先生,您说对不对?打住!……今日不算耍着玩儿!谢谢!挣您二斤杂货面儿!创作背景此诗最初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晨报副镌》第1370号上,后收入诗集《死水》中,收入诗集时作了大的改动。

1925年闻一多从美国回到中国后,看到了祖国的苦难和人民的忧患,他的诗歌开始从表达自己的感情转向反映社会现实。

这首诗也是如此,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内忧外患,社会矛盾尖锐,激发了一代学生的爱国热情。

当时,北京发生了许多具有全国影响的示威游行和请愿活动,但专制腐败的政府当局总是无视民意,轻则无视,重则一决雌雄。

闻一多创作的诗

闻一多创作的诗

闻一多创作的诗
嘿,你知道闻一多吗?他可是个超级厉害的诗人啊!他创作的那些诗,真的就像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闪闪发光,让人忍不住去仰望。

比如说他的,那简直就是对黑暗现实的有力抨击!“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哇,这描写,多绝啊!就好像我们面对一潭毫无生气、散发着恶臭的死水,那种压抑和无奈简直要扑面而来。

这难道不像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那些让人郁闷的困境吗?
还有,“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这红烛不就像是诗人那颗炽热的心吗?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我们身边不也有这样的人,总是无私地奉献着自己,就像那红烛一样热烈而坚定。

闻一多的诗啊,有的像激昂的战歌,鼓舞着人们去战斗;有的像温柔的低语,诉说着内心的情感。

他用他的笔,勾勒出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让我们仿佛置身其中。

他和他的诗,就像是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在文学的天地间,让我们敬仰,让我们向往。

他的诗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和力量。

难道你不想去好好领略一下闻一多创作的诗的独特魅力吗?反正我是被深深吸引了,我觉得他的诗就是文学宝库中最珍贵的财富之一,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闻一多诗歌理论的核心是讲究“三美”: 音乐美:主要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追求 诗歌的韵律感; 绘画美:主要指辞藻的华丽,讲究诗的视 觉形象和直观性; 建筑美:主要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讲究 节与节的匀称和行与行的整齐。
音乐美
1.节奏:每行四拍,音节抑扬顿挫 2.韵脚相协,韵律感强。. 翡翠 桃花 罗绮 云霞 绿酒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名亦多, 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多,又 改名一多。湖北蕲水县 (今浠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 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 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 朱自清曾称赞闻一多是五四时期“唯一的爱国诗 人。”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指出:“我们 中 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横眉冷对 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1946年7月 15 日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暗杀被国民 党卑鄙手段刺杀于昆明。
闻一多的诗,是他的艺术主张的实践。他 的大多数诗作,犹如一张张重彩的油画,他不 仅喜用浓重的笔触描绘形象,渲染气氛,尤擅 于在大胆的想像、新奇的比喻中变幻种种不同 的情调色彩,再配上和谐的音节、整饬的诗句 这些优美的艺术形式的框架,使他的诗成为一 幅完整的艺术品。但有时由于刻意雕琢,便失 去素朴与自然美的光华。 闻一多的诗开创了格律体的新诗流派,影 响了不少后起的诗人 。
写作背景: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的原由有不同的 说法。一般认为,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 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篇爱国诗 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 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 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 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 望,成为了本首诗的深层根基. 作者 1925年4月写 下《死水》 ,发表于1926年4月,诗人于1928年遍 成第二本诗集《死水》出版,并告别诗坛。
3、往往略去感情酝酿发展的过
程,直接从感情的爆发点上
起笔,腾飞想象的翅膀。
如《发现》
4、唯美的倾向,刀斧之痕迹。 如《李白之死》、《剑匣》。
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 《诗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 (音节),绘画的美(词藻),还有建筑 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 (1928)。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 杂论》、《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等。闻 一多的主要著作收集在《闻一多全集》中,共 4册8集,1948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死水》作于1926年4 月,是诗人偶见西单
二龙沟南端一臭水沟
有感而作
作品采用象征手法,
绘画美
词藻华丽 以丑为美
建筑美
每节四句,每行九字 节与节、行与行匀称整齐
朱自清曾写诗歌颂闻一多: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 抓住自我。 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 如虎。 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 爆出个新中国!
闻一多的诗具有极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 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他的全部诗作,成为他诗歌创作 的基调。早在清华学生时代所作的《李白之死》《红 荷之魂》等诗中,成功地运用中国传统的诗歌题材和 形象词汇歌唱他心中的理想与爱情。留美时期写下的 《太阳吟》《洗衣歌》《孤雁》《忆菊》等名篇,表 现了他对帝国主义“文明”的鄙视和对祖国的思念。 回 国初期的诗作《祈祷》《爱国心》《一句话》《我是 中国人》《七子之歌》等,用炽热的情感,完整的意 象,和谐的音律,表现了诗人的民族自豪感。
又详尽地介绍闻一多对神话、《楚辞》、《周 易》、《诗经》等各方面研究的成就。他突出强调闻 一多在学术上的伟大功绩,目的就在告诉人们国民党 反动派残杀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学者,摧残了中国学 术界不可多得的人才!激起了人们对敌人更大的愤 恨。最后他悲愤地说: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常跟我 们说要活到80岁,现在还不满48岁,竟惨死在那卑鄙 恶毒的枪下!有个学生曾瞻仰他的遗体,见他“遍身 血迹,双手抱头,全身痉挛”。唉!他是不甘心的, 我们也是不甘心的!
前二个时期的新诗创作大多收入 23年 出版的《红烛》集,第三时期的创 作多收入诗集《死水》
闻一多的诗歌特色
1、爱国主义是一以贯之的主题。
如《忆菊》 、《太阳吟》等。 不同于郭沫若之热爱在烈火中“再生”
的祖国,他热爱的是历史悠久、文化
灿烂的五千年文明的古国。
2、繁丽的比喻,奇特的想象。
改变早期新诗的平淡寡味,把新诗 导向现代诗艺规范。 用新奇的比喻描写抽象的思想。
21日,西南联大校友会召开一多先生追悼 会,朱自清出席并讲了话。他一开头便愤激地 说:闻一多先生在昆明惨遭暗杀,激起全国的 悲愤。这是民主主义运动的大损失,又是中国 学术的大损失。 接着,他详细地叙说了闻一多在学术上的 巨大贡献。首先告诉人们,闻一多是中国抗战 前“唯一的爱国新诗人”,“也是创造诗新格 律的人”,“他创造自己的诗的语言,并且创 造 自己的散文的语言”。
朱自清曾写诗歌颂闻一多: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 抓住自我。 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 如虎。 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 爆出个新中国!
闻一多创作的三个时 期
1920-1922年秋为清华时期
1923-1925年为留学时期
1926-1928为成熟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