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国际经济学练习题(二)含标准答案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综合真题(附参考答案)

2024年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经济学综合考试真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模式中,公司产权独立化属于()A、国有资产的第一层次授权经营B、国有资产的第二层次授权经营C、国有资产的第三层次授权经营D、国有资产的第四层次授权经营参考答案:C2、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口增长率上升会导致()A、稳态均衡时人均资本存量和人均收入下降B、经济增长不变C、稳态均衡时人均资本存量和人均收入不变D、以上都不对参考答案:A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中不包括()A、谨慎性动机B、交易性动机C、投资性动机D、投机性动机参考答案:C4、下列关于中央银行的功能描述正确的是()①充当最后贷款人②吸收社会存款③代理国库④发行货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参考答案:C5、政府的财政职能不包括()A、资源配置职能B、收入分配职能C、经济稳定职能D、社会稳定职能参考答案:D6、关于国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如一国政府偿债能力比较好,就可以无限发行国债B、一国当年到期需付还本息的债务总额会影响到该国的国债限度C、国债的限度一般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国债的适度规模D、国债负担率和国债依存度量衡量国债限度的两个重要指标参考答案:A7、出口贫困化增长的条件不包括()A、国际市场上的大国,出口商品为初级产品B、单一经济的发展中国家C、产品价格弹性大D、出口导向型经济,严重依赖出口参考答案:C8、小国增加关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剩余增加B、消费者剩余减少C、税收增加D、福利水平增加参考答案:D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长期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这种可变要素所能代替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2.政府支出变动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即1;3.逆弹性命题指在最适商品课税体系中,当各种商品的需求相互独立时,对各种商品课征的各自的税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弹性呈反比例。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试卷5份和试题库(含答案)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 分,共20 分)1.要素禀赋2.倾销3.黄金输送点4.三元悖论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 分,共20 分)2.根据相互需求原理,两国均衡的交换比例取决于()A 两国的绝对优势B 两国的比较优势C 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D 两国的要素禀赋3.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格局中,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A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B 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C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D 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4.课征关税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将()A 上升B 降低C 不变D 不确定5.以下选项中,哪个选项不属于国际收支统计中居民的概念?()A 外国企业B 非盈利机构C 国际经济组织D 政府7.布雷顿森林体系创立了()A 以英镑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B 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C 以英镑为中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D 以美元为中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8.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于国际间接投资的是()A 在国外设立分公司B 在国外设立独资企业C 在国外设立合资企业D 购买国外企业债券9.经济非均衡的无形传导方式不包括()A 技术转让B 信息交流C 信息回授D 示范效应10.在斯图旺表中第三象限表示()A 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B 衰退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C 衰退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D 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三、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命题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命题在括号里划"×"。
(每小题2 分,共20 分)1.亚当。
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都是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
()2.出口的贫困化增长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几乎所有国家都曾出现过,并且很难避免。
()3.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有相同的起因和特征,彼此之间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 3. 简答题 4.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在国际贸易相关法律上所指的倾销应包括_______。
①产品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销售②这种低价销售行为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③低价销售是长期持续的④损害与低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正确答案:B2.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指_______。
A.货币需求量B.利率水平C.存款准备金率D.利率或货币供给量正确答案:D3.在IS-LM曲线的上方区域,意味着经济处于_______状态。
A.投资小于储蓄,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B.投资小于储蓄,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C.投资大于储蓄,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D.投资大于储蓄,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正确答案:A4.以下哪一个市场不属于货币市场_______。
A.同业拆借市场B.大额定期存单市场C.股票市场D.商业票据市场正确答案:C5.根据H—O模型,国际贸易的结果使各贸易参与国之间的要素报酬率_______,出现要素价格_______趋势。
A.差异缩小/均等化B.不变/不变C.差异缩小/不变D.不变/均等化正确答案:A6.国际收支表的经常账户包括_______。
①货物②服务③收入④经常转移⑤国际头寸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正确答案:B7.社会保险的组成部分包括_______。
①养老保险②失业保险③医疗保险④生育保险⑤工伤保险A.①③④⑤B.②③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正确答案:D8.按照最适课税理论,最适所得税税率应该呈现倒“u”形,这意味着_______。
A.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高些,低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低些B.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高些,低收入者与高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低些C.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低些,高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高些D.高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高些,低收入者与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低些正确答案:B名词解释9.经常账户正确答案: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项目,它记录的是一国国际经济交易的主体,它影响和制约着其他项目的变化。
2023年同等学力经济学真题及答案

2023年同等学力经济学真题及答案以下为2023年同等学力经济学真题及答案,仅供参考。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1.宏观经济学是什么?A. 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情况和宏观变量相互影响的学科B. 研究市场运作以及个体的行为背后的决策原理的学科C. 研究国家和地区之间、企业之间以及个体之间的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的学科D. 研究个体和企业生产流程和决策如何影响市场的学科答案:A2.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影响经济增长?A. 增加劳动力人口B. 投资增加C. 科技创新D. 人民币汇率答案:D3.下列哪个是宏观经济学中的经典理论家族?A. 萨伊定律B. 凯恩斯理论C.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D. 前沿科学理论答案:A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4.以下哪个市场形式下,买家对售价的影响最大?A. 垄断竞争市场B. 垄断市场C. 完全竞争市场D. 寡头垄断市场答案:C5.下列哪个随着供需增减,价格反应最敏感?A. 住房B. 食品C. 奢侈品D. 服务性商品答案:A6.某公司采取价格歧视策略,将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中售出,实现了商品定价的最大收益。
这个策略是什么?A. 托拉斯行为B. 价格贴标C. 价格梯度D. 垄断定价答案:C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7.请简述经济周期的四个时期。
答案:经济周期由扩张、繁荣、收缩和衰退四个时期组成。
扩张和繁荣是积极的经济时期,生产力和经济增长增加,失业率降低。
收缩和萎缩是不利的经济时期,经济萎缩和生产力降低,失业率增加。
8.请解释通货膨胀。
答案:通货膨胀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也就是说物价上涨。
这是由于货币供应增加,而没有相应的物品或服务供应增加,导致价格上升。
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9.请解释什么是市场失灵,并简要说明几种可能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
答案:市场失灵指市场不能有效地为社会提供所需的物品或服务。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对称信息和垄断。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在职研究生院考国际经济学题目及答案同等学力

1、简述关税壁垒对小国开放经济和大国开放经济的福利影响答: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海关法和海关税法,对通过关境的进出口商品征收的税赋。
主要有进口税、进口附加税、出口税和过境税等。
征收关税将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效应。
它将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并产生价格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税收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对大国)、净福利效应等。
小国在市场中只是既定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而非价格的决定者,即它对于国际贸易市场中的价格事实上没有多大影响。
对小国来说,对进口产品征收的关税全部都以价格上升的形式转移给了国内消费者。
因此,小国关税的实施,对其国家的贸易条件没有改善,只是直接表现为进口数量的减少。
大国可以通过征收进口关税改善它的贸易条件。
施加在进口产品上的关税一部分以提高产品价格的方式转嫁给了国内消费者,另外一部分通过降低出口价格被外国出口商消化。
但征收关税也会减少进口的数量,降低对低成本进口品的消费,进而减少一国的福利。
因此,当大国征收关税时,一方面是贸易条件改善带来的收益,另一方面是进口数量减少导致的损失。
要想优化经济福利,一国可以确定一个关税税率,使贸易条件改善带来的收益与进口数量减少带来的损失之间的正差额达到最大。
这样的关税税率被称作最优关税。
2、简述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答:静态效应: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贸易创造效应是由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专项成本较低的贸易对象过生产,本国从其他成员国进口产品所带来的的利益。
贸易转移效应是产品过去从生产成本较低的非成员国进口转向成本较高的成员国进口的损失,是参加关税同盟的代价。
当贸易创造效大于转移效应时,参加关税同盟给成员国带来的综合效应就是净效应,一位者成员国的经济福利水平的提升;反之则是净损失和福利下降。
动态效应:第一,关税同盟建立后,排斥第三国产品的同时,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出口创造条件。
所有成员国的国内市场组成统一的区域性市场,这种市场范围的扩大促进企业发展、产生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进一步增强同盟内的企业对非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能力。
国际经济学习题与答案2

国际经济学习题与答案2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习题(一)选择题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而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是()A 一国的资源配置问题B两国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C地区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D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2. 一个人在作出选择时,()A如果边际收益非常大,他或她就不用考虑机会成本B进行最小机会成本的选择C比较该选择活动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D只有当总利益非常大时,他或她才会选择使用其稀缺的资源3.机会成本()A由自己支付,而与他人无关B对劳务而言是零,因为劳务不会持续太久;对物品而言是正的,因为物品具有长久性C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而放弃的评价最高的选择D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放弃的所有选择4.如果两个人在商品的生产中具有不同的机会成本,那么他们能够从专业化与交换中()A都受损B一人受益,一人受损C既不受益,也不受损D都能够受益5. 沿着外凸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向下移动时,随着一种物品产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机会成本将()A保持不变B增加C减少D无法确定6 .一个国家(),能够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之外的点上进行消费。
A没有任何时候B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C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D所有生产要素全部投入生产的时候7.供给曲线除了表示不同的价格水平所提供的商品数量外,还可以被认为是()A愿意并有能力支付的曲线B边际收益曲线C供给的最高价格曲线D供给的最低价格曲线8. 在封闭条件下,一国生产技术的改进降低了棉花的生产成本,那么棉花的价格(),棉花的生产数量()A上升;增加B上升;减少C下降;增加D下降;减少9 .对于两国贸易模型来说,国际均衡价格一定处于两国贸易前的()A最低相对价格水平之下B最高相对价格水平之上C相对价格水平之间D根据具体情况而定10 .经济学家作出这样的假设:作为一种目标,消费者总是在追求()A其效用最大化B其收入的最大化C其边际效用的最大化D以上选项均不对(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狭义和广义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2既然国际贸易理论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存在着一致性,为什么还要区分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将国际贸易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来研究呢?3用相对价格概念解释经济行为主体是如何摆脱“货币幻觉”的影响的。
国际经济学试题库第二套

国际经济学试题库第二套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 )A.国际金融的“乘数理论”B.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C.国际金融的“杠杆原理”D.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2.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3.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技术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价格的差异4.一般来说,对于生产中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当一种要素投入量不变,而另一种要素投入量持续增加时,投入量不变的那种要素的边际要素产品将()A.减少B.增加C.不变D.无法确定5.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A.重叠需求理论B.要素比例理论C.规模经济理论D.垄断竞争理论6.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 )A.规模报酬递减B.规模报酬递增C.规模报酬不变D.规模成本递增7.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有( )A.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D.贫困的增长8.国际贸易中发生“悲惨的增长”的条件有()A.出口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高B.出口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低C.出口产品需求价格无弹性D.出口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无穷大9.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A.雁形模式理论B.产品周期理论C.示范效应理论D.大宗产品理论10.下列不属于保护贸易学说的理论有( )A.幼稚工业理论B.贸易条件恶化论C.国内市场失灵论D.资源禀赋论11.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 )A.零进口关税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C.禁止性关税D.禁止性关税以上12.在国际卡特尔订价中,当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小,卡特尔订价水平就( )A.越低B.越高C.不变D.不确定13.下列外汇市场中,受贸易收支影响较大的是( )A.纽约B.伦敦C.香港D.东京14.下述哪一种不属于投机性外汇交易( )A.双边套汇B.多边套汇C.套利D.套期保值15.下述哪一种属于国际收支的事后项目( )A.进出口B.利息收支C.直接投资D.特别提款权变动16.在分析国际经济学的贸易和金融问题时,我们所假设的小国所面临的供给弹性是( )A.零B.小于需求弹性C.大于需求弹性D.无穷大17.设一年前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等于8.2345元人民币,假设美国的物价比前一年上升8%,而中国的物价水平上升10%,则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理论上的汇率为( )A.8.3870B.8.085C.10.2931D.6.587618.马歇尔——勒纳条件可用来判断( )A.货币贬值程度B.国际收支状况C.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影响程度D.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影响程度19.最佳关税的长期目标是()A.从外国垄断厂商那里抽取部分垄断租B.保护和发展本国工业C.阻止国外商品进口D.增加本国财政收入20.APEC成立于()A.1988年B.1989年C.1990年D.1991年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同等学力经济综合国际经济学第二章考点测试题

同等学力培训:/kcnet1840/
作为同等学力考试热门报考专业的经济综合,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其中国际经济学的内容。
国际经济学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下面帮助考生检测一下学习的效果,整理出同等学力经济综合国际经济学第二章考点测试题:
名词解释
1、市场
2、市场经济
3、市场机制
4、增量改革
5、渐进式改革
简述题
1、简述传统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及运行特点
2、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简述渐进式改革的特点,并阐述渐进式改革在我国取得成功的原因
论述题
1、我国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2、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3、试述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同等学力网络培训:/tongdeng/wangxiao/。
国际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下册)

04
全球化与发展经济学
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
全球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全球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全球化使得企业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 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
全球化对就业的影响
全球化使得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 找成本更低的劳动力,从而影响本国 的就业市场。
05
国际经济政策与合作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总结词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是国际经济政策中的 重要手段,对国际贸易产生深远影响。
VS
详细描述
关税是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旨在 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然而,过高的关税 可能导致贸易伙伴采取报复措施,引发贸 易战。非关税壁垒包括技术标准、卫生检 疫、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这些措施可能 对进口商品构成隐性限制,影响国际贸易 自由化。
• 详细描述:跨国公司经营策略的主要内容包括市场拓展、资源配置、技术创新 和组织管理等,旨在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市场竞争优势。跨国公 司对于推动全球化进程、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 总结词:跨国公司经营策略的制定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目标市场、竞争 环境、企业资源和组织能力等。
比较优势理论
• 总结词: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并出口其机会成本 较低的产品,同时进口其机会成本较高的产品。
• 详细描述: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他认为 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所有产品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但如果它在生产某 种产品上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那么它仍然可以选择生产这种产品 并出口。
详细描述
市场寻求是指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 、获取更多消费者而进行的投资;资 源寻求是指企业为了获得稳定的原材 料供应而进行的投资;效率寻求是指 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管理效 率而进行的投资;技术寻求是指企业 为了获取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 而进行的投资。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参照教材中第一章第二节(第26页)的内容,将图1-6(a)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X商品供给,得出相应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然后将图1-6(b)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Y的相对价格P Y/P X,通过类似推导可得出国民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做类似推导即可求出。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两种商品同时达到均衡。
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该商品的相对价格、均衡供给与需求、均衡状态下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都得以确定,则可得到另一种商品的相对价格、生产要素需求,从而确定该商品的均衡状态下供给和需求。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参照教材图1-12、图1-13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推导;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的形状,参见教材第30页。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相一致。
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同等学力经济学练习题二参考答案

经济学试题(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B4. C5. C6. B7. B8. C二、名词解释1.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相应于消费者收入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其弹性系数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利用收入弹性可以对商品进行分类。
特别地,食物的收入弹性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
需求的收入弧弹性的计算公式:1212M M M Q E M Q Q +∆=⋅∆+ 需求的收入点弹性的计算公式:d d M Q M E M Q =⋅ 根据商品的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值,可以将所有的商品分为两类:0M E >的商品为正常品,其需求量随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0M E <的商品为劣等品,其需求量随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减少。
在正常品中,01M E <<的商品为必需品,1M E >的商品为奢侈品。
2.升水是指货币资金在两个不同时点,或两个不同地点,或两个不同币种之间进行调换或兑换时的比价提高。
贴水是指货币资金在两个不同时点,或两个不同地点,或两个不同币种之间进行调换或兑换时的比价折减。
在直接标价法下,升水意味着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高,贴水则反之。
间接标价法的情况正好相反。
升贴水的公式为:00f h ()t E E E R R -=⋅-,其中t E 表示远期汇率,0E 表示即期汇率,f R 为外国利息率,h R 为本国利息率。
一般情况下,利息率较高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为升水,利息率较低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为贴水。
3.财政投融资是指以国家的信用为基础,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有偿地投资于具有公共性领域的投融资方式。
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既不同于一般的财政投资,也不同于一般地商业性投资,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型的政府投资方式。
财政投融资的主要特点是:(1)有偿性。
资金的来源和运用都是有偿的,资金来源主要有邮政储蓄存款余额、社会保险基金的结余、政府担保债券和政府担保借款。
国际经济学试题2答案.doc

2、F3、T4、T5、F6、T7、T8、T9、T 10、F1、T一、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共20分)1、 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用其所提出的投 入——产出分析方法检验美国进出口是否符合H —0理论所提出的(1分),按照 H —0理论,美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的 产品(1分),但是,里昂惕夫经过检验计算得出,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的 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冈V 好与H —0相反(1分)。
因此,人们把这 个理论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谜。
围绕里昂惕夫之谜,经济学家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 了更深入的研究C1分)2、 比较优势原理: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较另一国没有效率,仍然可 以进行双赢的贸易C1分)。
第一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绝对劣势较小的产 品,而进口其绝对劣势较大的产品(2分)。
另一个国家则进行相反的贸易(1分)。
3、 有效关税率:也叫有效关税率,是指对某个工业每单位产品"增值”部分的 从价税率,其税率代表着关税对本国同类产品的真正有效的保护程度。
4、 贸易乘数:指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2分)通过对外贸易的发展, 从而带动国内要素的优化配置,可以对国民经济带来乘数倍的效应。
(2分)。
5、 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是勒纳在马歇尔的国际收支调节乘数论的基础上进一步 研究的结果C2分),指的是在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下,如果进出口需求弹性 的绝对值大于1,货币贬值就能使一国国际收支得到改善,由逆斧变为顺斧C2 分)。
二、判断题(正确的标“T”,错误的标“F”,并将答案填入对应的方格中。
共 10题,每题1分,共10分)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H —0理论的前提假设。
1、贸易中有两个国家(A 国和B 国),两种商品(X 与Y ),两种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
两国在生产中都使用相同的技术。
2、在两个国家中,商品X 都 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商品Y 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同等学力研究生考试: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一、简答题:1、简述技术差距模型和产品周期理论。
技术差距模型由波斯纳(Posner)于1961年提出。
技术差距模型是把技术作为独立于劳动和资本的第三种生产要素,探讨技术差距或技术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理论。
技术差异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该理论认为,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生产要素,并且实际的科技水准一直在提高,但是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准不一样,这种技术上的差距可以使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从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
但因新技术会随着专利权转让、技术合作、对外投资、国际贸易等途径流传到国外,当一国创新的技术为外国模仿时,外国即可自行生产而减少进口,创新国渐渐失去该产品的出口市场,因技术差距产生的国际贸易逐渐压缩。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技术最终将被技术模仿国掌握,使技术差距消失。
贸易即持续到技术模仿国能够生产出满足其对该产品的全部需求的时候。
由于技术差距产生的贸易格局是:技术创新的发达国家出口创新产品,进口传统产品;落后国家进口创新产品,出口传统产品。
产品周期理论认为,一种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里,需要很多不同的投入成本,如研究与开发、资本和劳动投入、促销及原材料等。
随着技术的变化,产品像生物一样,从出生到衰落,完成一次循环。
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上的相对重要性也将发生变化。
由于各国在各种投入上的相对优势不同,因此,随着时间的变化,各国在该产品不同阶段是否拥有比较优势,取决于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
根据产品周期理论,产品完成一次循环,需要经历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
在初始期,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主要是研究与开发,在成长期资本是最主要的成本构成,在成熟期非熟练或半熟练劳动则成为决定比较优势的最主要力量。
2、简要论述重叠需求论的假设条件和主要观点。
重叠需求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其理论核心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重叠需求理论有两个假设条件: 1、消费者行为假设:假设在一国之内,需求受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决定。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标准答案(内部资料)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标准答案(内部资料)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内部资料)————————————————————————————————作者:————————————————————————————————日期:国际经济学练习题一、判断题1、当开放贸易时,所有消费者的境况都会得到改善。
2、根据简单贸易模型,在贸易发生之前,如果各国的某种商品价格相同,这些国家之间就不会有交换该种商品的动机。
3、如果一国中某生产者通过贸易能使自己的境况得到改善,那么,该国中所有的生产者都会通过贸易来改善自己的境况。
4、在两国间均衡贸易价格条件下,一国对某种商品的过度供给必然与另一国对该商品的过度需求相等。
5、不存在free lunch,但却存在free trade。
6、一国即便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它也可以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7、根据H—O理论,一国如果比他国拥有更多英亩的土地,该国便是“土地丰富”的国家。
8、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各国并不一定要完全专业化于一种商品的生产。
9、H—O理论假设各国拥有相同的商品偏好。
10、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更为细分化的生产要素定义而解决Leontief Paradox。
11、Stolper-Samuelson定理认为,贸易将使丰富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低的实际收入,同时使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高的实际收入。
12、如果各国的生产技术相同,贸易便不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13、一国的非技术性工人会比技术性工人更加反对贸易自由化。
14、大国可投资发展进口替代产业而不是出口产业,进而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15、按照定义,小国的经济增长将不会使贸易条件发生变化。
16、青春期是一个贫困化增长的好例子。
17、一国生产要素的增长总会使该国更加自给自足,进而减少对国际贸易的依赖。
18、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国家一定会降低其公民的生活水平。
19、产业内贸易在充分竞争性产业中更为盛行。
20、根据H—0理论,各国应进行大量的产业内贸易。
国际经济学作业答案-第二章

Chapter 2 World Trade—An Overview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1. What percent of all world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is exported to other countries?(a) 10%(b) 25%(c) 50%(d) 100%(e) None of the aboveAnswer: B2.What percent of all world imports of goods and services were exported?(a) 10%(b) 25%(c) 50%(d) 100%(e) None of the above.Answer: D3. What percent of all world consumption (private and public, including real investment) was imported?(a) 10%(b) 25%(c) 50%(d) 100%(e) None of the above.Answer: B4. The gravity model, that states that size matters,predicts that the weight of the traded good will________ related to its likelihood to be exported(a) be directly(b) be inversely(c) not be(d) All of the above(e) None of the aboveAnswer: E5. The gravity model offers a logical explanation for the fact that(a) Trade between Asia and the U.S. has grown faster than NAFTA trade.(b) Trade in services has grown faster than trade in goods.(c) Trade in manufactures has grown faster tha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d) Intra-European Union trade exceeds International Trade of the European Union.(e) None of the aboveAnswer: D6. The gravity model suggests that over time(a) trade between neighboring countries will increase(b) trade between all countries will increase(c) world trade will eventually be swallowed by a black hole.(d) trade between Earth and other planets will become important(e) None of the aboveAnswer: E7. The gravity model explains why(a) trade between Sweden and Germany exceeds that between Sweden and Spain(b) countries with oil reserves tend to export oil.(c) capital rich countries export capital intensive products(d) intra-industry trade is relatively more important than other forms of trade between neighboringcountries.(e) None of the aboveAnswer: A8. According to the gravity m odel, a characteristic that tends to affect the probability of trade existingbetween any two countries is(a) their cultural affinity(b) the average weight/value of their traded goods(c) their colonial—historical ties(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m(e) the number of varieties produced on the average by their industries.Answer: D9. The one single trade partner country of the U.S. is(a) United Kingdom(b) Canada(c) Mexico(d) Japan(e) IsraelAnswer: B10. In general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end to promote the probability of trade volumes between twocountries(a) Linguistic and/or cultural affinity(b) Historical ties(c) Sizes of economies(d) Mutual membership in 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s(e) All of the aboveAnswer: E11. Since World War II (the early 1950s), the proportion of mostc ountries’ production being used insome other country(a) remained constant(b) increased(c) decreased(d) fluctuated widely with no clear trend(e) both (a) and (d) aboveAnswer: B12. Since World War II, the likelihood that foreign markets would gain importance in the averageexporters’ as a source of profits(a) remained constant(b) increased(c) decreased(d) fluctuated widely with no clear trend(e) both (a) and (d) aboveAnswer: B13. Since World War II, the likelihood that any single item in the typical consumption basket of aconsumer in the U.S. originated outside of the U.S.(a) remained constant(b) increased(c) decreased(d) fluctuated widely with no clear trend(e) both (a) and (d) aboveAnswer: B14. Since World War II, the likelihood that the job a new college graduate will be directly or indirectlyaffected by world trade(a) remained constant(b) increased(c) decreased(d) fluctuated widely with no clear trend(e) both (a) and (d) aboveAnswer: B15. Since World War II,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raw materials, including oil, in total world trade(a) remained constant(b) increased(c) decreased(d) fluctuated widely with no clear trend(e) both (a) and (d) aboveAnswer: C16. In the current Post-Industrial economy,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including banking andfinancial services)(a) dominates world trade(b) does not exist(c) is relatively small(d) is relatively stagnant(e) None of the aboveAnswer: C17. In the pre-World War I period, the U.S. exported primarily(a) manufactured goods(b) services(c) primary products including agricultural(d) technology intensive products(e) None of the aboveAnswer: C18. In the pre-World War I period, the United Kingdom exported primarily(a) manufactured goods(b) services(c) primary products including agricultural(d) technology intensive products(e) None of the aboveAnswer: A19. In the pre-World War I period, the United Kingdom imported primarily(a) manufactured goods(b) services(c) primary products including agricultural(d) technology intensive products(e) None of the aboveAnswer: C20. In the present, most of the exports from China are in(a) manufactured goods(b) services(c) primary products including agricultural(d) technology intensive products(e) None of the aboveAnswer: A2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not explain the extent of trade between Ireland and the U.S.?(a) Historical ties(b) Cultural Linguistic ties(c) Gravity model(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e) None of the aboveAnswer: CEssay Questions1. When comparing the composition of world trade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o the early 21st Century,we find major compositional changes. These include a relative decline in agricultural and primary-products (including raw materials). How would you explain this in terms of broad historicaldevelopments during this period?Answer: The typical composition of world production during this period experienced major changes. Focusing on today’s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primarily members of the O ECD),the industrial-employment composition was focused primarily on agriculture. Most valuewas in land. The predominant single consumption category was food. Since then, theeconomies shifted from the agricultural to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s (continuing trendsbegun over a century earlier i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comes rose, and consumptionshifted in favor of (increasingly affordable) manufactures. Both income and priceelasticities were greater in manufactures tha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At the same timethere was a steady tendency for synthetic (manufactured) inputs to replace agriculturalbased raw materials and industrial inputs. Hence, trade and of course international tradeconformed to overall changes in patterns of worl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2. In the past half century,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experienced major compositional shifts fromexports of primary products (including agricultural and raw materials) to exports of manufactures.How might you explain this in terms of broad historical developments during this period?16 Krugman/Obstfeld ?Seventh EditionAnswer: Any discussion of the export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must first clarify the problem of definitional inclusion. In particular, the exports of the (non-OECD) developingcountri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dominated by the experience of a relatively smallnumber of countries in South-East Asia, termed the New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NICs).Since they experienced both very rapid increases in their exports, and very rapid increasesin the manufactured component of their exports, their experience alone may explain thebulk of the observed phenomenon. Many would exclude the NICs from the developingcountry category so as to be able to focus the discussion on a more representative sampleof (the over 100) developing countries. More recently, a second wave of East Asiancountries, notably including China have replicated the experience of the NICs, and thisagain muddies the water for one interested in focusing on the export experience of thegrowing heterogenous category, developing countries.Chapter 2 World Trade—An Overview 17 Another explanation of the growing dependence on manufactured exports on the part of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follows the answer to question 1 above. Since the consumer( including industrial consumer) markets in OECD countries were rapidly shifting awayfrom primary products, these markets were rapidly disappearing.In addition, in the world markets for primary products was generally limited by low priceand especially income elasticities; agricultural sectors tended to be highly and rigidlyprotected in potential OECD markets; and escalating effectivetariff structures leviedsystematically large levels of protection against the primary exports of the developingcountries; success in world exports had to be pursued outside of the traditional primaryexports of these countries.3. The Neoclassical Heckscher-Ohlin model assumes that all producers of any industrial product hasknowledge of, and may avail itself of the same production technology available to producers in any other country. Many have flagged this identical technology assumption as an unrealistic assumption.During the past half century,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MNCs) in world trade has steadily increased. How w ould this trend affect the realism of the “identicaltechnology” assumption?Answer: Noting that MNC plants tend to use more labor intensive production processes in countries where labor tends to be relatively cheap (both in “low” tech , e.g. Nike, and“high tech,” e.g. Motorola), one may argue that MNCs usedifferent technologies indeveloping countries. However, this is a gross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identicaltechnology assumption . It is axiomatically obvious that if the same MNC is producingsomething in both labor abundant and labor scarce using different processes, itnevertheless has knowledge (intimate knowledge in the case of proprietary patentedprocesses) of available technology. The fact that the MNC may choose not to apply thesame degree of capital intensity in environments with greatly different relative factorprices in no way lessens the fact that the Heckscher-Ohlinidentical technologyassumption is strengthened due to the growing relative strength of MNCs in developingcountries. An additional fact that strengthens this argument is that, as compared to theearly 1950s, a growing proportion of MNCs are themselves based in developing countries,such as China and Brazil.4. One of the major political developments of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is the growing size andeconomic/monetary integration of the European Union. What effect do you think this will have on international trade between countries?Answer: The growing economic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various countries of Europe, both the old and existing members of the European Union (EU) and the new countries joining it(including perhaps soon, Turkey), means that the barriers to trade are steadily falling in aregion that has traditionally dominated world trade. The common monetary unit should initself go far to promote inter-country trade within the growing EU (judging by thepositive historical effect of a single currency in the U.S.). The standardization oftransportation (including railroad gauges, highway signs etc.) and product codes will alsopromote expansion of intra-EU trade. The decline in the probability of political conflictassociated with this comprehensive economic union, plus conscious attempts to cooperatein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 stances again point to growing international trade, allowingthese countries to increasingly enjoy the fruits of potential positive scale economies, andmore traditional classical and neo-classical gains from trade. The scale economies willalso tend to increase trade between the EU and other countries.18 Krugman/Obstfeld ?Seventh Edition5. The Services sector has been steadily rising in relative importance in GDP of the United States, aswell as e lsewhere around the world. Since “servic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non-tradables” (e.g. it is difficult to export haircuts), it may be argued that this trend will likely slow the rapid growth in international trade. Discuss.Answer: This argument stands on questionable logical foundations. The past half century has seena steady growth in the absolute and relative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is trendhas been reversed only by global conflicts, i.e. the two World Wars. This trend hasremained steady and robust despite major compositional shifts (e.g. from primary tomanufacturing), and location shifts (e.g., the sudden rise of NICs as significant group ofexporters). The trend will probably continue into the reasonable future, fueled by bothsuper-regional preferential trade regions and a growing impact of the multilateral forces,represented institutionally by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as illustrated by therecent abolishment of the epitome cartelized trade, the world trade in textiles. Driven bytechnology—especially in the areas of communi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a reversal ofthe growing trade trend is not likely in t he near future. In any case, many “services” are infact quite tradable. Examples would be financial services, long-distance teaching, “help-desk” outsourcing, consulting and management services and others. In fact, when a touristgets a haircut, we s ee that even haircuts become a “tradable” service.。
同等学力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2(题后含

同等学力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不属于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是( )。
A.战略政策贸易理论B.产业内贸易理论C.比较优势理论D.贸易扭曲理论正确答案:C解析: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一般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兴起的全新的贸易理论,包括战略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贸易扭曲理论等。
比较优势理论是在18世纪大卫·李嘉图提出的理论,不属于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2.以下哪项不属于国际金本位体系的特点?( )A.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B.黄金充当国际货币C.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D.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正确答案:A解析:在国际金本位制下,黄金充当名义上的国际货币。
此外,实行各国货币汇率由国家货币含量比例决定的固定汇率制,并且有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因此,答案为A。
3.经济发展( )。
A.通常表示一国财富的增长B.通常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来表示C.既包括更多的产出,同时也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变革D.是在GDP的基础上减掉创造GDP所造成污染的治理成本正确答案:C解析:经济发展既包括更多的产出,同时也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变革,如经济结构的变化、一个社会的平等化状况、就业状况和教育水平等。
4.在国际贸易相关法律上所指的倾销应包括( )。
①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②这种低价销售行为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③低价销售是长期持续的④损害与低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正确答案:B解析:倾销是海外的货物(商品)以低于同样货物(商品)同一时候在国内市场类似条件下的销售价格的销售。
法律上所指的倾销有三个构成条件:①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②这种低价销售行为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③损害与低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5.以下各项哪些不属于国债的功能?( ) ①弥补政府的财政赤字②替代私人投资③调节经济④筹集建设资金⑤从事公开市场业务A.①⑤B.①②C.②⑤D.①③④正确答案:C解析:国债的功能不包括替代私人投资,也不包括从事公开市场业务。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国际经济学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国际经济学练习题精选(含答案)一、论述题:试述产业内贸易理论并予以评价。
参考答案: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贸易理论。
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是因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当代国际贸易的现实,即贸易主要发生在要素票赋相近(相对而言)的发达国家,而不是主要发生在要素禀赋差距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而且贸易又大量发生在相同的产业中,即同一产业(如汽车)存在着同时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l)该理论的假设前提:①理论基本是从静态出发的;②以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市场,而非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③具有规模收益;④考虑需求的情况。
(2)产品的同异质性。
同一产业是指投入要素接近,产品用途可以相互替代,但不能完全替代;产品同质性是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市场区位不同;产品的异质性是指产品间不能完全替代(尚可替代),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
两种情况即产品的同质与异质,都会产生国际贸易。
①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第一,国家间大宗产品,如水泥、木材和石油的贸易;第二,合作或技术因素的贸易,如银行业走出去引进来;第三,转口贸易;第四,政府干预产生的价格扭曲,促进出口同种产品有利可图;第五,季节性产品贸易;第六,跨过公司内的贸易。
②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国际产品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这是体现在产品牌号、规格、服务等特点上的不同,需求因特点不同产生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3)需求偏好相似论。
需求偏好相似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动因。
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延伸,因厂商首先满足的是国内市场;人均收入决定一个国家需求结构,收入相似则市场之间的隔阂较小,易于发生贸易。
(4)规模经济是贸易利益的源泉。
具有相似禀赋的不同国家,其中若有一国因规模经济而使成本降低(源于固定资本分摊、专业化分工),它便会因此产生新的优势,而在贸易中受益。
(5)评价。
产业内贸易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批判,尤其是其假定更符合实际,理论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考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等学力国际经济学练习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请从A、B、C、D中选一个正确答案)
1.在静态债务指标中,经济债务率(未偿还外债余额/国民生产总值)应小于___C_____,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出口收入)应小于________。
A.20% 30%
B.80% 20%
C.30% 20%
D.40% 80%
2.倾销对出口国的影响有___B_____。
①挤占出口国其他企业的海外市场份额②扭曲进口国市场秩序
③损害出口国消费者的利益④扰乱出口国市场秩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二、名词解释
1.所有权特定优势
是指企业在资产和所有权方面所获得的为其他企业所不拥有的优势,包括组织管理能力、金融融资、技术方面的优势、企业规模与其垄断地位及其他能力。
所有权优势的大小决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可以克服在国外生产碰到的附加成本和制度风险。
2.技术差距论
该理论从各国之间技术存在差异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即新产品总是在发达国家产生,其它国家由于技术上存在差距,要在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模仿性生产,在这段时间内便存在着贸易的机会与可能了。
3.J曲线效应
国货币贬值后,由于进口商品价格上升的趋势可能快于出口商品价格下降的趋势,而进出口数量的变化最初并不大,因此国际收支可能会先恶化,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改善,这种趋势形似字母J,因此被称为J曲线效应。
4.费雪效应
是由著名的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揭示通货膨胀率预期与利率之间关系的一个发现,它指出当通货膨胀率预期上升时,利率也将上升。
费雪效应表明:物价上升时,利率一般有增高的倾向;物价水平下降时,利率一般有下降的倾向。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5.要素密集度逆转
指某种商品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小麦在非洲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美国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是大机器和高效化肥生产的产品。
所以,同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在国外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有可能在国内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6.最优货币区
指采用单一货币,或几种货币之间汇率永久固定、对外统一浮动的经济区域。
最优货币区的条件为:价格与工资弹性、要素市场融合、金融市场融合、商品市场高度融合和宏观经济协调和政治融合。
7.马歇尔·勒纳条件
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即进出口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较大。
三、简答题
1.试述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要点提示:(1)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提出与假定前提
产品生命周期指的是产品要经历投入、成长、成熟和衰退等时期。
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是将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结合起来,使比较利益从静态分析发展成为动态。
(2)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基本内容
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四阶段为:第一阶段,创新国由于具有广大的市场、高水平的科技人员、科技投入高,且企业将创新转化为产品的能力强,因此创新发生在创新国,并对该产品有生产和市场的垄断;第二阶段,外国开始模仿,创新国产品在该国的竞争力下降;第三阶段,外国模仿者开始向第三国出口,创新国出口受到影响,且大幅度下降;第四阶段,外国产品进入创新国市场,创新国开始从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
该种商品在创新国完成周期,而在模仿国开始其周期。
(3)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动态意义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考察了当周期发生变化时,比较利益是怎样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的,这样使得比较利益学说、H-O模型动态化。
对于相对落后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确定自己的地位和参与格局,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进行生产结构的升级、改造具有指导性意义。
(4)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评价
该理论使比较利益学说、H-O模型从静态发展为动态,把管理、科技、外部经济因素等引入贸易模型,比传统理论进了一步。
但由于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各国面临的产业发展方向和环境不同,故生命周期的循环并不是国际贸易普遍的、必然的现象。
而且在这种动态中创新与模仿者的地位有某种程度上的固定。
2.试述产业内贸易理论并予以评价。
要点提示:(1)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与假设前提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贸易理论。
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是因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当代国际贸易的实际,因为多数贸易是在票赋相似的国家之间进行,而相当部分的贸易又是在相同的产业内进行的。
所有这些需要新的理论进行说明,产业内贸易理论应运而生。
该理论的假设前提为:理论基本是从静态出发的;以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市场,而非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具有规模收益;考虑需求的情况。
(2)产品的同异质性
同一产业是指投入要素接近,产品用途可以相互替代,但不能完全替代;产品同质性是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市场区位不同;产品的异质性是指产品间不能完全替代,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
两种情况即产品的同质与异质,都会产生国际贸易。
第一,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有以下几类:①国家间大宗产品,如水泥、木材和石油的贸易;②合作或技术因素的贸易,如银行业走出去引进来;③转口贸易;④政府干预产生的价格扭曲,促进出口同种产品有利可图;⑤季节性产品贸易;⑥跨过公司内的贸易。
第二,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国际产品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这是体现在产品牌号、规格、服务等特点上的不同,需求因特点不同产生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3)需求偏好相似论
需求偏好相似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动因。
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延伸,因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