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管理专训(ppt 68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替代 作用、多次利用以及节能、省料、 节水等方式,实现合理利用资源、 减缓资源耗竭。
主要途径(段宁,尹荣楼 1995):
1. 用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替代毒性大、污染 重的产品;
2. 使用无污染、少污染的能源和原材料;
3. 选择消耗少、效率高、无污染、少污染的工 艺设备;
4. 最大限度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实现物料最大 限度的场内循环;
2、适度干扰与恢复重建
适度干扰理论是由T.W. Connell等提出来的, 它是指中等的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较多的 生物多样性。
理由是:
1. 在一次干扰后少数先锋种入侵缺口,如果干 扰频繁,则先锋种不能发展到演替中期,因 而多样性下降;
2. 如果干扰间隔很长,使演替过程能发展到顶 级期,多样性也不很高;
生态系统管理的数据管理者常常遇到的问题:
1. 采集的大量数据未被有效利用;
2. 错误数据被采用; 3. 科学的管理数据的半衰期很短; 4. 信息被存储而原始的数据却没有; 5. 在某一地理水平上采集的数据被用来在其他
水平上得出结论; 6. 科学信息交流方法落后; 7. 数据管理者和存储者由于管理和存储方式而
• 1972年,Abrahamsen提出人类活动导致生 态系统的退化,开始注意到传统的资源管理 方法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 20世纪80年代后,关于生态系统和管理方面 的论文大量出现,生态学开始注重长期定位、 大尺度和网络研究, 生态系统管理与保护生 态学、生态系统健康、生态整体性与恢复生 态学相互促进和发展。
产生潜在的错误。
2.2 生态系统管理要素
目前,人们管理时主要考虑以下要素 1. 根据管理的对象确定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该定义
必须把人类及其价值取向整合进生态系统; 2. 确定明确的、可操作的目标; 3. 确定生态系统管理的时间和空间尺度; 4. 收集适量数据,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相互作用,
提出合理的生态模式; 5. 监测并识别生态系统内部的动态特征,确定生态学
目的:为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 依据。
风险管理:是指对生态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的对策与 行动,是一个决策过程,又称为风险控制。
风险源评估
效应评估
效 应 的 风 险 ( 概 率 )
其他方面的考虑
减小风险
风险特征化
效应水平
风险管理
需要更多的实验、 测定或研究
接受风险
风险管理图示(Suter II,1993)
限制因子; 6. 确定影响生态系统管理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7. 选择和利用生态系统管理的工具与技术。
2.3 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技术
目前,生态系统管理途径正处于探索阶段,人们试图 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生态系统管理:
1、生态风险评估
生态风险评估是利用生态学、环境化学及毒理学知识, 定量确定环境危害对人类负效应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率及其强度的 过程。
6. 生态系统管理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应于管理目标相 适应。
1.4 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 • 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原则是人类在生态系统
中的被管理者和管理实施者的双重性原则。 • 生态系统应遵循的原则还有:
1. 整体性原则; 2. 动态性原则; 3. 再生性原则; 4. 循环利用原则; 5. 平衡性原则; 6. 多样性原则。
3. 只有中等干扰程度使多样性维持最高的水平, 它允许更多的物种入侵和定居。
受 损 生 态 系 统 恢 复 的 两 种 模 式 ( 参 改 Patt 1977)
没有超负荷
自然恢复过程
生态系统
消除压力
恢复
超负荷,不可逆 转的
人工措施和自然恢 复过程
3、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又叫“无公害工艺”、 “无污染生产”、“废料减量化” 等。简单地说是无废物少污染的 生产。
第九章
生态系统管理
§1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一 个生态系统管理问题, 即如何利用 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 的有关原理,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 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包括科 学研究和行政管理。生态系统管理 已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持生态 系统健康最有效的途径。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手段和重要途径。
1.3 生态系统管理内涵
1. 要求将生态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和技术,以及人类 自身和社会价值整合到生态系统的管理活动中;
2. 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受自然和人类干扰的系统; 3. 管理效果可用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潜力来衡量; 4. 要求科学家与管理者确定退化的阈值及退化根源,
并在退化前采取措施;
5. 要求利用科学知识做出最小损害生态系统整体性 的管理选择;
1.2 生态系统管理定义
• 是指在充分认识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复杂 性的前提下,以持续地获得期望的物质 产品、生态及社会效益为目标,并依据 对关键生态过程和重要生态因子的长期 监测的结果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廖利平、 赵士洞,1999)。
• 还有Overbay ,1992 ;美国 生态学 会 , 1996;Christensen,1996;Dale et al, 1999等也提出了人们较认可的定义。
1.1 学科形成简介
• 1864年,Mash在《人与自然》一书中提出 “英国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可使土壤侵蚀和 水土流失减少”。这被认为是生态系统管理 的萌芽。
• 1969年以后,生态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自 然资源开始注重多用途和持续产量问题。
• 1970年,Likens提出森林管理方法可能影响 生态系统的功能。
• 1988年,Agee和Johnson出版了生态系统 管理的第一本专著,之后又有数本关于生态 系统管理的专著问世(Slocombe,1993; Gordon , 1994 ; Vogt 等 , 1997 ) 。 这 些 专著中都阐明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问 题,以此来获得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 一。自此,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形成。
§2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容及途径
2.1 生态系统管理的数据基础
生态系统管理成功,数据的采集、性质、处理、 存储和取舍至关重要。
1. 植物个体及种群层次; 2. 群落及生态系统层次; 3. 景观层次; 4. 生物圈层次 5. 数据-信息-理论不但对今天的管理者制定决
策重要,而且为未来的决策制定者提供依据。
主要途径(段宁,尹荣楼 1995):
1. 用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替代毒性大、污染 重的产品;
2. 使用无污染、少污染的能源和原材料;
3. 选择消耗少、效率高、无污染、少污染的工 艺设备;
4. 最大限度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实现物料最大 限度的场内循环;
2、适度干扰与恢复重建
适度干扰理论是由T.W. Connell等提出来的, 它是指中等的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较多的 生物多样性。
理由是:
1. 在一次干扰后少数先锋种入侵缺口,如果干 扰频繁,则先锋种不能发展到演替中期,因 而多样性下降;
2. 如果干扰间隔很长,使演替过程能发展到顶 级期,多样性也不很高;
生态系统管理的数据管理者常常遇到的问题:
1. 采集的大量数据未被有效利用;
2. 错误数据被采用; 3. 科学的管理数据的半衰期很短; 4. 信息被存储而原始的数据却没有; 5. 在某一地理水平上采集的数据被用来在其他
水平上得出结论; 6. 科学信息交流方法落后; 7. 数据管理者和存储者由于管理和存储方式而
• 1972年,Abrahamsen提出人类活动导致生 态系统的退化,开始注意到传统的资源管理 方法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 20世纪80年代后,关于生态系统和管理方面 的论文大量出现,生态学开始注重长期定位、 大尺度和网络研究, 生态系统管理与保护生 态学、生态系统健康、生态整体性与恢复生 态学相互促进和发展。
产生潜在的错误。
2.2 生态系统管理要素
目前,人们管理时主要考虑以下要素 1. 根据管理的对象确定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该定义
必须把人类及其价值取向整合进生态系统; 2. 确定明确的、可操作的目标; 3. 确定生态系统管理的时间和空间尺度; 4. 收集适量数据,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相互作用,
提出合理的生态模式; 5. 监测并识别生态系统内部的动态特征,确定生态学
目的:为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 依据。
风险管理:是指对生态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的对策与 行动,是一个决策过程,又称为风险控制。
风险源评估
效应评估
效 应 的 风 险 ( 概 率 )
其他方面的考虑
减小风险
风险特征化
效应水平
风险管理
需要更多的实验、 测定或研究
接受风险
风险管理图示(Suter II,1993)
限制因子; 6. 确定影响生态系统管理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7. 选择和利用生态系统管理的工具与技术。
2.3 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技术
目前,生态系统管理途径正处于探索阶段,人们试图 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生态系统管理:
1、生态风险评估
生态风险评估是利用生态学、环境化学及毒理学知识, 定量确定环境危害对人类负效应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率及其强度的 过程。
6. 生态系统管理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应于管理目标相 适应。
1.4 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 • 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原则是人类在生态系统
中的被管理者和管理实施者的双重性原则。 • 生态系统应遵循的原则还有:
1. 整体性原则; 2. 动态性原则; 3. 再生性原则; 4. 循环利用原则; 5. 平衡性原则; 6. 多样性原则。
3. 只有中等干扰程度使多样性维持最高的水平, 它允许更多的物种入侵和定居。
受 损 生 态 系 统 恢 复 的 两 种 模 式 ( 参 改 Patt 1977)
没有超负荷
自然恢复过程
生态系统
消除压力
恢复
超负荷,不可逆 转的
人工措施和自然恢 复过程
3、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又叫“无公害工艺”、 “无污染生产”、“废料减量化” 等。简单地说是无废物少污染的 生产。
第九章
生态系统管理
§1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一 个生态系统管理问题, 即如何利用 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 的有关原理,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 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包括科 学研究和行政管理。生态系统管理 已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持生态 系统健康最有效的途径。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手段和重要途径。
1.3 生态系统管理内涵
1. 要求将生态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和技术,以及人类 自身和社会价值整合到生态系统的管理活动中;
2. 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受自然和人类干扰的系统; 3. 管理效果可用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潜力来衡量; 4. 要求科学家与管理者确定退化的阈值及退化根源,
并在退化前采取措施;
5. 要求利用科学知识做出最小损害生态系统整体性 的管理选择;
1.2 生态系统管理定义
• 是指在充分认识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复杂 性的前提下,以持续地获得期望的物质 产品、生态及社会效益为目标,并依据 对关键生态过程和重要生态因子的长期 监测的结果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廖利平、 赵士洞,1999)。
• 还有Overbay ,1992 ;美国 生态学 会 , 1996;Christensen,1996;Dale et al, 1999等也提出了人们较认可的定义。
1.1 学科形成简介
• 1864年,Mash在《人与自然》一书中提出 “英国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可使土壤侵蚀和 水土流失减少”。这被认为是生态系统管理 的萌芽。
• 1969年以后,生态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自 然资源开始注重多用途和持续产量问题。
• 1970年,Likens提出森林管理方法可能影响 生态系统的功能。
• 1988年,Agee和Johnson出版了生态系统 管理的第一本专著,之后又有数本关于生态 系统管理的专著问世(Slocombe,1993; Gordon , 1994 ; Vogt 等 , 1997 ) 。 这 些 专著中都阐明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问 题,以此来获得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 一。自此,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形成。
§2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容及途径
2.1 生态系统管理的数据基础
生态系统管理成功,数据的采集、性质、处理、 存储和取舍至关重要。
1. 植物个体及种群层次; 2. 群落及生态系统层次; 3. 景观层次; 4. 生物圈层次 5. 数据-信息-理论不但对今天的管理者制定决
策重要,而且为未来的决策制定者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