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优秀评课稿-精选教学文档
《蝙蝠和雷达》小学一等奖说课稿
![《蝙蝠和雷达》小学一等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294ffd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19.png)
《蝙蝠和雷达》小学一等奖说课稿1、《蝙蝠和雷达》小学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蝙蝠和雷达》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十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介绍科学家通过对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找出了蝙蝠夜晚能顺利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飞机夜间安全飞行。
对于聋校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不足,所以要读懂课文从中受到启发,弄清蝙蝠夜晚能安全飞行的道理是重点也是难点。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终于”、“难道……吗?”造句。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4、了解飞机夜航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要理解课文内容正确认识蝙蝠和雷达(飞机夜行)的关系,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蝙蝠的飞行原理,所以弄清科学家的试验过程,了解蝙蝠夜里是怎样飞行的;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综合以上情况,为了较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预计要三课时来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初步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深入体验,精读感悟。
第三课时:巩固知识,积累语言。
第一课是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引导学生说说哪些东西是可以在夜晚飞行的?从而引出“飞机为什么能在夜晚安全飞行?”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以“飞机夜行和蝙蝠夜行的秘密是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文,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预习情况,初步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然后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再读课文: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飞机夜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的,从而理清课文的思路,初步了解各段大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蝙蝠在夜晚飞行的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0fce66a5acfa1c7aa00cccd.png)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四年级组杜云霞今日听了本组刘颖老师执教的蝙蝠和雷达一颗,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很大启发。
总体来分析本课教师教学目标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激发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紧紧围绕目标,一步步实施达到本节课目标。
对于教材为科普知识类课文,教师有的放矢以教材重点内容为语言训练阵地。
挖掘语言训练点设计了“填表格”“填空”“比较句子”等等形式多样的训练习题。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环节衔接紧凑不拖拉,由开始的复习到课文(重点段4-8自然段)学习期间穿插着语言训练,最后拓展及作业布置,过程完整流畅。
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并分发表格帮助学生学习训练,因本课教学采用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法、学习方法、汇报方法,所以教师充分给予学法指导,每一环节都有精心设计。
教师十分注重讲练结合、学以致用,这也是本课最成功、突出之处。
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精神饱满、兴趣浓厚,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总体来说本课达到教学目标并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很大程度上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语言训练点较多,是本节课的突出闪光点。
但也有几点我认为做的还不够完善:如,本节课没有进行生字指导书写,课前词语复习形式化,课文没有设计一个统领全文学习的大问题而只是在开始提出了关于主要内容的提问思考,另外都是一些分散的学习要求,使得本堂课没有一个中心,可以以课后题第二题为大问题。
没有设计课文重点语段的品析朗读与感悟批注展示朗读环节这也是本节课的遗憾之处。
另外还有一些课件出示材料的语法错误如一篇《蝙蝠的自述》前面是我而后面变成蝙蝠,人称不统一。
以上也是我针对本课在改进方面的几点建议。
篇二:11.蝙蝠和雷达说课稿公开课教案《蝙蝠和雷达》说课稿时间:2012年04月12日周次:第七周星期:四地点:学校电教室执授师:代雨鹏一.说教材:《蝙蝠和雷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70c7a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a.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
理解“启示、证明”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区分近义词“敏锐、灵敏”。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
3.继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资料。
4.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知道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科学家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够安全夜航。
教学难点:蝙蝠飞行与飞机夜航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从百科全书、词典辞海、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蝙蝠、雷达的信息资料。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1.出示“蝙蝠”图,板书:蝙蝠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蝙蝠资料。
2.出示“雷达”图,板书:雷达。
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雷达资料。
3.板书,齐读课题。
师:这两者毫不相干,课题却用“和”字连接。
这是为什么呢?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一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3)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2.小组交流学习。
3.集体汇报学习成果。
(1)字词学习重点指导“辨析组词”:摹幕墓暮慕(2)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注意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3)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的回答是多方面的,师注意适当点评,引出重点;同时进行语言规范表达的训练。
(4)提出不懂的问题。
(可能有关于试验方面;关于研究方面;关于仿生学方面;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等等。
师对学生的问题归类,简单的问题当场予以解决,有的则留待深入学习课文时解决。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深入学习,突破难点。
1.了解三次不同的试验,理解“证明”一词并运用说话。
(1)指读有关句子,理解“证明”一词意思。
(用可靠的事实来表明结论的真实性。
蝙蝠和雷达
![蝙蝠和雷达](https://img.taocdn.com/s3/m/9f2c428e71fe910ef12df854.png)
《蝙蝠和雷达》评课材料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听了四年二班胡老师执教的《蝙蝠和雷达》一课,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一、重视导入环节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法、释题导入法、激情导入法、设计问题导入法、故事导入法、介绍背景导入法等。
可见一节好课,导入很关键,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上课伊始,胡老师就请俩名同学到台前,一生蒙上眼睛,一生睁着眼睛,一起向前走,然后请他们谈一谈感受,并引出课题的一部分“蝙蝠”。
我认为这种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引入课文的导入方式,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明确读文方向由于我校的特殊情况,目前无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再加上本课具有很强的科技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
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胡老师就在读书的要求上下功夫,紧紧围绕科学家的三次试验和由蝙蝠受到的启发,发明雷达入手,反复请同学们采用不同的读书方式读课文,再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收获。
并激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简笔画,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我认为,这不仅使学生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还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教学效果比较好。
三、注重课外延伸本课第一次让学生接触到仿生学的知识,该科学领域是极其宽广的,因此在教学本文内容后,胡老师让学生交流所收集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例如,人们根据乌贼喷水的原理,发明了喷水船;根据海蜇的游动,发明了风暴预测仪;根据蝴蝶的外表特征,发明了迷彩伪装……使学生对人类模仿动物进行创造发明有了更深的了解。
胡老师的这一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了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新课程理念下,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主要应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水平、学习效果等角度来考虑,具体说,就是要看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状况、交流状况、语言实践状况。
语文组四年级《蝙蝠和雷达》评课发言稿
![语文组四年级《蝙蝠和雷达》评课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11d0ea5fe53a580217fcfea9.png)
语文组四年级《蝙蝠和雷达》评课发言稿语文组四年级《蝙蝠和雷达》评课发言稿语文组四年级《蝙蝠和雷达》评课发言稿刘老师整堂课设计大气,课堂上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把学和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注重评价和提高。
紧紧抓住科普性说明文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理解感悟能力同时,更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提问题,会提问题,实效性很强。
第一环节,质疑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主动学习寻找答案。
同时让学生明白“学贵有疑”,质疑是学习的必备能力之一。
这个班的孩子很善于质疑,说明老师平时非常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第一遍读课文,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为了降低难度,老师给了学生一根有力的拐杖,温馨提示,让学生找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的句子概括。
拐杖并不是为了让学生依赖,而是为了让学生走得更加稳当,以便在适当的时候丢弃拐杖。
第三环节,品读课文,学习写法。
表格式练习能直接提供给学生动笔练习的机会,科普性说明文选择这样的边读边练的方法非常有效。
另外,老师要求学生填写的时候要用简练的词语概括,训练了学生概括的能力,实效性很强。
立足教材,从学生发展的基点及需要出发,凸显语文教学的本质,体现知识理解和语言习得、人文熏陶的整合。
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不能自觉发现感悟的东西。
点拨学生进行语言的概括,并充分肯定学生不同的表达。
这节课的指导思路是: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所以在学习课文的四部分时,我紧紧围绕本文的写作特点入手,通过反复诵读,静心默读;品词品句,咬文嚼字;圈点批注,删减对比;课外扩展,迁移写作这四种教法,感受课文的写作特点,品味科普性短文的语文味。
第四环节:注重课外延伸本课第一次让学生接触到仿生学的知识,该科学领域是极其宽广的,因此在教学本文内容后,老师让学生交流所收集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例如,人们根据乌贼喷水的原理,发明了喷水船;根据海蜇的游动,发明了风暴预测仪;根据蝴蝶的外表特征,发明了迷彩伪装……使学生对人类模仿动物进行创造发明有了更深的了解。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评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8cd607e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9.png)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
评课记录
《蝙蝠和雷达》评课记录
《蝙蝠和雷达》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
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
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
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为
了突破难点,使学生便于领会掌握文中所要说明的道理,授课
教师进行了通盘考虑,精心设计如下:
一、自主研究
上课伊始,通过蝙蝠夜间飞行的视频,让学生发现蝙蝠飞
行本领高超,于是,人们怀疑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设下疑问,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以小组为单位自
学3-6节课文,亲自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为了面向大多数,让每个学生得到练的机会,人人动脑,个个动手,教师将
准备好的表格发给学生,分小组讨论填写。
学生自学后大多数学生得出结论:蝙蝠飞行探路不是靠眼睛。
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这一部分的研究,学生
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有一种成就感。
二、突破重点
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
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教师紧紧围绕科学家的三次试验和由蝙蝠受到的启发,发明雷达入手,反复请同学们采用不同的读书方式读课文,再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收获。
并激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简笔画。
之后,请一名学生上台绘制,让该生当小小科学家,为大家介绍蝙蝠是怎样依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三、注重课外延伸。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评课稿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f3ab686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4.png)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评课稿一、教材简介本文档评价的教材为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蝙蝠和雷达》一课。
该教材以科普故事《蝙蝠和雷达》为背景,通过描绘蝙蝠如何利用声波定位捕食猎物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雷达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具体教学目标包括: 1. 学习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2. 掌握重要词汇和短语; 3. 理解蝙蝠利用声波定位的原理; 4. 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要内容;–掌握重要词汇和短语;–理解蝙蝠利用声波定位的原理。
2.教学难点–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准备为了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提前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课本《蝙蝠和雷达》; - PowerPoint讲义; - 学生练习册; - 黑板和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或场景,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预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他们思考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
3. 教学展开(30分钟)阅读故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蝙蝠和雷达》,并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适时解释生字词和短语的含义。
讲解蝙蝠利用声波定位的原理通过图片或动画,生动地向学生展示蝙蝠如何利用声波定位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声波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掌握重要词汇和短语教师通过示例和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扩展学生的词汇量。
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雷达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雷达与蝙蝠定位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4. 练习巩固(15分钟)学生针对课文进行答题练习,巩固对故事内容和关键知识点的理解。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539a97ba26925c52cc5bf88.png)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四年级组杜云霞今日听了本组刘颖老师执教的蝙蝠和雷达一颗,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很大启发。
总体来分析本课教师教学目标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激发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紧紧围绕目标,一步步实施达到本节课目标。
对于教材为科普知识类课文,教师有的放矢以教材重点内容为语言训练阵地。
挖掘语言训练点设计了“填表格”“填空”“比较句子”等等形式多样的训练习题。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环节衔接紧凑不拖拉,由开始的复习到课文(重点段4-8自然段)学习期间穿插着语言训练,最后拓展及作业布置,过程完整流畅。
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并分发表格帮助学生学习训练,因本课教学采用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法、学习方法、汇报方法,所以教师充分给予学法指导,每一环节都有精心设计。
教师十分注重讲练结合、学以致用,这也是本课最成功、突出之处。
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精神饱满、兴趣浓厚,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总体来说本课达到教学目标并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很大程度上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语言训练点较多,是本节课的突出闪光点。
但也有几点我认为做的还不够完善:如,本节课没有进行生字指导书写,课前词语复习形式化,课文没有设计一个统领全文学习的大问题而只是在开始提出了关于主要内容的提问思考,另外都是一些分散的学习要求,使得本堂课没有一个中心,可以以课后题第二题为大问题。
没有设计课文重点语段的品析朗读与感悟批注展示朗读环节这也是本节课的遗憾之处。
另外还有一些课件出示材料的语法错误如一篇《蝙蝠的自述》前面是我而后面变成蝙蝠,人称不统一。
以上也是我针对本课在改进方面的几点建议。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点评稿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点评稿](https://img.taocdn.com/s3/m/429363185a8102d277a22f25.png)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付菊老师今天所授的课《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便于领会掌握文中所要说明的道理。
听了付老师的教学过程,有以下不成熟的想法:一、以“质疑问难”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学习贵在生疑,有疑才能有问,有问才能激发更深地探究。
在课堂开始,付老师出示了蝙蝠的图片和雷达的图片,并问学生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而雷达是人类发明的探测仪器,那课题用“和”字连接是为什么呢?继而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关于描写蝙蝠和雷达的句子,为概括全文内容做铺垫。
这样,以疑促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教学的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充分发挥“主体”和“主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付老师的课上就能很好的体现,例如课堂引入环节的小游戏“蒙眼识路”,学生画蝙蝠飞行的示意图、上黑板摆雷达飞行的示意图,激发了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勇于展现自我。
通过活动,通过玩中学,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了解了蝙蝠和雷达探路方法,而且使学生得到了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
回归文本,参照黑板摆出的卡片,用自己的话复述蝙蝠和雷达探路的过程。
按照黑板示意图复述是对文章内容的巩固训练,更是锻炼学生说的极好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付教师始终把自己当作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指挥者,定位合理,组织学生游戏,与学生合作完成“示意图”,引导学生读书,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等,师生互动,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
三、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这节课中,付教师让学生通过读书,小组合作质疑问难,特别是小组合作探究“三次试验”表格。
由于是一种合作学习,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热烈,学习兴趣盎然,学习成果丰富。
这些教学环节的安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能力。
蝙蝠和雷达说课评课稿
![蝙蝠和雷达说课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e98249cf90f76c661371ab9.png)
蝙蝠和雷达》说课稿2009-04-05 09:47《蝙蝠和雷达》说课稿一、说教材《蝙蝠和雷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都是围绕有关科学内容来选编的课文。
《蝙蝠和雷达》这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通过对蝙蝠情况的研究,找出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间顺利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从而激发学生了解科学常识兴趣的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以及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特点及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和本课的特征,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生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2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的读课文2、培养学生的乐于读书查阅搜集资料的的能力。
思想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1、了解雷达和蝙蝠之间的关系。
2、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教学难点: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蝙蝠之间的关系。
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是建立在本单元训练重点的基础上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在教学中我以读、听、说训练为主,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清楚,更直观的了解蝙蝠是怎样飞行的,飞机又是怎样在夜间安全的飞行的,我利用电脑制作了课件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了解,起到了学习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在学法中采用小组互助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调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四、说教学程序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1、再度组织游戏“蒙眼捉人”的游戏展示自己的想出的高效办法。
2、引导学生谈体会和发现。
(1)在眼睛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又耳朵与其他东西配合起来,可以发挥目标。
《蝙蝠和雷达》优秀一等奖说课稿
![《蝙蝠和雷达》优秀一等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d37b90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11.png)
《蝙蝠和雷达》优秀一等奖说课稿《《蝙蝠和雷达》优秀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蝙蝠和雷达》优秀一等奖说课稿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蝙蝠和雷达》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十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介绍科学家通过对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找出了蝙蝠夜晚能顺利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飞机夜间安全飞行。
对于聋校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不足,所以要读懂课文从中受到启发,弄清蝙蝠夜晚能安全飞行的道理是重点也是难点。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终于”、“难道……吗?”造句。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4、了解飞机夜航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要理解课文内容正确认识蝙蝠和雷达(飞机夜行)的关系,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蝙蝠的飞行原理,所以弄清科学家的试验过程,了解蝙蝠夜里是怎样飞行的;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综合以上情况,为了较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预计要三课时来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初步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深入体验,精读感悟。
第三课时:巩固知识,积累语言。
第一课是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引导学生说说哪些东西是可以在夜晚飞行的?从而引出“飞机为什么能在夜晚安全飞行?”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以“飞机夜行和蝙蝠夜行的秘密是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文,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预习情况,初步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然后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再读课文: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飞机夜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的`,从而理清课文的思路,初步了解各段大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蝙蝠在夜晚飞行的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
《蝙蝠和雷达》说课稿(精选8篇)
![《蝙蝠和雷达》说课稿(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9b275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9.png)
《蝙蝠和雷达》说课稿(精选8篇)《蝙蝠和雷达》篇1一、导入通过自学,同学们都已经学会了本课的生字。
应该说本课的七个生字是比较简单好学的。
不过,有两个字,老师还是想提醒大家一下:一个是“揭开秘密”的揭字,注意,右边中间是个竖折哦!在有一个就是“荧光屏”的“荧”字,下面是火。
与它比较相似的还有几个字呢,看看大屏幕,注意红色的地方:萤火虫是虫子,夜莺是鸟儿;晶莹有美玉,荧光屏一定要有火哦!二、了解文章梗概1. 很多同学告诉我,这是一篇非常简单的课文,自己读一遍就读懂了。
我真为大家感到高兴,因为你们聪明、自觉,学习能力强。
现在我想出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来考察一下大家,看看你们是不是读懂了课文。
请大家看看课文的第二段: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注意没有,老师把最后的句号换成了破折号,就破坏了句子的完整。
谁能从课文中找到一个句子,比较适当地补充在这里,使句子重新完整起来呢?对!就是最后一段的第一句: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来,大家完整地读一读: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三、激发兴趣,自主读书1.同学们真能干。
简简单单、明明白白地把课文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了。
2.概括地读是一种能力,但是,精读、细读才能显现大家的阅读水平。
现在,老师想设计一个情境,请大家在认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扮演好这个情境中的两个角色。
有一回,蝙蝠在晚上飞行时发现了夜航的飞机。
他非常惊讶,心想:这飞机怎么也有夜间飞行的本领?经过打听,他知道了,原来是因为飞机上装有雷达。
蝙蝠很不服气,就去找雷达,要和雷达比一比。
蝙蝠盛气凌人地对雷达说:都说你很像我们蝙蝠,那么,请问雷达先生,我们蝙蝠有嘴发射超声波,你有什么?我们蝙蝠有超声波确定飞行方向,你有什么?我们蝙蝠有耳朵接收超声波,你的耳朵在哪里?来,认真读课文,看看能不能帮助雷达回答蝙蝠的质问。
《蝙蝠和雷达》说课(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6篇)
![《蝙蝠和雷达》说课(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a567e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2.png)
《蝙蝠和雷达》说课(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6篇)2022-12-15《蝙蝠和雷达》说课(精选16篇)《蝙蝠和雷达》说课篇1《蝙蝠和雷达》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科普文章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蝙蝠夜间是凭什么探路飞行的,飞机*雷达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根据大纲的要求本组课文的教学应注意:要在理解词句,练习给课文分段的基础上学习归纳段落大意,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经过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弄清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2、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给课文分段,学习归纳段意,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3、利用科学家几次进行科学实验的例子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1、学习归纳段意;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
(重点)2、弄清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难点)根据以上的依据,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就分五个方面来谈谈。
一、巧设悬念,激趣导入我采用展示图片、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新课。
一上课,先出示蝙蝠图片,问:“(1)这是什么?它在什么时候才出来活动?(2)在漆黑的晚上,你能安全地进行各种活动吗?那么蝙蝠在夜里是怎样活动的?”然后出示飞机图片问:“它能在夜里飞行吗?*什么引路?”出示雷达图片问:“它是怎样引路的,它跟蝙蝠有联系吗?”通过层层设疑,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初步感知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
二、扫除障碍,理解文意这一节主要完成以下的教学任务:1、通过自学、点拨的方法使学生读准字音、理解生词。
学法指导:读准字音:拼查问:理解生词:查问联系上下文。
2、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用归并法给课文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
这样就使学生通读了课文,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结构,为精读课文打下基础。
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自学、理解、思维、概括能力。
三、突破重点,弄清联系三次科学实验,蝙蝠、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间的联系是这一节的教学要点,为达到要求,我采用“设置悬念、讨论探究、方法指导、观察演示、表演解说”等方法引导学生学文。
【2018最新】蝙蝠和雷达,评课膏-推荐word版 (5页)
![【2018最新】蝙蝠和雷达,评课膏-推荐word版 (5页)](https://img.taocdn.com/s3/m/a8d98d5aa45177232e60a223.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蝙蝠和雷达,评课膏篇一:蝙蝠和雷达评课稿《蝙蝠和雷达》评课稿四年级组杜云霞今日听了本组刘颖老师执教的蝙蝠和雷达一颗,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很大启发。
总体来分析本课教师教学目标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激发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紧紧围绕目标,一步步实施达到本节课目标。
对于教材为科普知识类课文,教师有的放矢以教材重点内容为语言训练阵地。
挖掘语言训练点设计了“填表格”“填空”“比较句子”等等形式多样的训练习题。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环节衔接紧凑不拖拉,由开始的复习到课文(重点段4-8自然段)学习期间穿插着语言训练,最后拓展及作业布置,过程完整流畅。
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并分发表格帮助学生学习训练,因本课教学采用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法、学习方法、汇报方法,所以教师充分给予学法指导,每一环节都有精心设计。
教师十分注重讲练结合、学以致用,这也是本课最成功、突出之处。
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精神饱满、兴趣浓厚,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总体来说本课达到教学目标并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很大程度上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语言训练点较多,是本节课的突出闪光点。
但也有几点我认为做的还不够完善:如,本节课没有进行生字指导书写,课前词语复习形式化,课文没有设计一个统领全文学习的大问题而只是在开始提出了关于主要内容的提问思考,另外都是一些分散的学习要求,使得本堂课没有一个中心,可以以课后题第二题为大问题。
没有设计课文重点语段的品析朗读与感悟批注展示朗读环节这也是本节课的遗憾之处。
另外还有一些课件出示材料的语法错误如一篇《蝙蝠的自述》前面是我而后面变成蝙蝠,人称不统一。
以上也是我针对本课在改进方面的几点建议。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ae68cdeec3a87c24128c442.png)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蝙蝠和雷达评课稿篇一:蝙蝠和雷达评课稿《蝙蝠和雷达》评课稿四年级组杜云霞今日听了本组刘颖老师执教的蝙蝠和雷达一颗,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很大启发。
总体来分析本课教师教学目标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激发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紧紧围绕目标,一步步实施达到本节课目标。
对于教材为科普知识类课文,教师有的放矢以教材重点内容为语言训练阵地。
挖掘语言训练点设计了“填表格”“填空”“比较句子”等等形式多样的训练习题。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环节衔接紧凑不拖拉,由开始的复习到课文学习期间穿插着语言训练,最后拓展及作业布置,过程完整流畅。
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并分发表格帮助学生学习训练,因本课教学采用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法、学习方法、汇报方法,所以教师充分给予学法指导,每一环节都有精心设计。
教师十分注重讲练结合、学以致用,这也是本课最成功、突出之处。
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精神饱满、兴趣浓厚,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总体来说本课达到教学目标并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很大程度上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语言训练点较多,是本节课的突出闪光点。
但也有几点我认为做的还不够完善:如,本节课没有进行生字指导书写,课前词语复习形式化,课文没有设计一个统领全文学习的大问题而只是在开始提出了关于主要内容的提问思考,另外都是一些分散的学习要求,使得本堂课没有一个中心,可以以课后题第二题为大问题。
没有设计课文重点语段的品析朗读与感悟批注展示朗读环节这也是本节课的遗憾之处。
另外还有一些课件出示材料的语法错误如一篇《蝙蝠的自述》前面是我而后面变成蝙蝠,人称不统一。
以上也是我针对本课在改进方面的几点建议。
篇二:11.蝙蝠和雷达说课稿公开课教案《蝙蝠和雷达》说课稿时间:2016年04月12日周次:第七周星期:四地点:学校电教室执授师:代雨鹏一.说教材:《蝙蝠和雷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蝙蝠和雷达评课语文组四年级《蝙蝠和雷达》评课发言稿
![蝙蝠和雷达评课语文组四年级《蝙蝠和雷达》评课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4c35c10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9.png)
蝙蝠和雷达评课语文组四年级《蝙蝠和雷达》评课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的评课发言。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四年级语文课文,通过讲述蝙蝠利用声波进行定位的能力,来帮助孩子们理解生物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这篇课文既内容新颖有趣,又能够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好奇心,并能够促使学生对生物的适应方式展开思考。
首先,这篇课文选材独特。
通常,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讲解的内容主要是以人为主题,而本文所涉及的蝙蝠是一种独特的动物,与我们日常接触的生活有所不同。
通过这样一种设计,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还能够引发学生对动物适应环境的思考。
其次,这篇课文的结构层次清晰。
课文结构首先介绍了蝙蝠发出的声波以及其定位能力,然后讲述了雷达的工作原理,并最终将两者进行了对比。
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能够逐步理解蝙蝠和雷达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也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再次,这篇课文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拓展的空间。
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蝙蝠的定位能力与雷达相似?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是什么?如果你是一只蝙蝠,你会怎样适应这样的环境?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使他们的学习更加有意义和深入。
最后,这篇课文的语言生动活泼。
作者通过对蝙蝠和雷达的形象描绘,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同时,作者通过对蝙蝠和雷达能力的比较,使得学生对两者的特点能够印象深刻,更加易于记忆。
总的来说,这篇课文选材新颖,结构清晰,思考拓展空间大,语言生动活泼。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能够从中了解蝙蝠的生活习性与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因此,我认为《蝙蝠和雷达》是一篇非常好的语文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谢谢大家!。
《蝙蝠和雷达》的说课稿(精选5篇)
![《蝙蝠和雷达》的说课稿(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ddf52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6.png)
《蝙蝠和雷达》的说课稿(精选5篇)《蝙蝠和雷达》的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蝙蝠和雷达》的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蝙蝠和雷达》的说课稿1《蝙蝠和雷达》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科普文章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蝙蝠夜间是凭什么探路飞行的,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根据大纲的要求本组课文的教学应注意:要在理解词句,练习给课文分段的基础上学习归纳段落大意,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经过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弄清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2、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给课文分段,学习归纳段意,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3、利用科学家几次进行科学实验的例子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1、学习归纳段意;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
(重点)2、弄清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难点)根据以上的依据,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就分五个方面来谈谈。
一、巧设悬念,激趣导入我采用展示图片、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新课。
一上课,先出示蝙蝠图片,问:“(1)这是什么?它在什么时候才出来活动?(2)在漆黑的晚上,你能安全地进行各种活动吗?那么蝙蝠在夜里是怎样活动的?”然后出示飞机图片问:“它能在夜里飞行吗?靠什么引路?”出示雷达图片问:“它是怎样引路的,它跟蝙蝠有联系吗?”通过层层设疑,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初步感知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
二、扫除障碍,理解文意这一节主要完成以下的教学任务:1、通过自学、点拨的方法使学生读准字音、理解生词。
学法指导:读准字音:拼查问:理解生词:查问联系上下文。
2、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用归并法给课文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
小学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通用8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51936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1.png)
小学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通用8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朗读与小组合作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难点是: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联系。
课前准备:1、课件2、组织学生从百科全书、词典辞海、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蝙蝠、雷达的信息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设疑激趣1.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原来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课件出示朗读,学生闭着眼睛听。
)同学们,在漆黑的夜晚,飞机为什么能安全飞行呢?要弄清这个问题,请继续往下看:(屏幕出示蝙蝠)认识它吗?[蝙蝠(齐读正音)]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飞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湿的洞里,是哺乳动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2.(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吗?(雷达可以使飞机安全航行;雷达可以搜索敌机;雷达可以观测天气情况)过渡: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揭示课题:蝙蝠与雷达(齐读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初读的感受。
1、同学们真会思考,这是读书的好方法,下面就带着你们的问题默读课文,在默读课文的时候带着笔在课文中画一画写一写试着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2、读后汇报,指名同学说说读后知道些什么,开始指名中下一的学生回答,课文的大概内容指名较好的同学回答。
只要是学生的真实感受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蝙蝠和雷达》优秀评课稿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一:
听了李仲美老师的《蝙蝠和雷达》,总结李老师课堂教学,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以“质疑问难”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过程。
为了突破“一问一答”的传统教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考虑到如何将教师的提问转化为学生的质疑,今天的课堂老师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然后将他们的问题归纳为两大问题……这样明确读文方向,然后老师扣住这两个贯穿全文的问题,将它作为主线串联讲读全过程,达到以疑促读,理解课文的目的。
2、以“字、词比较分析”突出语言基本功训练。
审视当前的语文课,我们追求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科普类的文章,我们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科学常识后,往往存在忽略文中的字、词、句、修辞、标点、表达方式等语文形式的现象。
课文是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介绍科学常识的。
因此,在教学中,严老师抓住语言因素,通过对句、段的分析,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科学常识。
如第三自然段主要写蝙蝠夜间飞行很灵巧。
她要求学生找出表现蝙蝠灵巧的句子读一读,看哪个词最能突出蝙蝠的灵巧?当学生提到“无论…即使…也…、极细”这些词时,
老师进一步设问:“多灵巧的蝙蝠呀!你能读出你的惊奇和赞叹吗?”将“无论……也……”这个复句关系渗透于学生的朗读中,力求在词、句的强调读中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
再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句子,了解“配合、反复、终于”等词在文中所含盖的丰富意义,实现了文本“工具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3、注重课外延伸
本课第一次让学生接触到仿生学的知识,该科学领域是极其宽广的,因此在教学本文内容后,老师让学生交流所收集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例如,人们根据乌贼喷水的原理,发明了喷水船;根据海蜇的游动,发明了风暴预测仪;根据蝴蝶的外表特征,发明了迷彩伪装……这一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了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使学生对人类模仿动物进行创造发明有了更深的了解。
除此,老师还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想象:你从什么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想发明什么?以此来来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4、教师的板书形象化,意境化。
小学生具有喜欢新事物、上课容易视觉疲劳等特点。
因此,千篇一律或固定模式的板书势必会令学生厌倦。
所以教师在设计板书时,可以运用有趣的字体变化及图画等手法进行板书。
图文并茂的板书更能促进学生的选择性知觉,使学
生的记忆更牢固、更持久。
今天老师以简笔画的形式呈现板书,极好的梳理了课文内容,让人一目了然。
也为学生练习叙述课文提供了拐棍。
总的来说,整堂课教路较为清晰,由学生质疑的两个问题攒起课堂,解决不同问题采用不同形式,第一个问题的解决采用自主读文,完成表格;第二个问题的解决主要以自主读文,练习复述。
可以说做到了知识渗透与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二:
在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我听了四年四班李仲美老师执教的《蝙蝠和雷达》一课,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重视导入环节
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法、释题导入法、激情导入法、设计问题导入法、故事导入法、介绍背景导入法等。
可见一节好课,导入很关键,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上课伊始,李仲美老师就请俩名同学到台前,一生蒙上眼睛,一生睁着眼睛,一起向前走,然后请他们谈一谈感受,并引出课题的一部分“蝙蝠”。
我认为这种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引入课文的导入方式,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明确读文方向
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
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
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李仲美老师就在读书的要求上下功夫,紧紧围绕科学家的三次试验和由蝙蝠受到的启发,发明雷达入手,反复请同学们采用不同的读书方式读课文,再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收获。
并激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简笔画,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我认为,这不仅使学生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还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教学效果比较好。
三、注重课外延伸
本课第一次让学生接触到仿生学的知识,该科学领域是极其宽广的,因此在教学本文内容后,李仲美老师让学生交流所收集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例如,人们根据乌贼喷水的原理,发明了喷水船;根据海蜇的游动,发明了风暴预测仪;根据蝴蝶的外表特征,发明了迷彩伪装……使学生对人类模仿动物进行创造发明有了更深的了解。
李仲美老师的这一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了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主要应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水平、学习效果等角度来考虑,具体说,就是要看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状况、交流状况、语言实践状况。
当学生的学习有了自主性的时候,才会主动学习,才有思想的解放、思维的活跃、潜能的发挥,在这一问题上,总结李
仲美老师课堂教学,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首先教师尊重学生;其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课堂上学生纷纷举手,竞相回答问题,争取参于各种读和说的训练,主动性、积极性都比较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