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研究目标】1.了解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2.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时间。
3.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研究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研究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一、自主研究1.农业的发展1)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江淮和江南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一江水,养活半个中国”的谚语。
2)南方各地普遍种植水稻。
3)棉花的种植,也由两广、福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江南一带。
2.手工业的兴盛1)北宋时,江南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棉织业也发展起来。
2)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北宋兴起的定窑,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景德镇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3)北宋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的海船规模扩大,设计先进,配备了火药武器。
3.商业贸易的繁荣1)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
街市到处可以开设摊位;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乡镇的商业区称为“街市”。
2)广州、泉州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海禁,加以管理。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二、合作研究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三、复巩固1.大米的优良品种,是宋代从哪里引进的(。
)B.越南2.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C.景德镇3.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C.临安4.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主要原因是()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南方重视兴修水利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出现在四川地区的()A.交子5.下列对宋代的社会生活描述不正确的是()A.小站晚上去吃宵夜。
B.___看见了乡村的货郎。
C.___在开封,晚上不敢出门。
D.开封的早市很热闹。
答案:D四、综合提高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部编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

2.水稻跃居粮食作物首位是在()
A、宋朝B、隋朝C、五代D、唐朝
3.我国棉纺织业兴起于()
A.北宋初期B.北宋后期C.南宋初期D.南宋后期
4.两宋时,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下列哪一个国家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
A.越南B.朝鲜C.印度D.日本
5.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0.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司B.澎湖巡检司C.行省D.宣政院
四、合作探究
一、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了开发
②南方政局相对安定
③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④南方的自然条件相对优越
⑤统治 者采取了 有利经济发展的政策
⑥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①宋朝南方人口是北方人口的两倍多.
②宋朝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南方.
③太湖流域已成为宋朝重要的粮仓.
二、农工商业的发展:
类别
表现
农业
的发展
农具的改进
发明了秧马、牛转翻车
农作物品种的推广
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秧马
4.“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5.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
A.唐朝后期B.五代C.北宋D.南宋
6.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 )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围绕宋代经济的发展展开,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宋代经济的繁荣景象,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宋代经济的各个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宋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情况。
但对于宋代经济的发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宋代经济的发展特点,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认识宋代经济的繁荣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代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难点:宋代经济的繁荣特点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资料分析法:通过展示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情况。
2.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史学研究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经济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2.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
3.准备好板书设计,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宋代的市井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宋代经济的发展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宋代经济的繁荣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答:南方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南方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复种技术得到推广。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①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生产经验和大量的劳动力;
②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A.长安B.临安C.建康D.东京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方地区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概况》
材料二:(临安)大街上的买卖昼夜不绝,也有繁盛的夜市和早市,交易量也很大,特别是珠子市的买卖“动以万数”。城外东西南北各数十里,也都是人烟聚集,货物充盈。
四川、江浙、海南岛
制瓷业
哥窑、汝窑、定窑等技术精湛;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制瓷中心在江南地区
江西、江南地区
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世界领先;北宋东京效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广州、泉州、明州
商业
商业
都市
大都市开封和杭州;街市、早市、夜市、草市、市镇等各类商贸区出现
④政策倾向:宋代统治者政策的推进。
(2)读材料二,材料中说明宋朝经济哪一方面的内容?
答:商业的繁荣。
(3)你认临安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答: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南宋时期,北方地区处于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下,宋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因此朝廷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docx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重点难点】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自主学习指导】本节课知识,是本册中,涉及到经济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要通过学习,认识宋代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学习活动一:阅读教材本课全部框题,完成下表。
(本节重点基础知识点背诵)类别发展概况成就表现农业耕地技术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粮食作物占城稻引进推广,培育水稻新品种,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苏湖熟天下足经济作物棉花、茶树的种植得到普遍和推广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棉纺业兴起并扩展,棉纺工具先进制瓷业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定汝均哥官五大瓷窑。
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
造船规模大,设计科学,配有指南针。
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商业城市繁盛,商业市镇兴起,商业限制放松,出现早市夜市草市。
对外贸易广州泉州是世界大商港,政府设置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鼓励对外贸易,外贸收入成为重要财政收入来源。
货币发展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交子,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为与铜钱并行的纸币。
(二)学习活动二:结合学习活动一的表格和对教材的学习,总结概括回答下列探究问题:(以下问题需要认真背诵)★探究问题1:通过阅读教材,指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答案提示:从东汉后期到两宋,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长,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探究问题2: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自北宋开始,南方无战乱,相对安定,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南宋时期,南宋政权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材,主要围绕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展开。
本课内容丰富,涉及农业工具的改进、农田水利的发展、手工业技术的创新以及城市商业的繁荣等方面。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宋代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古代经济制度、农业工具、手工业技术等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2.难点:农业工具的改进、农田水利的发展、手工业技术的创新以及城市商业的繁荣背后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
2.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3.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宋代经济发展相关的图片、文献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宋代农业工具的改进对农业发展有哪些影响?”“宋代农田水利的发展对农业生产有哪些积极作用?”等。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导学案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①识记宋朝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的成就;②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③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②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
【多元导入】(多媒体展示《耕获图》)同学们,我们知道,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东南沿海地区最发达,内地次之。
总体说来,南方好于北方,东部优于西部,正因为如此,国家才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
这是现在的情况。
其实,在中国古代,北方的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北方的发展水平高。
那么,后来南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经知识点一:农业的发展(1)南方经济的发展: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的西南方向拓展,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得到很大开发。
(2)粮食作物: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当时,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3)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知识点二:手工业的兴盛(1)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 9 课宋朝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认识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发展的详尽表现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要,理解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由3.认识宋朝的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当先地位【学习要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学习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由【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 从唐代中后期至期间,南方的战乱较少,________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_________。
2.(1)引入越南的优异品种 ________。
(2)宋朝时, ________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 3)长江下游和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常)熟,”。
(4)南方各地广泛种植。
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动。
3.(1)时,南方的丝织业赛过北方。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 南宋后期流行,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4.河北,河南汝窑,北宋流行的江西 ________,此后发展成有名的瓷都。
5.广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当先地位。
6.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 ________,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
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7.、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朝廷在主要港口成立__________管理外国贸易。
8.南宋的所得,在财政收入中据有重要地位。
9.北宋先期, ________地区出现了“交子”;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钱币。
10. 从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二、合作研究“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请你简要解析其原由。
三、练习牢固1.宋朝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A. 水稻B. 小麦C.小米D.玉米2.在南宋后期,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行到()A. 辽河流域B.黄河流域C.淮河流域D.长江以南3.北宋时流行,此后发展成为我国有名瓷都的是()A. 海南岛B.邢窑C.景德镇D.越窑4.宋朝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9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含答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理解宋代南方经济繁荣的原因。
2.掌握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3.知道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4.认识到宋代经济的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重点难点】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农业的发展1.时间:从至。
2.原因(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宋代南方经济繁荣的原因)(1)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和劳动力。
(主要原因)1(2)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南方政府重视生产3.区域开拓: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的开发。
4.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1在江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北方人口的南迁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这也说明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手工业的兴盛1.特点两宋时期,南方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成就突出。
2.表现2“苏湖熟,天下足”。
此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
苏指苏州,今江苏苏州一带,太湖以东。
湖指湖州,今浙江湖州一带,太湖以南。
太湖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加上此地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农民精耕细作,农作物一年两熟,上田亩产达五六石,故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意思是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粮食收成好,天下粮食就充足了。
这句话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我国粮食重要产区,说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3景德镇原名昌南镇,那里的窑场始烧于五代。
昌南镇有优质的制瓷原料,交通也很便利。
北宋时,从全国各地来了不少工匠,使这里的制瓷业迅速兴起。
宋真宗时,这里进贡的瓷器都在底部写上“景德年制”四字。
到南宋时景德镇的制瓷业有了很大发展,有瓷窑三百座。
工匠注意吸取各地名窑的长处,大大提高了瓷器的质量和工艺水平,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景德镇出产的各类瓷器,大量远销各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

学习目标1.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
原因过程。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史实,理解经
济重心南移对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1 / 3
2.宋朝时,我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
A.海河流域 B.淮河流域C.长江流域 D.钱塘江流域
3.右图是北宋纸币钢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
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
”这一铜版()
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③是研究
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④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物品出现在中国不同的时期。
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筒车②司母戊鼎③《天工开物》④“交子”⑤麻沸散
A.⑤②①④③ B.②⑤①③④ C.②⑤①④③ D.⑤②①③④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材料二
(1)材料一描述的这种现象出现在哪一时期?“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什么特征?
3 / 3。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宋代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和商业贸易繁荣的史实。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完成时间。
4.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和商业贸易的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自主学习】农业的发展1.原因:(1)南方战乱较少。
(2)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2.表现:(1)从越南引进,成熟早,抗旱力强。
(2)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3)宋朝时,产量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4)长江下游和成为重要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5)南方各地普遍种植。
(6)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1.商业城市:(1)最大的是和杭州。
(2)出现了早市和。
(3)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
2.海外贸易:(1)、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半岛和非洲东岸。
(3)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加以管理。
3.纸币产生:(1)产生:北宋前期,地区出现“”,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发展: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经济重心南移1.时间:从唐朝中期开始,到最后完成。
2.影响:中央的财政收人,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地区。
学习与探究一:结合材料,总结归纳南方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
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结合P42相关史实)材料三: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材料四:总结归纳南方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学习与探究二:“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1、宋高宗说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学习与探究三:北宋时期,一位商人在四川经营着丝绸生意,每天需要带着大量的金属货币穿行在大街小巷,既不安全,也不方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发展的具体表现。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理解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合作探究导学】【基础梳理】1.背景: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从_____________ 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
2.概况(1)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2)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福建和______________地区得到很大开发。
(3)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3.表现(1)粮食作物: _____ 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粮仓,出现了“____________ 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I ------------------------------------- *1水水稻种植面积的增长;北宋时;:的传入和推广;优良品种的培育;宋朝: ;朝廷的大力提倡,水稻由南方推广到北:1方。
:(2)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增加。
②棉花: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和川蜀一带。
【合作探究】“苏湖熟,天下足”是自宋朝开始流传的一句谚语,意思是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粮食收成好,天下粮食就充足了。
(1) “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宋朝时期农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宋朝时农业发展的表现?(2)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及结果。
【探究归纳】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由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等因素的影响,南方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了北方。
【基础梳理】1.纺织业(1)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兴起,海南岛棉纺织工具先进,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和数据,生动展示了宋代经济的繁荣景象,让学生了解宋代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宋代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
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掌握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代经济繁荣对我国历史发展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难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史料教学法: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历史史料和相关学术资料。
4.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宋代经济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经济的发展。
2.呈现(10分钟)介绍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让学生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状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宋代经济繁荣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史料进行批判性思考。
4.巩固(5分钟)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宋代经济特点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展、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宋经济繁荣的表现,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2.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提示:(1)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2)自然因素:南方雨量充沛,更适宜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3)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4)政策倾向: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如推广农业技术。
3.抢答: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类别发展成就农业粮食作物1.引进和推广原产越南的占城稻2.苏州和湖州成为著名的粮仓经济作物1.棉花由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2.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4.古诗欣赏,感悟江南美景。
乡村四月范成大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细雨在微风中如烟似雾,杜鹃在声声啼叫。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1.图片展示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2.根据图片和课本知识,概括宋代手工业的发展概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导学案:《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目标】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情况,掌握重要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探究历史的变迁,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现在的物质生活,学会感恩和珍惜。
【教学过程】一、引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提起兴趣。
二、呈现:通过PPT、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呈现宋代经济的发展情况。
三、讲解:向学生介绍宋代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特点。
1. 经济政策:a) 重商主义政策:宋代推行了一系列的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商业发展,提倡市场经济。
b) 发展农业:宋代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推广水稻种植技术,提高农业产量。
2. 经济特点:a) 商品经济发展:宋代的商业繁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各种商品进出不断。
b) 工商业发展:宋代的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制造技术不断进步,商品贸易繁华。
c) 货币经济发展:宋代实行纸币制度,提高了人们的交易效率。
四、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和资料来探究宋代经济的影响因素。
1. 组织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2. 学生分析文献和资料,讨论宋代经济的影响因素,并归纳总结。
3. 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互相交流。
五、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1. 提出问题:宋代的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2. 学生思考并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3. 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总结宋代经济的发展特点和政策。
【延伸拓展】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宋代的税收政策,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对比。
2. 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宋代的商业中心和商业活动。
3. 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宋代的货币制度变迁。
【作业】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宋代经济发展的短文,并附上资料和图表。
【板块设计】本节课分为五个板块,分别为引入、呈现、讲解、探究和拓展。
人教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学习目标1.知道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南方经济的发展。
2.分析和掌握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
难点:商业贸易的繁荣。
二.自主学习(一)农业的发展1、为什么从唐朝中晚期起南方的农业发展较快并逐渐超过了北方?答:①南方战乱较少②北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2、表现:①从越南传入的,北宋时推广到东南。
南方农民还培育许多优良品种。
②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粮仓,出现“,”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③南方普遍种茶树;到南宋后期,种植向北推进到江淮、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比较先进。
2、制瓷业:五大官窑:河北定窑、河南汝窑、钧窑、哥窑、官窑。
北宋兴起的江西,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造船业:、、造船业水平高,领先世界。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海船配备。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①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和。
②出现了早市、夜市和草市。
③广州、泉州是世界大商港。
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主要港口设有。
⑤四川地区出现“”。
2、宋代海外贸易,中国商船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纸币“交子”的出现(1)出现原因:①商贸的繁荣。
(主要原因)②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
(2)出现时间及地区:前期,地区。
(3)出现的意义:促进了的发展。
4、经济重心南移:中期开始南移;到时最后完成。
三.合作探究1.宋代南方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发展的表现?2.宋代手工业兴盛的表现?3.北宋的景德年间,在我国的四川地区,如果想买一匹马需要130斤中的铜钱,十分不便。
于是成都16家富商联合起来,发行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批纸币—交子。
这些交子“用同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秘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
”最初交子在货币流通中相当于活期存款单。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最新教学文档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发展的具体表现。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理解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预习案】【自学导航】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表格第 - 1 - 页【探究案】(没有完美的个人,但齐心协力,勇于展示,我们就是完美的团队)“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请你简要分析其原因。
你认为宋代经济的发展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原因:1.经济因素: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劳动力。
2.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
经过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南方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
3.政治因素: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同时,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
启示:1、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2、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3、要重视科技进步4、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检测案】1.宋朝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A.水稻B.小麦C.小米D.玉米2.在南宋后期,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A.辽河流域B.黄河流域C.淮河流域D.长江以南3.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瓷都的是()A.海南岛B.邢窑C.景德镇D.越窑4.宋代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海船制造中心分布在什么沿岸的大城市()A.渤海地区B.黄河流域C.长江沿线D.东南沿海5.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A.执行削藩政策B.监察百官C.管理海外贸易D.主持变法6.北宋初期纸币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A.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B.铜钱和铁钱携带不便C.宋代造纸业相当发达D.政府支持发展纸币业7.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终完成是在()A.南朝B.唐朝C.北宋D.南宋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 - 3 - 页材料一: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发展的具体表现。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理解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预习案】【自学导航】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表格类别发展表现农业粮食作物的引进和推广;和成为重要粮仓;产量居粮食产量首位第 - 2 - 页第 - 3 - 页队)“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请你简要分析其原因。
你认为宋代经济的发展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原因:1.经济因素: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劳动力。
2.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
经过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南方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
3.政治因素: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同时,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
启示: 1、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2、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第 - 4 - 页3、要重视科技进步4、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检测案】1.宋朝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A.水稻B.小麦C.小米D.玉米2.在南宋后期,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A.辽河流域B.黄河流域C.淮河流域D.长江以南3.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瓷都的是()A.海南岛B.邢窑C.景德镇D.越窑4.宋代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海船制造中心分布在什么沿岸的大城市()第 - 5 - 页A.渤海地区B.黄河流域C.长江沿线D.东南沿海5.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A.执行削藩政策B.监察百官C.管理海外贸易D.主持变法6.北宋初期纸币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A.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B.铜钱和铁钱携带不便C.宋代造纸业相当发达D.政府支持发展纸币业7.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终完成是在()A.南朝B.唐朝C.北宋D.南宋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发展的具体表现。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理解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合作探究导学】知识点一农业的发展【基础梳理】1.背景: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从____________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________。
2.概况(1)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2)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________、福建和________地区得到很大开发。
(3)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3.表现(1)粮食作物:________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粮仓,出现了“____________”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增加。
②棉花: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________和川蜀一带。
【合作探究】“苏湖熟,天下足”是自宋朝开始流传的一句谚语,意思是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粮食收成好,天下粮食就充足了。
(1)“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宋朝时期农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宋朝时农业发展的表现?(2)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及结果。
知识点二手工业的兴盛【基础梳理】1.纺织业(1)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兴起,海南岛棉纺织工具先进,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1)河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2)北宋兴起的江西,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3) 时的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造船业:居世界领先地位。
水稻种植面积的增长;北宋时________的传入和推广;优良品种的培育;宋朝朝廷的大力提倡,水稻由南方推广到北方。
【探究归纳】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由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等因素的影响,南方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了北方。
(1)在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________。
(2)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________。
(3)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2.海外贸易: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1)表现:出现了________、泉州等大商港。
贸易范围近至______、日本,远达__________和非洲东海岸。
(2)政策及机构:朝廷鼓励海外贸易,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
(3)影响: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3.交子的出现 (1)原因:货币交易量的增长;金属货币携带不便。
(2)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____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发展: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4.经济重心南移(1)时间:唐朝中期开始,________完成。
(2)表现: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合作探究】1.商业城市的发展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上图表现了宋代商业发展的什么景象?宋代商业发展还表现在哪些方面?2.宋代的海外贸易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
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
——宋高宗(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行业的兴盛?宋代政府管理这一行业的机构是什么?从事这一行业的著名商港有哪些?当时中国商船的活动范围如何?(2)结合教材知识,简要概括宋代此行业兴盛的原因。
3.经济重心南移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1)上述材料的含义是什么?这反映了什么现象的出现?结合教材知识,说说这一现象的大致过程。
(2)结合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谈谈其对我国当今经济建设的启示。
【知能提升练习】一、选择题1.北宋从越南引进的优良粮食品种是() A.玉米B.甘薯C.占城稻D.小麦2.下面是宋代某官员就南方农业发展情况向朝廷做的汇报,查明属实的是()①将优良品种占城稻加以推广②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仓③培育出新的水稻优良品种④种植茶树的州县增加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中央电视台《寻宝》节目很受大众喜爱。
在一期节目中,一位持宝者展示了制造于“瓷都”的一件瓷器宝贝,你推测一下这件文物出自()A.杭州B.泉州C.景德镇D.广州4.下列关于宋代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B.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最早的船坞C.兴起于北宋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瓷都D.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5.如图,由下面这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汉代和宋代对外贸易最大的不同是()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船上的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A.出口货物的种类B.对外贸易的路线C.政府关于对外贸易的政策D.出口货物的多少6.北宋后期,一位四川商人在当地购买一批蜀锦,他最方便使用的货币是() A.铁钱B.铜钱C.交子D.银票二、非选择题7.我国古代经济格局曾发生过重大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宋代民谚材料二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陆游《渭南文集》(1)材料一反映了宋朝时的哪一现象?“苏湖”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2)材料二中“故都”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它是何地?国家财政主要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合作探究导学】[知识点一]【基础梳理】1.唐朝中晚期生产技术2.(2)江西两广3.(1)水稻苏湖熟,天下足占城稻(2)②江淮【合作探究】(1)①水稻种植面积的增长;占城稻的推广;优良品种的培育;水稻由南方推广到北方;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②南方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增加。
③植棉地区的扩大。
(2)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结果: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知识点二]【基础梳理】1.(1)江浙(2)棉纺织业2.(1)定窑河南(2)景德镇(3)南宋3.(1)泉州(2)指南针【合作探究】(1)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广州、明州。
(2)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
所造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配备指南针。
[知识点三]【基础梳理】1.(1)杭州早市(2)草市2.(1)广州朝鲜阿拉伯半岛(2)市舶司3.(2)交子4.(1)南宋【合作探究】1.繁忙景象。
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乡镇出现草市;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市镇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2.(1)海外贸易。
市舶司。
广州、泉州等。
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2)①从政策上看,两宋政府都积极支持商人开展海外贸易,并设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②从技术条件上看,当时的造船业较为发达,且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航海技术的进步,为海上航行提供了技术支持。
③从地理条件上看,两宋时期由于政权并立,陆上交通基本被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控制,发展海上交通成为宋代对外交往的必然选择。
3.(1)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2)①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必须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②政府要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
③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
【知能提升练习】1.C解析: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至东南地区。
因此,C项符合题意。
2.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①②③④均正确,选D 项。
3.C解析:宋代制瓷业相当发达,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逐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故选C项。
4.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5.B解析:由图片可以看出,汉代对外贸易的路线主要在陆上;由框内文字“舟师(船上的技术人员)”等信息可以看出,宋代对外贸易的路线主要在海上。
因此,B项符合题意。
6.C解析:北宋时期,市场上流通的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大大便利了商业交易,故选C项。
7.(1)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水稻。
(2)开封。
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已成为中央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