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广中医大学考研参考书目汇编
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
《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是一本涉及中药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参考书,内容涵盖了中药学、中药制药学、中成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等多个方面。
本书旨在为中药领域的学习者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帮助他们在这一领域取得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1. 中药学《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首先深入探讨了中药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作用等。
它详细介绍了各类中药的特点和用途,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全面的中药学知识图景。
在这部分内容中,我对中药学的意义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理解。
中药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通过对中药学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中药资源,发挥其益处,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2. 中药制药学《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详细介绍了中药制药学的相关知识,包括中药的加工、配方、炮制等方面。
这为学习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中药加工工艺和炮制方法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中药的制备过程和质量控制技术。
通过对中药制药学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正确的加工和制备方法对中药品质的重要性,这也进一步加强了我对中药学的兴趣。
3. 中成药学《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还对中成药学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中成药的分类、特点、用途和剂型等方面。
它揭示了中成药的丰富内容和广泛应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系统的中成药学知识体系。
通过学习中成药学,我深刻认识到中成药在中医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价值,这也使我对中医药的发展前景有了更加乐观的展望。
4. 中药鉴定学《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还涵盖了中药鉴定学的相关知识,包括中药的鉴定方法、鉴别原理、质量评价等方面。
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全面了解中药鉴定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准确判断中药的真伪和品质。
通过学习中药鉴定学,我认识到了鉴定技术对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这也提醒了我在日常生活中中药时需要注意真伪鉴别。
5. 中药资源学《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还对中药资源学进行了介绍,包括中药资源的分类、分布、开发利用等方面。
新版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州医科⼤学公共卫⽣与预防医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若在⼏⼗年前,我们的⽗辈们或许还可以告诉我们,未来从事怎样的职业,会有很好的发展,不⾄于失业。
⽽如今,他们⼤抵再也不能如此讲话了,只因这个世界变化的如此之快,在这变化⾯前,他们⼤概⽐我们还要慌乱,毕竟他们是从传统的时代⾛来的,这个更新换代如此迅速的世界只会让他们措⼿不及。
但是,虽然如此,他们却可以告诉我们⼀条永远也不会过时的⽣存法则,那就是掌握不断学习的能⼒。
所以,经过各种分析考量我终于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当然,这是只是,千万条路中的⼀条。
只不过我认为,这条路可操作性⽐较强,也更符合我们当下国情。
幸运的是,我如愿以偿,考到⾃⼰希望的学校。
⼀年的努⼒奋⽃,让⾃⼰从此⾛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秋冬轮回,⼜是⼀年春风吹暖。
在看到录取名单之后,我终于按捺不住发了我⼀条朋友圈,庆祝考研胜利。
当时收到了很多平时不太联系的同学,发来的询问信息,这也促使我想将我的备考经验写下来,希望真的可以帮助接下来备考的学弟学妹们!因为想要讲的话太多,所以这篇⽂章会⽐较长,希望各位能够⼀点点看完。
或许会从我的经验教训中找到⾃⼰的⽅向以及⽅法来⾯对考研。
在结尾处会奉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家下载。
⼴州医科⼤学公共卫⽣与预防医学的初试科⽬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353)卫⽣综合参考书⽬为:1、环境卫⽣学,第8版,主编杨克敌,⼈民卫⽣出版社2、职业卫⽣与职业医学,第8版,主编邬堂春,⼈民卫⽣出版社3、营养与⾷品卫⽣学,第8版,主编孙长颢,⼈民卫⽣出版社4、流⾏病学,第8版,主编詹思延,⼈民卫⽣出版社5、卫⽣统计学,第8版,主编李晓松,⼈民卫⽣出版社关于英语复习的⼀些⼩⽅法英语就是平时⼀定要做真题,把真题阅读⾥⾯不会的单词查出来,总结到笔记上,背诵单词,在考试之前,可以不⽤⼤块的时间,但⼀定要每天都看最起码2⼩时英语,把英语当做⽇常的任务,真题⼀定要做,⽽且单词要背熟,我在考试之前背了3遍的考研单词,作⽂可以背诵⼀些好词好句,在考场灵活运⽤。
2014中医考研:广州中医药大学经验总结考研
2014中医考研:广州中医药大学经验总结考研94妹子,报考广中医,英语64;政治77;中医综合258;还是有点心里没底,过来咆哮一下。
主要是考研过程中各种失误,希望14的大家少走弯路。
一、决心要坚定为啥要考研一定要搞清楚,楼主就是毫无退路才去考研的,从小家长就奇葩让我各种跳级!而且高考没考好本来报了中医临床结果调剂去了针推!大五毕业才二十的医科妹子去哪儿能找到工作!没活路了只能考研,所以考研的心思简直是磐石无转移来着,我一直记得大明湖畔的XXX!二、复习时间要够楼主负责任的说考研复习一定要早开始,别的不说英语也一定要早开始,楼主因为期末考试实习等等原因国庆节都过了才开始复习,三个月中综六本书加上英语政治,导致政治只剩一个月!要不是广东今年水一点可能就挂掉了!三、制订了计划就要不打折扣地执行,不要犯懒不要拖延症这应该是考研过程中最惨痛的教训了——同志们,不要犯懒!不要对贴在衣柜门上的计划书熟视无睹!!不要老想着“这一部分最后再搞吧来得及的”!不要早上起不来床就一直睡下去十一点才起!!不要复习的时候还有闲心看完整套盗墓笔记!最最重要的,希望每个人在成绩出来之后,都可以问心无愧地对自己说“我尽了全力”!!这句话都没脸说的话考研就白考了!过去好几个月你都干了些啥!!四、考研辅导班不用报楼主报了英语政治全程结果实习的医院不放人所以最后只上到了两节政治冲刺和两节英语写作!!所以报最后冲刺班就好啦!!——当然这个纯属个人意见,各位根据自身情况好好考虑就好。
好,咆哮部分到此结束,下面说说各种经验——由于楼主平常就各种迷糊所以计划什么的也不太清楚,尽量说说复习过程中的不足以及应该如何改正吧。
一、英语。
(这部分基本是废话,不想看跳过算了)英语是最短的一个短板,虽然下了很多力气,五月份开始背单词做阅读,结果七月期末考袭来顿时就萎了……就此扔了三个月,再捡起来的时候又退化成渣了。
所以说呢英语复习一天都不能停,哪怕这一天各种意外情况,能看半小时也比不看强得多。
中医院 重点学科皮肤科 汇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性病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年由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先生创建;年在全国中医系统中率先建立皮肤科;年成立北京市赵炳南皮肤病医疗研究中心;年确定为全国中医皮肤病专科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年确定为全国中医皮肤病专科医疗中心;年确定为全国中医重点学科建设和全国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目前有医务人员人住院床位张年门诊量达到万皮科人才济济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多名知名专家以及正副主任医师人中级人初级人博士人硕士人在职硕士人硕士导师人全国及北京市名老中医人学术继承人北京市“”人才培养人医疗上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以突出中医特色提高医疗质量及临床疗效为核心以增强皮肤病防治能力为重点实行“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结合”的治疗原则继承了赵炳南学术经验开展了中药药浴疗法黑布药膏疗法引血疗法封包疗法邮票贴敷法等特色治疗已形成银屑病湿疹等余个重点病种诊疗常规在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各种过敏性皮肤病痤疮白癜风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红斑狼疮大疱病等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上有优势总结出一套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成功经验疗效居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皮科门诊设有专家诊疗区专病专台(银屑病痤疮性病白癜风皮炎湿疹)治疗区(治疗室医学美容室光疗室)和实验区设有真菌变态反应病理免疫性病信息资料等实验室拥有先进的诊疗及科研设备包括荧光显微镜冰冻切片机多头显微镜流式细胞仪过敏原检测仪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窄波UVB照射治疗仪全身浸浴治疗机氦氖激光治疗仪等可完成包括过敏原检测性传播疾病检查免疫性疾病检查组织病理检查等检查项目治疗室可完成皮肤科各种治疗项目信息资料室已初步建成本专科信息资料库可查询中医皮科古代现代文献余条皮科拥有独特传统制剂种主要有除湿丸润肤丸白驳丸银乐丸凉血活血汤清热除湿汤复方黄连软膏芩柏软膏复方化毒散膏黑布药膏等改革制剂余种主要有石蓝草合剂凉血活血胶囊小儿健肤合剂痤疮合剂痤疮清热合剂痤疮除湿合剂复方生发酊等石蓝草合剂止痒药水狼疮冲剂已列为国家新药开发项目成果转让有关单位开发皮科除承担大量医疗工作外还担任院校授课国内外进修生培训举办全国提高班等教学任务承担国家部局级课题项目的研究取得多项科技进步成果奖发表论文数百篇皮科专门聘请了院内外有关知名专家组成专业学术委员会制定专科发展规划指导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皮科将继续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突出中医特色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核心以科研为先导力争达到六个一流的目标:即人才一流疗效一流科研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设施一流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皮肤科始建于年是全省最早设立中医皮肤科单位之一是广东省“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重点专科广东省和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皮肤病性病重点专科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外科皮肤学科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皮肤科由大德路门诊三个分门诊(天河门诊同德围门诊下塘门诊)四个分院(二沙分院芳村分院珠海分院大学城分院)病房以及皮肤性病研究室(含病理室真菌室免疫室分子生物室)等组成目前我科在医疗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总体水平已居于国内同行前列学科现有医技护人员名其中全国名老中医人正高职称人副高职称人博士生导师人硕士生导师人;是全国首批中医外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国内最早招收中医皮肤科博士后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挂靠单位目前我科是全省乃至全国中医皮肤科门诊量最大的单位之一日平均门诊量在人次以上高峰时达到多人次近年全年的门诊量均超过万人次最高时达万人次业务收入逐年增长年收入超过了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开设病床张年收治病人余人次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皮肤科跟踪现代医疗新技术挖掘中医特色治疗不断开展新技术新方法近年来我科先后引进了Vasculight强脉冲激光机光子痤疮治疗仪Q开关Nd:YAG双波长激光美容机C-Ⅱ型CO激光治疗仪全身中药熏蒸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使我科仪器设备总值达余万元新设备的引进大大拓展了皮肤科临床治疗范围提高了综合服务能力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皮肤科一直以来积极努力和坚持以中医中药为主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不断提高中医皮肤病性病的诊疗水平临床对一些危急重疑难病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收到了很好的疗效并且特聘中山大学著名皮肤病专家教授定期到病房查房和会诊提高了皮肤科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尤其诊治急危重疑难病的诊疗水平以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湿疹异位性皮炎)皮肤附属器疾病(痤疮脱发病)感染性皮肤病(性病皮肤真菌病)作为主攻方向近年承担各级科研课题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省部级课题项获各级成果奖项目前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个项目:“滋阴清热方影响阴虚内热证SLE白细胞基因及蛋白质表达模式的动态研究”“细胞因子网络调控与中药复方干预SLE模型作用机制”同时积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与日本资生堂进行“滋阴清肝方治疗女性痤疮的研究”方面的合作研究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皮肤科承办了多次全国和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研讨会和中医中医结合皮肤性病高级讲习班有力地促进了我省乃至我国中医皮肤性病学科发展通过学术交流和攻关协作与学科共建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促进了共建单位中医皮肤性病学科的发展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皮肤科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我科的医疗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总体水平已居于国内同行前列今后我们的目标是努力使我科成为全国中医药治疗皮肤性病的学术发展的“龙头”和中医皮肤性病医疗科研教学示范基地并以此为基础把我科建设成为具有岭南中医特色的全国一流的皮肤性病医疗中心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皮肤科特色疗法简介: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皮肤科截根疗法适应针:肛门瘙痒症外阴瘙痒症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等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皮肤科划痕疗法适应症: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慢性湿疹等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皮肤科中药吹烘疗法适应症:指掌角皮症皲裂型手足癣慢性湿疹疤痕疙瘩皮肤淀粉样变等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皮肤科梅花针疗法适应症:斑秃脂溢性脱发神经性皮炎皮肤淀粉样变慢性湿疹痒疹银屑病瘙痒症等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皮肤科穴位注射疗法适应症:寻常痤疮斑秃脂溢性脱发黄褐斑白癜风皮肤瘙痒症慢性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湿疹等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皮肤科中药面膜适应症:寻常痤疮黄褐斑雀斑面部继发性色素沉着等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皮肤科自血疗法适应症: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皮肤划痕症寻常痤疮等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皮肤科脐敷疗法适应症:慢性寻麻疹瘙痒病丘疹性寻麻疹慢性湿疹等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皮肤科拔火罐疗法:适用症:慢性寻麻疹湿疹痒疹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等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皮肤科中药熏蒸疗法适用症:银屑病皮肤瘙疹病玫瑰糠疹结节性痒疹硬皮病等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由沪上著名老中医夏涵教授创建著名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专家秦万章孙世道罗邦国杨希鏸等诸位教授担任我科学术顾问科室继承了沪上中医皮肤外科两大家--夏(墨农)顾(伯华)二氏的学术经验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目前已形成了新的具有岳阳特色的中医皮肤科的理法方药体系在患者中已经享有一定的声誉目前学科共有医师人其中高级职称人硕博比例达%该科目前还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皮肤病学的硕士博士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病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重点专科上海中医药大学优势临床专科建设单位我科病区现有床位张同时设有紫外线激光微波中药熏蒸足疗氧疗等多个治疗室充分发挥了传统医学治疗的优势形成了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学科特色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拥有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中西医人才兼备的以中青年临床医师为主力的学术队伍其中医师人技师人;正高职称人副高职称人中级职称人;博士生导师名硕士生导师名科内学术骨干近年来分别被评为上海市"医苑新星"或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多名年轻医师也先后分别入选上海中医药大学后备业务专家岳阳医院"科技新星"岳阳医院"青苗计划"等人才培养计划从而形成了一支勤奋好学勇于攀登学术高峰的人才队伍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医疗特色慢性皮肤溃疡:慢性皮肤溃疡多由糖尿病静脉曲张动脉硬化长期卧床外伤等因素引起常伴有细菌的感染而致缠绵难愈我科总结历代医家经验运用"祛瘀生肌"的治疗原则采用中西药物内服调整机体阴阳平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同时局部外用特色自制中药祛腐生新促进创面愈合我们的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能直接刺激产生表皮生长因子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治疗期较常规治疗明显缩短具有疗效明显不易复发费用合理等优点痛风:痛风专科成立于年目前是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病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病建设项目本专科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诊疗与研究根据著名老中医夏涵教授的几十年临床经验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组方原则组成专科协定方制成痛风系列颗粒剂并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一套中西医结合的分期综合防治痛风性关节炎的诊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银屑病:即俗称的"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无传染性的容易复发的顽固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多认为与感染自体免疫代谢障碍精神因素等有关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因内有蕴热郁于血分外感毒邪而发我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从"血分论治"治疗本病运用独特的协定处方并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辨证施治同时配合有效的外用药物及光化学疗法使本病的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过敏性皮肤病:常见有皮炎湿疹荨麻疹等其共同的特点为剧烈的瘙痒可同时见到多种皮肤损害常伴有渗出倾向易转变为慢性而反复发作我科根据几十年临床及科研经验辨证运用清热利湿凉血活血祛风通络等方法并配合紫外线光疗微波理疗中药熏蒸针灸穴位注射穴位敷贴等多种外治手段治疗过敏性皮肤病能改善皮肤微循环降低机体对外界物质的敏感性平衡人体内环境使广大患者远离瘙痒之苦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用药特色疗法自制制剂:芩珠凉血合剂:平肝祛风清热凉血止痒止痛主治带状疱疹扁平疣及瘙痒性皮肤病白地祛脂合剂:清泻肺热主治痤疮脂溢性皮炎等虎杖痛风颗粒:清热消肿祛风利湿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茵连痛风颗粒:清热利湿通络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缓解期银翘解毒合剂: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治疗疮疖痈疽等皮肤感染性疾患复方透骨草溶液: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用于手癣足癣甲癣温经暖肤散: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用于冻疮手足不温槐虎乳膏: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用于冻疮复方独胜膏:散寒通络用于冻疮的冬病夏治金黄膏:消炎散肿解毒止痛用于痈疽发背疔疮及乳痈丹毒等玉露膏:清热解毒排脓消肿外敷治疗痈疽脓肿丹毒等冲和膏:疏风活血定痛消肿祛寒软坚用于疮疡半阴半阳证红油膏:防腐生肌用于溃疡不敛巨樱乳膏:祛脂消痤用于痤疮脂溢性皮炎酒渣鼻一.北京广安门医院科学中医皮肤科研究北京广安门医院科学中医皮肤科发展目标与研究方面:中医治疗银屑病的研究北京广安门医院科学中医皮肤科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朱仁康老专家为主重点以中医治疗银屑病为研究课题先后总结了克银方系列治疗银屑病的经验并进行扫描电镜及透摄电镜对照观察开发投产了\"克银丸\"是全国最早治疗银屑病的中成药之一\"克银方治疗银屑病临床与实验研究\"年获中研究科技成果二等奖年获卫生部甲级成果奖在此基础上皮肤科总结了不同的治疗法则及方药并探讨了银屑病红皮病的中药治疗以不同的给药方式如静脉点滴口服及外用中药联合用药取得了较好疗效打破了以往用皮质激素治疗红皮症的贯例治疗红斑狼疮的研究北京广安门医院科学中医皮肤科在七十年代未以庄国康研究员为首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红斑狼疮进行较深入研究其中以中药为主治疗盘状红斑狼疮以中西医结合为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将其分为不同证型辨证用药减少皮质激素的用量取得较好疗效\"青蒿治疗盘状红班狼疮及超微结构的研究\"获年中研院级成果奖\"中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皮肤狼疮带研究\"获年中研院二等奖近年来在此基础上又加用免疫抑制剂三联疗法治疗提高了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中药治疗手足癣研究朱仁康老大夫很早既用中药\"醋泡方\"治疗手足癣以后在药剂科协助下使用\"改良醋泡方治疗手足癣\"进行了临床观察总结药物抑药试验及扫描电镜的观察先后于年年分别获得中研院三等奖二等奖此方一直延用至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研究痤疮对于痤疮的中药治疗皮肤科老中青医师一代代继承和发展至今已自成一套中医治疗体系通过内服中药及外用中药面膜治疗痤疮疗效很高皮肤科先后参加中研院年中标课题\"益痤丹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及年广安门医院中标课题\"复方舌草冲剂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并做了痤疮的基础研究工作如痤疮患者治疗前后棒状丙酸杆菌栓侧及抑菌试验用药前后性激素的测定及电镜对比在皮肤科学中处于领先地位北京广安门医院科学中医皮肤科与全国同类学科优势的分析与比较)广安门医院皮肤科基底较好早在七十年代未肤科就有较雄厚的技术力量获得卫生部及中研院多项成果奖基础研究项目较多当时有实验室间从事到肤病理电镜制片真药检及培养外用药研究等多项实验研究)病源充足皮肤病门诊量一直在广安门医院前向位在患者群中有较高的信誉同时具备条件完善的病房利于科研观察及治疗急危重症病人也锻炼了皮科医生除皮肤病外其它学科的诊治能力)后继力量充足皮肤科除了多名全国知名的老大夫外尚有一批素质较高的研究生及本科毕业的年青医生能够继承和发展老大夫的学术研究在实施的部局级课题名称:除液外用治疗乳多病毒所致临床与实验研究类别:主持人;许铣研究员经费:起止时间;近年-学术队建设:主持每一主要研究方面的学术带头人骨干等情况)银屑病学术带头人:朱仁康研究员张作舟主任医师学术骨干:许铣研究员李博鉴主任医师刘瓦利副研究员李香主治医师华华主治医师李香兼技术骨干从事电镜制片等项目)红斑狼疮学术带头人:庄国康研究员指导及全面负责骨干:许铣刘瓦利李香毕华丁旭住院医)手足癣学术带头人:许铣研究员;指导及全面负责骨干:刘瓦利华华丁旭沈冬(住院医))痤疮学术带头人:许铣研究刘瓦利副研究员骨干:沈冬(兼技术骨干)李香华华宋平(住院医院)丁旭北京广安门医院科学中医皮肤科研成果汇报北京广安门医院科学中医皮肤科在研究院建院初期归属于中医外科自七十年代初期正式成立皮肤科几十年来一直从事临床常见病如银屑病湿疹痤疮真菌病以及疑难病如系统性红班狼疮白癜风等病的治疗和研究并在临床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并获得了各种嘉奖主要成果如下:一治疗银屑病的工作银屑病是一种发病率高易于复发难治愈的皮肤病皮肤科从年开始发扬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等治疗原总结了克银方治疗银屑病的经验并进行了扫描电镜及透摄电镜的研究开发投产了\"克银丸\"是全国最早治疗银屑病的成药之一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克银方\"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获得年卫生部甲级成果奖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特点是疗效高复发率低副作用小深受患者欢迎近几年来我们又探讨了银屑病的皮症的中药治疗通过不同的经验静脉点滴口服用药等联合获得了满意疗效打破了既往使用皮质激素治疗红皮症加强基础研究立争在8年后达到银屑病治疗国内先进水平二北京广安门医院科学中医皮肤科治疗红斑狼疮的工作红斑狼疮是害人陕西省中医院皮肤性病科创建于年年起开展性病诊疗工作该科成立以来以突出中医中药优势继承传统医学疗法引进现代医学的先进诊疗技术为特色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迄今已成为西北地区颇具特色的皮肤性病专科陕西省中医院皮肤性病科有医护人员名其中主任医师名副主任医师名博士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名设有住院病床张年门诊量达万余人次在省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治愈患者遍及全国各地陕西省中医院皮肤性病科历来重视对著名医家经验方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已研制出银屑平等纯中药院内制剂数十种注重引进新技术新方法近年来先后引进中药气雾透皮熏蒸机德国UVB系列紫外光治疗仪德国百康BICOM型生物共振治疗仪W二氧化碳激光机微波治疗机高频美容仪痤疮治疗仪等价值上百万元的先进仪器和“中药气雾透皮熏蒸”疗法生物共振技术治疗等新方法陕西省中医院皮肤性病科医务人员先后承担省级科研课题项院内科研课题项相继发表专业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余部先后为新疆甘肃宁夏河南山西福建海南及安徽等地培育了专科人才发挥了学科基地的重要作用江苏省中医院皮肤科创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经几代人的奋斗形成了既有中医诊疗特色又能充分运用现代医疗新技术开展特色诊治的专科在多种皮肤性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断及治疗方面处于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本学科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硕士点科室现有医师名其中正高职称人副高职称人硕士生导师人年门诊量达到万人次在南京地区综合性医院皮肤科中排名第一在银屑病白癜风与黄褐斑过敏性皮肤病脱发痤疮性病等皮肤病的诊疗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开展的诊疗项目有窄谱中波紫外线高能紫外线治疗白癜风银屑病等;蓝光及红光光动力治疗痤疮;CO激光ALA-PDT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HE-NE激光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中药汽疗治疗银屑病及皮肤瘙痒性疾病;微晶磨削;真菌镜检;冷冻治疗等一皮肤科部分疾病治疗特色介绍(一)银屑病本科在国内较早开展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及联合雷公藤阿维A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自年本科在国内首家引进德国沃曼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仪开展中药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现已治疗千余例并完成了有关科研课题本科常年来除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银屑病外还采用有特色的本院制剂白疕合剂黄芩膏加味黄芩膏治疗并根据病情采用中药静脉滴注治疗疗效显著(二)白癜风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有特色的本院制剂如白驳丸白癜丸白斑酊抗白灵软膏等造福大量的患者近年来本科开展了白癜风的免疫调节治疗引进了白癜风自体表皮移植术μm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也在全国领先开展通过临床研究发现联合中药的窄谱中波紫外线的短程治疗即有一定的疗效可增强患者的接受治疗信心与依从性进一步对联合中药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与联合西药他卡西醇软膏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证明两组的疗效相当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白。
广西中医药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1.《仪器分析》,(《分析化学》教材第5版,第十章~第二十二章,李发美主编,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7月第5版)。
2.《基础药理学》,(《药理学》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王乃平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3.《生理学》国家“十一五”规划精编教材,张志雄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4.《药用植物学》,姚振生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8月第二版。
5.《中药鉴定学》,康庭国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5月第二版。
6.《诊断学》,陈文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7.《药物化学》,郑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
8.《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孙广仁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1月第二版。
9.《传统保健养生文化导论》,吕继光主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10.《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上、下册),方廷钰、丁年青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
11.《温病学》,马健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12.《金匮要略》,范永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13.《伤寒论讲义》,王庆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14.《中医各家学说》,李成文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年。
15.《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三版。
16.《方剂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邓中甲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17.《中医诊断学》21世纪课程教材,季绍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18.《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19.《中医外科学》,陈红风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2月。
20.《中医骨伤科学》,王和鸣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1月第二版。
新版南方医科大学中药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回首过去一年的各种疲惫,困顿,不安,怀疑,期待等等全部都可以告一段落了,我真的是如释重负,终于可以安稳的让自己休息一段时间了。
虽然时间如此之漫长,但是回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这可真是血与泪坚坚实实一步步走来的。
相信所有跟我一样考研的朋友大概都有如此体会。
不过,这切实的果实也是最好的回报。
在我备考之初也是看尽了网上所有相关的资料讯息,如大海捞针一般去找寻对自己有用的资料,所幸的是遇到了几个比较靠谱的战友和前辈,大家共享了资料和经验。
他们这些家底对我来讲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而现如今,我也终于可以以一个前人的姿态,把自己的经验下下来,供大家翻阅,内心还是比较欣喜的。
首先当你下定决心准备备考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细致到每日、每周、每日都要规划好,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另外,复试备考计划融合在初试复习中。
在进入复习之后,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我们的计划。
总之,定好计划之后,一定要坚持下去。
由于篇幅较长,还望各位同学能够耐心看完,在结尾处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南方医科大学中药学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为:1.《中药化学》(新世纪第三版),匡海学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中药药剂学》(第二版),李范珠李永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3.《中药鉴定学》(新世纪第四版),康廷国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中药学》(新世纪第二版),高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英语复习经验。
⑴单词:英语的单词基础一定要打好,如果单词过不了关,那你其他可以看懂吗??单词可以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就够了。
也可以用app软件。
但是这样就会导致玩手机(如果你自制力超强),单词的话到考前也不能停止的。
我的单词并没有背好,导致英语后来只有60+,很难过…⑵阅读:阅读分数很高,所以一定要注重,可以听木糖英语的名师讲解,或者木糖英语的课程,阅读最重要的是自己有了自己的方法,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做题方法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如果初次做题还没有什么思路,那就可以多看看真题里面的答案解析考研英语很难,和四六级是完全不同的!大家肯定都听说过,所以阅读暑假就可以开始做了,真题反复摸索,自己安排好时间。
方剂学趣味方歌速记口诀(广州中医药大学版)汇编
一、辛温解表剂麻黄汤《伤寒论》:麻子炒杏仁。
(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桂枝汤《伤寒论》:大嫂炒姜汁。
(大枣,芍药,炙甘草,桂枝)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
(黄芩,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细辛,防风,羌活,川芎)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
(麻黄,五味子,干姜,芍药,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二、辛凉解表剂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
(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竹叶,淡豆豉,荆芥穗,牛蒡子,薄荷,银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干嘛姓石。
(炙甘草,麻黄,杏仁,石膏)三、扶正解表剂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穷。
(独活,人参,羌活,桔梗,茯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川芎)一、寒下剂大承气汤《伤寒论》:小黄识谱。
(芒硝,大黄,枳实,厚朴)二、温下剂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黄夫人炒姜。
(大黄,附子,人参,甘草,干姜)三、润下剂麻子仁丸《伤寒论》:布什妈要大白杏。
(厚朴,枳实,火麻仁,白芍,大黄,蜂蜜,杏仁)四、逐水剂十枣汤《伤寒论》:甘愿起早。
(甘遂,芫花,大戟,大枣)一、和解少阳小柴胡汤《伤寒论》:生芹菜炒大虾仁。
(生姜,黄芩,柴胡,炙甘草,半夏,人参)二、调和肝脾剂四逆散《伤寒论》:柴草制药。
(柴胡,甘草,枳实,白芍)逍遥散《和剂局方》: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
(茯苓,白芍,柴胡,当归,甘草,白术,烧生姜,薄荷)三、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江大人今夏添草帘。
(干姜,大枣,人参,黄芩,甘草,黄连)一、清气分热白虎汤《伤寒论》:师母干净。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二、清营凉血清营汤《温病条辨》:西皇帝住乔丹卖银元。
(犀角,黄连,生地黄,竹叶,连翘,丹参,麦冬,银花)三、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百子练琴。
(黄柏,栀子,黄莲,黄芩)五、清脏腑热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草地牧猪。
广州中医药大学部分相关考试科目参考书
09
中医骨伤科学
1、〈〈中医骨伤科学〉〉二十一世纪教材,王和鸣主编,
2、〈〈实用骨伤学〉〉胥少汀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
10
脊柱外科学
脊柱外科学胡有谷主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中医妇科学
01
中医妇科学
1、《生殖免疫学与内分泌学》人民军医出版社、罗颂平主编
05
中医内科学
1、《中医内科学》第六版教材,王海燕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肾脏病学》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06、30
中医内科学
1、《中医内科学》第七版,主编周仲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08、17
中医内科学
1、《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中医妇科学》欧阳惠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02、03
中医妇科学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2003年8月,第一版。司徒仪主编,科学出版社
04、05、06
中医妇科学
1、《中医妇科学》第七版,欧阳惠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妇产科学〉〉第六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儿科学
01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第七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主编
温病学
1、《温病学》林培政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
03、04
温病学
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
06、07、08
伤寒论
《伤寒学》熊曼琪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09
伤寒论
1、<<伤寒论选读>>柯雪帆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96年5月
云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2020年自命题考试科目考试大纲707中医综合1.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7月第3版),孙广仁、郑洪新主编。
2.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版),李灿东、吴承玉主编。
3.方剂学《方剂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12月第9版)李冀主编。
4.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7月第三版),吴勉华,王新月主编。
5.伤寒论《伤寒论选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7月第3版),王庆国主编。
总分300分,其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各占60分、中医内科学占80分、伤寒论占40分。
一、中医基础理论(一)绪论1.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即中医学对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统一性的认识,体现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方面。
(2)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含义及运用。
(二)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精气学说(1)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
(2)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2023年中医学专业考研书目
2023年中医学专业考研书目2023年中医学专业考研书目共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医理论类1. 《伤寒论》2. 《金匮要略》3. 《内经》4. 《素问》5. 《灵枢》6. 《景岳全书》7. 《针灸甲乙经》8. 《伤寒论玄机》9. 《本经要义》10. 《儒门医道集要》11. 《针灸大成》12. 《黄帝内经素问注释》13. 《黄帝内经灵枢注释》15. 《中医学史》二、中医临床类1. 《诸病源候论》2. 《临证指南医案精选》3. 《外感病治疗学》4. 《妇科学》5. 《小儿内科学》6. 《中医骨伤科学》7. 《中医皮肤科学》8. 《临证指南医案详解》9. 《中药药物学》10. 《中草药学》11. 《中药临床用药指南》12. 《中药化学》13. 《中药药理学》14. 《中药理论与实践》三、中医方剂类1. 《方剂学》2.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综述》3. 《中药配方加减方理论与应用》4. 《方剂学理论与实践》5. 《中药合成药物研究与开发》6. 《中草药制剂技术》7. 《方剂学与临床应用》8. 《中药制剂》9. 《中草药贮藏与保鲜技术》10. 《方剂选择与配伍》四、针灸类1. 《针灸学原理与临床》2. 《现代针灸理论与实践》3. 《针灸学临床指南》4. 《针灸经验方专论》6. 《针灸与临床治疗》7. 《针灸临床指南》8. 《穴位手法学》9. 《针灸治疗学》10. 《针灸临床应用技术》五、中医基础理论1. 《中医药理学》2. 《中医病理学》3. 《基础中医学》4. 《中医心理学》5. 《中医免疫学》6. 《中医药理学研究》7. 《中医药物作用与药效学》8. 《中药药物代谢学》9. 《中医针灸解剖学》10. 《中医经络学》。
最新中医四大经典题目及答案汇编
最新中医四大经典题目及答案汇编1、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属于肝的病证是诸风掉眩。
2、《素问•至真要大论》建议对“诸寒之而热者”采用取之阴的治法。
3、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肾之府精气将夺。
4、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属于肺的病证是诸气膹郁。
5、《素问•举痛论》指出,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
6、《素问•百病始生》指出,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喜怒不节则伤藏。
7、在《素问•热论》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外感热病的总称。
8、根据《素问·痿论》,筋痿发生的脏腑是肝。
9、除阴病治阳,阳病治阴外,其他治法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
10、《素问•举痛论》指出,百病生于气,喜则气缓。
11、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诊病的最佳时间是平旦。
12、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对于闭经病,应该采用XXX用的治疗方法。
13、《灵枢•脉度》指出,心和则舌能知五味。
14、根据《素问·平人气象论》,虚里可测候宗气。
15、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述,寒的症状者用四逆汤不属于反治法。
16、《素问•举痛论》中记载的“卒然痛死不知人”是因寒邪客于五脏。
17、《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乳之下,其动应衣”是宗气外泄。
18、根据《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的“能”是指耐受,即指那些能够耐受毒物的人。
19、《素问·汤液醪醴论》中指出“病为本,工为标”,其中“工”是指医生的治疗措施。
20、根据《灵枢•脉度》所述,五脏常内阅于七窍,肾和则耳能闻五音。
21、《素问•五脏生成》中提到,诸髓者皆属于脑。
22、根据《素问•痹论》所论述痹证的发病,春季感受XXX将发生筋痹。
23、《素问·汤液醪醴论》中的“标本”是指病人的神机和医生的治疗措施。
24、根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虚的症状是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25、根据《素问•痹论》所述,“皮痹不已”,再感受风寒湿气则发生肺痹。
新版广西中医药大学民族药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西中医药⼤学民族药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在很多年之前我从来不认为学习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那个时候我混迹于⼈群之中,跟⼤多数的⼈⼀样,做着这个时代青少年该做的事情,⼀切都井井有条,只不过,我不知做这些是为了什么,只因⼤家都这样做,所以我只是随众⽽已,虽然考上了⼀个不错的⼤学,但,我的⼈⽣⽬标⼀直以来都⽐较混乱。
但是后来,对世界有了进⼀步了解之后,我忽⽽发现,⾃⼰真的不过是这浩渺宇宙中的苍茫⼀粟,⽽我⾃⾝的存在可能根本不能由我⾃⼰来把握。
认识到个体的渺⼩之后,忽然有了争夺⾃⼰命运主导权的想法。
所以⾛到这个阶段,我选择了考研,考研只不过是万千道路中的⼀条。
不过我认为这是⼀条⽐较稳妥且便捷的道路。
⽽事到如今,我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时隔⼀年之久,我终于涅槃重⽣得到了⾃⼰⼼仪院校抛来的橄榄枝。
⾃此之后也算是有了⾃⼰的⽅向,终于不再浑浑噩噩,不再在时代的浪潮中随波逐流。
⽽这⼀年的时间对于像我这样⼀个懒惰、闲散的⼈来讲实在是太漫长、太难熬了。
这期间我甚⾄想过不如放弃吧,得过且过⼜怎样呢,还不是⼀样活着。
可是最终,我内⼼对于⾃⾝价值探索的念头还是占了上峰。
我庆幸⾃⼰居然会有这样的觉悟,真是不枉我活了⼆⼗多个春秋。
在此写下我这⼀年来的⼼酸泪⽔供⼤家闲来翻阅,当然最重要的是,⼲货满满,包括备考经验,复习⽅法,复习资料,⾯试经验等等。
所以篇幅会⽐较长,还望⼤家耐⼼读完,结尾处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家下载,希望会对各位有所帮助,也不枉我码了这么多字吧。
⼴西中医药⼤学民族药学专业的初试科⽬:(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701)药学类综合1或者(702)药学类综合2或者(703)药学类综合3参考书⽬:《药理学》,朱依谆主编,⼈民卫⽣出版社,第七版;《⽣理学》,⽜欣、张志雄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九版;《中药化学》,匡海学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分析化学》,梁⽣旺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药⽤植物学》,谈献和、王德群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现代分⼦⽣物学》,朱⽟贤,李毅等主编,⼗⼆五普通⾼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第4版,⾼等教育出版社先说说英语复习⼼得⼀.词汇词汇的复习流程其实都⽐较熟悉了,就是反复记忆。
最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汇编
总论名词解释:1.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得一门应用科学。
它是以传统的中药鉴别经验为基础,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与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鉴别特征、质量评价方法、开发和扩大中药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 中药资源: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自然状态存在或人工制造的,可供作为中医药用的植物、动物、矿物和加工品的种类以及蕴藏量的总和。
3. 道地药材:许多药材由于天时、地利的生长条件和多年来劳动人民精心培植和加工,形成了历史悠久、品种优良、生产及加工技术成熟、质量稳定、临床常用的著名药材,这些药材在中药经营行业中被称为“道地药材”。
著作:1. 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首推《神农本草经》(三卷)。
成书于东汉末年,载中药材365种,按医疗作用分为上、中、下三品。
较为完整的性状鉴别法提出了中药质量鉴定的科学问题2. 公元502~536年,梁•陶弘景著成《神农本草经集注》(七卷),该书收载中药材730种,并将药材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7类,堪称药材依自然属性分类的先导性著作。
3. 公元659年,唐•李勣、苏敬等22人撰成《新修本草》(五十四卷),该书又称《唐本草》,载药850种,按药材的属性分为11部。
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药典,该书采用了图文并行的编写方式。
4. 公元741年,陈藏器著成《本草拾遗》(十卷),收载了《新修本草》未载的中药692种,该书提出了按照药效宣、通、补、泄、轻、重、燥、湿、滑、涩的分类方法,在内容上重视中药的性味功能、生长环境、产地、形态描述、混淆品种考证等。
5. 1108年前,北宋•蜀医唐慎微编撰了《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三十一卷,简称《证类本草》),该书载药1746种,也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本草著作。
6. 1505年,刘文泰等编写了《本草品汇精要》(四十二卷),该书载药1815种,分别以苗、形、色、味、嗅等项逐条记载了与性状鉴别有关的内容,并附有彩色药图(最早),具备了现代中药性状鉴定法的雏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考研参考书目
内容介绍>>
一、综合科目部分
661中药综合:含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
《中药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六版),雷载权主编
《中药鉴定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六版),李家实主编
《中药药剂学》国家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版,张兆旺
《中药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六版),肖崇厚主编
662药学综合:含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
《药理学》吕圭源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药物化学》王玮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药物化学》郑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药物分析》刘文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药剂学》崔福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771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六版),吴敦序主编;
《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第七版),孙广仁主编
772西医诊断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段振离主编
773管理学综合:含公共管理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新编卫生经济学
《公共管理学》苏保中、张正河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管理学》谭力文、徐珊、李燕萍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管理心理学》陶克涛、刘建平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年1月
《新编卫生经济学》邱鸿钟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
774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中山大学哲学系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775管理思想史:《管理思想的演变》,[美]丹尼尔A雷恩著赵睿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776马克思主义理论: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黄楠森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马列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司编,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二、专业基础课部分
881社会医学:《社会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顾杏元主编。
882科学技术发展史:远德玉、了云龙主编,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版。
883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郑永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张耀灿、郑永廷主编,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三、复试科目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
内经:《内经讲义》王洪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邓铁涛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8月第二版
中医各家学说:鲁兆麟、陈大舜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年
古汉语:《古代汉语》(修订本),王力主编
中国医学史:甄志亚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生物化学:王继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周梦圣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年组织学与胚胎学:牛建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传染病学:彭文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温病学:彭胜权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伤寒学:熊曼琪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金匮要略:陈纪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黄仰模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方剂学:段富津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谢鸣主编,21世纪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21世纪课程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外科学:陆德铭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李日庆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骨伤科学:张安桢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王鸣和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妇科学:欧阳惠卿主编,21世纪课程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儿科学:王萍芬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罗笑容主编,科学出版社
中医眼科学:曾庆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耳鼻喉科学:孔维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口腔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邱蔚六主编,第五版
针灸学:孙国杰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神经生物学:《神经科学基础》罗学港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
细胞生物学:凌诒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体解剖学:《正常人体解剖学》严振国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生理学:《中西医结合生理学》徐志伟、罗荣敬主编,科学出版社
病理学:黄启福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一版
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杨黎青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邱全瑛主编,科学出版社
中药药理学:侯家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沈映君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中药学:雷载权主编,《中药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六版);黄兆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药理学:吕圭源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余绍源、刘茂才、罗云坚主编,科学出版社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医外科学》、《西医外科学》,新世纪规划教材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医学影像学:关恩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西医外科学: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检验诊断学:《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第3版,周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第3版,谭齐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第3版,王兰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第3版,张卓然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现代中医肿瘤学》陈锐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药药剂学:范碧亭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第一版;张兆旺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药代动力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梁文权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药剂学:《中药药剂学》张兆旺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药用植物学:杨春澍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中医药文献检索:广东高教出版社,1999年第1版
有机化学:吉卯祉主编,科技出版社,2002年
中药炮制学:龚千锋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药鉴定学:张贵君主编,科学出版社;康廷国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药制剂分析:梁生旺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药化学:肖崇厚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六版)
药物分析:刘文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波谱解析:《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姚新生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分析化学:陈定一主编,学苑出版社
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技术哲学导论》,刘大春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郑永廷、杨菲蓉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临床心理学:邱鸿钟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卫生事业管理:陈金华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