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产房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医务人员,包括辅助人员上岗前应接受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知识培训。
2.医务人员患有皮疹、腹泻、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等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直接接触产妇及新生儿。
3.诊疗过程中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有体液暴露危险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护面罩、穿防水围裙和防护鞋。
4.接生或助产前应按照要求戴医用外科口罩、帽子,进行外科手消毒、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5.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人员入室前应做手卫生。
(二)建筑布局1.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母婴室临近,周围环境安静、清洁。
2.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
限制区包括: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刷手间、无菌物品存放间;半限制区包括:待产室、隔离待产室、更衣室、办公室;非限制区包括:产妇接收区、污物间等。
3.墙面、地面、天花板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消毒。
(三)消毒隔离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空气消毒,空气消毒机过滤网至少每月清洗一次,有记录。
门窗、墙面每周擦拭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2.在助产开始前和分娩结束后,应对产房的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
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孕产妇,应在隔离待产室和隔离产房进行待产和分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分娩结束后,应对室内的环境进行终末消毒,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器械,应密闭包装,由消毒供应室统一回收处置。
3.接触患者的所有诊疗物品均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产床上的所有织物均应一人一用一更换。
不在产房和走廊上清点使用后的织物。
4.血压计袖带保持清洁,被血液、体液等污染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后使用。
5.氧气湿化瓶一人一用一洗一消毒,湿化液用灭菌水;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6.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应存放于无菌柜内,无菌柜应保持清洁,每周至少擦拭清洁一次;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不得再放回无菌物品间;产包、手术包打开后限4h内使用,其他无菌物品一经打开24h内使用。
产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产房医院感染管理,保障母婴健康,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产房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与监督工作。
2.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职责:(1)制定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对产房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分析、评估,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
(3)对产房医院感染病例进行报告、调查、处理。
(4)对产房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
三、预防措施1. 产房布局:(1)产房应设置在与母婴室和新生儿科相邻的区域,环境清洁、安静,周围无污染,便于管理。
(2)产房应分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限制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3)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刷手间等。
2. 人员管理:(1)凡进入产房人员必须先换鞋、更衣、洗手,外出更换外出服。
(2)助产人员按外科刷手法刷手。
(3)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要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
3. 物品管理:(1)一次性用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且不得重复使用。
(2)非一次性诊疗器械必须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供应,科室不得有自备包。
(3)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 环境与空气:(1)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进行微生物学监测。
(2)检测不合格要有追溯记录。
(3)医疗废物规范放置,专人收集处理。
四、感染病例处理1. 发现产房医院感染病例,应立即上报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2.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组织调查、分析、处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 对感染病例的处理结果进行记录、总结,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五、培训与宣传1. 定期对产房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
2.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宣传,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
3. 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共同保障母婴健康。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引言医院产房是孕妇分娩和产后恢复的重要场所,为了保障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安全,医院制定了严格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产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产房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二、管理责任1. 产房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2. 产房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感科、妇产科、护理部、感染科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三、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1. 产房环境清洁卫生a. 产房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特殊是产妇出院后需要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b. 定期检查产房设备、器械的清洁和消毒情况,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c. 加强对产房空气质量的监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2. 医务人员感染控制a. 所有医务人员应接受感染控制培训,了解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b. 医务人员应遵守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c. 定期进行医务人员感染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3. 患者感染控制a. 所有产妇入院前应进行感染筛查,确保无感染风险。
b. 产妇应遵守手卫生和个人卫生要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c. 产妇在产房期间应佩戴口罩,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4. 设备和器械管理a. 产房设备和器械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b. 对于一次性使用的器械,应按照规定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处置。
5. 感染事件的监测和报告a. 医院应建立感染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b. 医院应定期进行感染事件的统计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管理措施。
四、培训和宣教1. 医院应定期开展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能力。
2. 医院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感染控制宣教,增强他们的卫生意识和合作意识。
五、监督和评估1. 产房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评估和改进。
2. 监督部门应对产房的感染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产房院感工作制度
产房院感工作制度一、总则为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成立产房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监控护士及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2. 产房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产房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监督和评估产房感染管理工作。
3. 产房感染管理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产房感染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
4. 产房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应具备一定的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经过专业培训并合格。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1.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彻底洗手,并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2. 产房应配备充足的消毒设施和消毒剂,定期进行消毒和灭菌,并做好记录。
3. 产房内的物品表面、空气和医疗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和灭菌。
4. 产房应实行严格的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和时间,避免交叉感染。
5. 产房医护人员应按照诊疗规范操作,防止病原体传播。
6. 加强产房感染监测,对感染病例进行报告、分析和控制。
7. 定期对产房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持续改进。
四、培训与教育1. 产房医护人员应接受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感染防范意识。
2. 新入职医护人员应进行岗前感染管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 定期组织感染管理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管理水平。
4. 鼓励医护人员参加感染管理相关的学术交流和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五、考核与奖惩1. 产房感染管理小组对医护人员的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评价。
2. 对感染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违反感染管理规定,造成感染事故的个人和集体,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感染管理科。
3. 原《产房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同时废止。
产房院感工作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产房感染管理水平,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安全,促进医院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产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产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母婴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产房及其工作人员的感染防控管理工作。
第三条产房医院感染防控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管理、全员参与的原则,实行全面、全程、全员管理。
第四条产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应当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落实措施,确保感染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成立产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小组,组长由产房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产房护士长、医生、消毒供应室人员等。
第六条产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实施感染防控工作计划,定期组织感染防控培训和考核,监督感染防控措施的执行,及时处理感染事件。
第七条产房负责人应当认真履行感染防控管理职责,确保感染防控制度落实到位,保障母婴安全和医疗质量。
第八条产房应当设立感染防控监测指标,对感染防控工作进行持续改进。
第三章感染防控措施第九条产房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操作前后、穿脱隔离衣前后、处理污物前后等情况下必须进行手卫生。
第十条产房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遵循无菌原则,严格控制感染风险。
第十一条产房应当加强医疗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其安全使用。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产房应当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保持产房空气质量。
每日结束后,应当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第十三条产房应当加强患者及家属的教育,提高其感染防控意识。
患者及家属应当遵守感染防控规定,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感染防控工作。
第十四条产房应当建立感染防控应急预案,提高应对感染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四章感染防控培训与考核第十五条产房应当定期组织感染防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
第十六条产房应当定期进行感染防控知识考核,评估医务人员感染防控能力。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的感染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院感染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全面管理、科学规范、合理使用、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四条医院应建立健全感染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感染管理工作的落实。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医院应设立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感染管理工作。
感染管理科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指导、监督和评价感染管理工作。
第六条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应设立专门的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
第七条感染管理科和感染管理小组应定期组织感染管理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三、环境管理第八条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应保持环境清洁、通风良好,各项设施应符合感染控制要求。
第九条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的布局应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应有明显的标志。
第十条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的墙壁、天花板、地面应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第十一条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应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和器材,确保消毒工作的落实。
四、医疗质量管理第十二条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应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活动的安全。
第十三条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应按照标准预防原则,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第十四条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所有物品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
第十五条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第十六条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应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置。
五、人员管理第十七条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的医务人员应接受感染管理培训,掌握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
产科产房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产科产房医院感染监测制度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产科、产房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一、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监测时间每季度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进行采样。
采样方法沉降法1.布点: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m处。
2.采样: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直径为9c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结果判定非洁净手术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平皿)。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平皿)。
二、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监测时间每季度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
采样方法用5cmx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L 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无菌检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
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结果判定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引言医院产房是孕妇分娩和产后恢复的重要场所,为保障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防止产房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制定本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产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产房环境的洁净和安全。
二、管理责任1. 产房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2. 产房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感科、妇产科、感染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3. 产房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评估并更新感染管理制度。
三、感染预防措施1. 产房环境卫生:a. 产房每日进行清洁消毒,特殊是产妇床位、手术台、器械等易受污染的区域。
b. 定期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等。
c. 确保产房通风良好,定期检查通风设备的运行情况。
d. 确保产房内的废弃物正确分类、包装、处理,定期清理废弃物。
2. 医务人员卫生:a. 医务人员每日进入产房前,应进行手卫生并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b. 医务人员接触产妇前,应对手进行再次洗手或者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
c.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感染控制培训,了解感染预防知识和操作规范。
3. 感染监测和报告:a. 产房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产房环境、医务人员和产妇进行感染监测。
b. 发现感染病例后,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四、感染控制措施1. 隔离措施:a. 对于已知或者疑似感染的产妇,应即将进行隔离,防止感染的传播。
b. 隔离措施包括单间隔离、空气传播隔离等,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进行选择。
2. 感染防控:a. 所有产妇入院前应进行感染筛查,确保无感染。
b. 产妇在产房期间应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如发现感染迹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c. 产妇及家属应接受感染防控知识的教育,了解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 感染控制:a. 产房应配备必要的感染控制设施和器材,如手消毒剂、洗手液、一次性手套等。
b. 定期检查和维护感染控制设施和器材,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产房、母婴室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母婴室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产房、母婴室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成立产房、母婴室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医生、护士等组成,负责感染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 感染管理小组应定期组织学习感染管理的相关知识,提高员工的感染管理意识。
3. 感染管理小组应制定并落实感染管理计划,定期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1. 员工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保持个人卫生。
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3. 产房、母婴室应保持环境清洁、通风良好,定期进行消毒。
4. 产房、母婴室应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和消毒剂,并定期检查、维护。
5. 产房、母婴室应实施严格的探视制度,控制人员流动,减少感染风险。
四、感染监测与报告1. 定期对产房、母婴室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对检测不合格的环节进行整改。
2.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并按照要求进行调查和处理。
3. 做好感染病例的登记和统计工作,分析感染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五、培训与教育1. 对产房、母婴室员工进行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感染防控能力。
2. 定期组织感染管理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3. 开展感染管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感染防控意识。
六、特殊感染管理1. 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采取隔离措施,单独使用医疗用品,严格执行消毒灭菌要求。
2. 对感染性疾病患者,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防止交叉感染。
七、医疗废物管理1. 产房、母婴室应规范放置医疗废物,实行专人收集、运输、处理。
2. 医疗废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包装、标记,确保安全处置。
八、制度执行与监督1. 产房、母婴室应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感染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 感染管理小组应加强对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_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_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产房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产房感染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产房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加强管理,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产房感染预防控制的科学研究,推广应用有效的感染控制技术和方法。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成立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感染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管理部门,负责感染管理工作。
第七条产房应当设立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产房感染管理工作。
第八条产房感染管理小组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分析产房感染情况,制定和改进感染管理措施。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第九条产房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条产房应当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第十一条产房应当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
第十二条产房应当加强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第十三条产房应当对感染病例进行登记、报告和分析,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四、人员培训与教育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产房工作人员进行感染管理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技术水平。
第十五条产房工作人员应当定期参加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掌握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五、监督管理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感染管理制度,加强对产房感染管理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产房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法律责任第十八条违反本制度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十九条违反本制度,造成产妇和新生儿感染,给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七、附则第二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引言概述:医院产房是新生儿和产妇接受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然而,由于产房环境特殊,感染风险也相对较高。
为了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安全,医院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产房环境管理1.1 定期消毒:产房应每天进行定期消毒,包括地面、墙面、家具等。
消毒剂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并按照正确的浓度和方法进行消毒。
1.2 空气净化:产房应安装空气净化设备,定期清洁和更换过滤器,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1.3 垃圾处理:产房内的垃圾应定期清理,垃圾桶应密闭,并按规定进行分类处理,以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二、医务人员管理2.1 培训和教育:医院应定期组织产房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2.2 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在产房工作时应佩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隔离衣等,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2.3 手卫生: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包括正确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者消毒剂,并避免长期佩戴手套。
三、产妇和新生儿管理3.1 入院前筛查:产妇应在入院前进行感染筛查,包括病史问询和实验室检查,以及对携带病原体的产妇进行隔离管理。
3.2 洗涤和消毒:产妇和新生儿的衣物、床上用品等应定期更换和洗涤,消毒剂应选择符合标准的产品,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消毒。
3.3 隔离管理: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和新生儿,应进行隔离管理,确保其不与其他产妇和新生儿接触,以避免感染传播。
四、设备和器械管理4.1 设备维护:产房设备应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4.2 器械消毒:产房使用的器械应按照规定进行消毒,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应符合标准,确保器械的无菌状态。
4.3 废弃物处理:使用过的医疗废弃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以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五、监测和评估5.1 感染监测: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产房感染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产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产房感染管理一、产房基本要求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与母婴室和新儿室相邻,相对独立。
每日接生前必须湿式清扫,全部物体表面,如门、窗、桌、椅、产床、新生儿抢救台、无影灯、新生儿磅称,遇污染用含氯消毒剂 (500mg/L) 擦拭。
空气保洁,注意通风,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二次或者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机消毒。
每月做一次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表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毎季度做一次消毒剂的微生物学监测。
二、产房布局要求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标志明确。
•限制区: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刷手间;•半限制区: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非限制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待区、污物间、洗手间、车辆转换处。
三、产房基本设置要求分娩室最多设两张产床,每张产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6 平方米;室内配备动态空气消毒装置;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和消毒;四、刷手间要求•水龙头采用非接触开关(脚踏式、肘式、感应式)•手刷、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操作前按照外科手消毒方法进行;•刷手间要与分娩室相隔,不要穿越太长走廊。
五、做好标准预防与消毒隔离对患有或者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用使用物品单独固定,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 接产完房间严格终末消毒。
• 产房每周有卫生日,要求达到环境整洁,无污染源,无卫生死角,空气新鲜。
六、医疗废物处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医疗垃圾管理要求•对患有或者疑是传染病产妇的胎盘按医疗废弃物处置七、温馨提示•非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分娩室。
•工作人员进入分娩室要求衣帽整洁,穿专用的工作服及专用鞋,外出需更换。
专用鞋每周刷洗消毒两次,刷洗后用含有效氯300-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 分钟,若专用鞋被分泌物、排泄物、血液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产妇使用的拖鞋每人用后要刷洗消毒。
产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妇产科李春丽在医院环境中,由于病原微生物相对集中,各种医疗新技术的开展,大量抗生素的应用等,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因素增多,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特殊是近年来,医院感染爆发事件频频发生,已成为影响病人安全,医疗质量和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原因,造成为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也使医院感染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总则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医院产房感染管理工作,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保障,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制定。
感染管理工作应该贯穿全程,从源头预防、有效控制到全面清查,实现感染管理的全过程监管。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产房感染管理工作。
二、管理机构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具体负责,该科下设感染管理组,负责感染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包括制定感染防控方案、定期组织开展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等工作。
该组需配备感染管理专业人员和医护人员,确保感染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三、感染管理的内容1.感染防控:(1)医院应建立健全感染防控机制,定期开展感染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感染隐患。
(2)设立感染防控科室,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保证感染防控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3)建立医院感染防控技术支持平台,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帮助医护人员科学有效地进行感染防控。
2.感染监测与评估:(1)定期开展产房医院感染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感染监测档案,及时掌握各项指标,并对照国家卫生标准、医院内部感染防控标准进行评估。
(2)通过长期数据分析,发现感染的热点区域和高发时间段,并加强相关的防控工作。
3.感染预防措施:(1)医院应建立健全感染预防手册,明确各类感染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法,加强医护人员的预防意识和应对能力。
(2)医院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感染防控培训,加强他们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3)建立和完善医疗废物处置制度,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和运输,避免医疗废物的交叉感染。
4.感染控制:(1)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隔离与处置、安全用药等,确保传染源的控制和处置,避免感染扩散。
(2)对疑似感染病例和高风险的患者进行隔离检测,控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减少感染的扩散和传播。
5.感染清查与处置:(1)医院应建立感染清查机制,对发生的感染事件进行全面清查和排查,及时查找感染源和隐患,制定有效的处置方案。
产房、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布局合理,严格区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物品洁污分开,摆放有序。
2.室内墙、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
3.有普通分娩室及隔离分娩室。
4.严格参观、实习和陪护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
5.凡进入分娩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换鞋。
6.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或有感染性伤口时,暂停接产工作。
7.接产前必须外科手消毒。
8.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9.采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消毒空气。
10.保持分娩室内地面及物体表面的清洁、干燥。
11.传染病产妇安置在隔离分娩室分娩,按消毒隔离技术规程助产,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2.为急诊产妇及传染病产妇接产应做好职业防护(如戴护目镜、穿防水围裙等)。
二、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2.凡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胃肠炎、皮肤渗出性病灶等,应离岗或调岗。
3.严格执行探视制度,探视者洗手或手消毒后方可接触婴儿。
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4.环境管理:室内环境清洁、空气清新、通风良好,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50%-60%。
5.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室内物体表面。
6.病室每天上下午各开窗通风一次,同时用动态循环风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7.每季对使用中的消毒液、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卫生等进行微生物监测。
8.为婴儿哺乳前应洗手,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消毒灭菌,以防交叉感染。
9.婴儿用眼药水、扑粉、浴液、浴巾及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
10.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11.所有人在接触婴儿前后均需认真洗手或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消毒。
12.新生儿出院后,床单位、保温箱等应进行终末消毒。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引言产房是进行分娩和新生儿护理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产妇、新生儿和工作人员密集在狭小的空间内,且新生儿免疫力较低,感染控制成为产房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因此,建立完善的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二、制定目的1.提供科学规范的感染预防措施,减少产房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2.明确感染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3.规范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及时掌握感染状况,采取相应措施。
4.建立有效的感染处置措施,及时处理感染疑似和确诊病例。
三、管理组织1.建立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感科主任担任主任,相关科室负责人担任委员。
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产房感染管理工作。
2.设立感染管理岗位,由专职人员负责感染监测、报告、培训和处置工作。
四、标准防护措施1.产房各工作区域及设备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严格按照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消毒操作。
2.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洗手、戴手套和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的规定。
3.产妇的隔离和手术患者的彻底隔离,确保感染源的控制。
4.对可能成为感染介质的物品进行单独消毒,如纱布、剪刀、注射器等。
5.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培训,提高人员的操作技能和防护意识。
五、感染监测与报告1.建立产房感染监测体系,定期统计产房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类型和病原体情况。
2.制定明确的感染报告流程,要求感染管理岗位人员及时、准确、完整地填写感染报告,并上报给感染管理委员会。
3.及时发布感染预警信息,通知相关科室加强防控措施,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六、感染处置措施1.对疑似感染和确诊感染病例,立即隔离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如消毒、隔离、追踪和报告等。
2.对可能感染的设备和物品进行彻底消毒,以防传播感染。
3.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宣教工作,明确合理使用抗生素、个人防控以及就医规范等要求。
七、监督与评估1.定期进行感染管理工作评估,包括阳性率评估、治愈率评估和消毒效果评估等。
2.加强监督检查,落实责任制,定期对产房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提出改进建议。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孕妇和新生儿的安全,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医疗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产房医院的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清洁工等。
第三条产房医院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规章制度的执行。
第四条产房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感染预防意识和技能。
第五条本规章制度的修改和解释权归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第二章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第六条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做到干干净净、严谨认真,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第七条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严格遵守洗手、消毒等感染控制措施,确保感染传播的有效阻断。
第八条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物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
第九条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感染管理培训,了解最新的感染防控知识和技术。
第十条医务人员在发现或怀疑医院感染时应立即报告,配合医院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三章医疗设备和环境卫生管理第十一条产房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测、维护和消毒。
第十二条产房医院应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对产房、手术室、洗手间等进行清洁消毒。
第十三条产房医院应做好医废的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理工作,确保医废不致传播感染。
第十四条产房医院应建立传染病隔离措施,对患有传染病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第四章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报告第十五条产房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网络,定期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十六条产房医院发现医院感染时应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
第十七条产房医院应建立感染事件报告制度,对医院感染事件进行及时记录和报告。
第五章处罚规定第十八条对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医务人员,医院将按照医院规定给予处罚,直至开除。
第十九条对于因医院感染导致的医疗事故,医院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条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第二十一条本规章制度的最终解释权归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产房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间标识明确。
产房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
2、凡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必须换产房的工作衣、帽、口罩、鞋;操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制度,并做好职业防护。
除参加接产的有关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凡工作人员离开产房因事外出时需更衣或穿外出衣。
3、产房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室内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操作台面两次,地面湿式清扫两次;每日用空气消毒机定时消毒室内空气,并加强自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每季度定期做空气、物表等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结果留档备查。
4、产妇进入分娩室必须更衣、帽、鞋,个人物品不得带入室内,做到橡胶垫、臀垫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立即用消毒液浸泡,刷洗晾干后再到供应室灭菌后再用。
无菌产包一经打开超过1小时未用者必须重新更换。
5、产床每次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擦拭,然后才能重复使用。
6、助产器械包内备断脐专用剪及无菌纱布、棉签、无菌手套等,禁止断脐器械与其他助产器械混用;新生儿吸痰管一婴一管一用一灭菌;可重复使用的新生儿复苏设备,每次使用后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吸引器、吸引瓶及吸引管等以及手术后的手术器械应及时清洗干净后,送消毒供应中心统一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
7、各类物品如体温表、毛刷等,均按常规进行浸泡消毒处理。
消毒液按规定时间进行更换。
8、无菌物品专柜放置,分类按消毒日期顺序排放,无菌包上注明科室、名称、消毒日期,有效期,专人负责,每天检查有无过期物品。
9、接生所产生的医疗垃圾,必须按照我院医疗废物管理相关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避免回流社会。
10、保持工作拖鞋清洁,每天清洗一次,每周进行消毒液浸泡消毒。
11、凡隔离者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用物品、布类按相关规定处置,待产室和分娩室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12、待产室和分娩室等的卫生用具(拖把、抹布等)分室专用,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产房及其他相关部门在产房工作中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三条医院感染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全面管理、科学防控、分类指导、综合治理。
第四条医院应当成立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当由医院负责人、医务部门、感染管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后勤部门等有关人员组成。
第六条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感染管理政策、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和培训计划,监督实施并评估效果。
第七条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对临床科室进行感染管理指导、监督和评估。
第八条临床科室应当设立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感染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第三章感染预防与控制第九条医院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力。
第十条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病原体传播。
第十一条医院应当为产房提供必要的设施和物资,保障产房环境清洁、安静,通风良好。
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加强对产房设备和物品的消毒管理,确保其达到消毒要求。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对产房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对监测不合格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对产房医疗废物进行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规定。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对产房发生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进行及时处理,并报告感染管理部门。
第四章监测与评估第十六条医院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统计、分析和评估。
第十七条医院应当定期对感染发生率较高的病种、环节进行重点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感染率。
第十八条医院应当对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引言概述:医院产房是孕妇分娩的重要场所,然而,由于产房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感染风险较高。
因此,建立和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五个主要部份,包括感染预防措施、环境清洁与消毒、医务人员的个人卫生、感染监测与报告、以及持续质量改进。
一、感染预防措施1.1 孕妇筛查:产房应对所有入院的孕妇进行感染筛查,包括常规的血液和尿液检查,以及特定的病原体检测,如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2 隔离措施:对于已知感染的孕妇,应采取隔离措施,如单独的病房或者隔离区域,以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1.3 接种疫苗:孕妇应按照国家和国际指南的要求接种适当的疫苗,如流感疫苗和百白破疫苗,以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
二、环境清洁与消毒2.1 定期清洁:产房应定期进行全面的清洁,包括地面、墙壁、家具和设备的清洁,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2.2 消毒程序:医院应制定详细的消毒程序,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能正确执行。
这包括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和方法,对器械、设备和表面进行消毒,以杀灭病原体。
2.3 空气质量控制:产房应配备适当的空气过滤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卫生要求。
三、医务人员的个人卫生3.1 手卫生: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定,包括正确的洗手程序和使用合适的洗手剂。
此外,应定期进行手部消毒,并戴上适当的手套,以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3.2 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应根据工作需要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和防护服,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3.3 健康监测: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包括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以确保他们自身的健康状况,减少感染的风险。
四、感染监测与报告4.1 感染监测: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产房进行感染监测。
这包括对孕妇和新生儿的感染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以及对可能的感染源进行追踪和调查。
4.2 感染报告: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报告机制,确保及时、准确地报告感染病例。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一)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对全院住院患者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天对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预警病例进行核实或排除,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避免暴发流行。
临床主管医生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并通过电子信息报告系统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
(二)医院感染管理部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对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高危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定期向分管院长、相关科室汇报和反馈。
(三)医院感染管理部每年组织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四)根据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开展目标性监测。
包括多重耐药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监测。
二、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等规范要求,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及时采样,并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
(一)空气消毒效果监测1.监测频度:(1)每季度对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烧伤病房的空气净化与消毒质量进行监测。
(2)洁净手术室或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合理安排,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二)结果判定:(1)洁净手术室和其他洁净场所;(2)非洁净手术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3)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科产房医院感染监测制
度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产科、产房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一、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
监测时间每季度
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进行采样。
采样方法沉降法
1.布点: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m处。
2.采样: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直径为9c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结果判定
非洁净手术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平皿)。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
4cfu/(5min·直径9㎝平皿)。
二、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监测时间每季度
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
采样方法用5cmx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L 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
10ml无菌检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
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结果判定
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三、医务人员手卫生效果的监测
监测时间每季度
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采样方法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
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结果判定
卫生手消毒,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外科手消毒,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四、每季度对工作人员做1次鼻咽拭子监测,正常为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