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随纬度变化曲线图的解释swasky
温差解释
![温差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0336b2a3968011ca300911f.png)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总结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1.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4.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
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1.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
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年温度变化曲线
![年温度变化曲线](https://img.taocdn.com/s3/m/f1cad1c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7.png)
年温度变化曲线
年温度变化曲线是表示一年内气温变化的曲线图。
通常,这种曲线图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通过连接每日、每月或每年的平均气温值而形成的连续曲线。
这种曲线图可以直观地展示一年内气温的波动和变化趋势。
通过年温度变化曲线,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和规律:
1. 季节变化:曲线在一年中会呈现出明显的波峰和波谷,分别对应着夏季和冬季的气温高低。
在温带地区,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而春秋两季则为过渡季节,气温适中。
2. 昼夜温差:在一天之内,气温也会有所波动。
通常在日出后,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到午后达到最高值;随后随着太阳辐射的减弱,气温逐渐降低,到次日日出前达到最低值。
这种昼夜温差在曲线图上可能表现为微小的波动。
3. 异常天气:某些极端天气事件,如寒潮、热浪等,会在曲线图上表现为异常的气温波动。
例如,寒潮来临时,气温会骤降,曲线图上会出现一个向下的尖峰;而热浪则会使得气温异常升高,形成一个向上的尖峰。
4. 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具有不同的年温度变化曲线特征。
例如,热带气候的气温变化较小,曲线相对平缓;而温带气候的气温变化较大,曲线波动明显。
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地区的年温度变化曲线,可以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影响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其规律
![影响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其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c820dc08762caaedd33d454.png)
气温日较差规律:1.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晴天。
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内陆。
4.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山下平原;(小尺度地形)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规律:1.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
(原因: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x6)(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 季节一般夏季>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 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平地>凸地(如小山丘)。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e.g.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总结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4568d80f5335a8103d2205a.png)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总结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与纬度、时节、天气状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1.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缘由: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4.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域,那么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
其大小与纬度、海陆散布等要素有关。
1.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缘由: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此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缘由:陆地比陆地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陆地高;夏季降温快,温度比陆地低,因此气温年较差比陆地大。
沿海受陆地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这里需求说明的是,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拟,气温年较差小。
这是由于: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夏季因纬度低,且受矮小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冰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要素有:(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降低而减小。
这是由于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普通热带地域气温日较差为 12℃左右;温带地域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时节普通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夏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域,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如今春季。
由于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昼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域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高考文综]气温日、年较差
![[高考文综]气温日、年较差](https://img.taocdn.com/s3/m/a672209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8.png)
由于大气稀薄,水汽、二氧化碳较少,使大气吸收 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弱,即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使整个地气系统的热量流失很快。这样,大气的气 温也就不会很高了,同样导致了“高处不胜寒”。
•
比较起来,同纬度平原地区近地面空气密度大
等因素,使其对大气的保温作用强,地气系统的热
量流失慢,故气温较高。
“高处不胜寒”的三种原因
“高处不胜寒”的三种原因
• (3)高原地区的“高处不胜寒” 高原地区同样有着高海拔,空气稀薄的特点,
因此太阳辐射很强。然而高原地区与山地不同,大
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在强 烈的太阳辐射下,广阔的地面增温并产生了比山地 多的地面辐射。可地面辐射的增多并没形成平原地 区那样的较高气温,原因仍然在于其稀薄的大气,
• (4)天气 云雨多的地区小于云雨少的地区。
• (5)植被 有植被的地区小于裸地。
“高处不胜寒”的三种原因
• (1)平原高空的“高处不胜寒” • 由于地面是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热源,在
平原的上空,由于离地较远,所以,高空 气温较低。另外,高空湍流也使其气温不 高。
“高处不胜寒”的三种原因
• (2)山地的 “高处不胜寒” 在高山上,海拔增加,山地近地面大气比同纬度平原近 地面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太阳辐射因此很 强。可是因为山地在同海拔地区地面面积较平原地区小, 所以即使太阳辐射强,可地面小,使地面吸收热量,发 出的长波辐射有限。因此也就导致山地大气得到的来自 山地的地面辐射较少,使得气温不高。此外,山地的地 形复杂,植被较多,并且云雾较多也削弱了一定高度下 的太阳辐射。另外,山地海拔较高,也使山地的湍流交 换作用较强,风力较大,使气温不会太高。因而“高处 不胜寒”。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随纬度变化曲线图的解释swasky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随纬度变化曲线图的解释swasky](https://img.taocdn.com/s3/m/13933b7ca26925c52cc5bf2b.png)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随纬度变化曲线图的解释气温较差亦称气温振幅。
指一日内或一年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一日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称日较差或日振幅;一年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称年较差或年振幅。
气温较差是辨别每个地区气候类型的重要标志之一。
例如,日较差及年较差都很大的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相反,则属于海洋性气候。
气温年较差是高纬大于低纬。
气温日较差是低纬大于高纬,当然这是大规律(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随纬度变化如下图:①是大陆纬度年较差;②是海洋纬度年较差;③是大陆上纬度日较差;④是海洋纬度日较差。
),简要解释如下。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随纬度变化曲线图(1)气温的年变化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一样,在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
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
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以下几条。
(a)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
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可达40~50℃。
(b)海陆由于海陆热特性不同,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大陆地区冬夏两季热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大陆上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得多,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上年较差为11℃,大陆上年较差可达20~60℃。
图中①是大陆纬度年较差,②是海洋纬度年较差。
(c)距海远近由于水的热特性,使海洋升温和降温都比较缓和,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
此外,地形及天气等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与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相同。
(2)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
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影响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的因素word版本
![影响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的因素word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770e76351a37f111f1855beb.png)
影响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影响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气温日较差是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
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由于日出时间受季节、纬度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拖后。
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
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一、影响气温日较差的要素(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由于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普通热带地域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域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域,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呈现在春季。
原因: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昼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域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形,空气与空中接触面积小,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流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四周空气的调节,白昼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
白昼,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抵达空中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
白昼,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年较差和日较差
![年较差和日较差](https://img.taocdn.com/s3/m/2e53a40e227916888486d7a7.png)
年较差和日较差请问纬度越高,为什么气温日较差越小而年较差越大一、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
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由于日出时间随季节、纬度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落后。
比如,夏季最高温度大多出现在14~15时;冬季则在13~14时。
由于纬度不同日出时间也不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随纬度的不同也会产生差异。
气温日较差小于地表面土温日较差,并且气温日较差离地面越高则越小,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也越滞后。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
因为,日较差大就意味着,白天温度较高,而夜间温度较低,这样白天叶片光合作用强,制造碳水化合物较多,而夜间呼吸消耗少,积累较多,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二、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
气温日变化、年变化、等温线剖析
![气温日变化、年变化、等温线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83e96aee06eff9aef807a7.png)
大陆
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乙地气温较同一纬度高
冬季海洋 夏季大陆
(3)、等温线的弯曲 (高高低低原则)
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甲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
冬季大陆 夏季海洋 寒流经过
寒 流 经 甲过
8℃ 10℃
12海℃ 洋
暖
流
经 过
乙
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乙地气温较同一纬度高
冬季海洋 夏季大陆 暖流经过
向北等温线数值升高→南半球
14
北半球
10
南半球
⑵判断海陆分布
甲地与乙地 哪边是大陆?
某地7月份等温线图
海洋
甲
8℃ 10℃
乙
方法:
12℃
大陆
①先判断某地为北半球, 7月份为夏季
②甲地等温线向低纬弯,说明温度低。乙地等温线 向高纬弯,说明温度高。
③夏季大陆温度高于海洋,乙地为大陆
⑶判断季节 该图是1月份还是7月份?
2、①、②的海陆位置可能分别位于: D
A、大西洋、欧洲 B、亚洲、太平洋 C、地中海、亚洲 D、太平洋、北美洲
3、P处等温线向南弯曲的原因可能是: A
A、P处位于海洋,受寒流影响,气温低于同纬度陆地 B、P处位于陆地,受地形的影响,气温低于同纬度陆地 C、P处位于海洋,受暖流影响,温度高于同纬度海区 D、P处位于陆地,受地形的影响,气温高于同纬度陆地
山谷>山顶。 原因:山顶受地面影响小
③地形: 平原>山地。 原因:平原白天升温快,
高原>平原。
夜晚降温快。
原因:高原海拔高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 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④天气:晴天>阴天。
⑤植被:裸地>林地。 气温日较差的大小能反映气温日变化的程度。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的变化及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df0020f111f18583d05a78.png)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总结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1.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4.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
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1.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
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 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地理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
![地理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https://img.taocdn.com/s3/m/80bcc747ad02de80d5d84008.png)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晴少雨,白天日晒增温急剧,夜间地面辐射强,降温快,其日较差就比较大。而在多阴雨的藏东南地区,白天增温不高,夜间云层
低,地面辐射相对较弱,降温少,所以昼夜温差较小。
(2)年较差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中国东部地区相比,气温年较差稍小(按特征来说,也算是大的),年较差比同纬度东部地区要小4~6℃以上。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大大超过了纬度的影响:海拔高,本身气温就很低;夏季云量增多、太阳辐射减弱,加上高原上空的空气又不断向四周散发热量,所以夏季气温不高;而冬季,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了北来冷空气的入侵,没有“象东部平原地区受近地层纬寒冷的冬季风的影响”这样的强降温因素,而且冬季晴朗而海拔高的优势也更使其能受到较多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下降不甚剧烈。这样夏季温度比较低,而冬季的温度不太低,使年内气温变化有所减缓,年振幅相对较小。如青海大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在26℃以下,其中班玛县和囊谦县气温年较差均在20℃以下,较中国相近纬度的华东、华中、华北地区都小。西藏自治区南部拉萨、昌都、日喀则等地的年较差为18-20℃,而纬度相近的武汉、南京是26℃;西藏北部的气温年较差略大,一般达26~30℃,但比起来纬度接近的兰州气温年较差也达到了 30~31℃。
,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又因风速较大,湍流交换强,再加上夜间地面
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交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又处于周围山坡的围绕之中,白天在强烈阳光下,地温急剧增高,影响下层气温,夜间地面散热快,又因冷气流的下沉,谷底和盆地底部特别寒冷,因此气温日较差很大。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fa318b335727a5e9856a618f.png)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1.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4.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
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不明白气温年较差日较差
![不明白气温年较差日较差](https://img.taocdn.com/s3/m/c66715f7af45b307e87197e3.png)
不明白气温年较差日较差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分析•一.气温的时间变化:取决于地面储热量的多少,落后于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1.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
天气因素也会影响到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幅度。
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晴天阴天。
一天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称为气温日较差。
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
如果某地一天之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大,即日较差大,说明该地气温的日变化大。
较大的气温日较差,白天温度高,有利于植物有机质的制造;夜间温度低,可以减少植物的呼吸损耗,利于植物营养物质的积累,使果实饱满,瓜果含糖量高。
气温日较差的大小与地理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和天气状况等因素都有关系。
①纬度:低纬度地区日较差大,高纬度地区日较差小。
气温的日较差随纬度升高而减小的原因是:纬度较高地区的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
②天气状况:一般地,晴天日较差大,阴天日较差小;如柴达木盆地较干燥,多晴少雨,白天日晒,增温急剧,夜间地面辐射强,降温快,其日较差就比较大;而在多阴雨的藏东南地区,白天增温不大,夜间云层低,地面辐射相对较弱,降温少,所以日较差较小。
③季节:夏季气温日较差大,冬季气温日较差小。
原因是: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白昼较长。
④地形地势:凹地日较差大,凸地日较差小。
原因是:在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陆地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又因风速较大,湍流交换强,再加上夜间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交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
⑤海拔高度:高海拔地形区日较差大,低海拔地形区日较差小。
如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烈,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因此即使是在冬季,在阳光下也会感到温暖如春;到了夜晚,由于空气稀薄、水汽所含杂质少,地面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夜晚温度很低。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地理诗文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地理诗文](https://img.taocdn.com/s3/m/2c177d7e0c22590102029dd0.png)
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日出前后最低报, 午后二时温最高。 最冷最热几月到? 一七二八现在午后2时左右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北半 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 上8月最高,2月最低。
【相关知识】 1.日月年温平均填:描述一个地方的气温,需要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2.年日较差高低减: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
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 3.时横温纵曲线连,上述气温变化显: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气温在不断变化。一个地区的气
2.等温线图闭合瞧,低温高温中心找: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可以判断低温中心和高温中心的 分布。如果闭合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
3.由低向高递减报,海拔千米六度少: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在山地,气温 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一千米,气温约下降6摄氏度。
【注释】 (1)等线:等温线。 (2)温差:气温差别。 (3)密:等温线密集。 (4)疏:等温线稀疏。 (5)由低向高:由低纬向高纬。
【相关知识】 1.气温分布等线标,温差密疏见大小: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通常用等温
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 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地理诗文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气温的变化
日月年温⑴平均填, 年日较差⑵高⑶低⑷减。 时横温纵⑸曲线⑹连, 上述气温变化显。
【注释】 (1)日月年温: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 均气温。 (2)年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气温日较差。 (3)高:最高气温。 (4)低:最低气温。 (5)时横温纵: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 (6)曲线:气温曲线。
影响气温、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分析
![影响气温、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02dad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7b.png)
影响气温、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分析地理中影响因素类的问题比较多,尤其是在自然地理中。
其中气温类的影响因素考查频率较高,今天系统整理一下:气温、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影响因素。
☆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气流性质与来向对气温的影响(靠近冬季风的源地,气温低;受来自高纬的气流影响,气温低;)3.地形(高度、地势、坡向):(1)对流层中,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如:高大山脉阻挡,冬季风难以入侵;盆地地形,冬季不易散热;干热河谷)补充: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寒、旱、风、虫、草、火等自然灾害特别突出。
(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补充:一般情况下,山地阳坡温度高蒸发强,植被稀疏,阴坡水分条件好,植被茂盛。
(4)背风坡处,有焚风出现,气温高。
4.海陆位置:(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湖泊、湿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小;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2)沿海地区冬季气温较内陆高,夏季气温较内陆低;内陆地区与之相反。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改造下垫面性质等☆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气温变化曲线
![气温变化曲线](https://img.taocdn.com/s3/m/0d6312bf65ce050876321327.png)
气温(℃)
35 30 25 20 15
10 5
气温 年 变化曲线
29.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作用:
作用:
表示一天内不同时刻的气温变化情况
表示一年内各个月份的气温变化情况
最高值
气 温(℃) 时 刻(时) 日较差(定 义)
最低 值
最高值与最 低值的差
平均气温(℃) 月份
10 5
气温年 变化曲线
29.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平均气温(℃) 月份
最热月
29.7
7
最冷月
5
1
气温年较差
24.7
作用: 表 示 一 年 之 内 各 月 的 气 温 变 化 情 况
气温(℃) 气温日变化曲线
33
31
29.7
29
27 25
23
24.5
21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时
27 25
23
24.5
21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时
西岸
大 陆
西
东岸
大陆
大 陆
东岸
大
大陆
西岸
陆
自西向东
东
全年多雨型:赤道附近地区
全年少雨型: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 常年湿润区:南北纬40°-60°大陆的西岸
地中海
夏季少雨型: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夏季多雨型: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
气候
气候
气温日较差_年较差的变化规律
![气温日较差_年较差的变化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3d699064f111f18582d05a26.png)
(4)下垫面性质
• 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 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 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 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 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 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
(5)天气
• 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 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 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 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一般白天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气温高,有利于植物 的光合作用,可以制造、积累较多的营养物质,夜间气温越低,植物的呼吸作 用越弱,能量消耗就越少,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果实穗大粒饱,因而青藏高 原的粮食亩产量高,新疆瓜果个头大肉质甜 。
4、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
(1)纬度: 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2)季节
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 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 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 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 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 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
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
•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 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 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 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 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 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 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 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 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 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 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 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分析
![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628f0aa216147917112871.png)
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分析气温的时间变化:取决于地面储热量的多少,落后于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1.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
天气因素也会影响到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幅度。
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晴天>阴天。
一天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称为气温日较差。
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
如果某地一天之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大,即日较差大,说明该地气温的日变化大。
较大的气温日较差,白天温度高,有利于植物有机质的制造;夜间温度低,可以减少植物的呼吸损耗,利于植物营养物质的积累,使果实饱满,瓜果含糖量高。
气温日较差的大小与地理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和天气状况等因素都有关系。
①纬度:低纬度地区日较差大,高纬度地区日较差小。
气温的日较差随纬度升高而减小的原因是:纬度较高地区的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
②天气状况:一般地,晴天日较差大,阴天日较差小;如柴达木盆地较干燥,多晴少雨,白天日晒,增温急剧,夜间地面辐射强,降温快,其日较差就比较大;而在多阴雨的藏东南地区,白天增温不大,夜间云层低,地面辐射相对较弱,降温少,所以日较差较小。
③季节:夏季气温日较差大,冬季气温日较差小。
原因是: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白昼较长。
④地形地势:凹地日较差大,凸地日较差小。
原因是:在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陆地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又因风速较大,湍流交换强,再加上夜间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交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
⑤海拔高度:高海拔地形区日较差大,低海拔地形区日较差小。
如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烈,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因此即使是在冬季,在阳光下也会感到温暖如春;到了夜晚,由于空气稀薄、水汽所含杂质少,地面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夜晚温度很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随纬度变化曲线图的解释
气温较差亦称气温振幅。
指一日内或一年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一日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称日较差或日振幅;一年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称年较差或年振幅。
气温较差是辨别每个地区气候类型的重要标志之一。
例如,日较差及年较差都很大的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相反,则属于海洋性气候。
气温年较差是高纬大于低纬。
气温日较差是低纬大于高纬,当然这是大规律(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随纬度变化如下图:①是大陆纬度年较差;②是海洋纬度年较差;③是大陆上纬度日较差;④是海洋纬度日较差。
),简要解释如下。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随纬度变化曲线图
(1)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一样,在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
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
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以下几条。
(a)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
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可达40~50℃。
(b)海陆由于海陆热特性不同,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大陆地区冬夏两季热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大陆上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得多,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上年较差为11℃,大陆上年较差可达20~60℃。
图中①是大陆纬度年较差,②是海洋纬度年较差。
(c)距海远近由于水的热特性,使海洋升温和降温都比较缓和,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
此外,地形及天气等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与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相同。
(2)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
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由于季节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落后。
比如,夏季最高温度大多出现在14~15时;冬季则在13~14时。
由于纬度不同日出时间也不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随纬度的不同也会产生差异。
气温日较差小于地表面土温日较差,并且气温日较差离地面越远则越小,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也越滞后。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
因为,日较差大就意味着,白天温度较高,而夜间温度较低,这样白天叶片光合作用强,制造碳水化合物较多,而夜间呼吸消耗少,积累较多,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a)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节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大陆上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所以图中③是大陆纬度日较差。
(b)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c)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之处,故气温日较差大。
而凸出地形因风速较大,湍流作用较强,热量交换迅速,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
(d)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
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
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
所以图中④是海洋纬度日较差。
(e)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
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分析
一.气温的时间变化:取决于地面储热量的多少,落后于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1.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
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
天气因素也会影响到一天中气温最高出
现的时间。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幅度。
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晴天>阴
天。
一天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称为气温日较差。
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
如果某地一天之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大,即日较差大,说明该地气温的日变化大。
较大的气温日较差,白天温度高,有利于植物有机质的制造;夜间温度低,可以减少植物的呼吸损耗,利于植物营养物质的积累,使果实饱满,瓜果含糖量高。
气温日较差的大小与地理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和天气状况等因素都有关系。
①纬度:低纬度地区日较差大,高纬度地区日较差小。
气温的日较差随纬度升高而减小
的原因是:纬度较高地区的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
②天气状况:一般地,晴天日较差大,阴天日较差小;如柴达木盆地较干燥,多晴少雨,白天日晒,增温急剧,夜间地面辐射强,降温快,其日较差就比较大;而在多阴雨的藏东南地区,白天增温不大,夜间云层低,地面辐射相对较弱,降温少,所以日较差较小。
③季节:夏季气温日较差大,冬季气温日较差小。
原因是: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白昼较长。
④地形地势:凹地日较差大,凸地日较差小。
原因是:在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陆地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又因风速较大,湍流交换强,再加上夜间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交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较
小;凹陷地形则相反。
⑤海拔高度:高海拔地形区日较差大,低海拔地形区日较差小。
如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烈,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因此即使是在冬季,在阳光下也会感到温暖如春;到了夜晚,由于空气稀薄、水汽所含杂质少,地面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近地
面气温迅速下降,夜晚温度很低。
⑥下垫面:由于下垫面物理性质的差异(物理热容量的大小)陆地日较差大,海洋日较
差小;沙地日较差大,林日较差小。
2.年变化(北半球):
气温在一年之中也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分别被称为年最高气温和年最低气温。
一般来说,年气温最高值在北半球大陆出现在7月份,在海洋上出现在8月份;年气温最低值在北半球大陆出现在1月份,在海洋上出现在2月份。
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高纬度>低纬度
一年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的年较差。
它是指气温以一年为周期的有规律的变化。
如果某地一年之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大,即气温年较差大,说
明该地气温的年变化大。
气温的年变化的大小与纬度、地形、地表性质、海陆分布等因
素有关。
纬度: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小。
气温的年较差随纬度的升
高而升高的原因是:纬度越高,夏季白昼越长,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白昼越短,
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
也就是说,由于大阳辐射的年变化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
所以气温的年较差变化随纬度的变化与日较差变化相反,即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赤
道附近地区,全年昼夜长短几乎相等,最热月和最冷月热量收支相差不大,气温年较差
很小。
就我国而言,由于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小
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
球,越往南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白昼越长,因此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多,而北方此
时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较短,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北方造成的影响大,所以愈往北方,气温的年较差越大。
见下图(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随纬度变化曲线图)。
海陆分布:陆地年较差大,海洋年较差小。
原因乏: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海拔高度与地形:同一纬度,低海拔地区年较差大,高海拔地区年较差小;凹地年较差
大,凸地年较差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