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的技术参数

合集下载

湖南板式换热机组参数

湖南板式换热机组参数

湖南板式换热机组参数
因为板式换热机组有不同的规格、设计和应用场景,所以具体的参数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通用的参数:
1. 板式换热器尺寸:根据不同的需求,板式换热器可以根据客户提供的参数制定可靠、灵活的计算和选择。

常见的板式换热器规格有:1.0、1.5、
2.0、2.5、
3.0、
4.0、
5.0、
6.0等,经过安全计算和选择,可满足客户所需的换热能力。

2. 板式换热器材料:板式换热器采用耐腐蚀的材料如不锈钢、钛、钛钽等,而材料的选择取决于所处理介质的特性。

3. 板数:板式换热器的板数越多,换热效果越好,但其造价和制造难度也会相应增加。

板式换热器的板数通常有20、30、40、50、80和100等。

4. 换热面积:板式换热机组的换热面积取决于客户的需求。

常用的换热面积有0.5-5m²。

5. 最高工作温度:板式换热机组的最高工作温度通常在100-300摄氏度之间,这取决于所处理介质的特性和使用情况。

6. 最高工作压力:板式换热机组的最高工作压力通常在8-50巴之间,这也取决于所处理介质的特性和使用情况。

7. 流量:板式换热机组的流量通常在0.2-3000m³/h之间,这取决于所处理介质的特性和使用情况。

8. 板式换热器换热系数:板式换热机组的换热系数通常在2000-10000 W/(m ².K)之间。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型式与基本参数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型式与基本参数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型式与基本参数】【导读】换热器作为石油、化工、电力等工业生产中常用的热交换设备,承担着热能的传递和交换任务。

在众多换热器型式中,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因其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适用范围广泛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型式与基本参数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工业设备。

【1】描述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是指换热管束和管板为一个整体且不可拆卸,且支撑件与壳体之间是固定的结构。

其主要结构包括壳体、管板、管束、管束固定件等部件。

管束通过管板固定在换热器的两端,实现热媒的交换。

【2】分析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型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通常分为单级和多级两种型式。

单级换热器适用于对热媒温差要求不高的场合,而多级换热器则适用于热媒温差较大的场合,其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利用热能。

【3】展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基本参数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基本参数包括换热面积、设计压力、设计温度等。

其中,换热面积是衡量换热器换热性能的重要指标,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则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全运行。

【4】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了解了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型式和基本参数。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换热器的安全稳定运行,我们还需要仔细考虑和掌握其设计参数,从而实现高效的热能传递和利用。

【5】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专业的文章写手,我个人认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在石油、化工等行业的热能传递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选择和使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时,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其型式和参数,才能确保其安全、高效地运行。

通过今天的阅读,希望读者已经对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型式与基本参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大家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对这一重要设备的运用水平。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对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还有任何疑问,欢迎交流讨论。

板换

板换

1. 板式换热器简介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

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半片进行热量交换。

它与常规的管壳式换热器相比,在相同的流动阻力和泵功率消耗情况下,其传热系数要高出很多,在适用的范围内有取代管壳式换热器的趋势。

板式换热器的型式主要有框架式(可拆卸式)和钎焊式两大类,板片形式主要有人字形波纹板、水平平直波纹板和瘤形板片三种。

1.1板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板式换热器主要由框架和板片两大部分组成。

板片由各种材料的制成的薄板用各种不同形式的磨具压成形状各异的波纹,并在板片的四个角上开有角孔,用于介质的流道。

板片的周边及角孔处用橡胶垫片加以密封。

框架由固定压紧板、活动压紧板、上下导杆和夹紧螺栓等构成。

板式换热器是将板片以叠加的形式装在固定压紧板、活动压紧板中间,然后用夹紧螺栓夹紧而成。

1.2板式换热器的特点(板式换热器与管壳式换热器的比较)a.传热系数高由于不同的波纹板相互倒置,构成复杂的流道,使流体在波纹板间流道内呈旋转三维流动,能在较低的雷诺数(一般Re=50~200)下产生紊流,所以传热系数高,一般认为是管壳式的3~5倍。

b.对数平均温差大,末端温差小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两种流体分别在管程和壳程内流动,总体上是错流流动,对数平均温差修正系数小,而板式换热器多是并流或逆流流动方式,其修正系数也通常在0.95左右,此外,冷、热流体在板式换热器内的流动平行于换热面、无旁流,因此使得板式换热器的末端温差小,对水换热可低于1℃,而管壳式换热器一般为5℃.c.占地面积小板式换热器结构紧凑,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为管壳式的2~5倍,也不像管壳式那样要预留抽出管束的检修场所,因此实现同样的换热量,板式换热器占地面积约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5~1/10。

d.容易改变换热面积或流程组合,只要增加或减少几张板,即可达到增加或减少换热面积的目的;改变板片排列或更换几张板片,即可达到所要求的流程组合,适应新的换热工况,而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几乎不可能增加。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对数平均温差法和NTU法。

在计算机没有普及的时候,各个厂家大多采用计算参数近似估算和流速-总传热系数曲线估算方法。

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家采用计算机计算,这样,板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变得快捷、方便、准确。

以下简要说明无相变时板式换热器的一般计算方法,该方法是以传热和压降准则关联式为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

以下五个参数在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中是必须的:总传热量(单位:kW).一次侧、二次侧的进出口温度一次侧、二次侧的允许压力降最高工作温度最大工作压力如果已知传热介质的流量,比热容以及进出口的温度差,总传热量即可计算得出。

温度T1 = 热侧进口温度* A3 F7 y& G7 S+ QT2 = 热侧出口温度3 s' _% s5 s. T" D0 q4 bt1 = 冷侧进口温度& L8 ~: |; B: t2 M2 w$ zt2= 冷侧出口温度热负荷热流量衡算式反映两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相互关系,在换热器保温良好,无热损失的情况下,对于稳态传热过程,其热流量衡算关系为:0 B N/ I" A+ m0 z' H9 ~(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冷流体吸收的热流量)在进行热衡算时,对有、无相变化的传热过程其表达式又有所区别。

(1)无相变化传热过程式中Q----冷流体吸收或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W;# Q/ p3 p: I4 ~0 N' I) Wmh,mc-----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Z: I9 b- h9 h" r3 P) {/ ^Cph,Cpc------热、冷流体的比定压热容,kJ/(kg·K);6 L8 t6 b3 o& m/ nT1,t1 ------热、冷流体的进口温度,K;T2,t2------热、冷流体的出口温度,K。

(2)有相变化传热过程两物流在换热过程中,其中一侧物流发生相变化,如蒸汽冷凝或液体沸腾,其热流量衡算式为:& w3 v) j4 I4 R一侧有相变化1 Y# e$ B6 c& z% C3 W- W* J两侧物流均发生相变化,如一侧冷凝另一侧沸腾的传热过程式中r,r1,r2--------物流相变热,J/kg;D,D1,D2--------相变物流量,kg/s。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对数平均温差法和NTU法。

在计算机没有普及的时候,各个厂家大多采用计算参数近似估算和流速-总传热系数曲线估算方法。

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家采用计算机计算,这样,板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变得快捷、方便、准确。

以下简要说明无相变时板式换热器的一般计算方法,该方法是以传热和压降准则关联式为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

以下五个参数在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中是必须的:总传热量(单位:kW).一次侧、二次侧的进出口温度一次侧、二次侧的允许压力降最高工作温度最大工作压力如果已知传热介质的流量,比热容以及进出口的温度差,总传热量即可计算得出。

温度T1 = 热侧进口温度 * A3 F7 y& G7 S+ QT2 = 热侧出口温度 3 s' _% s5 s. T" D0 q4 bt1 = 冷侧进口温度 & L8 ~: |; B: t2 M2 w$ zt2= 冷侧出口温度热负荷热流量衡算式反映两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相互关系,在换热器保温良好,无热损失的情况下,对于稳态传热过程,其热流量衡算关系为:0 B N/ I" A+ m0 z' H9 ~(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冷流体吸收的热流量)在进行热衡算时,对有、无相变化的传热过程其表达式又有所区别。

(1)无相变化传热过程式中Q----冷流体吸收或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W;# Q/ p3 p: I4 ~0 N' I)Wmh,mc-----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Z: I9 b- h9 h" r3 P) {/ ^Cph,Cpc------热、冷流体的比定压热容,kJ/(kg·K);6 L8 t6 b3 o&m/ nT1,t1 ------热、冷流体的进口温度,K;T2,t2------热、冷流体的出口温度,K。

(2)有相变化传热过程两物流在换热过程中,其中一侧物流发生相变化,如蒸汽冷凝或液体沸腾,其热流量衡算式为:& w3 v) j4 I4 R一侧有相变化1 Y# e$ B6 c& z% C3 W- W* J两侧物流均发生相变化,如一侧冷凝另一侧沸腾的传热过程式中r,r1,r2--------物流相变热,J/kg;D,D1,D2--------相变物流量,kg/s。

板式换热器的技术参数

板式换热器的技术参数

进出口管径进出口管径的大小以介质在管道内的活动速度小于3m/S为宜来确定,最大流速宜小于4m/s。

现海内板式板式换热器板片厚度一股为0.5~1.0mm,考虑到厂家制造工艺、现场操纵水平及侵蚀、除垢等因素,板式换热器板片厚度宜选择0.7~0.9ram。

板式换热器软水侧压力损失软化水进出板式换热器温度根据现有高炉软水供给的经验,软水供给温度在3 5~40℃之间时,对高炉稳产高产、安全出产最有利,同时考虑到夏季冷媒水及冷却塔的冷却能力,软化水进高炉温度在夏季最不利工况时宜小于40℃,软化水出高炉温度宜小于4 5℃,即软化水进板式换热器温度宜为4 5℃,出板式换热器温度宜为40℃。

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板式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基本上采用不锈钢、钛合金两种。

板式板式换热器数目根据中小高炉的特点,其炉体冷却软水系统采用板式板式换热器的数目宜为3台并联,每台流量为最大流量的5O%,正常运行开二备一。

冷却水进、出板式换热器温度根据夏季冷却水供水温度及冷却塔工作能力,冷却水进板式换热器温度宜小于32℃,出板式换热器温度宜小于3 7℃。

流量根据水在冷却壁的公道流速,并重点考虑高炉后期内壁耐热层减薄、传热量急剧增加的情况,按后期最大传热量来确定软化水流量。

因为钛材料价格为不锈钢的4~6倍,且高炉冷却系统板式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采用不锈钢即可知足要求,为此板式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选用不锈钢。

板式换热器正常工作压力根据软水系统闭路轮回的特点,板式换热器正常工作压力最小值应为软水系统轮回水泵出口压力与高炉高位膨胀水箱水位高度之和。

原有空冷器软水侧压力损失小于0.05MPa,因此板式板式换热器软水侧压力损失必需小于’0.05M Pa。

密封垫材质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及板式板式换热器工作温度、软化水成分等诸多因素,密封垫材质宜选用三元乙丙橡胶。

因为软水系统除停开空冷器、并入板武板式换热器外,其它部门不变,因此,板式板式换热器软水侧压力损失须小于原有空冷器软水侧压力损失。

板换的技术要求

板换的技术要求

板式换热器采购技术要求一、参数要求1.1满足接入大唐热源的压力要求,保证安全性1.2所带9万平米的供热面积的板换2台,8.8万平米供热面积2台。

1.3要求设计温度一次网130/60 二次网65/45 供热指标按每平米70W计算二、设计标准及要求2.1板式换热器应符合GB/16409-1996之规定。

2.2 板式换热器设计公称压力为2.0MPa,设计温度130℃。

当事故时一次侧压力为2.0MPa时,二次侧压力为0的情况下,应保证换热器的安全。

同样,二次侧压力为2.0MPa时,一次侧压力为0时也应保证换热器的安全。

2.3 换热器垫片的泄漏率在P=2.0MPa,T=130℃以下时为零泄漏,安装结构采用免粘卡扣式,材质采用EPDM,卡式,寿命不少于5年。

2.4 板片材质要求采用AISI316L,应带有夹紧自定位结构。

在正常条件下,换热器应长期保持其机械性能和防腐性能。

其外观及性能应符合JIS G4035《不锈钢冷扎钢及钢带技术要求》或GB16409-1996《板式换热器》,或与之相当的其它标准。

2.5板换交付时,提供出厂质量保证书。

2.6板式换热器选型要结合一、二次网流量进行选择,防止出现换热面积够而通流能力不足。

2.7板式换热器应通过ISO9001国际认证,ISO14001国际认证,ISO18001国际认证,同时具备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颁发的《板式换热器产品安全注册证》2.8 板式换热器在不拆除其他任何一张板片时而随意拆装其中任一张板。

(即在不拆卸第一张板的情况下把第一张板拉开第二张板只要倾斜45°即可拆卸下第二张板)2.9 板式换热器的夹紧系统采用先进的快装机构。

夹紧螺栓、螺母:材质要求使用优质碳素结构钢,应符合ISO630-1980,制造及精度应符合ISO898要求。

板式换热器电子样本

板式换热器电子样本

板式换热器电子样本以下是一个超过1200字的板式换热器电子样本:一、样本简介名称:板式换热器型号:BHX-1000材质:不锈钢面积:1000平方米工作温度范围:-20℃至150℃工作压力范围:0.5MPa至3MPa流体介质:水、热水、油、蒸汽等二、样本特点1.高热效率:板式换热器采用高效热交换片,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能够高效地完成换热过程,提高传热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2.节省空间:板式换热器采用紧凑的结构设计,占地空间小,适用于场地有限的工程项目。

3.方便清洗:板式换热器的热交换片可以拆卸清洗,方便维护,保证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4.可调节换热面积:由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组合,可以根据工艺需求调节换热面积,满足不同工况下的需求。

5.抗污垢能力强:板式换热器采用特殊设计的流道结构,流体在内部均匀流动,减少了污垢的积聚,提高了抗污垢能力。

三、技术参数1.面积:1000平方米2.温度范围:-20℃至150℃3.压力范围:0.5MPa至3MPa4.流体介质:水、热水、油、蒸汽等5.入口温度:80℃6.出口温度:60℃7.热损失:小于2%四、应用领域1.化工工程:适用于各种化工流程中的加热、冷却、蒸发、结晶等工艺。

2.电力行业:适用于电站锅炉、换热介质循环等工艺,提高设备的热效率。

3.钢铁工业:适用于钢铁冶炼过程中的热能回收和废热利用。

4.制药工程:适用于药物合成、药品精制等工艺过程中的换热。

5.食品工业:适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加热、冷却等工艺。

五、产品优势1.高效节能:通过优化设计和高效换热片的应用,提高了热效率,减少了能源消耗。

2.易于维护:换热片可轻松拆卸和清洗,维护方便,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3.稳定可靠:采用优质不锈钢材料制作,保证了设备的耐腐蚀性和可靠性,保证了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4.紧凑结构:紧凑的结构设计使得设备占地空间小,适用于各种场地限制的工程项目。

5.环保健康:采用的材料无毒、无害,符合环保要求,对人体健康无害。

板式换热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板式换热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板式换热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板片材质:不锈钢(SUS304、316L、321)RS-2 工业纯钛Ti 哈氏合金等
垫片材质:EPDM,NBR,食品专用垫,Viton, 氟橡胶, 石棉
框架夹紧板材质:碳钢喷漆,碳钢包覆不锈钢,不锈钢。

框架拉杆及上下梁材质:碳钢镀铬、镀锌、发黑,不锈钢。

板片形状:人字波纹形、水平平直波纹形、斜波纹形、竖波纹形、球形等。

板片厚度:0.4~0.8mm(根据工作条件而定)
设计温度: -20℃~300℃
设计压力: 2.5Mpa(最大)
注:设计温度可根据换热介质情况选用密封材料而定,最高可达360℃.但设计温度和设计压力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承压越低. .
流程组合
根据工艺需要,可将板式换热器若干流道并联成一组,又将并联的组串联在一起,形成冷热介质的通道,这叫做板式换热器的"流程组合"。

选择板式换热器流程组合,是要依据工艺条件和生产能力的大小来选用单流程或多流程。

流程数为1的流程组合称之为单流程;程数为2以上的流程组合,称之为多流程。

流程组合标记:程数×程内并联流道数
示例:2×3+1×5/1×11 即是一个多流程组合
表示:甲:三个流道有二程,五个流道有一程/乙:十一个流道有一程。

板式换热器技术要求

板式换热器技术要求

(二)板式换热器3设计与运行条件3.1板式换热器型式板式换热器采用等截面可拆卸板式换热器(水-水),换热面材质材质为GB316不锈钢。

3.2板式换热器的配置本次招标共需配备2台可拆卸板式换热器(水-水),单台功率22.5MW,单台换热面积950 m2,换热器接管管径按设计所提管径配置,换热器按本技术规范书所提面积订货。

3.3板式换热器设计参数下表为单台22.5兆瓦板式换热器的参数下表为15兆瓦单台板式换热器的参数3.4热网循环水水质板式换热器工作介质为热网循环水,水质为软化水,具体水质如下:3.5运行方式板式换热器并联运行。

板式换热器换热量的控制通过控制一次侧(高温介质)流量和控制二次侧(低温介质)流量来实现。

3.6设备的安装地点及标高板式换热器安装在换热站0米层。

4技术要求投标方提供的板式换热器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同时应满足本技术规范书中技术要求,如有矛盾时按较高要求执行。

4.1板式换热器性能要求4.1.1投标方所提供的板式换热器是可拆卸板式换热器(水-水),其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成熟可靠的产品,具有较高的运行灵活性。

4.1.2板式换热器能在最大工况点长期连续运行,能满足板式换热器不同运行工况的需要,并且预留能增加10%换热能力板片的安装空间和技术条件。

4.1.3板式换热器不宜选择单板面积太小的板片,避免板片数量过多,要求单板面积大于等于2.5 m2。

4.1.4板式换热器采用板型应使换热器内流体充分湍动,防止板片表面结垢。

4.1.5板式换热器应选用阻力小的板型,保证一次侧(高温介质)压降不大于0.03MPa,二次侧(低温介质)压降不大于0.03MPa。

4.1.6板式换热器板片厚度应不小于0.7mm。

4.1.7板式换热器额定工况运行时,二次侧(低温介质)出口温度偏差不应出现负偏差。

4.1.8板片波纹形式应采用技术成熟、有成功使用业绩的波纹形式。

4.1.9板式换热器外部、内部保证不泄漏,一、二次水禁止混流。

板式换热器技术规格书

板式换热器技术规格书

板式换热器技术规格书一、技术参数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的热交换器,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1.压力:板式换热器的工作压力一般在0.6-1.6MPa之间,具体参数可根据工作条件进行调整。

2.温度:板式换热器的工作温度一般在-10℃~200℃之间,具体参数可根据工作条件进行调整。

3.热传导系数:板式换热器的热传导系数通常为2000-6000W/m2·℃,其高效的换热性能是其它类型热交换器的数倍以上。

4.传热面积:板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一般在0.1-1000m2之间,根据使用条件和客户要求可进行定制。

二、主要特点1.高效节能:板式换热器采用了高效的板式设计,能够实现优良的传热效果,从而节约能源成本。

此外,其采用的分流流体设计,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流动阻力,从而降低了泵的功率。

2.可靠耐用:板式换热器采用高质量的钢材和密封材料,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抗磨损性,使用寿命长。

3.易于维护:板式换热器采用模块化设计,在日常使用中容易进行拆卸和清洗,维修成本低。

4.广泛适用:板式换热器可以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机械、电力等行业,尤其是在高粘度、高温、高压和腐蚀等环境下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三、技术流程板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是将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通过一系列叠放的金属板隔开,然后两种流体在板间交换热量,以实现散热或加热的目的。

具体的工作流程分为以下几步:1.流体输入: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分别通过换热器的进口进入,在板间进行流动。

2.热交换:两种流体在板间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将热量从高温一侧传递到低温一侧。

3.排放:两种流体分别从换热器的出口处排放,完成整个热交换过程。

四、应用场景板式换热器可以应用于以下多个领域:1.化工生产:板式换热器可以用于加热、冷却和蒸发等工艺过程中,如酸洗、烷基化、脱硫、脱氧等。

2.制药工业:板式换热器可以用于反应釜的冷却、干燥器的加热和冷却、提取器中的烟气冷却等。

3.食品加工:板式换热器可以用于液体食品加热、蒸发、处理以及高糖浆的制备过程。

板换

板换

1. 板式换热器简介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

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半片进行热量交换。

它与常规的管壳式换热器相比,在相同的流动阻力和泵功率消耗情况下,其传热系数要高出很多,在适用的范围内有取代管壳式换热器的趋势。

板式换热器的型式主要有框架式(可拆卸式)和钎焊式两大类,板片形式主要有人字形波纹板、水平平直波纹板和瘤形板片三种。

1.1板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板式换热器主要由框架和板片两大部分组成。

板片由各种材料的制成的薄板用各种不同形式的磨具压成形状各异的波纹,并在板片的四个角上开有角孔,用于介质的流道。

板片的周边及角孔处用橡胶垫片加以密封。

框架由固定压紧板、活动压紧板、上下导杆和夹紧螺栓等构成。

板式换热器是将板片以叠加的形式装在固定压紧板、活动压紧板中间,然后用夹紧螺栓夹紧而成。

1.2板式换热器的特点(板式换热器与管壳式换热器的比较)a.传热系数高由于不同的波纹板相互倒置,构成复杂的流道,使流体在波纹板间流道内呈旋转三维流动,能在较低的雷诺数(一般Re=50~200)下产生紊流,所以传热系数高,一般认为是管壳式的3~5倍。

b.对数平均温差大,末端温差小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两种流体分别在管程和壳程内流动,总体上是错流流动,对数平均温差修正系数小,而板式换热器多是并流或逆流流动方式,其修正系数也通常在0.95左右,此外,冷、热流体在板式换热器内的流动平行于换热面、无旁流,因此使得板式换热器的末端温差小,对水换热可低于1℃,而管壳式换热器一般为5℃.c.占地面积小板式换热器结构紧凑,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为管壳式的2~5倍,也不像管壳式那样要预留抽出管束的检修场所,因此实现同样的换热量,板式换热器占地面积约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5~1/10。

d.容易改变换热面积或流程组合,只要增加或减少几张板,即可达到增加或减少换热面积的目的;改变板片排列或更换几张板片,即可达到所要求的流程组合,适应新的换热工况,而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几乎不可能增加。

板式换热器参数含义

板式换热器参数含义

板式换热器参数含义
板式换热器参数的含义如下:
1.型号和规格:型号参数表的首要信息通常是板式换热器的型号和规格,这些标识唯一地识别了特定的换热器,包括其尺寸、形状和其他基本特征。

2.换热面积:换热面积是一个关键参数,它决定了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通常以平方米(m²)为单位表示,它影响着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3.板材材质:板式换热器的板材通常由不锈钢、钛合金、镍合金等材料制成,型号参数表会明确指出所使用的板材材质,这对于在不同工业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能至关重要。

4.板间流速:板式换热器的流速一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通常下限为0.2m/s,上限为0.8m/s。

5.流程确定:板式换热器流程在工业上一般都布置成单流程,在检修时可不用拆处接管。

6.单板面积的选择: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情况下,应从价格上考虑。

从单片面积的造价比来看,越大越便宜,但是整机价格得考虑框架的价格,所以应综合考虑。

板式换热器板片原理及参数

板式换热器板片原理及参数

板式换热器板片原理及参数【最新版】目录一、板式换热器板片简介二、板式换热器板片的工作原理三、板式换热器板片的主要材质四、板式换热器板片的优点五、进口板式换热器品牌介绍正文一、板式换热器板片简介板式换热器板片是一种换热器设备,由多层薄金属板组成,通过压制成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换热板,然后叠放并用夹板和螺栓紧固而成。

板式换热器板片在工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涉及到液 - 液和液 - 汽换热等场景。

二、板式换热器板片的工作原理板式换热器板片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薄金属板之间的细长矩形通道,让工作流体流过两块板之间形成的狭窄而曲折的通道,冷热流体依次通过流道,中间有夹层板将流体隔开,通过这个板进行热交换。

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和换热原理决定了它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传热效率高、操作弹性大、适用范围广、热损失小、安装清洗方便等特点。

三、板式换热器板片的主要材质板式换热器板片的主要材质包括不锈钢(SUS304、316),钛及钛钯(TI、TI-PD),20Cr、18Ni、6Mo(254SMO),合金(C276),铜(H68)等。

这些材质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和抗腐蚀性能,能够满足不同工况下的换热需求。

四、板式换热器板片的优点板式换热器板片具有以下优点:1.换热效率高: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比列管式换热器高 3-5 倍,能够实现高效的热交换。

2.热损失小:板式换热器的热回收率可达 90% 以上,大大减少了热能损失。

3.结构紧凑轻巧: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便于安装和运输。

4.使用寿命长:板式换热器板片的材质选用合理,能够承受高温、高压等工况,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5.安装清洗方便:板式换热器板片的设计便于拆卸和组装,方便清洗和维护。

五、进口板式换热器品牌介绍常见的进口板式换热器品牌有:1.Alfa Laval(阿法拉伐):瑞典品牌,以钎焊式换热器为主,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2.SWEP(舒瑞普):瑞典品牌,现已被 Alfa Laval 集团收购,专注于换热器研发和生产。

板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装置的技术和应用手册

板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装置的技术和应用手册

《板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装置的技术和应用手册》前言板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机组是工业传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几乎应用于包括动力、化工、冶金、食品、轻工等一切工业部门;同时,它也是空调、供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可持续发展的国策下,它还是余热利用、太阳能利用、海水利用、污水利用、地热利用中的关键设备。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紧迫性,近几年来开发了一系列新型的板式换热器,如可拆式、全焊式、钎焊式、板壳式等,并从板式换热器发展至板式换热装置,如蒸发装置、热泵装置、制冷装置、热力机组、催化重整装置、燃气冷凝回收装置等。

适用范围越来越广,需要量越来越多,生产量也越来越高。

但尚没有较完善的新型板式换热器和新型板式换热装置的结构、原理、特性、布置、选型、安装和运行等技术和应用手册。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了给工业、空调、供热、新能源利用和余热利用的设计、应用、施工、运行人员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为了给热能工程专业人员提供教材。

成立了由板式换热器专家、板式换热器标准委员会成员、制造专家、专利发明人、设计、施工和用户组成的编委会。

编委会编写本书的原则是为各应用领域的用户、设计、施工、运行人员提供一本技术和应用手册。

既然是一本工具书,内容则必须齐全、精练、简明、实用。

既全又简,既符合科学性,又满足实用性的技术应用手册,使之能真正起到开拓眼界,简化设计计算,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实际应用的作用,成为各领域的与换热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得力助手和可靠工具。

本书分为技术篇和应用篇等二篇共十五章。

第一篇主要的内容是提供板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装置的基础理论、性能、设计计算方法,性能试验和运行维护,同时也叙述了板式换热器的现况和发展趋势。

第二篇的主要作用是向工业、空调、采暖、新能源等各领域的用户、设计、施工和运行人员介绍了板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装置的应用原理和方法。

同时以实例的形式,简明扼要地叙述了应用的方式、设计的方法和节能、经济、环保效益。

板式换热器技术要求

板式换热器技术要求

(二)板式换热器3设计与运行条件3.1板式换热器型式板式换热器采用等截面可拆卸板式换热器(水-水),换热面材质材质为GB316不锈钢。

3.2板式换热器的配置本次招标共需配备2台可拆卸板式换热器(水-水),单台功率22.5MW,单台换热面积950㎡,换热器接管管径按设计所提管径配置,换热器按本技术规范书所提面积订货。

3.3板式换热器设计参数下表为单台22.5兆瓦板式换热器的参数3.4热网循环水水质板式换热器工作介质为热网循环水,水质为软化水,具体水质如下:3.5运行方式板式换热器并联运行。

板式换热器换热量的控制通过控制一次侧(高温介质)流量和控制二次侧(低温介质)流量来实现。

3.6设备的安装地点及标高板式换热器安装在换热站0米层。

4技术要求投标方提供的板式换热器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同时应满足本技术规范书中技术要求,如有矛盾时按较高要求执行。

4.1板式换热器性能要求4.1.1投标方所提供的板式换热器是可拆卸板式换热器(水-水),其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成熟可靠的产品,具有较高的运行灵活性。

4.1.2板式换热器能在最大工况点长期连续运行,能满足板式换热器不同运行工况的需要,并且预留能增加10%换热能力板片的安装空间和技术条件。

4.1.3板式换热器不宜选择单板面积太小的板片,避免板片数量过多,要求单板面积大于等于2.5㎡。

4.1.4板式换热器采用板型应使换热器内流体充分湍动,防止板片表面结垢。

4.1.5板式换热器应选用阻力小的板型,保证一次侧(高温介质)压降不大于0.03MPa,二次侧(低温介质)压降不大于0.03MPa。

4.1.6板式换热器板片厚度应不小于0.7mm。

4.1.7板式换热器额定工况运行时,二次侧(低温介质)出口温度偏差不应出现负偏差。

4.1.8板片波纹形式应采用技术成熟、有成功使用业绩的波纹形式。

4.1.9板式换热器外部、内部保证不泄漏,一、二次水禁止混流。

BR系列板式换热器板片参数

BR系列板式换热器板片参数

BR系列板式换热器板片参数板式换热器板片参数名称参数名称参数波纹夹角90°角孔中心距1732、1447、1162、877×342 波纹节距13.44mm 板片通道截面积2132 mm2波纹深度 3.8mm 板片换热面积 1.0,0.8,0.6,0.4 3.07t/h 板片当量直径7.6mm 下料尺寸2003、1718、1433、1148×613 角孔直径?200mm 板片外形尺寸1999、1714、1429、1144×609 名称参数名称参数波纹夹角120°角孔中心距1358(1162/896)×285波纹节距12mm 板片通道截面积1440mm2波纹深度 3.2mm 板片换热面积0.65 0.55 0.45 2.07t/h 板片当量直径 6.4mm 下料尺寸1578(1385/1119)×500角孔直径?145mm 板片外形尺寸1574(1381/1115)×497 名称参数名称参数波纹夹角120°角孔中心距869×180波纹节距11mm 板片通道截面积822.4 mm2波纹深度 3.2mm 板片换热面积0.2 1.18t/h 板片当量直径 6.4mm 下料尺寸998×304角孔直径?65mm名称参数名称参数波纹夹角100°角孔中心距1052×248波纹节距13.6mm 板片通道截面积1335 mm2波纹深度 3.7mm 板片换热面积0.35,0.28 1.9t/h板片当量直径7.4mm 下料尺寸1215×405角孔直径?100名称参数名称参数波纹夹角120°角孔中心距630×137波纹节距10.7mm 板片通道截面积635 mm2波纹深度 3.0mm 板片换热面积0.12 0.9t/h 板片当量直径 6.0mm 下料尺寸750×250角孔直径?65。

板式换热器技术规格书

板式换热器技术规格书

板式换热器技术规格书1.总体要求3.1 本招标文件提出了对采购管式、板式组合换热器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3.2 投标方应有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提供高质量的管式、板式组合换热器功能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实现整个热力系统设备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

投标方提供的产品应保证符合招标方贯彻安全、健康、环保标准的要求。

3.3 投标方所采用的产品设计,必须技术和工艺先进,制造商具有充分制造经验,产品应是成熟可靠的产品。

3.4 投标方对所供管式、板式组合换热器的成套设备负有全部技术责任,包括分包(或采购)的设备和零部件。

3.5 如投标方投标书与本招标文件要求有偏差(无论多少或是否重要)都必须清楚地表示在本招标文件的附件“差异表”中。

否则将认为投标方完全响应本招标文件提出的要求,技术协议和供货必须满足投标文件的承诺。

3.6 若投标方所提供的投标文件前后有不一致的地方,则以更有利于设备安装运行、工程质量的原则,由招标方确定。

3.7 招标方在本招标文件中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投标方应提供一套满足本招标文件和所列标准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及其相应服务。

对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

3.8 设备采用的专利涉及到的全部费用均被认为已包含在设备报价中,投标方应保证招标方不承担有关设备专利的一切责任。

3.9换热器属压力容器,该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并遵循相关压力容器规范,供货商须随投标文件提供证明文件和业绩。

2.规范和标准应满足或高于下面列出的规范和标准的最新版本的要求。

如果几种规范和标准的相关要求适用于同一情况,则应遵循相关要求最为严格的条款。

若本技术规格书与相关的技术规格书或标准有冲突,则应向业主咨询并得到其书面裁决后才能开展工作。

本技术规格书指定产品应遵循的规范和标准主要包括但不仅仅限于以下所列范围:《板式换热器》GB 16409-1996《管壳式换热器》GB 151-199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2009《法兰制造标准》GB2555-81《钢制压力容器》GB150—2011;《产品标牌》JB8-82其它要求均按有关的现行国家标准执行。

板式换热器技术要求

板式换热器技术要求

(二)板式换热器3设计与运行条件3.1板式换热器型式板式换热器采用等截面可拆卸板式换热器(水-水),换热面材质材质为GB316不锈钢。

3.2板式换热器的配置本次招标共需配备2台可拆卸板式换热器(水-水),单台功率22.5MW,单台换热面积950㎡,换热器接管管径按设计所提管径配置,换热器按本技术规范书所提面积订货。

3.3板式换热器设计参数下表为单台22.5兆瓦板式换热器的参数3.4热网循环水水质板式换热器工作介质为热网循环水,水质为软化水,具体水质如下:3.5运行方式板式换热器并联运行。

板式换热器换热量的控制通过控制一次侧(高温介质)流量和控制二次侧(低温介质)流量来实现。

3.6设备的安装地点及标高板式换热器安装在换热站0米层。

4技术要求投标方提供的板式换热器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同时应满足本技术规范书中技术要求,如有矛盾时按较高要求执行。

4.1板式换热器性能要求4.1.1投标方所提供的板式换热器是可拆卸板式换热器(水-水),其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成熟可靠的产品,具有较高的运行灵活性。

4.1.2板式换热器能在最大工况点长期连续运行,能满足板式换热器不同运行工况的需要,并且预留能增加10%换热能力板片的安装空间和技术条件。

4.1.3板式换热器不宜选择单板面积太小的板片,避免板片数量过多,要求单板面积大于等于2.5㎡。

4.1.4板式换热器采用板型应使换热器内流体充分湍动,防止板片表面结垢。

4.1.5板式换热器应选用阻力小的板型,保证一次侧(高温介质)压降不大于0.03MPa,二次侧(低温介质)压降不大于0.03MPa。

4.1.6板式换热器板片厚度应不小于0.7mm。

4.1.7板式换热器额定工况运行时,二次侧(低温介质)出口温度偏差不应出现负偏差。

4.1.8板片波纹形式应采用技术成熟、有成功使用业绩的波纹形式。

4.1.9板式换热器外部、内部保证不泄漏,一、二次水禁止混流。

招标用板式换热器技术参数表MicrosoftWord文档

招标用板式换热器技术参数表MicrosoftWord文档

一:.空调系统用板式换热器技术参数表投标方所提供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量须按照设备表内所示要求选定,但须有预留足够的余量,需增加相等于原热交换量百份之十的换热板片。

热交换机组需集换热器、循环水泵的机械、电气、仪表控制为一体,从一侧水进出口法兰、二侧水进出口法兰为止的全部部件(以及外围电控柜、测温仪)由投标方提供,投标方对所提供的热交换机组及循环水泵的完整性、可靠性负责。

二.基本技术要求:2.1设备基本参数:2.1.1 热交换机组管道及设备公称压力一次侧≥1.6MPa、二次侧≥1.6MPa;2.1.2 换热器一次侧的压力降:△p<0.04MPa换热器二次侧的压力降:△p<0.05MPa2.1.3热交换机组二次水用空调循环泵按配置要求配置;2.1.4热交换机组应设有超温保护,当二次侧供水温度超过67℃或低于6.7℃关断一次电动调节阀,报警。

⑦机组运行离声源1m处噪音:小于75分贝。

2.2热交换机组表面的漆膜应均匀、平整,无气泡、龟裂和剥落等缺陷,控制柜内应干燥、清洁、无杂物。

2.3底座外形尺寸误差应小于5‰,设备安装螺栓孔与中心线误差应小于2mm,管道的水平偏差和垂直偏差应小于10mm。

2.4安装法兰时,法兰密封面与接管中心线平面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法兰外径的1%,且不大于3mm。

2.5水流方向、接管标记及机组标牌完整、正确。

2.6需提供由于一侧水入水温度变化引起的二侧水出水温度变化的温度调节曲线。

3热交换机组整体设计技术要求:3.1热交换器①板式换热器应符合GB/T16409之规定。

板式换热器的板片材质为不低于SUS304的不锈钢,δ=0.5~0.8mm;正常运行情况下,换热器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密封垫材料:三元乙丙橡胶;便于拆洗,垫片正常使用寿命不小于5年。

换热器二次侧接口管径按图纸要求,板间流速0.2-0.8m/s。

②热交换器设计应能满足:当事故时,一次侧压力为1.6MPa,二次侧压力为0的情况下,应保证换热器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式换热器的技术参数
更新日期:2012-12-12
进出口管径进出口管径的大小以介质在管道内的活动速度小于3m/S为宜来确定,最大流速宜小于4m/s。

现海内板式板式换热器板片厚度一股为0.5~1.0mm,考虑到厂家制造工艺、现场操纵水平及侵蚀、除垢等因素,板式换热器板片厚度宜选择0.7~0.9ram。

板式换热器软水侧压力损失
软化水进出板式换热器温度根据现有高炉软水供给的经验,软水供给温度在3 5~40℃之间时,对高炉稳产高产、安全出产最有利,同时考虑到夏季冷媒水及冷却塔的冷却能力,软化水进高炉温度在夏季最不利工况时宜小于40℃,软化水出高炉温度宜小于4 5℃,即软化水进板式换热器温度宜为4 5℃,出板式换热器温度宜为40℃。

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板式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基本上采用不锈钢、钛合金两种。

板式板式换热器数目根据中小高炉的特点,其炉体冷却软水系统采用板式板式换热器的数目宜为3台并联,每台流量为最大流量的5O%,正常运行开二备一。

冷却水进、出板式换热器温度根据夏季冷却水供水温度及冷却塔工作能力,冷却水进板式换热器温度宜小于32℃,出板式换热器温度宜小于3 7℃。

流量根据水在冷却壁的公道流速,并重点考虑高炉后期内壁耐热层减薄、传热量急剧增加的情况,按后期最大传热量来确定软化水流量。

因为钛材料价格为不锈钢的4~6倍,且高炉冷却系统板式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采用不锈钢即可知足要求,为此板式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选用不锈钢。

板式换热器正常工作压力根据软水系统闭路轮回的特点,板式换热器正常工作压力最小值应为软水系统轮回水泵出口压力与高炉高位膨胀水箱水位高度之和。

原有空冷器软水侧压力损失小于0.05MPa,因此板式板式换热器软水侧压力损失必需小于’0.05M Pa。

密封垫材质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及板式板式换热器工作温度、软化水成分等诸多因素,密封垫材质宜选用三元乙丙橡胶。

因为软水系统除停开空冷器、并入板武板式换热器外,其它部门不变,因此,板式板式换热器软水侧压力损失须小于原有空冷器软水侧压力损失。

板式换热器板片厚度板式换热器板片厚度与传热系数成反比关系,板片厚度越小,传热效果越好,但同时也轻易侵蚀泄漏。

ARD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设计和生产技术以及最全面的换热器专业知识,有专门的选型软件根据用户不同工况测算出最适合的板式换热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