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复习资料
人口社会学,复习精品资料
人口社会学,复习精品资料1、人口:一般用来表示具体的规模,指的是生活在一定生活生产方式下,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由一定生活(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不断运动的生活群体。
人口的双重属性(1)人口的生物属性,也称人口的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受生物规律的支配。
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基础,表现为人口的数量、质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人口再生产周期和生命周期等。
(2)人口的社会属性。
人类进化过程中,人口数量、质量、人均寿命等生物属性受社会影响发生巨变,即人口具有社会属性。
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在: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①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物质生产资料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
②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包括语言、习俗、信仰等影响人口的生物属性。
③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进行的。
表现为社会的政治力量——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性的规范和控制力量影响和制约人口的生物属性。
2、人:是一个元概念,包括对个人和总体的理解,指的是能够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生产物质财富的高等动物;3、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发展,人口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相互关系的规律性和数量关系及其应用的科学总称。
4、人口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人口社会学是对社会上的人口事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5、生育力:是有关人类再生产的能力,指妇女生殖能力和潜能。
是一个生物学概念。
6、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数量。
是指人类现实的生育水平。
7、A、粗出生率是指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的出生人数。
CBRB、一般生育率(GFR) 亦称总生育率,是指一年内每1000名育龄妇女(15-49岁)生育的孩子数。
育龄妇女是指具有生育能力年龄段的妇女,国际上一般以15~49岁作为育龄妇女的界限。
人口学复习大纲
人口学复习大纲第一章人口与人口社会学1、人口的概念: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领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2、人口的特征:(1)人口的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人口结构:自然结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空间结构:人口密度社会结构:阶层不同、婚姻状况等3、人口变动:人口状况受社会、经济和人口自身各方面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动。
(自然、机械、社会变动)4、人口与社会的关系:(1)人口系统对社会的影响:(2)各种社会因素对人口系统的影响:5、狭义人口学和广义人口学产生的标志:狭义人口学:指对人口变量、以及人口变量和人口变量相互关系的研究产生时间:17世纪中叶到十八世纪产生标志:英国的约翰·格兰特于1662年发表《一句死亡表所做的自然和政治的观察》广义人口学:含义:用人口学的角度,使用人口学的指标和研究方法研究复杂的社会现象。
产生时间: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产生标志:1798年,马尔萨斯发表《人口理论》6、人口思想和人口理论:(重点为马尔萨斯的理论研究)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两个前提:(1)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
(2)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保持恒状。
两个级数:人口的增殖力与土地的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不平衡的。
在不加抑制的前提下,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
土壤肥力递减规律三个命题:(1)人口增加必然要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持续不断的增长,除非受到某种有力的抑制。
(3)抑制人口增长的力量使现实人口与生活资料相平衡。
两个抑制:积极性的抑制预防性的抑制7、全球人口增长趋势:(1)世界人口增长不断加快(2)人口增长主要来源于发展中国家(3)世界人口分布将发生重大改变(4)人口大国格局重新排序8、人口平衡公式:年末人口=年初人口+(本年出生人口-本年死亡人口)净增人口数=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的迁移增长9、年人口增长率=(年末人口—年初人口)/年平均人口10、人口自然增长率:表明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人口/年平均人口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人口/年平均人口数人口自然增长=出生人口—死亡人口11、世界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1)采集狩猎时期人口的增长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增长率的原始的静态人口状态(2)农业社会时期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口增长具有不稳定性。
人口社会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关键概念1.人口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人口过程,研究人口的自然变动,人口的机械变动,人口的变动过程,人口变动规律,人口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相互关系及其实际应用科学的总称。
2.狭义人口学:是指研究人口的自然形成、自然变动、人口再生产过程以及及规律性。
3.广义人口学:逼近研究人口再生产过程和由人口自然构成所引发的各种自然变动,还要研究人口的机械变动和人口的社会变动。
4.人口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是一门用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分析人口社会问题的学科。
5.人口学体系:人口学体系是人口学及其分学科的总和。
包括的学科很多。
复习思考题一.简述人口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人口再生产和人口自然变动情况及自然变动的社会经济、文化、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社会中间变量2.影响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的各种构成(年龄、性别、民族、文化、婚姻、职业、行业等)变化的各种社会因素3.人口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劳动年龄期、育龄期、老年期)及由于每个阶段的人口各种构成变动所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4.各种人口的社会结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心理状态及其发展变化5.各种特殊人口群体(育龄人口群体、妇女人口群体、老年人口群体、贫困人口群体、残疾人口群体等)的基本状况、特征、基本需求、社会问题及其有关的社会工作6.婚姻制度、婚姻类型、婚姻状态以及以婚姻为基础的家庭类型及其划分标准,家庭在社会会生活中担负的职能及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7.人口迁移流动的类型、原因、流向、距离、时间、人员构成及由于人口迁移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8.民族人口成分及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民族成分变化,民族人口的数量、质量、婚姻家庭、各类型民族人口的社会构成及其变化,各个民族的特点,文化和生活习俗9.人口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不同社会状态下的人口特征与人口问题比较研究10.人口与社会发展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二.简述人口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2.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3.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三.简述人口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社会调查法包括:实际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回顾性调查、跟踪性调查统计调查包括:普查、抽样调查、经常性登记调查2.个案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包括:纵向比较法、横向比较法、整体与局部比较法、指标比较法4.因素分析法5.相关分析法6.宏观与微观分析研究法7.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法四.简述人口学与社会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人口学比较注重定量分析方法、计量技术和建立各种数学模型;社会学比较注重定性描述和推断2.人口学注重通过大量的数字统计资料和数理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人口现象,社会学注重通过实地调查研究社会现象3.人口学的基本要素:人口数量、出生、死亡、性别、年龄;社会学的基本要素:角色、类型、范围、社团群体等4.人口学注重各类人口的变量及其构成分布,社会学则利用这些变量和分布同社会变量结合起来揭示社会现象5.人口学一般侧重人口规模、构成的变化和人口预测,社会学则利用人口学中可用的模型和规律研究社会现象、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口统计学知识点
人口统计学知识点人口统计学是研究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等方面的学科,通过对人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人口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下面将介绍人口统计学常用的一些知识点。
一、人口总量人口总量是指一个特定地区的全部居民数量,通常是根据人口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数据来计算。
人口总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利用情况的重要指标。
二、人口结构1. 年龄结构年龄结构反映了一个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的比例和分布情况,可以通过年龄金字塔图来直观展示。
年龄结构的变化对社会政策、教育、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2. 性别结构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地区男女人口比例的情况,通常用男女性别比来表示。
性别结构的变化对人口增长率、婚姻状况、人口流动等有一定影响。
3. 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涉及到家庭的组成、规模和关系等方面,不同的家庭结构会对社会稳定、劳动力资源配置、家庭关系等方面产生影响。
三、人口增长率人口增长率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通常是用百分比来表示。
人口增长率受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四、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分为城市间迁移、城乡迁移、跨国迁移等多种形式。
人口迁移对人口分布、社会经济发展、资源配置等方面有重要影响。
五、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的现象,主要是由于生育率下降、医疗技术进步等原因造成。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医疗卫生、劳动力资源等方面提出新的挑战。
综上所述,人口统计学知识点涉及到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人口增长率、人口迁移、人口老龄化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人口的特征和规律,为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人口统计学的研究将继续深入,为人口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有益信息和建议。
人口学复习重点
人口学复习我国人口的特点一、人口基数大二、人口转变快三、育龄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数多、比重高四、人口素质低五、人口分布不均匀六、各地区人口状况差别大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66—1834年)于1798年发表了他的著作《人口论》(《人口原理》)。
马尔萨斯的“两个级数”和“两种抑制”的人口理论,后来被称为马尔萨斯主义。
马尔萨斯及其《人口原理》对以后的人口理论研究乃至进化论思想的发展,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表格、统一的时间对全国(或地区)人口普遍地、逐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是对人口数量、特征、结构等数据进行收集、汇总、评估、分析、发布的全过程。
人口普查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
人口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一、从实际出发探寻人口规律从客观存在着的人口事实和人口周围环境的实际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探寻其固有的规律性。
二、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从人口本身各种因素、人口周围各种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内在矛盾中揭示人口的本质和运动。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研究人口科学,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联系历史上更替出现的各个社会形态以及不同的历史条件,分别研究不同社会制度的人口规律,研究人口发展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正是把人口放到各个具体的社会生产方式下去研究,才揭示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口规律,为人口变动作出科学的解释。
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1、出生率;2、死亡率;自然增长率;3、一般生育率(总生育率);4、总和生育率人口再生产的分类(1)、家庭人口再生产。
指以家庭为单位的人口世代更替和不断延续的过程。
一个家庭成员数量由于新生命的诞生而增加,由于原人口的死亡而减少,以此形成家庭人口再生产过程。
(2)、社会人口再生产。
指社会总人口不断更新,世代不断更替,人类自身不断延续和发展的过程。
社会总人口是由不同年代出生的、不同年龄性别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自然变动必然带来总人口的增加或减少,其世代不断更替,规模与结构都不断变动,这样就形成了社会人口再生产的过程。
人口学期末复习资料中文整理
Session 2: Population reproduction 人口再生产一、人口过程统计分析(一)、人口生育统计1、人口学的的基本分析方法1)同批人分析(cohort analysis,队列分析)同批人(队列),Cohort,在某一时期经历了相同起始(人口)事件的一群人。
出生、结婚、迁入、迁出等。
年龄相同的队列如出生队列,年龄不同的如结婚队列、入学队列等。
同批人(队列)分析:对某同批人陆续经历的人口事件进行数量上的观察、描述和分析。
例如,观察和描述同年出生的一批妇女进入育龄期以后,在各年龄结婚和生育的状况。
同批人分析的局限:1)资料不易获得,需要几十年甚至百年跟踪记录观察。
2)所得结果不能反映某一特定时期的情况。
2)同期人分析(period analysis,时期分析)同期人分析:对某一时期的人口状态或人口变动进行数量资料观察和分析,实际上是对某一时期内观察到的多个队列进行分析。
例如,某一年的出生率、死亡率等。
同期人所观察和分析的是某一时期某一区域的人口,而这个人口是不同队列构成。
与同批人分析相比,同期人分析具有:1)资料易于获得。
2)能够说明某一时期、某一时刻的人口现象,具有现实意义。
3)便于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比较。
但不易揭示人口现象的一些本质内在联系。
同批人与同期人分析是人口学两种不同重要的分析方法。
互相弥补。
3)假定同批人分析(Hypothetical cohort,Fictitious cohort)把某一时期的分年龄指标或其它标志区分的指标设想为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某个同批人口在其不同时期的相应指标,这个设想的同批人即为假定同批人。
如果是一个假定的出生同批人,就称假定一代人(fictitious generation)。
而对应的分析就是假定同批人分析方法。
同批人(队列)分析也应用于在社会科学的其它领域,但是最广泛的应用在人口学,特别是生育和死亡的研究上。
2、生育的概念出生是人口的一个基本要素,出生是指具有生命征兆的脱离母体的胎儿。
人口学复习提纲
人口学复习资料1、 人口: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2、 人口社会学: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和人口变迁,以及他们与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3、 人口的生物属性: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基础,表现为人口的数量、质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人口再生产周期和生命周期等。
4、 人口的社会属性:社会生产方式,社会文化,政治制度。
5、 人口过程: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的总称。
6、 人口结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
7、 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度上的变化,它即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塑造着社会变迁,又深刻的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包括结构性变迁和突发性变迁。
8、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过程:第一,提出人口社会学的问题;第二,收集资料;第三,提出研究假设,建立理论模型,进行社会学的分析9、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1)时代背景:英国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殖民地独立运动(2)构建人口理论的两个前提食物(食物为人类所必需)性欲(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3)减少人口的两种途径积极性抑制(增加人口死亡率减少现存人口,手段包括战争,瘟疫饥荒和各种疾病)预防性抑制(限制出生人数而控制人口增长,手段包括晚婚,避孕,流产,杀婴等)(4)人口理论的两个级数:人口的增值力级数、土地的生产力级数(详情在教材P4)(5)人口波动理论:详情在教材P4-P5(6)其理论不成立:他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造成的劳动群众的贫困和失业说成是适用于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基于人性的普遍的人口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反过来用这个所谓的人口规律,来证明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是永恒的的人口规律发生作用而形成的最好的制度,认为只有这种制度才能是人口增加收到自然的限制,才能是人口和生活资料保持平衡。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人口转变(demography transition) :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转变,由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消长带来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呈现出一定规律性的转变过程。
孩子养育成本:微观人口经济学把孩子作为家庭的一种物品。
作为一种特殊的物品,孩子在社会、经济和心理方面对其父母及家庭表现出一定的作用,这就是孩子的价值所在。
或者P81孩子的积极价值表现:情感上的满足、经济上的贡献、对父母的激励、家庭的纽带和传承的载体。
孩子的消极价值表现:情感和心理的付出和损失、经济负担、机会损失、体力付出。
社会养老:P86适度人口:p94经济适度人口:p94人口质量:p97人口质量(population quality)是人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通常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制度下,人们所具备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劳动技能以及身体素质的水平,也就是说人口质量是与数量相对应的、反映人口质的规定性特征的总和。
PQLI指数:p100HDI指数:p101ASHA指数:p102“人口素质逆淘汰”现象:p104人力资本:p106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指通过投资于教育、培训、健康以及迁移等方面形成于劳动者身上的非物质资本,即投资于人口质量产生的非物质资本称人力资本。
人口结构:p114 人口年龄金字塔:p117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Population ageing ):指在总人口的构成中,少儿人口比重和青壮年人口比重降低,而老年人口相应增加的动态过程。
通常当一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时,该人口就被称之为老年型人口,该国也相应地成为人口老化的国家。
P118城市化:p125过度城市化:p129逆城市化:p131自然资源:p171耗竭性资源:p171可再生资源:p172指资源本身在自然条件下可以通过繁殖、生长而实现自我更替的生物资源和其它一些具有动态自我更新特点的非生物资源。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1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和人口变迁,以及他们与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P32、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社会学的想象力”,他认为,社会学的想象力就是掌握我们个人生活和更大的。
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社会力量之间关系的能力。
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侧面都是由更大的、看不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力量左右着。
P53、人口过程是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的总称。
从人口社会学的角度看,人们通过出生和迁入(包括国际迁入和国内迁入)进入某一社会;同时,人们通过死亡和迁出离开某一社会,这些过程本身就是人类日常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过程。
P74、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
P75、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度上的变化,它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地收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社会变迁有两大类,一是结构性变迁,是新体制逐步取代旧体制的变迁过程;二是突发性变迁,是原有体制的突然中断,并产生了一种全新的体制,这是一种革命。
P9 6、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意义(简)p9人口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与社会学、人口学以及人类学等相关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人们认识社会和人类行为的科学链条中的一环,这一环强调对人类生育、死亡和变迁行为的研究;强调社会变迁中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和人口过程与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陈达的《人口问题》指出“人口学者因兴趣与观点的歧异,显示不同的研究途径。
”分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范围。
1882年,在日内瓦卫生与人口学大会上“人口学”一词正式被使用。
人口学分为形式人口学和实体人口学。
实体人口学也叫广义人口学,是研究人口过程与围绕着它的外部过程如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之间的互相关系的学科。
山东省考研人口学与计划生育学复习资料人口经济学核心观点梳理
山东省考研人口学与计划生育学复习资料人口经济学核心观点梳理山东省考研人口学与计划生育学复习资料:人口经济学核心观点梳理人口经济学是研究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将人口变动的规律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旨在为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政策和经济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山东省考研人口学与计划生育学的复习中,对人口经济学核心观点的梳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人口经济学核心观点进行详细讲解和总结。
一、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 人口红利理论人口红利是指当人口年龄结构合理、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时,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因此,人口增长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但是,人口红利并非永久存在,一旦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开始下降,就可能出现人口红利消失的情况。
2. 人口与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人口增长也可能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当人口增长过快时,可能导致资源紧张、环境恶化、就业压力加大等问题,进而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合理控制人口增长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1. 农民工问题农民工是指在农村户籍、以农业劳动力为主的人口,他们为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农民工问题也存在着诸多挑战。
这包括农民工工资低、劳动条件恶劣、社会保障缺乏等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予以关注和解决。
2. 城乡差距问题城乡差距是指城市与农村之间在经济、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差异。
人口流动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得到一定缓解,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例如,城市过度拥挤、资源短缺等。
因此,在人口流动中,需要注意解决城乡差距问题,促进经济的公平发展。
三、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1. 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提高。
这一现象具有普遍性,不仅是中国,也是全球都面临的挑战。
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加重了养老金、医疗等社会保障压力。
2.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主要包括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医疗资源配置和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等。
人口社会学复习材料
名词解释1、人口社会学:人口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人口社会学是对社会上的人口事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2、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点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3、社会学想象力:就是掌握我们个人生活和更大的、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社会力量之间关系的能力。
4、人口过程:是指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
5、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
6、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度上的变化,它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地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7、生育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生物意义的生育力,是关于人类再生产的能力。
另一种是社会学上的生育率,是指人类现实的生育水平。
(1)生育力:是指妇女生育能力和潜能。
(2)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
8、生育模式:是指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文化经济条件下存在的、具有明显差异的生育类型。
9、生育制度:是与人类生育过程相关的生育观念、行为规范和物质文化设备等一整套规则和文化。
10、生育规范的重要性表现为生育规范规定了两性怎样的结和才能生育子女和养育子女,即规定了生育的合法性问题。
10、生育的物质设备:生育的物质文化设备是指社会为生育行为提供的物质条件,包括生育时的医疗卫生条件和各种避孕药具的普及安全有效的程度。
11、生育意愿(观念):是人们关于生育行为的态度和看法。
它包括三个方面:①人们的生育目的.即为什么要生育子女;②对生育数量的看法,即生育几个子女理想子女数;③对子女性别的看法,即希望生育什么性别的子女。
12、死亡制度是个人与其社会形成的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个人的、社会心理的和符号的网络。
人口学期末复习资料
人口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人口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范畴一、人口学概念含义:是研究人口发展,人口与经济、生态环境等相互关系的规律性和数量关系及其应用的科学总称。
分类:人口学可分为狭义人口学和广义人口学。
1、狭义人口学:即人口统计学。
研究对象:人口本身的发展变化规律研究内容:数量,构成,发展2、广义人口学:包括人口社会学、人口经济学、人口生态学等,是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研究对象:人口发展过程与社会,经济等发展过程的关系与规律二、人口学的研究对象在一定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条件下人口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
主要包括:A、人口自身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B、人口和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诸现象的内在联系;C、人口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规律性。
三、人口变动含义:人口状况随着时间和所处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过程。
分类:1、人口自然变动含义:人口出生和死亡所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增减和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变化的过程。
内容:人口自然变动受生理因素所制约,同时受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及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等因素的影响。
2、人口机械变动含义:人口机械变动也称人口迁移,是人口在空间上的一切移动,包括改变定居地点的永久性移动和暂时性的移动。
内容:引起人口机械变动的因素是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原因。
人口机械变动,使人口的地区分布可能发生变化。
3、人口社会变动含义:人口在一定社会里从一个社会集团转到另一个社会集团的变动。
内容:人口社会变动改变了人口的社会构成。
四、人口增长,人口发展和人口转变1、人口增长含义:人口数量的变动以及由此反映的人口成长过程。
内容:在封闭人口中,人口增长主要指人口自然增长。
在开放人口中,人口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增长。
2、人口发展含义:人口发展指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口,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发生数量增长变化,以及质量,构成和各种外部关系不断由低级向高级运动的过程。
3、人口转变含义:人口转变是指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相对演变过程。
人口统计学复习资料
人口统计学复习资料1、古代人口统计活动的特点(1)目的是为了征兵、徭役、课税等,是一种管理国家的手段,随时代不断完善,(2)欠缺理论的概括,属实务的推行。
2、任何一门学科,必须具备以下两种条件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1)要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实践)(2)要系统的理论概括或学理研究(理论)3、17世纪人口统计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4、人口统计学就是阐明、收集、整理、分析人口现象、数量资料的方法论科学。
5、人口统计学特点:(1)不是单纯的研究人口数量,(2)方法论科学,有自己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指标体系.6、人口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1)群体性、社会性(2)多变且有规律(3)多层次和多面性7、人口统计学学科性质人口统计学是统计学的一个分支科学,也是人口学的主要学科之一。
它是把统计学方法应用于人口研究的科学。
它的学科性质是有它的特点、研究对象决定的。
8、人口统计学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哪几个学派?各自的代表人物是谁?(1)国家记述学派:赫尔曼康令,阿亨瓦尔(德)(2)政治算术学派:约翰格兰,威廉配第,英(3)数理统计学派:阿道夫凯特莱,比利时,佛朗西斯高顿(英)9、人口总数的概念必须掌握以下三个要点:(1)人口总数是一个时点指标,(2)人口范畴包括户籍人口、常住人口、现有人口等,(3)人口范围: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把人口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统计登记:军队、华侨留学生、大陆、港澳、台澎金马、西藏间接统计等。
10、常住人口包括以下几部分:(1)户口在本地,人也在本地的人口,(2)户口不在本地,人在本地半年以上的人口,(3)人在本地不足半年,但人已离开户口所在地半年以上的人口,(4)人在本地而没有户籍的人口,(5)户口在本地,在国外短期进修、学习、工作的人。
11、影响人口年龄统计困难、不准确的主要因素:(1)与人口的文化水平有关,(2)与社会机会有关,(3)与社会传统文化、习俗有关,(4)喜欢凑整数.12、分组数据计算平均年龄=∑(X 岁组下限值∗该组人数)总人数+组距213、年龄中位数=年龄中位数所在组下限值+总人数2−中位数组之前各组人数之和中位数所在组人口数∗组距 14、抚养系数=p≥65+p0−14p15−64∗100% 老年抚养比=p≥65p15−64∗100% 少儿抚养比=p0−14p15−64∗100%15、人口老化: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少年人口比重不断下降的过程。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人口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生活在一定生产方式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表现为一定结构有生命的个人组成的不断运动的社会群体。
2、人口结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
包括人口的社会结构、自然结构和空间结构。
3、人口变动一定时期和区域内人口在数量、质量上的变化情况,包括自然变动、社会变动和机械变动。
4、人口社会学是对社会上的人口事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一门学科,他通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5、生育行为导致孩子出生的各种行为以及影响和制约剩余的各种规范。
6、人口再生产新一代人不断出生,老一代人不断衰老死亡,这样一个世代更替、不断繁衍的延续过程。
7、生育制度指与人类生育过程相关的生育观念、行为规范和物质文化设备等一整套规则和文化。
8、婚姻制度男女双方按照一定方式结为配偶关系的社会规则。
9、家庭婚姻关系、收养关系或血缘关系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
10、文化狭义的文化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各种意识形态的综合体属于精神层面,跟政治、经济处于同一层次。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11、死亡率人口社会学把人的死亡视为一个生物生命过程的终结,是个体呼吸停止、心脏停止跳动及脑电波消失。
12、人口转变从传统的生产类型,经过过渡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
13、人口迁移人口在定居的空间位置上的变动。
14、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口区分为不同的等级序列,表现为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和不平等状况。
15、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65岁以上)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也别是指年龄结构已属于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的过程。
16、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城市人口比例上升,城市生产和生产方式不断渗透扩张的过程。
二、简答题1、人口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人口学总复习资料.doc
一、人口学关键概念1、人口学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各种变量的现象和过程,研究人口诸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研究人口变量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各种变量的现象和过程,研究人口诸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研究人口变量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狭义人口学人口自身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具体地说,是对生育、死亡、迁移等人口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数量、结构和变化进行科学研究。
人口自身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具体地说,是对生育、死亡、迁移等人口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数量、结构和变化进行科学研究。
广义人口学研究人口发展过程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发展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影响及客观规律。
研究人口发展过程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发展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及客观规律。
2、人口规模人口规模是指人口数量所涵盖的范围和所体现的数量与格局。
人口规模是指人口数量所涵盖的范围和所体现的数量与格局。
3.、人口素质人口素质是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教育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人口素质是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教育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4、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人口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量上的比例关系。
人口结构是人口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量上的比例关系。
5、人口变动人口作为总体而言,总是同一定的时间、地点相连,是一定社会发展中的历史的人口。
这种历史的人口,因受到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不同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动。
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人口作为总体而言,总是同一定的时间、地点相连,是一定社会发展中的历史的人口。
这种历史的人口,因受到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不同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动。
主要包括三种形式:(1)人口的自然变动是指由出生、死亡引起的人口数量上增减,以及年龄、性别上的变动。
是指由出生、死亡引起的人口数量上增减,以及年龄、性别上的变动。
(2)人口的迁移变动:指人口在地域空间上的移动,包括永久性和暂时以变更居住地为标志的移动。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
2、人力资源: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
二、简答题:1、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复杂内容的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即要联系生产关系,又要联系生产力以及社会其他方面。
但其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研究各种纷纭复杂的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揭示各种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揭示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
第二章人口的基本概述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人口的两重属性:①人口的生物属性,也称为人口的自然属性;人口现象首先表现为一种生物现象,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类社会生存的自然基础。
因此,人口从自然属性来看,人类增殖和其他动物一样,是一种生物现象。
②人口的社会属性。
人类是社会化动物,人类一切生物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影响下进行的,因此人口更重要的是社会属性。
2、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①构成其人口理论的两个原理;一是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二是人类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
②两个级数的论断。
;认为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活资料生产是以算术级数增长的。
③减少人口的两种途径;一种是“积极抑制”,另一种是“预防性抑制”。
④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
这一理论是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核心内容。
二、论述题:1、分析人类增殖与动物增殖的根本区别:①两者与自然界的关系不同;动物是消极地适应自然界,靠自然界提供天然食物,以维持生命和繁殖后代,自然界支配着动物。
而人类不同,人类是通过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运用劳动工具积极地、主动改造自然。
②两者个体间的关系不同;动物的个体相互关系纯粹是生物性的,动物之间雌雄结合与交配、生殖与养育下一代,仅仅是为了生存和延续后代。
而人类个体间的相互关系已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制度,人类增殖过程建立了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即家庭,是与家庭这种社会制度分不开的。
《人口社会学》期末重点 xpq
《人口社会学》期末复习重点1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人口具有双重属性:生物属性、社会属性。
(1)人口的生物属性表现为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有着重要的生物学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构成了人类自身的历代繁衍和世代更替。
(2)人口的社会属性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表现为三个方面。
①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
②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
③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进行的。
迁,以及它们与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也就是研究人口现象和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3、法国社会学家和人口学家阿森·杜蒙特是人口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奠基人。
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
主要是通过对生育制度、死亡制度和人口迁移和转变制度进行研究,对人口过程进行认识和分析。
研究人口过程和人口生物属性中的生物因素,以及人口社会属性中的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
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
以及人口生物属性中的生物因素,以及人口社会属性中的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
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地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对人口政策、人口质量、人口资源、人口与环境等进行研究,对人口变迁进行认识和分析。
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等相关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是人们认识社会和人类行为的科学链条中的一环,这一环强调对人类生育、死亡和迁移行为的研究;强调社会变迁中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和人口过程与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指标和理论。
人口学虽然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但它却在人口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上独占鳌头。
人口学分为:形式人口学和实体人口学。
经济人口学、人口地理学、历史人口学、文化人类学等,是分别以人口与某一种现象之间相互关系及其数量联系为研究对象,是人口学与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上海市考研人口学复习资料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分析
上海市考研人口学复习资料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分析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是人口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的分析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人口问题分析1.1 人口增长问题上海作为国家人口密集地区之一,其人口增长一直是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人口增长导致了城市人口密集地区的压力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上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老龄化人口对养老保障、医疗资源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对社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3 人口流动问题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人口流动问题一直是该市面临的重要问题。
人口流动给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带来了许多挑战,也给人口政策的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人口政策分析2.1 控制人口增长政策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压力,上海制定了一系列的人口控制政策。
比如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通过控制出生率来控制人口增长。
2.2 促进人口老龄化政策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海加强了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推动健康老龄化发展。
同时,通过加强老年人医疗和医养结合等举措,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3 管理人口流动政策为了解决人口流动带来的问题,上海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比如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保障他们的权益。
三、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的分析通过分析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的互动关系,可以发现人口问题是人口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基础。
人口问题的产生和发展需要有科学有效的人口政策进行引导和调控。
人口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需要考虑到人口问题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只有通过有效的人口政策,才能解决人口问题,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上海市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城市,面临着诸多的人口问题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人口思想主要见于其名著《理想国》和《法律论》。
他主张一个国家的人口应该适当。
近代人口学的奠基人约翰·格兰特《关于死亡证书的自然的和政治的观察》,编制了世界上第一张生命表英国格兰特的名言则是:“人口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研究了人口与财富的关系,强调人口增张就意味着财富增长。
配第研究了人口与财富的关系,强调人口增张就意味着财富增长。
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1711—1776年)认为,幸福和人口兴旺两者互为依存条件,是任何社会的“普遍规则”。
英国著名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年)也说:“国家繁荣最明确的标志,就是居民人数的增加”。
(《国富论》)1885年,法国人口学者顾拉特在他的书中提出了“人口学”一词,同时提出了人口学的研究方法。
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必将永远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这是一个永恒的自然规律。
1)人口人口,就是指生活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
人口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
1.2.2 人口变动1)人口的自然变动:就是指由出生和死亡所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2)人口的迁移变动是指人口在空间位置上的一切移动,不管是改变定居地点的永久性移动,还是暂时的移动都是人口的迁移变动。
3)人口的社会变动是指人口社会构成的变动。
三种人口变动的关系:1、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2、人口的自然变动,机械变动会引起人口社会变动;3、人口社会变动也会制约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
归根到底,人口变动都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
人口作为总体而言,总是同一定的时间、地点相连,是一定社会发展中的历史的人口。
1.4.2 人口学的具体研究方法1)统计分析的方法统计分析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实地调查登记。
第二步是统计汇总。
第三布,分析研究。
2)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静态分析使用的指标主要有人口总数、人口构成等等。
动态分析使用的指标主要有人口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等等。
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4)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二章1、生产的概念与内容两种生产是指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两个重要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面,简称两种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就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活动。
人类自身生产就是人类为了世代延续,进行自身的增殖或重的繁衍的人口生命生产活动。
人类自身生产是原有人口生命的生产和新一代人口生命的生产的统一。
人力自身生产从获取生活资料方式来实现人的生命的生产过程来看,可以划分为三部分人口群体的生命生产。
(1)劳动力人口生命的生产。
(2)未成年人口生命的生产。
(3)丧失劳动能力人口生命的生产2、两种生产的特点1)生产成果不同2)实现生产和再生产的单位不同3)惯性作用不同4)再生产周期不同5)两种生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同3、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之间,存在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这就是人类自身生产一定要适应物质资料生产的客观规律。
这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简称为两种生产相适应的规律。
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的性质、发展规模、速度和发展水平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其主要内容包括:人口数量要与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人口的质量要与社会生存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相适应;人口结构和劳动力人口结构要与国民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相适应。
人类自身生产一定要适应物质资料生产规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这是因为:在一切社会形态中,社会生产都包括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在一切社会形态中,物质资料生产水平都要求人类自身生产与之相适应;两种生产的比例是社会生产的基本比例,是社会生产过程中各种比例关系中最基本的比例。
衡量和判断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是否相适应的重要标志,主要是看它是否能顺应社会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而有利于人口素质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两种生产相适应的主要标志中,劳动力人口与生产资料相适应是首要的。
第3章1.人口再生产是新一代人口不断出生、成长和老一代人口逐渐衰老、死亡的不断重复所构成的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
人口再生产是社会人口再生产和家庭人口再生产的统一。
人口再生产是人口数量和质量不断发展和运动的过程。
2、人口再生产的特点与物质再生产相比较,人口再生产有如下特点:▪1. 生产目的不同,但是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 生产成果不同。
人口再生产的成果是人,是有思想认识的人,物质再生产的成果是物。
3. 实现的方式与单位不同。
人口再生产的基本方式是婚姻,基本单位是家庭。
4. 人口再生产具有更大的惯性。
▪5. 人口再生产周期比物质再生产周期长。
6. 人口再生产的实现,需要的条件较少;而物质再生产的实现,需要的条件较多。
从这一点看,人类必须自我控制增长。
3、人口再生产的分类从社会及家庭角度进行研究,可分为宏观人口再生产和微观人口再生产;从人口更新包括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广义人口再生产和狭义人口再生产。
4.生育率是用来反映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妇女的生育强度的统计指标。
20-35岁是育龄妇女生育能力较强的时期人实现生育的生理能力成为生育能力.人口出生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能够地区育龄妇女生育的婴儿与该事情总人口的比重。
1)影响生育率的因素(1)生物因素。
人作为高级的有生命的动物,他的生育行为要受到生育规律的支配和制约。
(2)经济因素①不同生产关系决定生育的性质和状况②家庭的经济利益与儿童的经济价值对生育率有重大影响③老年人的生活社会保障程度④育龄妇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承担的角色(3)社会因素①婚姻家庭形式对人类生育行为有重大影响②文化教育水平的高低对生育率的影响最为明显和直接③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也影响生育率的变动2)影响出生率的因素(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出生率的重要因素(2)科学文化水平是影响出生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3)出生率与育龄妇女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大小有关系高生育模式的特点是生育年龄开始早,结束得迟,妇女的生育时间长,生育的高峰期长而分散,生育的曲线长而高。
低生育模式的特点是生育年龄迟而短,妇女的生育时间短,生育的高峰期短而集中,生育的曲线低而短。
生育率的变动在数量上有一定的规律性,即由早婚、早育、多育的高生育模式向晚婚、晚育、少育的低生育模式发展。
死亡是指一个人生命的终结,是一个人生命周期的结束。
死亡率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人口死亡强度的统计指标。
3.2.2 影响死亡率的因素1)经济生活水平决定不同阶级人口死亡率差异2)不同职业人口死亡率差异3)城乡之间死亡率也存在差异4)文化教育水平高低对人口死亡率有重要影响5)不同婚姻状况对死亡率也有影响6)医疗卫生事业的发达与否与人口死亡率有直接联系高死亡率模式的特点是:低年龄组死亡率极高,高年龄组死亡率也很高,人口的平均寿命短,其分年龄死亡率曲线图表现为一条不对称的U型曲线。
低死亡率模式的特点是:低年龄组死亡率下降,死亡率高的高年龄组年龄后移,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其分年龄死亡率曲线图为一条近似平放的J型曲线。
人口再生产类型是指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三者相结合而形成的人口再生产的特征。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分为1.原始人口再生产类型;其特点是极高的死亡率和只可能补偿极高死亡率的极高出生率,人均寿命很短,世代更替速度很快,人口增长呈相对静止状态。
2.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其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以及较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3.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
其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世代更替速度缓慢,人口少生少死高寿。
人口历史上有两次人口转变。
第一次是由原始人口再生产转变为传统人口再生产,发生在原始公社方式后期。
这一次人口转变是以新石器代替旧石器开始,到金属工具的使用完成。
第二次是由传统人口再生产转变为现代人口再生产,发生在产业革命时期,是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而实现的。
第四章人口质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生产方式下,人口群体所具有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人口质量主要是人口总体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身体健康状况和大脑机能状况是人口质量的自然基础和物质承担者。
科学文化素质是人口质量的核心内容。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口质量的灵魂。
一定的人口数量是人口质量提高的前提。
人口质量高能抑制人口增长,这是因为:第一,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高,能抑制人口增长。
第二,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质高,有抑制人口数量增长的作用。
第三,人口的身体素质好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优生优育。
优生学有两个分支:防患性优生学;促进性优生学。
消极优生学,也称负优生学或预防性优生学,指防止或减少有严重遗传性和先天性疾病的个体的出生。
其主要任务是消除劣质出生。
其措施主要包括:禁止近亲结婚、婚前检查、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
积极性优生学,也称正优生学或进取性优生学,指促进智能和体能上优异的个体出生。
其措施主要有:人工授精、基因工程、无性繁殖(克隆)等。
实行优生的意义:1、降低人口群体中的发病率2、降低人口死亡率3、减少以致消除某些有害基因4、为家庭和社会节省对劣质个体的抚养费用5、有利于贯彻计划生育政策6、有利于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质量的关系1、人口质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高质量的人口是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低质量的人口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2、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质量的影响。
(1)经济发展是提高人口质量的物质基础;(2)教育事业是提高人口质量的中心环节;(3)科学技术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动力。
第5章人口结构是指依据人口所具有的各种不同的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和生理的特征,把人口划分成的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及其相互关系。
人口的年龄结构一般分为三大年龄组,即儿童少年组、成年组和老年组。
人口发展速度和类型以及抚养比都取决于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男性和女性在人口中所占比例及其相互关系。
人口的性别结构对婚姻和家庭状況有直接影响,是结婚率和出生率高低的决定因素之一。
性别比。
人口中男性人口数与女性人口数之比。
通常用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应有多少男性人口表示,它是反映人口性别结构的指标之一。
性别比大于100,说明男多女少;小于100,说明男少女多;等于100,说明男女数量相等。
人口性别比存在着依年龄组的递增而降低的变动趋势。
第一性别比:即胚胎性别比,一般为120:100第二性别比:即出生性别比,一般为104~107:100第三性别比:结婚年龄时的性别比,开始接近100影响人口性别结构的因素1、生物因素对人口性别结构的形成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