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微粒
输液微粒
常见的微粒
尘埃微粒: 空气中的烟尘、粉尘。 玻璃屑: 切割安瓶而产生。 橡胶微粒: 穿刺胶塞造成。 棉纤维: 过滤介质的自身脱落。 塑料微粒: 输注装置中存在的。 脂肪栓: 脂肪乳乳化不完全。 炭颗粒: 药物生产过程中产生。 药物结晶: 湿度变化、PH值变化以及药物之间 相互作用而产生。
药液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
选择正规厂家的药品、输液器及输液液体药厂 要加强车间的环境卫生条件,安装空气净化装 置,以防止空气中悬浮尘粒及细菌污染,选用优 良器材和合理的生产装备,采用先进工艺,先进 技术,提高检验技术,确保药液质量。
改善配药环境
由于空气污染,导致不溶性微粒的数量严重超 标,我们要重视配液环境,在医院药房开展静脉 药物配置中心, 在输液室建立专门的配药室, 安 装净化装置, 工作人员配药时穿戴好衣帽、口 罩,控制闲杂人等进入配药室, 尽量减少工作 人员来往走动。
输液微粒的防范
目录
输液微粒的概念 输液微粒的来源 输液微粒的危害 输液微粒的防范
概念
◆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的非 代谢性的颗粒杂质。
◆其直径一般只有1~25μm ,也有50~ 300μm 或更大的颗粒。肉眼只能看见 50μm以上的微粒
微粒的标准
■100ml以上静脉滴注用注射液中不溶性微 粒, 每1ml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 20个, 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个。
输液微粒的危害
造成局部组织的栓塞和 坏死 引起静脉炎 引起肉芽肿的产生 引起药物过敏反应
引起肿瘤形成和肿瘤样 反应 热原样反应 颗粒碰撞导致血小板减 少
输液微粒名词解释
输液微粒名词解释输液微粒(InfusionParticles)因其完全溶解在水中,能够沿着血液管路渗入细胞内抒发其药效而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给药,以及基因治疗等生物医学领域。
它们可能来源于植物,动物或革兰氏阳性菌,也可以是全人工合成的。
输液微粒可以分为三大类:酯型输液微粒,非酯型输液微粒和混合型输液微粒。
酯型输液微粒通常由优质脂质和脂肪体制备而成,这类输液微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将药物加入其中,能够有效抑制药物的氧化反应,有较高的药效持续时间,可控释药物,从而增加药浓度的持续时间,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这类输液微粒主要用于对炎症、肿瘤和传染性疾病等进行治疗,还可以用于预防、诊断、缓解疼痛等。
非酯型输液微粒主要由有机溶剂、碳酸钙、多糖链等成分制备而成,可以将药物牢固地封装在微粒表面,能够抗氧化、防止药物分解,具有低分子量、低毒性、低浓度、快速溶解以及良好的药效持续时间等优点,主要用于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及抗肿瘤治疗等。
混合型输液微粒是酯型输液微粒和非酯型输液微粒的混合,具有多部分构成,其中可以同时加入不同种类的活性成分,能够有效控制药物的投放和释放,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释放速度来调整药物的投放和释放,主要用于抗炎、抗肿瘤、抗感染以及缓解疼痛等治疗。
输液微粒的制备可以分为冷冻干燥法、超声振荡法、卤化法和蒸发法等几种技术,它们均可制备出纳米尺度、多孔性和高沉积效率的输液微粒,对药物输液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表明,纳米尺度的输液微粒能够更有效地吸收到药物,从而提高药效,并且还能够延长药效持续时间,在药物输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当今的生物医学领域,输液微粒的应用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在药物给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可以用于基因疗法、疫苗制剂等方面,从而更好地促进人们健康。
不管是在传统的药物给药方法中还是在基因治疗领域,输液微粒都是不可替代的,它能够有效地将各种活性成分封装并输送到相应的组织细胞中,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传统的抽药方式,将安瓿倒置,安瓿断口处的微粒混入药液中,造成污染。
(3)药物配伍因素 6、规范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用,因内筒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造成细菌、微生 临床护理人员在配制输液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 物、尘埃及操作人员带入的微粒污染 3、合理选择溶媒及用量
(4)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1、药物因素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um,少数可达50—300um。
(3)微粒进入肺毛细血管,可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包围微粒形成肺内肉芽肿,影响肺功能 有人对输液配伍微粒累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配伍药液越多,微粒越多,微粒增加越明显,药物配伍不当造成微粒倍增,因此,临 床上因联合用药就可能出现微粒的累加及倍增,使混合后液体中不溶性微粒超标,出现热源反应。
(1) 药物生产工艺 穿刺操作时污染的针头也可将微粒带入人体血液。
使用过程中因碰撞或保存不当,使用前不行严格检查也会造成微粒的污染。 规范护理操作,杜绝因操作不规范而导致微粒污染引起的输液反应及其它危害。 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药物生产制作工艺不完善,水、空气、原料的污 a、药液与容器的接触、撞击、化学反应等可脱落大量的微粒
(1)直接阻塞血管,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氧 、缺血,甚至坏死。
(2)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 塞和静脉炎
(3)微粒进入肺毛细血管,可引起巨噬细胞增殖, 包围微粒形成肺内肉芽肿,影响肺功能
(4)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
第二节 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 (4)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
输液微粒名词解释护理学
输液微粒名词解释护理学
嘿,咱说说输液微粒是啥。
有一回我感冒了去医院输液,看着那一滴一滴的药水往下流,我就好奇这输液里面有没有啥别的东西呢。
这就说到输液微粒了。
输液微粒呢,就是在输液的液体里面那些小小的颗粒。
这些小颗粒可能是灰尘啊、橡胶屑啊啥的。
比如说,输液的瓶子或者管子如果不干净,就可能会有输液微粒混进去。
我记得有一次听护士说,要是输液微粒进入人体多了可不好,可能会引起一些问题呢。
就像一些小沙子跑进了身体里,肯定不舒服呀。
所以啊,输液的时候得注意尽量减少输液微粒。
医院也会采取各种措施来保证输液的安全。
下次你输液的时候,也可以留意一下这个输液微粒哦。
7月输液微粒的来源及控制
输液微粒的来源及控制静脉输液是临床常常利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普遍用于医治各类急、慢性疾病,也是医院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腕。
操作进程中的微粒污染对患者疾病的恢复,乃至生命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要挟,因此,增强输液操作环境微粒监控显得极为重要。
通过此课件的学习,使学员能够充分掌握输液微粒的来源及控制方式。
一、输液微粒的概念微粒是指那些外来的、非溶性的、直径在50 微米以下的、肉眼观察不到的微小颗粒杂质。
微生物也是一种微粒物质(包括微生物及其碎片),而且具有特殊致病性作用。
输液微粒是指在药液的生产或临床利用进程中经各类途径所污染的小颗粒杂质,其直径主要在1µm 至25µm 之间,10µm 以下的微粒占输液中微粒总数的98 %以上,而大于10µm 的微粒仅占%。
二、微粒的种类1. 粘土微粒:粘土有极强的吸附能力,它能够吸附重金属如:铅、铜、铬、锌等,并能运载及释放有害物质;2. 尘埃微粒:包括燃烧不完全的烟(煤)尘、粉尘等;3. 有机微粒:腐臭植质、病毒、细菌、真菌及孢子碎屑、植物花粉、昆虫的鳞片等;4. 其它微粒:塑料微粒、橡胶微粒、滑石粉微粒、氯化锌颗粒、炭颗粒、脂肪栓、棉纤维、玻璃屑、纸屑等。
三、输液微粒来源(一)药液中微粒污染物的来源1. 药液生产进程中微粒污染:在整个药液的生产进程中,其每一生产环节和因素都可能产生微粒污染,从采购原材料、生产用辅助材料的净化质量(尤其是水源质量)、厂房(生产车间空气的净化指标、生产设备的干净程度等)、生产工艺标准、生产、卫生管理、和生产进程中的人为因素等等都会对药液产生不同程度的微粒污染。
2. 输液和注射器具可引入微粒污染:聚氯乙烯塑料袋每袋(500ml )约含有150 万个微粒,带胶塞的玻璃瓶每瓶含有10 ~40 万个微粒。
(二)在临床预备、操作时产生微粒污染1. 切割安瓿:方式和步骤不妥会产生大量细小的玻璃屑,每一支安瓿可产生近万个微粒,这些微粒一经进入人体,将无法消除;2. 注射针穿刺胶塞:穿刺胶塞三次后与穿刺前比较,2µm 的微粒平均增加5~7 倍,5-10µm 的微粒增加20~27 倍,穿刺的次数越多,产生的微粒越多;3. 抽入注射器的空气:污染药液;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使药液中的钙盐产生碳酸钙结晶形成微粒;4. 输液、配液时的环境会对药液产生污染:病房空气的尘埃、纤维、细菌和真菌;5. 操作人员违背无菌操作规程。
输液微粒
• 研究证实:配药时针头插入瓶塞的角度,次数, 针头的大小,注射器使用时间与液体污染的程度 有关。针头插入瓶塞的次数越多,产生的胶体微 粒就越多;针头越大,配药时液体中产生胶屑就 越大;针头重复使用次数越多,流经针头后液体 所含微粒的数量也越多;注射器使用时间越长, 污染率就越高。(有人对橡胶塞穿刺三次后与穿 刺前比较,发现药液中仅5-10微米的微粒就增加 近27倍)
武威市人民医院输液中心 陈燕 2012.9
输液微粒引起的污染病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 • 内源性污染:在输液产品的制造、储运过程中混 入溶液的,这类污染在很多时候护理人员是无法 通过三查七对来避免的,因此说有输液就存在风 险。预防措施:避免盲目输液。 • 外源性污染: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进入溶液的,是 临床护理工作预防输液污染的重点。 • 导致外源性污染的环节主要是配药与输液过程, 预防的措施也是主要是针对这两个环节的。
武威市人民医院输液中心 陈燕 2012.9
微粒的种类
武威市人民医院输液中心 陈燕 2012.9
静脉输液微粒种类与来源
微粒名称 来源
橡胶微粒
塑料微粒 玻璃微粒 结晶体微粒 纤维素微粒 毛絮、尘埃微粒 碳黑微粒
穿刺胶塞
药物包装 安瓿开启 药物臵放和配伍 室内环境和输液器自污 室内环境和输液器自污 药物的生产过程
输液微粒污染及预防
概念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含有的非代 谢性颗粒杂质。 其直径一般只有1~15μm ,少量可达 50~300μm 或更大的颗粒。肉眼只能 看见50μm以上的微粒
武威市人民医院输液中心 陈燕 2012.9
概念
输液微粒污染病:它是由于输注药液中有了 超标准数量的微粒所致输液反应。
现行微粒国家标准, 100ml或100ml以上静脉 滴注用注射液中, 每1ml中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
输液微粒
四、输液微粒污染的预防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净化空气 1、加强病室及治疗室的环境管理 2、严格控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 3、尽量减少陪、探人员
严格控制加药种类
四、输液微粒污染的预防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注意配伍禁忌:
净化空气
1、加强病室及治疗室的环境管理配伍不当会导致药物产生结晶或PH值的改变,形成
3.输液中加入药物或配伍不当: (1)输液中加入多种药物后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
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100ml或100ml以上的静脉输液,除另有规定外,每1ml中含有的10um大小以上的微粒数不超过
25粒,(含2有)的多2种5um药大物小配以伍上后的微微粒粒数数不量超会过大3幅粒。增加。 (3)中药制剂配伍后会发生氧化、聚合而使生物碱、皂苷等析出,产生不溶性微粒。 (4)粉剂药物溶解不充分也可形成不溶性微粒。
净化空气
1、加强病室及治疗室的环境管理 2、严格控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 3、尽量减少陪、探人员
垂直进针改为斜角进针 针头的选择9—12号为宜
避免反复穿刺瓶塞
正确穿刺瓶塞
四、输液微粒污染的预防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净化空气 1、加强病室及治疗室的环境管理 2、严格控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 3、尽量减少陪、探人员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严格无菌操作
净化空气
正确切割安瓿
1、加强病室及治疗室的环境管理
23、、严尽格量控减制少非陪工、作探人人正员员进确入穿治刺疗室瓶塞
正确抽吸药液
严格控制加药种类 注意配伍禁忌 合理用药
四、输液微粒污染的预防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净化空气 1、加强病室及治疗室的环境管理 2、严格控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 3、尽量减少陪、探人员
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
❖ 临床配药时,少数护士对不易溶解的粉针剂, 采用敲击配制,更易造成玻璃碎屑增加。
医学课件
52
药液的正确抽吸方法
❖ 抽药操作时,不能横握注射器, 即“一把抓” ❖ 抽药的空针也不能反复多次使 用,因使用次数越多,微粒污染 的数量越多 ❖ 抽吸时安瓿不应倒置,针头置 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于 底部抽吸微粒最少,但针头触及 底部易引起钝针,所以,主张针 头应置于安瓿的中部抽吸药液
医学课件
3
❖ 微粒的种类 1. 粘土微粒:吸附能力强,可吸附重金属,
并能运载及释放有害物质。 2. 尘埃微粒:烟尘、粉尘等; 3. 有机微粒:病毒、细菌、真菌孢子、碎屑 4. 其它微粒:塑料微粒、橡胶微粒、滑石粉
微粒、棉纤维、玻璃屑
医学课件
4
医学课件
5
输液中微粒的来源
❖ 生产过程中微粒污染
1. 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的净化质量,尤其是水 源质量
医学课件
11
操作人员违反临床输液和注射无菌 操作规程,也会对药液产生污染
医学课件
12
输液和注射器具可引起微粒污染
❖ 聚氯乙稀塑料袋每袋(500ml)约含有150 万个微粒;
❖ 带胶塞的玻璃瓶含有10-40万个微粒;
医学课件
13
添加药物产生的微粒污染
1. 粉剂溶解不全 2. 溶媒的改变 3. 药物分子和葡萄糖分子相互吸附作用 4. 输液中ph值的影响
医学课件
41
适用范围
❖ 本规范是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质量管理的 基本要求,适用于肠外营养液、危害药品和 其他静脉用药调剂的全过程。医疗机构其他 部门开展集中或分散临床静脉用药调配,参 照本规范执行
静脉输液中的微粒污染
2.3微粒进入肺毛细血管,可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包围微粒形成肺内肉芽肿,影响肺功能。
2.4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变态反应。
3防止与消除微粒的措施
3.1环境 尽可能采取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或采用配液中心配制液体,以减少因空气中不溶性微粒带入液体而造成的污染。未设配液中心的医院,在配液前一定要对治疗室进行空气及地面、桌面的消毒,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控制闲杂人员等进入治疗室,减少不必要的走动,减少空气中微粒的含量,定期进行空气培养。
静脉输液中的微粒污染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1-15µm,少数较大的输液微粒直径可达50-300µm。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操作及治疗手段,因此,加强对静脉输液中微粒的控制及减少其对患者带来的危害越来越被医院及患者所重视。本文将微粒产生的来源、危害及防治分析如下。
1.3.1安瓿锯割与微粒污染1只5ml安瓿,砂轮锯割后用手掰开切割口时带有玻璃微粒1300~3000个。如果用碘伏棉签擦拭后再掰开,微粒污染减少1/4[1]。
1.3.2加药时针头穿刺胶塞与微粒引入 输液过程中,液体内常会加入多种药物,特别是目前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大多为橡胶塞的玻璃瓶制剂,在溶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药中用针头反复刺橡胶塞,会导致橡胶塞微粒进入药液。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护理人员习惯直接用注射器乳头抽吸药液,这使微粒污染的几率大为增加。
2微粒污染的危害
我国1990年药典规定:每1ml输液剂中直径>10µm的不溶性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µm的不溶性微粒不能超过2个。人体最小毛细血管直径为5~15µm,当微粒直径大于毛细血管直径时,可引起阻塞。容易受损害的是肺、脑、肝、肾等部位。
输液微粒名词解释
输液微粒名词解释
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液体中存在的微小颗粒或微团,其直径一般在1微米至100微米之间。
这些微粒通常由药物成分、添加剂、杂质、沉淀物等组成,并可以通过目测、显微镜观察或其他粒度测试方法进行检测。
输液微粒分为两种类型,即可溶性微粒和不溶性微粒。
可溶性微粒主要是指输液中的溶解固体颗粒,例如药物晶体、粉末等,它们具有完全溶解或部分溶解的特性。
这些微粒通常能够通过过滤器或层析膜等方法除去,对患者身体也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不溶性微粒则是指在输液中存在的无法溶解的物质颗粒,例如沉淀物、颗粒、气泡等。
这些微粒具有较大的直径和较高的浓度,如果被患者体内吸收可能会引起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除去不溶性微粒对于患者的健康十分重要。
要控制输液微粒的存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
1. 药物选择:选择可溶性药物,避免使用含有可见颗粒或不溶性物质的药物。
2. 药物制备:在制备药物时,应严格遵守药物的配制指导,妥善处理药物晶体、粉末等固体药物,避免产生不溶性微粒。
3. 储存和运输:输液药物需要在干燥、无尘、无异味的环境中
储存和运输,避免与其他杂质接触。
4. 过滤器:在输液过程中,使用符合规范要求的过滤器,能够有效地去除不溶性微粒和其他杂质,确保输液液体的纯净度。
5. 维护设备:维护输液设备的清洁和完好,减少输液过程中微粒的生成和污染,同时定期检查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情况。
总结而言,输液微粒是指输液中存在的微小颗粒或微团,可分为可溶性微粒和不溶性微粒。
控制和管理输液微粒对于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需要从药物选择、制备、储存、过滤器和设备维护等方面进行细致管理。
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课件
输液微粒的检测方 法
操作步骤:将输液液体置于透 明容器中,用肉眼仔细观察, 记录微粒的数量和大小
定义:通过肉眼观察输液微 粒的方法
优点:简单易行,无需特殊 设备
缺点:主观性强,容易漏检, 对微粒数量和大小判断标准不
统一
原理:利用显微镜观察输液微粒的大小、形状和分布情况 步骤:将输液液体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优点:直观、简单易行 缺点:主观性强,容易漏检
定期检查:对输液器具 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 无菌、无微粒,避免使 用过期或破损的器具。
清洗消毒:对输液器 具进行严格的清洗和 消毒,确保其清洁无 菌,减少微粒的产生。
规范操作:医护人员 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 遵守规范,避免操作 不当导致微粒污染。
正确配置药液,避免微粒污 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输液前检查药液有无沉淀、 变质等情况
输液微粒的定义
输液微粒的危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输液微粒的来源:溶液本身、输液 器具、输液操作
预防措施:严格控制药品质量、提 高输液器具质量、规范输液操作
橡胶微粒:橡胶管和针头在输液过程中产生的微粒 空气微粒:输液过程中空气进入输液溶液产生的微粒 玻璃屑微粒:输液瓶和橡胶塞在切割和穿刺过程中产生的玻璃屑 纤维微粒:输液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药物和添加剂产生的纤维微粒 塑料微粒:输液袋、输液管等塑料制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微粒
输液过程中保持药液温度适 宜,避免产生气泡
严格控制输液操作过程,确保无菌操作。 定期对输液器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对输液微粒的监测和记录。 及时发现并处理输液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确保患者安全。
加强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输液安全培训,提高对输液微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医护人员在输液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 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对输液过程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普及安全知识:向患者普及输液安全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输液微粒污染名词解释
输液微粒污染名词解释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溶液中含有微小颗粒或微粒污染物的现象。
这些微粒可以是来源于输液器材、药物、溶剂等的残留物、氧化物或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附着物。
输液微粒污染可能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并引发输液相关的并发症。
输液器材造成的微粒污染主要来源于输液器皿、输液管道和输液针头等。
这些器材在制造、包装、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带入微小颗粒或微粒污染物。
此外,一些低质量的器材可能含有更多的微粒杂质。
药物是另一个常见的微粒污染来源。
在制药过程中,药物可能因为不当的制备、分装或保存等问题导致微粒污染。
此外,溶液的稀释、沉淀和共存等也可能导致微粒污染的产生。
溶剂作为溶液的基础,也可能含有微粒污染物。
例如,水中存在的微小颗粒物、溶解氧化物或硬水垢等污染物可能对溶液的纯净度产生影响。
微生物也是输液微粒污染的重要来源。
在制药、输液器材的制备和使用过程中,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可能附着于或污染药物和器材表面,形成微生物微粒污染。
这些微生物污染不仅有可能导致患者感染,还可能引发输液系统感染,增加患者并发症的风险。
输液微粒污染可能对患者产生多种不良影响。
首先,微粒颗粒可能引起机械性刺激和炎症反应,导致局部或全身组织损伤。
其次,微粒污染可能引发输液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皮疹、呼吸道症状等。
此外,一些微粒污染物还可能增加血栓或栓塞的风险,导致血流受阻,甚至引发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为了预防输液微粒污染,有几个重要的原则需要遵循。
首先,使用符合标准的高质量器材,如无菌的输液器皿、无菌的输液管和针头。
其次,选择高纯度的药物和溶剂,并严格控制其制备、分装和保存的条件。
最后,注意输液环境和操作规范,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潜在的微生物污染。
总之,输液微粒污染是输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通过严格控制器材质量、药物和溶剂的纯度以及操作规范,可以有效预防输液微粒污染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常见原因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常见原因静脉输液微粒污染常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没有正确执行消毒程序:静脉输液前,护士或医生应该正确执行消毒程序,包括洗手、戴手套、清洗输液瓶等器具。
如果消毒程序没有得到正确执行,细菌或其他污染物可能会进入输液液体中。
2. 输液瓶或配件污染:输液过程中,输液瓶或配件污染是导致微粒污染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输液瓶、输液针头或输液管道等配件可能事先没有得到彻底的消毒处理,或者在输液过程中遭受了二次污染,比如受到了细菌或灰尘等微粒的污染。
这些污染物会直接进入输液液体中,造成微粒污染。
3. 不合格的药品质量:输液液体中微粒的来源之一是药品质量的问题。
药品生产或储存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控制,可能会导致药液中微粒的产生。
比如,制药过程中未能过滤净化药液中的微粒,或者长时间储存的药液中微粒未能沉淀和去除。
4. 输液技术不当:静脉输液是一项专业技术,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导致微粒污染。
比如,插入针头时没有遵守正确的穿刺角度和深度,容易受到外部细菌或其他污染物的污染。
另外,不正确的输液速度和压力,也会使药液出现过大的涡流和振荡,从而造成微粒的污染。
5. 用药或存储不当:有些药物在高温、高湿等不适宜储存条件下容易分解或产生微粒,比如脂质乳剂等。
如果药物在存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没有得到适当的保护和控制,也可能导致微粒的污染。
为了减少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加强培训和教育: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输液微粒污染的认识和对消毒程序的重视,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规定。
2. 严格执行消毒程序: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必须按照规定正确执行消毒程序,特别是对手部和输液瓶等直接接触药液的部位要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3. 做好药品质控:医院应从源头上抓好药品质量的控制,严格遵循药品生产和采购的标准,确保药物的质量合格,并能对药物进行必要的过滤和净化处理。
4. 强化输液间隔时间:为避免药物在输液过程中因长时间悬挂而产生微粒,应适当安排输液间隔时间,减少悬挂时间,以免药物分解或生成微粒。
输液微粒名词解释
输液微粒名词解释输液是一种常用的医疗方式,医疗术语中有很多与输液有关的专业名词,以下是相关输液微粒名词及其解释:细胞注射:一种将细胞液或活性元素(如蛋白质,多糖,核酸)注入患者体内的技术,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常用于治疗癌症,肝病,肾病,感染性疾病等。
肌肉注射:一种将药物注入患者的肌肉内的技术,比其它途径更快地抵达血液,从而达到病症的缓解。
口服:指患者通过口服药物来治疗疾病,也称为口服治疗。
腹腔注射:一种将药物注入患者腹腔内的技术,部分药物可以快速进入血液,从而易受吸收。
输液:一种将液体,如生理盐水,营养液,药物溶液或血液组份等,从容器通过管道输送至患者体内的技术。
输血:也称血液输注,是一种从血液(包括全血或部分血液组份)总容器输运至患者体内的技术,用以替换或增加血液组份或者血液功能。
腔内治疗:一种将药物溶液或液体(如生理盐水,血液,营养液等)注入患者体内腔隙的技术,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穿刺:一种把液体(如血,液体营养液等)通过针头注入患者体内的技术,用于治疗肝病,肾病,慢性病等。
注射:一种将液体(如药物溶液,生理盐水,血液等)注入患者体内的技术,用以治疗疾病或补充营养。
输液微粒护理:是一种将指定液体(如药物溶液,血液组份,营养液,生理盐液等)输入患者体内的技术,用于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输液微粒护理配置:输液微粒护理所需用具及药品的组合和配置,包括管道,容器,输液支架,输液管,滴定管,病人监测设备等。
输液微粒严重不良反应:指患者在输液微粒护理中出现的严重反应,包括输液反应,心血管反应,呼吸反应,感染反应,过敏反应,肝肾毒性反应等。
以上是关于输液微粒的专业名词及其相关解释。
输液微粒护理是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促进患者健康恢复,但也要注意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医护人员在实施输液微粒护理时应谨慎操作,确保药品及护理配置准确,以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静脉用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及预防(实习)
输液微粒的种类
• 橡胶微粒 • 加药时穿刺橡胶塞切下的橡皮塞屑。有研究表明,一次性输液器塑料
穿刺针穿输液胶塞后,可使输液中微粒增加1.6倍~27.6倍,并可使药液 中出现可见性胶屑。临床加药时常用20 mL注射器的针头是16号或18号 的,这类较大的针头在穿刺胶塞过程中,很容易切割下大量的橡胶颗粒 ,而且随着穿刺次数的增加,产生微粒数量也会越来越多。
5
输液微粒的种类
• 尘埃微粒 • 非常常见,空气中的烟尘、粉尘可能随着药品的生产、运
输、储藏和使用过程而进入药液,形成微粒并随着输液而进 入病人体内,引发不良后果。
• 玻璃屑 • 较为常见,切割安瓿的方式和步骤不当会产生大量细小的
玻璃屑。安瓿开启的一瞬间,由于安瓿内外压力的不均衡, 瓶内负压使气流倒吸,会将用砂轮锯掉的玻璃屑吸入安瓿内 ,污染药液。
35
第一法(光阻法)
• 结果判定 • (1)标示装量为100ml或10 0m 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 • 除另有规定外,每lm l中含10Mm 及10Mm 以上的微粒数 • 不得过2 5 粒,含25^111及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 • 3粒。 • (2 )标示装量为100m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静脉注射 • 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及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除另有 • 规定外,每个供试品容器(份)中含lO jum及1 0 p m 以上的微 • 粒数不得过6000粒,含25Hm 及25^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 • 600 粒。
22
输液微粒的危害
23
造成局部组织栓塞或坏死
成人毛细血管的内径一般平均是6 μm~8 μm,婴幼 儿的毛细血管内径仅3 μm~5 μm。当药液中的微粒 直径超过毛细血管的内径时,就可以堵塞毛细血管 ,引起局部组织供血不足,进而组织缺氧。人的心 、肝、肾、肺有大量的毛细血管网,这些器官是输 液微粒常见的沉积部位。
输液微粒的来源及危害
热原的致热量因菌种而异,如革兰阴性杆菌致热能力最强;由于注射途
径不同,引起发热的程度也有所差异。
输液微粒的有效预防
❖ 选择良好的制剂和输液用品 ❖ 改善配药环境 ❖ 查对制度,注意配伍禁忌和现配现用 ❖ 改进安瓿的切割和消毒 ❖ 正确的抽吸药液 ❖ 穿刺方法和注射针的选择
输液微粒的有效预防
❖ 生产药厂要改革车间的环境卫生条件,安装空 气净化装置,以防止空气中悬浮尘粒及细菌污 染,选用优良器材和合理的生产装备,采用先进 工艺,先进技术,提高检验技术,确保药液质量。
量减少工作人员来往走动。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输液微粒的有效预防
❖ 未设配液中心的基层医院,在配液前一定要对 治疗室进行空气及地面、桌面的消毒。
❖ 有条件的医院最好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 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等,使治疗室 空气质量达到Ⅲ类环境的要求,有效地滤除空 气中的尘埃并吸附或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 使 细菌总数≤500cfu/ m2 。
❖ 有人实验证实,锯割安瓿1/4周较锯割1周,安瓿内药液被玻 璃微粒污染为少,故又提倡仅割锯1/4,并用酒精或稀释碘酊 擦拭后掰开为宜。安瓿不宜倒置,针尖
❖ 药液的正确抽吸方法可有 效地减少微粒。抽药操作 时,不能横握注射器,即 “一把抓”,应采用正确的 抽吸方法。
相互作用而产生。
药液中微粒的污染途径分为:
❖ (1)生产过程中的微粒污染:生产厂家。 ❖ (2)临床准备、操作时产生微粒污染;
a.切割安瓿会产生大量的细小的玻璃屑。 b.穿刺橡胶胶塞会造成橡胶微粒脱落。 c.输液、配液时的环境会对药液产生污染。 ❖ (3)输液和注射器具可引入微粒污染 (4)放置时间和存储条件对药液的影响 (5)添加药物产生微粒污染,实验表明: a.添加药物品种和数量越多,产生微粒就 越多。 b.产生微粒的数量与添加药物的次序有关。 c.添加药物是临床产生微粒最主要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粒
分子 原子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
直径一般只有1-15微米
肉眼只能见到50微米以上的微粒
输液微粒污染
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 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因此有必要对预防措施进行探讨,以引 起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减少输液微粒 污染,保障输液的安全
B. 临床操作时产生的微粒
插管、排气等操作可使输液中的微粒 明显增加,尤其是50微米以上的异物 和纤维 尽管目前在针剂或粉剂生产中,采用 隔膜防止橡胶塞与药液接触污染,但 隔膜被针头穿刺后,橡胶粒进入药液 的问题仍不能避免
C .添加药物产生微粒污染
粉剂溶解不完全 药物分子之间发生相互理化作用 溶媒的改变 输液中PH值的变化等都会在药液中产生 新的微粒
穿刺胶塞
输液器
输液袋
微粒
盐水
葡萄糖
胶体
药物混合
A.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微粒
制备输液药物过程中,精滤-分装-封口 -灭菌-质量检查等的某一环节不符合规 定标准,即可将微粒带入药液中 制作蒸馏水的过程中,蒸锅未清洗或加 热过猛,致使杂质积累 输送管道过长,不清洁或老化脱屑,储 水容器污染 运输批发、销售等,直到临床应用,随 着时间的延长,制剂中微粒有所增加
D .环境产生微粒污染
配制药液、加药、输液过程中,室内空 气净化程度和无菌操作不严造成的微粒 如病房中人走动时会带起大量尘埃、纤 维和细菌 输液时,微粒通过输液器的进气管进入 药液,可使药液里的微粒增加几十倍
E .切割安瓿时产生的微粒
安瓿在热封口过程中,瓿内形成负压。 切割安瓿的操作方法不规范,会产生 几十万个细小玻璃微粒 安瓿断裂的瞬间,瓿内的负压把玻璃 碎屑吸入药液
4.输液环境产生:毛屑、尘埃微粒、纤维素 等微粒 5.药液放臵时间和存储条件不利(如不能有 效避光)时产生:结晶体微粒、纤维素微 粒 6.重病人使用的全营养液中的脂肪栓微粒
问:微粒可以被肾脏交换出人 体吗?
答:直径在2微米以下的微粒,才有可能 参加与肾交换而排出人体。所以我们不 光要控制微粒的数量,还要控制微粒的 大小
6. 橡皮胶塞的使用
使用质量好的液体橡胶塞 操作中尽量减少对瓶塞的穿刺次数, 减少橡胶微粒和细菌微粒的产生
7.输液配制针头的选择
液体配臵使用一次性针头 临床加药用的针头型号9~12号,针径是900~ 1200微米,即加药时针头切下的瓶塞微粒最大 直径可达1200微米,而人的毛细血管直径平均 为7~9微米,最大的小静脉为200~300微米, 所以瓶塞微粒一旦进入人体是不能通过一般的 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只能引起血管栓塞 配液的针头越大,液体中的胶屑越大,应引起 操作者重视
5.引起肿瘤形成和肿瘤样反应
石棉纤维,常可引起肺癌 大量放射性微粒进入人体后,可直接引起 白血病或白细胞减少症
6.热原样反应
之所以将微粒造成的临床输液反应称之 为热原样反应,因为其临床表现与热原 反应非常相似,仅从输液反应的表现形 态上来看,两者很容易混淆
避免输液微粒的有效措施
4.改进安瓿的切割和消毒
切忌用镊子等物品敲开安瓿 切割安瓿时,割锯痕长度<颈段的1/4周 用7 5 %酒精或0.5%碘伏擦拭颈段
5.药液的正确抽吸方法
针头应臵于安瓿的中部抽吸药液 向输液瓶内加药或注射时,应将针管垂直 静止片刻,因大于50 μm以上的微粒沉积 较快,可沉于针管内,再缓缓注入 尽量减少液体瓶的摆动,这样会使瓶内的 较大微粒平稳沉积于瓶口周围,以减少微 粒进入体内
2.输液用品
选择正规厂家的药品、输液器及液体 药品和输液液体胶塞最好用新橡胶塞, 有效减少微粒的污染 加药时要使用一次性针头,且不可反复 多次穿刺胶塞,有利于减少输液微粒的 产生
3. 操作环境的净化
操作者按常规要求穿衣、戴帽、流动水洗 手、避免清扫和减少人员流动 为每名患者行静脉穿刺后,应用随车消毒 液洗手,方能为第二者穿刺, 以减少细 菌微粒的污染 目前已有较多医院采取用净化操作台,以 达到净化空气目的,从而清除微粒污染
3.严格检查注射制剂的储存时间、溶解时 间、需要避光的药物应采取避光措施 4.配药时药物种类不可过多,更应注意药物 的配伍禁忌
5.中草药注射液,要严格把关,不能作为 静脉注射使用的,决不能做输液用药 6.对于需要反复多次进行输液治疗以及容 易发生输液反应的科室,例如:手术室、 ICU CCU、化疗室、婴幼儿病房,静脉输注 时更应把好关
F .药物放置时间和存储条件 产生污染
药物的理化性能不同,或粉剂或水针, 随着放臵时间的增加,存储条件的变化, 都会产生结晶和沉淀
G.输液相关产品和液体不洁 净
输液微粒的危害
局部组织栓塞和坏死 引起静脉炎 引起肉芽肿的产生
引起药物过敏反应
引起肿瘤形成和肿瘤样反应
热原样反应
输液微粒的危害案例:
较小的微粒可能被巨噬细胞吞食,致使巨噬 细胞增大,在毛细血管或细小的动脉内形成 肉芽肿 阻塞人体微循环系统,引起脑、肺、眼等器 官的供血不足、组织改变,如慢性纤维性肺 炎、肺栓塞、颅内肉芽肿、视网膜肉芽肿及 肾血栓等 还有的引起血小板溶解性出血
4. 引起药物过敏反应
药剂中含有的药物结晶微粒 、 聚合物、 降解物及其他异物都可与组织蛋白发生反 应, 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2. 静脉炎
药液的渗透压过高 药物本身可直接刺激组织而产生炎症反应 微粒在进人人体后,可随血液循环,引起 血管内壁损伤使血管壁正常状态发生改变, 变得不光滑,引起血小板的粘着,导致静 脉炎的产生 输液中微粒含量的多少与静脉炎的发生有 关,占7 0%左右的静脉炎是由微粒所引 起
3.形成肉芽肿
1981年,我国《药学通报》报道了北 京某医院在10%葡萄糖输液中加入磺胺嘧 啶注射剂,由于pH值改变而析出药物结晶 微粒,造成病人周围血管衰竭而致死亡.
1. 局部组织栓塞和坏死
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 微米, 而大于毛细血管直径的微粒进入血管,则 直接造成毛细血管栓塞,引起局部供血不 足,组织缺氧而导致水肿和炎性反应 小动脉的阻塞可抑制氧化代谢或其他代谢 活动,导致细胞损伤和器官坏死
相
关
问
题
请大家一起思考!
问:什么是输液污染病?
答:由于输液时向人体输入了超标准数量
的"不溶性微粒"所致的后果
问:为什么合格的无菌药液仍会 出现污染?
答:研究人员对有关微粒的来源做了大量
工作,得出输液污染源存在于各个方面
1.生产药液的过程会产生碳黑微粒等;中 草药制剂中的胶体微粒 2.临床操作产生:橡胶微粒、塑料微粒、 安瓿开启时产生的玻璃碎屑微粒 3.添加药物(混药)产生:结晶体微粒, 混药次数和种类越多,微粒出现越多
8.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采用密闭式一次性输液器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粉剂药物要充分溶 解,避免药物颗粒 缩短药物存放时间,现用现配
9.安装输液终端滤器
终端滤器可截留任何途径污染的输液微粒, 是解决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 目前我国的终端滤器能可靠地滤过10μm以 上的微粒,其中以袋式滤器的截留效果最为 优异,它对2μm、5μm、10μm、25μm的滤 除率分别为97.4%、96.6%、93.4%、100%, 与其它滤器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输液器中的微粒大部分存于最初流出30ml药 液中,而到100ml时,实际已全部流出,因 此,也有主张抛弃最初流出的50ml药液
7.在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素、正肾上腺素与 高分子物质(不溶性微粒、多醣体)在几小 时或是几天内促发微循环障碍 8.注射造影剂、注射脊髓鞘膜麻醉、血液透 析时要采用专用的精密过滤输注装臵,确保 安全输液
输液微粒看似微小,存在于不经意中,但 它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却是严重的,甚至 可能危及病人生命 因此,必须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输液 微粒污染,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 病人痛苦
问:不溶性微粒引起的血管损害与高血
脂症所致动脉硬化有什么不同?
答:不溶性微粒所造成的病变在终末动脉居
多,一般称为营养动脉内层增厚纤维化,
不属于高脂血症的大、中动脉的粥样硬化
问:怎样才能做到安全输液?
答:1.严格执行无菌、无污染操作规范 2.认真检查输入药液,按直立—倒 立—平视三个步骤,自上而下顺序横视, 时间不少于10秒
输液微粒的种类
尘埃微粒 玻璃屑 橡胶微粒 棉纤维
塑料微粒 脂肪栓 炭颗粒 药物结晶
输液微粒的来源
环节中:生产过程中、临床操作、添加 药物、环境、切割安瓿时
液体中: 药物放臵时间和存储条件 产生污染、药物混合 产品中: 输液器、注射器、输液袋胶塞
切割安瓿
防范输液微粒污染 保障输液安全
安全输液治疗
在保证容器内溶液无菌,符合国家药 典要求的前提下,在无菌层流通风柜内进 行药品配臵。输液时应保证在密闭状态下 (无需进气针)进行,并确保输液正确, 无任何不良后果.
输液安全管理意义
促进输液护理标准化 有助于专业能力体现 推动护理科学研究 节约卫生资源 促进专科护士发展进程
制剂方面 输液用品 操作环境净化 改进安瓿的切割和消毒 正确的抽吸药液
避免输液微粒的有效措施
橡皮胶塞的使用 输液配制针头的选择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安装输液终端滤器
1.制剂方面
生产药厂要改革车间的环境卫生条件, 安装空气净化装臵,以防止空气中悬浮 尘粒及细菌污染 工作人员要穿工作服,工作鞋、戴口罩, 必要时戴手套 选用优质溶剂与注射用水 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检验技术确保药液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