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排泄系统

合集下载

动物的排泄_排泄作用

动物的排泄_排泄作用

肾小管 (renal tubule)
肾小管外面缠绕着由出 球小动脉细分而成的微 血管网。
• 远曲小管连接集尿管(collecting duct) • 集尿管连接肾盂(renal pelvis) • 肾盂收集来自各个集尿管的尿液
– 再经由输尿管注入膀胱
小知识
肾衰竭
• 肾衰竭是指肾脏出现问题,失去体液过滤 的功能,继而无法维持体液恒定。
过滤作用的机制
• 压力差:
– 入球小动脉之管径大于 出球小动脉
• 通透性高:
– 丝球体微血管管壁的通 透性远比身体其他区域 更大
不需耗费能量
过滤作用的示意图
过滤作用的速率
• 肾小体过滤率: 指每分钟经过两个肾脏过滤出的液体总量
• 正常成年人的肾小体过滤率
– 约为125毫升/分钟 – 即每天可形成约180公升的滤液
注:肌酸酐清除率是指肾脏于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 浆中的肌酸酐全部清除出去
想一想
尿液成分可以反映出身体的状况, 让我们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下 面是某人的尿液检查报告,让我们 一起来想想下列这两个问题:
檢查項目
結果
尿液外觀(Appearance) 黃色
尿液酸鹼值(pH)
6.5
尿蛋白(Protein) (-)
血浆(mg/dL) 滤液(mg/dL)
7000
0
100
100
25
25
3
3
1
1
300
300
350
350
15
15
成分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肌酸酐 Na+ Cl- K+
滤液与 正常尿液之比较
滤液(mg/dL) 尿液(mg/dL)

第5章排泄系统

第5章排泄系统
——马氏管的表面积 一般情况下,马氏管的数目与其 长度成反比,即数量多者短,数量少则长,从而保持总 有效排泄面积的基本恒定,保证马氏管与血淋巴充分的 接触面积。
1.3 马氏管的结构
——外观:呈偶数的盲管。 ——着生:中后肠交界处。 基部:与肠腔相通。 端部 :游离于血淋巴或埋 于直肠细胞中。 ——基段细胞:具刷状边。 ——端段细胞:具蜂窝边。 ——隐肾:多见于鞘翅目和 部分的鳞翅目昆虫,是回收 水分和无机盐的特效系统。
1.4 马氏管的基本类型
直翅目型
马氏管基段与端 段在组织构造上 无明显分化,管 内排均为液体。
鞘翅目型
基段与端段无分 化,管内排泄物 均为液体,端段 与直肠形成隐肾。
半翅目型
分为基段和端段, 端段为液体原尿, 基段为尿酸结晶。
鳞翅目型
与半翅目型相似 , 但端段与直肠形 成隐肾复合体。
1.5 马氏管的排泄机制
排泄循环:通过端段以水溶液的形式从血液中吸收代 谢废物,不断转入后肠;基段和直肠细胞将水分和无机 盐选择性再吸收,并移除代谢废物。
马氏管坛状突
小肠
H2O Na+
K+
尿酸盐
直肠乳突 直肠
H2O Na+ PH=6.6 H2O
Na+ PH=7.2
K+
尿酸
马氏管基段
马氏管端段
尿酸沉淀
1.6 马氏管的排泄物
除以马氏管排泄外,贮存排泄广泛存在于许多昆虫中。 贮存排泄是指血液中的的部分代谢产物被某些器官或组织 吸收并贮藏起来,而不马上排出体外的特殊排泄方式。 ——下唇肾 吸收废物并分解某些代谢废物。 ——脂肪体 可转化成尿盐细胞,积聚尿酸盐结晶。 ——围心细胞 可积聚胶体粒子和马氏管不能排除的其它 大分子。 ——体壁 可直接排除水以及几丁质、蜡质、色素(通过 蜕皮排除)和胶质、丝质、蜡质和毒液等(通过皮细胞 分泌)。

动物的排泄系统与排泄物

动物的排泄系统与排泄物

动物的排泄系统与排泄物动物的排泄系统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系统,对于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

通过排泄系统,动物可以将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同时调节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本文将探讨动物排泄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不同动物的排泄物特点。

一、动物的排泄系统结构动物的排泄系统主要由肾脏、尿液传输管道和排泄器官组成。

肾脏是动物排泄系统的核心,负责过滤血液并产生尿液。

不同种类的动物拥有不同形式的排泄系统。

1. 单细胞生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单细胞生物和某些无脊椎动物如海绵动物和刺胞动物的排泄系统相对简单。

它们通常通过细胞膜扩散将废物排出体外。

2. 虫类和甲壳类动物的排泄系统:虫类和甲壳类动物的排泄系统由一对叫做马氏管的结构组成。

马氏管连接到虫体的消化系统和体表之间,并通过分泌尿液来排泄废物。

3. 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的排泄系统: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的排泄系统包括一对肾脏。

它们的肾脏通过过滤血液并重新吸收有用物质,将废物排泄出体外。

4. 爬行类和鸟类的排泄系统:爬行类和鸟类的排泄系统包括一对主动脉肾。

它们的主动脉肾能够过滤血液并产生尿液,去除废物和过剩的离子负担。

5. 哺乳类动物的排泄系统:哺乳类动物拥有一对复杂的肾脏,被称为肾脏。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并产生尿液,同时平衡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

二、动物排泄物的特点动物的排泄物通常是与其排泄系统的特点密切相关的。

排泄物的特点可以反映出动物的生活方式和生理状况。

1. 氨和尿素:不同动物排泄废物的主要成分也不同。

一些水生动物如鱼类和无脊椎动物通常通过排泄氨气形式排泄废物。

由于氨气溶解度高,水生动物可以直接将其排入水体中。

相比之下,哺乳类动物通过肾脏将废物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其中主要成分是尿素。

2. 尿液浓稠度:尿液的浓稠度也是排泄物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水生动物的尿液通常是稀释的,因为它们生活在水中,可以通过大量水分来稀释废物。

然而,陆地动物的尿液通常是浓缩的,因为它们需要节约水分。

七年级下册生物排泄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排泄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排泄知识点生物排泄知识点
在动物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必须被排出体外,这个过程就叫做排泄,而生物排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

下面将介绍七年级生物排泄知识点。

一、人类排泄系统
人类的排泄系统由肾脏、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组成。

肾脏是排泄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将过多的水和废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尿管连接着肾脏和膀胱,使尿液流入膀胱;膀胱是一个能够膨胀的囊袋,存储尿液;尿道连接膀胱和体外,将尿液排出体外。

二、其他脊椎动物排泄系统
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也是由肾脏、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但它们与人类的排泄系统有一定差异。

例如鱼类的排泄系统中存在鳃,鸟类的肾脏拥有一对迷路,爬行动物的肾脏则是一对高度分裂的肾脏。

三、无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
无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相比较之下比较简单,而且差异很大。

原生动物通过体表扩散、泡泡借助真菌的菌丝等方式排泄;海绵动物的细胞单元就会进行自己的排泄系统;刺胞动物的排泄系统则通过体腔、基腔、肠等形式进行排泄。

四、补充水分
身体内水分的大量丧失可能会引起休克等严重的后果,而人和其他动物也必须及时补充水分,以平衡水分丢失。

例如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可以通过饮用水来补充水分,而一些生物,如锯鳐,可以由尿道摄取水分。

一些昆虫和爬行动物可以通过饮用水或进食带水的果实和植物来满足水分需求。

结论
总的来说,生物排泄是各种各样的过程,不同类型的生物存在着不同的排泄方式。

深入了解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基础的运作有很重要的意义。

家畜生理学8-排泄系统PPT课件

家畜生理学8-排泄系统PPT课件

在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原尿中的水分 被重新吸收,而尿素、尿酸和无机盐 等废物则被浓缩成尿液。
排尿的过程
膀胱括约肌的舒张
当膀胱内尿液达到一定量时,膀 胱括约肌舒张,尿液进入尿道。
尿道括约肌的收缩
尿道括约肌收缩,促使尿液排出 体外。
排尿反射
排尿反射是由神经系统控制的反 射活动,当膀胱内尿液达到一定 量时,会刺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
总结词
针对不同类型的尿道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如药物治疗、尿道扩张和尿道修复等。
其他排泄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结词
了解其他排泄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诊 断方法和防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总结词
预防其他排泄系统疾病的关键在于保 持家畜的卫生和健康,避免感染和损
伤。
总结词
掌握其他排泄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如观察症状、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实验 室检查等。
肾脏的位置
肾脏位于腹腔的后部,脊 柱两侧,通过输尿管与膀 胱相连。
肾脏的组成
肾脏由肾皮质、肾髓质和 肾盂三部分组成,其中肾 皮质是尿液生成的主要部 位。
肾脏的组织结构
肾单位
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由 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负 责过滤血液、重吸收和排 泄废物。
肾小球
肾小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毛细血管组成,负责过 滤血液,形成原尿。
家畜生理学8-排泄系统PPT 课件
目录
• 排泄系统的概述 •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 排尿的生理过程 • 肾脏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 其他排泄系统的疾病
01
排泄系统的概述
排泄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排泄系统的定义
排泄系统是指动物体内用于排除 废物和多余物质的器官和组织的 总称。
排泄系统的功能

排泄系统

排泄系统

排泄系统第一节概述机体排出最终代谢产物的过程称为排泄,排泄物中除了代谢终产物以外,还包括不参与代谢的废物,多余的水分、盐类、有机物质,以及进入体内的有毒物质。

各种不同的排泄物通过不同的排泄途径排出体外:一部分通过皮肤随汗排出;一部分随呼吸器官排出;大多数通过肾脏以尿的形式排出。

肾脏是排泄器官,也是渗透调节器官。

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结构。

第二节肾脏一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参看哺乳动物肾脏解剖)二肾脏的类型肾脏在发生上由中胚层中节形成。

在无羊膜类动物中,肾脏的发生连续经过前肾(胚胎期)和背肾(成体)两个阶段。

在羊膜类动物中,肾脏发生经过三个阶段:前肾、中肾(胚胎期)和后肾(成体)。

脊椎动物的肾脏分为全肾、前肾、中肾、背肾、后肾五种类型。

全肾(原肾):最早的脊椎动物肾脏由沿体腔全长并按体节排列的肾单位组成。

每一个肾小管的一端以带纤毛的漏斗形开口,即肾口,开口于体腔,另一端汇入原肾管,原肾管后端通向体外。

体腔液中的代谢废物由肾口汇入原肾管,最后排出体外。

这种理论上最原始的肾脏称为全肾或原肾,仅存在于盲鳗幼体和蚓螈幼体中。

前肾:脊椎动物在胚胎期都要经历前肾阶段,但只有盲鳗和少数硬骨鱼类前肾终生保留。

前肾小管状,分节排列,这些小管称为前肾小管。

每一前肾小管一端开口于体腔,开口出漏斗状,上有纤毛,成为肾口。

小管的另一端汇入一总的导管,称为前肾管,末端通入泻殖腔或泻殖窦。

在肾口附近有血管球,以过滤的方式把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排入体腔中,借助肾口纤毛的摆动,将体腔中的代谢废物收集入肾小管,再经过前肾管由泻殖腔排出体外。

这种一端开口于体腔,一端通体外的前肾小管,和环节动物的肾管很相似。

中肾和背肾:中肾是指羊膜类胚胎期在前肾之后依次出现的肾,位于体腔中部;背肾是无羊膜类成体的肾,位于体腔的中部或后部。

在一些无羊膜类,背肾的前面部分基本上失去泌尿的功能,在雄体则被输精管占据。

从结构上说,背肾和中肾基本上是相同的。

最新《排泄系统》PPT课件

最新《排泄系统》PPT课件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0
和排泄作用
原尿 肾小管 集合管 终尿
数量: 大幅度下降, 99% 的水被重吸收 成分: 营养物质急剧下降, 排泄物浓度上升
1、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选择性重吸收
重吸收方式:主动方式、被动方式
Na+: 几乎全部重吸收 近曲小管: 65-75%,主动吸收,伴随Cl-、水 被动重吸收 远曲小管: 10%,主动吸收 髓袢升支和集合管: 其余
肾静脉淤血
(二)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的 因素
1、 原尿中溶质浓度的改变 浓度增高 原尿渗透压增大 防碍水重吸收 尿多(渗透性利尿) 临床: 注射高渗葡萄糖、甘露醇等,达到利 尿,消除水肿
2、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机能状态 3、 激素的作用
ADH、醛固酮、PTH 、CT
a. ADH
晶体渗透压增高(大出汗、腹泻、呕吐))
循环血量增加(大量饮水、输液)
ADH
远端小管对水的通透性
水的重吸收
尿量
b. 醛固酮
醛固酮 远端小管主细胞重吸收Na+,排出 K+
c.甲状旁腺素:
保钙排磷,抑制近曲小管对Na+、K+、 HCO3-、AA吸收 d.降钙素:
促进钙、磷排出,抑制对钠、氯离子吸收。
第四节 排尿反射
低级中枢: 脊髓 高级中枢: 脑干 大脑皮层 支配神经: 盆神经 阴部神经 腹下神经
袢、远曲小管、集合管
G: 近曲小管 主动吸收 肾糖阈: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浓度 限度,超过这个浓度,就不能完全重吸收而 出现糖尿
AA:几乎全部 在近曲小管 主动吸收 HPO42- SO42-:与钠离子相伴联
2、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排泄作用

【动物生物学】排泄系统

【动物生物学】排泄系统

【动物生物学】排泄系统1.排泄系统的基本结构脊椎动物完善的排泄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2.排泄器官1)原肾管是由外胚层陷入形成排泄管和焰细胞构成的盲管。

排泄管众多小分支末端为焰细胞,排泄孔通体外。

焰细胞由帽细胞和管细胞组成。

线虫类胚层形成特殊的元肾细胞作为排泄器官,是一种特殊的原肾管。

大腺细胞无纤毛和焰细胞,分为两种类型。

腺型属原始型类,通常由1-2个原肾细胞构成。

管型由一个原肾细胞特化形成H型,两条纵观侧线内的排泄管相连,呈H型。

横管伸出短管,末端排泄孔开孔于前体腹侧,体腔液中废物经侧线上皮进入排泄管排出。

2)后肾管环节动物典型的后肾管来源于中胚层,外胚层,按体节排列,一端为具纤毛的漏斗状肾口,开口于前一体节真体腔,另一端为肾孔,开口于本体节体表。

特化的隔膜小肾管。

排除体腔和血液内代谢废物与水分。

甲壳类等节肢动物头部1-2对后肾管演化成角腺,与小鄂腺,又称绿腺与壳腺,一对触角腺位于食管前的头胸部,排泄孔开口于第二触角基部。

3)黄色细胞:环毛蚓等寡毛类的肠外有黄色细胞,吸收代谢产物后脱落在体腔液中,经胃口、后肾管排除。

4)围心腔腺:软体动物围心腔内壁上有围心腺,是扁平上皮细胞和纯结缔组织构成的分支体腺,将代谢产物排入围心腔,由后肾管排除。

5)静脉腺头足类静脉腺周围有海绵状静脉腺,腺体上一层具有排泄功能的腺上皮从血液中吸收代谢废物排泄入肾囊。

6)吞噬细胞河蚌等组织间的吞噬细胞,具有排泄功能。

7)马氏管是节肢动物中肠与后肠交界处发出的细管,蜘蛛网中的中胚层,昆虫纲由外胚层衍生而成。

8)腮:甲壳动物和鱼类的腮除了呼吸外,还有排泄功能,可排除多余盐分。

9)皮腮和变形细胞棘皮动物体腔液中的变形细胞吞噬氨和尿素等些产物,经皮腮排除。

10)脉球半索动物的中央窦前方有血管盘曲成球称脉球,将血液中代谢废物,过滤至吻肠,由吻肠排除。

11)肾脏脊椎动物的排泄器官集中形成具有泌尿和重吸收功能的不同肾脏,以及具有导尿管、储尿功能的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生物-动物的排泄_排泄作用

生物-动物的排泄_排泄作用
8-2
排泄作用
一、排泄作用 1. 定义:
排除代谢废物或过多的水分、盐类等的过 程,此过程称为排泄。 (狭义的定义:则指排尿) 2. 功能: (1) 排除代谢废物,调整体内渗透度。 (2) 维持体液中电解质及酸碱度的平衡。
二、排泄构造
1. 单细胞生物的排泄构造: (1) 含氮废物的排除: 以__扩__散__作__用__的方式,将氨及二氧化碳 排出体表。 (2) 水分的排除: 利用__伸__缩__泡___收集,再以耗能的方式 排出体外。 (3) 实例: 淡水中的原生动物,如草履虫。
(2) 实例:多数环节动物,如蚯蚓。 ▲蚯蚓的肾管
4. 昆虫及陆生节肢动物的排泄构造: (1) 多只排含氮废物,水分多被再吸收回体内。 排泄构造: 由__马__氏__管___排除,马氏管为浸泡在体液 中的细长盲管,另一端开口于中肠与后肠 之间,其管壁有肌肉层,可缓慢运动。 排泄过程: 马氏管可收集体液排入后肠,体液中的有 用物质将以主动运输方式再吸收,水分也 被动地经渗透作用流回体腔,含氮废物尿 酸则以近乎固体状态一起随粪便排出体外。
纵剖面构造: 外缘为肾皮质,含百万个___肾__元___ (___肾_小__体____+ ___肾__小_管____),肾元 是肾脏功能与构造小单位;内侧为肾髓质 ,含15~20个___肾__锥_体____(内为肾小管 的亨耳环管和集尿管),肾锥体的尖端称 为___肾_乳__头____;最内侧为___肾__盂_____: 许多集尿管经肾乳头在此汇集入输尿管。
3. 分泌作用: (1) 发生位置: 环小管微血管 → 肾小管(近曲小管、远 曲小管;集尿管亦有分泌功能)。 (2) 作用原理: 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及集尿管能将微血管 内的氢离子、钾离子或某些药物分泌到肾 小管中。

动物的排泄系统

动物的排泄系统

后肾管
为表面生有鞭毛的喇 叭形。小肾管被毛 细血管网包围,后 者吸收盐离子及水 分。隔膜及咽部也 有小肾管,开口不 在体壁,而在肠道 内,排泄物经肛门 排出体外。
后肾排泄系统
多数为后肾管。来源 于外胚层 。是两端开 口的管状结构(体壁 小肾管)每体节1对或 多对: 其结构为: 其结构为: 肾口:开口在体腔内, 多细胞的纤毛漏斗。 排泄管:布满血管。 肾孔(排泄孔):穿 过节间膜,开口在下 一节的体壁。 机能上的分工: 机能上的分工: 喇叭口收集体腔液内 的代谢废物; 血液中的代谢废物也 在血管网处进入肾管, 并重吸收某些盐离子、 水分。 隔膜、咽小肾管 开口 于肠道内。 功能:排泄体腔中的代谢 功能 产物,也可排除血液 中的代谢产物和水分。
水 排 泄 内环境 内环境 系 统 氨及盐 其他代谢废物 外环境 二氧化碳
无体腔动物无体腔动物-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如草履虫)是
通过伸缩泡及收集管来实 现排泄的,收集管与内质 网相通,通过内质网收集 细胞内多余的水分及代谢 产物,经收集管送入伸缩 泡,并通过虫体的开口排 出体外。排泄出CO 出体外。排泄出CO2及水、 含氮废物。
动物由低等到高等到排泄系统逐渐复杂化。原生动物门里的动物广泛生 活在淡水中,只需要能有调节水的结构就可以很好的起到排泄作用。 以后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必然要到陆地上来。运动就要增强,产生的 代谢废物必然增多。假体腔中的线虫动物门、真体腔的一些门类因此排 泄器官更发达。严格地说,线虫只有排泄系统而无排泄器官。而后者拥 有排泄器官。 排泄系统的进化和生活环境的改变相适应。
环毛蚓
蛔虫
蛔虫的排泄系统
蛔虫属于线形动物 门,排泄系统属 于原肾型,无鞭 毛及纤毛。咽部 有1到2个大型肾 细胞司水分调节 和排泄,开口在 咽部神经环腹面。

排泄系统 ppt课件.ppt

排泄系统 ppt课件.ppt
代谢废物——食物的分解与氧化产生的各种代谢废物 如:碳水化合物、脂肪氧化产生的CO2、 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尿酸、尿素及其他含N物 (NH3等)
排泄器官——伸缩泡、原肾管、后肾管、马氏管、肾脏等
排遗——通过消化道排出的未消化的食物或食物残 渣,以粪便的形式排出的生理现象。(未 经过代谢过程产生的产物,胆汁中的色素 等是少量的代谢产物)
排泄系统
一、概念 排泄——通过一定的排泄器官将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
代谢废物有效排出体外的过程。 举例排泄器官 废物排出体外的形式
排泄——具体指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而不为机体所利 用或有害的一些代谢终产物、多余的水份、无机盐以及 进入机体的异物(如药物)等通过某些排泄器官有效的排 出体外的过程。以尿的形式排出
由外胚层内陷的后肠进一步内陷形成的,由单 层真皮细胞组成,顶端盲状,细管游离浸浴于 血液中 机能——回收水分及盐分,排尿酸;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六、其他
黄色细胞——位于环毛心腔腺——位于软体动物围心腔内壁上(是扁平 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构成的分支腺 体,吸收代谢废物后排入围心腔
另一管雄性退化,雌性变为输卵管。
后肾——在体腔后部。羊膜类动物成体肾 肾口完全消失,形成大量的肾单位。 代谢废物→血管→肾球囊→肾小管→ 输尿管
脊椎典型的排泄器官:肾脏(后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肾结构:
皮质:肾小体 近曲小管 远曲小管
髓质:髓袢大部分 集合小管大部分
肾盂:连接输尿管。
近曲小管——重吸收 滤出液(原尿)中葡萄糖、氨
肾口发达、肾口附近有血管丛形成的血管球,代谢废 物以过滤方式从血液→体腔→肾口。
中肾——(背肾)在前肾后方,是无羊膜类成体肾。
肾口退化或完全退化,出现肾小体,构成肾单位。

排泄系统

排泄系统

伸缩泡
眼虫的水分、废物---伸缩泡---储蓄泡---胞口---排出 草履虫内质网的废物---收集管---伸缩泡---体表小孔
三、原肾管
扁形动物、假体腔动物、某些原始环节动物等 组成——来源于外胚层,由焰细胞、排泄管、排泄孔组 成的具有排泄机能的管状系统 特点——多分支细管、分支末端有焰细胞(即帽细胞和 管细胞),其内有鞭毛 机能——主要保持水盐平衡,其次排除代谢废物(主要
六、其他
黄色细胞——位于环毛蚓等寡毛类的肠壁外,吸收 代谢废物后脱落在体腔夜中
围心腔腺——位于软体动物围心腔内壁上(是扁平 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构成的分支腺 体,吸收代谢废物后排入围心腔
静脉腺—从血液中吸收 代谢废物排入肾囊 鳃——甲壳动物。除呼吸外,能排除多余的盐分、 也有排泄机能
练习
排泄类型
无排泄器官 原肾管 后肾管 马氏管 前肾 中肾 后肾
结构特点
动物类群
排泄系统
1.体表扩散:细胞排泄
2.原肾管:焰细胞、 排泄管、 排泄孔
收集——运输——排出 3.后肾管:肾口、 排泄管、 排泄孔
排泄管分化演变成------肾脏(前肾、中肾、后肾)
4.马氏管:节肢动物中肠与后肠交界处肠壁形成
排泄系统
一、概念
排泄——通过一定的排泄器官将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
代谢废物有效排出体外的过程。
举例排泄器官
废物排出体外的形式
排泄——具体指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而不为机体所利 用或有害的一些代谢终产物、多余的水份、无机盐以及 进入机体的异物(如药物)等通过某些排泄器官有效的排 出体外的过程。以尿的形式排出
思考题
1 动物的排泄器官有哪些类型?
2 简述哺乳动物肾的基本结构
3 人体中尿的形成有哪几个基本过程?

生物排泄知识点总结

生物排泄知识点总结

生物排泄知识点总结生物排泄是生物体内废物的排出过程,是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生理功能。

生物排泄系统由肾脏、肝脏、肺部和皮肤等器官组成,通过调节体液的渗透压和离子浓度,排除代谢产物,平衡体内环境,保持内部稳态。

下面将系统总结生物排泄的相关知识点。

一、肾脏的结构和功能1. 肾脏的结构肾脏是脊椎动物体内用于排泄的主要器官,每个人体内有两个肾脏。

肾脏由肾小球、近曲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等组成。

肾小球由毛细血管球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管又分为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和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 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球是肾脏的滤出器,其中的毛细血管球通过动脉和静脉的相互作用,将大分子蛋白和红细胞等有用物质过滤到肾小管中,形成初尿。

初尿中含有水分和溶质,其中包括尿素、尿酸、尿酸盐和其他废物。

3. 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初尿经过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过程,排除了体内产生的有害物质,重吸收了一部分有用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水和电解质等,最终形成尿液。

4. 肾脏的调节功能肾脏具有调节体内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的重要作用。

在血液中,肾脏调节水分的多少,保证血液中电解质的平衡,同时通过排泄多余的水分和废物,保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二、肝脏的排泄功能1. 肝脏的结构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肝脏由肝细胞组成,肝细胞中含有众多细胞器,如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

肝脏的结构使其能够有效地完成排泄功能。

2. 肝脏的排泄功能肝脏是体内代谢产物的主要排泄器官,其中经过肝脏的代谢产物包括胆汁酸、尿素、胆红素和胆固醇等。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通过肝脏排泄出体外,有助于消化脂肪,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尿素是氨基酸代谢的产物,肝脏经过尿素循环,将氨转化为尿素,并排泄出体外。

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后的产物,通过肝脏的转运和排泄,排除体内多余的胆红素。

胆固醇也是肝脏排泄的重要物质,通过胆汁排泄出体外。

排泄系统及生殖系统的演化

排泄系统及生殖系统的演化

(fertilization)的过程
无性生殖
分裂生殖、出芽生殖 裂片生殖、单性生殖
无性生殖的优点
保存优良性状
子代在遗传上几乎和亲代一样
简单且快速
只要一个个体就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子

在生存条件良好且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 增加族群的竞争力。
无性生殖的缺点
缺乏遗传多样性,族群对于环境变动的适 应力较弱 。
3、后肾管
从环节动物门开始,动物体具备了真正的体腔, 它们的排泄器官也进入了后肾管型的时代。
后肾管的特点:
体腔上皮向外突出形成 系来源中胚层 两端开口: 一端在动物体体腔壁,另一端开口于体表 管是由一层体腔上皮所围成的
环节动物后肾管
比较后肾管与原肾管
后肾管与原肾管的主要区别: ①胚层来源不同,原肾管来源外胚层,而 后肾管系来源中胚层; ②原肾管为一端开口的盲管,而后肾管两 端开口,一端在动物体体腔壁(或隔膜 上),另一端开口于体表; ③原肾管是由管细胞构成的细胞内管,而 后肾管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所围成的。
环境条件不利时
行有性生殖
蚜虫的单性生殖
回上一层
有性生殖
配子形成 受精作用
有性生殖
♀个体
♂个体
减数分裂

精子
受有 胚有 新 受精 丝 丝 精分 胎分 个 卵裂 裂 体
配子的形成
缺点:复杂、耗能、耗时 优点:基因多样性高
有性生殖
比较复杂而缓慢,消耗的能量也较多 需经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
第二节:水盐平衡调节
一、 陆生动物:

靠饮水及特殊的体壁结构补充和防止 体表散失水分,同时也靠不同类型的代 谢产物来调节体液的水盐平衡。 • 动物为防止水分散失的外部结构有 角质层、无脊椎动物的外骨骼,以及鳞、 羽、毛等。

生物的排泄与代谢机制

生物的排泄与代谢机制

2023
PART 03
生物体内排泄与代谢关系
REPORTING
排泄对代谢产物调节作用
排除多余物质
排泄系统通过尿液、汗液和呼吸 等方式,将生物体内多余的代谢 产物和废物排出体外,维持内环
境稳定。
调节体液平衡
排泄系统通过调节尿液的成分和排 泄量,维持体液中的电解质平衡和 酸碱平衡。
保护机体免受损害
部分代谢产物可能对机体产生损害 ,排泄系统能够及时将这些物质排 出体外,保护机体免受损害。

肾炎
02
肾脏发炎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进而影响废物和多余水分
的排泄。
肾衰竭
03
肾脏严重受损,无法有效排除体内废物和多余水分,危及生命

肝脏疾病与代谢异常
肝炎
肝脏发炎导致肝细胞受损 ,影响正常代谢和解毒功 能。
脂肪肝
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影 响正常代谢和排泄功能。
肝硬化
肝脏长期受损后发生硬化 ,导致代谢和排泄功能严 重障碍。
功能
排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生物体内 环境的稳定,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 平衡,以及排除有毒物质和代谢废物 。
排泄途径及分类
肾脏排泄
通过尿液将代谢废物和多余物 质排出体外,是主要的排泄途
径。
肠道排泄
通过粪便将未被吸收的食物残 渣和消化道分泌物排出体外。
呼吸排泄
通过呼吸将二氧化碳等废气排 出体外。
皮肤排泄
物质代谢途径及调控机制
物质代谢途径
物质代谢途径包括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核酸代 谢等,这些途径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生物体的正 常生理功能。
调控机制
生物体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调控机制来精确控制物质代谢过程 ,包括酶活性的调节、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等。这些调节 机制能够确保物质代谢在不同生理状态下都能保持平衡和稳 定。

动物的排泄系统与体液平衡

动物的排泄系统与体液平衡

动物的排泄系统与体液平衡动物的排泄系统是维持体内稳定环境的重要机制之一。

通过排泄系统,动物能够摄取和代谢后产生的废物从体内排出,同时调节体液的平衡,确保内部环境的稳定。

一、动物的排泄系统不同种类的动物拥有不同类型的排泄系统。

其中,最常见的排泄系统包括肾脏、肺和皮肤等。

1. 肾脏许多脊椎动物包括人类都拥有肾脏作为主要的排泄器官。

肾脏通过过滤血液,排除废物和多余的物质,同时调节体液的浓度和酸碱平衡。

肾脏将废物和多余的物质转化为尿液,通过输尿管排出体外。

2. 肺肺是气体交换器官,但也具有排泄作用。

通过呼吸作用,肺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维持呼吸废气的平衡。

3. 皮肤一些小型动物,如昆虫和软体动物,主要通过皮肤进行排泄。

皮肤能够通过渗透作用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

此外,一些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也可以通过皮肤呼吸,排除一部分废物。

二、体液平衡的调节除了排泄废物,动物的排泄系统也能够维持体液的平衡。

体液平衡是指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和体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恒定。

1. 肾脏调节体液肾脏是动物体内主要负责调节体液平衡的器官之一。

通过调节尿液的产生和排泄,肾脏能够控制体液中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浓度。

肾脏根据体内的需求,调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程度,保持体液浓度的稳定。

2. 渗透调节渗透调节是指动物通过控制体液中的溶质浓度来维持体液平衡。

例如,水生动物如淡水鱼和海水鱼在不同环境中需要进行渗透调节,以保持体液的浓度恒定。

淡水鱼需要排出多余的水分,保持体液中的溶质浓度;海水鱼需要保持体液中的水分,通过出产盐类排出体内多余的盐分,防止体内水分丢失。

3. 呼吸调节呼吸可以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来影响体液平衡。

当动物进行剧烈运动或处于高温环境下时,呼吸频率会增加,以排出体内过多的二氧化碳和热量,维持体液平衡。

三、动物排泄系统的重要性动物的排泄系统对维持身体内部稳定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排泄废物,动物可以将代谢产物和其他有害物质排出体外,避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生物学--排泄系统
1.排泄系统的基本结构
脊椎动物完善的排泄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2.排泄器官
1)原肾管
是由外胚层陷入形成排泄管和焰细胞构成的盲管。

排泄管众多小分支末端为焰细胞,排泄孔通体外。

焰细胞由帽细胞和管细胞组成。

线虫类胚层形成特殊的原肾细胞作为排泄器官,是一种特殊的原肾管。

大腺细胞无纤毛和焰细胞,分为两种类型。

腺型属原始型类,通常由1-2个原肾细胞构成。

管型由一个原肾细胞特化形成H型,两条纵观侧线内的排泄管相连,呈H型。

横管伸出短管,末端排泄孔开孔于前体腹侧,体腔液中废物经侧线上皮进入排泄管排出。

2)后肾管
环节动物典型的后肾管来源于中胚层,外胚层,按体节排列,一端为具纤毛的漏斗状肾口,开口于前一体节真体腔,另一端为肾孔,开口于本体节体表。

特化的隔膜小肾管。

排除体腔和血液内代谢废物与水分。

甲壳类等节肢动物头部1-2对后肾管演化成角腺,与小鄂腺,又称绿腺与壳腺,一对触角腺位于食管前的头胸部,排泄孔开口于第二触角基部。

3)黄色细胞:环毛蚓等寡毛类的肠外有黄色细胞,吸收代谢产物后脱落在体腔液中,经胃口、后肾管排除。

4)围心腔腺:软体动物围心腔内壁上有围心腺,是扁平上皮细胞和纯结缔组织构成的分支体腺,将代谢产物排入围心腔,由后肾管排除。

5)静脉腺
头足类静脉腺周围有海绵状静脉腺,腺体上一层具有排泄功能的腺上皮从血液中吸收代谢废物排泄入肾囊。

6)吞噬细胞
河蚌等组织间的吞噬细胞,具有排泄功能。

7)马氏管
是节肢动物中肠与后肠交界处发出的细管,蜘蛛网中的中胚层,昆虫纲由外胚层衍生而成。

8)腮:甲壳动物和鱼类的腮除了呼吸外,还有排泄功能,可排除多余盐分。

9)皮腮和变形细胞
棘皮动物体腔液中的变形细胞吞噬氨和尿素等些产物,经皮腮排除。

10)脉球
半索动物的中央窦前方有血管盘曲成球称脉球,将血液中代谢废物,过滤至吻肠,由吻肠排除。

11)肾脏
脊椎动物的排泄器官集中形成具有泌尿和重吸收功能的不同肾脏,以及具有导尿管、储尿功能的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3.脊椎动物的肾脏
肾脏是由中胚层中节的生肾节形成的,可分为全肾、前肾、中肾、后肾和背肾。

5种基本类型。

2)肾脏的发生与结构
①全肾:为理论上最原始的肾脏。

早期脊椎动物的肾组织沿体腔全长并按体节排列。

肾小管一端以有纤毛的漏斗形窗口于体腔,另一端汇入原肾管,原肾管后端经排泄殖腔通往体外。

②前肾:由体腔最前端的生肾组织发育而成,前肾小管分布排列。

③中肾:在前肾功能即将结束时,诱导羊膜类胚期中部生肾节中肾小管,前部中肾小管保留肾口。

随着发育、中肾小管不断以出牙方式增加,失去肾口和分节性,分生出次级肾小管、三级肾小管,末端膨大凹陷形成双层肾球囊,把血管球包在囊中形成肾内小球,构成肾小体与肾小管共同形成肾单位。

④后肾:羊膜动物胚胎后期和成体的肾脏,由后部生肾组织发达而成。

在发生上具有双重来源,来源于后肾芽基和后肾牙管。

⑤背肾:非羊膜类成体的肾,由中后部生肾组织发育而成,雄鲨等背肾部失去泌尿功能,被迂回盘旋的输精管所占据,称为性肾。

背肾和中肾结构特点基本相同,常称之为中肾。

4.输尿管与膀胱
1)输尿管的发生
中肾形成时,软骨鱼和两栖类的前肾管纵裂为两条:内侧的吴氏管,外侧为牟勒管,羊膜动物的前肾管称为中肾管诱导体腔膜内陷,包卷形成牟勒管。

2)输尿管
七腮鳗和硬骨鱼只有输尿作用,软骨鱼形成多条副肾管。

两栖类的中肾管雌性为输尿管,雄性兼有输精管。

羊膜动物的输尿管为后肾,部分爬行类和鸟类的输尿管直接通入泄殖腔,哺乳类的输尿管开口膀胱,以尿道开口于体外。

3)膀胱
圆口类、软骨鱼、比目鱼等少数硬骨鱼,蛇和部分蜥蜴和鳄、鸟类(鸵鸟除外)无膀胱,其他脊椎动物有膀胱。

膀胱类型:导管膀胱、泄殖膀胱和尿囊膀胱。

4)副膀胱
淡水鱼鳖类有两个副膀胱,开口于膀胱开口处:副膀胱内储水可作为辅助呼吸器官,雌性可用于营巢产卵时湿土。

5)肾外排泄
海洋硬骨鱼的腮,具有盐腺,排泄多余盐分,海龟和爬行动物具有分叶的盐腺,每叶有一条中央管,中央管上又有许多分泌小管,各种中央管汇集于总导管,蜥蜴位于嗅囊外面,海竄(chuan)蜥的盐腺分泌含盐液体经小管从鼻道流出,鳄类舌腺兼有分泌粘液功能,海鸟和沙漠鸟等眼眶上部的盐腺开口于口腔。

由于盐腺是一种逆流交换系统,毛细血管与分泌小管平行,血流方向与分泌液体的流向相反,有利于盐分从盐腺从血浆到液体的主动转运,提高盐泌效果。

6.含氨废物的排泄
1)排氨
甲壳动物、鱼类、蝌蚪等水生排氨型动物蛋白质代谢产物以氨的形式经细胞膜透过排除。

2)排尿酸
陆生蜗牛、甲壳动物、节肢动物、爬行动物、鸟类等代谢产物含氮废物以尿酸形式排出体外。

3)排泄尿素
多毛类沙蚕、甲壳纲、软骨鱼类、两栖类和哺乳类含氮废物以尿素形式排出。

4.排泄氨和尿素
棘皮动物的含氨废物以氨和尿素两种形式排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