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语文《登高》学历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高中语文《登高》学历案

————————————————————————————————作者:————————————————————————————————日期:

2

高中语文《登高》学历案

教材来源: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阅读鉴赏”

主题:《登高》(杜甫)

课时:1课时

课标要求: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全诗,能够读准字音、正确解释字词。

2.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探究,能够理解诗人所绘之景、所抒之情及绘景、抒情之法。

3.通过独立思考,能写出本词及其它相关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

评价任务:

1.自主研读本诗后,完成《学历案》中“自学反馈”部分。

2.能用恰当的语言独立回答“群学探究”中设置的四个问题。

3.能独立写出学历案中所给出诗歌的“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

资源建议:

借助《现代汉语词典》和《中学生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初步理解本诗大意。

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把握节奏,培养语感。

2.从字词意思、意象特征、表现手法、写作背景等方面切入,深入理解本诗表达的情感。

3

3.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取长补短,完善知识结构。

学习过程:

环节一:自学反馈(建议用时:6分钟)

一、自读下面“知人论世”部分,了解本诗背景知识。

杜甫是唐王朝由兴到衰的见证者。

1.年轻的时候,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2.曾有“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10年忍辱和辛酸的经历;

3.曾有举家吃草度日,幼儿因饿而夭折的大悲痛;

4.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就是“安史之乱”,并因之流亡了四年;

5.曾有被叛军扣留9个月受尽侮辱的经历;曾有从叛军营里逃出,由于直谏而被贬的经历;

6.晚年,杜甫在成都凭借很难遮风挡雨的一草堂安居,漂泊他乡11年,生活只能靠朋友的救济;

7.58岁时,客死舟中。

杜甫写这首诗时55岁,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郁闷他抱病登台,面对苍茫的秋景和滚滚的长江,想到自己的人生遭遇,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二、诵读诗歌。

听名家的视频朗读之后,仔细阅读课下注释,自读本诗二到三遍,品味感情基调。自读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四是读出感情。三、自我检测。根据注释,解读诗歌的内容与结构。

4

1.本诗写了哪些意象?写了哪些内容?(复习意象与意境的知识)

意象:

内容:前四句

后四句

2.用一个字或一个词形容你读完后的整体感受。

答:

环节二:群学探究(建议用时:6分钟)

在环节一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品味本诗的意象特征、妙字佳句、表现手法、思想感情,并写出对下面四个问题的理解。

1.前四句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我们把这些寄寓作者情感的景物叫做“意象”,这些景物组成了怎样的画面?试描述。

答:

2.从前四句景物中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和意境?为什么?作者又用了哪些手法?

答:

3.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赏析本句中的“悲”)试写出这里有多少让他觉得可悲的事情?

答:

4.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作品,请同学们思考,诗人是如何把情融于景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试赏析。

5

答:

环节三:交流展示(建议用时:12分钟)

各学习小组内部交流,对思考结果进行补充完善,达成共识并向全班展示。

环节四:拓展延伸(建议用时:10分钟)

一、阅读下面一段话,初步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所谓情景交融,是指诗人在诗歌中没有把自己的感情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景

物描写,蕴含诗人的感情。一切景物都含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所谓借景抒情,

是指诗人先描写景物,后抒发感情。)

二、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方法。

1. (字、词、句)(采用……修辞手法/运用……表达方式/

借助……表现手法(意象)/富有……表现力);

2.写出了被描写对象的特点;

3.表达了(突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读下面这首宋诗,分析“情景交融”的手法并写出其表达效果。

(1)谒荆公不遇方惟深

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

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

(2)各学习小组内部交流,对思考结果进行补充完善,达成共识并向全班展示。

环节五:归纳小结(建议用时:6分钟)以“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的杜甫”写

一段话表达感悟,力求精彩,先小组再全班交流。

6

课堂困惑

课堂建议

环节六:课后作业

1.假设自己就是杜甫,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将《登高》改写成一篇散文。

要求:想象丰富、合理,内容与诗歌一致,语言顺畅,300字左右。2.请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赏析下面这首诗。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