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光合作用需要阳光的实验”的答案及解析_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解,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的光解发生在①内叶绿体片层结构的薄膜B.③是三碳化合物,在中午高温时,数量减少C.产生③的暗反应需在黑暗中进行D.④是ATP,贮存的能量来自光能【答案】C【解析】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故A正确。

③是二氧化碳固定形成的三碳化合物,在中午高温时,气孔关闭,其数量会下降,故B正确。

产生三碳的暗反应需要在光下进行,故C错误。

④是光反应利用光能形成的ATP,用于暗反应,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2.如图为植物O2吸收量和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B.b点的位置不会随环境中CO2浓度的改变而移动C.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若右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时,a点上移,b点左移,d点下降D.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右移【答案】D【解析】a点只进行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故A错误;b点植物氧气释放量为0,即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刚好被细胞呼吸利用,当CO2浓度升高时,光合速率加快,b点左移,故B错误;植物处于25 ℃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时,光合强度下降,呼吸强度上升,故a点表示呼吸强度上移,b点表示净光合速率为0,即需要较强光照才能达到与呼吸速率相等的光合速率,右移,d点表示最大径光合速率,由于呼吸速率上升,故上移,故C错误;缺镁叶绿素合成下降,利用光能能力下降,植物需要较强光照才能达到与细胞呼吸速率相等的光合强度,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3.有关叶绿体中的色素和酶的分布()A.色素分布在基质中,酶分布在囊状结构薄膜上B.色素分布在囊状结构薄膜上,酶分布在基质中C.色素分布在囊状结构薄膜上和基质中,酶只分布在囊状结构薄膜上D.色素只分布在囊状结构薄膜上,酶分布在囊状结构薄膜上和基质中【答案】D【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囊状结构薄膜上,参与光反应;在光反应与暗反应过程都需酶催化,所以酶分布在囊状结构薄膜上和基质中,D正确。

专题19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母题题源解密(解析版)

专题19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母题题源解密(解析版)

专题19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考向1 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母题来源】2021年中考广西钦州卷【母题题文】2020年是我国全面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了帮助农户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农技专家进行了相关研究及指导。

下图A、B、C表示某植株叶片中三个不同的生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农作物栽种过程中,需要合理施肥。

农技专家建议多施用农家肥,以提供植株生长所需的_______(填“无机盐”或“有机物”),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图中B过程表示农作物的___________作用,A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

(3)在农业生产中移栽幼苗时,尽量选择阴雨天,这是为了减弱___________作用,从而提高移栽幼苗的成活率。

(4)为了探究湿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农技专家在大棚中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植株平均分成3组,置于不同相对湿度的环境中,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每天中午12:30测定各组植株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确定其光合作用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的相对值”表示)。

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实验组1组2组3组实验处理相对湿度(%)17 27 52实验结果光合作用速率11.1 15.1 22.1①从上述实验可以得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要提高该农作物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答案】无机盐呼吸叶绿体蒸腾相对湿度越大,光合作用速率越高适量浇水,提高相对湿度【试题解析】图中A代表光合作用,B代表呼吸作用,C表示蒸腾作用。

(1)农家肥的种类繁多而且来源广、数量大,便于就地取材,就地使用,成本也比较低。

有机肥料的特点是所含营养物质比较全面,它不仅含有氮、磷、钾,而且还含有钙、镁、硫、铁以及一些微量元素。

这些营养元素多呈有机物状态,难于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必须经过土壤中的化学物理作用和微生物的发酵,分解,使养分逐渐释放,因而肥效长而稳定。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六节-光合作用-二课时练习( 包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六节-光合作用-二课时练习( 包含答案)

第6节光合作用(1)1.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能,把和转化成储存着的有机物,并释放的过程。

光合作用主要包括转化和转化两个方面,即把简单的物制成了复杂的物,把能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能。

2.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和,原料是和,产物是和。

光合作用的意义:,化学反应式:。

3.证明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的实验:(1)为什么要把银边天竺葵在暗处放置一昼夜?。

(2)为什么要用铝箔纸在叶片的相同位置上下盖严?。

(3)为什么要水浴加热?。

(4)酒精中漂洗的作用是。

(5)实验使用银边天竺葵,此处想要控制的变量是。

(6)实验通过检验出淀粉的存在,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和。

4.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把金鱼藻放在盛满清水的杯子里,用短颈漏斗扣住金鱼藻,漏斗颈上再套一个充满清水的试管,把上述装置移到光下。

不久,试管内可以见到有出现,这是金鱼藻进行作用产生气体形成的,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该气体,立刻猛烈地燃烧起来,由此可知该气体是。

题型一光合作用的原理1.请在下列序号后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将下边的光合作用概念图补充完善。

①;②;③;④;⑤循环。

2.如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

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

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

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请据图回答;(1)图中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和。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和。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题型二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1.根据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回答。

(1)此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前,要将一盆天竺葵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3)将暗处理过的天竺葵的一片叶部分遮光后,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30min。

然后摘下这片叶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其目的是。

高一生物光合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光合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光合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一位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将水绵(丝状绿藻)放在暗处,一束白光通过棱镜再投射到水绵的叶绿体上,这时好氧性细菌将明显聚集在()A.红光的投影区域内B.红光和绿光的投影区域内C.红光和蓝紫光的投影区域内D.黄光和橙光的投影区域内【答案】C【解析】光合色素对可见光中的红光和蓝紫光吸收较多,所以红光和蓝紫光的投影区域内光合作用强度较强,产生的氧气较多。

好氧菌趋向氧气较多的地方,所以好氧菌明显聚集在红光和蓝紫光的投影区域内。

故C符合题意,AB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将某种植物栽培于玻璃温室内,下图为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的密闭玻璃温室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则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曲线表示植物积累有机物的区段是bf B.g点与a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升高C.de段CO2浓度下降趋于平缓的原因主要是CO2供应不足D.bcd三点的C3含量满足c>b,c>d【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当测定的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时,表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即植物净积累有机物,因此图中曲线积累有机物的区段是bf段,故A正确;g点CO2浓度低于a点,植物净积累有机物,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升高,故B正确;de段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光合速率下降,CO2浓度下降趋于平缓,故C正确;bc段光照逐渐增强,[H]和ATP增多,C3含量减少,即c<b;cd段CO2供应减少,C3含量减少,即c>d,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甲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乙图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植物分别在光照和黑暗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

初二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试题

初二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试题

初二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试题1.为了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取银边天竺葵(叶的边缘是白色的,不含叶绿体,其余部分是绿色的),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在A处上下两面盖上铝箔,将B部分的叶脉切断,如图所示。

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脱去叶绿素,滴上碘液。

结果:(1)A部分不显蓝色,说明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

(2)叶片的绿色部分显蓝色,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

对比边缘白色部分不变蓝色,说明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3)B部分不显蓝色,说明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答案】(1)光(2)淀粉叶绿体(3)水【解析】(1)叶片的绿色部分显蓝色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遮光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2)叶的边缘白色部分和绿色部分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叶绿体,白色部分不变蓝色,说明没有产生淀粉,即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由此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3)叶片B的上半部呈棕黄色,下半部呈蓝色,这说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叶片主脉切断后水分无法从根部运输到伤口之上的部分,造成伤口上方的部分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这个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出对照实验中的实验变量、保证变量的唯一。

2.光合作用对改善大气质量的贡献是提供了()A.水B.氧气C.淀粉D.燃烧【答案】B【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的需要,而且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以及多种工业原料的来源,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植物自身和其他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来源,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同时还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生产环境,因此光合作用对改善大气质量的贡献是提供了氧气。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试题答案及解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A.降低温度B.使叶片中的淀粉耗尽C.增加叶片温度D.减弱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答案】B【解析】为保证天竺葵叶片内的淀粉是新制造的,必须把贮存的淀粉运走或耗尽.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天竺葵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仍在进行,淀粉等有机物不断地被分解,直至耗尽。

【考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2.叶片各种细胞中不含叶绿体的是A.栅栏层细胞B.海绵层细胞C.保卫细胞D.表皮细胞【答案】D【解析】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包括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栅栏组织靠近上表皮,因为表皮无色透明,能直接接受到阳光的照射,产生的叶绿体较多.海绵组织靠近下表皮,接收到的光照较少产生的叶绿体也较少.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保卫细胞主要分布在表皮,含有叶绿体,但是数量相对较少,可见植物叶片中不含叶绿体的细胞是表皮细胞.【考点】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3.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如下,请分析回答: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48小时;②将叶片B用透明塑料袋包扎(如图),塑料袋内放入适量的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③将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移到阳光下2小时后摘取叶片A和叶片B;④把叶片A.B分别进行水浴加热后漂洗;⑤漂洗后分别对叶片A.B滴加碘液。

(1)步骤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48小时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运走耗尽。

(2)叶片A滴加碘液后绿色部分变为色,非绿色(银边)部分变为棕黄色,说明绿色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物是。

该实验的变量是。

(3)叶片B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

(4)步骤④水浴加热的目的是脱去叶片中的。

【答案】有机物蓝淀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叶绿素【解析】(1)为了排除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实验前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暗处48小时,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试题答案及解析1.温室大棚栽培蔬菜时,夜间常常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其最主要的目的是A.降低温度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B.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减少C.温度降低,蒸腾作用减弱,减少水分的散失D.温度降低,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积累量多【答案】B【解析】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夜间,蔬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菜农常会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提高蔬菜的产量.【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2.金鱼缸里放些水草有利于金鱼的生长,这主要是由于水草能够A.提供饵料B.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C.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D.抑制水中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答案】B【解析】绿色水草放在金鱼缸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氧气,因此能增加鱼缸中氧气的含量,为金鱼提供充足的氧气以促进其长时间的存活,因此在金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增加水中氧的含量,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的意义。

3.在验证“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前应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B.脱色过程中应把叶片放到酒精中隔水加热C.遮光时应用不透光的黑纸或铝箔D.滴加碘液后未漂洗便直接观察【答案】D【解析】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A、实验前应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B、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原因是,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C、部分遮光用不透光的黑纸或铝箔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光合作用.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D、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去掉碘液颜色的干扰,便于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使实验现象明显.该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考点】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A.叶绿体B.线粒体C.细胞壁D.细胞核【答案】A【解析】绿色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内含有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光合作用,把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因此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场所,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考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5.归纳法是生物学学习的重要方法,通过对生物体结构的了解,你会发现,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的。

2019年中考生物总复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考点及试题解析

2019年中考生物总复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考点及试题解析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重难点1 光合作用(德阳中考)如图为光照充足条件下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B.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C.该过程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D.农作物种植过密,光合作用减弱,其主要原因是水分不足【解析】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①表示进去的气体是二氧化碳,②表示出来的气体是氧气;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导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来自光能;过度密植,作物的产量会减少,其主要原因是植物下部叶片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

重难点2 呼吸作用(金昌中考)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活细胞均可进行呼吸作用B.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C.衰老叶片比幼嫩叶片呼吸作用强D.动物细胞无法进行呼吸作用【解析】细胞呼吸为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植物体任何活的细胞均可进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衰老的叶片细胞中酶的活性降低,所以比幼嫩的叶片呼吸作用弱;任何活的细胞均可进行呼吸作用。

重难点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金昌中考)在温室大棚中种植农作物,常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产量,其中与光合作用原料无直接关系的是(B)A.合理密植B.喷洒农药C.延长光照时间D.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解析】合理密植是植物与光接触的面积增大,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喷洒农药,能够杀灭害虫,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是与光合作用无直接关系;光照时间越长,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延长光照时间能增产,属于光合作用原理的利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增加二氧化碳会促进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

(滨州中考)人类下列各项活动中,有利于增强植物呼吸作用的是(B)A.收获的粮食晒干后贮藏B.农业生产中及时耕松土壤C.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D.向贮存水果的仓库中充加二氧化碳【解析】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种子的储存时间;中耕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贮藏蔬菜和水果时应该适当降低温度,使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可延长保鲜时间;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降低水果的呼吸作用,延长储存时间。

2022年陕西省中考生物真题(B卷)(解析版)

2022年陕西省中考生物真题(B卷)(解析版)
【详解】A.叶片的叶绿体主要分布于叶肉细胞中。天竺葵的叶片全部含有叶绿体,并不因用黑纸片遮盖而变化,A不符合题意。
B.叶片的遮盖部分,二氧化碳仍可以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内部,参与光合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叶片使用黑纸片遮盖,遮盖部分不透光,未遮盖部分有光照,会使遮盖部分叶片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淀粉合成,C符合题意。
【详解】A.淀粉与碘液反应变成蓝色,可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A正确。
B.淀粉与碘液反应变成蓝色,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使用碘液是为了验证淀粉在口腔的消化,B错误。
C.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时,使用碘液便于观察胚乳的结构,C错误。
D.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利用碘液对细胞进行染色,D错误。
故选A。
D.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不提供能量,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原料,如钙和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无机盐还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D错误。
故选D。
11.人体的下列血管中,流动着静脉血的是()
A.肺动脉B.肺静脉C.主动脉D.入球小动脉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如下图所示:
D.植物体内的水分是由导管运输的,整个植物体内导管是处处相通的,所以,遮盖部分和未遮盖部分的叶片均会有水,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我们从食物中获得的营养物质具有提供物质和能量,维持生命和健康的作用。下列营养物质的作用与举例不相符的是()
A. 提供物质,如蛋白质B. 维持健康,如维生素
C. 维持生命,如水D. 提供能量,如无机盐
机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B
2022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生物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8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考向09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解析版)

考向09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解析版)

考向09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2022•济宁)如图为将天丝葵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光合作用探究实验的部分步骤。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步骤b是为了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B.步骤d遮光部分变成蓝色,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为淀粉C.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D.暗处理的作用是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尽叶片中的原有淀粉【答案】B【解析】A、步骤b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

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A正确。

B、步骤d中,叶片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叶片不变蓝色,还是黄白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叶片后变蓝色,B错误。

C、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变是: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能量转变: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所以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C正确。

D、步骤a暗处理的作用是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确保后续的淀粉是实验时光合作用产生的,D正确。

故选:B。

2.(2022•眉山)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分别于早晨、中午、傍晚、深夜四个时间段在同一株绿色植物上摘下生长部位、生长期及长势大小相同的四片绿叶,经酒精脱色处理后,分别滴加等量的碘液进行染色处理。

其中染色最深的应该是哪个时间段摘取的叶片()A.早晨B.中午C.傍晚D.深夜【答案】C【解析】植物在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是消耗有机物。

傍晚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最深;深夜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一些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不会很深。

故选:C。

1、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①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照光——摘下叶片,去下纸片——酒精脱色——滴加碘液——显色;②暗处理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酒精可以溶解叶绿素,脱色后叶片呈黄白色;加碘检验的结果是叶片的见光部分变蓝(因为绿叶在光下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不变蓝(没有产生淀粉)。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试题答案及解析1.王大爷种植的萝卜喜获丰收,使萝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A.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B.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答案】B.【解析】植物能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是植物的叶片从空气中吸收的通过气孔进入植物体内,水分是根从土壤是吸收的,并通过体内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每一个组织细胞,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原料,故选项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下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将暗处理过的天竺葵的一片叶部分遮光、部分不遮光的目是。

(2)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这片叶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

其目的是。

(3)用碘液处理后,出现叶片未遮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的实验现象,这说明绿叶在光下产生。

【答案】(1)对照实验(2)脱去叶绿素(3)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解析】验证叶绿素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步骤是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一昼夜的目的是植物通过呼吸作用让淀粉运走耗尽;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叶片的一部分光照,一部分没有进行光照,形成了对照实验,得出的实验结果才科学合理;将植物进行光照2—3小时;取下实验的植物叶片用酒精隔水加热的方法脱去叶绿素;清水漂洗叶片;给植物叶片滴加碘液染色;结果未遮光的叶片染成蓝色,遮光的叶片部分没有变化,说明遮光的叶片部分没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产生淀粉物质,未遮光的叶片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物质,淀粉遇碘变成蓝色,说明光照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否则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理解验证叶绿素在光下产生淀粉实验的步骤,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

初三生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生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生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试题答案及解析1.水中绿色植物金鱼藻{一种水草}在阳光照射下放出了气泡,这气泡是A.吸收作用产生的水蒸气B.蒸腾作用产生的水蒸气C.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D.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答案】D【解析】金鱼藻是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此金鱼藻在阳光下不断产生的气泡是氧气.故选:D.【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2.家庭中养鱼可以增加生活情趣、陶冶情操,养鱼时,人们喜欢在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A.增加水中氧的含量B.能美化环境C.清洁鱼缸里的水D.起到杀菌作用【答案】A【解析】把新鲜水草放在金鱼缸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氧气,因此能增加鱼缸中氧气的含量,为金鱼提供充足的氧气以促进其长时间的存活.因此在金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增加水中氧的含量,可以延长换水的时间.故选:A.【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3.以下日常食品与绿色植物之间存在间接关系的是A.黄豆B.蔬菜C.水果D.牛奶【答案】D【解析】A、黄豆是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A正确;B、蔬菜是通过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B正确;C、水果是通过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C正确;C、牛奶是动物(牛)生产的,与绿色植物之间无直接关系,D错误;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间的关系。

4.科学家萨克斯天竺葵的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后,再将此部分叶片用锡箔遮住.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如图).该实验可以证明()①光合作用需要水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答案】B【解析】萨克斯将叶片的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这样形成一组对照组,既叶片的一部分见光,另一部分不见光,光是惟一的变量.又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见光的部分变蓝说明有淀粉存在,遮光的部分没有变蓝而呈现碘蒸汽的颜色,说明未制造淀粉.因此通过此实验我们可以证明:见光的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未见光的绿叶不能制造淀粉.因此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是淀粉.故选B【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5.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现象如下图,该实验说明①光合作用需要水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④光合作用产生淀粉A.②B.②④C.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黑纸片不透光,图中叶片的一部分用黑纸片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对照作用,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被遮光的部分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色还是棕色;未被遮光的部分能接受光照,能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该实验说明: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④光合作用产生淀粉.【考点】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6.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叶面积指数二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指数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农作物高产。

考点09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考点详解+专项练习)-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考点微专题

考点09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考点详解+专项练习)-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考点微专题

考点09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产者,需要不断的通过光合作用来合成有机物,然后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进行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那么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哪些植物的结构参与了,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有机物的合成,便成为了我们这一考点的重点内容,这一节在中考中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认真对待哦。

一.实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二.光合作用实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注意事项:(1)暗处理的目的:将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运走或耗尽(2)部分遮光:形成对照,唯一变量是光照。

(3)光照目的:进行光合作用(4)脱色目的:叶绿素易溶于酒精,直接加热酒精会导致蒸发过快造成浪费,也易引燃酒精引起火灾。

隔水加热:酒精沸点低,易燃;(5)检验淀粉:见光部分变蓝(进行了光合作用)遮光部分不变蓝(没有光合作用)实验结论和分析:【典例】1.小宝同学学习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完成了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的探究活动后,利用天竺葵叶片、碘液、酒精等制作出一片如图所示的带有“M”字样的叶片。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制作前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B.制作过程中对字母“M”以外的区域进行遮光处理C.制作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使叶片脱色D.滴加碘液后,字母“M”区域不变蓝【答案】B【解析】【分析】解此题考查叶片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关键是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详解】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A正确。

B.淀粉遇碘液变蓝。

叶片在光下制造淀粉。

制作过程中对字母“M”进行遮光处理,以外的区域不遮光,B 错误。

C.叶绿素能够溶解酒精,制作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使叶片脱色,C正确。

D.滴加碘液后,字母“M”区遮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不变蓝,D正确。

云南省2020年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2020年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0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试题卷一、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 铁树开花B. 蚂蚁搬家C. 阳光灿烂D. 猫捉老鼠【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铁树、蚂蚁、猫捉都具有能呼吸、能生长繁殖等生物的特征,都属于生物,因此铁树开花、蚂蚁搬家、猫捉老鼠都属于生命现象,而阳光属于非生物,阳光灿烂不属于生命现象。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 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操作不正确的是()A. 视野内光线较弱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或较大的光圈B. 下降镜筒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C. 物像不清晰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D. 物像位于右下方,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作用分析解答。

【详解】A.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A正确。

B.下降镜筒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防止压碎玻片标本,B正确。

C.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更清晰。

所以物像不清晰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C正确。

D.显微镜呈倒像,物像移动的方向到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物像位于右下方,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步骤。

3. 关于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叙述,正确的是()A. 应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B. 取材的部位是口腔内侧壁C. 将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在载玻片上,即可观察D. 使用稀碘液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细胞形态【答案】B【解析】【分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3.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

初一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地球上一切生物的食物、氧气和能量的根本来源是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呼吸作用D.吸收作用【答案】A【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完成了物质转化: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二是完成了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自然界中的能量源泉;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的意义。

2.某同学在做“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时所看到的菠菜横切面如图所示,请你据图分析回答:⑴①、⑤是,属于保护组织,④是。

⑵据图分析,叶片正面颜色深、背面颜色浅的主要原因是叶正面。

⑶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分、无机盐运输到叶肉细胞是通过[ ] (各1分)中的导管实现的,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运输的。

⑷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是[ ]__________(各1分)。

【答案】(1)上表皮下表皮营养组织(2)叶肉细胞排列紧密、含叶绿体多(3)③叶脉(4)气孔【解析】(1)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表皮细胞的外壁上有一层透明的、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表皮主要起保护作用,散布在表皮细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2)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因此叶片正面颜色深、背面颜色浅;(3)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合作用需要的水分、无机盐就是由叶脉里的导管运输到叶肉细胞里的;(4)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的开闭,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高一生物光合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光合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光合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某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其转移的途径是()A.CO2→叶绿素→ADPB.CO2→三碳化合物→葡萄糖C.CO2→三碳化合物→ATPD.CO2→叶绿体→葡萄糖【答案】B【解析】空气中的CO2进入叶绿体基质中与C5经过C的固定产生C3,C3被【H】还原和多种酶的催化下生成糖类,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下图甲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乙为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与植物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CE段是增大了光照强度后测得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左移B.图甲植物处于25℃环境中,若温度提高到30℃时,A点上移,B点左移,D点下移C.图乙植物鲜重的增加量是光合作用强度的重要指标, 出现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温度D.图乙C点和B点三碳化合物含量维持动态平衡,在E点后再次增大光照强度,曲线有可能为EG【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A点没有光照强度只有细胞呼吸,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故A错误。

如果提高温度光合作用下降,呼吸作用上升,故A点会上移,B点光补偿点会右移,D点光饱和点会上移,故B错误。

BC段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故C错误。

图乙C点和B点光合作用强度相同,三碳化合物含量维持动态平衡,在E点后再次增大光照强度,有可能已经达到了光饱和点,曲线有可能为EG,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

浓度时,其光合作用并未随之增强,主要限制因素是3.生长于较弱光照下的植物,当提高 CO2()A.呼吸作用和暗反应B.光反应C.暗反应D.呼吸作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提高 CO2浓度时,其光合作用并未随之增强,主要限制因素是光反应较弱,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少,所以选B。

中考生物 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03 光合作用(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生物试题

中考生物 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03 光合作用(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生物试题

光合作用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实验的步骤:(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淀粉运走耗尽。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另一部分不遮光,形成对照实验,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个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的变化。

2.结论: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实际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二、光合作用的概念1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叶片见光部分遇到典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3、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和叶绿体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中光能供给能量,叶绿体提供光合作用的场所。

三.光合作用的实质: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可以概括出两个方面:一方面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这是物质的转化过程;另一方面是在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同时,把光能转变成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这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四、光合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其产生的氧气是生物圈的氧气的来源。

五、光合作用的应用A.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避免造成浪费,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B.间作套种(立体种植)。

立体种植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最优化组合,以达到增产,增收,延长应的目的。

C.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是0.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就会显著增强.产量有较大的提高。

中考生物核心考点解析卷-专题07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中考生物核心考点解析卷-专题07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专题07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1.实验步骤:(1)暗 处 理:消耗叶中原有有机物(2)部分遮光:形成对照,唯一变量是光照。

(3)光照目的:进行光合作用(4)脱色目的:酒精溶解叶绿素便于观察。

隔水加热:酒精沸点低,易燃;(5)检验淀粉:见光部分变蓝(进行了光合作用)遮光部分不变蓝(没有光合作用)二、光合作用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的过程。

2.反应式 叶绿体3.能量的转化:光能 化学能4.意义:·为自身提供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能量来源;·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5.环境的影响: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二氧化碳 + 水 光照 有机物 + 氧气(储能)6.指导生产:通过控制光合作用的条件,达到增产目的。

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温室大棚——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气肥),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7. 探究实验:·光的作用: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还能促进植物体内叶绿素的形成;·检验氧气方法:使快要熄灭的木条复燃;·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因缺少原料基本不能进行。

三、呼吸作用1.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2.反应式: 3.呼吸作用是生物共同的特征,释放能量,满足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

4.指导生产:·低温保存菜果 减弱呼吸作用(一定范围内,温度高而加强)·粮食入仓要晒干 降低呼吸作用,防止萌发(含水量高而加强)·保存果菜降低含氧量 降低呼吸作用(氧浓度高而加强)·栽植物常松土 促进根的呼吸作用(氧浓度高而加强)·地窖瓜菜发热 呼吸作用释放热能·新疆葡萄更甜 夜间温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少四、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活细胞线粒体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有机物 + 氧气一、选择题1.下列表达光合作用的式子,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B.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C.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D.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能量2.萨克斯进行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实验步骤:①暗处理: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中一段时间。

2020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3.6光合作用

2020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3.6光合作用

第6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相关验证实验[学生用书B42]1.下列说法不符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特点的是(A)A.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B.释放氧气C.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D.合成淀粉等有机物2.在金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的主要目的是(C)A.清洁鱼缸里的水B.提供新鲜的食料C.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D.起杀菌作用3.[2019·温州]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小明将某植株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用铝箔将一张叶片部分遮光,再光照4h(如图)。

去掉铝箔,经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后,将观察到(B)图3-6-1【解析】碘液遇淀粉变蓝,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需要光。

4.小明用水蕴草进行实验,装置如图中甲和乙,并定时记录试管顶端的气体量。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A)图3-6-2A.探究水温对光合作用快慢的影响B.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快慢的影响C.探究水量对呼吸作用快慢的影响D.探究试管口径大小对呼吸作用快慢的影响5.[2018·金华婺城区一模]如图所示是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的装置。

对一定时间内金鱼藻产生的气泡数没有影响的因素是(B)图3-6-3A.金鱼藻数量B.试管的大小C.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D.光源与金鱼藻间的距离6.如图是“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部分实验步骤,其中大烧杯、小烧杯、滴管内分别是什么液体(C)图3-6-4A.酒精、酒精、酒精B.酒精、清水、碘酒C.清水、酒精、碘酒D.清水、清水、碘酒7.如图为水绵结构模式图,恩吉尔曼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黑暗环境里,然后用白光束对水绵细胞的不同部位(如a处)做点状投射,发现水中的好氧细菌明显聚集在被光投射处;若将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

此实验不能说明(B)图3-6-5A.光合作用产生氧气B.光合作用产生淀粉C.光合作用需要光照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8.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某校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透明密封),预测在阳光下,数天后植物生长最茂盛的是(A)9.用新鲜的大豆叶进行如图装置所示的实验,将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分析D 处气体成分最可能是(D)图3-6-6A.O2量多于B处B.O2量与B处相等C.无CO2和O2D.CO2量多于B处10.如果把一个植物细胞看成一个完整的现代化“工厂”,则这个工厂的“门卫”相当于植物细胞的__细胞膜__,工厂的“管理和调控部门”相当于植物细胞的__细胞核__,工厂的“生产产品的车间”相当于植物细胞的__叶绿体__。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将某植物的叶肉细胞放在含低浓度的NaHCO3的培养液中,并用石蜡油覆盖液面。

先照光一段时间,然后在相同光照强度下不同时间测定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测定时间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的是()【答案】C【解析】由于培养液为含低浓度NaHCO3,可以提供少量的CO2,用石蜡油覆盖液面,可以防止外界CO2进入,因此叶肉细胞进行光合速率为越来越小,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某种细胞分裂素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1)希尔反应模拟了叶绿体光合作用中_________阶段的部分变化。

氧化剂DCIP既可以用于颜色反应,还可作为__________。

希尔反应活力可通过测定DCIP溶液的颜色变化得到,也可通过测定_________得到。

(2)从表中可知,施用细胞分裂素后,________含量提高,使碳反应中相关酶的数量增加。

(3)幼苗叶片中的细胞分裂素主要由________产生。

合理使用细胞分裂素可延迟________,提高光合速率,使总初级生产量大于____________,从而增加植物的生物量。

【答案】(1)光反应氢载体氧气释放速率(2)叶片氮(3)根尖细胞衰老呼吸消耗量【解析】该题综合性较强,在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及物质变化同时还考查了呼吸作用及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

(1)据题意分析,希尔反应类似于光反应阶段还原氢产生过程。

在上述过程中,氧化剂DCIP用于颜色反应的同时也作了氢的载体。

希尔反应活力可通过测定DCIP溶液的颜色变化得到,希尔反应越强,光反应产生的氧气也就越多。

(2)从表中可知,添加细胞分裂素后,叶片氮含量增加,而光合作用所需酶均含氮,所以碳反应中相关酶的数量增加,从而促进碳反应的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光合作用需要阳光的实验”的答案及解析
题文
图中的装置处于阳光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研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用浓NaOH溶液是 ____ ,用石灰水的目的是•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确保实验结果真实有效,实验开始首先要对植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是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是对照实验吗? ________ .请指出实验中的对照物•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1)从实验装置可以看出,把
其中的一个叶片用玻璃罩隔离开来,通入通过浓NaOH的溶液的气体,可知
该叶片处于一个没有二氧化碳的环境中,这样此叶片与未在瓶中的叶片就形成对照组,惟一的变量就是二
氧化碳•因此此实验研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2)浓NaOH的作用是能吸收空气的中二氧化碳,为了检验其吸收的二氧化碳是否彻底,实验中特地增加了澄清石
灰水的瓶子,来检测通往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通入的气体仍含有二氧化碳,
如果没有变混浊,说明通往的气体不含有二氧化碳•因而增加了实验的准确性.
(3)实验前要将该装置放到黑暗片一昼夜,目的是除去叶片内原有的
淀粉,如果叶片内残留有以前光合作
用制造的淀粉,实验结果就会不明显,为了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扰,放到黑暗片一昼夜,植物不能进行光合
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淀粉,原来的淀粉消耗完后,就不会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4)根据(1)的分析可知,此实验是对照实验,实验中的对照物是瓶中的叶片与未在瓶中的叶片,惟一的变量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
(2)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检测进入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3)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4)是;瓶中的叶片与未在瓶中的叶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