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概论》8章(修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 样 方 法 , 可 以 得 到 判 断 矩 阵 。
B-C
1 b ji bij
P208
1.层次单排序(相邻两层次排序)——即根据第 k+1层各因素对第k层问题的重要性排序。 例如:Bi对A的问题的相对重要性可用向量 w Bi 表示:
wBi
w
A Bi
w A wB 2 w A B3
第八章 农业系统工程
§1 系统、农业系统、农业工程系统
一、系统概念
(一)系统—— 是由若干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部分组 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P198 系统的5个基本含义:
①整体目标和功能; ②系统的环境—— 影响系统目标与功能,但不受系统控制; ③系统的资源(组成)——
特别注意系统演化过程中能增长的资源(如人的智能) ④子系统及其活动、目标和功能—— ⑤系统的管理——
(i=1,2,••••••n),
(5)一致性检验——为了验证层次排序的有效性。 完全一致性(可以理解为所有专家的评定是完全一 致的):对于判断矩阵C,如果满足:
Cik Cij C jk
则说明判断矩阵C具有完全一致性。 实际中,得到完全一致是困难的,故一般用随机一 R 致性C· 来判定。 当C· R<0.1时,即符合要求。
(※ 包括对象、工程装备/技术和管理等)。
§2 系统工程、农业系统工程
一、系统工程及其发展过程 是一般系统的组建和运行的工程技术。 (※ △ 系统工程——以一般系统为对象,为特 定目的对其进行规划设计、组织管理、试验评价 等一系列方法与技术。)
※ 工程——服务于某个特定目的的各项工作的总体。
1930年前后,贝塔朗菲(生物学家)通过生物学 的研究和观察,提出了一般系统论——各种表面极 不相同的领域(自然界和社会的),存在着某种共 性。为系统工程的产生作了准备。
3.按系统与时间的关系分:
动态系统——时间t为独立变量,常用微分/差分方程表示 静态系统——系统状态常用代数方程表示 开环系统 4.按有无反馈划分 闭环系统 5.按可了解的信息量划分 见P201 图8—2
白色系统—信息为明确的(如学习) 灰色系统—部分信息为未知或非确知的 黑色系统—全部信息为未知或非确知的
二、农业系统
农业——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
(※ 在国民经济中的农业,还包括林业、渔业、和副业等)
农业系统——是自然再生产过程、社会发展过程、经济 再生产过程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复合过程系统。
(※ 即生态——社会——经济的复合系统)。
△农业系统的功能——
通过人类的劳动,利用生物来转化和积蓄太阳能, 生产人们所需要的食物、工业原料和生物能源。 三、农业工程系统——是农业——工程的复合系统。
※ 要求协调: ①特定的环境下,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结构; 具体例子 见P200 ②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层次性——自然界和社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 高级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层次 系统向上可逐层综合,向下可逐层分解。
※ 在研究具体的系统时,首先确定处于哪个层次, 然后根据需要确定向上向下所必须涉及到的层次。 “树木”——“森林”。
1954年,与A.拉波包特等人一起创建一般系统论研究
会,出版《行为科学》杂志和《一般系统年鉴》。 贝塔朗菲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建立关于生命组织的机 体论,并由此发展成一般系统论。
1937年,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初步框架,1945年在《 德国哲学周刊》18期上发表 《关于一般系统论》的文 章,但不久毁于战火,未被人们注意。1947年在美国 讲学时再次提出系统论思想。1950年发表《物理学和 生物学中的开放系统理论》。1955年专著《一般系统 论》,成为该领域的奠基性著作。60~70年代受到人 们重视。1972年发表《一般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
研究对象——农业系统。 任务:
①解决农业系统的管理问题,实现农业决策科学化; ②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成果,解决整体性问题(社 会、经济、生态、技术等); ③探求农业系统运行机制,实现系统和环境相协调
④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人、物、技术),取得最佳 综合 效益。
特点: ①模型多以生物学模型为基础; ②模型多为不确定的(随机的、模糊的、灰色的); ③目标的多元化(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A B1
,且
w
i 1
3
A Bi
1
计算方法如下: ①、先计算中间值
wBi
(可以是
bij
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或最大特征根), 这里用几何平均值法。
wBi n M Bi
其中,M Bi
(i=1,2,••••••n), (i=1,2,••••••n),
b
j 1
n
ij
②对
wBi
进行规范化处理,得:
21
(三)系统问题诊断——在以上分析基础上,对照预期 目标和同类型系统,找出存在的问题,分主次、层次进 行排序。为解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四)适用于系统问题诊断的方法 ※ 常见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ISM),本书略。
另一种是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haira:ki] Process AHP)
CI CR RI
P211.表8-4
其中,R· I是与判断矩阵的阶数n 有关的比例 系数
C· I为一致性指标。
CI
max n
n 1
式中: 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由判断矩阵(例如B)的特征矩阵(λE-B)的特征方程 ┃λE-B┃=0求解得。 按行列式展开, 令其为零
※贝塔朗菲(1901~1972)Bertalanffy,Ludwig von 加拿大籍理论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1901年9 月19日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附近的阿茨格斯多夫, 1972 年6月12日卒于纽约州布法罗。1926 年获维也纳大学哲学 博士学位,在该校任教。1937年起,先后在美国芝加哥大 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阿尔贝塔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等 处任教。
(1)明确问题,建立层次结构——把影响因素分 成不同层次 P207.图8-5 (2)分层次建立判断矩阵——以矩阵形式表达每层 次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P207.A-B判断矩阵);
并且规定,Bi比Bj对A而言:
i 1 — —同等重要(含 j) 3 — —稍微重要 5 — —明显重要 7 — —很重要 9 — —极其重要
下面介绍两种:
1、模仿法:日本物理哲学研究所所长薮(sou) 内先雄,把人的创造活动分为两个阶段:
初期创造活动— —主要依赖于模仿; 。 后期创造活动— —进行再创造(独创)
※ 如将航天飞机固定在波音747上实行运输,是 模仿飞机携带炸弹;人工污水净化池通过培养细 菌来净化污水,是模仿海洋自身净化的原理等 2.综摄法——通过已知事物为媒介,将无关联的 普通知识要素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构想。遵循 的两个基本原则: 1.异质同化原则——如受伞尖撞击麦穗的启发,发 明了脱粒机 2.同质异化原则——如热水瓶用作冷藏瓶,台历变 为挂历等
w
A Bi
wBi
w
i 1
n
(i=1,2,••••••n),
Bi
具体情况见P209。表8—1
排序结果为:B3>B1>B2。
同理可得B-C三个判断矩阵的层次单排序。
w
B Ci
w B wC 2 : : B wCm
B C1
P209.表8-1
概念开发
1、实事求是——客观分析系统的现状、水平、 环境条件,既符合实际,又敢于创新;
2、集思广益——广泛参与,深入研究,多(方案) 中选优;
综观全过程——
即从系统的生成→系统服务→系统退出
把握好时机 时间长,性能好(可靠)
省时,成本低;
(二)概念开发的方法
(常见的创造技法有:模仿法,综摄法,检核表法, 例举法,形态法,集思广益法,评价变换法等)
二、系统指标设计——是拟定方案的前提,是选择方案 的依据,是检验、调整方案的基准。 (一)应遵循的原则 (1)综合性——尽可能地反映系统整体功能要求;
(2)层次性——根据系统的层次性,设计指标(目标) 的层次结构(P211.图8-6);
(3)时间性(阶段性)——设计阶段性指标; (4)现实性(可行性)——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先进 指标)。
包括三部分内容:
环境辨识
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系统问题诊断
(一)环境辨识——对影响系统功能的环境因素 作出描述,以便扬长避短,发挥系统的潜力 ●P206.图8-4 农业系统的环境要素及其划分。 (二)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对系统现有结 构与功能作出描述。 ●以种植业系统为例: 结构—作物布局、要素的分布(水资源、、能源、劳 力、机械等) 功能—产出、效益等
4、可控性——
指一些系统具有可控因素。 可控性是相对的。 某种状态
相对于 某种条件 选择不同的控制策略
某种时期
5、时序性—— 任何系统都是由若干个发展阶段组成的、动态
的过程系统。静态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
(三)系统分类
自然系统 1.按系统的生成划分 人工系统 复合系统
2.按输入输出内容划分 开放系统——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封闭系统——仅有信息交换 孤立系统——没有信息交换
协调子系统的关系、充分利用系统资源、优 化系统功能、实现系统预期目标。
(二)系统的属性
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可控性、时序性 1、整体性—— 亚里士多德“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总和”; 2、关联性—— 内部关联——结构(部分与部分 、部分与系统)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原子 外部关联——与外界的输入输出(协调)
● 1957年,美国的古德和迈克尔出版了《系统工程》;
1964年,美国首次召开系统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年会,在宾夕法尼亚大
学和亚利桑那大学建立了系统工程专业。
见P204
●我国系统工程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 二、农业系统工程 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农业科学技术 , 研究农业系统的合理组建和最佳运行的过程技术 。
把一般系统论扩展到系统科学范畴。
●40年代,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发展微波通讯网络时,应 用系统方法,提出了“系统工程”这个名词。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英国在反潜、反空袭、商 船护航、布置水雷等军事行动中应用系统工程方法
●美国15000多人参加大的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 ,也是系统工程成功的实践。 ●二战发展起来的“运筹学”、1945年成立“兰德公司 ”、1948年前后,麻省理工电气专家申农提出《信息论 》、数学教授维纳提出《控制论》、美籍匈牙利科学家 冯.诺依曼发明的计算机,大大推动了系统工程的发展。
※ 其他分类: 线性、非线性系统; 连续、离散系统;
确定状态、不确定状态系统
(四)系统科学体系——钱学森将其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 系统工程——实践应用;
第二层次:技术科学——
理论和方法(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等);
第三层次:基础科学——
系统学,研究系统的普遍属性、一般规律等; 第四层次:哲学基础— — 系统观(思想),研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3 系统工程的基本逻辑过程和方法
1969年,美国的学者霍尔(A· Hall)提出了系统“三 D· 维结构模型”
P206.图8-3 把系统工程工作按时间维、逻辑维、各分7个阶段, 形成平面交叉网络联系,用知识维说明所需要的学科 知识。 下面介绍的逻辑过程和方法,主要以逻辑维为基础 加以扩充。
系统描述——了解和认识所研究的系统。
时间性 ××年,××年,××年…… 层 次 性
总指标 分指标 具体指标
(P212表8-5)
过程见 P212. 图8-7
(三)指标值的确定——定性、定量预测→分析、 比较、评价→确定。 ※ 对于农业系统(风险产业)应留有余地,且给出 置信区间。
35
36
三、系统综合——在系统目标指导下,综合应
用现有科技成就,通过创新,制定多个系统开发方 案(工程计划)的过程。核心任务是概念开发(后 面介绍)。 (一)系统综合的指导思想
n (4)层次总排序——即第三层次以下各 A i 层次的元素对第一层次总问题的重要性 w Bi wC 1 排序 i 1
w
A CP
n A i w Bi wC 2 i 1 : : A i w Bi wCm
P210. 表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