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质量评判的标准、场合、过程和演化(PPT72页)

合集下载

印刷品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

印刷品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

印刷品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印刷行业在不断发展壮大。

为了保证印刷品的质量,提高印刷品的可靠性和美观度,制定一套印刷品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印刷品的材料选择、印刷工艺、印刷效果等方面,探讨印刷品质量的评定标准。

一、材料选择在印刷品质量的评定标准中,材料选择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合适的材料会直接影响到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

首先,要根据印刷品的用途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纸张、油墨、印版等材料。

其次,材料的质量要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并且要有相关的检验报告。

同时,要确保材料的供应商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提供可靠的材料。

二、印刷工艺印刷品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印刷工艺的精细程度。

在印刷工艺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1. 印刷设备印刷设备是印刷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选择印刷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性能和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要求,是否有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

同时,设备操作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并且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

2. 印刷工艺流程印刷工艺流程应该合理、规范,并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包括印刷前的准备工作、版面的调整、油墨的调配、印刷过程的监控等环节,都需要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

3. 质量控制在印刷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包括对印刷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对印刷原材料的检验,对印刷工艺流程的监控等。

同时,通过对印刷品的抽样检验和测试,确保印刷品质量符合要求。

三、印刷效果印刷效果是衡量印刷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印刷效果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色彩准确度印刷品的色彩应该准确、清晰,符合设计要求和客户的要求。

需要注意印刷品的色差控制,避免出现色彩失真的情况。

2. 图文质量印刷品中的图片和文字应该清晰、流畅,没有模糊和断点。

特别是对于小字体和细节部分,要确保清晰可见。

3. 版面排版印刷品的版面排版应该整齐、美观,版面结构和比例要协调。

同时,要注意排版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错误。

印刷行业印制质量验收标准

印刷行业印制质量验收标准

印刷行业印制质量验收标准为了确保印刷品的质量,对于印刷行业而言,印制质量验收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印刷品的设计、印刷设备和印刷质量等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印制质量验收标准。

1. 设计标准在印刷品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到色彩、图案、排版等因素。

设计师应遵循以下标准:- 色彩准确度:设计中使用的颜色应准确无误地呈现在印刷品上,符合客户的要求。

- 色彩平衡:设计作品中的色彩应平衡饱和度和亮度,以确保印刷品的色彩效果更加生动、鲜艳。

- 图案清晰度:设计图案需要清晰、细致,以免印刷过程中出现模糊、糊化等问题。

- 排版准确性:文字和图案的排列应准确、整齐,不得有错字、重叠等情况。

2. 印刷设备标准印刷设备是印刷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遵循以下标准:- 设备性能:印刷设备应具备稳定的性能,如印刷速度、密度控制、颜色准确度等。

- 制版质量:制版质量直接影响印刷品的质量,因此印刷设备应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制版。

- 色彩管理:印刷设备应具备色彩管理系统,确保印刷品的色彩准确、一致。

3. 印刷质量标准印刷质量是衡量印刷品好坏的重要指标,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 清晰度和层次感:印刷品的图案、文字应清晰可辨,有良好的层次感,以提升视觉效果。

- 色彩准确度:印刷品上的颜色应与设计稿准确一致,色彩鲜明、饱和度合理。

- 色彩平衡度:印刷品中不同颜色之间的平衡度应合理,以避免某种颜色过于突出或模糊。

- 衬底一致性:印刷品在不同衬底上的色彩效果应保持一致,使得印品在不同环境中也能保持一致的观感。

4. 规范操作流程为了确保印刷品质量的稳定性,需要规范操作流程:- 设计稿的审查和确认:在进入正式印刷之前,需要对设计稿进行仔细审查和确认,确保无误。

- 印刷过程的监控:在印刷过程中,需要进行全程监控,及时调整设备参数和制版质量。

- 检验印刷品的标准:在印刷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对照印制质量标准进行验收。

总结印刷行业印制质量验收标准对于确保印刷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印刷质量评判的标准、场合、过程跟演化(PPT 72页)资料文档

印刷质量评判的标准、场合、过程跟演化(PPT 72页)资料文档

(一)主观评价方法
主观评价法常用的有目视评价方法和定性指标 评价方法。目视评价方法是指在相同的评价环境条 件下(如光源、照度一致),由多个有经验的管理人 员、技术人员和用户来观察原稿和印刷品,对各个 印刷品按优、良、中、差分等级,并统计各分级的 频数,再综合计算出评价结果。
定性指标评价方法是指按一定的定性指标,并 列出每个指标对质量(色彩、层次和清晰度三个方 面)影响的重要因素,由多个有经验的评价人员评 分,最后进行总分统计,其质量评定见下表 。
第三章 印刷品质量的评价方法
四、印刷品质量评价的内容 3.综合评价的内容
◆目检是综合评价的理论基础
●综合评价的特点: ◆是以客观评价测试数据为基础
◆需要将测试的数据计算、做表提出质量的优劣
●综合评价的步骤:
◆印刷质量参数的检测与计算 ◆根据相关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评分表
◆计算质量评价分
●综合评价的内容:
第三章 印刷品质量的评价方法
一、印刷品质量评价方法 2.影响印刷品质量的主要控制因素 在影响印品质量的众多因素中,在实际生产中主要
控制的因素有:印刷工艺、印刷色序和叠印率、实地密 度(着墨量)、网点增大、灰平衡等
例: 通过改变墨层厚度测量纸张上印刷油墨层的 光学密度可以得到油墨厚度与其光学密度的关系曲线 (如下图),它能够反映纸张和油墨的性质,在有些情 况下还能反映出印刷条件的不同。
◆阶调再现性 ◆色彩再现性 ◆网点再现性 ◆光泽度
第三章 印刷品质量的评价方法
五、印刷品质量参数分类 1.印刷品的非信息面 ●印品非信息面的内容: ◆印刷品上的空白部分 ◆实地印刷面 ◆均匀的网目调面(平网印刷)
●印品非信息面的特点: ◆整个区域外观均匀
●印品非信息面的评价: ◆与原稿的接近程度 ◆整个非信息面的一致性

印刷品质分析简介辩析PPT课件

印刷品质分析简介辩析PPT课件

发现问题的途径:
根据不能发现问题的原因: ✓检查工作不认真; ✓检查及测试做得不全面及完整; ✓工作方法不正确。
发现问题后的处理方法: 发现问题后首先要对问题进行鉴定,能接受还是不能 接受。如不能接受必须通知机长及时处理并知会生产 主管,将不良品情况、数量汇报给品管部。 QC的主要任务是按检查指引发现问题,做好记录,HOLD住 不良品。QC工作做到更高层次是能够分析问题及提供解决问 题的方法和预防措施。
5)改变油墨的流动性 流动性强的油墨印刷时网点扩大明显,会使中间调颜色偏 深,油墨的流动性要适中,过强网点扩大明显,过弱会使 油墨传递困难。
6)达到、维持水墨平衡 平版印刷印版空白部份始终保持一定厚度的水膜,才能保 证印刷的正常进行,水膜太薄时,空白部份容易起脏,水 膜太厚,会使油墨严重乳化,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大,造 成网点严重扩大,墨色变淡,印迹暗淡无光,过大的水量 会把印张弄湿,使干燥时间延长。使纸张伸长,令套印困 难。
4)改变油墨的色相 根据各色油墨的显色特性,如4C红与1P1红都属红,但红的 程度不同;如黄,109C、透明黄、荧光黄、柠檬黄都属黄 色,但将几种黄作对比就会发现,有的显得较红,有的显得 较青,有的较鲜,有的较淤,有的泛白。如这些黄每种与 4C红以1:1调和,所得到的颜色同样每种都有不同,可见可 以通过改变油墨的色相使合成颜色发生变化。
3)改变色序 色序安排规律:随油墨粘度从大到小排列,随网点覆盖面 积从小到大排列。违背这些原则极易形成逆套印。 (混色)及在前色实地上很难印上后色的网点,始终觉得 后色不够深,而在前色没有大色位的位置表现出后色偏深。 同一款货每次印刷所排色序必须相同,否则跟色不准。如 印刷的是风景画,树木的颜色受色序的影响尤为明显。
清晰度:是评价图像边缘清程度。

印刷品质量评估标准

印刷品质量评估标准

印刷品质量评估标准导言:印刷品质量评估标准是衡量印刷品质量的指标,对于各行业来说,印刷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印刷品质量评估标准的不同方面,包括色彩准确性、图像清晰度、纸张质量、排版规范性和印刷工艺。

通过详细介绍这些方面的评估标准,可以帮助相关行业更好地评估印刷品质量,提高自身形象和产品品质。

一、色彩准确性在印刷品制作中,色彩准确性是评估印刷品质量的关键指标。

要确保色彩准确性,可以采用以下几项评估标准:1. 色彩鲜明度:印刷品色彩应与原稿色彩相匹配,不应出现色差或褪色现象。

2. 色彩平衡:印刷品中各种色彩应平衡,不应出现过度饱和或过度淡化的情况。

3. 色彩一致性:印刷品中使用的颜色应与原稿中使用的颜色一致,避免出现明显的差异。

二、图像清晰度图像清晰度是评估印刷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下是评估图像清晰度的几个标准:1. 清晰度:印刷品中的图像应清晰可辨,避免出现模糊或不清晰的情况。

2. 线条锐利度:印刷品中的线条应精细且清晰,不应出现模糊、断裂或断线的现象。

3. 细节呈现:印刷品应准确呈现原稿中的细节,不应有遗漏或失真的情况。

三、纸张质量纸张质量对于印刷品的最终效果至关重要。

以下是评估纸张质量的几个标准:1. 平整度:印刷品应具备良好的平整性,不应有明显的皱、起泡或拉伸等现象。

2. 笔触质感:印刷品纸张应具备适宜的笔触质感,不应过硬或过软。

3. 白度:印刷品纸张的白度应适中,不应过于发黄或发蓝。

四、排版规范性在印刷品制作中,排版规范性是确保印刷品质量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评估排版规范性的几个标准:1. 字体一致性:印刷品中使用的字体应一致,避免出现不同字体的混搭情况。

2. 行距间距:印刷品中的行距和间距应合理,不应过于拥挤或过于松散。

3. 标点符号使用:印刷品中的标点符号应正确使用,不应出现错位或缺失的情况。

五、印刷工艺印刷工艺是影响印刷品质量的因素之一。

以下是评估印刷工艺的几个标准:1. 墨层均匀度:印刷品中的墨层应均匀,不应出现明显的浓度差异。

印刷质量评判与控制培训课件

印刷质量评判与控制培训课件

案例应涵盖不 同的印刷工艺, 如胶印、丝网 印刷、数字印 刷等
案例应涉及不 同的印刷材料, 如纸张、塑料、 金属等
案例应具有明 确的质量标准 和评判依据, 便于学员理解 和掌握
案例分析
1
案例一: 印刷品颜
色偏差
3
案例三: 印刷品套 印不准确
2
案例二: 印刷品墨 色不均匀
4
案例四: 印刷品表
面粗糙
案例总结
原材料控制:选 用高质量的原材 料,如纸张、油 墨等
人员培训:加强 员工培训,提高 员工的质量意识 和技能
控制流程
制定质量标准:明确印刷品的质
01
量要求和标准 印刷过程监控:对印刷过程中的
02
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调整 质量检验:对印刷品进行质量检
03
验,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问题处理: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进
01
案例一:印 刷质量不佳, 导致客户投 诉
02
案例二:印 刷质量良好, 客户满意度 高
03
案例三:印 刷质量不稳 定,影响生 产效率
04
案例四:印 刷质量控制 得当,提高 生产效率
4 印刷质量培训
培训目标
02
掌握印刷质量评 判的标准和方法
01
提高员工对印刷质 量的认识和重视
04
提高员工的工作 效率和印刷质量
03
评判结果:优秀、良好、 合格、不合格等
04
分析原因:设备、材料、 工艺、操作等
2 印刷质量控制
控制方法
制定质量标准: 明确印刷质量的 要求和标准
工艺控制:优化 印刷工艺,提高 印刷质量
设备维护:定期 对印刷设备进行 维护和保养,确 保设备正常运行

印刷行业印刷品质量检验的标准和方法

印刷行业印刷品质量检验的标准和方法

印刷行业印刷品质量检验的标准和方法在印刷行业,为确保生产出的印刷品质量过硬、符合需求,制定相应的印刷品质量检验标准和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印刷品质量检验的标准和方法,并探讨如何提高印刷品质量。

一、印刷品质量检验的标准1. 印刷图像质量标准印刷品的图像质量是印刷品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印刷图像应具备清晰、鲜明、准确的特点,并且与原稿相符合。

常见的检验标准包括:图像分辨率、颜色准确性、图像对比度等。

2. 印刷色彩质量标准印刷色彩的准确性对印刷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制定标准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印刷品中的颜色准确、一致,并能与原稿或客户要求一致。

颜色检验应基于国际通用的色彩空间标准,如Pantone、CMYK等。

3. 印刷纸张和材料质量标准印刷纸张和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印刷品的外观和寿命。

印刷纸张应具备一定的厚度、光泽、柔韧性等特点,以确保印刷时的正常运行和印刷品的质量。

同时,印刷材料也需要符合环保标准。

4. 印刷品加工质量标准印刷品加工质量直接决定印刷品的观感和使用寿命。

常见的加工质量标准包括:切割精度、装订质量、复合精度等。

这些标准可以根据印刷品的具体要求进行调整。

二、印刷品质量检验的方法1. 视觉检查视觉检查是最常见的印刷品质量检验方法之一。

检验人员通过直接观察印刷品的图像、色彩、纸张等方面,比对原稿或标准要求,判断印刷品是否达到质量标准。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能够快速发现一些明显的质量问题。

2. 仪器测试仪器测试是一种准确度较高的印刷品质量检验方法。

通过使用各种专业的测试仪器,如色差仪、影像展色仪等,对印刷品的色彩、图像、纸张等方面进行精确测量和分析,从而判断印刷品的质量是否合格。

3. 物理性能测试物理性能测试包括对印刷品的耐磨性、抗划伤性、湿度敏感性等进行检验。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摩擦测试、划痕测试、纸张湿度测试等。

这些测试能够评估印刷品的实际使用寿命和质量,为改进印刷品的工艺提供参考。

三、提高印刷品质量的方法1. 优化印刷工艺合理优化印刷工艺是提高印刷品质量的关键。

印刷品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

印刷品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

印刷品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一、前言印刷品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在各个行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保证印刷品的质量,是确保信息传达效果和产品形象的关键。

本文将从印刷品的检验与评定标准出发,详细探讨印刷行业的规范与要求,为各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二、印刷品质量控制1. 印刷质量的定义印刷质量是指印刷品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形成完美、清晰、准确的图文,以及色彩饱满、不褪色和不模糊的画面效果。

2. 印刷品质量评定的原则(1)准确性原则:印刷品应该准确地传达出设计者的意图,不应出现文字、图像错误或错位。

(2)规范性原则:印刷品应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制作,包括版面尺寸、排版规则等。

(3)一致性原则:同一批次的印刷品应该具有一致的质量特性,如颜色一致、文字大小一致等。

3. 印刷品质量检验指标(1)版面规格:检查印刷品的版面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2)图文准确性:检查印刷品的文字和图像是否准确无误。

(3)版面平整度:检查印刷品的版面是否平整,无明显起皱或弯曲现象。

(4)颜色准确性:检查印刷品的颜色是否准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

(5)印刷质感:检查印刷品的质感是否满足要求,包括纸张光滑度、涂层均匀性等。

三、印刷品质量评定标准1. 印刷质量等级划分为了便于印刷品的质量评定,可以将印刷品分为三个等级:优等品、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具体划分可以根据行业需求和印刷品的要求而定。

2. 印刷品故障分类(1)文字和图像方面的故障:如文字模糊、错位、图像失真等。

(2)版面平整度方面的故障:如起皱、弯曲等。

(3)颜色方面的故障:如色差过大、颜色不均匀等。

(4)质感方面的故障:如纸张光滑度差、涂层不均匀等。

3. 印刷品质量评定方法(1)目测评定:通过肉眼观察印刷品,评估其文字、图像、颜色等方面的质量。

(2)专业仪器评定:利用专业的测色仪、平整度仪等设备,对印刷品的质量进行客观的测量和评估。

(3)用户评价:将印刷品提供给用户,要求用户根据印刷品的实际使用情况给出评价,如对印刷品的使用效果、耐久性等进行评估。

印刷质量标准讲解课件

印刷质量标准讲解课件
(3)、字体的笔画与字面宽度也受墨层厚度的影响:
墨层比较厚——产生的变形就会比较大。 在一定的墨层厚度条件下——小号字产生的变形要比大号字产
生的变形明显得多。 为了获得最佳的复制效果——笔画宽度的变化应该保持在字体
设计人员或制造人员所定规范的 5%以内;字符尺寸应保持在原稿 规范的-0.025~+0.050mm以内。
印刷质量标准
标准不仅是产品质量检测的依据,更重 要的是产品加工过程控制的依据。
标准是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和成 品质量的最低要求。
标准制定的前瞻性,应有一定的技术引 导作用。
标准将随着技术的发展、质量的提高, 不断修改和提高。
一、印刷品质量的概念
印刷品质量的定义:印刷品质量是印刷品各种外观特 性的综合效果。
E.相对反差K值:K=(D实地-D75%)/ D实地 一般印刷品的K值范围:黄版为0.20~0.30;品红、青、 黑版为0.30~0.40
F.颜色: ①同批产品不同印张的实地密度允许误差为 品红、青≤0.15;黑≤0.20;黄≤0.10 ②颜色符合客户样,自然协调
G.版式、规格、裁切尺寸符合生产工程单要求,多次 (机台)印刷时规格一致。印刷品色相以样张为标准, 无明显偏差;墨色均匀一致,墨量适中,印迹干燥后 颜色鲜艳、饱满、有光泽,目测质感强,无托色、手 擦脱墨现象。产品的色调、质量前后应一致,三天后 无不干现象
B.检查水平:一般检查水平II C.检查严格度:按“正常检查” (见表一) D.抽样及抽样方案(见表一)要求:“分散抽 样” E.特殊情况:在质量要求特别严格(如重点产 品)、批量不大于150、有严重质量缺陷情况时,可 对全部产品进行100%检查。
三、印刷质量标准解析
CY / T2-1999 《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等导则》主 要内容: 优等品—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等品—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合格品— 达到国内一般水平(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

印刷品质量检测课件

印刷品质量检测课件

LOGO
§1.1 印刷质量概念
2、印刷品质量的内涵:
LOGO
印刷品质量的优劣视以下程度而定: (1)印刷品对原稿的接近程度; 绝对质量 (2)印样对付印样(签样)的接近程度; (3)同一批印刷品的合格率以及同一种印刷品不同批次之间或 者同一印张多联图案之间的一致程度。 平均质量
§1.2 印刷质量
表示红黄色调并偏黄,明度 7,彩度12。
5YR/5/10
表示饱和的橙色, 明度是5,彩度是10。
(色相)
(彩度)
100等份 20等级
黑0
§2.2 色度检测原理
CIE 1931 RGB三原色表色系统图
LOGO
§2.2 色度检测原理
CIE 1976 L*a*b*系统
LOGO
CIE L*a*b*是基于人类色感的三度色彩空间,其三度空间的L* 代 表亮度, a*代表红-绿色轴,b*代表蓝一黄色轴。
LOGO
密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将物体表面反射的光(或从表面透射的光) 的强度与照射在物体表面上的光的强度进行比较,然后通过逻辑关系计 算出密度值。
密度计主要作用: • 可用于透射稿或反射稿的密度测量; • 可用于检测照排输出胶片和晒版后的PS版的网点密度; • 可用于测量打样中各颜色的网点面积和实地密度;
LOGO
课程主要内容
1 2 3 4 5 6 课程概述 印刷质量检测原理 印刷品检测与控制主要参数 印刷测控条与测试版 印刷品质量评价方法 各类印刷品的检测
LOGO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
印刷自动控制与检测系统
第一章 印刷质检概述
§1.1 印刷质量概念
1、定义:
印刷品质量:印前、印刷、印后三个阶段中,印刷环节使印刷 品还原原稿的逼真程度。它包括清晰度、色泽、阶调层次(明 暗变化)、质地感、景深和瑕疵等,简称印刷质量。

印刷品质量检测与评价方法与标准

印刷品质量检测与评价方法与标准

印刷品质量检测与评价方法与标准在现代社会,印刷术无处不在,无论是书籍、报纸、杂志还是各类宣传品,它们的印刷质量直接关系到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对内容的理解。

因此,确保印刷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印刷品的制作流程、印刷质量检测与评价方法以及相关标准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印刷品的制作流程印刷品的制作流程一般包括原始文件的收集与整理、图文排版、印刷与装订等环节。

在整个制作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问题都可能会对最终的印刷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进行印刷品质量检测与评价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整个制作流程,并在每个环节严格把控质量。

二、印刷质量检测与评价方法1. 色彩准确性检测色彩是印刷品中最直观的质量表现之一,因此,保证印刷品色彩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色彩准确性检测方法包括目测、色差仪、色标校对等。

使用色差仪可以准确测量印刷品与标准色值之间的色差,通过比对结果来评估印刷品色彩的准确性。

2. 点、线、面的清晰度检测点、线、面的清晰度是印刷品质量的重要表现之一,对于文字、图片等细节部分的清晰度要求尤为严格。

在检测过程中,可以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对印刷品进行观察和对比,重点关注文字线条的清晰度、图像的清晰度以及色块的分明度等。

3. 纸张质量检测纸张是印刷品的基础材料,纸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印刷品的质量。

在纸张质量检测中,可以采用检测纸张的厚度、质地、光泽度、平整度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判断纸张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4. 印刷工艺检测印刷工艺是指印刷过程中的各种技术参数和工艺要求。

常见的印刷工艺检测包括印刷颜色的均匀性、墨色的覆盖度、遮盖力和墨点的均匀度等。

通过对这些工艺参数的检测,可以评估印刷工艺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5. 图文排版的检测图文排版是印刷品中对版面效果和版面结构有直接影响的环节。

图文排版的检测主要关注文字和图像的层次性、对比度、排列的合理性等方面。

通过对版面效果的评估,可以判断图文排版是否合理、美观。

印刷质量检测课件 (一)

印刷质量检测课件 (一)

印刷质量检测课件 (一)印刷质量检测是保证印刷品质量的重要一环。

在这个过程中,印刷质量检测课件是一个重要工具。

下面详细介绍印刷质量检测课件的相关内容。

一、印刷质量检测课件概述印刷质量检测课件是制造业在质量监控的一个中心。

它将印刷质量检测的相关知识、方法、标准、案例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整理,具有科学、规范、实用等特点。

通过印刷质量检测课件,可以提高印刷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减少不良品率,提高客户满意度。

二、印刷质量检测课件内容1.印前准备印前准备包括原稿处理、图文转换、拼版设计、出版物内容、工艺指标等方面。

印前准备阶段的不良现象是很多的,例如:文字不清晰、图像偏离、版面错位、颜色不准确等。

印刷质量检测课件的这一部分主要介绍印前准备工作中涉及到的标准、检测方法和控制方法,旨在保证印前准备阶段正确无误,为印刷加工奠定基础。

2.印刷加工印刷是印刷品的主要制造环节,包括选材、版面制作、印刷加工等,这一部分描述了印刷加工的过程和关键控制环节,重点介绍不同印刷加工方式的特点和检测标准。

例如:纸张的光滑度、墨水的稠度、色彩的准确度等。

同时,也介绍了如何定量检测不良品,以及对印刷品质量的控制措施。

3.印后处理印后处理是指印刷完成后的处理程序,包括裁切、折页、包装等。

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各种检测和控制工作。

印刷质量检测课件的这个部分主要介绍印后处理流程,包括对整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三、印刷质量检测课件应用印刷质量检测课件的应用可以在印前、印刷、印后的各个环节进行,同时也可以用于培养印刷质量检测人员和管理人员。

印刷质量检测课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印刷过程,提高其对印刷技术和质量的认识。

同时,印刷质量课件可以帮助培养印刷质量专业人员的技能和能力,建立印刷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绩效评价水平。

总之,印刷质量检测课件对于提高印刷质量和管理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对印刷品质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印刷质量检测课件将会更加受到重视,应用范围也会更加广泛。

印刷品质量评估标准

印刷品质量评估标准

印刷品质量评估标准引言:印刷品作为一种传媒工具,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为了确保印刷品质量,规范、规程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变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探讨印刷品质量评估的标准及其相关内容,并以实例分析不同行业中的印刷品质量评估技术。

第一部分:印刷品质量评估的背景和意义印刷品质量评估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确保印刷品在生产过程中的一致性和质量可靠性。

它不仅能为印刷品生产提供指导,还能为印刷品需求方提供参考和保证。

根据不同行业的需求和标准,印刷品质量评估标准的设计和实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第二部分:印刷品质量评估的内容1. 客户需求评估在印刷品质量评估中,首要任务是评估客户需求。

通过与客户的沟通和了解,确定印刷品的用途、要求和期望。

客户需求评估包括印刷品的尺寸、材料、颜色、图像等,以及印刷品的数量和交货时间要求。

2. 设计评估设计评估是印刷品质量评估的重要环节。

对设计稿进行评估,包括设计的合理性、排版的准确性、图像的清晰度等。

同时,还要评估设计稿的易于印刷性和可实施性。

3. 色彩评估在印刷品质量评估中,色彩评估是一个关键环节。

通过使用色彩评估标准,对印刷品的色彩准确性进行评估,判断是否符合客户的要求。

色彩评估不仅包括颜色的均匀性和一致性,还要评估色彩的饱和度、亮度和对比度等。

4. 印刷效果评估印刷效果评估是对印刷品质量的综合评估。

其内容包括印刷品的清晰度、锐利度、印刷点的准确性、文字和图像的细节表现等。

通过印刷效果评估,可以判断印刷品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第三部分:印刷品质量评估的技术应用1. 印刷机器的质量评估印刷机器是决定印刷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印刷品质量评估中,对印刷机器的性能、印刷效果和稳定性进行评估。

通过对印刷机器的质量评估,可以选择合适的印刷机器,提高印刷品的质量和效率。

2. 检测设备的应用在印刷品质量评估中,使用一系列检测设备对印刷品进行检测和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使用色差仪对印刷品的色彩进行测量和比对;使用高清晰度显微镜对印刷品的细节进行观察和分析;使用透光度计对印刷品的透光性进行检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张产生压迫性拉动力,导致印张从叼纸牙中 往后扭拉而滑移,这就会使印张前规定位不 稳。
G、滚筒咬纸牙失调 有时印张进入滚筒咬牙后,咬牙闭合叼纸
瞬间,印张的一端会出现微量后退情况,于是 便产生了印刷歪斜现象。这主要是歪斜边
对应的咬牙内,积有墨迹或成团的纸尘引起 的,当咬牙闭合运动时,咬牙内凸起的积尘正 好碰顶了纸边角,就出现了这一故障。只要把 咬纸牙内积尘清理干净后,故障即可得到排除。
1.主观评价的内容
◆印品的使用目的不同评价的结果不同
◆照明光源的不同评价结果不同
●主观评价的原则: ◆印品所处环境不同评价结果不同
◆评价者情绪不同评价的结果不同
◆不同的评价者评价的结果不同
●主观评价的内容:
◆印品阶调层次的再现 ◆印品色彩和色调的再现 ◆印品层次清晰度的再现 ◆印品各项表观质量
第三章 印刷品质量的评价方法
测是重要前提,它必然要求:操作要规范,仪器 和测试项目要统一,规范标准要科学,管理要严 格,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提高。
③是沟通客户与印刷企业之间业务交往 的重要环节,它使印刷质量的评价以客观评 价为主,主观评价为辅,减少了随意性
④印刷要和国家先进水平接轨,必 然要求实施印刷质量监测数据化、规 范化和标准化,才能使印刷质量要求 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
第三章 印刷品质量的评价方法
四、印刷品质量评价的内容 3.综合评价的内容
◆目检是综合评价的理论基础
●综合评价的特点: ◆是以客观评价测试数据为基础
◆需要将测试的数据计算、做表提出质量的优劣
●综合评价的步骤:
◆印刷质量参数的检测与计算 ◆根据相关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评分表
◆计算质量评价分
●综合评价的内容:
⑧为发展和使用智能化的印刷设备打下基础,是 实现计算机集成印刷,实施印刷过程数字化工 作流程的前提,当然,这也是通向CIP4的第一 步
⑨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实现ISO 9000:2000质量 管理体系的基础。
⑩也是ISO 14000保障可持续发展认证和实施的 前期,更是OHSAS 18000职业安全卫生标准 认证和实施的前期工作。
评价指标 质量因素重要性 得 评价指标 质量因素重要 得
排名

性排名

质感
STC
反差
TCS
高调
TSC
光泽
SCT
中间调
TSC
颜色配
CTS
暗调
TSC
肤色
CTS
清晰度
STC
外观
CTS
柔和
TSC
层次损失
TSC
鲜明
CST
中性灰
CTS
注:C代表颜色,T代表层次,S代表清晰度
第三章 印刷品质量的评价方法
四、印刷品质量评价的内容
(一)主观评价方法
主观评价法常用的有目视评价方法和定性指标 评价方法。目视评价方法是指在相同的评价环境条 件下(如光源、照度一致),由多个有经验的管理人 员、技术人员和用户来观察原稿和印刷品,对各个 印刷品按优、良、中、差分等级,并统计各分级的 频数,再综合计算出评价结果。
定性指标评价方法是指按一定的定性指标,并 列出每个指标对质量(色彩、层次和清晰度三个方 面)影响的重要因素,由多个有经验的评价人员评 分,最后进行总分统计,其质量评定见下表 。
第三章 印刷品质量的评价方法
一、印刷品质量评价方法 1.印刷质量评价相关的因素 ●美学因素:
印刷品首先是视觉产品,与印刷设计的水平有关
•字体字号的选择 •色彩的设计 •美术图案 •图像的位置 •版面排版的样式 •印刷纸张和油墨的选择
第三章 印刷品质量的评价方法
一、印刷品质量评价方法 1.印刷质量评价相关的因素 ●技术因素:
⑤通过对一系列印刷质量数据的测定、分析和 归纳,找出印前和印刷两大工序之间的联系规 律,以确定评价印刷质量的规范标准,为稳定 和提高印刷质量创造良好条件。 ⑥使整个印刷工艺流程的上下工序之间职责分 明、衔接紧密,即提高工作效率又避免相互推 诿,使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⑦便于迅速而准确地找出和解决影响印刷质量的 关键因素,使损耗大幅下降,降低成本,提高 经济效益。
C.油墨粘度太大引起的重影。
当油墨稠度大粘性较强时,印张在压印过 程中产生微量的滑移现象,很容易引起重影故 障的发生,尤其是叼纸牙咬力不足的情况,纵 向重影更明显些。对此,只要通过把好调墨工 艺关,对油墨适当进行稀释处理,加点助剂使 油墨降低粘度,即可较好地消除印迹重影故障。
D.印刷压力过大引起的重影
第三章 印刷品质量的评价方法
五、印刷品质量参数分类
1.印刷品的非信息面
●印品非信息面的质量参数:
特性
对非信息面产生的影响
亮度或密度
漫反射
色彩或光谱分布
密度的一致性
镜面反射
光泽 光泽的一致性
纹理
表面粗糙度 浮凸模式
网点覆盖率
微观质量
分辨率
密度值
第三章 印刷品质量的评价方法
五、印刷品质量参数分类 2.印刷品的信息面 ●印品信息面的内容: ◆线条图像 ◆单色网目调图像 ◆多色网目调图像 ●印品信息面的传递信息的方法: ◆图像的形状和边缘反差 ◆网目调密度等级产生的图像 ◆色彩的变化
3、鬼影
鬼影即来历不明的印纹或暗影。 原因分析:
A、印刷压力及各种墨辊之间的接触压力 不处于最佳的印刷状态,造成局部缺墨而形成 “鬼影”。 缺墨鬼影多是由于印刷画面的某 一部分需要大量油墨,而墨辊又不能及时供墨 引起的。
• B、橡皮布,印版没有拉紧 橡皮布绷的不紧凑,造成橡皮布滚筒在受
压后不能及时复位或者是橡皮布裁切时出现歪 斜,使局部绷的不紧,从而造成“鬼影”。
第三章 印刷品质量的评价方法
五、印刷品质量参数分类
2.印刷品的信息面
●文字线条质量参数:
质量参数
包括的内容
几何尺寸偏差、几何形状失真
图像形状质量 缺损及断线、细节的分辨率
套准的正确性
图像的 反射率或密度
背景的
边缘分辨率
清晰度 平滑度和直线度
凹凸的影响
文字印刷的印痕 有意加高的图像
第三章 印刷品质量的评价方法
密度
油墨厚度
第三章 印刷品质量的评价方法
三、印刷品质量评价的分类 1.主观评价 是指由人而不是由仪器来对印刷质量进行的评价。
2.客观评价
是指利用仪器恰当的物理量对图像质量进行量化的描述, 为控制和管理质量提供依据。
3.综合评价
是指采用主观评价的方法来决定客观评价方法中难以解决 的相关变量的问题,这是因为影响印刷质量的特性参数很少 存在独立的变量。
二、第二种场合(印刷现场的评判) 正式开印前,一般由值班工段长、车间主任或(生产)
副厂长现场评判。签出付印样。签字的依据是客户认可的送 审样。
个别客户到印刷现场签付印样(又称机上打样)。
三、第三种场合(印后加工现场的评判) 印刷品在上光、覆膜、烫金、压凹凸以及折页、装订
或者模切、压痕、制盒等期间对在制品的评判和检查。 四、第四种场合(印刷品出厂前的评判)
当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间的压力偏大时, 橡皮布的挤伸变形位移量势必将相应增大,于 是压印过程中墨迹转移后瞬间不能及时恢复原 状,这样再从印版滚筒接受印迹时就产生了微 量的位差,形成了重影。
E.包衬不良引起的重影 当橡皮包衬内垫料一边垫得过多或欠紧实。
以及局部挖空等情况存在时,也容易造成局部 横向重影故障的发生。对此,应重新定好、包 好橡皮包衬,消除不良情况后,该故障即可得 到消除 。
成品车间(又称完成车间)对出厂前的印刷品进行检 查,剔除废、次品,清点数字等。
客户接收产品前的检查依据是客户签字认可的松审样。 五、第五种场合(消费者对印刷品的评判)
消费者对印刷品的残次质量做的投诉、掉换、退货、 诉讼等的举措。
六、第六种场合(各种各类印刷品质量的评判) 行业公认的普遍质量要求包括:套印准确,色泽均匀,
四、印刷品质量评价的内容 2.客观评价的内容 ●客观评价的手段:密度计、分光光度计、控制条等
●客观评价的内容:
◆阶调层次再现
印刷品的阶调密度反差 阶调层次复制曲线
◆色彩的再现
油墨色彩再现范围的测量 印刷灰平衡再现的测量 色彩再现精度的测量 色彩忠实性再现的测量
◆清晰度再现
印刷品的细节层次 印刷品的分辨率
五、印刷品质量参数分类
2.印刷品的信息面
●单色网目调质量参数:
质量参数
包括的内容
调值
每个部位的密度、色彩
细节的清晰度 特别在暗调和高光部分
缺陷
网点变形
●多色网目调质量参数:
质量参数
包括的内容
阶调和色彩
灰平衡 每一个位置的色彩、密度值
网点叠印效果 套准、龟纹
细节的清晰度 特别在暗调和高光部分
第三章 印刷品质量的评价方法
2、重影
原因分析: A.印版滚筒或橡皮滚筒轴承损坏 印版滚筒或橡皮滚筒轴端滚针轴承间隙过 大,使滚筒转动过程不稳定,滚筒间容易产生 滑移,形成周向重影。轴端推力轴承损坏时使 滚筒产生轴向窜动,形成轴向重影。
B.橡皮布太松或印版未拉紧 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相互滚压时,印版与
橡皮之间产生滑移,造成重影。对此,应松开 橡皮布进行检查,清理不良现象后重新绷紧橡 皮布,以消除印迹重影的故障。
第三章 印刷品质量的评价方法
一、印刷品质量评价方法 2.影响印刷品质量的主要控制因素 在影响印品质量的众多因素中,在实际生产中主要
控制的因素有:印刷工艺、印刷色序和叠印率、实地密 度(着墨量)、网点增大、灰平衡等
例: 通过改变墨层厚度测量纸张上印刷油墨层的 光学密度可以得到油墨厚度与其光学密度的关系曲线 (如下图),它能够反映纸张和油墨的性质,在有些情 况下还能反映出印刷条件的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