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基本要求

合集下载

课程标准编制要求

课程标准编制要求

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教学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考核方式、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是组织教学、选用教材教参、评价和考核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它是对传统教学大纲的扩展和延伸,课程标准实施后将取代教学大纲。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教三十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等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课程定位,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

要求着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合高等教育教学实际。

明确有关先修课程基础,考虑后续课程需求,确立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2、规范性原则。

按照国家及有关部委、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或专业提出的规范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充分体现我校的课程特色。

3、适应性原则。

课程内容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反映本课程在专业教育上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基本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前景相适应。

4、发展性原则。

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学改革成果,适当反映学科的前沿成果,为学生个性培养,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1、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及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课程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参照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业规范,认证标准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本科后阶段继续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分析,确定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要求的课程内容。

3、根据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趋势,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课程考核评价办法。

四、编制课程标准基本程序1、编写初稿。

根据学生的毕业去向(就业或继续深造),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方向,开展所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等调查研究,结合继续深造的要求形成课程的专业需求分析与教学分析资料,在此基础上构建课程知识体系的结构框架,编写课程标准初稿。

课程标准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基本要求

黎明职业大学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定位、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和考核等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为做好编制专业课程标准工作,特制订本要求。

一、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号)文促进1.2.3.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对接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性质、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要求。

2.依据职业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确定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

3.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重构课程教学内容,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办法。

四、编制课程标准的程序1.专题调研。

根据本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行业企业,开展职业岗位工种、工序、项目技术等所需的职业素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调研,形成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资料。

2.3.4.5.6.主要包括该门课程的地位、作用(功能)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内容。

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有哪些支撑或促进作用,与前、后续课程如何衔接。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对学生课程学习预期结果的综合概括,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课程的具体体现。

具体目标可从素质、知识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课程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明确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留有一定的空间。

(三)课程设计主要阐述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要突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学、做1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课程标准,要注意选取的项目大小和数量应适中,不宜过大、过多,项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完整性和覆盖面。

《教育学》课程标准

《教育学》课程标准

《教育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深入了解教育学的历史和现状。

2. 能力目标:学生应能够熟练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并具备进行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教育素养和教育情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塑造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二、课程内容
1. 教育基本原理:涉及教育的本质、功能、目的和制度等核心概念和原理。

2. 课程与教学理论:涵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理论。

3. 学生发展理论: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等方面。

4. 教师与学生关系:探讨师生关系、教师角色以及教师素养等问题。

5. 教育改革与发展:介绍教育改革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并关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三、教学要求
强调对教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以加深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四、课程评价
采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等方面。

通过作业、测验、考试等多种形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语文课程标准高中

语文课程标准高中

语文课程标准高中
语文课程标准高中有以下一些基本要求:
1.语言建构与运用。

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2.文化传承与理解。

关注和观察社会文化生活,理解文化多样性和文化时代表达方式的多样性,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3.审美鉴赏与创造。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探索未知、大胆想象、文质兼美的优秀文学作品,富有感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4.思维发展与提升。

增强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直觉思维、创造性思维品质。

5.跨学科学习与实践。

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增强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上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需要注意的是,高中语文的学习应遵循学科特点和教育规律,积极开展学科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形成自己的语言实践能力和良好思维品质提供实践支持。

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基本教学要求(六年级)

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基本教学要求(六年级)
(3)在进行分数运算,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求比值和化简比,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等活动中,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以及发行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4)在解决有关分数、百分数、按比例分配,以及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等数学背景资料,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6)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探索并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中,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情感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实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归纳等熟悉活动,并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熟悉活动的乐趣,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在探索和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的基本性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和数学思考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以及学习常用体积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的感知,正确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升)、1立方厘米(毫升)的表象,增强空间观念。
3.问题解决方面。
(1)能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主动应用所学的分数运算、比、百分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应用分数、比、百分数,长方体的有关知识、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大学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

大学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

大学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在大学教育中,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重要载体。

为了确保大学课程的质量和一致性,制定课程标准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大学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要求。

一、目标与定位在编制大学课程标准时,首先要明确课程的目标与定位。

课程目标应准确、明确地描述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要求。

课程定位则是指课程在整个专业或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大纲与核心概念编制大学课程标准时,教学大纲是基础性文件。

教学大纲应包含该课程的基本信息,如课程名称、学时安排、学分分配等。

同时,教学大纲还应列明该课程的核心概念,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概念。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大学课程标准还需要明确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课程内容应包括所涵盖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等。

在设计课程要求时,应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此外,还应制定课程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以便帮助学生自我评估和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与支持大学课程的实施需要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支持。

编制课程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教材、教学设备、实验室和师资等方面的支持保障。

教材选取要符合课程要求,教学设备要能够满足师生的教学需求,实验室和师资要与课程内容相匹配。

五、评价方式与标准大学课程标准还需明确课程评价方式与标准。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既能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能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评价标准应客观、公正,并与学习目标和课程要求相一致。

六、动态更新与改进大学课程标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社会发展和学科进步的需求,需要不断进行更新与改进。

编制课程标准时,应留有一定的余地,便于随时调整和改良。

总结:编制大学课程标准是确保教学质量和一致性的重要步骤。

在制定大学课程标准时,需明确课程目标与定位,制定教学大纲与核心概念,明确课程内容与要求,提供教学资源与支持,明确评价方式与标准,同时保持动态更新与改进。

课程标准编制要求

课程标准编制要求

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教学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考核方式、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是组织教学、选用教材教参、评价和考核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它是对传统教学大纲的扩展和延伸,课程标准实施后将取代教学大纲;一、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教三十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等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课程定位,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要求着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合高等教育教学实际;明确有关先修课程基础,考虑后续课程需求,确立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优化课程教学设计;2、规范性原则;按照国家及有关部委、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或专业提出的规范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充分体现我校的课程特色;3、适应性原则;课程内容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反映本课程在专业教育上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基本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前景相适应;4、发展性原则;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学改革成果,适当反映学科的前沿成果,为学生个性培养,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1、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及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课程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2、参照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业规范,认证标准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本科后阶段继续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分析,确定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要求的课程内容;3、根据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趋势,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课程考核评价办法;四、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概述、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等四个部分;1、课程概述主要阐述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对课程讲授的设计思路;课程性质主要叙述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与先修课程的关系,以及课程类型等内容;课程基本理念主要阐明课程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重点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明确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课程讲授的设计思路应将教学改革基本理念与课程框架设计、内容设定以及课程讲授结合起来,阐述课程总体设计原则、课程设置依据、课程内容结构、理论与实践比例、课时安排说明、学分分配与考核评价方式等内容,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内涵;2、课程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对学生课程学习预期结果的综合概括,是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课程的具体体现;具体目标可从知识、能力与素质等方面进行具体说明,要面向全体学生,明确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并为优秀学生的学习留有一定的空间;3、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主要阐述学生在学习的领域、专题研讨或目标要素等方面应实现的具体目标,在编写中既要考虑课程各部分内容的相对独立,又要形成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同时,应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好实践环节,实践环节的内容可在课程中描述,也可编写单独的实践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应尽可能用清晰的、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进行描述;对于课程中涉及的项目案例等,要注意选取题目案例等的大小和数量应当适中,不宜过大、过多,项目案例等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完整性和覆盖面;根据课程特点,课程标准中可以较为详细列举个别经典案例的教学活动组织与安排作为示例,其它案例无需详细列出,给教师留有余地发挥的空间;4、实施建议主要阐述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考核方式、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验实践设备配置等方面的建议;教学建议要体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采用形式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式、项目式、讨论式等,以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核方式建议应体现多元评价方法,重视教学过程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等,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创新实践;教学参考书包括教材选用建议应明确教材,教学参考书的选用必须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要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提出对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功能和设备配置的基本要求;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包括课件、实训规范、信息技术使用、实训基地、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做必要的说明,如对课程标准中有关专业术语作解释,课程相关参考资料目录和教学案例等;。

课程标准对本学期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学期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学期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1.学习习惯(1)继续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认真完成作业和查字典、词典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6)继续学习预习和复习,并养成习惯。

(7)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培养读书做记录的习惯。

2.汉语拼音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1)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2)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3)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能复述课文。

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

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6.习作(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

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通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

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它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和要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

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首先明确了课程的目标,即课程应该达到的教育教学目的和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课程目标的设定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还规定了课程的内容,包括课程的知识点、技能要求、学习方法等。

课程内容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要求。

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也有详细的规定,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

教学要求的明确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保证教学质量。

四、评价标准。

课程标准还规定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标准,包括考试方式、评分标准等。

评价标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五、教材选用。

课程标准还规定了教材的选用范围和要求,包括教材的内容、版本、使用年限等。

教材的选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程标准中也有详细的规定。

六、教学资源。

课程标准还规定了教学资源的利用和配置,包括教学设备、实验室、图书馆等。

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七、教学管理。

课程标准还规定了教学管理的要求,包括教学组织、教学进度、教学安排等。

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总之,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要求、评价标准、教材选用、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它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活动,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与格式

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与格式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与格式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核的依据,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更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专业课程标准应体现专业教学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并规定专业课程的性质、目标、设计思路、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

为规范我院各专业职业能力课程的课程标准编制工作,特提出本基本要求。

一、课程标准编制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1.前言1.1课程定位用简练语言对该课程的地位、功能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内容进行总体描述。

具体指出本课程在专业中属于哪类课程(职业能力必修课、职业能力选修课);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能力培养方面与其他课程的分工与联系;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等。

1.2 设计思路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工作任务完成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项目编排的思路、活动设计的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内容。

2.课程目标从宏观上描述学生应具有哪些能力、掌握课程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养成哪些素质,特别是要说明具有哪些能力,突出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

要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能力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

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第二段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说明学生实际能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

课程标准编制要求

课程标准编制要求

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教学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考核方式、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是组织教学、选用教材教参、评价和考核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它是对传统教学大纲的扩展和延伸,课程标准实施后将取代教学大纲。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教三十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等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课程定位,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

要求着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合高等教育教学实际。

明确有关先修课程基础,考虑后续课程需求,确立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2、规范性原则。

按照国家及有关部委、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或专业提出的规范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充分体现我校的课程特色。

3、适应性原则。

课程内容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反映本课程在专业教育上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基本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前景相适应。

4、发展性原则。

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学改革成果,适当反映学科的前沿成果,为学生个性培养,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1、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及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课程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参照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业规范,认证标准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本科后阶段继续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分析,确定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要求的课程内容。

3、根据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趋势,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课程考核评价办法。

四、编制课程标准基本程序1、编写初稿。

根据学生的毕业去向(就业或继续深造),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方向,开展所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等调查研究,结合继续深造的要求形成课程的专业需求分析与教学分析资料,在此基础上构建课程知识体系的结构框架,编写课程标准初稿。

课程标准的编写要求及管理规定

课程标准的编写要求及管理规定

XXXXXX课程标准的编写要求及管理规定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教学的性质、地位、目标、内容框架、考核方式,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是组织教学、选用教材教参、评价和考核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课程标准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功能和评价标准功能。

它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指南,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和标准。

课程标准既要指导教师的“教”,更要指导学生的“学”,把引导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学以致用放在“教”与学的主体地位。

认真执行课程标准有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既是加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学风、校风的有力抓手。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应体现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把课程思政融入于各门课程之中。

2、遵循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本门课程培养功能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课程内容应反映本课程在专业教育上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前景相适应。

3、应按照国家及有关部委、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或专业提出的规范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充分体现我校的课程特色。

4、应切合高等教育教学实际。

明确有关先修课程基础,考虑后续课程需求。

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5、课程标准应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学改革成果,适当反映学科的前沿成果,为学生个性培养、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6、应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基本信息、目标和任务、内容和要求、实施和建议等四个部分。

1、课程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开课学院、课程性质、学分(理论与实践)、学时(理论与实践)、先修课程、后续课程、适用专业等内容。

2、课程的目标和任务目标和任务是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顶层设计问题,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部分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一)知识目标•1.识记经济全球化含义、主要表现形式和载体。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向;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和利弊影响,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2、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教学。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展示图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小航找工作的图片观看图片空中客车法国、德国、西班牙、英国的生产基地图片教师:图中展示一北航毕业生小杭在找工作,让我们跟随她感受一下应聘经历。

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提出思考问题:同学们从图片中得出何种结论?分组讨论探究过程:教师展示视频,提出讨论问题合作探究看完图片和视频,小杭同学产生了疑惑,空客为何在这么多的国家设厂,这说明了什么?教师展示空客天津总装厂、中新天津生态城、苏州工业园区相互交流感受新加坡等图片,请同学们替小杭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教师展示世界金融危机视频学生相互交流教师:这时,小杭产生了疑惑,经济全球化究竟有利还是有弊?学生相互辩论我们该如何做?学业达标训练:见学案学生小结本课内容:“我的收获”-课堂小结•通过“我的收获”小环节的设置,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回顾本课学习的过程和学到的知识,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谈谈自己本课在思想上的收获,升华认识。

作业:帮小张总结找工作的经历,给她提几点建议?教学反思:课后填写课后反思:。

教材编写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教材编写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教材编写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教材编写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和落实工作的重要环节。

教材编写要体现国家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保证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时效性。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需注重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贴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应紧密围绕课程标准,覆盖标准要求的各个方面,
确保教材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

2.科学性和准确性:教材内容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并且准确反映当
代知识水平和发展动态。

3.适应性和启发性:教材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合理的任务
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践和思考。

4.综合性和整合性:教材应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和学科知识,促进跨学科的综
合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5.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教材应具有一定的操作性,能够引导教师有效开展教
学活动,并提供实用的教学指导和辅助材料。

总之,教材编写应以落实课程标准为目标,注重科学性、启发性和实用性,为学生提供优质、全面的学习资源。

《新课程标准》对说课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说课的基本要求

新标准教材在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着重学生思想方法的培养,注重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培养能力。

针对以上要求,教师说课时就应该作到一下几点:1、说清本课内容在本学科教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的教案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它们在每一学科的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也是不同的,有些课时所含的教学内容很重要,与今后授课的内容相关密切,是阶段性的关键点,甚至是本教材的关键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教师要认真领会每一课时的教案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准确把握这些知识的关键点,进而对学生进行准确的指导,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确保教育质量。

2、说清本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和要求。

每一课时教学内容一般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要点需要学生掌握,要让学生把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重点,从而起到提纲契领的效果,便于学生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又往往有一些知识学生难以明确,难以把握,作为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重点找出难点,化解难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这些都需要“说课”教师在说课过程中掌握,并说清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

3、说清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准确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有对知识的理解、识记、掌握、运用,还包括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德育教育、情感教育、教学思想(转化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等等)方法(分析与组合、模型与构造、概括与抽象等等)的渗透。

以上这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都要认真考虑。

4、说清实施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与手段。

在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之后,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极为重要,它要求“说课”者根据教学要求和所教对象,说清如何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强化教学目标的重点,划界难点,使学生掌握所教知识。

教无定法,教要得法,这就要求教师针对所教内容,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的同时,也要合理安排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方法,即学生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采取的行动,包括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学生自己试验操作,归纳概括以及与教师的互动过程。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制定办法课程标准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编写选用教材、指导组织课程教学及考核、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

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一、制定(修订)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第一条要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要明确该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在实现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明确本课程各章节的内容和深度,既要保证达到一定的培养目标,又要考虑学生的接收能力和学习负担,要贯彻理实一体化的原则。

第二条要有高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课程标准要以学科的科学体系和教学规律组成本课程的教学体系,力求反映本课程研究的新成果,并将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实现教书和育人的完美统一。

第三条要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和组合。

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课程间的互相联系与衔接,既要防止遗漏,又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第四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课程标准既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又要与生产实际紧密集合,特别要注意对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及格式第五条课程标准的格式(见附件)第六条编写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一)课程类型在“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选修”中选一种。

(二)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尽可能列出获省、部级以上获奖或高等职业院校的精品教材,以及由特色的公开出版的自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三)课程性质、目标和任务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概括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提出本课程的任务。

在总的培养目标下着重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写明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指出课程涉及的重点、难点。

“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包括分析和综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螃黎明职业大学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蒈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定位、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和考核等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为做好编制专业课程标准工作,特制订本要求。

芄一、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螄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芁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膇1. 系统性原则。

要着眼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切合高职教育教学实际,确立素质、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科学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莄2. 发展性原则。

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及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膅3. 实用性原则。

课程内容要符合企业、行业相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反映本课程对学生素质、知识与能力等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对接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羂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芀1.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性质、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要求。

莄2. 依据职业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确定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

莁3.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重构课程教学内容,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办法。

蒀四、编制课程标准的程序羈1. 专题调研。

根据本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行业企业,开展职业岗位工种、工序、项目技术等所需的职业素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调研,形成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资料。

蒄2. 编写初稿。

在研读教学文件资料和进行本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基础上,构建课程结构框架,把职业分析和教学任务分析转化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内容,编写课程标准初稿。

螂3. 专题研讨。

邀请行业企业人员和有关专业教师对课程标准初稿进行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送审稿(附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表)。

膂4. 专家审定。

学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邀请有关专家对课程标准送审稿进行审定,确定为试行性专业课程标准。

螇5. 组织实施。

按照试行性专业课程标准,组织课程实施。

在实践中要建立课程标准教学台账,及时收集、整理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意见。

袈6. 修订完善。

根据实施评价和反馈的意见,对试行专业课程标准进行实时修订,不断提高课程标准的针对性、可行性及成效性。

膃五、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薀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内容与实施等四个部分。

袀(一)课程定位羈主要包括该门课程的地位、作用(功能)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内容。

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有哪些支撑或促进作用,与前、后续课程如何衔接。

薄(二)课程目标节课程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对学生课程学习预期结果的综合概括,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课程的具体体现。

具体目标可从素质、知识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课程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明确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留有一定的空间。

蕿(三)课程设计羇主要阐述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要突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1)课程总体设计理念: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一体化教学设计理念,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来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充分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思想。

(2 )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是由对工作过程分析与教学过程分析两部组成。

其基本模式是:分析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相应的行动领域→对相应学科体系的知识系统进行解构与重构形成学习领域(课程)→设计若干个学习情境模块(学习单元)→典型任务或子项目(情境载体)。

(3)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等确定课程内容。

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职业行动规律,在各个学习情境中选择递进层次性地学习内容,融合“知识+ 技能+素质”三维度能力要求,使课程内容紧贴岗位需求。

体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明确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理论与实践比例、课时安排说明等内容。

羅(四)课程内容与实施螀1 、课程内容莈选取课程教学内容既要考虑各部分内容的相对独立,又要形成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

编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课程标准,要注意选取的项目大小和数量应适中,不宜过大、过多,项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完整性和覆盖面。

项目的内容应包括工作任务、教学目标、相关知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考核评价等。

肇课程内容蒆2 、课程实施薇主要阐述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评价方法、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验实训设备配置等建议。

袂教学建议要体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采用以实习实训场所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融“教、学、做”为一体。

艿评价建议应体现多元评价方法,重视教学过程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等,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创新实践。

葿教材编写与选用建议包括教材的编写与选用,明确教材应按本课程标准进行编写,教材选用应符合本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

薇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要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提出对实训(实验)室及功能、设备配置等要求。

芃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包括课件、实训规范、信息技术、实训基地、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

羁衿(1)学习目标:羈主要阐述学生在学习领域、专题或目标要素等方面应实现的具体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应尽可能用清晰的、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如能或会动作要求+操作动词+操作对象)进行描述。

节(2)学习内容肁内容选取:要注重针对性和适用性。

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芀内容组织: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莆内容表现形式:选用先进、适用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

莅(3)教学方法与手段肁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要体现各学习情境(章、节)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

蒇教学手段:主要指信息技术的应用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

膈(4)教学活动设计肄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注意关注学生的认知和能力结构;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倡导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膁(5)教学条件袈师资条件、实验实训条件、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网络资源、仿真模拟软件等。

薆(6)考核评价要求袃⑴评价理念:芁强调多个评价主体综合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

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要体现不同课程在评价上的特殊性;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使对学生过程和学生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艿⑵评价体制:芈建议积极探索建立“知识为辅,能力为主,过程为主,结果为辅”绩效考核方案。

袆(7)参考资料及其它说明莁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的说明,如对课程标准中有关专业术语作解释,课程相关参考资料目录和教学案例等。

蚀六、技术规范螅1 、字体要求蚄见附后样本蒁2 、关于课程目标的表述要求肀以“能力”为了出发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阐述。

蒇在知识与技能领域,主要采取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即明确告诉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是可测量的,可评价的。

如“能识别不同的电子元器件”等。

蒃结果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有:薁知识膇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行为动词有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

羅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与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行为动词有解释,说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膂应用水平:包括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与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

行为动词如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订,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蚁技能薈模仿水平: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

行为动词如模拟、重复、再现、模仿、例证等;蚇独立操作水平: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等。

行为动词有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测绘,测量,尝试,试验等。

芅迁移水平:包括在性的情景下运用已有的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景中的适用性等。

行为动词有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蚀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主要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

罿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有:经历(感受)水平: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

行为动词有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